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奉酬茅山赠赐并简綦毋正字(一本题上作奉酬韦夏卿送归茅山 唐 · 顾况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玉帝居金阙,灵山几处朝。
简书犹有畏,神理讵能超。
鹤庙新家近,龙门旧国遥。
离怀结不断,玉洞(一作洞府)一吹箫。
韦夏卿顾况茅山 中唐 · 綦毋诚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引用典故:乘竹杖
谪宦闻尝赋,游仙便作诗。
白银双阙恋,青竹一龙骑。
先入茅君洞,旋过稚陂。
无然列禦寇,五日有还期。
顾况茅山 中唐 · 韦夏卿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引用典故:白鹄
圣代为迁客,虚皇作近臣。
法尊称大洞(著作已受上清毕法),学浅忝初真夏卿初受正一)
鸾凤文章丽,烟霞翰墨新。
羡君寻句曲白鹄是三神。
奏孝子刘敦儒孝子刘敦儒年四十九,曾祖子元,祖况,父浃,住东都从善坊)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六
右件人。名儒史官之家。
积成教义。至性诚孝。
感动人伦。母患风狂。
心绪乖乱。无辜榜箠。
常至僵仆。或冻于积雪之下。
或曝于赫日之中。腐烂皲瘃。
略无完体。见其楚毒。
方肯饮食。敦儒苏而复起。
常惧人知。承顺恬然。
不觉疾痛。因心之道。
贯于神明。欲盖弥彰。
事久方著。蒸蒸不匮。
十有六年。贞元二十年
留守韦夏卿具状奏闻。奉其年八月二十九日敕。
宣付史馆。旌表门闾。
臣至洛都。具详事实。
闻诸族类。布在风谣。
今又十年。不改其养。
饥寒所迫。衣食阙然。
晨昏所奉。朝不继夕。
伏以底禄筮仕。资荫多门。
至行绝人。尤可嘉奖。
伏望天恩特授一解褐京官。使分司就养。
则私计可给。寸禄为荣。
庶厚时风。以宏孝理。
伏乞圣慈。允臣所奏。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华州留别张侍御(一作贾)。(一作韦夏卿诗)793年 中唐 · 刘禹锡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
束简下延阁,买符驱短辕。
同人惜分袂,结念醉芳樽。
切切别弦急,萧萧征骑(一作马)烦。
临岐无限意,相视却忘言张诗云:夫子生知者,相期妙理中。遂有忘言之句)
吴门二十四韵833年 唐 · 李绅
五言排律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
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
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
水光摇极浦,草色辨长洲
忆作(一作昨)麻衣翠(一作日,一作客),曾为旅棹游。
放歌随楚老,清宴奉诸侯贞元中,余以布衣多游吴郡中,韦夏卿首为知遇,常陪宴席段平仲李季何刘从周、綦毋咸十馀辈,日同杯酒。及余以太和七年领镇会稽,则当时宾客、群吏、乐徒、寺僧、里客,无一人存者,至于韦公子,凋丧略尽)
花寺听莺入,春湖看雁留。
里吟传绮唱,乡语认歈讴
桥转攒虹饮(一作影),波通斗鹢浮。
竹扉梅圃静,水巷橘园幽。
缝堵荒麋苑,穿岩破虎丘。
旧风犹越鼓,馀俗尚吴钩。
故馆曾闲访,遗基(一作踪)遍搜
吹台山木尽,香径佛宫
帐殿菰蒲掩,云房露雾收。
苧萝妖覆(一作废)灭,荆棘鬼包羞。
风月俄黄绶,经过半白头元和七年,余以校书郎从役,再至苏州。时范十五传正为郡,而贞元中宾客散落,半已殂谢。及宴,而伶人酒徒悉往日者,问僧,惟令起二人,已疾)
重来冠盖客,非复别离愁太和七年,余镇会稽刘禹锡为郡,则元和中苏州相识,知与不知,索然皆尽。河柳衰谢,邑居更易,乃甚令威之叹也)
候火分通陌,前旌驻外邮
水风摇䌽旆,堤柳引鸣驺。
问吏儿孙隔,呼名礼敬修。
顾瞻殊宿昔,语默过悲忧。
义感心空在,容衰日易偷。
还持沧海诏,从此布皇猷。
为韦京兆祭杜河中文802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
维年月日甲子。
京兆尹韦夏卿
谨以清酌之奠。
敬祭于故河中节度礼部尚书杜公之灵。
自古谋帅。
恒在诸儒。
晋登郤縠
亦以诗书。
爰及近代。
二柄殊途。
授钺之臣。
率由武夫。
时惟明灵。
道冠学徒。
天子有命。
总其戎车。
何以邦之。
维绛及蒲。
有山有河。
殿此大都。
焜耀昌时。
振宣后学。
命服之盛。
光于列岳。
谓保丰福。
永縻王爵
寿如何期。
神不可度。
呜呼哀哉。
大历之岁。
诏徵茂才
时忝同道。
俱起草莱。
怀策既陈。
纶言焕开。
考第居甲。
自天昭回。
分命邦畿。
步武获陪。
同志为友。
星霜屡回。
长我十年。
礼宜兄事。
周游欢洽。
莫不如志。
于后多幸。
谬列周行。
又同制书。
并命文昌
及余稍迁。
吏部为郎。
公属中兵。
此焉分行。
再获联事。
东西相望。
出处同道。
乐惟其常。
后予出刺。
九载南服。
公自左辅
遂膺推毂。
我勤魏阙。
爰总九流。
谁谓河广。
愿言莫由。
烹鱼之问。
往复相酬。
惠好斯厚。
惟以绸缪。
余弟宗卿
获庇仁宇。
命佐廉问。
忘其愚鲁
假以羽翼。
俾之鶱翥。
惠文峨峨。
赤绂在股。
荣映斯极。
从容何补。
承庆惟深
报恩无所。
呜呼哀哉。
天子震悼。
哀我良臣。
密印追赠。
尚书礼殷。
四方兴嗟。
况此故人。
循念平昔。
徘徊悲辛。
卜葬斯及。
礼仪毕陈。
敬荐行潦。
泄哀兹辰。
呜呼哀哉。
为韦京兆太常崔少卿801年10月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维年月日甲子。京兆尹韦夏卿
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亡友故太常少卿崔君之灵。
惟灵率是良志。蹈其吉德。
炳蔚文彩。周流学殖。
孔氏之训。专其传释。
之言。探乎幽赜。
六书奥秘。是究是索。
叩尔元关。保其真宅。
艺成行备。披云骋迹。
康庄未穷。濛汜巳极。
呜呼哀哉。夙岁同道。
从容洛师。接袂交襟。
以遨以嬉。策驾嵩少。
溯舟瀍伊。笑咏周星。
其乐熙熙。丹霄可望。
青云可期。洛中十友。
谈者荣之。惟郑洎齐。
各登鼎司。或丧或存。
山川是违。繄我夫子。
宜相清时。命之不遐。
孰不悽悲。呜呼哀哉。
往佐居守。及尔同僚。
笑遨交欢。匪夕则朝。
入同其室。出联其镳。
投文报章。既歌且谣。
及我为郎。优游吏部
公为御史。持宪天路。
文陛徐趋。眷恋相顾。
欢爱之分。有加于素。
自我于迈。历刺东吴
离忧十年。复会名都。
余为侍郎铨总攸居。
实得茂彦。奉其规模。
联事合情。又倍其初。
我尹京兆。公亚奉常
步武相望。佩玉以锵。
谓保愉乐。长此翱翔。
抱疾几何。忽焉其亡。
呜呼痛哉。原念往昔。
爱均骨肉。我有书笥
盈君尺牍。寤言在耳。
今古何速。失涕兴哀。
匍匐往哭。抚筵一呼。
心焉摧剥。日月逾迈。
佳城遽卜。素车千里
逶迤山谷。晦尔精灵。
藏之斧屋。呜呼哀哉。
丹旌即路。祖奠在庭。
去此昭昭。就尔冥冥。
敬陈泂酌。以告明灵。
临觞永痛。庶写哀忱。
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窦偫 唐 · 褚藏言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一
府君讳偫
字丹列
家世所传。
载于首序。
府君由弱冠不乐进士之科。
便于著书。
耕垦坟籍。
既孤。
以蔬素自适。
著书于毗陵之西偏。
给长兄之俸。
而与诸季安于膝下者十稔。
洎再罹内艰。
殆尽而复前者数四。
厥后郡守给事中京兆韦公夏卿知公。
以为江左文雅。
无出其右。
贞元十年诏徵天下隐居丘园不求闻达之士。
韦公遂荐焉。
桂山处士刘明素同表。
公之言云。
受天清气。
与道逍遥。
时人以为孔北海祢衡之文。
不之过也。
其时天下慰荐九人。
公独不除授。
其后韦公移牧吴郡
又以公所著记名臣疏三十四卷进入。
皆寝而不报。
人皆异之。
公自以为通塞系于命。
静而俟之。
厥后韦公入为天官侍郎
京兆命。
中谢之日。
德宗与之绪言。
韦进曰。
臣忝居达官。
而窃负其位。
上曰。
卿有何负。
奏曰。
臣守毗陵日。
处士窦偫
于时独蒙不录。
后臣在苏州
又进窦偫所著名臣疏。
又蒙不答。
臣以为以人而废。
在臣则当然。
则屈。
上乃惊曰。
卿之知人。
固无疑。
卒不问者。
宰执之失也。
便宣即令召对。
贞元十八年也。
公即日起于衡泌。
白衣召见。
上谓公曰。
夏卿知卿。
卿有何蕴蓄。
得以尽言。
公从容对曰。
臣无蕴蓄。
第读书俟时。
夫蕴蓄者。
迹在近班。
进有所不纳。
谏有所不听。
臣即蕴蓄。
如臣处于草茅。
但仰元化而已。
实无蕴蓄。
上甚奇其对。
便宣令付中书
即除谏官
释褐授右拾遗
居无何。
秘监张公荐和蕃。
请公为判官
因改侍御史
其后有故不行。
请复本列。
上不许。
遂守侍御史
俄兼领杂务。
德宗晏驾。
膳部员外郎侍御史知杂事
出为唐州刺史
司空于公镇汉南
奏公为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中丞
加金紫。
居无何。
吏部郎中
御史中丞
以举职太过。
出为黔州观察使
后以十洞扰乱。
准诏用兵剪伐。
事平。
公坐贬开州刺史
亦既周岁。
容管经略使
宪宗以公守官无隐。
思欲大用。
因急诏追入。
中途遘疾。
终于衡州旅馆。
享年五十。
左散骑常侍
公有子曰谦馀审馀。
偕孝敬相率。
审馀应进士
公天授和粹。
亮直孤峻。
著书俟用。
隐于衡泌。
未尝以名利枉其所守。
时论以公有公辅之望。
卒无所伸。
文集散落。
未暇编录。
唐甘棠馆题名跋1064年3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一、《集古录》卷八、《六一题跋》卷八、康熙《西江志》卷一九六、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三、道光《鄱阳县志》卷三一、光绪《宜阳县志》卷一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甘棠馆题名》。
唐德宗贞元以来,止于会昌,文字多已磨灭,惟高元裕韦夏卿所书尚可读。
甚矣,人之好名也!
其功德之盛,固已书竹帛、刻金石,以垂不朽矣;
至于登高远望,行旅往来,慨然寓兴于一时,亦必勒其姓名,留于山石,非徒徘徊俯仰,以自悲其身世,亦欲来者想见其风流。
夏卿所记,留连感怆,意不浅也。
如高、韦二子,皆当时知名士也,史传载之详矣。
杜预沈碑汉水,谓万世之后,谷或为陵,庶几复出,以见于世,其为虑深矣,然之功业不待碑而自传。
其区区于此者,好名之弊也。
故士或勤一生以自苦,或饿死空山之中,甚者蹈水火、赴刀锯,以就后世之名,为庄生所笑者有矣。
故余于《集古》每得前世题名,未尝不录者,闵夫人之甚好名也。
治平元年清明前一日书。
啭林莺 明 · 汤显祖
 出处:六十种曲 紫钗记 第五十二出
生:阳关去后难提起。画屏无限相思。
孟门太尉参军事动劳你剪烛裁诗。
旦:诗可到么生:到来。。那里有断云重系。
都则是风闻不实。旦:韦夏卿为媒。
崔允明报信。还是风闻。
合:等虚脾。只看俺啼红染遍罗衣。
绛黄龙 明 · 汤显祖
 出处:六十种曲 紫钗记 第四十六出
冤家。
真个无差。
好些时肉跳心惊。
这场兜答妻呵。常言道配了千个。不如先个。你听后夫说。卖了钗。有日想李十郎来。要你悔也。妻。
那人怎么。
记当年曾爱西家。
卢:参军
妇人水性。
大丈夫何愁无女子乎。
昨遣韦夏卿相劝。
今霍家既去。
此天缘也。
生:休喳。
见鞍思马
难道他是野草閒花小玉姐。痛杀我也。
气咽喉嗄。
恨不得把玉钗吞下。
一封书 明 · 汤显祖
 出处:六十种曲 紫钗记 第四十四出
曾经打听来。
他离孟门好一回。
浣:可径到这里来。
崔:他何曾径归。
到卢家居外宅。
浣惊介:回在太尉府了。
同在都城中。
怎不回步。
是谁见来崔:是韦夏卿见来。
报道青娥有意相留待。
则怕乌鹊传言也浪猜。
浣:当真了。
合:怪从来。
心性乖。
饱病难医是这穷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