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此后并江陵士曹时作) 中唐 · 元稹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昔在凤翔日,十岁即相识。
未有好文章,逢人赏颜色。
可怜何郎面(吴生小字何郎)。(可怜:可爱。《方言》卷一:“怜,爱也。汝颍之间曰怜。”),二十才冠饰。
短发予近梳,罗衫紫蝉翼。
伯舅各骄纵,仁兄未摧抑。
事业在(一作若)杯盘(事业:才能。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四:“唐末五代,权臣执政,公然交赂,科第差除各有等差,故当时语云:‘及第不必读书,做官何须事业?’”在:原作“若”,据蜀本、卢本改。杯盘:此代指饮酒事。),诗书甚徽纆(徽纆:绳索。《易·坎》:“上六,系用徽纆。”陆德明释文:“刘云:三股曰徽,两股曰纆,皆索名。”此比喻束缚。)。
西州戎马地(西州:指凤翔。凤翔府在长安之西,故云。),贤豪事雄特。
百万时可赢,十千良易借(借:蜀本、杨本作“惜”。何焯校:“宋板作惜者误。”)。
寒食桐阴下(寒食: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晋文公负其功臣介子推,介子推愤而隐于绵山。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介子推抱树焚死。后人悯其不幸,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遂相沿成俗。而其实禁火乃周代之旧制,介子推事为后人所附会。),春风柳林侧。
藉草送远游(藉草:坐卧于草地之上。《文选·孙绰〈游天台上赋〉》:“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李善注:“以草荐地而坐曰藉。”),列筵酬博塞(博塞:即六博、格五等博戏。《庄子·骈拇》:“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成玄英疏:“行五道而投琼(即骰子)曰博,不投琼曰塞。”)。
萎蕤云幕翠,灿烂红茵赩(赩:大赤色。《玉篇·色部》:“赩,大赤色。”)。
脍缕轻似丝(鲙缕:细切之菜肴。鲙,《集韵·太韵》:“脍,《说文》:‘细切肉也。’或从鱼。”),香醅腻如膱(一作织)。(香醅:茶水上所结之薄膜。膱:原作“织”,与下文韵重,据卢校及文意改)。
将军频下城,佳人尽倾国(倾国:倾倒一国之人,形容女性极其美丽。《汉书·外戚传上·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媚语娇不闻,纤腰软无力。
歌辞妙宛转,舞态能剜刻。
筝弦玉指调,粉汗红绡拭。
予时最年少,专务酒中职。
未能解(一作愧)生狞,偏矜任狂直。
曲庇桃根盏(桃根盏:酒杯名。桃根,晋王献之妾桃叶之妹。宋张敦颐《六朝事迹·桃叶渡》:“桃叶者,王献之爱妾名也,其妹曰桃根。”),横讲捎云式(捎云式:疑为李捎(一作梢)云所创立之酒令。李肇《国史补》卷下:“国朝麟德中,璧州刺史邓弘庆始创平、索、看、精四字令,至李梢云而大备,自上及下以为宜然。大抵有律令、有头盘、有抛打,盖工于举场而盛于使幕。”)。
乱布斗分朋,惟新间谗慝(“乱布”二句:谓参与者分成不同小组,一比高低,为取胜而不断变化花样,暗耍手段。斗,比赛,争胜。分朋,分组。苏轼《上元过祥符僧可久房萧然无灯火》:“门前歌舞斗分朋,一室清风冷欲冰。”)。
耻作最先吐,羞言未朝食。
醉眼渐纷纷,酒声频餩餩(爱墨切)。(餩餩:打嗝声。《广韵·去夬》:“餩,通食气也。”)。
扣节参差乱,飞觥往来织(飞觥:传杯。)。
强起相维持,翻成两匍匐。
边霜飒然降,战马鸣不息。
但喜秋光丽,谁忧塞云黑。
常随猎骑走,多在豪家匿。
夜饮天既明,朝歌日还昃(昃:太阳偏西。《说文·日部》:“ (昃),日在西方时,侧也。”)。
荒狂岁云久,名利心潜逼。
时辈多得途(时辈:当时有名之人物。《三国志·魏志·孙礼传》:“礼与卢毓同郡时辈,而情好不睦。”),亲朋屡相敕(敕:告诫。《说文· 部》:“敕,诫也。”)。
闲因适农野,忽复爱稼穑(爱:卢本作“忧”。)。
平生中圣人(中(zhòng)圣人:醉酒之隐语。《三国志·魏志·徐邈传》:“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翻然腐肠贼(腐肠贼:腐蚀肠胃之贼,古人多指美酒佳肴。汉枚乘《七发》:“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亦从酒仙去,便被书魔惑。
脱迹壮士场,甘心竖儒域(竖儒域:指科举考试。竖儒,即竖儒,对儒生之鄙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司马贞索隐:“竖者,僮仆之称。沛公轻之,以比奴竖,故曰‘竖儒’也。”)。
矜持翠筠管(翠筠管:竹管,此代指毛笔。翠筠,翠竹。毛笔之管用竹制成,故云。),敲断黄金勒(黄金勒:用黄金制成之衔勒,形容极其珍贵。)。
屡益兰膏灯(兰膏灯:古代用泽兰子炼成油脂,用以点灯,故云。《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容备些。”王逸注:“兰膏,以兰香炼膏也。”),犹研兔枝墨(兔枝墨:《玉台新咏考异》:“兔枝二字未详,吴氏注谓当作兔皮,所引《晁氏墨经》,支离不切,当阙所疑。”吴均《古意》诗:“泪研兔枝墨,笔染鹅毛素。”)。
崎岖来掉荡,矫枉事沈默。
隐笑甚艰难,敛容还屴崱(屴崱:形容态度端正。)。
与君始分散,勉我劳修饰。
岐路各营营,别离长恻恻。
行看二十载(行看:见卷3《遣兴十首》注。),万事纷(一作丝)何极。
相值或须臾(值:遇。五代徐锴《说文系传·人部》:“值,一曰逢遇。”),安能洞胸臆。
昨来陕郊(一作郏)会,悲欢两难克。
问我新相知,但报长相忆。
岂无新知者(知者:蜀本、卢本作“新知”。),不及小相得。
亦有生岁游(生岁:出生之年份,此处谓年龄相同。),同年不同德。
为别讵几时,伊予坠沟洫。
大江鼓风浪,远道参荆棘。
往事返无期,前途浩难测。
一旦得自由,相求北山北(北山:即钟山。《文选·孔雉圭〈北山移文〉》吕向解题:“钟山在郡北,其先周彦伦隐于此山,后应诏出为海盐县令。今欲却过此山,孔生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此代指归隐之地。)。
灵和殿 宋 · 杨备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得地恩深雨露遍,丹墀左右玉阶前。
君王属意君知否,好(《两宋名贤小集》作恰)似风流美少年(以上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卷上《总叙门》)。
韩柳音释序(绍兴二十六年十月) 宋 · 张敦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二○、《小学考》卷五○
唐初文章,尚有江左馀习。至元和间,始粹然返于正者,韩、柳之力也。两家之文,所传寖久,舛剥殆甚。韩文屡经校正,往往凿以私意,多失其真。余前任邵武教官日,会为雠勘颇备悉,并考正音释,刻于正文之下。惟柳文简古不易校,其用字奥僻或难晓。给事沈公晦尝用穆伯长、刘梦得、曾丞相、晏元献四家本参考互證,凡漫乙是正二千馀处,往往所至称善,今四明所刊四十五卷者是也。惟音释未有传焉。余再分教延平,用此本篇次撰集,凡二千五百馀字。其有不用本音而假借佗音者,悉原其来处;或不知来处,而诸韵、《玉篇》、《说文》、《类篇》亦所不载者则阙之。尚虑肤浅,弗辨南北语音之讹,其间不无谬误,赖同志者正之。绍兴丙子十月,新安张敦颐书。
按:《柳宗元集》附录,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校点本。
唐史论断后序(绍兴二十七年十月) 宋 · 张敦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二○
谏议孙公以渊源之学,忠谠之论,被遇昭陵,遂擢寘谏苑。尝称唐太宗规模法制有三代王者之风,故平生多喜言唐事。每叹旧史猥杂,不足以垂戒后世,乃仿《春秋》编年法修成《唐史记》七十五卷,其间善恶昭然、可为龟鉴者,因著论以明之,篇目凡九十有二,皆君相之事业,台谏之纪纲,非徒为是区区空言也。其《史记》全书,自公殁取留禁中,世所可得而见者,《论断》而已。予家藏是本久矣。朅来掌教延平,会朝廷宽镂书之禁,应本朝名士文集有益于学者,皆许流传。乃出此书,与学录郑待聘参考旧史,重加审订,锓木于頖宫,以与学者共焉。因念自古贤人君子著书立言,盖将以明道,言之所传,道之所以明也。是书成于嘉祐之初,迄今百有馀岁而后显,岂其传若有所待耶!乃若公进退出处之大概,见于涑水、庐陵、南丰、东坡四先生之论述,可以表信于世,兹不复叙云。绍兴丁丑十月既望,新安张敦颐书。
按:《唐史论断》附录,粤雅堂丛书本。
六朝事迹类编序(绍兴三十年八月) 宋 · 张敦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二○、《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一七、《皕宋楼藏书志》卷三四
建康,《禹贡》扬州之域,斗牛分野。在周为吴,在春秋末为越(鲁哀公二十二年,越王句践灭吴。)。自越之后一百四十年为楚(周显王三十六年,楚灭越。),自楚之后一百一十年为秦(楚负刍五年为秦所灭,乃周赧王时也。)。初,楚威王因山立号,置金陵邑(或云以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或云地接金坛之陵,故谓之金陵。今石头城是也。)。及秦兼诸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以金陵属鄣郡(故鄣,属今吴兴郡也。)。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始皇东巡,乃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流,改其邑为秣陵县(秦秣陵县,在今府城直南六十里秣陵桥。)。汉武帝元封初,废鄣郡,置丹阳为秣陵县。初,汉置扬州,治无定所。《舆地志》云:先理历阳,后理寿春,其后又徙曲阿。汉建安十六年,孙权自京口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邺。晋太康初,废建邺,复为秣陵。悯帝讳业,即改为建康。元帝即位,以建康太守为丹阳尹。宋、齐而下,咸都于此焉。隋平陈,废丹阳郡,乃于石城置蒋州,为秣陵、建康、同夏三县入江宁县。唐武德二年,为扬州东南道行台,置尚书省。辅公祏据江东,七年平,又改为蒋州。八年,罢行台,称扬州大都督府,领上元、金陵、句容、丹阳、溧水等县。九年,移扬州治江都,改金陵为白下县,属润州。贞观七年,复为扬州。乾元元年,改为升州。上元二年废,光启三年复,仍以上元、句容、溧水、溧阳四县隶之,置节度使。天祐四年,杨行密据其地为金陵府,号曰齐国,封李昪为齐王,以建康为西都,以广陵为东都(昪)。僭位,国号唐(二主在位共二十三年。)。皇朝开宝八年平之,复为升州。天禧二年改江宁府,建炎三年改建康府。此金陵郡邑升降废置之不常也。余因览图经、实录,疑所载六朝事尚有脱误,乃取《吴志》、《晋书》及宋、齐而下史传,与夫当时之碑记,参订而考之,分门编类,缀为篇目,凡十有四门。虽猥陋无益于治道,然展卷则三百馀年兴衰之迹,若身履乎其间,非徒得之于传闻而已。同志之士,盍补其所未备者而传之?绍兴岁次庚辰八月,左奉议郎、充江南东路安抚司干办公事新安张敦颐序。
按:《六朝事迹类编》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柳先生历官纪序 宋 · 张敦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二○、《柳宗元集》附录
唐自开元、贞观后以文章显者,代不乏人,然猥并之气,承于东汉习治之馀,未尽革也。先生出焉,与韩文公相驰骋于贞元、元和间,议论粹然,一返于正。至今数百年,世所推尊者,必曰韩、柳,是先生与文公之名同也。名同则其道亦同,道同则其进退出处之迹亦宜同。及考其传,求其立身之本末,容或小异,何也?试叙其略而言之。先生少隽,有奇名,年二十有一,登进士科。又四年,中博学宏辞科。明年,为集贤殿正字,次授畿内蓝田尉,满罢,擢监察御史,时实贞元十九年也。永贞初,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奇其才,擢为礼部员外郎。宪宗元和初,二公败,先生出为邵州刺史,道谪零陵。零陵,极南穷陋之区,先生居十年,披榛剪芜,搜奇选胜,放于山水之间,而独得其乐。如愚溪、钴鉧潭、南涧、朝阳岩之类,往往犹在,皆先生昔日杖屦徜徉之地也。凡零陵花草泉石经先生题品者,莫不为后世所慕,想见其风流,况在当时哉!至元和九年十二月,召赴京师,复出为柳州刺史。先生至柳,因其俗而行其政令,州人赖之,号为柳柳州。呜呼!先生文章气燄,所以自期待者,岂一刺史而止哉!惜乎坐废逐而道不克行于世,退之尝言其事矣。此姑置而勿论。若夫立身行己之大节,视退之未得为纯全,兹学者所以每叹息于斯也。乾道五年十月既望,新安张敦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