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张邵秘阁修撰主管佑神观制 宋 · 刘才邵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杉溪居士集》卷五
敕具官张邵:延阁见于册府,以储秘文,预游其间,莫匪时隽。
隆名所被,恩命为殊。
以尔才猷敏茂,气节刚正,慷慨之志,见于徇国。
顷缘使事,远适殊方,间关百为,确守一节。
既还朝著,宜有褒升,因就易于文阶,以无负于素学。
厕英游而进直,掌真馆以奉祠
是为异恩,用表诚节。
益思自励,以称所蒙。
可。
乞不发遣赵彬等家属劄子 宋 · 洪皓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六、《鄱阳集》卷四
臣闻昔韩起相晋,谒环于郑伯,子产弗与。
子太叔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未可以贰,何爱一环,以取憎于大国」?
子产曰:「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之有?
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
虽买诸商人,子产终不肯献。
臣又闻之,郑驷偃娶于大夫,生丝弱,其父兄立其叔乞,晋人使问乞之立故,驷、乞欲逃,子产弗遣,对其客曰:「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大夫而专制其位,是晋之县鄙也,何国之有」?
夫以一环之微,子产弗与,一大夫之立,子产不易,故欲取怒于晋也,盖君子为国,张其纲纪,作事谋始,始之不图,克终者鲜。
臣窃闻泗州移牒扬州,以行台符劄根刷赵彬、杨宪等家属,仅三十家,朝廷将欲从之。
事干国体,不敢不论。
赵彬张中孚、中彦,顷当割地之时,阴为逆谋,不愿归朝,故元帅挞辣不从,其议遂塞,厥后不得已入觐。
臣尝累状,乞不发遣此二人者。
既至东京,尝附文字与今元帅兀术,大有怨言。
将来兀术必付以陕西兵权,恐为国患,则赵彬家属,岂可遣也?
杨宪为张邵之副,虽已换官,尝过燕山,密语臣有来归之意。
今若遣其家属,是绝其归路。
王伦等数家,金国又将取之,援例移文,其将何辞以拒?
臣近过封丘,见主簿熊叔阮,言前为路允迪官属,再取河南,已有宣命,云应缘江南差到官属,并令行台发遣归南。
行台沮格,各与差遣,不肯放归。
又金人发遣臣等三人,而三节人从,虽系淮以南者,皆不肯遣。
陈过庭以下,官属人从,南人甚多,更不根刷。
自古两国通和,使人即合发遣,如匈奴之无知,苏武之归,犹召会其官属常惠等九人亦在遣中。
金人既限以淮之南北,虽在南者,亦不肯发,非有所惜也,虑其间久在北地,知其虚实情伪,故靳吝不遣。
朝廷今以赵彬等家属为不紧要,其间多知朝廷虚实,如宇文虚中以儒术进,尝为近臣,犹且卖国图利,靡所不为,况其下者乎?
兼此三十家自经兵火之后几二十年,虽流落异乡,而求田问舍,姻亚亲戚,率皆眷恋东南,岂肯转徙北地?
汉文帝强遣中行说,卒为汉患,不可不鉴。
誓书虽有自淮以北发还之文,朝廷不问南北,已徇所求,而金人未尝还自淮以南者。
今再有所请,乃出行台之意,金主之命,朝廷何惧,遽欲从之?
臣愚辄有二策,寝而不报,则策之上者倘已许可,第用刷会为解,或令扬州移牒对境,备申行台能发遣拘留使人及其官属人从,并已得旨挥许放而擅留,若刘彦适、熊叔阮等辈,此亦当如所请。
以此拒之,保无后悔。
或作刘彦适等及奉使人家属陈乞团聚为辞,亦可也。
昔齐人惧孔子为政,将致地于鲁,犁锄请先尝沮之,乃遗以女乐文马,而孔子遂行。
金国已为蒙兀所败,屯田拒守,进退不可,姑欲示强以试中国,若遽从之,彼将谓秦无人而见轻矣。
臣絷留之久,粗得要领,辄敢陈其梗槩。
万一缘此渝盟,致寻干戈,误国之诛,不避斧钺。
伏望陛下不以臣人微言轻,特赐留神,则天下幸甚。
回浙西迎敌诏建炎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五三、《宋会要辑稿》兵七之一五(第七册第六八七七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九、《宋史》卷一一四《礼志》一七、《宋元通鉴》卷六三
国家自遭金人侵逼,无岁无兵。
朕纂承以来,深轸念虑,谓父兄在难,而吾民未抚,不欲使之陷于锋镝,故包羞忍耻,为退避之谋,冀其逞志而归,稍得休息。
南京淮甸,自淮甸建康,自建康会稽,播迁之远,极于海隅
卑词厚礼,遣使相望,以至愿去尊称,甘心贬屈,请用正朔,比于藩臣
建康则遣洪皓崔纵杜时亮,在平江则遣张邵,其为书旨,无不曲尽哀祈。
假使金石无情,亦当少动。
近探报,金人一项于和州欲渡采石,一项于黄州渡兵,已至兴国军界,是朕累年卑屈拳拳哀祈者,卒未见从,生民嗷嗷,何时宁息?
今诸路兵聚于江、浙之间,朕不惮亲行,据其要会。
如金人尚容朕为汝兵民之主,则朕于事大之礼,敢有不恭?
或必欲窥我行在,倾我宗社,涂炭生灵,竭取东南金帛子女,则朕亦何爱一身,不临行阵,以践前言,以死保群生?
朕已取十一月二十五日移跸前去浙西,为迎敌之计。
惟我将士人民,念国家涵养之恩,二圣拘縻之辱,悼杀戮焚残之祸,与其束手待毙,曷若并计合谋,同心戮力,奋励而前,以存国家。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张邵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制绍兴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戊寅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二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九
惟时秉节之臣,亲见特书之事。
诵说贤宰,彰明大功。
苏子卿 清 · 奕询
天黄草白寒飞雪,朔风凛凛肌肤裂。
独留远塞何时还,长安万里音书绝。
牧羝羝不乳,怀乡寸心苦。
一轮寒月照征人,岁月消磨十九春。
去时少年今老大,归来麟阁衰颜绘。
只身全节何艰难,忍死间关此为最。
宋之张邵朱弁洪浩,元之郝文忠
多年羁绁异邦士,此心此境先后同。
上边事善后十策 其十 论并谋独断事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忠穆集》卷二、《吕忠穆公奏议》卷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七六、《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六、《中兴两朝圣政》卷一七、《景定建康志》卷四八
臣尝考古之帝王举大事,决大议,谋不可不广,而断不可不独。
晋武帝欲伐,群臣以谓未可,惟张华赞成其计,故一举而平江表。
唐宪宗欲伐蔡,众议排沮,惟裴度与帝意合,一举而擒吴元济
韩愈颂其功,曰「凡此蔡功,惟断乃成。
不赦不疑,由天子明」是也。
今陛下以圣明英武之资,方金人退兵之际,首以善后之计下询于前宰相
臣料诸臣者,或以谓当用兵,或以谓不当用兵,或欲且保江南,或欲经理淮甸,或欲坚守和议,或以谓上策莫如自治,或以谓来则拒之,去则勿追,乃禦戎之道。
人人所见既不同,则议论必不一。
若夫稽考已然之事,斟酌今日之势,孰利孰害,孰缓孰急,是非可否,在圣主独断而已。
臣事陛下之久,出入将相踰五年。
平日尝以谓若不举兵,则必不能还二圣,复中原,牵制川陕敌兵。
绍兴三年春,臣已定计北伐,枢密院机速房具有案底。
潘致尧高公绘尼玛哈处奉使回,恐害和议,其事中辍,今又二年矣。
夫敌情反复,近尤难测。
其操心坚忍,必欲吞噬我国家,陛下屈己极矣!
去秋忽然兵至,其意不浅。
今其去也,必大为之备。
秋冬间若本国别无牵制,必举兵南来,或并兵以窥四川
在我之计,决不可苟暂时之安,而忘北向争天下事。
万一欲举兵,更乞质诸大臣,参订禁从,博访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所贵虑无遗策,动有成功。
臣年已衰老,待尽于畎亩间。
妄陈所见,不中事机,惟陛下赦其万死。
乞赐睿察。
〔贴黄〕臣契勘自金人搆难以来,天下之论,或以谓必讲和议,或以谓必须用兵。
二说胶扰,曾无一定之论。
伏睹自建炎元年至今前后所遣使命,差宇文虚中王伦朱弁郭元迈魏行可崔纵洪皓、龚璹、张邵辈,前后祈请,非不切至。
近又遣潘致尧高公绘韩肖胄胡松年章谊孙近魏良臣相继入国。
窃料金人国书必无果决之言,亦有难从之请,姑欲款我尔。
伏望圣明深赐洞察。
祈请十年,略无显效,勘量和议可成或不可成。
如和议可成,则臣乞大举之策置而不用可也。
如和议决不可成,则臣衰愚之言或可备收采。
谨具奏知。
〔又贴黄〕臣恐今日士论,或以谓金人才退,我国家事力未全,财用未充,未能大举。
臣曰:不然。
若吝惜用兵之费,则秋冬间敌骑必再来,所费愈不赀矣。
况此举乃因粮之策,无大费哉。
今将兵閒坐,縻费钱粮,与举兵北去所费均也,但少有飞挽之劳尔。
谨具奏知。
移跸浙西迎敌谕中外诏建炎三年十一月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九
朕纂承以来,深轸念虑,谓父兄在远,而兵民未抚,不欲身陷于锋镝,故包羞忍耻,为退避之谋,冀其逞志而归,稍得休息。
卑辞厚礼,遣使相望,以至愿去尊称,甘自贬黜,请用正朔,比于藩臣
建康则遣洪皓崔纵杜时亮,在平江则遣张邵,其为书指,无不曲尽哀祈。
假使金石无情,亦当少动。
近报金人一项自采石,一项自黄州渡江,生民嗷嗷,何时宁息!
今诸路兵聚于江、浙之閒,朕已移跸浙西,为迎敌之计。
将佐人民,与其束手待毙,不若并计戮力,以存国家。
和州登科题名 南宋 · 王相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卷四
道□原出于天也,尧传之舜,舜传之禹、汤、文、武、周公
吾夫子祖述宪章,□天欲斯传千万世不泯。
仰焉于星纬之精,俯焉于山泽之灵,孕秀毓神,英髦挺生。
至如东海夷人,亦有与圣门曾子比称者。
欲教化美、风俗厚、道德一、国治、天下平也,其有大贤能致中和以化育,继后圣之绝学,则天心合,人事尽。
庠序之立登科题名,其深得吁俊尊上帝之旨欤。
历阳两淮号文物之地,唐张司业籍韩愈至交,何卓行蕃一布衣,此正六馆之变,节行炳若日星。
国朝天圣以后,人材辈出,学术器识,词章治行,备载郡图志,兹不尽述。
近时待制张公邵擢宣和上第,以荐召对,朝廷求可使虏者,公慨然请行。
困厄遐陬凡十五年,节不屈,会和戎始归。
其犹子孝祥以孝廉称,才藻吏能辉赫于世。
初,高宗皇帝亲擢为第一,尝谕之曰:「卿更加涵养,当以不次用卿」。
噫!
真材相望如此,非地灵秀发而何。
今刻斯石,用彰前哲,而所以期望后来者,盖不止于举子艺业之精、奉常科甲之贵。
必也诚意而正心,克己而复礼,以造乎上下同流之妙,而续圣贤道统之传于无穷,斯可也已。
夫民生秉彝,无智愚贤不肖皆足语此,不然可以与行。
及其能尽性,尽人物之性则与天地参,圣人岂虚言哉!
敢以此告学者。
绍定改元正月吉旦,郡人朝散大夫赐紫金鱼袋王相记。
朝散郎、前权发遣淮南路转运判官上官涣酉书。
朝散郎权发遣和州军州、主管管内安抚司公事、节制屯戍军马高□□□□。
修识郎、和州州学教授王万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