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渤海王为乱上封事 东汉 · 史弼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二
臣闻帝王之于亲戚,爱虽隆,必示之以威;
体虽贵,必禁之以度。
如是,和睦之道兴,骨肉之恩遂。
周襄王甘昭公孝景皇帝梁孝王,而二弟阶宠,终用勃慢,卒周有播荡之祸,汉有爰盎之变。
窃切闻渤海王悝,凭至亲之属,恃偏私之爱,失奉上之节,有僭慢之心,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出入无常,所与群居,皆有口无行,或家之弃子,或朝之斥臣,必有羊胜伍被之变。
州司不敢弹纠,傅相不能匡辅。
陛下隆于友于,不忍遏绝。
恐遂滋蔓,为害弥大。
乞露臣奏,宣示百僚,使臣得于清朝明言其失,然后诏公卿平处其法。
法决罪定,乃下不忍之诏。
臣下固执,然后少有所许。
如是,则圣朝无伤亲之讥,勃海有享国之庆。
不然,惧大狱将兴,使者相望于路矣。
职典禁兵,备御非常,而妄知藩国,干犯至戚,罪不容诛。
不胜愤懑,谨冒死以闻(《后汉·史弼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二十二,无末后七语。)
淮南子叙 东汉 · 高诱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七
淮南王名安厉王长子也。
高皇帝之子也。
其母赵氏女,为赵王张敖美人。
高皇帝七年,讨韩信铜鞮亡走匈奴,上遂北至楼烦
还过赵,不礼赵王
赵王献美女赵氏女,得幸,有身。
赵王不敢内之于宫,为筑舍于外。
贯高等谋反发觉,并逮治王,尽收王家及美人,赵氏女亦与焉。
吏以得幸有身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也。
美人弟兼因辟阳侯审食其言之吕后吕后不肯白,辟阳侯亦不强争。
及赵美人生男,恚而自杀。
吏奉男诣上,上命吕后母之,封为淮南王
孝文皇帝即位,长弟上书愿相见,诏至长安
日从游宴,骄蹇如家人兄弟。
辟阳侯不争其母于吕后,因椎杀之,上非之。
肉袒北阙谢罪,夺四县,还归国。
为黄屋左纛,称东帝,坐徒严道,死于雍。
上闵之,封其四子为列侯。
时民歌之曰:「一尺缯,好童童。
一升饱蓬蓬
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上闻之曰:「以我贪其地邪」?
乃召四侯而封之。
其一人病薨,子安袭封淮南王,次为衡山王,次为庐江王
太傅贾谊谏曰:「怨雠之人,不可贵也」。
淮南衡山卒反,如贾谊言。
初,为辩达,善属文。
皇帝为从父,数上书,䙼。
孝文皇帝甚重之,诏使为《离骚赋》,自旦受诏,日早食已。
上爱而秘之。
天下方术之士多姨焉。
于是遂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伍被晋昌等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
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
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
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
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
鸿,大也;
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故夫学者不论《淮南》,则不知大道之深也。
是以先贤通儒述作之士,莫不援采以验经传。
以父讳,故其所著,诸「」字皆曰「修」。
光禄大夫刘向校定撰具,名之《淮南》。
又有十九篇者,谓之《淮南外篇》。
自诱之少,从故侍中同县卢君受其句读,诵举大义。
会遭兵灾,天下棋峙,亡失书传。
废不寻修,二十馀载。
建安十年,辟司空椽,除东郡濮阳,睹时人少为淮南者,惧遂凌迟,于是以朝餔事毕之间,乃深思先师之训,参以经传道家之言,比方其事,为之注解,悉载本文,井举音读。
典农中郎将弁揖借八卷刺之,会揖身丧,遂亡不得。
至十七年,迁监河东,复更补足。
浅学寡见,未能备悉,其所不达,注以「未闻」。
唯博物君子览而详之,以勤后学者云耳(《淮南鸿烈解》,《道藏》本动字号。)
奏讨孙吴黄初三年 曹魏 · 华歆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二
臣闻枝大者披心,尾大者不掉,有国有家之所慎也。
昔汉承秦弊,天下新定。
大国之王,臣节未尽。
之谋,不备录之,至使六王前后反叛。
已而伐之,戎车不辍。
又文景守成,忘战戢役,骄纵吴楚,养虺成蛇,既为社稷大忧。
盖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吴王孙权,幼竖小子,无尺寸之功,遭遇兵乱。
因父兄之绪,少蒙翼卵廙伏之恩,长含鸱枭反逆之性,背弃天地,罪恶积大。
复与关羽,更相觇伺,逐利见便,挟为卑辞。
先帝知权,奸以求用,时以于禁。
败于水灾,等当讨羽,因以委权。
先帝委裘下席,不尽心。
诚在恻怛,欲因大丧,寡弱王室。
希托董传先帝令,乘未得报许,擅取襄阳
及见驱逐,乃更折节,邪辟之态,巧言如流。
虽重驿累使,发遣禁等,内包隗嚣顾望之奸,外欲缓诛支仰蜀贼。
圣朝含弘,既加不忍,优而赦之,与之更始。
猥乃割地王之,使南面称孤,兼官累位,礼备九命,名马百驷,以成其势,光宠显赫,古今无二。
为犬羊之姿,横被虎豹之文,不思静力致死之节,以报无量不世之恩。
臣每见所下前后章表,又以愚意采察旨,自以阻带江湖,负固不服,狃挟累世,诈伪成功。
上有尉佗英布之计,下诵伍被屈疆之辞,终非不侵不伐之臣。
以为晁错不发削弱王侯之谋,则七国同衡,祸久而大;
蒯通不决袭历下之策,则田横自臣,罪深变重。
臣谨考之周礼九伐之法,平权凶恶,逆节萌生,见罪十五。
昔九黎乱德,黄帝加诛。
项羽罪十,汉祖不舍,所犯罪衅明白,非仁恩所养、宇宙所容。
臣请免权官,鸿胪削爵土,捕治罪。
敢有不从,移兵进讨,以明国典好恶之常,以静三州元元之苦(《吴志·吴主权传》注引《魏略》,载《三公奏》。案:此事在黄初三年,时三公华歆贾诩杨彪也。)
遂志赋 西晋 · 陆机
 出处:全晋文
崔篆作诗以明道述志,而冯衍又作《显志赋》,班固作《幽通赋》,皆相依仿焉,张衡《思玄》,蔡邕《玄表》,张叔《哀系》,此前世之可得言者也。崔氏简而有情,《显志》壮而泛滥,《哀系》俗而时靡,《玄表》雅而微素,《思玄》精练而何惠:欲丽前人,而优游清典,漏幽通矣。班生彬彬,切而不绞,哀而不怨矣。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抑扬顿挫,怨之徒也。岂亦穷达异事,而声为情变乎!余备托作者之末,聊复用心焉。
武定鼎于洛汭,胡受瑞于汝坟
繇鸣凤于百祀,启敬仲乎方震。
苟天光之所炤,岂舜族其必陈。
厌禋祀于故墟,飨𧟇祭于东邻。
祢八叶而松茂,舞九韶乎降神。
系姜叟于海曲,表沧流以远震。
仰前踪之绵邈,岂孤人之能胄。
匪世禄之敢怀,伤兹堂之不构。
理或睽而后合,道有夷而弗顺。
傅栖岩而神交,伊鼎以自进。
萧绸缪于丰沛,故攀龙而先跃。
陈倾覆于楚魏,亦陵霄以自濯。
伍被刑而伏剑,魏和戎而拥乐。
彼殊涂而并致,此同川而偏溺。
祸无景而易逢,福有时而难学。
惟万物之运动,虽纷纠而相袭。
性类曲成,故圆行而方立。
要信心而委命,援前修以自呈。
拟遗迹于成轨,咏新曲于故声。
任穷达以逝止,亦进仕而退耕。
庶斯言之不渝,抱耿介以成名(《艺文类聚》二十六)
扶兴王以成命,延衰期乎天禄(《文选》谢灵运张子房诗》注)
大蒜仲夏而枯(《艺文类聚》八十二,《御览》九百八十。) 其四十一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伍被记八公造淮南王安,初以老公,不见通,须臾皆成少年(《御览》八百八十八)
郭谊等敕844年9月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
理髋髀者不可以芒刃。
图蔓草者必绝乎本根。
故前代陈甲兵以正其刑。
伐钟鼓以声其罪。
爰用重典。
庶清乱邦。
逆贼郭谊等。
狐鼠之妖。
依邱穴而自固。
牛羊之力。
得水草而逾凶。
久从叛臣。
首负逆气。
顷自刘从谏背德反义。
掩贼藏奸。
稽其怙乱之谋。
无非亲吏之计。
刘公直安全庆等。
各凭地险。
屡抗王师。
每肆悖言。
靡怀革面。
吴寇将败。
周邱尚务于陆梁。
陇坁向平。
王揵犹称于必死。
郭谊王协
邢洺归。
惧义旅覆巢。
卖孽童以图全。
据坚城而请命。
擐甲以祈于抚纳
要君以盖其前愆。
天地神祗。
所难容舍。
伍被诣吏。
不免就诛。
延岑出降。
终亦夷族。
致之大辟。
无所愧怀。
郭谊王协刘公直安全庆李道德李佐刘武德董可武各宜处斩。
其馀反党。
各从别敕处分。
宾客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
人称周公吐握下士
而天下归心。
惟周公则可。
何也。
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
成王之叔父。
于天下无嫌矣。
故唯周公则可。
禀上圣之姿。
邪不得入。
是以好士不为累也。
汉武戾太子立博望苑。
使通宾客
多以异端进者。
始皆欲招贤人。
而天下贤人少。
小人多。
贤人难进。
小人易合。
难进者鸿冥。
易合者胶固矣。
何以知之。
刘濞枚乘邹阳
不用其言。
而应高田禄伯为其羽翼。
刘武邹阳韩安国
不用其谋。
羊胜公孙诡为其腹心。
刘安行阴德。
好文辞。
虽爱神仙黄白。
未害为善。
终以左吴伍被而败。
以是而知虽骨肉之亲。
周公圣德。
皆不可也。
班固称四豪者。
六国之罪人也。
今不复论矣。
吕不韦战国之馀风。
陈豨值汉网之疏阔。
逮乎魏其武安
终以权势相倾。
武安之后。
天子切齿。
卫霍改节。
宾客之为害。
可知矣。
公孙宏起客馆。
开东阁
以延贤人。
与参谋议。
非也。
然谓之贤人。
必非党附朝宰。
交乱将相者矣。
其时武帝躬亲万机。
严明御下。
人自守法。
不敢为非。
宰相惟有平津。
政出一空(原注出吕览)
自然无倾夺之势。
宾客故人。
不居显位。
似未足为朝廷患也。
主父偃言朔方地肥饶阻河。
蒙恬筑城以逐匈奴
灭胡之本。
公孙宏以为不可。
朱买臣十难。
宏不能得其一。
又奏人不得挟弓弩。
吾邱寿王以为不便。
上以难丞相
丞相诎服。
则知平津之宾客
不及天子之近臣明矣。
虽有宾客
何益于议谋哉。
况世秉大政者。
常不下三四人。
而轻薄游相门。
齐列。
所谋以倾夺为首。
所议以势利为先。
是以魏其武安之徒。
共成祸败。
刘班殷铁之客。
不相往来。
又役奸志献奇计者。
导其邪径。
苟合匪人。
世道险巇。
无不由此。
汉武田鼢曰。
君除吏尽未。
吾亦欲除吏。
哀帝郑崇曰。
君门如市。
何以欲禁切主上。
宾客之害也。
余谓丞相闭关谢绝宾客
则朝廷静矣。
默记淮南王 其二 北宋 · 宋庠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才华尽冠时,如何褒贬两参差。
八公并号翀霄客,谁作当年诣吏辞(自注:伍被即八公之一。)
张汤 北宋 · 邓绾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六
或问:张汤,汉之深文法吏也,而其子孙珥貂蝉,侍帷幄,封爵至七世而不绝,汉功臣子孙,无如之盛者。
夫深文法吏而能有后者,谓天与之也;
所谓无后者,天绝之也。
夫天绝之者,盖欺天者也。
今夫人臣高爵位贵,食生人之禄,享生人之奉,养其蟊贼而莫之去,纵其蛇豕而莫之顾,偷安于世,择利于己,而曰「吾不害物,以望阴德之报」。
其不得已者,则击搏狐鼠,而畏避豺虎,侮虐鳏寡,而附益强禦。
噫!
世之能为是者,非欺天者欤?
积为欺以终,其天得不绝之欤?
张汤事实,为汉更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有善则上归于上,下推于掾吏
其治狱则曰所值者豪强,必舞文巧诋;
所治者羸弱,常于上前口言,虽文致于法,幸上裁察,往往得释。
以是观之,则之更定律令,务在深文责守职之吏,与夫世之人臣偷安择利,养蟊贼、纵蛇豕者异矣。
之用法,务在诛锄豪强,哀矜羸弱,与夫世之人附益强禦而侮虐鳏寡者异矣。
噫!
虽深文,法吏也,积不欺以终其身也,天所与也,宜其子孙珥貂蝉、侍帷幄、封爵至七世而不绝也。
而为史者随声背实,引淮南狱及诛严助伍被二事,證痛诋诸侯,巧排大臣。
今考淮南之逆乱,之邪恶,诛有馀矣,独痛诋而巧排之,忠矣,足以见史笔之诬饰也。
噫!
人臣有奉公嫉恶,不欺于天,不欺于人,其生也盗憎民恶,其死也良吏从而不与,反以积欺茍容者为贤,无以劝忠矣。
虽不修文学,而能荐接天下贤士大夫,身死之日,家产不直五百金,皆所得俸赐,无他赢馀。
丞相、三长史,遽诬陷之。
噫,忠死耳,宜其独有后于汉也!
西汉杂论一 其十一 田鼢淮南王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一
淮南王安入朝,雅善太尉武安侯田鼢
武安侯迎之霸上,与语曰:「今上无太子,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
宫车一日晏驾,非王尚谁立者」!
淮南王大喜。
右《淮南王传第十四》。
为人资俊材,喜名好士,而以大臣处帷幄,私许以非望,之祸,启之也。
反伏诛。
伍被之才,苦谏数四,雅称汉美,而竟以雷同并戮!
不及诛,幸也。
卫青1085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柯山集》卷三七、《苏门六君子文粹》卷八、《圣宋文选》卷二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自古中和深厚之士,可以保富贵,处功勋,而不足于名高;
轻侠慷慨之士,立可喜之行者,可以为名高,而多履危祸。
二者若皆有所不足。
然为可喜以取名者,其技止此耳,使为中和深厚,必不可得;
而中和深厚之士,其于取名惊世,或者能之而有不为也。
司马迁李将军之死曰:「知与不知,皆为流涕」。
大将军曰:「以柔媚于上,其于天下未有称也」。
愚意李广之所为,之所不愿,而非不足也。
为奴虏庸人,遭时幸会以取富贵者耶,则汲黯不拜大将军,曰:「使大将军有揖客,顾不重耶」?
由此益重
李敢怨其父死,至击伤为讳不言。
知揖之重于拜,权足以报而为讳之。
之事,至绝口不荐士。
不斩苏建,使归命天子。
言之如不快人意,而其知时见远,皆中几会。
青顾不能交灌夫籍福之欢,而为决意斩伐者之所为耶。
凡此类非庸人所能也。
彼非庸人而为此,则必有道矣,而遽欲贤广而贬之,不亦过哉?
好名之士,常鼓舞于壮锐可喜之节,而不快于持重远见之士,广之所为,天下之乾勇者好也,其明者未必善也。
后世论郭子仪李光弼二人者,未尝不右子仪
善战而有谋,果敢而精锐,是数者子仪皆若其不及,其宽缓仁爱,宜若鲁钝矣,而卒过光弼者,何也?
子仪之所长,光弼之所不能;
光弼之所长,子仪或未必待是故也。
淮南王伍被为反计,而独称大将军以折之。
彼其仗节死义则惮汲黯,用兵决胜则忌,然则为天下未有称者,又果然哉!
张汤治狱皆穷根本上欲释严助伍被曰弗诛后不可治巧排大臣益见尊任后以怀诈面欺上使使簿责为书谢遂自杀 南宋 · 袁说友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最是慈祥日,为臣惨刻闻。
弯弓屠善类,刺骨见深文。
流毒嗟苛吏,伤恩负此君。
不知惭簿责,一死尚何云。
畏赋 金 · 李奎报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一
有独观处士,杜门端居。
常若有畏,顾形而畏。
顾影而畏,举手动足。
无一不畏,冲默先生造焉。
问其所以,处士曰。
堪舆之内,物孰无畏。
戴角插牙,翼翍足趡。
蠕蠕蠢蠢,厥种繁炽。
悭生啬命,各詟非类。
鸟畏鹰于天,鱼畏獭于水。
兔畏獹,狼畏兕。
鹿胁于𤠾,蛇𢥠愯于豕。
猛莫猛兮虎豹,遇狻猊而奔避。
何兹类之孔多兮,羌难覼缕而备记。
物固然矣,人亦有焉。
莫尊者君,犹畏上天。
齐肃,夙夜以虔。
惟君惟臣,若堂陛然。
由陛及地,窊崇亦悬。
卑者畏高,后者畏先。
揆尺计寸,莫不畏旃。
胡世路之崄嶬兮,纷理绪之倒颠。
冠苴履兮在底,甈先鼎兮居前(甈音五列反)
跛驴踸踔兮将白蚁共轭,犨麋𥉺𥅧兮与子都同筵。
下慢而凌上,佞近而疏贤。
钻皮之谤日炽,射影之毒遐膻。
矧予琐屑之微质兮,迹有众之攸寰。
彼巧我拙,我一彼千。
踏地生梗,皆成畏途。
苟纵驱而不惧兮,殆十步而九挤。
懔乎■乎,能不畏乎。
吾将介立高蹈,背耦离徒。
游乎圹埌之墟,子以为何如。
冲默先生傲然凭几而笑曰,仆则异于是。
上天之威,吾不畏矣。
万乘之贵,吾不畏矣。
暴客攘臂,吾不畏矣。
猛虎切齿,吾不畏矣。
言未既,处士愕然起曰。
过矣,子之不自揆也。
谈之容易哉,于皇上帝降监善恶。
设或震怒,雷霆暴作。
烈风间之,飞沙走石。
盲海聋山,激薄忽霍。
电刃所掣,遗光倏爚。
划若天裂,剨似地拆。
击六丁以增威,虽周成犹褫魄。
皆失匕以罔图,孰倚柱而自若。
是上天之威赫赫也,子言无畏。
何也,先生曰。
守正不欺,则天不吾威。
吾何畏于兹,处士曰。
金床晃晃,幄座密勿。
严更巡于徼道,羽林列于双阙。
参旗井钺,出警入跸。
左宪台兮凛铁冠右执法兮秉丹笔。
肃肃詻詻,百辟咸秩。
于是振雪霜于威怒,驰风雷于咄叱。
一有不恪,族赤祸溢。
是天子之威栗栗也,子亦无畏耶。
先生曰,夫君尊臣卑。
势若冠屦,居下事上。
趋跄中矩,望则跽脚。
拜则顿首,闻命益偻。
当局善守,若此则君何威为。
臣何畏有,处士曰。
若夫之辈,怒而狼顾。
一啑一㖃,风激云骛。
白日刺人,血流市路。
馀威未渫,飞扬跋扈
目欲裂兮星迸,发直冲兮棘竖。
足踏虎兮截皮,手拉熊兮裂股。
小项庄之剑舞,卑蔺生之睨柱。
此刺客之强暴也,子亦无畏耶。
先生曰,唾面待乾。
出胯俛就,虚心而行乎世。
我不彼忤,彼何自怒哉。
此亦无足畏也,处士曰。
乳虎出穴,择肉舐血。
淬牙磨爪,其声鎗䶪。
一啸兮风生,一䂄兮电瞥。
不翼而飞,万里一辍。
冯妇之善搏,亦神丧而气夺。
此猛虎之咆勃也,子其何如。
先生曰,有挟有设。
此不足愕也,处士曰。
然则子之所畏,果何物乎。
有乎无乎,先生曰。
仆亦安得而无乎,仆之所畏。
不在诸物,特关于己。
俯颔戴鼻,中龃外哆。
一阖一辟,维门之似。
物入由是,声出由是。
诚不可不有,而亦不可不畏之地也。
铭可鉴兮金缄口,诗可观兮垣属耳。
一语一默,荣辱所自。
食其以之而烹,伍被以之而死。
祢衡以之而败身,灌夫以之而弃市。
是以,圣人不畏于人。
唯畏于口,苟慎其口。
于行世乎何有,今处士骋舌吐辞。
锋攒屑霏,谈世路之崄易。
议人间之是非,诚辩则辩矣。
奇而又奇,然口能覆身。
言出祸随,子以此求免于时。
亦犹击鼓而求亡者也,其何益于迅驰哉。
仆窃笑处士声其畏而实无有也,恶其祸而祇自招之。
处士闻之,避席逡巡。
耸然作貌曰,小子不肖。
今闻先生之教,晓然若披肓而见大曜也。
读汉书 明末清初 · 金得臣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柏谷先祖诗集册三
白首江湖客,东京史读之。
陈平英布简,伍被郦商奇。
韩信元渊屈,蒯通且演迤。
虽然飞燕传,怪怪莫能知。
题僧壁 其二 明末清初 · 金得臣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柏谷先祖诗集册二
葛源伍被与言兵,诵罢禅房日脚横。
又读明朝英布传,不知霜发鬓边生。
维扬怀古 清 · 刘大櫆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海峰诗集卷六
南北此咙胡,风烟壮海隅
地形全控楚,山色半连吴。
伍被翻为画,刘安自取诛。
即今天下一,谁复起枭图。
钱维城山水花卉二十四种 其九 小山别墅乾隆癸巳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一
桂树丛生处,何人结草庵。
澄观真净色,入嗅脱尘馣。
乐志类奚慕,徇名隐亦贪。
终焉累伍被,安用说淮南
客有谈故将军事者赋之 清 · 张四科
 押尤韵
酒酣耳热,复典鹔鹴裘。
看君飒华发,意气尚莫俦
昔事大将军,万里从军游。
星驰青海战,电卷黄云愁。
扫除王庭空,指顾胡命休。
成功献天子,开国冠诸侯。
豪贵让绝席,卿相拜马头。
势等山岳崇,权将人主侔。
此时亦受赏,仍参幄中筹。
微谏愧伍被,游扬希曹丘。
门生半天下,资货溢九州。
武安益骄横,淮阴无反谋。
由来功名盛,容易生疮疣。
天子终见疑,廷尉俄来收。
冰山一朝摧,敌国同舟
盈庭对狱吏,独蒙脱累囚。
赫赫显要地,昔人戒经投。
炙手可热,失足易起羞。
临事苦不慎,过时空自尤。
于今年七十,不醉复何求。
蛾眉(取入门见嫉,娥眉不肯让人意。)七绝百首 其二十九 清末至现当代 · 吴研因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南飞丹雀已无枝,衔得馀烽奚所施。
半筑新巢依草木,半归故垒燬台池(革命队伍被逼,几无用武之地。)
咏史五首 其一 现当代 · 邵祖平
 押词韵第十四部 出处:培风楼诗卷之一
吾笑周冯妇,搏虎下车骖。
吾鄙汉伍被,流涕从淮南
学道贵壹志,祛恶岂再贪。
攘臂惊众人,高识为笑谈。
三谏既不从,逝去何滞淹。
既与谋军旅,败衄当自歼。
吁嗟二子误,千古为愚惭。
彼哉妇人志,泣涕方巾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