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延安行——为《中国青年》杂志作一九六一年一月三十日 清末至现当代 · 谢觉哉
居延逾十载,回忆延安事。
事本无新奇,新奇即在此。
延安千万人,都是有志士。
救国救人民,心中耿耿是。
知识既不多,技术非富有。
坚决守一条,服从党指示。
党说要学习,无校就开学。
草坪当讲堂,两膝当书桌。
边讲边讨论,积成经典著。
掘窑盖大厅,学习兼劳作。
抗大党校始,陕公鲁艺继。
这边文化沟,青年勤锻炼。
那边圆山峁,女子大出现。
日本工农校,延大科学院。
数十里山岗,冈冈蜂窝密。
午夜犹勤修,上下繁星见。
学习告段落,束装上前线。
东西南北中,解放花开遍。
孔丘不足道,弟子只三千。
牟尼坐说法,不可转乾坤。
延安大学习,新辟一重天。
推翻旧社会,改造大自然。
读的马恩列,吃的米菜盐。
体和脑并用,心甜口亦甜。
新教育体制,于兹溯渊源。
蠢哉蒋集团,经济大封锁。
你有拦路闸,我有拿天手。
有土斯有财,人勤物就足。
生产大合唱,响遍沟和峁。
不分干与群,轰动童和叟
小米蔬菜多,猪鸡牛羊狗。
既要满足吃,又要满足穿。
捻陀土纺车,纺毛又纺棉。
土布土染料,暖和色亦鲜。
毛驴群运盐,长征到三边。
人民更交易,我不封锁盐。
运购销统一,质好价也廉。
文教工作者,纸张需要先。
马兰纸虽粗,印出马列篇。
清凉万佛洞,印刷很安全。
南泥湾开荒,农场百里长
低地子秀,高地糜子长。
羊猪鸡鸭壮,栅高可防狼。
农林牧学具,铁木纺染良。
部队自给足,还可交公粮。
革命字典上,本没有难字。
群众志成城,长缨手里握。
敢缚苍龙尾,敢砍老虎脚。
革命字典上,也没有苦宇。
劳动中得来,工作中消去。
粗衣胜绫罗,粗食胜肥臛。
俭朴与勤劳,中央身为率。
干群二条心,实事中求是。
从无到全有,从少到丰硕。
无数街头诗,新出秧歌剧。
敌人看了惊,人民看了乐。
延安传统风,深入人民心。
违之则受损,遵之则有成。
决心那么大,情况那么明。
方法条条对,人员个个能。
必须发扬他,加上创造功。
实干又巧干,红日正东升。
请不用苛虐之人充监司(一 庆历四年七月监察御史里行时作)1044年7月 北宋 · 包拯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见诸道转运司自兼按察及置判官以来,并提点刑狱等,体量部下官吏,章疏相继,颇伤烦碎。
兼闻审刑院大理寺日近奏案尤多,倍于往年。
况无大段罪名,并是掎摭微累,不辨虚实,一例论奏。
孤弱无援者则按以深文,权势豪猾者则纵而不顾,内则徇一身之利以殖其私,外则窃振职之名以图其进,效尤无耻,惟恐不及。
至有公清守节之人,或不曲事左右,为众所嫉者,即被加诬,构成其罪,遂使守己之士或负终身之玷,可不痛惜哉!
治平之世,明盛之君,必务德泽,罕用刑法。
董仲舒曰:「阳为德为春夏,当和煦发生之时;
阴为刑为秋冬,在虚空不用之处」。
以此见天任德不任刑也。
王者亦当上体天道,下为民极,故不宜过用重典,以伤德化
昔暴世法网凝密,动罹酷害,下不堪命,卒致溃乱。
老子》曰:「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臣愿圣明鉴于此言而无忽焉。
方今民力凋残,国用窘迫,若乃专用刻薄好进之吏,则民不聊生,窃恐非国家之福也。
虽朝廷累降诏命约束,罕或遵禀。
此弊不去,为患寖深。
欲望圣慈宣谕执政大臣,应转运、提刑等并令精选廉干中正之人,以充其职;
苛细矫激之辈,屏而不用,天下幸甚。
按:《包拯集》卷四。又见《国朝诸臣奏议》卷六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三,《古今图书集成》铨衡典卷一九、祥刑典卷一○。
进嘉祐编敕表1062年4月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四、《安阳集》卷二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一、《清源文献》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某等言:恭闻古先哲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
盖人情万端,法制一定。
夫以一定之法,而制万端之情,欲轻重得宜,古今无易,不其难哉!
国家睿圣相继,承平百年,立法本通,务归至当。
故自建隆以来,迄于庆历之初,凡诏令所下,纲条既繁,则必建局命官,一加删定者,岂欲纷更而数变哉,亦虑乎执定制而失人情也。
今之论次,所付匪轻,夙夜以思,惧不称职中谢。)
窃以律设大法,不能委曲而生意;
国用中典,至于治平而后详。
上既极于哀矜,下无容于壅塞,凡于阙漏,皆得指陈。
前书之载或疏,后令之明寖密,平亭差惑,抵牾且多。
触禁之民,几不知其所避;
舞文之吏,足缘之而为奸。
不有刊裁,讵能永久?
恭惟皇帝陛下法天任德,本道无为。
恢陶唐画象之仁,降天乙弛罟之惠,永维庶俗,期底大中。
谓制礼以禁未然,岂尝忘教;
明纪而使无犯,自亦知方。
顾兹请比之文,日益烦苛之敝。
几阁之盈,难于遍睹;
锥刀之末,虞乎尽争。
时合当更,政其先务,乃诏臣等特新编葺,得尽详度。
于是取《庆历编敕》,暨嘉祐三年终以前续降条贯凡四千三十一道,求中而议,就约以书,存所便安,汰其重复。
至于名篇而附律,先例以举凡,会数敕而同一科,参旧文而发新意。
事并出则分从其类,禁当立则特为之条。
皆明著大防,稽合前式。
臣等又以四海之广,独见莫周。
虽当局之勤,谓所思之已至;
及约情而用,或在理以犹差。
必欲成本朝之善经,固当合天下之公论。
首祈博访,亟奉俞音。
果众说之毕伸,亦寸长而备采。
伏详《庆历编敕》每条之后,必书元降宣敕年月,虽云旧体,其实文烦,今并改注于目录逐条之下,以从简便。
又《刑统》所附诸敕及参详条件,凡一百三十四道,事杂前朝,率多冲改,审核之际,典者为劳。
今取其见今可行者已入逐门收载外,其《刑统》内诸敕并参详条件,伏请更不行用。
中书枢密院圣旨、劄子、批状合行编录者,悉改为宣敕。
共删修成一千八百二十四条,离为一十二卷。
内有条目繁多者,即分为上、中、下,共一十八卷,总例一卷,目录五卷。
凡敕内但行约束,不立刑名,事理轻者,析为《续附令敕》三卷,目录一卷,犯者止从违令之坐。
及录到庆历四年正月一日后来赦书、德音二卷,总三十卷,合为一部。
如得允当,即乞特降敕命,与《刑统》、《律令格式》及建隆以来赦书、德音,天圣中先编《附令敕》兼行。
其《庆历编敕》及《庆历续附令敕》,并嘉祐三年终以前应系海行条贯,除今来已编外,各更不行用。
四年正月一日后续降,自为《后敕》施行。
自来榷茶之法,今已删除。
其通商之后所立条约,自从详定茶法所条次颁降。
应未降新《嘉祐编敕》以前已用旧敕断遣与夺过公事,不在援引新敕诉理之限。
其一司、一务、一路、一州、一县并在京海行及三司见行条贯,自依逐处元编定及续降敕条行用外,内有系新编敕兼、与逐司旧制不同者,并依新编敕处分。
盖以惇崇宽大,蠲涤细微,较然使其易知,钦哉本乎惟恤。
譬夫江河纪地,狎玩者诚稀;
震曜发天,威明之共仰。
其或多方谨饬,庶务持循,临文参考于治宜,逐事深求于法意,自然讼平以息,气感而和。
能致太平,岂独称于周礼;
终成徼倖,兹奚取于郑书。
臣等道鄙少恩,志希无害,被诏徒知于竭虑,讫功殊愧于淹期。
或许颁行,仍乞以《嘉祐详定编敕》为目。
其新编敕等共三十卷,谨随表上进以闻。
臣无任(云云)
和酬施和叟宣德 北宋 · 陈师道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山阴倾盖两绸缪,十载重来鬓已秋。
往事侵寻如昨日,故人牢落半沧洲。
流离道路生涯拙,芜没田园岁计休。
久要尚怜君子在,为言鸡黍亦迟留。
和叟第课还自都下 北宋 · 陈师道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青云直上马如龙,来往泠然若御风。
高步只应天咫尺,旧游宁寄浙西东。
升沉道路从今异,邂逅比邻此日同。
相见可堪怀抱冷,需君健语破樊笼。
和叟梅花 北宋 · 陈师道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百卉前头第一芳,低临粉水浸寒光(自注:房陵粉水。)
卷帘初认云犹冻,逆鼻浑疑雪亦香。
鼎实自应终有待,天真不假更匀妆。
江南望断无来使,且伴诗翁入醉乡。
朝议大夫施公墓志铭1126年12月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丹阳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熙宁六年神宗廷策士,擢余中为天下第一,与开封礼部第一人皆著籍常州
是岁州举进士中第者四十馀人,号称东南儒学之盛。
公弱冠在选,志行高整,举止严重,识者推为远器。
其后在政岁久,朝廷闵劳官职之事,以上大夫宫祠之禄。
而长子坰嗣以学识议论蒙擢序,除提举河北路学事。
入对,以亲春秋高,恳易近乡一官,诏特改淮东路,遂迎公至部所。
已而易使江东,其治在鄱阳,道险且远,复谂于朝,请移治他郡,不报,则迎公至金陵,往来色养。
方是时,公之同榜彫丧略尽,独公岿然康强,数从子官,享安舆击鲜之奉。
盖公仕四朝,历官五十有五年,始归政天子。
于是󲦤绅又推公能耸其德,克享寿宠,为世可愿云。
公讳大任,字和叟姓施氏
始名天任,有所避,更名某
又有所避,更今名。
其受姓自鲁施父,至汉,雠为博士,延为太尉,其昆裔散居南土。
公之先居建康,李氏时徙常州,今为武进人
大王父某,不仕。
王父某,赠殿中丞
父某,朝奉郎、知临江军,赠金紫光禄大夫世称笃行君子
公幼奇颖,视书一再过辄记。
十一岁以文见王平甫,大蒙赏识。
长从王补之受业。
时新传未出,诸儒于师说或未晤,退质于公。
公为剖析奥境,人人得所未闻,由是以通经致名。
初调越州上虞主簿,以真州军事推官越州录事参军,遭临江忧去职。
卒丧,监杭州在城都税院,转左宣德郎,知泰州海陵县
奉议郎朝奉郎通判淄州,赐五品服。
朝散郎朝请郎朝奉大夫通判舒州
朝散大夫南康军
朝请大夫管勾衢州福康观、台州崇道观,赐三品服。
寻上章请老。
渊圣即阼,迁朝议大夫
公在越州,乡民有过失杀人者,县牍以故坐之,公为平反,得减死;
仓吏受赇被考案,其所亲方为部使者佐吏因连引以觊骫法,公案正,事情愈急,并置之理,人服其平。
六校吏考阅,帅守皆贵卿,不敢以公礼相格。
赵清献公尝语人曰:「施君年少而德老,非凡偶近器也」。
亟荐之。
郑敏每引以佐裁决,且使代笺奏,悉皆叹奇之。
其服筦榷,能不薄其官,而亲靡密细务,课皆羡元额。
杭州,其僚有游子每负盛气陵公,公弗校。
居亡何,其人以不法被案,公为申救甚力,乃始愧服,而公以此称长者。
海陵官寺与天庆观为邻,观方士徐守信方以知人祸福死生倾一时,中外皆神之,势燄薰灼。
其徒因请县隙地以广观宇,公叱不许,则诿州将求之。
公曰:「令虽卑,然听事之地,朝夕虔君命与守等。
虽寻丈,岂敢辄与人?
令不去,地不可得」。
讫公在事,不能夺。
岁大水,按田者不肯以实蠲赋。
公固争于郡使,民得复乃已。
其在淄也,会初颁学校、居养、安济、漏泽等法,使者督州县如束湿,公能佐其长以岂弟行之,事既振举,民不告病
剧贼邵四,有众数千人,剽劫为京东患。
公被檄逐捕,能合精锐,设筹策,使渠率效首,民赖以安。
历佐舒守二人,前至者政病宽,后至者政病猛。
公从容其间,随事调剂,政以无疵,而人不知自公出也。
南康九江凑,故号难治
公至则求问民隐,得一二奸吏,摘其宿负而流之。
阀阅恃荫,横恣闾里,讼至辄披籍计其累坐,当以不赎。
于是强梗震栗,相戒无犯公法,郡翕然称治。
庐山在数里,公畏烦扰,不一出游,人或异之,则曰:「吾清操虽惭前人,然政欲一杯水亦不饮尔」。
结课为一路最。
官属输绢不中幅,免。
还里中,即市宅梁溪上,敝小仅足庇寒暑风雨,日从故人宾客棋酒为笑乐,未尝以荣槁婴意。
晚,病靡寖殆,诸子在官者各取急驰归,时神检犹自如,阅古今诗不辍,倦则使人旁读以听。
靖康元年,年数七十有六,某月甲子终于里第。
公志尚刚介,师祖道德,耻于驰骤进取,故仕止吏二千石
王元泽尝使人求其所为文,将以校官荐之,公谢不与。
范忠宣公苏子由皆公知旧,当辅政时,不以衣裾撇其门。
于交游无末隙,然一闻其贵,则绝不与通。
性沈厚卑谦,虽遇后辈必逊言恭色。
尺牍非亲札弗以与人。
平居肫肫以名教自律,不敢差跌。
奉亲笃孝,共养若行丧服皆不奸先王之礼。
亲殁既久,言及之必与涕俱。
凡持官守身,一以临江府君为模表。
尝循牒至齐之历城府君旧治也,徘徊悲伤,从长老访求善政遗事;
归,镌石示子孙。
家政母夫人处画者,尽齿不敢易。
岁时烝享,前期祗祓,躬视豆笾,竣事则亲涤而藏之。
二弟幼孤,教之儒业,不以爱故弛课责,不以贫故怠供亿,卒皆能取科第,为知名人。
致仕恩,舍子若孙而上弟之子堪,乡闾言孝弟者指为矜式焉。
所著书三十卷,其文宏博辨丽,诗尤入作者阃域。
娶舅女孙氏,封恭人,前卒。
子五人:男长曰朝奉大夫江南路提点刑狱坰;
次曰从政郎越州会稽县丞埙;
次曰文林郎扬州司士曹事埏;
次曰迪功郎均;
次曰将仕郎垓,俱以器能自见。
女适陈玮、孙迢、俞恺,皆进士
孙男五人:广仁广成、广受、广孙、广誉。
女七人。
诸孤既以公没之年十二月癸酉葬公武进县怀德南乡朱夏村之兆,而见属为之铭。
某既辞不获命,退独念先人清孝公与公并时擢第,伯兄大司成为公友婿,而公季朝议大夫海州大伦,予妹丈也。
幸缘奕世之好,从公周旋有年,实熟公行治,乃不敢终辞。
铭曰:
猗嗟公乎,何众德之丰乎。
岂间气所禀,不与人同乎,将能以其所学而扩充乎。
砥名砺行,其以古人为宗乎。
以身殉道,其肯枉己而取容乎。
紫绶丹毂,岂曰不逢乎。
顾不究于大用,岂天将焘其后而不于其躬乎。
朱夏之原,抑神閟此吉壤,而为公宫乎。
其槚,者其敢不恭乎!
左朝议大夫致仕祝公墓志铭1105年3月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丹阳集》卷一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
公讳康,字道济
崇宁元年鲁郡
时某分教诸生,公遇之厚,因与公之子天辅周旋。
后十三年,天辅之子将仕郎温彦踵门泣曰:「先大考葬宜有铭,先考欲求夫子为之。
今敢以治命请,傥行许之,是赐逮三世也」。
乃摭其状,叙曰:祝氏著籍单州成武,今为滑州韦城人
公之父曰咨,两第进士,积官至太常少卿纠察在京刑狱,赠金紫光禄大夫
天水尹氏女,生公,是为永嘉郡夫人
祖曰惟岳,卒官虞部员外郎,赠户部尚书
曾祖曰密,赠殿中丞
公性夷澹,无浮念外好,独喜视书,载籍略皆诵记,名能文辞。
四贡礼部,一为举首。
以门荫补将作监主簿,第试异等,赐明经出身。
刑部习学公事法直官,又为检法详定官
大理寺法直官,又为评事
入书局为官制检详文字,又为元丰编敕所删定官,删定一路敕令。
又为元祐所删定官
尚书省刑部员外郎,又为郎中
除知赵、晋、潞、兖四郡,管勾南京鸿庆宫,遂得谢。
官自承事郎十迁为左朝议大夫,勋自武骑尉十一迁为柱国
服佩朱衣、银鱼。
初,金紫公屡更中外法理之选,小大之狱,申理枉桡甚众,故公于刑名之学目濡耳染,不习以能。
元丰中神宗皇帝欲入仕者通习文法,始建律学,又每岁聚天下士课试刑法,录上第者显擢之,凡廷尉宪部臣属皆推择除授,而公与兄庶首被识拔,并游法寺,衣冠慕之。
公于断狱,论议持平,人谓不冤。
至刊定律令,立言寓意非法家识虑所及,故凡置局辄预,累朝刑典,悉关其手。
出刺全赵,施张纲络,如世吏师。
大姓某某以奸侠乱吏治,前二千石欲制者,辄持短长。
公疏其宿负,逮系累月,案致其罪,郡中股栗,民吏大惊,相戒毋犯公法,盖公前此未尝更民事也。
达官势人荐其材者四十辈。
上党,颛以爱利为心。
岁比不登,诱温户出廪,饿者全活万计,死者具衣槥收瘗之,遗爱至今诵民口。
在东鲁,为朝廷大兴学,岁贡贤能辟雍,复古宾兴法,公读诏奋曰:「吾邦孔孟旧里、周公封国也,修起学宫宜甲他郡」。
因撤旧宇一新之,为夏屋三百区。
间从众儒论难经训,文风大振,隶弟子籍者数百人。
郡事靡密烦碎,必躬亲之,结课异等。
既受代,天辅为郓州州学教授,近请之官。
崇宁四年三月丁卯,以疾卒于郓,春秋六十有七。
公天资粹和,志行高整,好延誉人,而乐人规己。
接待僚吏,施恩甚厚,有过者平镌使改,不使丽罪,人皆德之。
内行甚修,居母丧毁瘠不食盐酪。
服除,有出世间意,有父命勉仕,故讫其身惟衣疏布。
进侍亲油油翼翼,寝食不敢先。
辍奉赐班宗族之贫者。
犹子天任蚤孤,抚之尽其恩,先己子而官之。
仕遵三尺,因俗为政,虽宽猛异施,而所临称治。
先娶清河张氏,赠旌德县
今夫人洛阳范氏,封崇德县君改封永福县君,皆有贤操。
男即天辅,好学自立,试吏部第一,举进士,又举进士,皆中第,终承直郎
孙三人:长即温彦,次清彦、冲彦。
女适武学博士李子奇,亦屡登科选庶,今为朝请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天任今为朝散大夫
其年十月癸酉葬公开封府长垣县太平乡永宁里邓冈之南原。
铭曰:
陶唐之后,中绝不续。
武王反商,国之于祝。
单父大家,再徙韦城
自公显考,总国详刑。
申直颇颣,为天下平。
骞翔要涂,公实济美。
决狱刊令,不为峻诋。
入为台郎,出长郡治。
以法为师,得法外意。
在昔仁者,子孙必兴。
于门驷马,虞胄九卿
公躬弗羸,隐德多有。
源深流长,实寿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