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河传 明末清初 · 陆求可
生池草
暮天鼓吹,几时才了。
雨馀响彻绿荷洲,井底子阳终泞淖。
画堂高会空丝竹。
声陆续。
也似无腔曲。
惊乘舆。
为官乎。
玄鱼。
官家不识渠。
朝散大夫致仕公墓志铭元祐二年十二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二、《净德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四川省广安市
某先妣乐寿县君陈夫人,本眉州眉山之巨姓。
其再从侄,仕至都官郎中,以行义闻于乡,事业见于时者,乃公也。
讳习字传正
曾祖讳德念,祖讳赞,值时季乱,爵禄不及。
考讳位,有器识,读书知世务,以气节自任。
重义好施,急人患难如不及,乡闾推为豪杰,累赠工部侍郎
妣杨氏早卒,赠华阳县太君
公少鞠于外氏,能抗志从学,为辞章,举进士,声名赫然。
庆历二年甲科,调武昌军节度推官,掌永兴军书记,改著作佐郎勾当开封府检校库,转秘书丞
工部公忧,服除,授太常博士通判庆州永康军
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为屯田郎中,监齐州孙耿镇盐酒税。
处州,不赴,改渝州,迁都官郎中
岁满还朝,年六十有五,遂告老。
元丰初,官制行,易朝散大夫
公刚简静重,气守完固,博学通古今,治己应务,正而不茍,虽贵权豪势不能少屈。
故相刘公沆守鄂州,政任彊果,凡所可否,宾佐不复议。
有未安者,公与之辨,则从,尝谓之曰:「异时立朝,宜不迁此志」。
北都留守冯公,亦尝移书称公在武昌时「论议操守,古有道君子也」。
翰林侍读杨公察长安幕中皆名辈,蕃总之务,悉以委公,深加礼敬,期以远到。
神宗初即位,诏百官转对,公以十事闻,其大者,谓:「裴度有大勋德,为李逢吉、元稹辈毁沮,得韦处厚论奏,时君警悟。
宰相韩琦嘉祐中乞立先帝为皇嗣,定策两朝,功施社稷,不可置散地。
愿陛下一阅《裴度传》,乃见情伪是非」。
又谓:「自陶谷失对,参知政事遂下宰相一等,不敢当笔可否事,非朝廷任用辅弼意。
愿陛下谕赵抃、唐介,政有未便,宜指陈得失」。
又谓:「自古人君昵信宦官,盗弄威柄,多致败乱,始东汉距唐,简策历历可鉴,愿陛下深以为戒」。
又谓:「自昔乘丧乱据有坤维,僭名号者,自公孙述孟知祥,皆非西南人。
今承平百馀年,海宇混一」。
虑囚,得免王吉之死。
王吉者,扶沟民。
妻之侄贫无依,为吉所养,夜闻吉语其妻以发冢事,乃以告邻父,捕系具狱,罪当死。
公叹曰:「同财共居,于律听容隐。
妻之侄素养于,而冒法讦告,乃同凡人,岂近情哉」!
遂以疑请,故贷焉。
至于比岁以来,西南士大夫得守邻郡,小官亦不困远适,法禁稍略,乃公之助。
襄阳山水最佳处,公因卜居为老焉之地,既得谢,愈放意自适,游山中诸佛刹,往往弥月不返。
元丰元年二月十二日疾终于家,享年七十有六。
娶杨氏,封仁寿县君,先公二十六年卒。
二子:长曰续,太平录事参军
次曰绶,鼎州司法,皆祗慎自立。
一女,嫁渝州巴县子昂
孙男四人:曰沛,曰渔,曰潜,曰渊,方从学求举。
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葬公于襄州襄阳县望楚山之东原。
有集三十卷,其文如其为人。
尤好为诗,有古作者体。
某童丱时,数闻先妣称道公苦志力学,虽甚寒暑,或达旦不寐,每以相训饬,心窃慕之。
既长而仕,则又仰公器业之宏远。
惜乎,不能尽发其胸中也!
敢序实而铭曰:
行义之域,君子务适,公造之安,履而不息。
势利之途,小人争趋,公望之畏,却而不驱。
位则不克,志则不遂,寿则不啬,名则不坠。
山有岘首,水有汉川,虽百千年,犹知公贤。
蜀王本纪 其三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案《史记·三代世表·索隐》引作「朱提有男子杜宇」)
从天堕止。
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
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案,《御览》一百六十六引下有「移居邦邑」四字。)
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文选·思玄赋》注、《御览》一百六十六又八百八十八。)
蜀王本纪 其四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望帝积百馀岁,荆有一人名鳖灵(案《后汉书》注、《文选》注引作「鳖令」。)
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
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
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
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
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
生卢保,亦号开明(《后汉书·张衡传》注、《文选·思玄赋》注、《御览》八百八十八、又九百二十三、《事类赋》注六。)
蜀王本纪 其五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望帝去时子䳏鸣,故蜀人悲子䳏鸣而思望帝
望帝杜宇也,从天堕(《御览》九百二十三)
蜀王本纪 其六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开明帝下至五代,有开明尚,始去帝号,复称王也(《后汉书·张衡传》注)
蜀王本纪 其七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无五丁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号曰石牛,千人不能动,万人不能移(《艺文类聚》七,《御览》八百八十八。)
蜀王本纪 其八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
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定,因筑成都而县之。
成都在赤里街,张若徙置少城内,始造府县寺舍。
今与长安同制(《御览》八百八十八、《寰宇记》七十二。)
蜀王本纪 其九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秦惠王时蜀王不降秦,秦亦无道出于
蜀王从万馀人东猎褒谷,卒见秦惠王
秦王以金一笥遗蜀王蜀王报以礼物,礼物尽化为土。
秦王大怒,臣下皆再拜贺曰:「土者地也,秦当得蜀矣(《御览》三十七,又四百七十八,又八百十一,又八百七十二,又八百八十八,《事类赋注》九。)」。
蜀王本纪 其十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惠王本纪》曰:秦惠王欲伐,乃刻五石牛(案:《御览》八百八十八引作「秦王恐无相见处,乃刻五石牛。」)
置金其后。
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牛下。
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
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
秦道得通,石牛之力也。
后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焉(《北堂书钞》一百十六,《艺文类聚》九十四、《白帖》九十六、《御览》三百五、又八百八十八。)
蜀王本纪 其十一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武都人有善知蜀王者,将其妻女适蜀。
之后不习水土,欲归,蜀王心爱其女,留之,乃作伊鸣之声六曲以舞之(《北堂书钞》一百六、《御览》八百八十八。案《北堂书钞》引作「乃东平之歌以乐也」。)
蜀王本纪 其十九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秦为舶舡万艘,欲攻楚(《御览》七百六十九、《事类赋注》十六。)
蜀王本纪 其二十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秦襄王时宕渠郡献长人,长二十五丈六尺(《法苑珠林》八、《御览》三百七十七。)
蜀王本纪 其二十一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
禹母吞珠孕禹,坼副而生于县涂山,娶妻生子,名启,于今涂山禹庙,亦为其母立庙(《史记·夏本纪·正义》、《初学记》九、《御览》八十三。又五百三十一。)
蜀王本纪 其十二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武都丈夫化为女子(案:《御览》八百八十八引「武都」上有「或曰前」三字。)
颜色美好,盖山之精也。
蜀王娶以为妻(案:《艺文类聚》作「为夫人」。)
不习水土,疾病欲归,蜀王留之,无几物故。
蜀王发卒之武都担土,于成都郭中葬之,盖地三亩,高七丈,号曰武担(案:《开元占经》引作「又怨之,号曰武担」。)
以石作镜一枚,表其墓,径一丈,高五尺(《后汉书·任文公传》注、《三国志·蜀先主传》注、《北堂书钞》九十四又一百三十六。《初学记》五。《艺文类聚》六、又七十、《开元占经》一百十三、《御览》五十二、又七百十七,又八百八十八,《事类赋》注七。)
蜀王本纪 其二十二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老子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
今为青牛观是也(《御览》一百九十一,《寰宇记》七十二。)
蜀王本纪 其二十三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江水为害,蜀守李冰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以厌水精,因曰石犀里也(《北堂书钞》三十九、《艺文类聚》九十五、《御览》八百九十。)
蜀王本纪 其二十四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李冰秦时守,谓汶山为天彭阙,号曰天彭门
云亡者悉过其中,鬼神精灵数见(《寰宇记》七十三)
蜀王本纪 其二十五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湔氐道。)县前有两石,对如阙,号曰彭门(《续汉郡国志》补注)
蜀王本纪 其二十六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宣帝地节中,始穿盐井数十所(《御览》八百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