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孙降衷” 相关资源
诗文库
眉山孙氏书楼记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七、《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一、《蜀中名胜记》卷一二、嘉庆《四川通志》卷五六、民国《眉山县志》卷一
孙氏居眉,以姓著。
自唐汔今,人物之懿,史不绝书,而为楼以储书则由长孙始。
楼建于唐之开成至光启元年僖宗武德殿,书「书楼」二字赐之,今石本尚存。
自伪蜀燬于灾,乃迁鱼𩸾,其居为佛氏所庐,今所谓传灯院是也。
若里巷则固以书楼名。
长孙之五世孙降衷常游河洛,识艺祖皇帝于龙潜。
建隆初,召至便殿,赐衣带、圭田,特授眉州别驾,因市监书万卷以还,然楼犹未复也。
别驾之孙辟乃入都,传东壁、西雍之副,与官本、市书稛载而归,即所居复建重楼藏之,鱼𩸾之有楼则昉乎此。
又尝除塾为师徒讲肄之所,号山学,于是士负笈景从,而书楼、山学之名闻于时矣。
方楼之再建也在天圣初,辟之从兄直讲君堪尝为作记,钱内翰希白宋景文子京皆赋诗。
辟性倜傥,不耐衣冠,衣方士服。
其卒也,从弟文懿公为识其竁,有「不儒其身而儒其心」之语,故里人又以儒心名之。
比岁楼又燬于灾,书仅有存者。
儒心之六世孙曰某,惧忝厥世,乃更诸爽垲,以唐僖宗所书楼刻揭之,楼视旧增拓焉。
且病所储之未广,走行阙下,传抄贸易,以补阙遗。
竭其馀力,复兴山学。
以余二十年雅故,尝以谒请曰:「仆之用力于斯也,亦既廑勚,公盍为我书之,以诏罔极」。
则序其事以告。
余因惟昔人藏书之盛,鲜有久而弗厄者。
梁、隋之盛,或坏于火,或覆于砥柱;
唐太、玄、文、昭之盛,或毁于盗,或散于迁徙。
本朝之初,如江元叔所藏,合江南吴越之书凡数万卷,而子孙不能有之,为臧仆盗去,与市人裂之以藉物者不可胜数。
余尝偶过安陆,亦得其吴越省中所藏《晋史》,则佚于它人者可知。
安陆张氏得江书最多,其贫也,一箧之富仅供一炊。
王文康初相周世宗,多得唐旧书,李文正所藏亦为一时之冠,而子孙皆不克守也。
宋宣献兼有毕文简杨文庄二家之书,可敌中秘之藏,而元符中荡为烟埃。
晁文元累世之蓄,校雠是正,视诸家为精,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至政和甲午之灾,尺素不存。
刘壮舆家于庐山之阳,所储亦博,今其子孙无闻焉。
南阳井氏之书凡五十箧,则尽归诸晁氏。
呜呼,斯非天地神人之所靳者与!
而孙氏之传,独能于三百年间屡绝而复兴,则斯不亦可尚矣夫?
矧自文懿以来,进士鼎甲者凡三人,而与宾荐、取科第、登显官者又不知其几。
今某又以上书言天下事,尝诏免举,径试南宫。
某之子午之亦与乡举,今仕为□□□□。
虽一名一级未足为人物轻重,而世其诗书以不坠基菑之训,则有昔人之所弗逮者,是恶可以无纪焉?
虽然,余尝闻长老言,书之未有印本也,士得一书则口诵而手抄,惟恐失之,其传之艰盖若此。
惟传之艰,故诵之精,思之切,辨之审,信之笃,行之果。
自唐末五季以来,始为印书,极于近世,而闽浙庸蜀之锓梓遍天下。
加以传说日繁,粹类益广,大纲小目,彪列昈分,后生晚学开卷瞭然,茍有小慧纤能,则皆能袭而取之。
噫,是不过出入口耳四寸间尔!
若圣贤所以迭相授受、若合符节者,果为何事?
而学之于人果为何用?
则谩不加省,然则虽充厨牣几,于我何加焉,可不甚惧矣夫!
余既以复于孙君,遂并书此说为《书楼记》,俾刻之以儆来者,且以自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