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诗之序论 其二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嵩山文集》卷一一
或曰《诗》之序非当时之所作,抑子夏之所作欤?曰:予不知子以子夏为何如人也。周之东迁,诸侯未之有勤王者,卫宣公不知从王伐郑,《春秋》罪之矣;序《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其与卫人之怨王欤?当斯之时,桓王五聘于鲁,而诸侯未之有亲王者;序《葛藟》,刺「周室道衰,弃其九族」,则诸侯之亲王者其已厚欤?秦康公隳其先君穆公之业,惟知日构兵于母家,自丧服以寻干戈,而终身战不知已;序《渭阳》称其「我见舅氏,知母存焉」,是果纯孝欤?周公之诛管、蔡,不得已也;序《棠棣》,「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棠棣》焉」,何其安忍而善厄人哉?又安在其为燕耶?「忽之不昏于齐,卒以无大国之助」,则今世昏姻论族者贤矣哉?君子之与正而抑篡弑也尚矣,郑昭公正也,当立者也,《山有扶苏》、《萚兮》、《狡童》之类序,忽而刺之。幽后亦未之有可刺者,而序《白华》刺之。晋武公、陈厉公者,内弑而盗立之君也,石季龙,苻坚之流也,序《无衣》美武公,序《墓门》姑责「陈佗无良师傅」,失其类耶!尊王而贱夷狄,天下之通义也。秦仲者,石勒、刘元海之流也,秦襄公,聪、曜之流也。序《车辚》「美秦仲」,序《驷铁》、《小戎》「美襄公」,何也?夫取非所有者盗也,襄公取周地而能之,果足训哉?周之王应天命也,序《文王有声》「继伐也」,是文王以伐纣为志,武王以伐纣为功也。序《庭燎》因以箴宣王,则《云汉》之作妄也。序《沔水》规宣王,则《韩奕》之作妄也。序《鹤鸣》诲宣王,序《白驹》、《黄鸟》、《我行其野》刺宣王,则《崧高》、《烝民》之作妄也。序《祈父》刺宣王,则《江汉》之作妄也。《小雅》之贵为大雅,未有小雅之恶如此,而大雅之善如彼者也。风雅颂各有体,序《驺虞》「人伦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纯被文王之化,则庶类蕃殖,蒐田以时,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者,风其为雅欤?文王其为僭王欤?序《鱼丽》「美万物盛多,可以告神明」,雅其为颂欤?序《闵予小子》「嗣王朝于庙也」,《敬之》「群臣进戒嗣王也」,《小毖》「嗣王求助也」,颂其为小雅欤?子夏苟知有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与正而抑篡弑,尊王而贱夷狄,明乎周之王业,谨乎风雅颂之体,则序《诗》者非子夏也。善夫韩愈之议曰:「子夏不序《诗》之道有三焉:不智,一也;暴中冓之私,《春秋》所不明不道,二也;诸侯犹世,不敢以云,三也」。且夫《春秋》之志深矣,岂特定哀之间多微辞哉?后世学士大夫聚十数师儒之说,而传道之尚多所不通。夫子于洙泗之间,口以授受,而不敢公者,言逊也。何为夫子怯于《春秋》而子夏勇于序《诗》乎?至于《丧服传》称子夏所作,予何疑焉?
易小传序 宋 · 沈该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一五、《易小传》卷首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者何也?六七八九是也。七为少阳,九为老阳。阳,盈也。八为少阴,六为老阴。阴,盈也。物极则盈,盈极则变,理之常也。故七八者,阴阳之静也。九六者,阴阳之动也。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惟动则有占,不动则无兆。故圣人作《易》筮者,亦必以爻变定吉凶。所谓动则观其变,以玩其占也。如陈厉公生敬仲,筮之,遇《观》之《否》。周史以谓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利用宾于王。秦伯将纳王,筮之,遇《大有》之《睽》。卜偃以谓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心以逆公,战克而王飨之,吉孰甚焉?如此之类,《左氏》载之甚多,皆用爻变以言吉凶。尝以经考之,圣人设卦观象,列尊卑而辨贵贱,所以明不可易之大法。故有内外以明出处,有承乘以辨逆顺,有远近以察安危,有初上以列终始。三才就列,六位时成。此其大法也。圣人因六爻之变,系辞焉以命之,以辨吉凶,所以通不可不易之至变。故上下无常,刚柔相易,变动不居,惟变所适,其道屡迁,不可为典要。爻也者,言乎其变也,此之谓也。是故爻辞之所命,虽不离乎大常,而变卦之微寓焉。自王辅嗣而下,皆未尝以变卦释爻辞,道其大常也。若夫变动不居之妙,则在学者精思默识而已。辄以臆说,妄窥渊奥,既以正体发明爻象之指,又以变体拟议变动之意,亦庶几万有一得焉耳。夫观变玩占,《易》道之小者也,虽小道亦有可观者焉,名之曰《易小传》,以别于大传云尔。若夫一卦之内,义有可明,爻变之外,言有未尽者,每卦别为论,亦庶几变而不失其正,小而不遗其大者也。
易小传明例 宋 · 沈该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一五、《易小传》卷首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太极未判,有一而未形者乎。及其一已形而奇耦分,于是两仪生焉。圣人因奇耦之始而为两仪之象,因三才之道而立乾坤之体。乾坤始交而八卦生焉,八卦相荡而六十四卦成焉,皆由变之所生也。故《乾》之三爻交于《坤》,则变而为《震》、为《坎》、为《艮》。《坤》之三爻交于《乾》,则变而为《巽》、为《离》、为《兑》。此乾坤之变而生八卦也。《乾》宫之变,一世为《遇》,二世为《遁》,三世为《否》,四世为《观》,五世为《剥》,游魂为《晋》,归魂为《大有》。《坤》宫之变,一世为《复》,二世为《临》,三世为《泰》,四世为《大壮》,五世为《夬》,游魂为《需》,归魂为《比》。《震》、《巽》、《坎》《、离》、《艮》、《兑》六宫之变,大率皆然。此八卦之变而生六十四卦也。六十四卦之变,一卦之中六十四卦具焉,其变四千九十有六。而卦有四时推迁之异,爻有五行生尅之殊。参伍错综,非巧历之所能计。此卜筮之占,吉凶休咎之应所以无穷也。历观古人之用《易》筮,皆用爻变以断吉凶。其爻变之法,大略可见。如《震》之为车(见《国语》,公子重耳在秦筮,得《屯》之八。),为杀(见闵公元年,毕万筮仕于晋,遇《屯》之《比》。);《坎》之为劳(见《国语》,同前。),为法(见宣公十二年,晋楚战于邲。);《坤》之为众,为顺,为文(见《国语》,同前。);《离》之为言,为牛,为鸟(见昭公五年,穆公之生,筮得《明夷》之《谦》。);《艮》之为门庭,《坤》之为布帛(见庄公二十二年,陈厉公生,敬仲筮之,遇《观》之《否》。)。风为天于土上,则为风而行著于土(同上。)。天为泽以当日,则为天子降心以逆公(见僖公二十五年,秦伯将纳王遇《大有》之《睽》。)。《震》而为《坤》,则为车从马(见闵公元年,毕万同前。)。《坎》而为《兑》,则为川壅泽(见宣公十二年。同前。)。《离》而为《艮》,则为火焚山(见昭公五年。同前。)。《坎》而为《巽》,则为风陨妻(见襄公二十五年,崔武子卜取东郭偃之姊。)。亦有舍正体而取别体者,如《观》之《否》,周史以为有山之材(见前庄二十二年陈厉公事,自二至四有《艮》象。);《震》之《复》,汉儒以为有《坎》之象是也(《前汉·五行志》:《京房易传》曰:「震遂泥,国多麋。」释者谓自三至五有《坎》象,四在水中,故为泥。)。有得二卦而取合体者,如正《屯》悔《豫》是也(公子重耳在秦,筮得正《屯》悔《豫》,内卦曰正,外卦曰悔。《震》下《坎》上为《屯》,《坤》下《震》上为《豫》。得此二卦,《震》在《屯》为正,在《豫》为悔,爻皆无为,故合二卦而言之也。)。或有一卦而多变,则以变卦为断,如晋成公之归,遇《乾》之《否》,知其君之三出。有六爻皆为变,则以本卦而言,如秦伯纳公子重耳,遇《泰》之八,知其事之必济。凡此之类,爻变之大例也。触类而长之,则思过半矣。
黎美周将公车北上偕黎君选谢伯子陈跃潜过存延酌江上月夜 明末清初 · 何吾驺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极目中原满燧烟,小春清迥孝廉船。
推篷不速三人盍,把酒狂歌万里天。
曲水留宾鱼正美,方舟供客月仍圆。
五更洗酌还登眺,挝鼓谁催祖逖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