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陶谷以下举堪藩府通判官诏乾德二年七月辛卯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三、《宋大诏令集》卷一六五、《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七之一(第五册第四六六二页)
得士者昌,既允资于共理;
荐贤受赏,宜各举于所知。
将选器能,必求名实。
宜令翰林承旨陶谷学士窦仪太常卿边光范御史中丞刘温叟刑部侍郎刘熙古枢密直学士赵逢给事中刘载马士元沈义伦谏议大夫王营、冯瓒知制诰王著卢多逊起居郎氏居方、窦侃、起居舍人刘兼李铸左补阙宋温故王格古、拾遗徐雄秘书监尹拙左庶子鸿胪少卿聂崇义右司郎中张鸾、吏部郎中邓守中、兵部郎中贾玭、张湜、司勋郎中率汀、礼部郎中李铉工部郎中边玗、开封任傲、浚仪柴自牧、左司外郎张澹司勋外郎朱洞、刑部外郎和岘司门外郎元吉工部外郎滕白河南少尹卢亿侍御史阎丕、高雅、殿中侍御史李穆雷德骧冯炳王祜师颂等,于见、前任幕职京官、州县官中,各举堪为藩郡通判官一人以闻。
务在公清,仍须通敏。
除官之日,仍署举主姓名,如辄敢徇私,显彰谬举,致州政之有滥,在职任以乖方,并量事状重轻,连坐举主。
本朝政要策上 其二十一 管榷1049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五七、《元丰类稿》卷四九、《曾文定公集》卷一七、《黄氏日钞》卷六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
太祖知百姓疾苦五代之政,欲与之休息,故诏书屡下,弛盐禁于河北,实盐价于海濒。
有司尝欲重新之估以出于民。
上曰:「是不重困吾人耶」?
遂置其议。
既平五强国,收天下之地,未尝不去其烦苛,与百姓更始焉,故民始得更生于水火之中。
当是之时,靡敝少而用约也。
自时以来,兵籍既众,他费稍稍亦滋,锢利之法始急。
于是言矾课刘熙古,深茶禁樊若水,峻酒榷则程能,变盐令则杨允恭,各骋其意,从而助之者寖广。
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算,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犹不能以为足也。
刘公祠堂庆历六年 宋 · 何涉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八、《成都文类》卷三四、《全蜀艺文志》卷三七、嘉庆《四川通志》卷三四、同治《成都县志》卷三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一
益居三蜀中,地广衍,疏众流以沃民田,以堑都邑,由是得川名。
故时汶江跳波,刮午门南东注,治有子城而无郛郭。
丞相高公骈之作牧也,惩蛮诏张吻择腴而噬,且谓走集宜险,因度高城其外,周数十里,开包橐以容居民。
筑堤鄣江,号「縻枣堰」,折湍势𣿬于新城北,以休养生聚,护此土不然。
五代遘屯,靡皇西略,两僭相继,弗恤弗备。
皇朝乾德四载秋七月西山积霖,江水腾涨,拂郁暴怒,溃堰,蹙西阊楼址以入。
排故道,漫莽两壖,汹汹趋下,垫庐舍廛闬,浩乎若尾闾横决,傍无厓漘。
思次之旌与交易之质剂离联浑沄,杂百物资储,蔽波而逝。
独用昼,故民得不为鱼。
开宝改号之初,天子擢端明殿学士尚书兵部侍郎刘公熙古帅州,始大修是堰。
约去讫民害,招置防河健卒,列营便地,伺坏隙辄补。
以故连绝水虞,比屋蒙仁,多绘像而拜思之,与乖崖等。
自时厥后,绵祀八十,功忽而岁轻,事久而日遗。
言言巨防,朘薙隤毁。
升高遐望,江之端頫城大齧,如馁鸷焉。
恬而弗图,可为骇叹!
庆历乙酉朝议曩霄归款,西边粗定,回顾井络,宜得良帅。
遂自陇右加今知府文公枢直,改辕而来,畀厥饥羸,使安业乳哺。
公力勤才敏,不以高简自饰,视剧冗若坦解牛,若石运斤。
幽阴坑蹊,烛露夷易,巨细疏密,莫不曲到。
一日,尝从僚吏诣所谓縻堰者,左右临顾,推本利害,而曰:「非中山公成都其潴乎!
昔者勤劳何谓,后者懈弛谓何?
将利近易知,害远难究哉?
以吾为尹于兹,诚不可遗西人他日戒惧」。
由是大营工揵,益庳附薄,为数十百年计。
盘据广袤,罔分坞属。
汤汤洪波,演漾徐转。
堰脊旧有神宇,榜曰「龙堂」,俚而且巫,义不足训。
公以为思人爱树,《国风》所由著美。
中山之德入人深如是,而庙貌弗建,实前所阙。
因易新制,敞刘公祠堂其上,为里禜水旱、报丰穰之所。
矧自经始,公发之;
既作,公巡之;
已成,公落之,可谓惠训不倦,功施于民,君子矣。
越踰月,涉承檄至府下,公具道首尾,仍命缕其事,将金石刻
涉按《祭法》:「能禦大菑则祀」。
若刘公者,筑堰以除民害,其禦大菑者与。
《春秋》常事不书,非常书。
公增修,兹为无穷利,其非常者与。
众皆曰然。
遂列言以献。
庆历六年记。
乞早赐圣断罢免韩缜张璪事疏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六
臣尝论奏执政大臣昔日负先帝,今日负陛下,乞行罢黜,以谢天下。
臣位卑言轻,不能感动圣听,尚赖陛下恕其狂妄,未知鈇钺之诛。
臣仰戴恩遇,不敢自已,愿竭愚虑,为陛下喋喋陈之。
盖以今日之事,实系朝廷之轻重,政教之纯駮,天下之安危。
伏望太皇太后以祖宗积累为忧,以先帝顾托为念,以嗣君冲幼为计,博采公议,断自圣心而力行之,则天下幸甚。
夫所谓执政大臣者,辅人主以道,庇生民以德,格天地以诚,和阴阳以政,镇四夷,遂万物,乃其职也。
得其人,举其职,则朝廷重,政令纯,天下安;
非其人,废其职,则朝廷轻,政令駮,天下危。
自古至今,莫不如此。
臣不敢远迹旷世,辄举唐室之事,以證其一二。
明皇时,任姚崇宋璟,则致开元之治;
李林甫杨国忠,则有天宝之乱。
裴度在位,则宿奸巨盗为之丧气,名闻外夷;
元稹入辅,则诏天下之日,朝野莫不轻笑。
崔祐甫除吏,人称允当
李义府赉官,则其门如市。
杨绾,则人心自化;
程异,则物情深骇。
其他邪正之情,治乱之由,载在简策,灿然不可悉数。
圣宋临御,百有馀年,元勋重德,高才伟望,为天下赖,多以居之。
太祖时则有赵普王溥吕馀庆刘熙古
太宗时则有吕端吕蒙正李昉李至李沆寇准
真宗时则有王旦李迪向敏中张知白王曾王晓,在仁宗时则有吕夷简晏殊杜衍韩琦富弼蔡齐薛奎范仲淹吴育欧阳修明镐吴奎张昪王举正包拯姜遵鲁宗道田况
如此等人,或以经纶成务,或以献告极忠,或陈台谏之规模,或知风化之原本,或通古今之变,或尽出处之致,或可润色皇猷,或能裁决大事。
是故三朝之治,号为太平,卓冠前古。
盖辅相得人而朝廷重,政令纯,生民安故也。
今日之执政于此,无元勋重德,不足以服人;
无高才伟望,不足以谋国。
在先朝则括囊茍禄,未尝有分毫补助,惟与小人表里结固,为贼民害物之政,使神宗皇帝德泽不能下流,愁叹之声,闻于四海。
在今日则阴怀顾望,面从窃议,招权立党,为时家族子孙之计,使陛下法度未能完正,而安养元之具有未尽善。
然则社稷何赖焉?
生民何望焉?
陛下不于此时择其尤无状者而去之,臣恐始则欺,中则慢,终则干犯挠权,而不可制矣。
臣虽疏贱,早夜为陛下忧之。
盖谓陛下富有春秋,方在谅闇,岂可使大臣强梗而不早黜之?
伏见韩缜自备位宰府以来,内外文武百执事至于闾阎聚落之人,无不窃议交毁,以为非据。
盖其人自为小官,以至大吏,行检乖僻,誉望衰轻,有所欲为,则任其狠愎,而继之以无耻。
秦州路经略使日,酣醉归室,误谓因指使使臣窥其私而箠杀之。
奉使河东日,肆为丑行,形于翰墨,为边臣燕复所把持,乃至呼复为兄而求庇其过。
密院则谄事张诚一,待以家人礼,每剧饮大笑,款密无间,欲因诚一以结宦官,此最为士论所深疾者也。
其使河东日,实与北使梁允同定地界,不能援引誓书,剖析曲直,大为梁允同所屈,遂割吾境土形胜之地数百里以啖犬羊。
使吾沿边弓箭手、熟户等去坟墓之日,哀号怨愤,所以不忍闻,乃夺官员职田并五台寺家田以处之。
其襟要控扼去处,多为彼有。
辱命蹙国,罪当万死。
先帝志在收复幽燕,不欲圣机漏露,一切包忍。
既而梁允同以拓土之功归其国,为两府,吾亦用韩缜,以示不疑尔,其实非以之才器可以大用也。
自陛下即位以来,乃敢窃弄威福,广植亲党,差除一人,行遣一事,多不协于至公
郭茂恂王钦臣陕西监司,皆有丑迹,恶声喧闻一道。
其事连及侄宗儒,今为主张,差茂恂库部郎中钦臣工部郎中,玷辱清选,莫此为甚。
王说前知徐州,附会吴居厚,极力掊歛,得替到部,缘之旧,忽除省郎,言者弹劾,遂罢其职,仍差知密州
颍昌辛雍知县资序,与同乡,遂于吏部知州通判合得之阙差光禄寺丞
宣义郎李振者,素无长才异效,未尝历繁要任使,此缘其父评曾与同定地界,遂用可治烦剧去处,作取旨选差之阙,差雍丘县
是以一邑之民,弃于孺子之手。
此皆徇私坏法,无复畏避也。
翟思所以降知南康军者,盖御史日,曾言受燕复马不偿其价故也。
黄履所以落侍讲越州者,盖中丞日,言之侄宗道宗古避亲迁换不当,奉圣旨今后差除三省同进呈故也。
此皆报怨复仇,无所忌惮也。
张璪之为人,柔邪猥佞,善能窥人主之意,随势所在而依附之,往往以危机中人。
熙宁初擢在条例司讲议役法,遂置儒馆,预谏列。
唯诺备位,无所发明,常持两端。
先帝圣虑高远,察见反覆,斥逐于外,后为王圭出力援引,试知制诰、兼知谏院
实欲使之在言路,以杜塞内外耳目,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扼腕愤疾。
后为翰林学士,同舒亶判国子监,深交于,以至株连大狱,有力焉。
判司农寺详定官制,遂忝执政
及先帝升遐,陛下即位,太母垂帘保祐,而贪天之功,自谓顾托之重,立党布恩,为持宠固禄之计。
每差一官、除一局,则以简札谕人,掠美收惠,而后降其命。
成都路榷茶司勾当公事张同者,乃随州签判王经臣之甥也。
之姊常嫁故益王向经,而之姊乃嫁经臣,之与张同固非近亲,今乃与同书问往还,甚于骨肉,交通问遗,财贿公行,原其所以结张同之心,则奸邪可知矣。
事先帝不为不久,谓天下利害不知耶,则两次在言路矣;
谓土木之役不知耶,则尝判将作监矣;
谓苗役之法不干预耶,则尝判司农寺矣;
谓官制迂滞不见本末耶,则尝充详定官矣;
谓刑狱罗织非其责耶,则尝以苏轼事欲置于死,连张方平韩维范镇司马光矣。
此二人者,其操行则如彼,其政事则如此,诚不足四夷,安宗社。
伏望陛下博询众议,俯听臣言,早赐罢免,天下幸甚。
陛下若谓先朝大臣不欲黜责,则二府之出须加以美职,知大藩,于恩礼不为不重。
愿陛下早赐圣断。
堰记淳熙四年四月 宋 · 杨甲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八、《全蜀艺文志》卷三七、《蜀藻幽胜录》卷三、乾隆《遂宁县志》卷七、嘉庆《四川通志》卷二三、同治《成都县志》卷一三、民国《大足县志》卷八、《宋代蜀文辑存》卷六七
上之淳熙二年吴郡范公以鈇钺镇蜀,仁行如,威行如秋,休养生息,人用以宁。
明年六月,筑亭于縻堰下。
云汀烟渚竞秀于前,古木修篁左右环峙,柏阴森森,亘数十里,幽旷清远,真益州之胜概也。
又亲书扁榜,揭之颜间,遒劲绝尘,得古人用笔意,藻绘不加,而胜益奇矣。
明年四月,公始与客集于亭上,命其诸生杨甲为之记。
诣辕门上谒以辞,不获。
退伏念蜀土肥衍,由引江溉焉,有如波流湍悍,则齧渚厓,穑事昏垫,民且不奠居。
堰者,杀湍悍之巨防也。
夷考厥初,虽肇于唐高骈,然陴陋易圮,不足以湮洪源,折逆流。
逮隆崇基,以洒沉澹灾,引注灌溉,膏我,而无氾滥决溢者,宋端明殿学士刘公熙古之力也。
自开宝以迄于今踰二百年,而沃野之利博矣。
享其利而忘其功,不可也。
斯亭之作,无乃彰刘公之懿,而起蜀人无穷之意乎?
盖公之政以惠利斯民为急,方其弭节,奏减蜀之酒课四十八万缗,罢籴关中亦七十六万斛。
公所为若是,故视有功于民者,欣然之色发越眉宇,其惓惓于刘宜也。
承命书之,使后之登览者不独有微禹之叹,而敬公章善予能之意焉。
公名成大,号石湖居士
道德文章震撼九牧,常使绝域有功矣。
集于亭之月,上诏来锡公命,加敷文阁直学士,召赴行在所,其治蜀之绩可知也。
义淳诗卷 其一 明 · 尹斗寿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梧阴先生遗稿卷之一
客里天时遇闭关,归心一片在青山。
千林雪后无人迹,唯见高僧到此间。
义淳诗卷 其二 明 · 尹斗寿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梧阴先生遗稿卷之一
南来愁鬓十分斑,北望伤心百二关。
抛却簿书何日是,相从林下共怡颜。
义淳上人。以栗谷先生赠其师祖惠长老诗。来示索和。敬次其韵而赠之庚戌 明末清初 · 李安讷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东岳先生集卷之九
栗谷先儒我宗丈,惠师名释尔从游。
还将绝韵烦求和,见世那无第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