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赠术士游大有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九二
五溪天下穷处,靖居五溪之穷,而逐客又其穷者。
盱江大有挟术而来,言纚纚可听,乃请一言以探穷。
呜呼,其果有见耶,抑其穷未有愈邪!
余雅爱顾恺之语:「人禀命有定分,非知力所移,惟应共己守道,信天任运」。
而闇者不达,妄意徼幸,徒亏雅道,无关得丧。
或有问于游生者,试以是告之,安知无以为然而济其穷乎!
太常博士李君墓志铭宝庆元年十月1225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七、《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嘉定十有六年,某为太常少卿婺东阳李大有谦仲主簿
谦仲习于礼,顾笾豆簠簋、登俎尊罍位置失次,脊胁臂臑肫肩亦多阙;
麷蕡白黑,礼以熬荐,今用生刑;
盐《传》谓象虎,今散盐;
黍稷而槩用粳,五齐三酒而槩清醑;
瘗燎徒具文,乐歌不卒章。
乃按三《礼》条具其仪法,请釐正之
余每叹礼有数有义,圣人事事而问,不以有司之事而忽之,所以明天地之性,体阴阳之情也。
自周秦去籍,汉渎庙制,极于五胡之乱,先王礼乐荡无复存,故虽经生学士有不尽知其数者,况于难知之义乎?
谦仲之说,舍然而喜,亦曰大者既难遽易,姑先其易者焉耳,即为上之尚书,而议者已曰事关奏审,必不可行,祗赘言焉。
谦仲愀然,重有感于学术之不明。
会当轮对,上疏略曰:「国朝自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学本于正心脩身,仕至于致君行道。
近世张栻朱熹吕祖谦阐而大之,而义理益明。
乃自庆元权臣创道学之名以排拫善类,而为士者始以道德性命之说为不足学,能者求中于科举,而怠者幸中于剽窃。
夫公卿大夫由此而选也,而胚胎之坏已若此。
愿召宿儒,崇置迩列,推明儒先之训,扶植治本。
于外师儒之官,亦以此意风厉作成,毋徒为袭取利禄计」。
其二曰:「臣观自昔归附之徒,固有始于效顺,卒于反覆者。
况今入居内地而左衽自若,窥我虚实,安知其中无伺间乘隙之人?
若其偃然自便者,视昔之拜表辄行又甚焉,是可不思所以处之?
国家自军兴以来,屡开督府,命大臣领其事,权尊而望重,亦足以阴弭豪彊,潜杜窥间。
惟陛下亟图之」。
上独以前疏下有司,馀不及尽用也。
寻迁博士,疽发背且殆,甥许元实往候,谦仲谓:「生知书,顾彊我以药邪」?
家人问所欲,惟以弟大同不及诀为憾。
而大同至,曰:「吾得见弟,幸矣」。
屏艾却药而卒。
呜呼,古所谓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其谓是乎!
突梯絜楹则寿而昌,底厉名行或降之殃,岂重褐贵,得于此故啬于彼邪!
谦仲所居官率善其职。
主管官告院,书印既具,揭姓名于方,吏无所容其奸。
边将李全节钺,有司命侈所给告,谦仲白宰掾:「是有定制,岂容为一人轻易」?
大农簿书旧悉付吏抄转,出纳谩不可考,谦仲请先经主簿签阅。
为省试点检试卷官,时号得人者卒出谦仲,虽廷试三人皆其所拔。
余时为参议官,联事旬月,凡皆得诸见闻。
其在奉常,有言谦仲且为台谏,得言天下事,士莫不倾耳延颈,恨出命之晚。
呜呼!
此岂惟践脩之素有以得斯于人,亦以见人之卷卷于忠臣良士,幸其有以植公道而福斯人也。
《诗》曰:「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是区区者,果孰为之然哉!
谦仲卒之明年,当宝庆之元,其孤卜十月丁酉葬于怀德乡蒋碑山之原,以今吏部侍郎乔公行简所状行实求铭。
某以声气之同,不敢曰不可,则叙而铭之。
谦仲宗室,世为婺东阳人
曾大父悦。
大父皓。
父侃,赠奉议郎
妣马氏,赠孺人
谦仲气刚而质粹,幼与弟大同亲师力学,不幸早孤,遣大同受学于朱文公先生,而躬任家事,不以遗母劳,读书穷晨夜不释。
绍熙四年,补博士弟子员
庆元二年进士第,授迪功郎主簿潭之益阳教授平江府,知福州闽县通判通州主管官告院,历司农太常寺主簿,迁太常博士,积阶至朝请郎
初仕益阳,考覈簿书,阁其贰于府,吏无敢出入赋役。
平江,著录公明,不可干以私。
正岁,乡之大夫士属于序,谦仲为正齿位,仿古饮酒礼,且取前贤乡约乡仪锓梓以风示之,士习用劝。
赵成公希怿将举谦仲,或请谒诸,辞曰:「求而得之则如勿得」。
成公卒不能遗。
时自春官黄文叔度司成刘晦伯爚以次竞荐,遂以举将六员改秩。
其为县,分三等以平役法,因民便以救弊,宽讼系以纡滥刑,人德之。
通民尝欲引江溉田,以五狼石麓所障碍辄阻,谦仲受职后不月乃通,更伐石峙闸以备潴泄,农田商舶皆利焉。
转运司致粮于边,率拘民舟,而富者以贿吏免,谦仲白罢之。
更造郡学器服,缮城浚濠,建利民、海山二桥及西门堰,凡可以及人者无不为也。
会摄守,吏白事例钱数千缗,谦仲撝之曰:「有例可送,无法可受」。
秩满候代,遣家人先归,属疆吏告警,曰:「吾家行,民听惑矣」。
命止之。
谦仲颂观严重廉直,不受请寄。
昧旦衣冠,率诸子诵《语》《孟》若《诗》,参以先儒传释,精诵熟讲,日有常则。
处同产尤极友爱,内外四百指,五十年无间言。
居家颇采用古礼,祀不焚楮,巫觋不及门,送死不以浮屠。
尤笃于族姻乡党,赒贫字孤,殣死药疾。
尝宛转请于当路,下常平司,以所没入富人财产为乡邑营社仓,用朱文公建安吴氏旧法,岁凶贷民,至今守之。
得年六十有六。
娶马氏,封孺人
四子男:自勉、自牧、自得、自修。
自得先七年卒。
三女,贡进士蔡秦琰、孙用庚、从事郎、新台州宁海长宁盐场管押盐袋乔通孙。
孙男女各一。
铭曰:
家人之威如,兄弟之怡如。
靖共乃事,委如蛇如。
予奕奕令姿,孰媲而如。
未晡戢晖,孰阨而摧如。
正毙而全归,与其幸生之萎如。
梅溪题名赋(并引)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五、《梅溪先生文集》卷一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四四
吾徒宋孝先、李大鼎作《梅溪庚午多士赋》,叙一堂八斋六十人名字,而铺陈条列三百六十字之中,言简意尽,有足观者。
陈元佐、万孝杰、童侃又作《梅溪多士赋》,通前后八年间凡一百二十人而并列之,文工而事益详。
予于是采二赋之馀意,变声律而古之,先美后规,效古人劝讽之旨,非敢以文戏也。
目曰《梅溪题名赋》。
余辟馆于梅溪兮,岁甫及乎梦龄(余弟寿朋字梦龄。书馆之辟,今八年矣,故借梦九龄以喻意。)
自渊献而逮乎敦牂兮,顷十朋而今百朋(某,余名。百朋,予季弟昌龄名。予癸亥秋辟馆聚徒,游从者十人,至庚午岁通数之,凡一百二十二人。)
斋敞八而堂虚一兮,咸与贤而与能(谢与贤简之,与能任之。)
余宗旦而罔有一德兮(余宗旦仲阜,贾称一德。),敢不希仲舒明经(陈元佐希仲。)
幸诸友能祖说之逊志兮(张祖说文孺,郑逊志时敏。),又恪希颜回之服膺陈恪叔恭,林次渊希颜。)
乃有汾晋五士(罗士能少陆,谢士奇文美,士龙汉臣,连士表少华,季士宏宏老。昔晋文公五士,故曰汾晋五士。)汉唐群英(张次房汉英孙元唐英李杞亦字唐英。)郑国七子张仲远子猷,周孝友子施孝显子扬,孝思子则,浚子深王淳张载子厚。《春秋》有郑七子赋诗。)凉州三明刘玄德明夫,万序明之,余如晦明叟。后汉凉州三明。),器成三足之鼎(李大鼎镇夫,郜鼎叔镇,万鼎镇远。),才宜九佐之卿(万澄清卿,童伟俊卿,侃文卿宋孝先舜卿,林汤臣商卿陈朝正卿,施良臣名卿,陈光朝台卿,林叔举虞卿。)
有一瑞兮冲远之鹗(贾脩一瑞,刘鹗冲远。),有千里兮图南之鹏(周千里百驹,谢鹏图南。)
莫不端武升堂(蔡端武威仲。),敦诗趋庭刘敦诗温夫。),如璧之莹(余璧全之。),如芷之馨(玉芷茂之。),如㮤之茂(叶㮤茂正。),如椿之灵万椿杨椿并字大年。),如楩楠之美(万楩永年,亿年,杨楠元干。),如松梓之青(万松乔年林梓材叔。)
森乎如钺之可畏刘载通达。),轰乎如震之可惊周震景东。),皎乎如海峤之吐明月(蒋峤景山。),耿乎如长庚之辉众星李庚少白。),昂昂乎如季梁之梗槩(万孝杰季梁陈昂仲昂。),孜孜乎卫伯玉之老成(潘孜元善,刘□伯玉。)
可居天任而泽远赵公天任杨寓泽远。),可为王佐而扬庭王佐才仲,陈献可扬庭。),可起傅岩之筑刘傅岩叟。),可同舜佐之登谢皋舜佐。)
一夔而乐作(连宪民式,周次凤一夔。)伯虎文兴(贾炳作德夏伯虎用之。)
肇辉先之德业(陈肇德远,许煇先光甫。),谐兴祖之家声(余谐孝仲姚绍宗兴祖。)
汝文兮宜月选而季诠(何铎汝文,季诠仲言。)汝弼兮必类进而方升陈舜咨汝弼方升中高。)
逖矣乎(王逖正矣。),有来二客,业彼管城横阳武子龙泉叔奇来客梅溪,以篆字题名。),名列甲乙,字篆丙丁(丙丁,谓篆字也。见《尔雅》。),如翼斯飞吴翼季南。),如璘斯荧王璘德夫。),灿银钩与玉箸,俨壁上之题名。
吾徒之秀,乃有词赋兮少云之作(朱少云吉作。)
太原之老,乃变声律兮祖舜之赓(陈少虞祖舜。)
于是阐大猷而溥告之曰李大猷定夫,孙溥德广林溥叔广。):学必剖藩篱而克己(缪克己兼夫。),道必舍蹊径而中行(蒋中行谦仲。)
先之以孝忱之意万庚先之曾来会课,亦与题名。宋孝忱伯恂。),申之以敦信之诚(万庠申之,刘敦信叟。)
礼欲安上兮必先自治林安上世□。),仁欲及远兮慎毋自矜(林取仁及远。)
湛万顷以窥宪黄万顷伯厚,叶顷澄叟。),妙一唯之悟曾(邬一唯仁叟。)
祖伊尹畎亩之乐(许祖伊次尹。),振仲尼文教之鸣(陈之纪振仲。),玩蒙亨之爻象李蒙彦通。),俟泰来而汇征万康泰之。)
勿务世华而起文通之夏伯世华刘文通叔达唐陆淳谥文通先生柳子厚尝欲扫其门,然陆亦附王叔文者。),勿求必达而贪季孙之荣张必邦彦,刘祖汉季孙。)
穷则隐居(吴隐若靖翁。),达斯大亨徐大亨显仲。)
凡百君子,毋渝此盟。
大事记跋嘉定五年 南宋 · 李大有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一、《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二九、《皕宋楼藏书志》卷二○
《大事记》者,史迁表汉事之目也。
以事系年,而列将相名臣于其下,盖不但存古策书之法而已。
特其体统未备,犹有遗恨。
班固表公卿百官,详于拜罢,而置大事弗录,失迁意远甚。
史先生是书名袭迁史,体备编年,包举广而兴寄深,虽不幸绝笔于征和,而书法可概见。
其文则史,其义则窃取之矣。
《通释》,是书之总也;
《解题》,是书之传也。
学者考《通释》之纲,玩《解题》之旨,斯得先生次辑之意云。
嘉定壬申,锓木吴学,谨识于卷后。
冬至前三日,学掾东阳李大有书。
按:《大事记》卷末,金华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