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刘直卿崇兰轩1176年12月 南宋 · 杨万里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风亦何须过,林仍不厌深。
莫将春色眼,来看岁寒心
政坐香通国,端令佩满襟。
楚人更饶舌,得免世间寻。
寄题刘直卿冰壶二首 其一 1176年9月 南宋 · 杨万里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外看积翠玉千峰,中有清池月半弓。
更拓长堤三十里,剩栽杨柳与芙蓉。
寄题刘直卿冰壶二首 其二 1176年9月 南宋 · 杨万里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壶里清冰冰里人,个边无地可留尘。
何时去弄池中月,照我星星白发新。
监察御史刘伯正左司谏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九、《东涧集》卷四
朕改过不吝,从善如流,载惟谏垣,实司言责,必得端方之士,庶闻蹇谔之忠。
以尔学问精深,风规凝重。
靖共尔位,事可法德可尊;
纠察宪台,刚不吐柔不茹。
擢升骑省,冀纳鲠言。
激浊扬清,既足致朝纲之肃;
闲邪陈善,必能格君心之非。
往服厥官,以永终誉。
刘侍郎伯正 其一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四、《铁庵集》卷二一
某一别天津之面今六稔矣,误恩南来,偶续貂尾,自谓天假机缘,可以叙交承而道雅故,且面受相国所以治齐者。
锋车趣召,若巧相违,然听《甘棠》之诗,诵《梅花》之赋,犹足闻善政之流风,想清标之髣髴也。
兹者恭审晋位秩宗,兼荣阁长,当宁念贾生之久,国人忻季友之归,头衔甚清,步武增峻。
侍郎金钟玉镛之韵,雪山冰壑之姿,盖国家之宝、社稷之镇也。
容台高选,词掖清职,上且大用公矣。
某军旅未闲而谬分阃□,□教未习而滥摄使权,力小责丛,凛然忧畏。
始至之日,潮、以盐寇告,南恩寇告,调遣交出,悉已遁去。
今非独水陆远处无虞,而边岸近郊亦粗帖晏,雨旸顺适,岁偶告稔,训晓谆复,民亦易化。
此皆清规雅践,有可师承,良法美意,有可遵守,庶几万一不为交盟年盟羞。
独拙于理财,痛自撙节,来日方长,未知淑后。
尚赖熏慈垂情旧部,俾与岭民同拜一分之宽,为赐不浅。
刘察院伯正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三、壶山四六
召以望郎,入为御史
暇则指点,久见谓人中之龙;
一豸嶪峨,端可继殿上之虎。
传闻四远,竦慕同辞。
恭惟某官劲气山高,英标玉立。
亲炙儒先之讲贯,列君子林
饱更中外之践扬,富文物库。
身趋严诏,道拜紫除。
此直言听谏行之机,可为主圣臣直之贺。
今天下之大势曰已安欤?明执事之平生将有为也。
舍豺问狸,则世未厌;
如鹰逐雀,则国乃尊。
千百年之芳名所愿留意,第一义之伟论岂不动人。
院有光,囊焉往。
某叨乘单传,耸听特纶。
幸公论之有归,逢善类而相庆。
绝怜羁迹,久识泰山北斗之标;
空有壮心,自抃白日青天之下。
跋赵倅与灏条具干腹事宜状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八、《后村题跋》卷一○
淳祐辛丑,余待罪广东漕。
一日,经略刘直卿侍郎约议事,至则出密劄相书,言谍报鞑谋由交趾趋邕、宜,有旨令帅整龊军马,漕积聚钱粮,以俟调发。
时杭相李公初薨,山相独运,余始识干腹二字,与直卿各条所见以复命。
余言漕计仅支吾目前,若欲随军饷邻路,非另项科降,恐缓急乏兴,得祠牒五十道。
既而谍报无事,余召去,所得祠牒未用也。
辛丑而后,干腹之备虑若缓若急,将信将疑,岁岁如此。
至去冬所传愈响,或言鞑已灭大理,窥我邕、宜;
或言已越思、播,闯我沅、靖;
或言襄阃以重兵御于黄平寨,我师不利。
闻者相顾失色,罔知虚实,且不识黄平寨为何处。
郡通守赵君与灏曰:「我知之」。
众耸听,君因历历言其处所及傍近阨塞险要,履如家舍。
他日出一卷书示余,盖君曩为靖倅,被阃檄行辰、沅、靖三郡,条画干腹故牍也。
始者众谓由思至沅,中间犵惹溪最险,由播至靖,中间黄平寨最险,宜于二处置屯。
君不惮劳苦,身履目击,图绘以献。
且言二险虽可恃,然不可屯兵者五:深入生地,无粮可因,陆饷既艰,水运又绝,一也;
寨屋瓦甓,焉所取具,二也;
靖入黄平八百馀里,沅入犵惹五百馀里,置孤军于生界之外,声援不接,三也;
二处号为险峻,仅通一人一骑,然其下私小路亦多,四也;
官军与生猺错居,久之必不相安,五也。
靖之管内土名旺溪,又名生地,有一路曰鬼叫冲,沅之管内土名平溪又名便溪,乃思、播透入之路。
皆有险可守,且去郡不远,可相应接。
此数处或已有寨而兵少,宜增戍;
或傍近有寨而无助,或有险而无备,宜创寨。
君以檄按行,淳祐丁未也。
嗟乎!
干复之传久矣。
余出岭十八年,君去靖亦一纪矣,使山相及后来筹帷幄、建旗鼓者因谍言自治其内,结诸蛮为强援,练土丁为精卒,藩篱厚,根本固,勿劳师费财可也。
奈何玩习苟且,忧其急而妄动,幸其缓而自宽。
急则匆匆抽摘,虚北实南,遣戍者大半死瘴疠不返,又下令支郡皆筑城清野,到处骚动,缓则一筹不画。
自始至终堕虏狡谋,至今以疆埸之忧上勤宵旰,执事者失策甚矣。
余每谓吏道世务皆可以智力勉彊,惟边事非习则不知。
方今名卿才大夫甚众,求其轩豁喜功名、机警善筹策、老成更事变如君辈绝少。
稍进若人于朝,云中功级虚实可止辇而问也,西域山川险易可聚米而图也,顾使之滞于司马、长史以老岁月,岂非进退人物者之责哉!
君将解组造朝,乃书卷末而归之。
请诸友续讲东湖劄 南宋 · 黄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四
绩曩受学陈复斋潘瓜山先生仰止堂
时仅十有馀人,朔有集,旬有讲,著在规约。
先生殁,诸生自筑祠于东湖,蒙绣使杨使君拨祠田,为春秋二祀及朋友旬朔会聚庆吊之费,盖已三十年。
今同社之友凋落过半,绩与柯学录思过、阮教谕宜孙幸无恙,然岁月各近古希,或衰或病,倘线脉不续,则此祠荆棘。
于是私相与谋:乡邦称为善士、能读我文公之书者,如顾任远仁翁、顾东老潜夫黄镛器之、郑与言直卿、林寅公伯良、林梦协若山、方至善夫、林应成汝大、陈端然仲弼、林高高父、郑献翁帝臣、方哲希点、林合若水、黄德星炳仲、黄强学能仲一十五人,欲延至东湖,照仰止之规约,轮流讲读,俾同社之子弟各听讲焉。
讲罢蔬饭而已。
庶演迤将坠之绪,以扶植二先生鸣道之初心。
窃念东冈寺先生宗主斯文,溯祖父之源流,楫朱、张之风味,真所谓闻而知者,欲借鼎吕之言,兴起后学。
绩遂执此以请,诸友无不乐从,实拜先生以善及人之赐。
军学学正黄绩请。
按:弘治兴化府志》卷三一,同治十年刻本。
尼山百花头上亭景定五年五月 南宋 · 卢钺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二四、乾隆《太平府志》卷三四
当涂襟江带淮,表里多奇胜。
青山蛾眉,黄山白纻,其著者也。
尼山在城东五六里,前未之闻。
山不在高,有景则名。
其麓古数十株,乃他山之所无,亦江南之所罕有。
询之野老,證之经,后望封植,几百馀年,苏干鳞皴,蟉枝翔翥奇壮,益横发捷出。
如列仙之臞,盘礴玉峰,云裳月佩,飘飘乎欲凌天风而高举;
如茹芝之老,庞眉皓鬓,衣冠甚伟,傲睨汉聘,方嵬岸而容与。
含章之阁,白玉之堂,扬之月观,杭之孤山,未必若是美且都也。
然斯专美一丘,不求人知。
鸿轩郑公以龙图直卿来兼麾节,咨访民风之暇,因及景物之盛。
命二三子物色得之,亟白于公。
公曰:「俟盛开,吾将观焉」。
至正月中浣,约同游,一见称奇曰:「山之灵,之英,其待我而兴乎」?
遂捐金买山筑亭而临其上,幽名骤出,邦人争观。
踰月,田父以瑞麦来献,随公往观两岐之秀,联辔所,绿阴青子,尤胜花时。
相来斯亭,吟啸竟日,凡山中一草一木,皆被光润而大晶采,岂惟哉。
公谓作成斯景,非侈宦游一时之适,实开此邦千载之荣。
爰采昔先诸公咏,以「百花头上」名亭,请纪其实。
盘谷以韩公显,环滁以欧公传,于山川之遭,可以观气数。
子猷爱竹渊明爱菊,濂溪爱莲,于草木之遭,可以观气类。
今尼坡以重,以公重,非气数乎?
公复以贲斯者造此亭,非气类乎?
斯亭斯名,实颖实好。
虽然,有似乎君子,不徒冠伦魁、登鼎席而已。
清不受垢滋,薰不为莸夺。
诸公虽志不在温饱,勇足拔巨奸,故勋业光明,照映宇宙。
有志之士以诸公之名位自期,又能以诸公之名节自勉,庶几仰副贤师帅培植人材之盛。
景定甲子五月既望
按:康熙太平府志》卷三六,光绪二十九年活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