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味书阁赋 南宋 · 傅自得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二一、《隐居通议》卷四
山水明秀,邑称剑江。
于其中而择胜,建杰阁之巍卬。
黄帘绿幕之闭,牙签玉轴之藏。
出则连车,入则充梁。
是书也,非有酸咸甘旨之可啖,醷滥滫髓之可尝也。
然而古今嗜之者,饮则过于醪醴,嚼则美于稻粱。
既咀其华,又漱其芳。
或欣然而废食,虽终日而不忘。
以其怡神者,有黄奶之目;
以其旨美者,有隽永之题;
以其说心者,举刍豢以为比;
以其用之不竭者,至谓五谷不能以庶几。
是皆有得于书味,而其深浅醇驳,则未能一概而周知。
书之类也,百种千名。
言之立也,异轨多歧。
随吾所取,往往而有。
至其合圣道之与否,则如十指之难齐。
絺章绘句,抽黄媲白,味则美矣,而不适于用。
譬之鸡肋,虽勤抉剔,而不足以疗饥。
老氏之清虚,释氏之超诣,味则高矣,而不协于极。
犹蝤蛑瑶柱,食之爽口,终不免动气而嚬眉。
申、商刑名之学,仪、秦纵横之说,味则奇矣,而用之有害。
犹河鲀野菌,才一下咽,而腐肠裂胃之患,已随之矣。
惟《中庸》之诚,《鲁论》之孝弟,《大学》之德,《孟子》之仁义,食之有益而无损,咽之有信而无疑。
可以泽肤,可以充腹。
终朝不食,则枵然不知其所为。
正犹菽粟之甘,太牢之肥,仁人之所先得,而古今之所同嗜。
君子所以哺其膏液,而鲜能知之者,所以为凡民之所归也。
泉谷先生博极群书,属餍正味,立朝则奏对伟然,出守而治行卓尔。
有大人格君之业,得君子爱人之义。
味书之效,盖已试矣。
虽然,万皋稽古,未有经籍之传;
良弼典学,岂待文史之富。
而道贯百代,功高千祀,盖旨不在于语言,妙多离于章句。
故默识者通融,心潜者理悟。
傥专泥于筌蹄,亦何得于鱼兔?
泉谷先生义理厌饫之馀,掩卷默坐之次,顾以此语,为仆思之。
训畬堂赋 南宋 · 傅自得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二一、《隐居通议》卷四、道光《南城县志》卷三一
提刑、宝谟、常卿千峰陈公,书谂予曰:「子昔为泉谷徐公赋味书阁,吾得其文读之,喜其旨深而辞畅也。
今吾治一堂,置书数千卷,扁曰『训畬』,子为我畅厥旨,可乎」?
仆乃复于公曰:「昌黎平生名节伟特,如疏佛骨,抚镇州,死生且不计,于富贵何有?
《诲子》诸篇,类皆有羡于荣禄;
《勉符》一诗,以经训为菑畬,是矣。
然究其三致意者,不过公相皂隶之殊,居第舆马琐细之事,识者疑焉。
今公三登于朝,再以直去,咫尺禁从抗章固辞,岂汲汲富贵欤」。
公曰:「子弗闻乎,赋诗断章,予取所求。
今夫义理之腴,稻粱之甘似之;
学问之勤,耕耨之力似之。
吾之命名,是之取尔,岂曰朝种夕穫,为荣名利禄计邪」。
仆曰:「旨哉」!
乃援笔以赋。
其辞曰:
惟鸿濛之肇开兮,风气以异。
有龟龙之特出兮,载籍由起。
六七圣人,随时以制。
妙造化之机缄兮,极上蟠而下际。
羌人事之万端兮,贯一理而在是。
《易》探消长之几,《书》纪帝王之治,《乐》感其和,《礼》别其剂。
《诗》具美刺之章,《春秋》严褒贬之旨。
仁义道德之所从出,而正脩平治之要,皆由此其推也。
千峰陈公心醉六经,学该百氏,掇英取华,既已发于事业,见于议论,以震一世矣。
相彼寓居,岿然楼宇,据高面胜,开牖洞户,挹旴水于襟怀,纳军山于指顾。
草木之华滋葱茜,晓夕之烟霏吞吐。
乃建庭阶,乃饰屏著,几席俨若,签度得所。
熟潢缃素之前陈,绿幕黄帘之珍护。
名以百计,卷以千数。
上则庶几平棘清丰之储,下亦可与荆田亳祁而并骛。
岂无金匮石室,汗青信史,亦有炙毂雕龙,百家诸子。
悉不见称,惟经是主。
盖指南设而东西不迷,明鉴照而妍丑无误。
合乎经者,必尽心焉;
戾乎经者,吾所不取。
此所以表群经而摘「训畬」以名斯堂也。
虽然,吾尝闻之矣,明经取青紫,其志固甚小;
教子胜籯金,其谕亦已卑。
惟下帷发愤,潜心大业,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乃纯儒之所为。
故义贵于集,不可为宋人揠苗以助长;
仁在乎熟,不可使五谷之不如荑稗。
规规然其守肯播肯穫之戒,廪禀乎其畏不稼不穑之讥。
行无越思,当如农夫之有畔;
播种而耰,当识同然于此心之微。
谨无春耕其丘,有何时实之叹。
谨无豚蹄壶酒,有穰穰满家之祈。
嚅哜道真,涵泳圣涯。
如是则公相之尊,舆马之盛,昌黎之所以望符者,有所不暇计;
而义方之训,端有在此而不在彼者。
以士希贤,以贤希圣
居公之堂,读公之书。
尚其勉旃,圣贤同归。
北山 元 · 廖大圭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何处人间清意多,疏松白石散岩阿。
道人汲水煮新茗,念我攀云到碧萝。
泉谷夕阴留杖屦,林庐秋色入婆娑。
野猿声断青天外,便欲临风一浩歌。
福州教授壁记绍兴十九年正月1149年1月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自庆历诏书,郡国大抵悉有学,而立官教授则由熙宁始。
然服岭以南,草山小州若被边初郡,或自诡偪仄,或生长兵间,虽与闻德音,或谦让未遑也。
崇宁大观,乃极盛。
凡版在职方者,必建学如中州
教授虽秩卑,吏部勿敢豫,必宰相自推择,而大郡多至四三员,文风张施,古无有也。
陛下宅天命盖十有六载,立太学,置博士,悉还太平之治,而郡国立学除吏,复一切如先朝时。
福于东南最大,为督府,自平时最多士,故领袖学官者员多,类以进士高第得左官铮铮󲦤绅间者为之。
绍兴十八年十一月癸巳鄱阳洪迈至。
十二月辛酉建安刘祥至。
迈捷取径路得一第,刘君以《易》书合上意,顾得之皆非所谓高进士选者。
惧不称时,相与言曰:「我曹特幸耳,若又饫其家而饥其徒,弗学之问不可」。
乃旦旦坐直庐,稍挈纲维,苴补破坏。
泉谷之在民未入者,上诸二千石,悉索之,移长度计台,取振其所乏,廥廪颇益实。
峨冠束带,朝莫必谨,毋敢不谒而归。
既略定,有士前曰:「自吾学张官至今若干人,名数具在,倘仍弗纪录,惧其年多而莫知也,愿石而刻之」。
予曰:「诚然」。
吏以文书来,顷而籍至,则某人某人,皆在不遗,于是志诸壁,而由夫林君迪始。
十九年正月十四日(《古今事文类聚》外集卷一三。又见《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八,《洪文敏公集》卷六。)
或:《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作「咸」。
又「让」作「逊」。
静园顾幼耕 清 · 刘秉璋
 押词韵第十五部
旧院习已荒,榛芜翳众绿。
命匠稍经营,累石间疏
习静亦偶然,为迓高贤躅。
诙诡语惊人,啸歌声满屋。
宾朋亦既醉,主人请继烛。
官样与儒风,一齐高阁束。
欢笑忽欷歔,惊心羲驭速。
皓首百无成,终须同草木。
蓬荜多穷黎,众乐惭于独。
宠命忝缨组,幽怀寄泉谷
《道德》五千言,止足义已熟。
欲乞衰朽身,乡关驰梦毂。
一壑犹能专,生平愿已足。
此如传舍然,徒尔劳板筑。
新诗惠衮褒,盥手百回读。
追哭泉谷徐侍郎 南宋至元初 · 陈杰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更化公初召,将行我赋诗。
呼儿同肃客,谓子亦忧时。
不尽相于意,而无再见期。
些章惭拱木,亦复叹吾衰。
给事徐尚书自除知制诰 南宋至元初 · 陈杰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书生稽古力,词苑久虚名(自注:知制诰久不除。)
聊远(自注:去声。)三台逼,非贪一佛荣。
乃身自本末(自注:吾立身自有本末,就使与孙刘不平,不过不作三公耳),岂果有亏成。
不尽明时报,归来颂太平。
徐德夫池亭 明 · 史鉴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西村集卷四
临川开第宅,辟土作陂塘。
葺宇为盖,规芳荔植墙。
大观天尽际,小愒水中央。
白日寻常过,浮云聚散忙。
林霏滋鸟道,柳浪泛虹梁。
曳履来鸣玉,投竿出钓璜。
游鱼闻瑟起,归鹤溯风翔。
下女收遗佩,清童拾堕珰。
露香敷菡萏,雨涨浴鸳鸯。
向夕尤宜月,吹箫引凤凰。
独夜 其六 元末明初 · 李穑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七
人生贵适意吾亦爱吾庐
有兴将谁语,忘怀却自如。
冰消泉谷咽,雪尽树林疏。
自信幽怀熟,无从赋子虚。
傅寺丞康劄(一)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五七、《复斋集》卷一二
某窃以春序过半,雨泽沾洽,恭惟镇抚名藩,惠爱宏博,神明介助,台候止动万福。
某比遣人拜书贺阁学大谏侍郎先生八衮之庆,恭想欢抃,无异膝下䌽衣之乐,此古今盛事,何幸获亲见之。
窃知治下近因小小愚民犯法之挠,尝谓廷尉获人,不至大段失职,则此曹安敢为乱?
往往平时县道不理曲直,巡尉因捕盐乞觅,或捕或纵,或不识事体,务求小胜以激之。
妄意谓以小榜先谕此意,却选清正仁恤之官代之,许引赦恕其旧罪,限以旬月,如尚陆梁,则示以威刑未晚。
去冬疾疠旱乾之害,此间与上三州皆然。
春雨幸濡,小民岂不愿事农亩,直以与官军角势,无由自通其情?
等死之念一萌,则赤子皆龙蛇矣。
伏惟高明仁恕,必有以处。
此爱助之心,不觉僭越。
徐抚干鹿卿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二、《复斋集》卷一六
(云云。)某久秘籍甚之誉,每以南北参辰未谐既见为恨。
比闻帅阃得贤,念无因致问,岂图谦巽,屈己下人,过听浮虚,曲蒙眷遇。
既先之以亲干,复兼贲以长笺,感愧来并,莫知所措。
执事声实流辈󲦤绅所推,暂为幕宾,实怀深长之虑。
赏盗之喻,众所共忽,不有至当之论,何能使刑赏俱不失乎?
歼渠魁,赦下人,古今不易之法,徒能喻贼徒来降,以爵赏之,而首乱者不赦,则彼自相为谋,而吾之政令得矣。
推其原本,则孔子季康子之言尽之矣。
景濂亭旧墟 明 · 南延庆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景濂亭集卷之一
石池荒墓十馀阡,泉谷旧墟一半田。
濂翁乐道初辞币,竹老忧时晚奏篇。
两世功名风万古,双魂忠孝月千年。
松柏故山青未了,二公心迹独超然。
德夫治中林宗谕雪诗简黄制卿 南宋 · 郑清之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斋坛将祷肃熊貔,一缕忱恂六出奇。
云欲商量惊先路,雨方收卷避催诗。
冰花肯敩梅妆额,风絮嫌随献眉。
盐虎玉龙庄(四库本作壮)语在,愿光远业瑞昌时。
徐德夫右司和御制赐诗 其一 南宋 · 郑清之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直道何曾较尺寻,昔贤垂范到斯今。
皋谟勉勉歌元首,说诲言言沃朕心。
幸遇千龄开圣治,顷尘三事愧宵箴。
奎文衣被真难报,盥诵新诗爱助深。
徐德夫右司和御制赐诗 其二 南宋 · 郑清之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朅来林下破天悭,要使明诗见一闲。
齿屐印苔春纵步,颈壶蒸粟晚加餐。
梦魂飞到味书阁,世路牢封函谷关
翻笑醉翁犹未醉,黄金白鬓诧腰环(自注:德夫家有味书阁。)
古风一篇简徐德夫提刑 南宋 · 郑清之
 押词韵第三部
昌黎有名言,受恩异知己。
而况不识面,知心讵能几。
浮云日多变,交道冷如水。
握手遽下石,利害毫发比。
人情易燥湿,滟滪发九轨。
终然风雨晦,鸡鸣独无已。
世变方下趋,特立繄君子。
山谷未见坡,气味已相似。
希文非素交,永叔甘远徙。
敢谓世无人,前修可专美。
我昔闻君名,恍如读青史。
已乃知同时,深心爱敬起。
端平滥持衡,荐贤职当尔。
亟以闻九重,夜半下一纸。
雅志乐弦歌,公车犹尼止。
贤者固难进,夺情辞诏旨。
知贤未及用,上印返田里。
闲居事幽屏,黜陟不到耳。
宾朋有公言,声徽振商祉。
入则裨国论,挺挺中流砥
出持皇华节,光风汎桃李。
从容五六载,平进付常理。
又闻交游间,荣落保终始。
不负杨临贺,真见其人矣。
夜梦加昼思,髣髴眉宇紫。
军将忽打门,缄书照窗几。
风檐屡开阖,襟期顿清泚。
有如峄阳桐,知音发妙指。
高情激孤笑,新意偿宿喜。
得一夔已足,失百参何耻。
老我岂私贺,善类知有恃。
看君广厦开,大芘天下士
承议郎徐鹿卿特授守尚书度支郎官尚书右司郎官 南宋 · 高定子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五、《永乐大典》卷一三五○七
郎选莫劳于支度,省务莫剧于都曹,非有清通材明之彦,其能以一身兼二任乎?
尔积学深醇,赋财亮茂,能以儒术饰吏,故历官率著良称。
尝寘周行,列于枢掾,多所裨益。
乃至论奏剀切,有犯无隐,则虽忤世犯患不悔也。
朕久不见,有怀其人,肆用延登,俾共二事。
钦哉若予采。
南安知县梁三聘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一
證对某去岁蒙恩再守泉州,是时已闻本郡年来民穷财匮,大非昔比。
意谓此特未知节用之方而已,曩自江东移守之时,郡计亦自甚匮,多方撙节,甫及年岁,遂可支吾,今者不过力守前规,必无不可及。
到官数月,推寻颠末,乃知昔年之患在枝叶,而今日之病在根本。
夫一郡有一郡之财赋,一岁有一岁之财赋,量入为出,岂不可为?
而今之泉州,乃真不可为者,盖由根本𢦤伐之已尽,生意萧索而无馀,故虽极意撙节而未能救也。
根本之坏,其事多端,某不敢悉以渎朝听,姑举豫借一事言之。
盖自十数年来,诸邑宰多非其人,产钱失陷而不知考核,版籍散乱而不知整顿,钞书积压而未尝勾销,奸吏豪民,相为欺隐,于是常赋之入大亏而预借之弊始出。
二三大县,大抵皆然,而南安尤甚。
缘其中间屡不得人,或以他官摄事,故其积弊,日以寖深。
通直郎梁三聘适承其后,倘其人稍有材力,到官之后于前三者用力整顿,亦不至弊坏若是之极,而因循废放,遂以预借为当然。
绍定四年已借至今年,而五年已借至来年矣。
自某之来,不得不行禁止,而三聘乃谓预借者县之所仰以送州者也,州既我禁矣,使我何所从出,于是自今年正月至于五月,一钱不复上州
某既为黥窜县吏之尤奸蠹者数人,以其家资代版帐一月,而自馀月分仍前不输,截日终拖下版帐钱、上供银钱、大礼钱共一万五千贯有奇。
本州即目困于宗子之廪给,无所擘划,而又须为人户理豁预借钱,为本县代出上供、大礼银钱,又将何所措办?
某夷考其人,本无贪暴之行,深欲保全之,每谕以振刷精神、兴起废坏,而其材力终不可强。
汉人有换县而治者,亦欲仿而行之,又适无可换之人,不免委惠安县吴子良往助其钩考,而事权不专,猝未见效。
顾念南安为泉壮邑,狱讼财赋倍于他县,三聘在官非惟财赋不办,狱讼亦多不理。
又其到任甫一考有半,来日尚长,深恐邑事日甚一日,至于不可扶持而后已。
三聘亦自揆其材不足以振起彫敝,数欲自为去就。
用敢冒为申陈,伏望朝廷特赐敷奏,亟降指挥,令三聘赴部,别行注授,而选择贤能之宰整顿此邑,磨以岁月,庶几浸还旧观。
乞赐指挥施行申闻事。
〔小贴子〕某闻下任已自差人,亦非材士,偏郡守臣不敢辍易申辟。
窃见奉议郎、新除南剑州尤溪县徐鹿卿材识不凡,彊毅有立,欲乞堂差改知南安县事,则本邑庶有兴起之日。
其已差下人,乞送部别行注授。
伏候指挥十月十日,奉圣旨依,梁三聘祠禄徐鹿卿差知泉州南安县,填见阙。《西山文集》卷一七。)
辍:疑当作「辄」。
徐德夫所藏朱文公五帖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五、《西山文集》卷三六、《西山题跋》卷三
予闻徐君德夫之贤,未之识也,独见其漕台所发策,意其盖尝从事于诸老先生之学者。
今乃以文公数帖来示,其于遗墨且宝之如此,则公之格言大训必尝服膺奚疑?
诸帖所以告学者虽不同,要弗越致知力行四字,德夫深玩实体而守之终身,异时所到将有不可涯涘者,德夫其懋之。
奉初五日御笔回奏 南宋 · 杜范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五○、《清献集》卷一四
臣昨领圣训,早上即请都司官面议,未有成说,见谋之范钟
今蒙御笔付出文字五件,令臣详观斟酌,仰见陛下轸念边廷之意。
以臣观之,边尘未靖,岂可使三军有衣食不足之怨?
兵券不容不增明矣。
但朝廷科降者,增之一二分,似亦可那融;
总司所支,亦当如朝廷所增之数,必又别求科降,恐国用未易支给。
俟熟议其可行,即当具奏。
龚基先既于公论未允,只得以蔡节改除九江,以陈垲为京漕,却催徐鹿卿来,以郎兼权检正
此却稍稳,已言之范钟矣。
文字见令人录本,续得进缴。
伏乞睿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