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国子博士陈淑秘书丞薛仲简尹源太子中舍李随大理评事朱寿昌磨勘改官制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九
敕:国家考课之格,叙进有常,所以示为法之均平,而防有司之轻重也。
及其弊也,贤愚并进,而功过不明。
属者命考旧文,稍更新制,不专累日以为限,间须善举而后迁。
夫选之艰则材者出,赏之当则能者劝焉,此予之意也。
今汝等虽以满岁增秩,而皆敏材可称,尚有尔知,以应新法。
可。
朱寿昌弃官寻母事奏熙宁三年六月 北宋 · 钱明逸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二
寿昌称疾寻医弃官,而寻医法须二年乃赴御史台看验。
乞不俟寻医限满,复其差遣
乞褒奖朱寿昌 北宋 · 钱明逸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六、《丹渊集》卷二六
朱某向弃官,本繇寻母。
今既得之冯翊矣,宜还之旧秩,且褒宠之,以劝激天下。
朱康叔郎中弃官求母于金州因会华清宫作此诗送之 北宋 · 文同
蟠桃实在枝,蟠桃花已飞。
相隔五十春,一旦还相依。
康叔视金龟,解去如粪土。
徒步入峣关,金州取其母。
古人亦有此,比之康叔难。
几时有古人,能如公弃官。
玉莲仙宇中,相会谈此事。
使我发惊叹,达晓不能寐。
借问侍安舆,辇下何时过。
我欲率诸君,扶服诣门贺。
朱郎中诗序 北宋 · 文同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丹渊集》卷二六
熙宁三年庚戌三月癸丑,同自蜀还台,宿临潼华清道馆,朱康叔引名见访。
康叔昔守阆中以治称,同未尝识之,而尝相通书也。
遇于此,尤自喜。
问其所以西行之因,康叔欿然谓同曰:「不肖不幸,少与母氏相失,及今五十年矣。
省事,始能得有告之者,然终不能得知其所以归。
逮冠,游宦四方,虽身居于此,而其心未始辄少时不营营于彼,期于母氏之见也。
去岁在广德,一日若有所感者,遂解官,决欲走天下,冀万一或遇之。
当先出函谷上雍,宜有得道其迹,彷佛殊可信。
乃断荤血食,刺臂镂板,写摹佛书,辇散于所经由道,区区祈彻母氏之听闻。
至此累日,又言傥在金州者。
明日,且复如南矣」。
言罢涕泣呜呜。
是时,同亦新免削杖,闻之,摧咽不自胜。
起抚康叔曰:「君尚有母求,繄我无之,奈何」!
相与歔欷久之。
夜分散去,同辗转至晓,不得寐,因口占百字诗送康叔,谓其精愿如此,不获之,神理昧矣。
明朝上马,授之而别。
至京未几,闻长安大尹钱公明逸康叔于朝曰:「朱某向弃官,本繇寻其母。
今既得之冯翊矣,宜还之旧秩,且褒宠之,以劝激天下」。
当时士大夫相逢遇,欢然骇异称叹,谓非世之所有,在昔亦无几矣。
其秋康叔侍太夫人入都,都人逐板舆,前后拥观。
至所居,闾巷谈说,抃蹈嗟咨,至有感慨堕泪而不能自语者。
如是阅月而后已。
上嘉赏,特召见,复其官,又封赐其母长安县太君
康叔请,愿且倅河中,庶近母前,所在慰之。
诏许。
于是好事者争赋诗以赠行,凡若干篇。
五年,同守陵州康叔之子雒县瞻之遣使致书,授之大轴于前,此诗也。
且曰:「大人昔求祖母时,其端涯绝未知;
而公与之诗,谓必得。
后果然。
瞻之将欲益以诸公所为,刻传之,幸公复序之,使明白」。
同既已高康叔之懿行,又爱其子能章大其父之令名,故为之云云,以警当世之薄俗,以贻史氏之愿作佳传者。
康叔名寿昌,今为驾部郎中
壬子中元平云阁序。
河中通判朱郎中寿昌侍郎巽之子。襁抱中母刘氏被出,寿昌长而访之,不能得。熙宁中,知广德军。年五十三,乃乞寻医,身自访求,得于同州,为民党氏妻。迎以归,奏授封邑。寿昌扬州人,以其母子孙俱在同州,故折资通判河中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陟屺今将老,扶床昔未行。
旨甘无所展,朱紫不为荣。
里巷传呼入,比邻失涕惊。
方知贯金石,何以易精诚。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熙宁元年十二月1068年冬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二、《元丰类稿》卷一八、《曾文定公集》卷八、《南丰曾先生文粹》卷六、《方舆胜览》卷一八、《舆地纪胜》卷二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熙宁元年冬广德军作新门鼓角楼成。
太守合文武宾属以落之,既而以书走京师,属曰:「为我记之」。
辞不能,书反复至五六,辞不获,乃为其文曰:盖广德居吴之西疆,故鄣之墟,境大壤沃,食货富穰人力有馀,而狱讼赴诉财贡输入,以县附宣,道路回阻,众不便利,历世久之。
太宗皇帝在位四年,乃按地图,因县立军,使得奏事专决,体如大邦。
自是以来,田里辨争、岁时税调,始不勤远,人用宜之。
而门闳隘庳,楼观弗饰,于以纳天子之命,出令行化朝夕,吏民交通四方,览示贤客,弊在简陋,不中度程
治平四年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钱公公辅守是邦,始因丰年,聚材积土,将改而新之。
尚书驾部郎朱公寿昌来继其任,明年政成,封内无事,乃择能吏,揆时庀徒,以畚以筑,以绳以削,门阿是经,观阙是营,不督不期,役者自劝。
冬十月甲子始事,至十二月甲子卒功。
崇墉崛兴复宇相瞰,壮不及僭,丽不及奢,宪度政理,于是出纳,士吏宾客,于是驰走,尊施一邦,不失宜称。
至于伐鼓鸣角,以警昏昕,下漏数刻,以节昼夜,则又新是四器,列而栖之。
邦人士女,易其听观,莫不悦喜,推美诵勤。
夫礼有必隆,不得而杀;
政有必举,不得而废。
二公于是兼而得之,宜刻金石,以书美实,使是邦之人,百世之下,于二公之德,尚有考也。
朱郎中寿昌通判河中府 北宋 · 苏颂
 押词韵第三部
邶诗咏凯风,以成孝子志。
人复君母,传称能锡类。
中郎常有怀,生不识所恃。
登朝虽厚禄,当食每忘馈。
念昔鞠育劳,嗟今出处异。
倚门岂不待,两求终莫致。
乳乌思反哺,哀鸣自垂翅。
百草摇春晖,宁无谢生意。
洒血向穹壤,解组出台寺。
驰驱咸雍郊,历访经行地。
至行感神明,精神通梦寐。
悠悠大道傍,亲息忽相值。
紫绶拜北堂,白头归长嗣。
悲忻叙契阔,恍如隔生事。
四纪世路殊,一朝板舆侍。
兹事昔未有,闻者共(钞本作皆)惊喟。
帅守为之言,诏趣还官次。
当年二千石,宠名非所利。
仕或便乡关,安用符使。
蒲中母家近,自屈为倅贰
受命慰慈颜,腾装惬归思。
既徇报德心,亦安效官智(丁本作志)
觞以万寿荐,衣成五䌽戏。
无复兴寒泉,何须赋大隧。
令人及圣善,孝慈两不匮。
赠言述高风,庶用激忠义。
寿昌太君陈氏墓志铭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二
夫人陈氏,故枢相文忠公尧叟之孙,尚书都官郎中讳师古之女,尚书驾部郎中、赠正议大夫毕公讳从古之继室也。
幼聪慧,知书史
年二十归毕氏。
正议之祖文简公景德初以德望相真宗,为时名臣,门风家范,世载厥美。
夫人逮事其舅卫尉卿,能尽孝敬。
人有称之,夫人曰:「昔我祖姑楚国夫人之事其姑祝夫人也,辨色而起,侍立左右,未食不敢退。
尝倚户后以听命,久之,隐其壁以成迹而不知也。
吾未及此,岂可以言孝乎」?
治家严而有恩,尝勉其夫子以义而安于贱贫,正议叹曰:「使吾无不足于小官者,夫人之助也」。
正议卒官寿,时诸子犹未冠,家故贫匮无所归。
睢阳族人以书招之,夫人答曰:「吾夫平生未尝有秋毫取于人,今死未久,岂以妻子诿族属耶」?
竟不肯往,遂家淮圻。
躬自纺绩以自给,又教其子以经史文章法书,及近代名人善言懿行,以资其学,久益不倦。
尝病目,不能视。
一旦,有异僧叩门,告以后日福寿之数,且言诸子赖夫人以立,小疾不足忧也。
未几,目果复明。
其后三子并举进士登科。
仲衍被遇神宗,稍任要职,在官勤瘁,擢起居郎以卒。
游朝奉郎集贤校理,历开封府推官,判登闻鼓院
馀皆有闻于时,出入台阁,荣禄及亲,迭侍膝下,流裔益广,皆如僧言。
于是人知毕氏之有母也。
始从夫封冯翊县君,后用子进德兴、寿昌二县太君。
诸子既登朝,赠其父官四品,又请以所迁官为母改郡封。
夫人曰:「汝必欲以此为孝,当先嫡夫人」。
故诸子用其言封前母氏为永嘉郡太君,而夫人之号未及改也。
元祐四年四月寝疾,壬子终于京师,享年七十四。
子男六人:曰仲连通直郎
仲容,终临邛主簿,皆出也。
仲偃承议郎
次即仲衍、仲游;
次仲愈,宣德郎,皆夫人所生。
女四人:长适进士宗尧,次适通直郎田辅卿,次适通直郎李调,次未有行而卒。
孙男十二人:曰彦,曰况,曰举,曰完,曰纯,曰亮,曰骞,曰逢,曰慧,曰寀,曰沂,曰老。
彦、完用起居遗奏补太庙斋郎
孙女十二人:长嫁进士苏象先象先予之长孙也。
诸子卜明年七月二十二日葬于郑州管城县马亭乡庐村。
以婚姻之好,托铭于予。
尝闻夫人六七岁时,从其祖母邠国宋夫人入参禁中,章献太后见其姿貌异,指而问之,赐以茶茗。
仲衍元丰初检讨官制,因奉事便殿。
神宗皇帝谓曰:「闻卿母能治家训子,今年几何」?
仲衍以实对。
上称叹久之。
非夫资禀夙茂,行义素著,则何以稚齿暮年,动二圣之识赏?
惟其完寿康,宁福履,子孙终养,遗德不泯,有由然也。
铭曰:
将相之世,生此淑女。
公卿之家,乃得贤妇。
敬笃尊章,义形夫子。
痛结未亡,教勤仄视。
果有令人,振兴旧门。
登朝授职,弟继其昆。
视子之贤,识母之训。
生事死葬,礼时孝尽。
丞相之墓,荥泽之阳。
夫人从之,数世相望(《苏魏公文集》卷六二。)
十二人之名,库本有所不同,即:「曰受(以下七人同,略),曰慧孙,曰寀,曰沂老,曰彦」。
下接「完用起居遗奏」句。
朱寿昌迎母东归 北宋 · 吕大防
七言律诗 押咸韵
去年谪守豫章南,楚岸方舟鹢首衔。
君便得亲誇䌽服,我方违养苦征帆。
春来重到青山郭,膝下同荣□绮衫。
尤爱中条更相类,板舆时可到西岩(以上《宋诗拾遗》卷九)
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求之五十年,去岁得之蜀中。以诗贺之1071年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苦。
羡君临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
不羡白衣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
爱君五十著䌽服,儿啼却得偿当年。
烹龙为炙玉为酒,鹤发初生千万寿。
金花诏书锦作囊,白藤肩舆帘蹙绣。
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
长陵朅来见大姊,仲孺岂意逢将军
开皇苦桃空记面,建中天子终不见。
西河郡谁复讥,颍谷封人羞自荐
江城子 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此以寄之1081年 北宋 · 苏轼
 押盐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黄昏犹是雨纤纤。
晓开帘。
欲平檐。
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
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撚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
水晶盐
为谁甜。
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
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满江红鄂州朱使君寿昌1082年6月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黄鹤楼志·艺文·词曲·宋代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使君、还谪仙诗,追黄鹤。
朱寿昌梁武忏赞偈(并叙)1070年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二、《文章辨体汇选》卷四七七、《东坡禅喜集》卷三、康熙《天长县志》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我观世间,诸得道者,多因苦恼。
苦恼之极,无所告诉,则呼父母。
父母不闻,仰而呼天。
天不能救,则当归命,于佛世尊。
佛以大悲,方便开示。
令知诸苦,以爱为本。
得爱则喜,犯爱则怒,失爱则悲,伤爱则惧。
而此爱根,何所从生?
展转观察,爱尽苦灭,得安乐处。
诸佛亦言,爱别离苦。
父母离别,其苦无量。
于离别中,生离最苦。
有大长者,曰朱寿昌
生及七岁,而母舍去。
长大怀思,涕泣追求。
刺血写经,礼佛忏悔。
四十馀年,乃见其母。
念报佛恩,欲度众苦。
观诸教门,切近周至。
莫如梁武,所说忏悔。
文既繁重,旨亦渊秘
一切众生,有不能了。
乃以韵语,谐诸音律
使一切人,歌咏赞叹,获福无量。
时有居士苏轼
见闻随喜,而说偈曰:(一章)
长者失母,常自念言:母本生我,我生母去,有我无母,不如无我。
誓以此身,出生入死,母若不见,我亦随尽。
在众人中,犹如狂人,终日皇皇,四十馀年,乃见其母。
我初不记,母之长短,大小肥瘠,云何一见,便知是母。
母子天性,自然冥契,如磁石针,不谋而合
我未见母,不求何获,既见母已,即无所求。
诸佛子等,歌咏忏文,既忏罪已,当求佛道,如我所说,作求母观。(二章)
朱康叔(一 以下俱黄州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九
某启:武昌传到手教,继辱专使坠简,感服并深。
比日尊体佳胜。
节物清和,江山秀美,府事整办,日有胜游,恨不得陪从耳。
双壶珍贶,一洗旅愁,甚幸!
甚幸!
佳果收藏有法,可爱可爱!
拙疾,乍到不谙风土所致,今已复常矣。
子由尚未到真,寸步千里也。
未由展奉,尚冀以时自重。
朱康叔(二)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九、《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八
令子归侍左右,日有庭闱之乐,恨未际见,不敢辄奉书。
近见提举司荐章,稍慰舆议,可喜可喜!
墨竹人,近为少闲暇,俟宛转求得,当续致之。
呵呵。
酒极醇美,必是故人特遣下厅也。
某再拜。
朱康叔(三)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九、《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八
某启:专使至,复领手教,契爱愈厚,可量感服。
仍审比日起居休胜,为慰。
舍弟已部贱累到此,平安,皆出馀庇,不烦念及。
珍惠双壶,遂与子由屡醉,公之德也。
隆暑,万万以时自重,行膺殊用。
人还,上谢。
朱康叔(四)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九、《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八
某再拜。
近奉书并舍弟书,想必达。
胡掾至,领手教,具审起居佳胜。
兼承以舍弟及贱累至,特有厚贶羊面酒果,一一捧领讫,但有惭怍。
舍弟离此数日,来教寻附洪州递与之。
朱康叔(五)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九、《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八、古今游名山记、《翰海》卷三
已迁居江上临皋亭,甚清旷。
风晨月夕,杖履野步,酌江水饮之,皆公恩庇之馀波,想味风义,以慰孤寂。
寻得去年六月所写诗一轴寄去,以为一笑。
酷暑,万乞保练。
朱康叔(六)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九、《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八
某启:暑毒不可过,百事堕废,稍疏上问,想不深讶。
比日伏想尊履佳胜。
别乘过郡,承赐教及惠新酒。
到此,如新出瓮,极为珍奇,感愧不可言。
因与二三佳士会饮,同感德也。
秋热,更望保练,行膺峻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