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法帖谱系跋淳祐四年 宋 · 董史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七
余酷耆古学,留意法书名迹几卅年,颇以鉴赏自居。
尝集前贤文集、小说法帖之说,为考一卷,以便检阅
淳祐甲辰冬,因侍陶斋曹公,相与稽订法书源流,多所未闻。
他日,出示《谱系》一编,曰:「视子所记如何」?
予曰:「博矣」!
乃请而刻之梓。
东湖董史书。
按:《法帖谱系》卷末,百川学海本。
发京日书陶斋 元末明初 · 李集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遁村杂咏
一马二僮风雪恶,千山万水道途赊。
只应夜夜江湖梦,还访青门陶隐家。
癸丑年立春陶斋帖字 元末明初 · 李崇仁
五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陶隐先生诗集卷之三
葭管灰飞白,檐日照红。
儿知诵文选,翁卧周公
骊江宴集诗 明 · 权近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七
上即位三年辛未冬十有一月。吾座主韩山牧隐先生承恩命朝京。次于骊江别墅。都观察使安公设酌以慰。日既暮。天朗月清。登舟中流。兴酣而罢。诘朝江冰合。舟难通。越明日。都评议使司牒至。左代言臣詹传旨若曰。韩山君()在忠骊间。都观察使其饬厨传。以礼敦遣。安公祗承。又往置酒。是日云阴微雪。江冰自释。先生又与安公同舟沿流而下。时侍座者签书种学。先生男也。骊兴郡守权总。其甥也。近与都事李愚。俱门人也。献酬成礼。相与欢洽。云月微明。天水渺漫。恬波无浪。飞雪时落。亦舟中之一胜也。又明日。陶斋李学士承修文之命。驰驲而至。又与登舟如昨。陶斋。一时文章大手。而先生所试辛亥解元也。安公。双清相国之嗣。而双清即先生之同年。世交甚笃。公早以文行清慎。扬历华要。今又以重选。专制一方。思辑民生。以宣上德。矧遭先生被徵入朝。岂不欲致诚意于左右。以副圣上优礼徵还之意哉。此其诚心所格。冰自涣释。以成此日舟中之乐也。顾不美欤。骊江山水之胜。自古而称。人事多乖。胜友难集。吾侪于流离之馀。值此会合。诚所难得。安公以专制之威万务之繁。亦未易而得此也。又况仲冬凝之时。浮舟游乐如今日者。不知其有几。一坐之宾。望尊如韩山。威重如安公。文雅如陶斋通显豪英如诸公者相与同舟。又不知其有几。自有此江以来真绝无而仅有者也。近以不才。得与斯会。诚幸也。是不可以不志。故作为长句四韵一篇。奉献都观察使节下。无任惭汗之至。
黄骊山水自清奇,冠盖相逢若有期。
别院弦歌筵秩秩,长江云月夜迟迟。
浮查缥渺通霄汉,飞雪霏微落酒卮。
幸与诸公陪盛集,风流文彩胜当时。
陶斋学士复职知经筵。奉寄以贺 明 · 李稷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亨斋先生诗集卷之四
天门渺渺五云横,白日明明一气清。
想得楚筵常置醴,几多长策佐升平。
法帖谱系序淳祐五年五月 宋 · 曹士冕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二、《法帖谱系》卷首
魏晋真墨,世不多见,故家大室号为收书者,所藏间不过一二。
外此率多临摹响榻,往往失真,无复古意。
去古益远,虽石刻亦复艰得。
汉丰碑巨碣,唯字画深且大者仅存。
虽日就剥落,而尚或彷佛可辨。
至如晋宋诸刻,几一字不可考矣,可胜叹哉!
恭惟艺祖皇帝承五季分裂之馀,平一天下,诸国宾服,文书礼乐,复见全盛。
太宗皇帝文德化成,淳化中尽取御府历代名迹,刻之秘阁,每大臣登进二府则赐之。
于是魏晋书法传布天下,阁帖之名,盖始乎此。
自是好事者转相传摹,而又增益他帖,别为卷第,如绛帖、潭帖之类。
枝分派别,不知其几。
世之得其一二者,未暇详考,往往自为珍异,此是彼非,莫知底止。
余生最晚,自幼粗知崇慕书学。
第识见浅陋,所得不广。
淳化古帖,恨未识真。
近世所藏,率是荐本。
绛帖家藏数种,虽有同异,并皆中原新刻。
近岁始获见古本于三衢好事家,然后知单公炳文之论不我欺也。
因取平生所见诸帖列成谱系,以备遗忘。
若夫考订不精,纪载未备,尚俟博雅君子矜我者是正而增广之。
淳祐乙巳仲春日在端午陶斋曹士冕书。
书曹士兖定兰审定诀后 宋 · 曹士冕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二、《丛帖目》卷二
重庆兄作《定审定诀》,未及脱稿,亲戚间遽持去。
郑重访求,仅得临本,亟请重书,因循弗暇。
今已矣,恐此文久而失传,乃以临本附于卷末,且□之星凤楼下,与同志共之。
兄字鲁可,鲁庵盖其自号云。
嘉熙戊戌中元日士冕敬书。
乐毅论题识嘉熙四年十一月 宋 · 曹士冕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二、《丛帖目》卷二
旧传《乐毅论》,右军亲书于石,世无复有真墨。
梁代模出,天下珍之
陈天嘉中御府
唐贞观十二年,内出真迹,命直弘文馆冯承素摹写六本,以赐高士廉等,自是传于世者寖广。
国朝高本周膳部家,又有文皇手批敕字本传于世,今皆不可复见。
唯旧石出秣陵井中,阙至「海」字者,高学士绅得之,为世所贵。
字画遒劲,法度森严,惜其不完。
章氏斫鱼石有首尾而阙中段,淳熙秘阁有尾段而阙其前,二者字既不完,失真远甚。
元祐官本今再刻于会稽,往往出于待诏经生辈所临;
中山刘炎所刻别本亦复尘俗。
唯此刻风神俊逸,意度萧散,深得古人笔法之妙,而又首尾完好。
其间「千载一遇」字,重复一句,每字各加一点,独此与秣陵古本则然。
近世重刻海字,已不复有此叠句,盖转相传拓,未必亲见古本也。
余顷得秣陵,刻石久矣,今复见此,因并刻之,而识其后。
嘉熙庚子日南至,汇泽曹士冕书。
王羲之鹘不佳帖淳祐五年五月 宋 · 曹士冕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二、《丛帖目》卷二
右军鹘等帖,旧藏李简之少师家,其详见于宝晋书史
中更抢攘,此帖幸存,殆有神物护持耶?
淳祐乙巳夏五陶斋题。
自题淳熙修内司官帖后 清初 · 查慎行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枣东集
淳化祖帖绝难得,南渡摹勒传淳熙。
其详载在《辍耕录》,官本旧推修内司
临江太媚绛潭瘦,字体特取丰而肥宋汪逵阁帖辨记云其字精明而丰SKchar比诸刻为肥)
曾经翻刻凡几手,亥豕帝虎辨者谁。
形模粗具木偶尔,神理了不关须眉。
近来此本亦不易,世代渐远宋拓稀。
大观之后此其亚,仅与阁帖争毫釐。
有如虞夏祖颛顼,要是嫡派非横枝。
昨从庙中见且骇,尤物乃落驵侩儿。
装褫仍用毬路锦,十卷首尾完无亏。
叩之高索钱五万,而我囊乏三钱锥。
少需便恐被豪夺,一计猛出居巢奇。
乌驴充货价相直,快挟墨宝徒行归。
入门爨妇告米罄,一笑那顾朝来饥。
明窗小几风日亮,尘垢不敢侵吾帷。
古香透纸辟蟫蠹,元气入骨腾蛟螭。
熊熊异光黑点漆,滑滑腻理肤凝脂。
试临只愁鬼掣腕,旁睨幸免食朵颐。
嗟嗟世俗惯传误,目所未睹公谩欺。
曹家谱系格古论,岁月舛缪馀可知曹士冕法帖谱系云淳熙十二年乙巳二月十五日模勒上石曹昭格古要论云淳熙二年乙巳岁二月十五日修内司摸刻上石按今拓本乃十二年乙巳九月十一日当以拓本为正)
偶凭一端为驳證,食古以耳皆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