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澹岩先生姓周氏,讳贞寔。)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
零陵之地多峻山美川,弥亘数千里,而士之生其间,有异行特操者亦不茍合。惟其远中州也,故多隐晦不出。至修身学道,化为神仙,盖其地然也。余放斥于时,閒居无事,采其人有可传者,为论次其行,追琢为文辞,使人可颂咏,遂至于不朽。若其强䀨蒙幸,虽能邀宠利于一时者,皆不著。岂特人乎哉?苟器之有足称者,亦传于篇。
矫矫先生,其道孔夷
当秦之暴,不为世羁。
世方尚名,干禄之资。
先生鄙是,非我之知。
名患之本,禄祸之基。
果蓏为食,草木为衣。
人敦不死?
富贵何为?
秦人徵之,蜕解其尸。
方床曲几,及其尊彝,皆化为石,可隐可持。
千载以还,遗风曷追?
其言不朽,斯吾之师。
澹轩先生艾公及其妻李氏墓志铭宝庆二年十月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三、《漫塘集》卷三○
嘉定初元六月庚辰京口乡先生澹轩艾公卒,享年五十有六。
七月庚申,葬丹徒县崇德乡查泽之原。
后十有九年,当宝庆丙戌九月庚申,其夫人李氏亦卒,享年六十有九,以十月丁酉合葬。
先生开门授徒垂三十年,熏然其和,粲然其文,见者知其全德君子。
故父兄勉其子弟,子弟请于父兄,来学者肩摩袂属。
既户外屦满,无所容席,则择其已成立者时其课程,使归而求之。
尝谓习能移人,学者尤贵相观而善。
故凡所进教,必其质美才良,否则虽情之亲币之重,必谢遣,故游其门者多俊秀。
二十年来,乡之名荐书取科第者,非其门人则其婿若子,又否则其肺腑之亲。
其教益明,其道益尊,其诸子与其门人犹惧方来之无穷,师友之渊源或紊,无以发潜德之光照临艾氏,乃因夫人之葬,枚述所闻,授简于某,俾汇次之。
谨按艾氏魏晋以前,皆齐大夫艾孔之后,至后魏俟斤、去斤三氏皆曰艾,而族始分。
先生裔出颍昌
曾祖衮,故供备库副使骑都尉武功县开国男
祖均,故从义郎
父钦文,十岁陷北,得间南归,遇其母于京口,遂奠居,业医以养,有以疾请,不以丰约异视,不以寒暑惮行。
绍兴辛巳,我师禦敌而还,遇疫,郡督医就视,率具文以应,惟公究心,所疗皆愈。
岁当大疫,视證惟香苏饮为宜,而病者多莫能家至,则置锜釜煮药于庭,来者饮之,或恣所酌取,人以全活。
公平生阴德甚多,惟举此二事语人,曰:「吾子孙会有兴者」。
先生丙午壬子再举于乡,公犹及见之。
先生讳谦字益之,明敏过人,孝友天至。
初从小学师丰公旦,叹其颖悟,曰:「不可以吾故妨汝之进」。
即介以从故泰兴大夫杜公士英。
杜时与故吴兴郡博士陈公珙、金陵郡博士田公晓、浙东部从事葛公师心,皆以乡先生为后进师,四公每相与评门人,无出先生右。
田公唱第中都,委摄领诸生,归视所习业,怅非所及。
陈、皆遣子从之,之子文昌遂以癸未岁擢第。
蚤岁兄弟以乃翁日入之裕,用颇不节,先生自买书外,一毫不妄费。
知乃翁欲其力学以立门户,昼夜服勤,隆暑亦笼灯露坐,里闾嗟异。
亲亡,以家务自任者十五年,中外无间言。
兄弟有女无以嫁,亦有以嫁而失所托者,皆一力经理,不异己出。
入乡校,以讲说为职,每朔旦横经堂上,听者于其句读抑扬之间,已得大意。
及其敷述,辞畅而义明守贰以下,无不耳受心悦。
正录,谓学校纪纲皆己自出,小有不谨则上下玩视,纪纲乱矣,故动必以正。
旧或以教养公法济己私,先生饬门人,非自能文不得食公廪,诸子虽累试优,不得列职掌。
郡博士小不合即弃去,后虽巽谢,终不屈。
以其所已为溯其所未为,以其施于庠序者逆其施之朝廷,其所著见,可胜量哉!
可胜量哉!
初,先生长女及笄,求者多富室大家,先生靳不与,顾以与学子高君炎。
高戊辰春及先生无恙时擢第以归,今官承直郎、新宁国府府学教授,志以所学见之行事,乡里服其知人。
李夫人南唐之裔,父彦,故赠承事郎
兄绅,登辛丑进士第,终通直郎
弟纶,登丙戌进士第,今官迪功郎、新无为军无为县
夫人孝以事舅姑,和以处娣姒,顺以事其夫,严以教其子。
先生嗜书,夜过半未即寝,夫人不敢寝,常视膳服之宜而敬进之。
先生没,夫人犹夜课诸子读书不少懈,用能成其子。
庆洪、庆远皆三与乡举,庆长与其舅李纶偕为丙戌进士
子谢母慈,弟德娣教,乡人荣之。
庆增更名汋,壬午举首。
庆善与季女适孙氏者前卒。
孙长曰孙,次未名。
先生岁晚理学明,世念薄,名所居曰澹轩,集所为文曰《澹轩类藁》三十卷,手编《易学理窟》一卷,《治古事类》二十五卷,《古文业珍》五十卷,皆藏于家。
自释氏之徒入中国,与老氏之徒相比,诳惑愚民,至谓丧祭非我不可,庆洪等曰:「我儒家也,乡人于我乎观礼,吾何敢戾所学,以辱吾亲」!
李纶、高炎赞之,故尽屏俗尚,来速铭。
铭曰:
紫金西峙,京岘东环。
鲲化鹏抟,二十年间。
维子维婿,维我高第。
中权后劲,有来方锐。
于乎先生,身屯道亨。
我尝言之,彼作而行。
泽之源,葱葱佳气。
同我伉俪,祔于祖祢。
其心孔夷,其居孔安。
铭以昭之,千古不刓。
皇考云茅先生大葬祭文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八、《漫塘集》卷二六
呜呼哀哉!
富,人所欲,而居士则以仁易富。
宁,人皆属餍,而己受其饥。
贵,人所趋,而居士则舍贵即贱。
虽顾盼之顷足生光辉,而如弗闻知。
合偶而居,亦人之常,而居士宁独居于盛壮之年,弗忍呱呱之子或失其依。
居士之心固异于人,而人则弗思?
呜呼哀哉!
子之事亲,贵于无违。
居士和以制行,而某则踽踽凉凉,与世背驰。
居士急于济人,而某则恬于所取,使四顾旁皇,而无其资。
居士眷念门户,欲少振起,而某则蹒跚不前,甘敛翼以低飞。
然则不孝之罪孰大于某,又况如某之庸懦、某之流离者乎!
呜呼哀哉!
一命以上,皆足行志,而白衣盖棺,尺寸莫推。
百金之聚,足以自逸,而且质且贷,箱篚无遗。
嘉花美木,高台深池,足以自怡,而一廛之陋,风雨不支。
适有安车,容与舒迟,老者之宜,而应门一童,弗辍自随,竹杖芒鞋,朝东夕西。
含饴弄孙,老者之为,而惟忠惟孝,品凡识卑,阿可阿琦,一盲一痴,徒企慕它人之有孙,而太息歔欷。
然则悠悠斯世,又孰如居士之赋予数奇者。
呜呼哀哉!
四寸之棺,周身之衣,生时所制,又附益之。
薛村之原,方山之岐,生时所乐,兆见于龟。
既崇其堂,而周其围。
良月几望,寒气未胜,而春和薄施。
外姻毕来,宾从祁祁。
相与训诲诸孤,而左右扶持,使粗由于典礼,而弗蹈于非彝。
然则英魂不昧,其亦少慰于慈怀乎。
某等诸孤谨奉灵輀,期以来辰,登舟水湄,川流甚平,前涂孔夷
呜呼哀哉!
向焉斯庭,䌽衣儿嬉;
今焉斯庭,衰麻素帏。
向焉有行,逆数归期;
于今行矣,而归何时!
温凊孰问,安否谁咨。
拊棺号恸,泪血淋漓。
呜呼哀哉!
宋故上护军致政罗公墓志铭崇宁元年三月 北宋 · 舒亶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一、《舒懒堂诗文存》卷三、光绪《宁海县志》卷二一
哲宗皇帝即位改元之二年,诏曰:「知开封府开封县罗适,岂弟廉平,出于天性。
视民疾苦,如在于己。
朕惟京师大众之地,宜得仁人,往体朕心。
权发遣开封府推官公事」。
当是时,天下晓然咸知天子仁圣,所以惠养元元之意至深厚。
而公行治,暴耀翕赩,为一时公卿大夫之所叹誉,谓且用世矣。
既而推迁出入,奔走使事,凡十有馀年。
比还,得对天子,而公老矣,于是遂致其事以归。
归之三年,明大旱,公曰:「民病甚,国事也。
余虽老,且得谢,窃服明诏,所以褒谕甚宠,夙夜念不报万分,义终不忍以仕已贰其心」。
顷今江都旱,命浮屠氏作瑜珈法,祷于扬子江神。
验,乃即佛祠,用前法。
方袢暑,自夕通旦,擎跽曲拳,百拜不少閒,因以感疾。
浸剧,遂卒于其家,实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八月十有六日乙巳也。
公讳字正之,世为台州宁海县人
曾祖爽,祖德诚,皆不仕。
允明,赠中散大夫
公两举乡书,第治平二年进士,尉舒州桐城县
县俗习,病不知医,独用巫治。
公一日属群巫尽取所谓像设焚之庭下,即捐私帑,市药以予民。
既又石刻方书以示。
后用举者移兖州泗水
山东旷地数万顷,民佃居几数千户,部使者欲取以规利,以祸福撼公,使任其事。
公力建不可,使者卒感悟。
著作佐郎,知曹州济阴县
居数月,察访使人飞语奏劾公,辄夺官去。
父老诣阙诉留者殆万人,朝廷察之,以天平军节度推官还旧治。
阅二岁,复官如初。
守臣以公最上,即徒知开封府陈留县
畿甸宿兵馀数万,主将不得其情,方阅,俄有以变告者。
僚佐惶骇,噤不敢出气。
公笑曰:「妄人也」。
即其众杖之,军以无事。
上遣内侍刺知,德音为称善。
邑当孔道,四方宦游,死不能归,而旅殡佛庙,残骸破棺,无复主名,以数千计。
公请于朝,即县之东南隅葬之。
有官于南方,溺死,其妻挈孤茕丐于道,公馆之传舍,解衣辍食衣食之。
卒移其所居州里亲党,使收恤以去。
开封府军巡院官阙,以公摄事。
院狱淹不决,寒饿疾病,相枕籍狼藉,吏玩为常。
公至,则首惩其黠吏,一疏其连坐之无辜者出之。
斥案牍之无用者,为衣衣之。
宿垢陈敝,不阅月殆尽。
朝廷患市易积乾没,张职钩考,公与辟为属。
同列有忌公前数出异论者,官长谋为君罢之。
公曰:「进己退人,非所愿也」。
去,知扬州江都县
前此更七令,皆不得以理去。
诉牒日盈庭,大抵缘逋赋不能均。
公以保伍法集民庑下,给笔札,使自列。
人人得其平。
淮俗类啙窳,农惰不劝,公为易置耕器,身自教督之。
朝廷议盐法,使者妄意欲以强民,他郡县皆应矣,公独弗听,人莫不为公危之。
公曰:「为国爱民,令职也。
纵得罪,何憾」?
事卒寝。
时近臣有荐公可任剧,召对,久不报。
会大臣守扬最为知公者,归相天子,于是擢知开封府开封县,就迁府推官
未几,除提点府界刑狱,兼相度京西等路水利。
畿邑沟洫,久湮茀,岁积潦,田至种不得下,公设法疏畎之,民始不病。
广济军南里堤田凡数千顷,地形相倾,水上下交为患,公行视,即下流酾为渠,以注之淮。
其功利居多,朝廷赏之。
公曰「僚吏力也」,推不受。
虽不行,公志也。
两浙道苏、秀水,议者不一,朝廷遣专使相视经理,而又以公为提点刑狱佐其事。
经费不赀,民力殆不支,公不及请,辄发常平贷助之。
朝廷为薄其罪最,后移京西北路提点刑狱
熙宁中河北灾,诏许流民处荒土。
汝州几数百户,至是或者规其地,以冒佃告。
数更有司,不能判。
公请如方田法,民以奠居。
盖公少长田间,于民事无所不知,故仕宦自初,暨终更十任,而六为长官,其所设施,初虽若烦碎,及其既久,上下情得。
是非曲直,至则辨察。
事无大小,罔不饬举。
教条所下,吏服民听,如父诏子。
以至四为监司,一切务在恤民隐。
戒督官吏,必先廉恕;
而于水事,尤为不茍有劳。
以故,所至称治,去则人思之,多为立生祠,而论者以谓有古循吏之风,信然。
公资浑厚,质直不华。
临事嶷嶷,信理直前,不肯为利害俯仰。
闻人之善,奖与成就,惟恐不力;
急人艰困,勇往不倦,如赴嗜欲。
俸禄所入,应手随尽,未始为子孙后日毫发计。
其事亲孝,于兄弟友,待亲戚交旧笃恩义,立然诺。
异母兄欲异财,听其所欲取。
季弟死,为择婿嫁其妇,又嫁其女如己出。
初未知学,自大母族党发之。
其后家困,为抚育其孤女。
妻之士族尝学于乡先生,既死,与教养其子,至分俸以舍之太学
少举进士,与友生偕上,中道辄卧病,他皆委以自便,公独留不去。
故人死,久不能举,唱乡人营宅,兆卜日月,哭泣以葬之。
使者数侵公。
他日,公出使,乃在部中,初疑其不能忘也,公曰:「本自不计,无可忘者」。
盖公义节厚德类如此,而多至不可胜数。
平日与客语,常谓忧人之忧,然后可以乐其乐。
盖其意向所在,大抵不以私自营。
晚虽退休,志犹不衰,而其馀力长智,若尚可以为世用。
近臣使者方且交章,而公亡矣,人莫不惜之。
公好古强学,虽老不废书。
嘉祐治平间,学者方事声律,而公已能用意经传。
然颇独嗜《易》,其所为注解,合其他歌诗、章疏、碑碣、杂文,仅百卷。
雅喜藏书,凡遗文古事,与夫国朝新书,家多有之。
晚岁,奉佛尤严云。
公享年七十有三,官自著作佐郎宣德郎,七任为朝散大夫,勋至上护军、服五品中散
公两娶:前吴,赠慈溪县太君
后周,赠金华县太君
公即金华出也。
娶周,封永嘉县君
男六人,四亡。
曰璪,曰球,皆为太庙斋郎
女九人,一亡。
长归陈师渐,次陈惇,次王庭筠,次朱充,皆举进士
一在室,馀尚幼。
崇宁元年壬午三月初七日壬辰,归葬于宁海海游之东原。
公虽世居宁海,而姻旧多在明,且爱其湖山可乐,去坟墓为不远,遂家焉。
此讣至于其乡,父老为置位,聚而哭者凡三日。
余与公少同笔砚,又为同年生,又尝为同僚,今又为同里,投分实四十年。
自公寝疾,得日造其门,迨治命,与之握手而诀,且诘其所欲,属我者曾不及他。
夫岂谓余自足以深知其心,而不待言与?
古当其葬也,为具论其平生,泣而为之铭,曰:
允矣罗公,其德孔夷
维人之忧,弗茍弗随。
维圣天子,民瘼是咨。
大众之区,曰唯京师
其往赞哉,莫如汝宜。
孰荒我田,有离离?
水行地中。
自公来尸,耋稚舞歌,匪唯无饥。
凡利在人,弗问细微。
暨厥行路,枯胔弗遗。
内外戚疏,岂不异施。
我罔不尽,忠利爱慈。
百尔士夫,孰一于兹?
公取而足,其贤可知。
膴膴故原,公乎其归。
宁我邦人,百世是思。
爰憩彼郊,其生有祠。
配古社神,春秋祀之。
次韵李端叔孔方平书斋壁 其一 北宋 · 释道潜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万事年来即罢休,心萦云水尚追求。
草堂早晚投君宿,纸帐蒲团不用收。
次韵李端叔孔方平书斋壁 其二 北宋 · 释道潜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菊丛稍稍敷金蕊,荞麦芃芃放雪花。
榆柳缭墙苍霭密,谁知中有隐人家。
次韵李端叔孔方平书斋壁 其三 北宋 · 释道潜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四部
白头幕府尚崎岖,南亩归休盍早图。
滍上山川要佳句,安排风月待相如
次韵李端叔孔方平书斋壁 其四 北宋 · 释道潜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舍南舍北尽云山,此处躬耕有底难。
社饮鸡豚好邻里,一杯相属百忧宽。
次韵李端叔孔方平书斋壁 其五 北宋 · 释道潜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马蹄逐逐走埃尘,官府宁容自在身。
夜宿南溪孔居士,青灯相对话悲辛。
次韵李端叔孔方平书斋壁 其六 北宋 · 释道潜
七言绝句 押齐韵
爱君檐外萧萧,翠干扶疏一样齐。
莫道此君无俯仰,惊风坠雪亦须低。
次韵李端叔孔方平书斋壁 其七 北宋 · 释道潜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端居终日少逢迎,佳客时来一座倾。
不见诸郎事弦管,幽窗唯有读书声。
次韵李端叔孔方平书斋壁 其八 北宋 · 释道潜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肝胆未应分楚越,高曾元共水云乡(自注:方平五世祖避乱居钱塘。)
爱君善作离骚语,清警殊非俗肺肠。
次韵李端叔孔方平书斋壁 其九 北宋 · 释道潜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仲尼道德高千古,老子微言冠百家。
馀泽风流俱擅美,那云玉树倚兼葭
次韵李端叔孔方平书斋壁 其十 北宋 · 释道潜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吾党从来迹易亲,只缘同是个中人。
滍川鱼鸟浑相识,来往沙头肯厌频。
明堂奏告祝文 其四 太乙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九
伏以明堂度九尺之筵,靡神不举;
太乙开八通之道,降福孔夷
用卜季辛,敢伸昭告。
李状元墓志铭元祐七年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九、《淮海集》卷三三、乾隆《卫辉府志》卷五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三年春三月,上始临轩,策有司所贡士
被选者凡数百人,而廪延李君为第一。
君讳常宁字安邦
嘉祐中进士,数为春官所却。
至是,始获奉大对于廷。
上刺六经之文,旁猎百氏之言,下通当世之务,其词奥衍,有汉唐之遗风。
进御一读,遂为举首,天下莫不异之。
是时朝廷耇老谋王体、断国论者,皆累朝旧臣。
君于斯时,年踰知命,袖然得隽于翰墨之场,世以为万户侯如以契券取也。
而君释褐授宣义郎签书镇海军节度判官
是岁六月以疾卒,享年五十有二。
有司以闻,诏赐钱三十万恤其家,天下莫不悲之。
君困于科举盖三十年,其得名宦才数月尔。
呜呼,何起之难而偾之易邪!
然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君以诸生崛兴,名动海内,其视碌碌无闻而殁者,亦可以无憾。
君结发学问,晚而弥励。
事亲孝,于二弟友爱,为人恭俭洁廉,其取予,一毫不妄也。
曾祖讳益,祖讳知进,世居开封禀延,不仕。
考讳永昌,始仕为从事郎、鼎州司户参军
夫人秦氏,先大父承议之女,后君四年卒。
虽除君丧,犹布衣蔬食,以终其身,平生端烈类如此。
子二人:长曰弼,有学行。
次未名。
女二人,尚幼。
以卒之年,葬于开封府雍丘县大善乡裴村西谷山林之原先府君之兆。
初,君襄事期迫,不暇纳幽堂之铭。
逮夫人祔葬,始镵铭而纳之。
铭曰:
帝初临轩,策士于廷。
有器晚成,冠我群英。
大道孔夷,其御又良。
阊阖玉堂,行矣翱翔。
庆者在门,吊者在闾。
胡亟只且,世为嗟吁。
如霆忽厉,风雨奄至。
俛仰而阙,孰知其自?
大椿久荣,朝菌暂敷。
竟复何殊,同于空虚。
隋渠之壖,杞国之疆。
佳城苍苍,刻文是藏。
朝政大夫礼部尚书天水赵公神道碑铭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乐全集》卷三七
夫积善垂裕,命曰庆基;
扬名显亲,斯为孝范
故世家济美,流光本乎德厚;
朝廷著令,命秩行乎追锡。
所以褒明教忠之懿,懋劝事君之节,人伦国体,于是备焉。
大宗伯赵公所以没世而道益光也。
公讳某,字某
造父受封赵城,而叔带有后晋国,成、宣之勋,简、襄之业,列于诸侯十有二世,而并于秦。
秦使王嘉之子辅主属西戎,实得戎心,号曰赵主
汉高祖入关,辅率诸戎以从,因家天水
营平侯充国,盖其裔也。
唐末,自河朔睢阳虞城,迨公七世宋人矣。
曾王父某,含章笃行,见宗乡闾,府闻于朝,署州司马,邑乡名数,始为士族。
王父某,允蹈吉德,敦守节谊,博考典训,推为醇儒诸生来学,远倾齐鲁时宰荐其经行,召入成均助教,历五经博士
考某,传家学,通《春秋》。
五代晋、汉之际,遭世多艰,知志不遂,选除平阴南华楚丘
仁恕爱利,惠绥百里,宦不远其桑梓,示禄仕之意也。
迨公通籍,赠太常丞
公局度沈邃,体裁庄和,临事发扬,殊更彊毅。
年十三,常自平阴迎外王母于谯,路逢群盗,徒御骇散,公下马叱咤,辞气甚厉,盗愕相顾,壮其少而勇,且仁平阴之政,归所掠而溃。
家虽治经,专于六艺,公既该贯,则以学文。
购致《太史公记》、两《汉书》、南北朝史、《文选》、诸子集,悉手自写,雠考详正。
时中原丧乱,篇籍亡缺,及是梁、宋间始传善书,具全本,逮今家藏,子孙宝之。
河东柳仲涂宋督邮,名高使气,士子罕通者,独接纳公,与定交契,辉光声问,由是寖远。
太皇纂极,崇儒右文,初御便殿,亲策贡士,公不预奏籍,慨然曰:「英主可自托也」。
录所著述,献书阙下。
文奏御,上知有司遗才也,特召试,赐进士第,调凤翔司寇参军
府按重辟,具狱上,且论杀,公发疑状,果囚诬服。
凡决狱事,多所平反。
上官荐其材高,驿召至阙,迁光禄丞,领梓州盐院
制贸迁之法,操其奇赢,不设峻防,大储放利。
佐著作通判密州
时骑寇仍入,北边严警戎备,籍夫兵于山东州将据版图,取舍失平,民大哗,趋攻牙门,将发库兵作难。
公挺身出慰解,众释,伏指刺史廷曰:「吾属特不忍公,不然,兹流血矣」。
已而推戮其造端者,而郡以全。
朝廷闻而问故,公曰:「吾可以为己功,而不分谤也乎」?
竟不自
受不觉举坐,徙倅缙云,又徙新定
俄以太子中允洋州
淳化中,盗起青城,陷成都,绝阁道,王师循褒梁入讨,兴道当其冲,发输期会,络驿星火。
僚属谓公:「利害在民,功过属身。
公行不忍,将有稽之」。
公曰:「州县之命,繄吾是赖。
操切取办,以图赏利,吾不能也」。
由是左授南阳监征,公惨怛爱人之心,大指类此。
南阳,故参知政事苏公、寇忠悯公并繇执政临州,以公老成,待之上宾,礼意甚至,皆谓公长者也。
章圣登阼,除国子博士
寻以尚书驾部员外郎提点江淮茶盐,赐五品服章。
比部,顾谓子弟曰:「知止不殆,岂惟富贵者然?
士之常尔。
今吾告朝以老,归尔以事,将安性复命,佚吾馀日」。
族人故旧或谓公:「未尝立产业基趾,退身安之乎」?
公笑曰:「吾惟平生家无长物。
傥是之念,则漏尽夜行,莫攸息已」。
章再上得请,改驾部致仕。
行过山阳郡,举子王生鬷见公于传舍,高公清节,为买宅一区、田一㙻,遂留寓于山阳,竟考终于此第,享年七十二。
鬷后贵显,至枢密使云。
夫人清河县张氏,后夫人渤海县君高氏,淑明仁顺,德礼允谐。
子七人:曰常固、曰盘、曰集、曰明允、曰棐,其一未及名,率循素业,无所成名而卒;
最幼曰槩,闳大冲远,纯粹疏通,发策甲科,跻华近列,今为翰林学士知制诰,践历台阁,为时名卿。
自司马仕州佐,至太常三世,皆以义忠信沉晦微下。
公年知命,方解巾从仕,盘桓恬尚,卑不可踰,凛凛然有德让君子之遗风。
识者固知其后必大,素履终吉,成于翰林
故公累赠兵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礼、户部侍郎春官大宗伯
《诗》云「君子有谷,诒厥孙子」,春官之谓欤;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翰林之谓欤。
翰林掌纶西掖渤海就养北堂,上郊圜丘,均恩著位,请回勋爵,锡母邑封,诏旨特允,封渤海广陵郡太君,因追赠张夫人汝阴郡太君
既而广陵即世,翰林去职,柴毁孺慕,哀哀罔极。
始自山阳奉公帷裳,归葬虞城之天巡乡,二夫人实祔焉。
诚信克终,哀荣并伸,刻石新阡,用扬显仁
惟尝僚且同里,宜传信于斯文。
铭曰:
有唐毁颓,五季积衰。
小雅尽废,中国道微。
先儒训典,不绝若线。
博士循循,师门独阐。
楚丘沉默,埋照屏饰。
犹有社稷,尚优执翟。
迨公策名,式遭王明
初掾于岐,察狱以情。
州将失民,致戎于门。
为公投仗,自消厉氛。
国兵入褒,发输火急。
公委州符,洋人相泣。
仕不为身,造次惟仁。
明水太羹,澹乎洁纯。
引年退迹,篚无馀帛。
为归,匪家之戚。
四世一心,貊其德音。
积善有基,爰启翰林
翰林学士,维实是似。
履道孔夷,宜必储祉。
庆流汤汤,顾后寖昌。
绛服纁裳,公享襚章。
明道先生哀辞1085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杨龟山先生集》卷二八、《明道先生年谱》卷五、民国《明溪县志》卷一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元丰八年夏六月既望河南承议先生以疾终于官。
是月晦,邸报至彭城,其门人杨某闻知,为位,恸哭于寝门,而以书讣诸尝同学者。
呜呼,道之无传也久矣!
孟子没千有馀岁,更汉历唐,士之名世扬雄氏而止耳。
之自择所处,于义命犹有未尽。
自雄而下,其智足以窥圣学门墙者,盖不可一二数也,况足与语道而传之哉!
宋兴百年,士稍知师古,诸子百氏之籍与夫佛老荒唐谬悠之书,下迨战国纵横之论,幽人逸士浮誇诡异可喜之文章,皆杂出而并传。
世之任道者日夜惫精劳思,深探博取,可为勤矣。
然其支离蔓衍,不知慎择而约守之,故其用志益劳,而去道弥远。
使天下学者靡然趋之,如适诸夏而弃通衢大道,犯荆棘之墟,行苍崖之巅,眩然迷殆,而卒莫知自反者,其于世教何补哉!
先生于是时乃独守遗经,合内外之道,默识而性成之,其学之渊源盖智者不能窥,而善言者所不能称说也。
自周衰以来,天下之学其失如彼,则后之得圣人之道而传之者,于吾先生可不独任其责哉!
呜呼,道之传亦难矣!
夫由尧、舜而来,至于汤、文、孔子,率五百有馀岁而后得一人焉。
孔子没,其徒环天下,然独积百年而后孟子出。
孟子而来,迄汉、唐千有馀岁,卒未有一人传之者。
若孔、孟又皆穷老于衰世,其道方不得一施于天下。
夫圣贤之不世出,而时之难值也如此。
今幸而有其人,又且遭时清明,朝廷方登崇俊良,而先生未及用而死,则予之恸哭,岂特以师弟子之私恩而已哉!
故为辞以泄其哀而自慰云。
余悲古人之不见兮,逢世德之险微。
析道真之纯美兮,肆全体而分刲。
驾异端而并逐兮,骈支毂乎多岐。
亘千岁其泯泯兮,去圣远而。
卓彼先觉兮,惟德是仔。
展斯文之在兹兮,万世之师。
锄榛棘之荒秽兮,辟正路之孔夷
伏圣贤之轨躅兮,背世辙而疾驰。
带钩距而负绳兮,纷万变而莫窥。
弛衔勒而弗厉兮,尚回旋其中规。
嗟命之县于天兮,匪予敢知。
畜溟渤而载华岳兮,曾有尘之弗施。
叹道之难行兮,孔孟穷老以栖栖。
伊时势则然兮,此云胡其若兹?
通辟阖于一息兮,尸者其谁?
斡天枢而自尔兮,欲执咎其焉归?
齐死生于昼夜兮,天理之常。
匪往匪来兮,虽寿夭兮何伤。
想德音其未远兮,俨若在傍。
固诚之不可掩兮,何有何亡?
日月逝兮形魂藏,呜呼已矣兮斯亦难忘!
歙砚铭孔方平 北宋 · 李廌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三、《砚笺》卷二
黝之泓,缜以滋。
广《离骚》,补正诗。
次韵龙阳孔方平秋居见怀 北宋 · 邹浩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黄落龙山暮,天高霁色澄。
栖岩方自若,吾子亦难能。
家学潜东国,时文斥茂陵
遥知见怀处,诗就耿寒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