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王侍郎寄禊原鲁应奉 元 · 卢琦
 押词韵第十七部
名门世所仰,伟器人初识。
除书出省垣,匹马发山驿。
金台芳春宴,玉署清昼寂。
年富经学优,事简官情适。
班䌽云曙,莲烛明月夕。
登冈望庭闱,开阁集宾客
鲰生寂无闻,良晤何由得。
发鬓亦已华,意气徒自激。
题诗寄天风,渺渺烟树碧。
杂诗二十首 其十八 清 · 王文治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梦楼诗集卷一
叔孙习礼法,绵蕞延鲁儒。
高冠戴章甫,深衣曳长裾
自谓本经术,尺寸不可踰。
荆卿乃酒人,刘毅乃博徒。
朱亥不得意,混迹鼓刀屠。
一椎椎晋鄙,快哉烈丈夫。
张士逊孔道辅1088年5月3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孔道辅御史中丞,勘冯士元事,尽法不阿。
仁宗称之,有意大用。
时大臣与士元通奸利,最甚者宰相程琳
道辅既得其情矣,而退傅张士逊不喜道辅,欲有以中之。
上使道辅送劄子中书士逊屏人与语久(时台官纳劄子,犹得于宰相公厅后也。),因言公将大用。
道辅喜。
士逊云:「公所以至此,谁之力也?
非程公不致此」。
道辅怅然,愧而德之。
不数日上殿,遂力救
上大怒,既贬,亦黜道辅兖州
道辅知为士逊所卖,感愤得疾,死中路。
元祐三年五月三日,闻之苏子容
宋守御史中丞太尉孔公后碑 北宋 · 张宗益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阙里志》卷二四
公讳道辅字原鲁孔子四十五代孙。
其世系之详,史册记于国,封爵传其家,名教所宗,海内胥仰。
公天性英异,在髫年则举止庄重,言不妄发。
咸平中乡进士,为兖州首冠。
明年春,御前擢进士第,时祥符五年也。
释褐彭原幕,时年二十七。
守初易之后,郡狱屡处驳议,老吏嗟服。
彭原秩满,祥符九年,诏擢为大理寺丞、宰曲阜,主祠事,不以私恩害公义。
贰枢姜公为本道廉访使,行部过邑,问公税廪庾,公不对,但高谈皇王大略。
姜怒,按其邑,一一脩举,姜不能责。
解邑,迁殿省丞。
入朝上章,陈祖庙制度卑陋不称,乞加脩崇,优诏可其请,命公躬主役事,不日而成。
乾兴元年,迁太常博士
天圣元年,诏入为左正言知谏院
公不避权佞,在谏院七年,封章论事,轩陛尽规,忠言密启,无所隐避,奏章随灭。
天圣八年春,内出双头牡丹,诏两制馆阁赋歌诗以进。
公作古赋奏御,引曰:「臣非馆阁,不得预;
于谏道正辞,臣之职也」。
大旨陈君臣正道,箴补当时,上览之嘉赏。
翊日,有诏直史馆,又判三司理司,寻为北蕃国信使
旧名延鲁,至是改今讳焉
至木叶山,虏主命宴,遣臣就席侑公酒,以小玉盏。
公辞以不饮,侑者既传君旨,又曰:「饮此则气和」。
公曰:「不和无害,但天性不饮耳」。
虏君臣皆相顾。
使还,以除公左司谏、充龙图阁待制
朝廷见语录对虏主有「不和无害」之说,言事者继进,以谓「正触机会,彼当有辞」。
陛见日,上问之,公曰:「契丹黑水所破,势甚衰,但每见朝使臣,俾馆候者预搆语言,挑探强弱,使臣一不敢对,臣恐以此轻中国」。
上大悦,由是群谤不能进。
判流内铨,势利绝私请,孤寒得善地,为当时所称。
天圣九年,出典汶阳,以贰卿单父也。
亭候密迩,奉二亲甚欢,朝野荣之。
汶阳庶务澄肃,奸猾去境。
一日,兵隶絷千馀辈,云私渡黄河。
公亟命释之。
公自判奏曰:「顷者河决南燕,分流及郓,有司创渡,利于诛求。
今水复故道,号为乾河
夫蒙之田,限以南北,民情省便,官禁未除,置之严科,寔非圣意」。
优诏从之。
九年,复判流内铨,旋命公使北庭贺册礼,复命,转兵部员外郎,在职。
天圣十年,出知许州
圭田素厚,过期而后赴。
明道二年四月,就移知应天府南京留守司
是年,管内虫、饥,公虑济之无及,亟发仓以贷,然后闻上。
父子室家相保者,惟南都焉。
才十一月,召入,权御史中丞
朝论肃清,权势引避。
是年,皇后郭氏将出为金庭教主,公亟率谏官、御史十人,袖疏伏阁请对。
时后已有成命,上命内侍近臣就东上閤门引公等赴中书,俾丞相宣谕,公曰:「某等外闻中宫动摇,未详德音,愿面见陛下」。
上已归禁中,不得已见政事堂
丞相与公对立堂上,丞相曰:「禁中事,中丞不得知,或不便于圣人,臣子非所安」。
公曰:「人臣视天子与后,犹子之事父母也。
父母不和,可以谏止,未闻为人子者顺父出母,禁中事不当知」。
丞相又曰:「汉、唐以来,亦尝有废后」。
公对曰:「方今太平,天下待丞相如皋、蒙,日望致君如尧、舜。
汉、唐废后,何足取法」?
丞相不能对,公拂袖引谏官、御史出。
明日晨谒,将至右义门,有吏持敕赴马前,已除谏议大夫、知泰州,台吏押行出都门。
谏官、御史十人,皆一时名辈,范仲淹尝谓所之曰:「孔公方正名,天下所共知。
昨当撄鳞之际,事在不测,观其容止愈端重,颜色不沮丧。
附中臣之对,答丞相之语,应若宿搆,言有条理。
此过于前所闻矣」。
景祐二年四月,移知兖州
公佩本郡符归故乡,专以镇静、敦厚风俗为务。
八月,有诏就拜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
,近臣有进百首诗者,时相奏可与直学士
上曰:「此百首诗不如孔道辅一言」。
故有是命。
贰卿新改秘书监,夫人进封仁寿郡君,公自府解诣曲阜,一舍之间,旌旗鼓吹之迎引后先,耆幼欢呼,遮拥行路。
至则为寿,燕乐于私第。
荣遇之盛,则有徂徕石守道先生《恩庆堂记》具焉。
又以孟、荀、扬、王、韩五子排邪说,翊大道,像设于祖堂西偏,公为之记。
观其文,亦足以见公之心。
至宝元年,党项逆节,朝廷思得体貌大臣端本澄源,拜公御史中丞
公拜命受职,知无不言,无所回避,奸邪侧目矣。
上已许大用,素忌公者畏其同列,一夕事变,且以治狱有附会,明日罢御史中丞,知郓州
二年十一月道辅中丞出知郓州
开封府士元以赃败,辞连知枢密节度、参知政事程琳。
宰相张士逊以素恶琳,而疾道辅不附己,将并逐之,谓道辅曰:「上顾程公厚,今为小人所诬,宜为辩之」。
道辅入对,言琳罪薄,不足治。
上怒,以道辅朋附大臣,故并出之。
公尽瘁感病,行至滑之韦城驿,以不起闻。
诸孤扶护旅榇,归葬于祖林祖墓西南偏。
公娶尚氏,淑令有文,进封邹国夫人
子二人,曰舜亮、曰宗翰,并中进士第
女三人,长适殿中丞李黄中封寿光县君
次适王氏,次适张氏,皆早卒。
孙七人:若升、若谷、若古、恢、惇、忱、恂,皆仕。
呜呼!
公平生以忠孝节义自任,介然卓立天地间,一旦被谴,谗佞奸纤喜相慰劳。
茫茫苍天,无言而默识。
贤如杨震、萧望之,犹不免当时谤,分犯群邪众恶,虽遇仁主,犹不得安其位,行其道,终于牖下,复何恨焉!
辞陈公之说,折节待迁,手断妖蛇,不足为公道者,此不复书。
公在位时,诸子尚幼,故平生风迹不能尽记,惟宗益知之寔详。
然常恨世无直笔,天下铭撰皆为势利所屈,不惟欺人耳目,抑亦自欺肺肝。
幽有鬼神,安得无过?
今所论次,直欲质诸高厚,表于方来,矫势利以传信。
谨为铭曰:
圣人之后,不必皆贤。
唐尧虞舜,嗣绪顽然。
君子之德,未必俱全。
子游子路,科等分焉。
伟哉孔公,贤德咸备。
自性达物,以诚求志。
刚粹言大,静方宣地。
节义不回,忠孝自遂。
长于图治,勇在除奸。
文能靖国,武可摧山。
视虏于掌,忧国在颜。
孰知天意,使去人间。
谓天生贤,为宋左右。
胡其多难,跋前踕后?
谓天祚圣,为孔裔胄。
胡其不延,摧英陨秀?
人谓至难,公独为易。
羌胡可诛,麟凤可致。
志今在泉,功不见世。
神明共知,良史勿记。
史笔是非,人情好恶,在昔难平,于今孰保?
公葬祖林,神物来护。
忠骨英声,长耀千古。
工部郎中张宗益撰。
论台谏封事留中不行状元祐元年二月十四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栾城集》卷三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臣伏见皇帝陛下以至孝纯仁承统践阼,太皇太后陛下以聪明睿智亲揽庶政,二圣协德,以幸天下。
曾未期岁,而敝事稍去,宽政复行。
元元之民,免于流离之患,蒙更生之福。
海内释然,无意外之忧,不胜幸甚。
伏惟陛下恭勤祗畏,发于天性,犹复选于群臣,增广谏员,求直言以自助,天下之士闻风相庆。
臣实何人,得于今日备位于此?
然臣闻帝王之治,必先正风俗。
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
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
中人自勉于善,则人主耳目众多,易与为治;
中人自弃于恶,则臣下朋党蕃殖,易以为非。
盖邪正盛衰之源,未有不始于此者也。
真宗皇帝临驭群下,奖用正人,一时贤隽争自托于明主。
孙奭、戚纶、田锡、王禹偁之徒,既以谏诤显名,则忠良之士相继而起。
其后耄期厌事,丁谓乘间,将窃国命,而风俗已成,朝多正士。
虽怀奸慝,而无与同恶,谋未及发,旋即流放。
仁宗皇帝仁厚渊嘿,不自可否,是非之论,一付台谏。
孔道辅、范仲淹、欧阳修、余靖之流,以言事相高。
此风既行,士耻以钳口失职。
当时执政大臣,岂皆尽贤,然畏忌人言,不敢妄作。
一有不善,言者即至,随辄屏去。
故虽人主宽厚,而朝廷之间无大过失。
及先帝嗣位,执政大臣变易祖宗法度,下至小民,皆知其非。
而卿士大夫从风而靡,则风俗之变于此见矣。
是时惟有吕诲、范镇等明言其失,二人既已得罪,台谏有以一言及之者,皆纷然遂去。
由是风俗大败,无一人复正言者。
天佑皇室,启迪圣德。
临政未几,而以言路为急。
天下竦然,思见祖宗遗俗。
然臣自至阙廷,闻台谏封事,一切留中不出,既不施行,又不黜责,臣不胜忧疑。
夫朝廷所以待台谏者,不过二事:言当则行,不当则黜。
其所上封事,除事干几密,人主所当独闻,须至留中外,并须降出行遣。
上所以正朝廷之纪纲,使无废职业;
下所以全人臣之名节,使无负公议。
若当而不行,不当而不黜,则上下茍且,廉耻道废,风俗衰陋,国将从之。
臣愿陛下永惟邪正盛衰之渐,始于台谏。
修其官,则听其言;
言有不当,随事行遣,大者可黜,小者可罢。
使风俗一定,忠言日至。
陛下垂拱于上,群臣肃雍于下,则太平之治可立而待也。
惟陛下留神省察,天下幸甚。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洪州孔大夫徐常侍坟书1084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栾城集》卷二二、《豫章十代文献略》卷二二、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康熙《西江志》卷一七三、同治《新建县志》卷七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辙窃见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坟在公所治郡新建县西山鸾冈原。
徐公没于淳化辛卯,迨今九十四年。
公无子,故人奉新胡克顺葬之。
胡氏昔为大家,克顺慕公高义,春秋时祀,顷未尝废。
克顺死,胡氏衰,公之坟域荒茀不治,盖有年矣。
闻自近岁民间利其林木,至讼而争之。
公所葬地本其先茔,公家既无子孙,契券亡失,官遂籍没其地,伐其以治屋宇。
行道知之,往往为之掩泣。
窃惟南唐旧臣如公之比盖无一二,方陈觉、冯延鲁愚弄其主,擅兴甲兵,丧师蹙国,时无一人敢非之者。
公独与韩熙载力陈其奸,卒致其罪。
及王师南讨,李氏危在朝夕,公受命兵间,不为身计,义动中国,至今称之。
盖公之大节落落如此,虽使千载之后,犹当推求遗迹以劝后来。
今没未百年,弃而不录,仁人君子岂其然哉?
伏惟明公本先圣,中丞忠义慷慨,气节凛然。
公之行己大方,直继前烈。
如徐公辈人,譬之草木,臭味不远。
傥蒙矜念,使孤坟遗魄不至侵暴,祭祀稍存,樵采不犯,不惟南方士人拭目倾心,将天下义士知有所劝。
辙言非所职,干冒高明,不胜战越
阳春集序嘉祐三年十月 宋 · 陈世修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一、《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三六
南唐相国冯公延巳余外舍祖也。
公与李江南有布衣旧,因以渊谟大才弼成宏业。
南有国,以其勋贤,遂登台辅
与弟文昌左相延鲁,俱竭虑于国,庸功日著,时称二冯焉
公以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
日月寖久,录而成编。
观其思深词丽,韵律调新,真清奇飘逸之才也。
噫,公以远图长策翊李氏,卒令有江介地,而居鼎辅之任。
磊磊乎,才业何其壮也。
及乎国以宁,家以成,又能不矜不伐,以清商自娱,为之歌诗,以吟咏性情。
飘飘乎,才思何其清也。
核是之美,萃之于身,何其贤也!
公薨之后,吴王纳土,旧帙散失,十无一二。
采获所存,勒成一帙,藏之于家云。
大宋嘉祐戊戌十月望日,陈世修序。
仁宗缴进天禧诏书乞防漏泄天圣八年 北宋 · 刘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五一、《右编》卷二九、《经世八编》卷一四
臣闻好问则裕,成汤所以为聪明;
从谏如流,汉祖于焉成帝业。
历代圣主,必有谏臣,然念言之甚难,听之不易。
以疏远而指贵近,以至贱而干至尊,言之得无难乎?
在难言而言之,身常危。
以至贱疏远之人,贡讦直逆耳之说,听之岂云易也?
在难听而听之,意必倦。
且直者邪佞所恶,自然之理也。
击一邪则群邪怒,其身不得不危;
罪一正则群邪进,王者不得不谨。
是以先帝焦劳寤寐,思得正人,至于再三,未获谠直,遂下此诏,增置一十二员,月责谏疏,明达耳目。
自后才得四人:谏官二人鲁宗道刘烨。)御史二人刘平章颖。)
其孜孜献替者,唯闻宗道而已。
太后临朝,皇帝御极,追继先志,复置谏官,又得四员以充其位:谏官二人(臣及孔道辅。)御史二人曹修古王硕。)
其间道辅颖秀,已在清途;
修古称职,亦为外任。
王硕以他事黜免,微臣近归谏省
补报无状,出入八年。
复思先帝诏旨云:「况朕亲披封奏,素靡漏言」。
此乃圣人极虑臣僚疑有漏泄而不敢尽言也。
《周易》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正谓此也。
天圣五年,臣尝言某等事,举朝官员诵其言语,群邪侧目,增恶结雠,甚可畏也。
若非两宫圣明,深辨忠直,则臣已窜逐遐方矣。
自古奸臣皆以货赂厚结左右及宫掖之内,是以动静先知,迎合上意。
李林甫二十年专政,明皇不疑;
上官昭容权倾天下,唐祚颠殒。
前代似此盖亦多矣,国家倾败,常由此矣。
自两宫御宇,乐闻谠言,然垂帘之日,疑有潜听,封奏之人,忧其漏泄,是以人人惧祸而不敢尽言。
今则文武班列,亦有议其得失;
谏官、御史,朝野讥其循默。
伏乞圣慈念先帝漏言之诫,思《周易》失臣之文,凡有奏章,藏收秘密,垂帘之日,屏去左右,则公忠之士得以尽言,用广聪明,天下幸甚。
谨录先帝诏书头连进纳以闻。
雪景寄契原鲁应奉 元末明初 · 蓝智
 押药韵
冻雨萧骚雪复作,老树荒云冰满壑。
穷冬日日南极昏,杀气时时北风恶。
此时高楼望八荒,一色山川共城郭。
岂无渔艇在江湖,稍有人烟辨墟落。
村中人少虎狼多,野外草深禾黍薄。
春雷何处起潜蛟,寒霰空庭噪饥雀。
玉堂供奉高昌公,走马居庸度沙漠。
归来茅屋卧青毡,脩竹清风动寥廓。
时危安得屡促席,坐对高寒宜晚酌。
长林惨惨烟水空,时有飞来双白鹤。
洪咨夔父越特授奉议郎赐绯银鱼袋制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三○、《永乐大典》卷七三二四、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敕:朕顾瞻侍臣,祗迪忠教。
子生孙,孙生子,莫荣四世之传;
亲而尊,尊而亲,特贲五品之服。
天性所乐,人情则同。
具官父,具官某,道韵冲夷,德容娴雅。
鲤庭诗礼之学,自为唱酬;
鳣堂清白之风,莫能回挠。
况身已登于八帙,而儿方近于五塼。
敛此殊恩,貤于严父。
延鲁之于天圣,愿移华秩以承颜;
成之绍兴,乞改银章而养老。
爰锡雁御之瑞,用为鲐背之光。
对扬王休,保艾尔后。
可。
五贤堂景祐五年七月 北宋 · 孔道辅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阙里志》卷二一、《孔氏祖庭广记》卷一一、万历《兖州府志》卷五一、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之一九上、《古今图书集成》官常典卷一二二
五星所以纬天,五岳所以镇地,五贤所以辅圣
万象虽列,非五星之运不能成岁功;
众山虽广,非五岳之大不能成厚德;
诸子虽博,非五贤之文不能成正道。
繇是三才之理具,万物之情得。
故圣人与天地并,高卑设位,道在其中矣。
所以尊君德,安国纪,治天物,立人极,皆斯道也。
然天地有否闭,日月有薄蚀,圣人之道有屯塞。
若天地否,则圣人建大中之道以开泰之;
茍圣人之道壅,则五贤迭起而辅导之。
先圣生当战伐世,法令、禨祥、巫祝之弊亨,杨、墨之迂诞,庄、列之恢诡,穷圣汩常,三驺、孙、田术胜于时,则我圣人大道为异端破之,不容于世也。
而孟、荀继作,乃述唐虞之业,序仁义道德之源,俾诸子变怪不轨之势息,圣人之教复振,其功甚大矣。
后至汉室圮缺,扬子恶诸子知舛,诋訾圣人,独能怀二圣三王之迹,讥时著书,以尊大圣。
使古道昭昭不泯者,扬之力也。
西汉之后,皇纲弛紊;
六代丧乱,文章散靡。
妖狂之风,荡然无革。
文中子澄其源,兆兴王之运;
韩文公治其末,广尊道之旨。
致圣化益光显,夷夏归正道,虽诸子譊噪,或欲攘其法,戕其教,其涂,其说,弗可得已。
然贤者违世矫俗,能去难者盖寡矣。
孟不免齐梁之困、臧仓之毁;
荀不免齐人之谗、楚国之废;
扬不免刘歆之侮、投阁之患;
王不免隋氏之抑、群公之沮;
韩不免潮阳之窜、皇甫之谮。
其间或讥其作经,或短其修史
彼徒能毁之,弗顾己之弗逮也。
达者以爵位为虚器,太过者人犹嫉之;
况抱道德,富仁义,立终古之名,宁无恶乎?
天地虽否,无伤于体;
日月虽蚀,无伤于明;
圣贤虽困,无损于道。
得其时则尧、舜、禹、汤之为君,皋、夔、伊、吕之为臣,功济于当世也;
非其时则孔圣之无位,五贤之不遇,道行于后世矣。
亦犹岁旱则泽之益甘,夕暗则烛之益明,世乱则贤者益固,历代以斯为难也。
孔圣之道否,则五贤振起之。
今五贤湮蔽,振之者无闻焉。
道辅学不及前哲,而以中正容于帝皇,幸不见黜而与进,冀以贤者必辅于时、跻于古,以兹为盛矣。
方事亲守故国,为儒者荣。
尝谓伏生之徒以训传功,象设于祖东西序;
而五贤立言排邪说,翊大道,非诸子能跂及,反不及配,缺孰甚焉!
因建堂,收五贤所著事,图其仪,叙先儒之时荐。
庶几识者登斯堂,观是像,览是书,肃然革容,知圣贤之道尽在是矣。
景祐五年七月十五日给事中、知兖州孔道辅撰。
祖庙祭文碑景祐二年九月 北宋 · 孔道辅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山左金石志》卷一六、《阙里志》卷一六、《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九
维景祐二年岁次乙亥六月癸丑朔九日辛酉,四十五代孙龙图阁直学士朝请大夫右谏议大夫、知兖州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管勾仙源县景灵宫太极观、提举兖郓濮齐州清平军兵马衣甲巡检公事、上轻车都尉鲁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道辅,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敢昭告于祖圣至圣文宣王:道辅早持邦宪,黜典淮城,方数月间,迁守徐域。
大君之惠,乐谏旌忠,亦以祖圣庆馀,能守直道,不置于法。
儒者进则事君,退则事亲,忠孝之道,祖教之本,后嗣弗克守,其孰能行之?
昔鲁子耕山无禄,能事父母;
道辅位为大夫,权任方面,严父慈母不能归养,岂圣意乎?
西乡拜章,天从其欲,诏守故鲁,对扬休命。
且厚于亲者薄于位,深于道者浅于利,修其身者尊其祖,明于礼者先乎祀。
道辅不佞,敢事亲守道,恭祖致祀,将无忝祖圣之庆。
夫日月之运,天地之久,不言之化也;
赞日月之明,合天地之功,言成其化者,祖圣之教也。
明天子北面事之如亲弟子礼,固不假后昆辞而尊之,然后为贵也。
今授鲁之政,至治之初,洒扫祠坛,蠲洁牲币,粢盛庶品,祈享厥诚,惟福流于亲,益永其龄。
以兖公颜子、七十二贤、二十一先儒从祀配神。
尚飨!
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张宗益奉命书,沈升刻。
将仕郎、前守徐州彭城主簿良辅,将仕郎、守将作监主簿彦辅将仕郎、守国子监主簿、袭封文宣公宗愿,朝奉郎、行太常寺太祝宗亮宣德郎、行太常寺奉礼郎宗翰,通奉大夫、守秘书监分司南京主管祖庙事、上柱国会稽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赐紫金鱼袋道。
西京事宜劄子1036年5月1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一、《范文正公集》卷一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八、范文正公年谱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近亲奉德音,以孔道辅曾言迁都西洛,臣谓未可也。
国家太平,岂可有迁都之议?
西洛帝王之宅,负关河之固,边方不宁,则可退守。
然彼空虚已久,绝无储积,急难之时,将何以备?
宜以将有朝陵之名,渐营廪食
陕西有馀,可运而下,东路有馀,可运而上,数年之间,庶几有备。
太平则居东京通济之地,以便天下;
急难则居西洛险固之宅,以守中原。
《易》曰:「天险不可升,地险山川丘陵。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此之谓也。
先王脩德,以服远人,然安不忘危,故不敢去兵以恃德也。
陛下内惟修德,使天下不闻其过,外亦设险,使四夷不敢生心,此长世之策也。
伏望圣慈,未烦下议,且留圣意,可俟臣口对不备。
谨再具状奏闻。
龙图阁直学士工部郎中段君墓表皇祐二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一、《范文正公集》卷一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皇祐二年春,某月日,葬故龙图阁直学士段君于陈州某县某乡之某原。
君讳少连字希逸开封人也。
曾祖讳知遇。
祖讳骧,隐于五代
父讳子昂端拱中进士第,终于陈州录事参军,累赠吏部郎中
母夫人乐氏,追封福昌县太君
君幼孤,好学。
大中祥符七年秋,登服勤词学科。
释褐,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鄂州崇阳县,有治状。
改权杭州观判官
枢密直学士李公及馀杭郡,当世清德,于人少许可,大爱君之才,与本道转运使荐之,改著作佐郎、知亳州蒙城县,移雅州名山县
还,改秘书丞、知婺州金华县。
未行,除审刑院详议官执法至平,󲦤绅多之。
张文懿罢相,知江宁府,辟君通判府事
还,授御史台推直官,改太常博士
时章献太后听朝,君与知杂御史曹修古等上言:外戚刘从德家,恩幸太过,台隶辈皆得禄仕。
责授秘书丞、监涟水军酒税务。
太常博士通判天雄军。
上临轩亲政,擢拜殿中侍御史
寻除开封府判官
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
三司度支判官,使契丹国
还,为两浙转运使
君以二浙财赋为天下之最,孜孜利病,无弊不革,朝廷奖之,进兵部员外郎,充职。
淮南转运使发运司事。
陕西转运使,奏劾判陕府驸马都尉同平章事崇庆不法,朝议直之。
俄命以本官兼御史知杂
踰月,除三司度支副使
定、襄地震,坏闾舍,压人盈万数。
天子怵然,命君为河东安抚使
君恤残民,无一不至。
工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知广州
康定初西戎叛兵交塞下,近塞藩牧实难其任,朝廷以君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泾州
未行感疾,以宝元二年八月初四日,终于广州黄堂,年四十六。
娶乐氏,封京兆郡君
生三男,俱幼亡。
五女:长适张氏,次适孙氏,次适谭氏,次适明氏,次适张氏。
君风神秀特,人皆望而钦之
临事无大小,无难易,决发如流。
明而不苛,和而不随。
御史府,无所回避。
谪去踰年,迁,又与孔中丞道辅等伏阁论事,见端人之风焉。
三为转运使,特有风采,善人君子皆得信用而推擢之,小人则畏而少过。
君在南海,予方经略陕西,尝荐君可任边要
朝廷才有泾州之命,而君不起,󲦤绅先生咸嗟惜焉。
予知君之深者,故表其墓云:
希逸之生,神粹而明。
朝端正色,天下公声
颜子非寿,清德自久。
伯道何嗣,令名为后。
表墓以文,希逸不朽。
仁宗论废郭皇后明道二年十二月 北宋 · 段少连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二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三、《范文正公集》附《诸贤赞颂论疏》、《隆平集》卷一四、《东都事略》卷六○、《太平治迹统类》卷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三、《宋史》卷二九七《段少连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四
臣因义激心,以职获谴,天地容载,蒙幸何深。
然理有所未伸,情有所未达,郁悒之志,敢不尽陈之。
初闻非时召两府大臣皇后入道,一日之内,都下喧然,以为皇后母仪天下,固无入道之理。
翌日,又闻两府列状乞降后为净妃,臣与孔道辅、范仲淹等恐诏命一行,难于追复,是以群诣殿閤上疏,而执政进说,使臣等不获面对,止令就中书商量。
宰相虽知其误,然犹责臣等翻覆率易,故道辅、仲淹斥守外郡,臣等例皆蒙罚。
伏以陛下亲政以来,进用直臣,开辟言路,天下无不欢欣。
一旦以谏官御史伏閤,遽行黜责,中外皆以为非陛下意,盖执政大臣假天威以黜道辅、仲淹,而断来者之说也。
望熟思其事,使谗愬不行,忠邪有别,则天下幸甚。
又伏睹戒谕,自今有封章,宜如故事密上,毋得群诣殿门对。
且伏閤上疏,岂非故事?
今遽绝之,则国家复有大事,谁敢旅进而言者。
道辅、仲淹端正敢言,素为奸邪所忌,以言事而黜之,恐奸邪得志而翱翔,方正望风而窜伏矣。
阳城王仲舒伏閤以雪陆贽之罪,崔元亮叩殿陛理宋申锡之冤,当时称之。
今陛下未忍废出皇后,而两府列状议降为妃,谏官、御史敢废伏閤之事而默默乎!
陛下深惟道辅等所言,为阿党乎?
忠亮乎?
幸裁赦之。
四贤祠行馆作乾隆乙酉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十五
平阳弗愧先生孙复,守道愿居弟子行石介
原鲁雅钦曾造孔道辅,翼之不合竟同堂胡瑗
威仪一代巾将履,俎豆千秋梓与
何必于傍行馆筑,斯之未信祗徬偟。
怀友 元末明初 · 陶安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霜月清无际,溪山翠满庭。
英风击蛇笏(击蛇笏,祥符中,龙图阁待制孔道辅佐幕宁州,以笏击蛇,碎其首。事见田况《儒林公议》。),标致换鹅经
一自东南去,千岩草木青。
知心人渺渺,添我鬓星星。
院中多蛇时复入室作驱蛇行 清 · 陶邵学
百年灌木荒江宅,币地蓬麻少行迹。
门外千崖积石高,中有虺蛇长挂壁。
朝来入室惊始见,驱吓儿童愁婉娈。
小蛇扑杀三四馀,大蛇奔窜犹睢盱。
我今寄食走穷谷,常恐失身为汝狙。
人言此物足奸诡,伺影闻声巧莫比。
过首容身吾未能,草动风摇尔何喜。
妻孥爱我劝我还,我笑不顾心悢然。
丈夫一举动寥廓,骑龙刺兕当攀天。
纵无三尺追汉祖,笏击犹期孔道辅
扫除奸凶净六合,幺么岂足污砧斧。
深山自是多魑魅,道路仍闻足豺狼。
手中利剑思一鸣,天上威弧会须怒。
蛇乎蛇乎当远去,草间窃活吾羞汝,明日九关诛猰貐。
楷木杖笏行 元初 · 郝经
金源以来进士登第,例授楷笏,无则以代之。今曲阜祖庭有孔道辅释褐时击蛇笏,殷血犹在,横络一线旁迸数砂粒,色若漆,以水濯洗,则其色鲜红如新溅著者,今此笏乃其尺度故制也。孔氏族人又以长材为杖,以赠好事者。乙卯秋九月拜谒坟林,家长翁以笏杖各十相贻,故为赋此。
两楹梦断坏梁木,天出斯文生宰木。
翳云拥雾二十里,虎踞龙蟠泰山足。
道德仁义为根株,礼乐枝叶光扶疏。
芘荫百代吾道尊,户有弦诵家诗书。
中间杨墨常蠹食,重欲剪伐逢老释。
崔嵬枯干尚生意,千古堂堂孟韩力。
年来旦旦加斧斤,干为扂楔枝为薪。
知音抱去甚泣玉,观者掩面如悲麟。
大横庚庚紫蛇腹,手板沾恩照绯绿。
老儒扶藉见圣人,岂并枯藤与桃竹。
斯文将坠吾道亡,不绝一线甚滥觞。
岂为区区徇枯木,亦如告朔存饩羊。
孔氏家庭手植楷树相望阅千世。
乱来秦火几番烧,土黑灰寒共憔悴。
灵光殿基秋草深,牧童相唤穿坟林。
青蛙乱聒颜氏井,饥乌落日啼白禽。
佩玉长裾新进士,回视诗书等閒事。
赭袍白马将军阔剑长枪不识字。
中原惨惨无神灵,白骨蔽野无苍生。
只知下石谁手援,老夫有泪洪河倾。
皇极厄会数流血,谁与澄清倒溟渤?
摩挲东家扣胫杖,拂拭囊中击蛇笏。
会当立圣蠲祆昏,鞭击鱼龙起春窟
知制诰谢两府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文恭集》卷三四
名器之公,假人攸慎;
车服之赐,章德为先。
施及腐生,恩踰本量,内循空素,交积悸兢。
窃以内史官仪,号称华重;
西台资地,进陟邃严。
演如纶之言,式是群下;
敷涣汗之令,形于幅员。
在宣赋之才难,信选抡之任重。
安于之善为命令,随用宰人;
射父之能作训辞,见誇敌国。
宜敷求于髦彦,用典作于诏文。
必也冒居,奚逃耸诮?
如某文非根道,学不名家,以野生一介之微,玷士乡三物之学。
会皇初之绍宅,滥宵雅之始官。
随牒肄勤,脱巾待罪。
治朝博纳,务收士干之良;
下国召还,猥玷材林之选。
预游隽躅,窃觇秘图,浩如观海之莫涯,惕若学山之遽止。
徒懵迷于疑阙,奚订正于谬󸈠?
费大官之餐,岁重高门之地。
自惟空劣,无裨补于本朝;
愿试剧烦,因驰驱于外服。
去文史切劘之益,困簿书听断之劳。
契阔十霜,朅来三郡。
入预计官之联属,出膺漕节之治烦。
舆赋是经,顾才资之素短;
吏文所责,去学术而已疏。
原鲁将落之讥,乏武仲不休之思。
矧隽髦之辈出,愿驽蹇之早襄。
比来试郡之行,姑避当涂之胜。
方受言而刺郡,忽辱召以还台,爰当入谒之辰,俄被已行之命。
擢居记史,参备禁联。
应文象于极东,司言动于君侧。
延英坠典,曾未暇于建明;
史观移文,犹弗遑于序次。
会承使乏,出讲邻驩,幸谨彝仪,获通常聘。
迨南辕之复命,辱公府之试言,恍迷制目之渊,仅就诏篇之次,荒疏已甚,摈黜是虞。
乃蒙含垢之收,进辱代言之任。
仍贲身章之饰,并增神观之惊。
况书诏之烦,当五曹之重;
而宿官之业,有四禁之难。
藐是琐材,疲于文俗,心源久翳,病干弗支,将何以宣究典彝,发挥谟训?
寻权舆之所自,知封殖之匪他。
此盖伏遇某官,宽假用人,谟明致主。
物有未获,则曰时予之辜;
善或可称,斯惟我后之德。
翊魁杓而上运,持坯冶而曲成
乃因密勿之馀,爱奉详延之问。
致兹蕞品,猥玷清官。
虽成命之在兹,愧用才之不值。
敢不恪修乃职,祗谨攸箴?
考父鼎铭,用服益恭之训;
虞人皮弁,更坚所守之方。
某向抱危痾,久居宽告,虽偷存于残息,终稽奉于谢笺。
怠慢之尤,心颜靡措;
成拔之惠,肝膈弗忘。
卑情不任依归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