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山居(《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四六《于湖集》卷下引《四川总志》作张孝祥诗) 北宋 · 胡宿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松韵笙竽径,云容水墨天。
人行春色里,莺语落花边。
脩竹三间屋,清泉二顷田
了无官府事,鸡犬登仙
张孝祥所辑先人手泽宣和六年四月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四、《芦川归来集》卷末
仲宗尊祖追远之志,叙事记久之文,余不复赞。
其赠言皆百世之士,后之观仲宗者,可以知其为人矣。
宣和甲辰四月六日鄱阳汪藻书。
胡观光知府 其三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卢溪文集》卷三一
临贺广西湖南,最为佳郡。
狂盗奔突如此,而不敢犯,岂非威德有以镇服之耶?
某亦尝测此盗不可轻,正如来谕。
近人料西北亦如此,但苟目前暂安耳。
黄元授昔时亦甚熟,后尝通书否。
一子名文昌者登第,颇能文,士大夫多喜之,张安国尤极力推挽。
元授去岁得南安军,文昌复得编修,亦可谓荣矣。
秉义郎张安国从义郎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鸿庆居士文集》卷二五、《永乐大典》卷七三二六
朕初嗣服,都邑震惊。
文武之臣,宣力中外,褒功录善,邦法有常。
尔祗畏保躬,廉勤服采,进位一等,以懋尔劳。
往践厥官,无忘毖慎。
谢万俟相启绍兴二十六年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五、《鸿庆居士文集》卷一七
梦得之谪,九年尝赋大钧之问;
屈平之放,三载尚从太卜之占。
况兹三纪流落之馀,而有一旦遭逢之异。
伏念某顷繇学者进贰宪台,五疏请和戎,可纾一时仓卒非常之变,以安国步;
一章论伏阙,必启异日群小不肖之心,以召乱阶。
岂固为譊譊异论以冒刑诛,姑欲效惓惓愚忠以裨庙算。
大臣按剑而怒,彼游魂之聚,小丑何为?
诸生举幡而来,谓中兴之佐,一夔已足。
既大违于国是,旋黜守于方州
未几胡尘,再犯京阙,生民涂炭之害,中都萃蛇豕之妖。
靖康龙沙万里之迁,明受钱唐二凶之叛。
谁为事首,端坐自如?
独有言狅,众愠犹在。
皇天悔祸,圣主厌兵,始画地寻和戎之盟,亦制辟徵伏阙之士。
不辨履霜之早,固知图蔓之难。
某之不才,过乃由此。
兹盖伏遇仆射相公三朝隽老,一代名臣。
历睹群公朋党雠复之私,驯致四郊戎马长驱之祸。
馀风未殄,巨蠹相乘。
践覆车之辙而弗疑,抱救火之薪而益肆。
面谩君父,蔑视同寮。
方造膝论事而猜忌忽生,又反眼为仇而凶怒不测。
况于草芥,践蹋何嫌?
重以雷霆,糜沈可待;
侧闻爰立,实慰具瞻。
始以尊君、亲上、仁民、爱物之心,尽革妒贤、嫉能、恶直、丑正之弊。
兴哀故物,加惠穷途。
收之纳沟必死之中,被以骨肉更生之造。
馀年索矣,称效茫然。
班荆椒举之亡,固不渝于一诺;
结草亢杜回之后,尚图报于九原。
张安国疏后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八、《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二○
紫薇舍人张公安国,舟过望亭,游普利寺,至方丈小愒。
长老达明曰:「此一方大檀,欲施田供僧饭而未果,乞公一言助施」。
公欣然。
命联十纸为一大卷,索笔书数十语遗之。
不点定一字,皆佛菩萨语。
明老一日携以示余,余曰:「安国,今天下第一人,文学盖出于天分,故落纸生烟,咳唾为珠玉,非若臞儒墨客撚须鬣、琢肝肾、树肩皱眉,求一言一句之工者也」。
世传白乐天十八世为儒,出而从事,则现官身;
退而谈空,则现大居士身。
纵横所植,无一不可,故余于安国亦云。
乾道初元十二月日,晋陵孙某书。
张舍人状元安国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一、《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三○
左右决欲究竟此事,但常令方寸虚豁豁地,物来即应,如人学射,久久中的矣。
不见达磨谓二祖曰:「汝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如今人才闻此说,便差排向顽然无知处,硬自遏捺,要得心如墙壁去,祖师所谓「错认何会解方便」者也。
岩头云:「才恁么便不恁么,是句亦刬,非句亦刬」。
这个便是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底样子也。
纵未得啐地折、嚗地破,亦不被语言所转矣。
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程。
情识未破,则心火熠熠地。
正当恁么时,但只以所疑底话头提管。
如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州云:「无」。
只管提撕举觉,左来也不是,右来也不是,又不得将心等悟,又不得向举起处承当,又不得作玄妙领略,又不得作有无商量,又不得作真无之无卜度,又不得坐在无事甲里,又不得向击石火闪电光处会。
直得无所用心,心无所之时,莫怕落空,这里却是好处。
蓦然老鼠入牛角,便见倒断也。
此事非难非易,除是夙曾种得般若种智之深,曾于无始旷大劫来承事真善知识,熏习得正知正见在灵识中,触境遇缘,于现行处筑著磕著,如在万人丛里认得自家父母相似。
当恁么时,不著问人,自然求觅底心不驰散矣。
云门云:「不可说时即有,不说时便无也。
不可商量时便有,不商量时便无也」。
又自提起云:「且道不商量时是个甚么」?
又怕人不会,又自云:「更是甚么」?
近年以来,禅有多途,或以一问一答,末后多一句为禅者;
或以古人入道因缘聚头商搉,云这里是虚那里是实,这语玄那语妙,或代或别为禅者;
或以眼见耳闻和会,在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上为禅者;
或以无言无说,坐在黑山下鬼窟里闭眉合眼,谓之威音王那畔父母未生时消息,亦谓之默而常照为禅者。
如此等辈,不求妙悟,以悟为落在第二头,以悟为诳謼人,以悟为建立,自既不曾悟,亦不信有底。
妙喜常谓衲子辈说,世间工巧技艺,若无处尚不得其妙,况欲脱生死而只以口头说静,便要收杀,大似埋头向东走欲取西边物,转求转远,转急转迟,此辈名为可怜悯者,教中谓之谤大般若断佛慧命人。
千佛出世,不通忏悔,虽是善因,返招恶果。
宁以此身碎如微尘,终不以佛法当人情。
决要敌生死,须是打破这漆桶始得,切忌被邪师顺摩捋,将冬瓜印子印定,便谓我千了百当。
如此之辈,如稻麻𥯤。
左右聪明有识见,必不受这般恶毒。
然亦恐用心之切,要求速效,不觉不知遭他染污,故信笔如许。
被明眼人觑见,一场败阙,千万相听,只以赵州一个「无」字,日用应缘处提撕,不要间断。
古德有言:「研穷至理,以为则」。
若说得天华乱坠不悟,总是痴狂外边走耳。
勉之不可忽!
示成机宜季恭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六、《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四
佛言:「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
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
决有此志学无上菩提,常令方寸虚豁豁地,不著言说,不堕空寂。
无言无说,两头俱勿依怙。
善恶二事,无取无舍。
日用二六时中,将思量计较之心坐断。
不于空寂处住著,内不放出,外不放入,如空中云,如水上泡,瞥然而有,忽然而无,只向这里翻身一掷,抹过太虚。
当恁么时,安排他不得,䬦排他不得。
何以故?
大法本来如是,非是彊为。
不见释迦老子有言:「不取众生所言说,一切有为虚妄事。
虽复不依言语道,亦复不著无言说」。
今时士大夫学此道者,平昔被聪明灵利所使,多于古人言语中作道理,要说教分晓。
殊不知枯骨头上决定无汁可觅,纵有闻善知识所诃肯,离言说相,离文字相,又坐在无言无说处,黑山下鬼窟里不动,欲心所向无碍无窒,不亦难乎?
既为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决定有志,直取无上菩提,世间种种虚妄不实底事,一笔句下,却向不可取不可舍处谩觑捕看,是有是无。
直得无用心处无开口处,方寸中如一团热铁相似时,莫要放却。
只就这里看个话头。
僧问云门:「杀父杀母向佛前忏悔,杀佛杀祖时却向甚处忏悔」?
云门云:「露」。
若有决定志,但只看个「露」字,把思量分别尘劳中事底心,移在「露」字上,行行坐坐,以此「露」字提撕。
日用应缘处,或喜或怒,或善或恶,侍奉尊长处,与朋友相酬酢处,读圣人经史处,尽是提撕底时节。
蓦然不知不觉,向「露」字上绝却消息,三教圣人所说之法,不著一一问人,自然头头上明,物物上显矣。
佛不云乎:「菩萨摩诃萨以无障无碍智慧,信一切世间境界,是如来境界」。
古德云「入得世间,出世无馀」,便是这个道理也,只怕无决定信、决定志耳。
无决定信,则有退转心;
无决定志,则学不到彻头处。
且那个是有决定信而无退转心,有决定志而学到彻头处者?
牛头山二世智岩禅师曲阿人也,姓华氏
弱冠智勇过人,身长七尺六寸。
隋大业中郎将,常以弓挂一滤水囊,随行所至汲用,累从大将征讨,频立战功。
唐武德中,年方四十,遂乞出家,入舒州皖公山,从宝月禅师为弟子。
后一日晏坐,睹异僧身长丈馀,神姿爽拔,辞气清朗,谓曰:「卿八十生出家,宜加精进」。
言讫不见。
又尝在谷中入定,山水瀑涨,怡然不动,其水自退。
有猎者过之,因改过修善。
复有昔同从军者二人,闻岩隐遁,乃共入山寻之。
既见,谓曰:「郎将狂耶,何为住此」?
曰:「我狂欲惺,君狂正发。
夫嗜色淫声、贪荣冒宠、流转生死,何由自出」?
二人感悟,叹息而去。
贞观中建邺,入牛头山谒懒融禅师,发明大事。
曰:「吾受信大师真诀,所得都亡,设有一法过于涅槃,吾说亦如梦幻。
夫一尘飞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汝今已过此见,吾复何云?
山门化导,当付于汝」。
遂为牛头第二世祖师。
此乃有决定而无退转心,有决定志而学到彻头处底样子也。
三教圣人所说之法,无非劝善诫恶,正人心术。
心术不正,则奸邪唯利是趋;
心术正,则忠义唯理是从。
理者理义之理,非义理之理也。
如尊丈节使,见义便为,逞非常之真勇,乃此理也。
峰禅师云:「作有义事是惺悟心,作无义事是狂乱心。
狂乱由情念,临终被业牵;
惺悟不由情,临终能转业」。
亦此理也。
佛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则渐除,因次第尽」,亦此理也。
李长者云:「圆融不碍行布,即一而多;
行布不碍圆融,即多而一」。
亦此理也。
永嘉云:「一地具足一切地,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亦此理也。
《华严》云「佛法世间法,若见其真实,一切无差别」,亦此理也。
其差别在人不在法也。
忠义奸邪,与生俱生。
忠义者处奸邪中,如清净摩尼宝珠置在淤泥之内,虽百千岁不能染污。
何以故?
本性清净故。
奸邪者处忠义中,如杂毒置于净器,虽百千岁亦不能变改。
何以故?
本性浊秽故。
前所云「差别在人不在法」,便是这个道理也。
如奸邪忠义二人,同读圣人之书,圣人之书是法,元无差别,而奸邪忠义读之,随类而领解,则有差别矣。
《净名》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也。
忠义之士见义则本性发,奸邪之人见利则本性发,如磁石遇铁而火逢燥薪,虽欲禁制,不可得也。
如尊丈节使,雄烈过人,唱大义于万众之中,耸动时听,亦本性忠义而见义则发,非造作非安排。
教中所谓「譬如摩诃那伽大力勇士,若奋威怒,于其额上必生疮疱;
疮若未合,阎浮提中一切人民无能制伏」。
佛以此喻发菩提心者,菩提心则忠义心也,名异而体同。
但此心与义相遇,则世出世间,一网打就,无少无剩矣。
予虽学佛者,然爱君忧国之心,与忠义士大夫等,但力所不能而年运往矣。
喜正恶邪之志,与生俱生,永嘉所谓「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
予虽不敏,敢直下自信不疑。
季恭志趣不凡,春秋鼎盛,正是奔走尘劳之时。
能以此时回来,学无上菩提,非夙植德本,焉能信得及、把得定、作得主宰?
愿坚固此心,终始如一,触境遇缘,不变不动,方名有力大人。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若念念以此一段大事因缘为未了未说,直下超證,是省得日用应缘处许多障道底恶业,况一念相应,转凡成圣耶?
但办肯心,必不相赚。
古来自有为善底样式,博极群书只要知圣人所用心处,知得了自家心术即正。
心术正则种种杂毒、种种邪说,不相染污矣。
季恭立志学儒,须是扩而充之,然后推其馀可以及物。
何以故?
学不至不是学,学至而用不得不是学,学不能化物不是学。
学到彻头处,文亦在其中,武亦在其中,事亦在其中,理亦在其中。
忠义孝道,乃至治身治人安国安邦之术,无有不在其中者。
释迦老子云「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便是这个消息也。
未有忠于君而不孝于亲者,亦未有孝于亲而不忠于君者,但圣人所赞者依而行之,圣人所诃者不敢违犯,则于忠于孝,于事于理,治身治人,无不周旋,无不明了。
行看尊丈节使,立大功凯旋而归,季恭一跃青云之上,成氏之门,有武有文,无可疑者。
季恭勉之。
次韵叶观文游贤沙凤池安国之作1144年 宋 · 李弥逊
 押先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鼓山
春云覆老屋,孤僧正安禅。
缤纷雨天花,云是千岁莲。
谁知天上相,来结林下缘。
倘徉爱亭阴,灌木苍虬然。
古意吊凤穴,祖风契渔船。
丰隆亦解事,一扫千林烟。
光风尚骀荡,芳物俱蕃鲜。
诗成唤阿买,平处凌羲軿。
登临赖陶写,可但思平泉。
郊原问农事,柔桑起蚕眠。
张安国换给承节郎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五、《竹溪先生文集》卷四、《永乐大典》卷七三二六
尔以劳入官,越时既久。
比加考覆,载锡命书。
祗服恩荣,益恭乃事。
郭从范示及张安国诸公酬唱辄次严韵1159年 宋 · 张元干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登楼乘暇日,唤客共浇愁。
春去花犹发,阴浓雨未休。
和诗真冷澹,得句总风流。
能遣西邻老,殊无陋巷忧。
张安国所藏山水小卷1158年 宋 · 张元干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芦川归来集》卷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世所谓胸次有丘壑者,穷而士,达而公卿,其心未尝须臾不住烟云水石间,又况如吾宗安国得友人把玩短轴,褾而藏之,每出以示诸好事。
虽乌帽黄尘,汩没困顿,开卷便觉万里江山在眼界中,可想蜀僧为同舍郎周旋落笔时。
然则安国不忘故旧,风味如此,胸次可知矣。
张安国舍人 宋 · 王之道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判花西掖妙当年,曾见声华振日边。
文翰共推唐李峤,功名将踵汉韦贤
江山到处供诗笥,风月多情付酒船。
琳馆正应聊尔耳,会看鹏击水三千。
六州歌头张安国舍人韵呈进彦 宋 · 王之道
 押词韵第十一部
燧瑊勋业,何敢望西平
观当日,清大憝,震天声。
绩其凝。
追配汾阳郭,临淮,扫妖孽,植颠仆,复疆宇,洗膻腥。
堪叹中原久矣,长淮隔、胡骑纵横。
问何时,风驱电扫,重见文明。
宾雁宵鸣。
梦初惊。
念吾君复古,修攘两尽,早晚功成。
岁云暮,冰腹壮,雪花零。
怅神京。
谁信汉家陵阙,呵护有神兵。
罄寰海,重回首,镇关情。
想见皇华咨度,望淮北、心曲摇旌。
变夷用夏,荆狄是惩膺。
补弊支倾。
上都督府参谋兵部尚书吕安老 宋 · 王之道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相山集》卷二五
之道尝谓天下之事,非有所甚难,其气之胜于才者,力能办之,如折枝拾芥之易。
是气也静不踰于方寸,动或塞乎天地,其至大也配道,其至刚也配义,掩之以卒而不乱,压之以重而不慑。
兹古人所以能却敌咄嗟,折冲谈笑,安国家、定社稷于不可支梧之际,而举世誉之曰忠贯日月、神明扶持者。
惟阁下负经纶之才,挟康济之术,起身布衣,不十五年而致位大司马,其自视与筑岩钓渭者何异?
犹以为未也。
淮西在今日实控敌境。
前此号为骁将,若近世之所谓、英、卫者,以保傅之重,拥貔貅之众,养尊江左
无事则广田宅,保妻子,蠹帑廪,为国家之螟螣。
有事则坐视所部数千里之罢民,如越人视秦人之肥瘠,漫不加意。
正复督战者接武于道,请援者骈肩于庭,常傲睨而不顾,逗留而不进。
今阁下实代之,朝受命夕引道,驰驱远戍,若登金门、上玉堂,而不自以为疑。
此其气固有以大詟服乎天下矣。
逮其至屯也,营垒旗帜初无所变改,而号令一出,气色精明。
不数日有敌人犯边,阁下不动声色,遣百骑以走之,使列郡不闻其警,而不自以为功。
此虽不足为阁下道,且天下之所望于阁下者不止此,而之道所以言及之,特为淮民庆也。
兵法曰:「先加以声,后致其实」。
由此卜之,愚前所谓气胜于才而力足以办天下之难事者,将于阁下而见之也。
之道窃闻之,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今有亲附之道三焉:一曰请给戒其诛削,二曰役使戒其营私,三曰赏罚戒其冒滥。
夫请给者,三军之所恃以为命者也。
向也闻之,士卒所支米麦,一月之间仅得五分之四,所请食钱,一百以上仅得三分之一,其馀则自主将至于押队,皆有分焉。
人孰不有父母妻子也,既仰给于为兵者,所得之钱米一经减剋,不足以乐其身而及其父母妻子,亦何以责其缓急仗节死难乎?
则诛削之禁不可不先也。
夫悦以使民,周公之东征所以能致民忘其死者也。
向也不问王事,而一槩驱使之,其伐竹木也,名为修葺营房,而坐贾者列肆隘井邑,名为创造战舰,而行商者连樯满江河。
或般载连年,或暴露终岁,从未有严刑以责其懈怠,曾无添给以补其勤劳,忧愁之色见于风霜,怨怒之言闻于道路,则私役之禁不可不严也。
夫赏罚孰明,孙武之用兵所以能前知胜负者也。
向也不问功罪而任情以行之,其赏也及其所当罚,其罚也及其所当赏。
赏不当功,则非特不足以劝能,而能者且怠;
罚不当罪,则非特不足以惩恶,而为恶者益得以自肆。
岂可使安坐于千里之外窜名军籍者,一岁冒转数官,而出入于行阵之间有功战伐者,秋毫不蒙其利?
则冒赏之禁不可不明也。
是三者不除,而欲士卒之亲附者,未之有也。
既除矣,而欲士卒之不亲附者,亦未之有也。
之道于阁下庠序之旧,比闻此来,旗旄前驱,骑士拥后,为时尚父,出统六师。
之道自念分绝穹壤,羞愧蓄缩,不敢求见者殆今一月
复早夜以思曰,阁下方以君命,治边事于淮西,其归未可朝夕期也,而之道父母邦实在麾下,如以前日半面之交,及之道姓名而后求见,则不敏之罪又安所逃耶?
况有此三事,似可裨聪明之所不及,而发扬先声。
是用请间于阁下,以致其说,庶几行之而惠及海宇,则之道亦当受赐。
伏惟高明略其狂僭之罪而加意焉。
雪晴(一作张孝祥诗) 宋 · 张嵲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鸟乌声乐作初晴,日到寒窗气象新。
天接琼瑶三万顷,树明组练五千人。
已从炎海生阴戾,更与神皋洗战尘。
曾侍紫宸知帝力隆兴借与万家春。
临桂以荐当趋朝置酒召客戏作二十八字遣六从事莅之寿其太夫人(一作张孝祥诗) 宋 · 张嵲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双凫旧作朝天计,一鹗新收荐士书
不惜持杯相暖热,白头慈母最怜渠。
庚辰二月雪夜作(一作张孝祥诗) 宋 · 张嵲
 押词韵第一部
夜半雨鸣廊,晨起雪暗空。
不减腊月寒,故作昨日风。
融银拥山腰,飞花满裘茸。
办此了不难,咳唾烦天公。
纤纤园中花,一夕无光容。
凛凛庭下,巍然两苍龙。
咏雪得光字(一作张孝祥诗) 宋 · 张嵲
 押阳韵
东皇携春来,属车载霓裳。
回风作妙舞,杂佩鸣珠珰。
千官玉笋班,再拜称瑶觞。
酒罢各分瑞,圭琮粲琳琅。
浩荡涵濡恩,一笑遍八荒。
尘垢得湔洗,焦枯亦辉光。
伟哉造化力,天地为翕张。
功成了不居,杲日天中央。
欲雪(一作张孝祥诗) 宋 · 张嵲
 押虞韵
欲雪未雪天模糊,冻行沙尾鸧鸹呼。
北风刮耳立不住,更骑钝马穿枯芦。
两生怜我意不舒,江头三日占樯乌。
高堂明朝置安舆,买羊沽酒偿勤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