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上春之初敬观广州府学堂庑礼器碑刻并谒先贤诸祠得诗十二首 其八 己丑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五
菊坡作相继张余,晚节堂开冻雨馀。
风范非因辞爵禄,谟猷还自展乡闾。
滨州道士铭镌在,西蜀门生对有诸。
碑版难寻宝祐日,苔垣新绿独踌躇崔清献宝祐中建,祠壁所刻座右铭四句乃北宋刘卞功语,又刻门人家大酉对云云,酉刻为有。)
杂说二 其三 刘高尚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八、《太仓稊米集》卷五○、《梁溪漫志》卷九一
高尚处士者,汾州安定人也。
姓刘氏,家世为农。
处士生九岁,食而不肉,后稍不言,问以事则书而对。
其为语初若不易知,已而辄验。
家人甚异之,为筑别室以居。
久之,声闻京师徽宗皇帝三使人往聘之,辞疾不奉诏。
宣和间,朝廷赐号高尚处士,而建观以聚其徒,且因以其号为名焉
靖康之扰,棣人白其守,使迎先生
守为具安车以邀之,不至。
一日,弃滨而来,滨人大恐。
二日滨州兵叛,屠其城,肆掠千里。
先生在棣,棣人喜其来。
太守为扫邮传以舍之,供帐甚具。
先生见之笑而去,乃即城隅治舍水傍。
滨人持金帛携室家以就其庐者,往往笑之。
既而敌大至,城且陷,人之死于兵者以万数,而火不及其居,就之者果赖以免。
敌人见先生皆下马罗拜,不敢入其里。
呜呼,其亦异矣!
余曩在京师时,闻其事甚著,后二十馀年官钱塘,始识左从事郎王复字兴周东平人,尝与先生之弟游,得其事甚详,为余言之如此。
其后濡须人王之道彦猷知余得先生之事于兴周,乃谓余曰:「子固知先生之事而未闻先生之言也。
先生之言曰:『世之人以嗜欲杀身,以货财杀子孙,以政事杀人,以学术文章杀天下后世』」。
余谓彦猷:此佛、菩萨、老聃、庄周之徒所以救溺起死还真之论,岂区区为世俗言语文章者所能至哉!
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
至于衽席之上,饮食之间,其祸有甚于畏涂者而不知戒,则是终不知嗜欲之能杀身矣。
黩货之士,食厚禄而取民财,虽危亡之祸仅免其身,而千金之产不足以供不肖子一醉之费。
人祸天殃不在其身而在其后,则货财岂不足以杀其子孙哉?
秦自商鞅之事孝公,始用刑名,而李斯之事始皇赵高之事二世皆以是道。
百年之间,天下之人不死于刑则死于兵,盖不知其几千百万。
桑弘羊开利说以中主欲,不过欲自售一身而已。
祸流后世,至唐宇文融、皇甫镈之徒皆用其说以取尊位,而天下自是数蒙诛求之祸,其杀人固无异于以梃与刃。
行政之弊一至于是,岂不痛哉!
昔人有欲注《周易》与《本草》者,或劝其注《本草》,曰:注《本草》误不过杀一人,注《周易》而误则其祸道也大矣。
不然,孟子之辟杨、墨,子云之诋谶,韩退之之斥佛、老,其忧天下后世之意何其深且切哉!
后世断章折句、背正失理之学兴,其徒从而和之,更相标榜,迭相师授,以盗名声而取富贵,寖不可救,此是徵之往事而然,非验之后世也。
某闻先生之言,尝私窃以为嗜欲之杀身,财货之杀孙子,与夫政事之杀人,三者人犹得而知之。
若夫学问文章之杀天下后世,则周公、孔子之言也。
先生农家子,未尝读书事师而有是言,岂人中之知道者乎?
此与夫熊经鸟申吐故纳新,区区积岁月之功而欲著名于仙籍者固有间矣。
姚将军靖康初以战败亡命建炎中下诏求之不可得后五十年乃从吕洞宾刘高尚往来名山有见之者予感其事作诗寄题青城山上清宫壁间将军傥见之乎1176年5月 南宋 · 陆游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造物困豪杰,意将使有为。
功名未足言,或作出世资。
姚公勇冠军,百战起西陲。
天方覆中原,殆非一木支。
脱身五十年,世人识公谁。
但惊山泽间,有此熊豹姿。
我亦志方外,白头未逢师。
年来幸废放,傥遂与世辞。
从公游五岳,稽首餐灵芝
金骨换绿髓欻然松杪飞。
踏云行李师叔 金 · 马钰
 押词韵第三部
高尚先生先生
怜予乡远三千里。
教言滋味胜琼浆,寻思不让元王醴。

见赠予鞋,鞋非鞋履。
藏机隐密传玄理。
从今无分踏红尘,有缘走上青霄里
朱丞相刘高尚事迹 宋 · 曹勋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松隐文集》卷三三
大丞相朱公风神高快,气韵静一,夙禀穆清之哲,叶赞熙洽之运,天真太和,幽结群类。
故一见高尚所与次仲书问,默与意会,归心明跋,密契道真。
信乎,岩高则云霞之气鲜,林深则竽籁之音亮。
过庭之训,接武,为世极荣。
行辅上圣,建翠凤之旗于故都,同文轨于方域,则子房、酂侯不专美于汉,而高尚、次仲实松、乔之约,非生客也。
余为建阳小吏王堪西山翁之役翁留之仙游山房招鹤亭之上令抄道书久之若有所悟弃家不归后六七年访余田间敝裘跣足真为道人矣自言欲谒翁于桐城作五诗送之 其二 1233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拂袖归来久闭关,道人剥啄访平安。
要知对面刘高尚(四库本作居士,即是翻身靖长官
黄仲秉舍人湖南1168年 宋 · 吴芾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
巧伪由来苦乱真,独持正论竦簪绅。
身心赢得为君子,学术宁将杀世人。
已向廷中伸此道,更来湖外济斯民。
愿言恢作经纶业,会有功名遇合辰(自注:人字一联用席上所谈温公及刘高尚之语。)
勿失集序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七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八
寒斋遗同、合双明珠,祝之曰:「谨勿失坠」。
二子嗣其学,各为书。
同书余序之矣,合所著曰《勿失集》,皆过庭付授、对床讲贯者。
其间至言妙义,非今士意度所及,儒中之象山、僧中之大慧、道家者流之刘高尚也。
集中四赋二论,高简流丽,欲逼唐子西、王逢原
箴铭序赞切世用者皆中窠臼,惟诗谈方外者当别论。
余每谓寒山子何尝学为诗,而诗之流出于肺腑者数十百首,一一如巧匠所斲、良冶所铸,惟大儒王荆公拟其体似之,他人效颦不近傍也。
荆公素崛强,非苟下人者,读寒斋父子诗当作如是观。
罗浮指掌图记 宋 · 邹师正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七、《名山胜概记》卷四二、《羊城古钞》卷八、光绪《惠州府志》卷三、《广东文徵》卷六二
名山异境,散布人寰。
其知名者,有十大洞天,五在江浙台州委羽山天台山镇江府句曲山、处州括苍山、苏州林屋山。),三在梁益华州西元山、蜀州青城山、成都府西城山。),与夫洛京一、河南府王屋山。)惠阳博罗县罗浮山。)而已。
洛京,衣冠都会之地,江浙、梁益,舟车奔凑之乡,辙踵辘轳,往来不绝。
其林泉之美,登览之便,著于有闻,盖地势使然也。
罗浮邈处海上,天下想闻之,而恨不至其地。
间有能至之者,非遗世高蹈之士,必希仙慕道之人。
山之高且三千六百丈,地之袤直五百里,峰峦之多四百三十二,溪涧川源有不可胜数者。
是虽长年隐者,犹未易遍览,而况士大夫来游者,暂至倏还,旬日而罢,又安能周知?
兹《指掌图》所以作也。
游山者,自龙华寺(有昌福夫人祠。)七里登山,初至延祥寺唐朝赐额。)、明月戒坛唐时度僧,于此受戒。)、百尺坛唐时祭山建。)、铁佛像、西域所献者。)御园柑子唐朝充贡。)
至山腰三里馀,有宝积寺宋朝赐额。)、中阁(唐僧怀迪所建。)、御书阁(中藏太宗真宗仁宗御书,及景德赐佛衣,嘉祐赐《藏经》。)、锡杖泉(景泰禅师驻锡之地。)、铜佛像东坡游山记云:「饮景泰泉,礼天竺像。」此也。)、寺后罗汉岩(有穴通金坛山。)、伏虎岩、僧惠越居此,常引虎枕其膝。)佛迹石(有二迹,甚异。)
上山十里,有大小石楼、(二楼相去五里,其状如楼,有石门,俯视沧海。昔东坡有记云:「夜半见日出,有山岸周回五里,水消长应海潮盈缩之候。」)铁桥峰(在罗浮二山相接处,昔人遇铁桥于此。)、上界三峰(上接铁桥峰三仞,在烟霭中,人莫能见。)、青羊岩、(在上界第三峰,顶上有羊迹。)夜乐洞、(在上界三峰下,昔人闻仙乐于此洞中,于是名焉。)牛潭(昔人遇仙骑犀牛于此潭上,至今石上有迹在。)试剑石(夜乐洞中,轩辕仙人试剑。)瀑布泉(夜乐洞中,上界三峰侧,飞泉三十仞。)凤凰谷(夜乐洞中,有谷,有凤凰出入。)凤浴潭、(在凤凰谷口,昔凤浴此潭中,有五色云气。)石台(在浮山铁桥峰,高五百六十丈,有奇石。)飞云塔、(又云凌云塔,正在山顶上。)瑶池、(在山顶,又名龙母池,神仙尝宴于此。)阿耨池、(在飞云塔之西,景泰禅师入定之处。)夜乐池(在飞云塔侧,池中夜有乐声。)、阿耨塔景泰入定处,梁萧察建三十六所,今犹存焉。)、泉源山罗浮二山接连处,俗呼分水凹。下接龙王坑,郑思远脩道处。泉分山东西成潭。)、玉鹅峰(在罗浮山,俗呼鹅岭。下接风洞云洞。在大慈寺洞内。)、龙王坑(景泰禅师说法于此,有龙神听之。)、上中下龙潭亦名西龙潭,有瀑布泉三十仞。)、花首坛、(佛书云:「花首菩萨五百,会于此坛上。」)资福寺、□□□、南楼(在石楼之南,故得名。)
延祥寺之西五里馀,曰黄龙洞南汉于此建天华宫,今呼西天华。)、七星坛(有古十株,甚奇。)狮子洞(有道者庵。)首台(在黄龙洞西,改花首寺。)
山背曰凤凰冈、何仙姑所居。)云母溪(其中出云母石。)
循延祥而东七里馀,抵冲虚观(葛仙所居,宋朝赐额。)、丹灶东坡书「稚川丹灶」四字。)、衣冠冢、(葛仙尸解,葬其衣冠。)蓬莱阁
阁后遗履轩、(鲍仙、葛仙夜谈之所。)铜玉皇像及二侍从三尊南汉所铸者。)
观后朱明洞(道书云:「朱真人所治,榛莽不可入。」)、朱真人朝斗坛(在朱明洞口。)、黄野人庵(葛仙之门人也,有哑虎。)钓鱼台在观之左。)、青霞谷、(苏真人脩真之所。)野人洞(即王子书堂坑,唐王靓所居。)
观之北曰酥醪观、(葛仙北山之庵基。)麻姑峰在观之西南,有麻姑坛,常有䌽云白鹤于其上。)
观之南曰观源洞一名麻姑洞一名药院,葛仙洗药之所。),西北幽居洞(有郑公书堂。)滴水岩(在幽居洞之后。)长寿观(本南汉天华宫,今呼为南天华。)
中路王子书堂。)直上君子岩、(岩侧则通天岩。)峰岩
其下曰蝴蝶洞(洞多蝴蝶,云是葛仙遗衣所化。),前曰水帘洞(山间水石最胜,张秘书、留丞相读书于此。)
天汉桥路出药槽(葛仙捣药之所,槽旁有臼者三。),其下为流杯池(有八仙会饮于此,其侧石上有八仙诗碑。)罗浮石刻、(篆书二大字,广一丈许。)龙潭(潭上有五龙堂。)
冲虚观会仙桥,东行三里馀,抵明福观(伪汉所建,亦名九天观东坡书额。),迤逦至石洞(邝仙骑牛入石处。)、小水帘(此处多隐者庵。)白鹤观(葛仙东山庵基。)
北至蛇穴晋单道开蝉蜕之所,穴中有路通眉州。),又东数里至蓬莱洞、丫髻峰,又名双髻峰,有刘仙坛(乃刘高尚真人打坐处,石坛高百丈,左右生竹叶符镇压蛇虎。)
峰下有试剑石梁真素于此建元元观不成,有基在洞中。),有罗阳溪、(笼葱竹所出。)东林寺
山之东西,有香台峰、会真峰、樱桃峰、抛球峰、刀子峰、锦绣峰、黄猿峰、钵盂峰、致云峰、大旗峰、小旗峰、云母峰、鸡笼峰,其馀峰峦名数颇多,未可枚举。
金沙洞、石臼洞、朱令洞、泰和洞、欧阳洞、赤水洞、白云洞、白角洞、大慈寺洞、古老洞、白芒古洞、桄榔洞、大坑洞。
其馀洞谷,集中备载。
奇峰秀岑,湍流怪石,不可名状,此游山者之梗概也。
若夫仙圣之幻化,草木之奇异,禽兽之灵怪,骚人名士之题咏,神仙古迹之隐显,则有图志可考。
大抵洞里乾坤,壶中日月,虽与世相绝,然亦人与山有缘,则蓬莱远隔弱水,以蹻车飞空而或可到;
与山无缘,则瀛州近对会稽,虽驱石塞海而弗可逢。
故作《指掌图》,以与好事者览焉。
按:《罗浮志》卷八,岭南丛书本。
真道堂端平元年七月 南宋 · 关拭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五九、《至元嘉禾志》卷一七、万历《秀水县志》卷九、光绪《嘉兴府志》卷一八
府治之东南,相去二百步,有道院曰隐真,以来四方云游访道之士。
是院建于崇宁之间,岿然独存于建炎兵火之后,若有真仙为之护持者。
院北两坊导其所从入之路,东榜集仙,西标归鹤。
或曰,绍兴初纯阳真人曾到,单满不纳,编苇作舍以打坐,聚土成炭以禦寒。
自是岁每诞辰,有群鹤回翔其上,此其所以名隐真也。
而不知嗣吕公者,又有高尚真人焉。
绍兴岁在丁卯之七月,一道友戴青巾,披青氅,自言姓刘,居滨州,留数日而去。
云堂柱间题四十有三字,曰:「行方便,坐方便,诸圣察,上天见。
得道安,得身健,但能晨朝洗面。
水不得浪渊起盗,玉津能显九霄云事。
刘卞功来」。
仙语隐微,众亦莫晓。
信道不笃者,爪剔木前,钩画透柱,如点漆然。
方争先快睹,或水饮其字,可起沈疴,开瞽矇,试者辄效。
有一医庸而贪,以新易旧,刮墨和剂,竟不复验,亦足以见真人不肯专利一家矣。
乾道间,真人复来,称姓氏州里如初,时既相后,人不复识。
往望吴门外一画工家,自起藁使绘其像,留钱市缣。
绘成,复往观,喜甚,约某日赍钱取去。
问其姓,则曰刘。
问其寓,则曰隐真。
过期,绘工来访,则真人已去。
涉岁寖远,工以像鬻于市,为伶人王绮所得。
一夕,绮梦真人,视像维肖,特身形长大尔。
曰:「汝留我在此许时如何」?
惊寤,访诸道院,至隐真,始知颠末,遂归焉。
道院主人张君倖狭小是院,方议改筑,稠人中有青衣人出曰:「此乃神仙经行之所,所谓福地。
或遂迁徙,此地却作何用」?
议竟寝。
止脩云堂,创圣殿,周以门庑。
后嗣秀王重为建造,良有以也。
郡人余元辅初入学馆,实邻道院,尝言有一老媪丐诸涂,腹大若妊,非杖不行,止则仆地。
忽遇青衣人叱起,予药如芥子,使吞之,有水自腹中出,寻即平复。
问姓不答,但云在隐真道院
其遁身济人类如此。
淳熙初,云水客张寅者,道号阳光逸人,来自金陵,瞻象起敬,话及锡山宝文李公谟宦游河朔,以职走滨州,访真人,得制诰、绘像,石刻为家藏之珍。
乾道间,真人一到其家,会诗文觞客弗及接,题诗塼壁,墨渗澈然,盖即《夷坚志》所载「日转庭槐影渐移,重门复屋转呼迟。
不如拂袖穿云去,惟有落花流水知」。
托言小郤,实真人诗耳。
道院者方尽得其源委。
真人居滨之安平镇,徽庙朝屡诏不起。
守臣奉旨写真,藁成,真人即自赞曰:「韬光晦迹居环堵,闭息凝神事事疏。
漫许丹青传道貌,难将妙笔写真如」。
奏上,降敕云:「朕高古人脩真励行,道兴于世,今乃见之。
尔趣操不凡,萧然一室,招聘屡往,辞避不回。
宜锡美名,用彰清节。
虽云冲啬,尚克钦承。
可特授高尚处士」。
时政和六年八月十九日也。
道院主人钱道济求予文以记其事,故为笔之。
尝闻高尚自赞其真影曰:「真中影,充饥画饼;
影中真,花稍暮春
非影非真,是谓上人」。
谓非充饥之画饼,则必有济人之实。
谓非花稍之暮春,则必有先天之灵。
惟其妙隐显以莫测,是以与造化而长存。
道济其心领而意适,庶或亲逢于上人。
端平改元巧夕前三日,汲古轩关拭表卿记。
见日庵记 南宋 · 赵希婴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二、《罗浮志》卷八、《罗浮山志全编》卷一一、《古今游名山记》卷一三、乾隆《博罗县志》卷一三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未必仙也,而幕天席地者犹能之。
罗浮绝顶,人行越宿,率割茅盖顶,薙草顿足,一宿间,尘虑消,清兴动,自然而然,得非仙欤?
今拳石为径,驾广为庵,凿混沌而置坦夷,雪庐先生之深意,天独知之。
试观游览诸贤,遍走山麓者何多,能籋飞云者何寡?
岂非道阻且长,而鹪鹩一枝,未有所托欤?
今半山之坳,峻石之侧,亭翠相望,可以憩息,筇杖不已,造阿耨塔,聆夜乐池,又有左户右牖,可以安止,为昔之寡者,今见其多矣。
夫学道之士,不畏蛇虺,不虞风露,操甚坚,行甚峻。
然山林攻苦者视为常,而达宦贵人每轸为苍生自重之念,遂使真仙窟宅,留在中华,无恶风弱水之虞,而登者竟以嵌岩中辍,可胜叹哉!
刘高尚竹叶符,而蛇虺之患除,今先生架庵创亭,而风露之虞无,异世同功,一等地位中人。
刘梦得、苏子瞻辈,生乎前不及见,徒有见日诗章而已。
雪庐先生,以玉堂人物,得趣乎玉京之胜概,捐金麾,鸠工度材,诸亭各有佳扁,而是庵见日揭,其待岭海一如畿甸,美意可想。
罗浮仙人拊掌而笑,谓雪庐先生日边消息旦暮到,且故却蓬莱道士事业,未容伴赤松云。
时淳祐乙巳孟秋朔,门生承直郎、知惠州博罗县主管劝农公事兼军正赵希婴记。
踏云行 元 · 刘处玄
 押词韵第二部
时辛酉岁仲冬十有二日,经过大原宅清旦门外,忽睹东南彩霞,信笔
遥望东南,彩光分朗。
忽然见了滨州往。
醮缘感应仗高真,昔年曾有刘高尚

德遍十方,度人无量。
万清万善理明广
他时归去到蓬莱,无为道妙无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