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赋得沽美玉 中唐 · 罗立言
五言排律 押虞韵
谁怜被褐士,怀玉正求沽。
成器终期达,逢时岂见诬。
宝同珠照乘,价重剑论都。
浮彩朝虹满,悬光夜月(一作月影)孤。
几年沦瓦砾,今日出泥涂。
采斲资良匠,无令瑕掩瑜。
授郑从谠河东节度使制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六
古者公卿。在朝则辅主致理。有事则统众出征。是以郤縠行师。爰求说礼。祭遵推毂。不废雅歌。今者羌寇未宁。烽烟尚警。慎择镇安之路。尤资柱石之功。若非文武兼才。将相全业。夙蕴峻望。为吾鼎臣。岂倾丹赤之怀。以授股肱之任。开府仪同三司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太清宫使宏文馆大学士延资库使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郑从谠。秀禀岳灵。操含冰洁。赵衰冬日。乐广青天。端操而峭壁宁偕。旷度而澄波未测。周密得大臣之体。诚明宏君子之儒。许月品题。人伦自警。膺门步武。明彦知归。奋飞早践于修途。育德迈高于舆论。仗节三光于侯府。题剑累涉于崇班。洎擢处钧衡。若来麟凤。才惟应物。动必研几。屹若嵩峦。炳符台曜。嵇松磊落。长标构厦之姿。和璧温良。克表如虹之气。朕以北门重镇。兴王故都。披全晋之山河。有陶唐之风俗。以尔曾施惠化。尚有去思。方当用武之时。暂辍调元之职。尔其厚抚战士。谨备粮储。必使黠虏革心。征师贾勇。善守训齐之令。以图台鼎之勋。帖以上公。式光元辅。伫歼凶丑。副我忧勤。往惟钦哉。可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太原尹充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管内观察处置兼行营招讨等使。
赐郑从谠诏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七
卿志安封域。权总戎麾。夷夏具瞻。社稷全赖。今月五日草贼黄巢奔冲。十六日驻跸梁汉。上惭九庙。下愧万方。藩阃乍闻。痛愤应切。专差供奉官刘全及往彼慰喻。卿宜差点本道兵士。酌量多少。付北面副招讨使诸葛爽。俾令入援。
句 其十八 北宋 · 晁迥
押真韵
南郡正求贤太守,西垣须辍旧词臣(送陈舍人知荆南府)。
送范寺丞(仲淹) 北宋 · 林逋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林中萧寂款吾庐,亹亹犹欣接绪馀。
去棹看当辨江树,离尊聊为摘园蔬。
马卿才大常能赋,梅福官卑数上书。
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
七交七首(天圣九年) 其二 尹书记 北宋 · 欧阳修
押词韵第六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师鲁天下才,神锋凛豪俊。
逸骥卧秋枥,意在骙骙迅。
平居弄翰墨,挥洒不停瞬。
谈笑帝王略,驱驰古今论。
良工正求玉,片石胡为韫。
成都府学讲堂颂 北宋 · 张俞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三、《成都文类》卷四八、《全蜀艺文志》卷四五、嘉庆《四川通志》卷七八、嘉庆《华阳县志》卷三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五
今上嗣位之年,昌黎公守蜀之五月,修文翁讲学之事,乃治学馆,就与诸生讲习礼文。又三月,遂大作讲堂。明年三月甲子,乃会僚佐及学官、生徒等三百人,行讲礼于堂上。是日府县士民及四方之客殆万人,咸来观听,且谓蜀之学远矣,肇兴于汉,历晋唐至于五代,世世弦诵不衰,所谓周公礼殿、文翁石室,越千馀载而岿然犹存。今昌黎公复作讲堂,而穹隆厖鸿侈于汉之殿室。自阙里及三都四方之讲堂,未有壮乎此也。观乎岌岌煌煌,蔚有休光,其为教化之本欤!乃飏言而颂之曰:
维蜀学宫,肇于汉初。用倡庠学,盛于八区。八区洋洋,弦诵复兴。周法孔经,是缵是承。宋炳文章,与汉同风。五世寖昌,乃学之功。文武韩侯,抚我蜀都。教我子弟,一归于儒。乃严学宫,乃崇讲堂。山岌洞辟,岿然灵光。儒师学徒,翼翼群居。升堂接武,讲考诗书。所讲维何,十哲四科。若金在砺,若圭在磨。匪经弗习,匪圣弗师。群言淆乱,乃圣之疵。伊昔鲁堂,有游有夏。蜀学之兴,亦有扬、马。韩侯作藩,文以化下。扬天之声,烂于周《雅》。
明道二年,公父太师由枢密直学士、谏议大夫守益州,崇学尚文,振礼让之声。召拜御史中丞,遂参知国政,号为名卿。公尝自谏院迁知制诰,入翰林充学士,亦拜谏议大夫,为中丞。以亮直不回,改侍读学士,为环庆路大帅,就加端明殿学士,移守成都,又迁给事。清德懿文,陶化旧俗,凛然穆然,声流江汉。父老咸谓贤父贤子,先后出入相继,其遗化绍功,近世未有其伦者。昔郑正公之镇兴元,创立儒宫,开设学校,其子宣公复居其位,继成前烈,殆将三百年。江汉之人诵其遗风,若前日事。今韩氏亦再世镇蜀,能懋其功,比于二郑之贤,古今相照,美哉!予故书其事,以俟其子孙复有临此都者,得以观焉。
题仙居伟羌山六绝 其二 北宋 · 陈襄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盘盘英气四纡馀,定有仙人此地居。
天子正求伊与吕,如何不见起耕渔。
酬宋次道初登朝呈同舍 北宋 · 司马光
押支韵
林葩积浮脆,烟雾矜春姿。
山桂结芳坚,冰霰横秋枝。
夫君名卿嗣,华实双葳蕤。
如何仕不偶,通籍鬓生丝。
岂非秋桂类,不足烦嗟咨。
我今三十馀,汨没无佗奇。
正恐食浮人,敢言位犹卑。
同登天子廷,自视诚非宜。
清朝正求治,谏路方坦夷。
太平可立致,此任非君谁(以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二)。
送薛宗孺通理并州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河东望族衣冠盛,汉署潜郎阀阅优。
久擅才名宜治剧,又分朝寄去监州。
民风近古藩房肃,边候无尘戍役休。
元帅正求贤者佐,得君应喜助咨谋。
阮籍求全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五、赵刻《志林》题作《张华鹪鹩赋》、《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五、《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八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阮籍见张华《鹪鹩赋》,叹曰:「此王佐才也」。观其志,独欲自全于祸福之间耳,何足为王佐才乎?华不从刘卞言,竟与贾氏之祸;畏八王之难,而不免伦、秀之害。此正求全之过,失《鹪鹩》之本意也。
代林丈再任谢表 北宋 · 郑侠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七○、《西塘集》卷七
术学荒唐,误居守长。睿慈宽假,再锡麾符。指穷旧戍之期,笥启新恩之拜。弛张无改,褒宠有光。中谢。臣伏闻竭忠尽己以向公,同是事君之道;总众分方而居外,尤重守土之臣。盖其任千里之安危,系一时之休戚。得其人,则虫鱼之微犹得受赐;非其任,则朝廷之上不免贻忧。于皇盛时,正求良吏,如臣无取,何遇之优?付此湖山之州,如授掌握之物,因仍被命,荣涣倍初。此盖伏遇皇帝陛下乾健御天,离明照世,体浑元而载治,因朴散以用人。谓臣起于孤寒,周知小民之艰苦;察臣勤于职业,能率下吏以俭勤。庶几勉至于循良,其惟稍缓于督责。是用借之岁月,俾得效其釐分。臣敢不衽席简书,冰霜肺胃,强于弗逮,增所未能?苟斯民财力是馀,则愚臣犬马之报。遐望宸扆,无任瞻依。
仁山隆庆禅院第十六代俨禅师语录序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五五、《龙云集》卷二四
以无馀欠本之性,以无取舍归之法,寄当而已,不复我费,则果谁为与者耶?分边理际,不贷不求,横复委重焉,殆将拒而不受,则果谁为得者耶?与无与,得无得,付之自尔之有生,则虽道犹强名也,何有于弊弊之言句哉?是故瞬目标指,自一妙明;搴帘韵竹,无非正真;拈花破睇,何有馀蕴;举桡杜口,坐获孤證。如是而足矣,亦谁暇寄风波于颊舌,栖疣赘于毫楮耶?虽然,道诚至矣,正求之而拘,旁求之而肆,微求之而匿,博求之而不类,则言者乃其寓也。道虽非言,而言果足以寓道,则诸佛以是逗慈而有一大藏教,诸祖以是逗机而为一时问答,势自不得不然耳。其虽欲胶喙三尺,高谢狻猊,惜辞费于纷纷之方袍,其可得乎?此古人之机缘语要,有至于重见复出,而西意恃以不泯也。庐陵仁山之隆庆有大禅伯,是曰利俨,爰自游方,邈有天悟,不勤师资,臻奥至壸。其所至道誉凛凛,犹麟师凤仪,一时禅衲,宗仰恐后。其机锋所投,犹孟劳仆姑,剸犀彻札,无留敏者。盖自熙宁之乙卯得元祐之辛未,中间十有七年,其该明心要,示徒垂手亦众矣,而传之在人者初不多也。予间从其徒求得之近是,然俨之徒犹曰:「吾师非滞于言者。其忘焉者我不得而知矣,其未忘而有在于是者,它日又皆痛剪苛扫,不啻卷云收潦,使尽去而后快,则此尚其多者耳」。予方尚少,已闻俨嗣法于黄龙之南禅师矣,是时黄龙之众数百,有问黄龙者曰:「将安视俨」?黄龙曰:「其视俨以我」。盖密契如此。若今东林之总、晦堂之心、罗汉之祐、洞山之文、仁山前住之闲,与师皆黄龙号法子之嫡者,而师之语最后见诸方云。故曰:佛图澄之门,豫章杞梓;道安之门,昆蓝琮璧;罗什之门,瑚琏簠簋;惠远之门,犀象齿革;慧光之门,孔翠羽毛;玄奘之门,沉檀兰蕙。师等数公,视此于黄龙之门,其无愧矣。序师之语,而又因以及诸公者,庶使后世知嗣法于黄龙者,皆不偶人也。孟秋二十有二日序。
上兴元吕守书 北宋 · 李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八五、《跨鳌集》卷二二
某窃尝言,吕悉本齐太公,而国朝望姓尤高。自秦国太师兵部仪同以学术妙天下,功业冠古今,载在日历,著之彝器而谱系益大,瓜瓞绵绵,与川源河渎相为流长。凡所谓南阮北郑、万石八叶、陇西李、城南杜,自昔称为名家者,声望相埒,曾未若阁下之家声门阀,实处有宋第一。某僻在西蜀,自为儿童时,固已熟知矣。言念吕梁,汉唐辅郡,而前古政迹书在简策者,姑置勿论。而近时有许景山治堰,崔元弼驭吏,文与可锄奸,烨烨有嘉称。而阁下之治,乃与二三君子争雄,灼在耳目,于已行而可考者,某非敢誉也。且马迁作史,首分世家;而孔子设科,亦列政事。至于远人大观,薄务知识,岂惟曰父书家法,平讼折狱而已哉!有道之人伦,平子之品目,许劭之月旦,得于性分。而昔人之器遇,往往在于只辞片言。故童子以月蚀被赏,孤生以乐句见知,微云淡汉,长笛倚楼,《战场文》、《阿房赋》,非有识者,讵能拔出俗中,借之齿牙?某前日尝以是道进矣。恭惟阁下文雅博厚,诙敏疏通,得之自然,清声佳句,播在人口。重惟冰鉴难欺,止水不摇,主持风雅,用人物为意。某也无似,幸隶麾下,簿书期会,朱墨出入,不敢不勉,而山樊牧竖,声迹么么,其言语蹇吃,其标韵尘俗,列在曹掾,俛仰进趋。阁下固已数见,胸中固已有定处矣。然某私自念齿发甫壮,笔砚不废,方将培厚所养,以备阁下异时万里驱策之辔。而新岁论荐,或得出门下,夤缘英识,使诸公知是人以辱吕公许可,由是脱去选调,决无疑矣。汉美窦宪府多文章士,唐史称郑从谠在太原多得士,天下指为小朝廷。呜呼!何物两人者,乃窃多得士名于衰世悠悠之途,而况我公者乎!伏愿少关意焉。干冒清峻,战越不已。
翟提仓生日 北宋 · 唐庚
五言排律 押微韵
奎毕(《四部丛刊》本张元济校:瞿本璧,似当作壁)夜腾辉,英灵出帝畿。
陶门八翼后,却桂一枝巍。
使斧今持铁,经编旧绝韦。
政将儒雅饰,学造道心微。
士论宜金马,君恩且绣衣。
德醇浑可饮,才俊不容晞。
盛世方连茹,孤生耻食薇。
初从漆雕仕,全拙汉阴机。
荠舌犹馀苦,莼心未得归。
大椿祈不老,乌鹊正求依。
陪枢密富公游霅川即事呈三首 其一 宋 · 葛胜仲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飞楼百尺面巑岏,万顷溪光带郭寒。
宵寐正求良弼梦,云山聊得暂时看。
荣事堂诗 宋 · 韩驹
安阳太守韩公子,晓带鱼符出卿寺。
一朝帝语传人间,转觉公家有荣事。
公家请从忠献论,高牙大册来疏恩。
往时醉白堂中醉,手自列戟留诸孙。
诸孙尽是璠玙器,悃愊无华汉循吏。
大钱方送使君归,竹马争迎细侯至。
公不见大小二郑公,五十年间风化同。
岂如五马来接武,作堂崔嵬刊帝语。
又不见韦家两世侯,父出传舍子入州。
岂如世作本郡守,坐令卓异惊千秋。
安阳遗民识忠献,眼见王孙四封传。
请公静夜占此堂,定有荣光属天半。
归自筠庄得似表弟晚步高字韵继和 宋 · 李弥逊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一行作吏苦吹毛,小隐非关索价高。
懒傍月边持玉斧,静看花上试霜刀。
近人鱼鸟曾相识,入眼溪山昔未遭。
谁与着鞭春色里,雁行风急正求曹。
穴情赋 宋 · 蔡发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二、牧堂公集
龙贵踊跃,气妙冲和。穴法最难,宜加目力。莫道无头无绪,横看定踪;休言是木是金,动中取穴。顺受逆受,何拘对定于天心;傍求正求,犹在消详于龙虎。横担横落,无龙须葬有龙;直下直扦,有气要安无气。鱼尾摆开,看后倚前亲之势;虹腰双下,认横扦直就之情。横山凑脊处曰斗斧,直山扦柔处曰入檐。囟门玉枕,至高之穴至贵;合襟金坠,最下之情最玄。会窝打透肉盘弦,韧中取脆;软腌下寻交骨起,柔里钻坚。抛鞭须隐节,刺背要离根。反手粘高骨,冲天打囟门。侧裁如把伞,平视合抯壶。摆出情难缓,横飞势合翻。穴是神仙穴,龙分厚薄身。脉来分左右,势落定君臣。匾大临弦出,雄粗带侧循。打尖休动骨,点颌要粘唇。急缓随形使,高低著意亲。五直宜横下,三停妙影寻。枕蓝扦鼠尾,侧耳定龙心。牛鼻防牵水,鱼腮要合襟。更须详要法,转闪直折斜。突脉须寻窟,窝中妙泡金。金斜宜剪火,生尅要通精。玄微天意措,举世少知音。
纪郑太尉事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四三、乾隆《歙县志》卷一八
州治北去一舍曰丰口,旧有太尉庙,毁于黄巢兵火,莫知姓名,久未之复。宋绍兴元年辛亥,溪水大涨,冲齧基半为潭。断碑见焉,糊涂不可辨,閒有「郑公风」「云母屏」「窦宪」等字。里人郑显文博极群书,曰「郑公风」者郑宏。故因考汉史,言会稽郑宏幼苦节若耶溪,樵祝风昼南暮北,如其言,故称为郑公风。郡守第五伦荐为淮阳太守,历司空、太尉,位在伦上,每辟伦。帝赐云母屏风隔之,便其举主也。以忤窦宪罢官,汉章帝元和元年也。盖会稽迁睦,睦迁新安跳石律村,以始祖而祀之。巢恶郑传抗己,纵火焚之,明白可据。即日因旧基复堂六楹,门庑各三閒,轮焉奂焉。中像太尉,旁附二郑始祖。清明大会宗族,洁牲以祭,酌酒散胙,礼节雍容。诸族慕之,跨路创亭,外植松以追七松处士。砌石道横三尺,界南新州北箬岭七十里。盛暑贻浆,行者德之,憩者感,饮者颂,遂称为太尉殿之神。显文以明经登进士,请记于予,欲人知所始变殿宇为祠宇,其用心亦周矣。明日,乡老数十人赴告曰:是庙未复之先,旱潦岁见,疾疫迭兴;庙成之后,岁稔民安,山溪无崩齧之害。是虽郑氏祠堂,实乃一方香火。伏望俯顺民情,请为庙额。适有江浙提举茶盐之命,故不暇及,谨记其实云。越十九年庚午仲冬朔旦,知州鄱阳洪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