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三衢刘共父 宋 · 胡铨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别离如许每引领,邂逅几何还著鞭。
微服过宋我何敢,大国赐秦公不然。
衰鬓彫零已子后,高名崒嵂方丁年。
即看手握天下砥,山中宰相从云眠(同上书卷二五)
乞用直言远私昵戢贪吏奏淳熙七年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二、《历代名臣奏议》卷四九
臣遭遇圣明,深惧无以称塞。
顾有诚悃,辄忘诛戮,愿为陛下无隐而尽言之。
窃惟陛下临御于兹十有九年,立政立事,宵旰勤劳,坚复雠之心,奋复境之略,义不自已,功期必成。
然而坐阅岁时,未知攸济,其故何哉?
陛下天纵英明,其臣莫及,以首出帝王之资,有独运区宇之智,而宰执大臣但求救过塞责,无敢兴立事功。
边鄙无虞,未睹其害,一有缓急,谁为陛下奋不顾身以任大寄乎?
况丑虏包藏祸心,未易尽测。
陛下虽与之讲信修睦,政恐其窥伺之意未已。
愿陛下奋发英断,收召正人,选将练兵,力图大举之策,枕戈尝胆,期于有成而后已。
此老臣平昔忠诚所激,而望于陛下者也。
谏官御史,陛下之耳目,以得人为先,以用言为急。
陛下广于用人,乐于从谏,士气振起,夐出古初。
群臣每进谠言,陛下必温言頫纳,天语嘉奖,朝野诵传,实为盛事。
然听之而不见于用,嘉之而不施于政,臣恐蹇谔之言不复闻于陛下矣。
窃闻比年以来,嬖倖私昵之人,姓名籍籍,出入禁闼,诡秘莫穷,纳贿招权,紊乱名器。
凡官寮之进迁,则先事而腾播;
陛下之所亲擢,则彼掩为己私。
意者简记之初,借以游谈之助,揣知圣意,泄露除音,诪张外庭,熏灼朝路。
贤否既混,纲纪寖隳,殆非国家之福也,可不虑乎!
古者张官置吏,所以养民。
今之官吏,适以残民。
催科则竭民膏血以为材能,狱讼则视贿低昂以为曲直。
老羸转于沟壑,丁壮聚为盗贼,焦熬困苦,所不忍闻。
陛下爱恤黎民,屡蠲常赋,而官吏掊歛,民心日离,诚可为邦本之忧也。
臣愿陛下任辅弼之臣,坚恢复之志,用直言,远私昵,戢贪吏,扫除蠹弊,廓清朝廷。
公道既辟,不患无贤;
国势既张,不患无将。
内政毕举,外侮易攘,则陛下聪明英武,所以绍艺祖之基业者,至是而益光。
陛下严恭兢畏,所以受光尧之付托者,至是而无负。
斯可以祈天永命,万世而不穷也。
臣又闻刘珙张栻之亡,皆有遗奏;
李椿郑鉴之去,俱献嘉言。
望陛下取四臣之疏,并留圣虑,采而行之,实社稷生灵之幸。
臣待尽田野,永隔清光,今而不言,死亦有罪。
臣之所陈五事,苟未陨没,获见陛下设施,臣之志愿毕矣。
冒渎天听,臣无任俯伏待罪之至。
同知枢密院事刘珙不宜罢出奏 南宋 · 陈俊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六、《宋史》卷三八三《陈俊卿传》
前日奏劄,臣实草定,以为有罪,臣当先罢。
之除命,未敢奉诏。
陛下即位以来,纳谏诤,体大臣,皆盛德事。
以小事获罪,臣恐自此大臣皆阿顺持禄,非国家福。
言历久易差宜饬历官精思更造疏乾道四年八月 南宋 · 李焘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一、《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四七、《宋史》卷八二、《翰苑新书》后集卷一八、《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二五、《续资治通鉴》卷一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二
历久必差,自当改法。
恭惟列圣临御,未有不更历者,独靖康偶不及此。
今《统元历》行之既久,其与天文不合固宜。
历家皆以为虽名《统元》,其实《纪元》,若《纪元》又多历年所矣。
历术精微,莫如《大衍》,《大衍》用于世亦不过三十四年,后学肤浅,其能行远乎!
随时改历,此道诚不可废。
抑尝闻历不差不改,不验不用。
未差无以知其失,未验无以知其是,失然后改之,是然后用之,此刘珙要言至论也。
旧历差失甚多,不容不改,而新历亦未有明效大验,但比旧稍密尔。
厥初最密,后犹渐差;
初已小差,后将若何!
故改历不可不重也。
谨按仁宗用《崇天历》,自天圣至皇祐,其四年十一月月食,历家言历不效,诏以唐八历及本朝四历参定。
历家皆以《景福》为密,遂欲改历,而刘羲叟独谓,《崇天历》颁行踰三十年,方将施之无穷,兼所差无几,不可偶缘天变,轻议改移;
又谓古圣人历象之意,止于敬授人时,虽则预考交会,不必吻合辰刻。
辰刻或有迟速,未必独是历差。
仁宗羲叟言,诏复用《崇天历》。
羲叟历学,为本朝第一,欧阳修司马光辈皆遵承之。
《崇天历》既复用又十三年,至治平三年始改用《明天历》,历官周琮等皆迁官。
后三年,《明天历》课熙宁三年七月月食又不效,乃诏复用《崇天历》,等皆夺所迁官。
《崇天历》复用至熙宁八年,始更用《奉元历》。
《奉元历》议,沈括实主之。
明年正月月食,《奉元历》遽不效,诏问历推恩人姓名,具奏辨,故历得不废。
先儒盖谓强解,不深许其知历也。
然后知羲叟所称止于敬授人时,不必轻议改移者,不亦至言要论乎!
欲乞朝廷察二刘所陈及《崇天》、《明天》之兴废,申饬历官,加意精思,勿执今是旧非,募能者熟复讨论,更造密度,使与天合,庶几善后之策也。
孙逢吉劄子 南宋 · 李焘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二
臣奉命出守常德,日夜思维,访求遗逸茂才有裨世用者举以为国器,上以副圣主求贤之盛心。
乃悉心旁求,而敷陈治道,谈论时务,未有与臣意合者。
今有常德州学正孙逢吉,位虽列于师儒,常与论国事,一一条答无误,而且天性清亮,志行纯备,足以激浊扬清。
此臣卓有所见,岂可以千里之骥伏枥于伯乐之庭,资启沃之贤屈抑于下僚之末哉!
臣闻景云浮则应龙翔,治道明则俊乂臻,如逢吉者理宜居之庙堂,不次超擢。
在朝诸臣若刘珙郑伯熊刘焞辈皆深知其经术文章,迥异常流,与臣意志相同。
乞望陛下聪明仁圣,特赐召试,除以京职,实能翼赞皇极。
若不如举,臣甘受滥冒之典。
谨具奏闻。
按:乾隆龙泉县志》卷一六。乾隆刻本。
皇后阁春帖子(代刘珙 南宋 · 陆升之
五言绝句 押青韵
内仗朝初退,朝曦满翠屏。
砚池浑不冻,端为写兰亭宋桑世昌兰亭考》卷二)
端明殿学士新除荆南刘珙辞免除资政殿学士恩命只令带见今职名往知荆南不允诏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六一、《文定集》卷八
卿顷位枢府,尽心公家,见义必为,守正不挠,朕所未尝忘也。
荆居上流,晋比分陕,徒得君重,副吾四支。
惟是端明之职,自明道复置讫元丰,初无以旧弼为之者。
卿虽无所增损,殆未称朕所以不忘贤德与今兹倚重之意。
进一等,盖循故事,初未有殊特褒赏加于卿也,又何辞焉?
所请宜不允。
资政殿学士荆南安抚使刘珙银合夏药敕书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六二、《文定集》卷八
西枢之旧德,镇南纪之上流。
既触热以就涂,方下车而开府,特颁良剂,以示眷怀。
观文殿大学士两浙东路安抚使史浩资政殿学士温州王之望资政殿大学士宁国府钱端礼资政殿学士湖北安抚使刘珙银合腊药敕书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六二、《文定集》卷八
卿义均股肱,任重藩屏。
属冰霜之方凛,念夙夜之良勤,宜有匪颁,以资辅养。
刘忠肃公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七七、《文定集》卷一○
呜呼,谗邪肆行,忠贤受祸,后之读其事者,犹为之流涕,况其子孙者耶!
子驹顷为永州狱掾,义不与仇人并处,投檄引避,世或以为太过。
曾子不忍食羊枣,必有不能下咽者,亦何暇问他人之是非也?
刘忠肃公陆公奏稿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七七、《文定集》卷一○
左奉议郎、知曹州济阴县彦回,博问好学,优有文藻,悉心公家,其政敏达,堪充不次升擢清要任使。
元祐六年丞相忠肃刘公守郓,而洛阳陆公知曹州济阴县忠肃荐之朝。
后六十馀年,陆公之子庾得其奏稿于忠肃之曾孙芮而刻石焉。
陆公蚤以才气,踔厉杰出,王荆公赠诗,有「英才但未遭文举,明主宁当弃浩然」之句。
荆公秉政,士自疏远贱微,以片言一技,超取显美甚众,而昔所叹惜以为未遇者,乃独不在选中,盖必有不苟合者矣。
至是忠肃虽荐之,然朝廷亦不果用。
未几时风丕变,士之经荆公品题与夫不用于元祐者,往往汇进,而陆公随牒州县自若也。
以彼其才而所守如此,可谓不负知己,益以信忠肃之知人也已。
高邮军曾使君墓志铭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南涧甲乙稿》卷二一
曾宣靖公仁祖致太平,晚预定策,赐号亚勋,其子孙儒雅才业,自为世家。
宣靖之子讳孝纯者,君曾祖也,仕至光禄少卿
光禄之子讳宜者,君祖也,仕至尚书虞部郎中
虞部之子讳恬者,君父也,字天隐
崇宁大观间,天下学者趋时好,溺王氏新书,以弋声利。
奸臣擅朝政,至禁锢诸儒之说,俾不得传。
天隐独欲探性命之理,从上蔡谢先生龟山杨先生游,以讲明圣人之道,善类至今称之,以其字行。
而留落不偶,仅为朝请郎知大宗正丞以没,其身后之泽始及君也。
君生五岁,葬母李氏,哭泣哀慕,不异于壮者。
宗丞异之,俾从名士关注学。
再举进士不第,则叹曰,举子之文,务应程度,岂若求吾所自得哉,益诵书史,欲见诸行事。
起家监潭州南岳庙,调钱塘县主簿
钱塘在今为赤县,小官吏奔走,不复能顾其职,凡输送之籍率不时,民被追扰甚。
君则督吏注籍惟谨,至日夜稽考,或废寝食。
府尹赵子潚号严明,遇僚吏不假词色,惟于君颇尽礼,俾摄其属以自近。
就差衢州西安县丞枢密刘珙侍郎周操相继为守,皆器爱之,屡决疑狱于旁郡。
用荐者改右宣教郎、知湖州安吉县,浙之剧地,民悍吏猾,事丛集不可区别,宰得善去仅一二。
君独以宽民处之,乃坦坦服化,斗伤为减,狱罕重囚,至以空闻。
新县学舍,延俊秀劝以向道艺,务为善。
民相率诣部刺史乞留君,近臣亦荐君可应监司郡守,而君之从父丞相怀适参大政,以为嫌,仅除君通判临安府。
其佐府事,裁决无壅,总工役新垂拱前殿、建太学御书石经阁,皆以办治受赏。
秩满,除权发遣高邮军
陛对,即言:「天下之弊,莫大于无实。
今士大夫议论非不激昂可喜,而职业类茍岁月」。
且引汉文帝张释之言不拜啬夫之事为證,愿奖敦厚、抑虚诞,以变风俗。
又言:「两淮州县,类多掊克资妄用,徒知修城池、辟田野为边备,然不知民和边备之本也」。
上异其言,称善久之。
君既至郡,即以镇静不扰为先,率敛横取为戒,而游谒馈饷,一无所问。
先是帑庾空乏,官吏营卒,俸不时给。
君曰吾不妄取,亦不妄用也。
释民之负官钱贫窭无所偿者凡数千缗,谨征榷、简燕集、罢工役,持之仅一岁,用果有馀,欢呼之声闻于道,而不幸君已疾病矣。
君虽宽于治民,而严于驭吏。
邑尉有非理掠里正致死者,数持达官书来;
掌酤牙校犯罪,请以功赎。
君一不顾而竟寘于法,人用是服君之平,莫敢犯。
淳熙七年九月二十三日,终于治所,郡人相与罢市哭之。
朝散郎,赐服五品。
娶陆氏,处士达可之女,封安人
君性孝,温厚长者。
宗丞,庐于墓左三年。
与其弟居,终身无间言,先世之产,逊而不取。
其仕于州县,虽上官屡知,不肯务合以求进。
平生喜书札,有楷法,然与子弟书、仆隶约束,未尝辄草。
所为文有《约齐稿》若干卷,而教其二子尤力。
其长耆年,次延年,同时贡名礼部,入太学,有声场屋。
女五,适朝奉大夫军器监丞魏叔介承事郎激赏酒库干办公事王錞、进士毛适、元粹,一在室。
孙男四,郇、邲、邮、郯。
孙女一,尚幼。
而延年后公十九日亦卒。
耆年以是岁十二月某甲子,奉君之丧葬于平江府吴县南宫乡香山之原。
其世次乡里,国史有传。
曾祖与祖,则皆赠右正奉大夫
曾祖妣、祖妣,赵氏,同姓而异族,皆赠太硕人
考累赠朝议大夫,妣赠恭人
君则讳崇,字希元,春秋六十有六云。
铭曰:
曾出温陵,其胄奕奕。
一门峨巍,逮兹七叶。
大者庙堂,次亦侍从
光禄虞衡,慨已弗用。
丞于大宗,既未省郎
孰谓使君,不寘周行!
蕴德抱材,然温淳。
百里一州,惠及我民。
议论不诡,达于帝聪。
自其家传,以孝以忠。
不即厥身,子孙是宜。
君虽已矣,后为可期。
忠肃刘公 宋 · 范念祖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七一
惟皇天之祐宋兮,代降才而毓贤。
惟公一门而累叶兮,笃忠孝以相传。
绍前烈而振家兮,掇危科于妙年。
方上瀛洲而发凤沼兮,其失宠于要权。
怀其宝而晦光兮,乐自得于林泉。
逮吾道复仲兮,蹑诸公而弹冠。
秉直谅之一节兮,凛台阁以回旋。
布灏灏之王言兮,孚民听于幅员。
湘江之盗攘兮,仗帅钺以歼虔。
无日月之留兮,荡氛妖之肆膻。
上以大绩之可嘉兮,敞玉堂以赐环。
佩一国之蓍龟兮,控此心而必殚。
帝曰俞哉!
孰赉我以良弼兮,位疑丞而赞先。
适边将之擅命兮,惧大柄之或迁。
抗危言而廷争兮,俾悖傲偷息而缩肩。
乃夫沮于时论兮,退于蕃而于宣。
周江湖历四镇兮,固无地之弗传。
乃心王室兮维国势以如磐,子视斯民兮苏疮痍而犹己。
抚循六师兮,咸思厉而欲先。
故屡去而民屡留兮,上亦乌得而舍旃。
国议兮敢自外而弗恤,每力诋而极办兮,有大猷正色于王前。
震风淩雨而弗摇兮,伟一柱以弥坚。
惟君与民皆属以大任兮,将致平于中原。
谓旦暮之可冀兮,何微疚之偶缠。
翳社稷之有赖兮,盖必永之百年。
呜呼!
岂国运之未至,天心之未悔兮,遽使坏梁而山颓。
惟精诚之未泯兮,手数千言于奏篇。
莫非剔坏国之蠹,塞启乱之原,荐真才而汲汲,爱乎君尤拳拳。
举朝野而播传兮,莫不相泣而相怜。
况两君之眷厚兮,速救之而弗逮。
徒重惨于天颜,顾我弟兄之疏微兮,辱敦眷于姻连。
尝兴念其孤蹇兮,欲收置于陶挺。
机讣告之远闻兮,痛实沦于肺肝。
怅匍匐之阻修兮,哽归旐于秋烟。
姑寓哀于束刍兮,惟精爽之如在,必克鉴于兹言。
按:《刘氏传忠录》正编卷四,民国印本。
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刘珙磨勘左朝散郎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六、《掖垣类稿》卷二
敕:审官之法,凡中外之臣率累岁月而迁焉,况吾迩联,以言语侍从为职,其助我多矣,岂止一二计功哉?
具官某以精明开济之姿,艺文政事之材,簪笔持橐,事太上皇帝、事朕,积劳而不懈,入直则敷大典册,鼓动天下,退朝则润色名命,与闻政机,用是进阶,可谓荣而无愧矣。
尚思诏禄,弥务尽规。
可。
学士刘珙辞免起复除同知枢密院事不允诏乾道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六、《玉堂类稿》卷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文武宪邦,朕所注想。
属闻罹亲,忧释阃寄。
朕未忍下夺情之诏者,知卿送终之心切也。
今卿哭踊有节,少抑门内之恩;
窀穸无违,足伸人子之孝。
起任吾事,兹其时乎。
况当朕焦劳之,欲咨卿军旅之务。
从权合礼,何名教之亏?
移孝而忠,何风化之薄?
勉兴块次,来赞前筹。
所请宜不允。
学士刘珙三辞免起复乞早赐抽还中使徐称不允诏乾道七年六月二十三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七、《玉堂类稿》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朕乃者起卿以西枢,付卿以上流,手札丁宁,驰遣𥊍御,所以示必用者盖有三说。
军旅为今重事,理可夺情,公侯以国为家,义难自已,一也。
惟乃祖父,忠概有闻,何以似之?
莫如移孝,二也。
卿比镇荆州,按行襄汉,规模甫定,未迄于成,今不强起,孰卒吾事?
三也。
而卿连章累牍,不过以名教为疑。
夫无故而自请短丧,宰予所以获罪;
有为而要绖服事,闵子所以合礼。
汉儒之传,宁无据哉?
且本朝特起故事,非但执政而已,文翰近臣如王禹偁杨亿辈皆不得已勉共上命。
当是之时,中外岂不绥静?
彼二臣者,学识岂不高明?
矧在于今,尤难执一。
亟承委重之意,毋蹈辞难之嫌。
所请宜不允。
学士刘珙再辞免起复宜允诏乾道七年七月八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刘珙:省卿四上劄子,辞免起复恩命,乞检会前奏,抽还中使徐称事,具悉。
朕咏《诗》之《雅》,「有常德以立武事」;
观《易》之《象》,除戎器以戒不虞。
用是起卿,则于夺情之典初未为过。
而玺书屡下,恳避已确,重以疾谂,谅非饰词。
况夫暴秋阳,事道路,使卿或愆调护之节,宁不恻我心乎?
俛听终丧,朕固靡忘于眷注也。
所请宜允(《玉堂类稿》卷五。又见《古文渊鉴》卷五七。)
日期据明抄本、四库本补。
资政殿大学士建康军府刘珙辞免起发本府教阅军兵转官许回授不允诏淳熙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七、《玉堂类稿》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卿名高九牧,任重十连。
驭军驰整暇之声,体国得忠勤之谊。
歌周诗而遣戍,既有成劳;
驰汉爵以赏功,可无异数?
故进阶所以劝诸道,而申命所以优大臣。
人皆曰然,卿尚何逊
资政殿大学士太中大夫建康军府江南东路安抚使兼行宫留守刘珙辞免观文殿学士不允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八、《玉堂类稿》卷六
刘珙:省所奏劄子,辞免除观文殿学士恩命事,具悉。
屏翰行都,升为重镇;
股肱宿望,卿实闳才。
二年于此,道洽政治。
《礼》曰「牧以地得民」,卿之谓矣;
又曰「爵以驭其贵」,予可后乎?
学士之以殿名,不过三等,昔卿尝历其二,中外固已荣之。
今复进紫宸之班,隆旧弼之礼。
庶几五长,各迪有功。
劝勉所关,毋留朕命。
所辞宜不允。
观文殿学士大中大夫建康军府事充江南东路安抚使兼行宫留守刘珙乞外宫观不允诏淳熙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玉堂类稿》卷七、《古文渊鉴》卷五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君陈毕公,咸懋厥德,尹釐东郊。
惟成暨康,既已膺保多福,而彼二臣亦俱享永世无穷之闻。
著在简册,朕心向焉。
今之秣陵,周之洛邑也。
以卿闳才硕德,尝践股肱之任,故命居守,庶几前人。
简修进良,别慝瘅恶,三载如一,朕忧以宽。
论年齿则未高,语节宣则无爽,宁容均佚,咈我注怀?
益图尔休,冀京师并蒙福也。
所请宜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