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韩湘(附存) 中唐 · 韩愈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未为世用古来多,如子雄文世孰过。
好待功成身退后,却抽身去卧烟萝。
见《青琐高议别集》卷四)(按:此诗似出后人伪托。然韩湘仙事,始于唐时,此诗为唐人或宋人作,今已无从辨明,姑录存于此。)
韩湘江西从事823年 唐 · 姚合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
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
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
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
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
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韩湘823年 唐 · 姚合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疏散无世用,为文乏天格。
把笔日不休,忽忽有所得。
所得良自慰,不求他人识。
子独访我来,致诗过相饰。
君子无浮言,此诗应亦直。
但虑忧我深,鉴亦随之惑。
子在名场中,屡战还屡北。
我无数子明,端坐空叹息。
昨闻过春关(一作闱),名系吏部籍。
三十登高科,前涂浩难测。
诗人多峭冷,如水在胸臆。
岂随寻常人,五藏为酒食。
(一作朝)来作酬章,危坐吟到夕。
难为间其辞,益贵我纸墨(一作益愧满纸黑)
韩湘819年 中唐 · 贾岛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过岭行多少,潮州(一作瘴)满川。
花开南去后,水冻北归前。
望鹭吟登阁,听猿泪滴船。
相思堪面话(一作语),不著尺书传。
韩湘823年 中唐 · 贾岛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挂席从古(一作中)路,长风起广津。
楚城花未发,上苑蝶来新。
半没湖波月,初生岛草
孤霞临石镜,极浦映村神。
细响吟乾苇,馀馨动远
欲凭将一札,寄与沃洲人。
韩北渚江西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五
或曰。近世有府之侯。
邀士拜宾。不由己之所尚。
而使偫居不类。故有谀言顺容微之谗。
以基所毁。四邻之地。
更效递笑。飞流短长
天下闻之矣。而其侯尚且不寤。
夫言谀足以瞽明。薄毁足以害忠。
若是虽欲明其桡直。而明莫之遂也。
虽乐闻己之所阙。而阙莫之闻也。
思勤过畏者。一牵于谀谗即尔。
而况己之所尚。又使偫居不类。
是以慎行者之所畏也。昔者余尝得诸吏部昌黎公。
凡游门下十有馀年。北渚
公之诸孙也。左右杖屦。
奉应对。言忠情劳。
其馀则工为魏晋之诗。尽造其度。
今年春。进士得第。
冬则宾仕于江西府。且有行日。
其友追诗以为别。乃相与讯其将处者而谁与。
曰有引农生倞耳。夫引农慎行其道不欺者也。
北渚之往。吾无虞其类之患。
勉矣惟尔。不衰于道而已。
次韵欧阳诚发牡丹1122年 北宋 · 苏过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青春过隙不多时,佳会应须日日期。
羡子多情勤秉烛,寻芳问柳每题诗。
洛花名字争新见,尤物东君剪刻迟。
安得韩湘写奇句,世间铅粉谩劳施。
胡枢密(二三)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一、《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一○
小诗属清夫廉夫以占进退浅深之候,而语咄咄未逼人矣。
合抱成阴,果可待也。
更蒙枢密和答,大句雄杰,遂获琼玖之报。
尚欲牵课以谢重贶,而亲客方集,更数日,别当上记。
参议和篇,又辱遣赐,公门下真伯乐之厩也。
胡枢密(二五)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一、《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一○
清夫廉夫比蒙诲答累纸,欣感无量。
新诗组丽,坐客传观,欢仰而褒扬之,某衰老不敢当也。
已拜嘉惠。
一味之甘,不遗衰老,愧荷之深。
属以解去,上状草草。
胡枢密(三二)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一、《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一○
清夫廉夫不敢别状。
《备论》二编封纳。
东坡荐于朝,以为胜己。
东坡不可胜也,文辞议论,波澜深阔,非秦、黄比。
未知枢密以谓如何?
秋日郊行 宋 · 王之道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断桥临野水,疏屋见人家。
嫩绿几畦菜,深黄三径花。
断云行自逐,征雁望还赊。
好访韩湘去,山林养白鸦。
再赋 宋 · 李正民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不杂寒枝冰雪光,蜜脾初点一分黄。
裁时巧借韩湘手,到处浓薰荀令
东阁敛藏羞太白,游蜂邂逅恍如狂。
艳阳时节閒桃李,任学风流时世妆。
王脩职墓志铭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嵩山集》卷五三
延州来季子闻歌风歌雅而知其国,吾从伯姑归赵懿简公之家,其居长安中,见种隐君之后为名将,则曰:「是于五经之外,盖好黄帝阴符」。
文元公仪刑于家者,至于女公子犹可以配季子,其他亦孰不然?
凡出而相其夫之内属外属,见其子若女,必指之曰:「是有晁氏风规」。
吾安氏姑,先君伯娣也,有女适少保懿恪公之曾孙讳湘,字清夫,能使清夫崭乎有以立者,其有助欤!
清夫自其少时,抱所业诗入太学博士课所业诗,常最其列。
太学诸生相语,他日上第,必王君也。
其父去中都官而出使,则曰:「吾当治官文书,孰与我治家文书耶?
儿与我行」。
清夫遂不果从礼部试。
自是其父使四方,凡事当奏论与报谢宾客者,清夫日日执笔牍在旁,手翩翩无停。
既成书,父取读之,无不中轻重。
钦宗即位,以恩授将仕郎,历四官。
其父以老故谢事,居嘉州清夫无出仕意。
蜀公知其贫,使即所居州监清酒务。
终父丧,以贫乃复出。
入历四官,秩右修职郎
既罢邛州火井茶场而归,以隆兴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卒于子栋长宁军司户参军之廨,年七十三。
清夫始欲从事于吾圣人之书,以求伸其志,讫不遂,乃自谓少之志非也。
盖闻有圣人之道者三,西方圣人之书所云德也,柱下圣人之书所云道也,吾圣人会归焉。
清夫率夜漏未尽十刻以起,读是三圣人之书,至夜漏下二十刻,仰天而叹曰:「严乎,神明之在上」!
端起而拜之,古之畏天畏大人者,其谓斯人欤!
父母已死,至其生之日如其在,具酒食,称觞跪起。
及后病棘,犹酌酒自觞之。
古之大孝,终身慕者,又于是乎在也。
世孰不知有三圣人之书哉?
清夫则诚且敬矣。
嘉州尝增搉酤钱二十六万缗,在相州则论业者搉之重,皆逃。
使者符行中喜商利,怒其言,愈益辨之,不惧也,行中不能夺而从之。
双流县富民诣县庭请笞婢,清夫问之,则出于懿恪公同年生之家,即赎而嫁之。
峨眉县时朝廷命徼外蛮历阶以官,制书至,历阶不出受,而拥种落千馀人塞下求互市,阖门惴恐。
提点刑狱司使清夫往,直驰一骑抵历阶帐曰:「国家今命尔官,使南诏知国家之尔与也,不敢窥尔地,则种落蕃而马孳,其利不利不多于互市乎」?
历阶蹶然拜曰:「谨受命」。
清夫于事要各适其宜,非若贸然涉海者,不可适之川也。
其侪以财论功,不究其可不可,于公则怯而勇于其私,外其家者皆涂之人也。
二男,其长栋也,次楫。
女适右奉议郎签书道州判官厅公事李端卿
内外孙十人。
栋以乾道元年十一月十六日葬于峨眉县三独宗教里龙坎山之原,祔以安夫人,侍御史鼎之孙,左朝奉大夫通判南康军谭之女。
祖讳端甫大理评事,累赠正奉大夫
父讳敏文,右朝请大夫成都府路转运副使,累赠右通议大夫
母韩氏,魏国忠献公之孙,累赠硕人
某常念先君鲜兄弟,有如见其姊,其犹先君焉。
既幸见仲于高氏,叔于种氏,季于孙氏,独恨不得见安氏之姑。
姑有婿而贤,由其女相之,姑亦足以有声晁氏矣。
因栋来请铭,则为铭曰:
呜呼,清夫之学,本于诚敬。
仰有畏,俯有惧,其能承三圣乎!
清夫之行,可谓能孝,其父老则不出,既丧而去,惟欲致为臣而归,冀因是置朝籍,以追爵其父母,斯君子之所悯乎!
清夫之智,将仁其民,顾不果,则效其所有以惠于困穷,对大官不慑,蹈蛮貊不惧,其得士之正乎!
清夫之家,藏其陨齿,有累然璀璨者五,不必验诸浮屠氏。
盖如刚之峻洁,入于地为虎珀者,犹真劲乎!
所为至于斯,而不克以受福,其后之人,尚有庆乎!
重建东堂 宋 · 程九万
 押阳韵
宦游偶落云水乡,耻以贪墨为吏商。
三年寄傲南窗月,一瓣为炷东堂香。
翛然清风揖佳客,好古博雅真扬扬。
旧题湔祓古寺壁,浊酒呼索邻家墙。
淋浪醉墨鸾凤舞,警语峭厉凌冰霜。
大碑小碑共检校,次第安置堂中央。
朅来弦歌有馀暇,逸兴剩欲希韩湘
碧扇行 南宋 · 郑清之
冰蚕吐丝青唾茸,天孙转机声隆隆。
帝家初裁新样月,苍然正色摩寒宫。
一朝飞随烈士手,九关自此无刚风。
乘鸾女与蒲葵翁,痴翁騃女谁为容。
吴刚斧头红玉篆,并州剪刀快如箭。
化工持此天然巧,古璧团团照君面。
长安四时生曲尘,马头摇曳春风转。
君不见李白,穷杜甫,当时西游乘蹇驴。
太清献赋动旒冕,脱靴笑视将军奴。
奇哉二子真坦率,朝暮贳酒黄公垆
游盖飘云手遮日,未省有扇如清夫
清夫扇子仅盈尺,买断清风归啸庐。
何物元规敢相污,醉中祗恐李杜呼。
我当吮笔和墨唤起文与可,把君画入李白杜甫(以上宋陈起《江湖后集》卷五)
赠染花徐仲湘 南宋 · 李涛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顷刻花开奕叶光,花间奇字兆灾祥。
神仙幻术从来有,昔日韩湘今仲湘。
韩湘 南宋 · 白玉蟾
七言绝句 押漾韵
汝叔做尽死模样,雪里出来无意况。
赖有当年花一篮,至今推与闲和尚
余清夫授直秘阁 南宋 · 徐元杰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四四、《梅野集》卷六
敕:西昆崙群玉府之职,非其人不轻畀。
若亲且贤,有心吏隐,不畀之,得乎?
清夫亲际休明,蚤承恩渥,又擢之于儒术之科,乃眷东嘉,增员涉笔,华以奎阁,职与人俱清矣。
平分风月,克迈前脩,副朕简知,其无忽!
可。
主佃争墓地 南宋 · 莆阳令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二、《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九
吴春论王生掘土,斫木,填塞祖墓,续卓清夫论吴春、吴辉殴伤作人,阑丧,碎碑,不与安葬。
两词共写山图,是非莫辨。
本保勘会,互诉无凭,故未免亲行定验,然后照两家干照参决。
照得此山总名大广,东有一垄,卓之祖坟在焉。
南山两山回绕,其中为田,皆卓之业也。
北山之背,则名北坑,自陇头入则吴家之业也。
今来所争之地,却是在大广北山分水之南。
清夫执出支书执状,则称吴春之祖有吴四五、吴念七者,乃本家佃人,庆元二年投恳本家,以祖父无地可葬,遂以大广坟山右畔一穴与之,明约不许丈尺侵占。
所执则有吴契一道,用钱二贯足,买得江彦山一片,土名大广北坑口陇头,且称山上安葬祖墓五穴,已经五十馀年,栽插茂盛。
当职自到地头,唤集邻保、两词,同登山究实,得见大广之北山望南有吴家墓一穴,东去不出十丈,则却有古墓一穴,卓清夫开新穴,正在古墓之右,去吴家墓凡六丈许,旁下别无五穴来由,亦无填塞之处。
再三审问,众口一辞。
复以四邻尽被卓家买嘱,独有切邻魏七七可證,引上一问,又复如是。
兄弟相顾羞然骇汗。
甚矣!
世降俗薄,名分倒置,礼义凌迟,徒以区区贫富为强弱也。
清夫先世儒者,佃人求葬,割地与之,仁人君子用心也。
再传而后,子孙衰弱,主佃易势,吴、吴辉不念旧恩,嚣然吠主,得陇望蜀,敢觊并吞。
若使卓氏无先见之明,不有经官执状可据,则及今言之,纵百喙,何辨哉!
最是欺罔者,东、西、南、北,天地不易之位,吴经县画出山图,敢以南为北,以西为东,地头众證,糊涂指射,且有移步换形之说,决以地罗,其诈遂穷。
果如吴所供,祖充保正,非卓之佃,自山自葬,非卓之地,安厝果有五穴,经历五十馀年,则以契考之,吴与江彦交易,自系嘉定十六年税契,在法,典卖年月只凭印契,岂有未到官,未交业,而预卜葬于他人山之理?
借使私下批凿,年月可据,则自淳熙十年嘉定十六年,凡经四十载,藏匿白契,果法邪?
何况江彦所卖之山,明称大广北坑口,四至登带,西至卓县尉田,南至牛路及卓县尉山,则今来开穴,自是在大广北山之南,牛路分水之下,非卓家山而何?
邻保佥言,官司目击,吴兄弟岂可徒知今日之得地,不思乃祖之乞怜,才得染指其间,便欲席卷而去。
但北山元有古墓一穴,邻保咸谓久年无人祭祀,吴家以为祖墓固不可,卓氏欲以为叔母陈氏坟,何可凭?
几年茅苇,曾不得为马医夏畦之鬼,一旦交恶,乃争欲下郭崇韬之拜,殊可笑也。
所有大广北山头分水而南,牛路为界,除卓县尉元尅为吴家安葬一地外,尽合还卓宅承分子孙管业。
吴辉、吴殴人阑丧,不顾名分,变易南北,烦惑官司,欲各勘下杖六十,照监元责偿钱入官。
若更怙终健讼,合照元约断罪监移,庶可为小人忘恩犯分,贪婪无厌者之戒。
案具定断事理申,更取自县衙斟酌施行,两词并案发解。
甘州/八声甘州 赋众芳所在 宋末元初 · 张炎
 押阳韵
看涓涓、两水自东西,中有百花庄。
步交枝径里,帘分昼影,窗聚春香。
依约谁教鹦鹉,列屋带垂杨。
方喜闲居好,翻为诗忙。

多少周情柳思,向一丘一壑,留恋年光。
又何心逐鹿,蕉梦正钱塘
且休将扇尘轻障,万山深、不是旧河阳
无人识,牡丹开处,重见韩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