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杭州吴山英烈王碑嘉祐八年正月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八、《云巢编》卷七
余观太史公所记王忠烈甚备,而《左氏春秋》、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其录尤博,而辞意尤精明。
然其出不一,颇相乖迕。
吴子之伯也,忠臣谋士宁一人哉?
太史公独为王作传。
赵晔作《吴越春秋》,大抵推王功烈,其名与吴相盛衰。
呜呼!
王之忠毅志节,机策雄勇,不能超绝于世,孰能臻是哉?
方其患难穷阨时,不能比于人而不死。
死非难也,维王之所隐忍者,知必有所成就也。
至于逞愤忿,穷威力,出人之不能,何其伟哉!
余以谓有志者必能先信其己,而后能信于人。
信其己者,内有统也;
信于人者,外不屈也。
若其不能信于己,则决不能信于人。
是以知才之难也。
若王者可谓有志矣!
至其所趣,则难与为仁焉。
使夫愚闇偷生之子,狂狯强死之人,仰闻王之风采,其有以激于中乎?
不独彼一时也,至于今百世可知也。
生则飨大位,死则庙食不绝,谁为不宜?
嘉祐八年春正月吴山新庙成。
某日,太守行祀事,维庙有碑而不刻其雄名盛烈,使晦于史策而不显具瞻,余乃即太史所记,删其枝辞十五,而增以他书凡三倍,遂以刻焉。
系之铭曰:
新我王庙,自我黎人。
以祀以祈,以媚于神。
维吴娄丰,人安以嬉。
时报神飨,春秋靡违。
大江沄沄,有击其潮。
俾安其埼,毋使我劳。
人肆厥心,或善或淫。
不纵其尤,助天匪忱。
丽牲有碑,我篆其休。
有赫王威,在彼道周。
神功在人,人报于前。
寝隆有光,保其万年。
东莞臧氏糺宗碑铭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九
德有三。孝弟称其至。
常有五。仁道原其终。
兴化所自。则曰侯其在矣。
死丧相恤。畴能亦莫吾闻。
鹡鸰于焉譬急难。棠棣所以勖跗萼。
糺宗绥族。所贵因之。
谁其庶乎。吾见之于臧氏矣。
爰自伯禽国鲁。公子氏彄。
鱼赂大谏于僖哀。言圣两垂于文武。
朗陵会吴而灭蜀。东郡感张而绝袁。
建义而辞器归高。奋笔而阳秋与直
贤明之盛。今古莫崇。
积庆所钟。克生骠骑将军府君讳满
满生皇朝通议大夫灵州都督府长史府君讳宠。宠生银青光禄大夫银州刺史太子少师讳善德
咸怀忠良。克续徽烈。
古称有后。今见其然。
少师生三子。曰右武卫将军幽州大都督□□□怀庆
冠军左羽林大将军兼营府都督御史中丞充平卢节度采访两蕃使怀亮。河源军使安北都护右领军将军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累赠太常卿魏州刺史工部尚书怀恪。
皆行冠人伦。才兼文武。
并时迭将。为国虎臣。
朔漠之间。峻风斯在。
其功庸志业。各具三原县先茔神道碑。
怀庆五子。曰左金吾中郎将范阳节度经略副使希古。
右威卫将军中受降城使希真。殿中监方经略副使希宾。
原州长史监牧副使希昢。银青北平太守仍充军使希逸
怀亮五子。曰胜州都督方节度副使敬廉。
紫文安太守范阳节度副使希庄。左清道率幽州经略副使敬之。
太常卿特进武州刺史今上元帅都知兵马使让之。左监门将军敬此。
怀恪七子。曰右卫中郎将赠□州刺史希崇。
丰州别驾宋州刺史希昶。左骁卫中郎将太子宾客希忱。
忠武将军汝州刺史希愔。壮武将军左威卫中郎将秘书监希景。
云麾麟宁三州刺史左金吾将军左街使扬州大都督希晏。鲁国公希让
并禀训义方。丕崇阀阅。
遭逢明盛。备展材良。
能挺⿰(力虎)𧯘之姿。学蕴韬钤之略。
糅兰玉而辉映阶庭。画隼熊而光联旟轼。
勋庸之盛。当世无伦。
源长流深。德盛祀远。
开元天宝间。宗族之纡青紫佐麾幢者。
巳数十百人。迨乎今上当宁。
而诸孙冠军左羽林将军太子詹事彦英忠武左清道率瑗。
左清道率赠少府监彦佺。金紫太仆卿涉。
特进殿中监玠。左金吾大将军彦璟。
正议湖州长史随。并不幸早世。
银青棣州刺史瑜。特进殿中监慈州刺史瑀。
特进鸿胪卿均。特进太常卿彦昭。
开府太常卿彦皓。正议杭州别驾巽。
银青鸿胪少卿涣。鸿胪卿赜。
朝散明州长史叔献少府监楚卿。
朝散台州司马晋卿朝散洋州司马叔雅
符宝郎齐卿。泾阳县云卿
左金吾卫长卿千牛叔卿。京兆府参军叔清阙文
赵七侍御 唐 · 李华
 押词韵第一部
馀干溪行,经弋阳上饶,山川幽丽,思与云卿同游,邈不可得。因叙畴年之素,寄怀于篇云。
摇桨曙江流,江清山复重。
心惬赏未足,川迥失前峰。
淩滩出极浦,旷若天池(一作地)通。
君阳青嵯峨,开拆混元中。
九潭鱼龙窟,仙成羽人宫。
阴奥潜鬼物,精光动烟空。
玄猿啼深茏(楚越谓竹树深者为茏,茏一作靘),白鸟戏葱蒙
飞湍鸣金石,激溜鼓雷风。
雨濯万木鲜,霞照千山浓。
草闲长馀绿,花静落幽红。
渚烟晨钓,山月闻夜舂。
覆溪窈窕波,涵(一作滔)石淘(一作汹)溶溶。
丹丘忽聚散,素壁相奔冲。
白日破昏霭灵山出其东。
势排昊苍上,气压吴越雄。
回头望云卿,此恨发吾衷。
昔日萧邵游萧颖士邵轸,四人才成童。
属词慕孔门,入仕希上公
纬卿非罪,折我昆吾锋(邵字纬卿,以冤横贬,卒南中)
茂挺独先觉,拔身渡京虹。
斯人谢明代,百代坠鹓鸿(萧天宝末,知乱弃官,往江东殡葬先人,逝于江南
世故坠横流,与君哀路穷(逆胡陷两京,予与赵受辱贼中)
相顾无死节,蒙恩逐殊封(华贬杭州司功,赵贬泉州晋江
天波洗其瑕,朱衣备朝容(华承恩累迁尚书郎,赵拜补阙御史
一别凡十年,岂期复相从。
馀生得携手,遗此两孱翁。
群迁失莺羽,后凋惜长松。
衰旅难重别,悽悽满心胸。
遇胜悲独游,贪奇怅孤逢。
禽尚彼何人,胡为束樊笼。
吾师度门教,投弁蹑遐踪。
三贤论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或曰。
吾读古人之书。
而求古人之贤未获。
嗟夫。
遐叔谓曰。
无世无贤人。
其或世教不至沦于风波。
虽贤不能自辩。
况察者未之究乎。
郑卫方奏。
正声间发。
极和无味。
至文无彩。
听者不达。
反以为怪谲之音。
太师乐工。
亦皆失容而止。
曼都之姿。
杂于憔悴。
缊絮
蒙萧艾。
美丑夷伦。
以为陋。
此二者既病不自明。
又求者亦昏。
将剖其善恶。
在迁政化。
端风俗。
则贤不肖异贯。
而后贤者自明。
而察者不惑也。
余兄事元鲁山而友刘萧二功曹
此三贤者。
可谓之达矣。
或曰。
愿闻三子之略。
遐叔曰。
元之志行。
当以道纪天下。
刘之志行。
当以六经谐人心。
萧之志行。
当以中古易今世。
元齐愚智。
刘感一物不得其正。
萧呼吸折节而获重禄。
不易一刻之安。
元之道。
刘之深。
萧之志。
及于夫子之门。
则达者其流也。
然各有病。
元病酒。
刘病赏物。
萧病贬恶太亟。
奖能太重。
元奉亲孝。
居丧哀。
抚孤仁。
徇朋友之急。
莅职明于赏罚。
终身贫。
乐天知命焉。
以为王者作乐崇德
殷荐上帝。
以配祖考。
天人之极致也。
而词章不称。
是无乐也。
于是作破阵乐词。
是乐也。
协商周之颂。
推是而论。
则见元之道矣。
刘名儒史官之家。
兄弟以学著称。
乃述诗书礼乐春秋为五说。
条贯源流。
备今古之变。
推是而论。
则见刘之深矣。
萧以史书为繁。
尤罪子长不编年陈事。
而为列传。
后代因之。
非典训也。
将正其失。
自春秋三家之后。
非训齐生人不录。
次序缵修。
以迄于今。
志未就而殁。
推是而论。
则见萧之志矣。
元㨿师保之席。
瞻其形容。
不俟其言而见其仁。
刘被卿佐之服。
居宾友之地。
言理乱根源。
人伦隐明。
参乎元精。
而后见其妙。
萧若百鍊之钢。
不可屈折。
当废兴去就之际。
一生一死之间。
而后见其大节。
视听过速。
欲人人如我。
志与时多背。
恒见诟于人。
取其中节之举。
是可以为人师矣。
学广而不偏精。
其贯穿甚于精者。
又文方复雅商之至。
当以律度百代为任。
而古之能者。
往往不至焉。
超蹈孤厉。
不可谓不知言也。
茂挺父为丞得罪。
清河张惟一时佐廉使
按成之。
茂挺初登科。
自洛至
道邀使车。
发词哀乞。
惟一涕下。
即日舍之。
且曰。
萧赞府生一贤才。
资天下风教。
吾由是得罪亦无憾。
夫如是。
得不谓之孝乎。
或曰。
三子者各有所与游乎。
遐叔曰。
太尉房公。
可谓名公矣
每见鲁山
则终日叹息。
谓予曰。
紫芝眉宇
使人名利之心尽矣。
司业苏公。
可谓贤人矣。
每谓当时名士曰。
使仆不幸生于衰俗
所不耻者。
元紫芝
广平程休士美端重寡言。
河间邢宇绍宗深明操持不苟。
弟宙次宗和而不流。
南阳茂之季丰守道而能断。
赵郡李㟧伯高含大雅之素。
族子丹叔南诚庄而文。
族子惟岳谟道沈邃廉静。
梁国乔潭德源昂昂有古风。
宏农杨拯士扶敏而安道
清河房垂翼明志而好古。
河东柳识方明遐旷而才。
是皆慕于元者也。
刘在京下。
尝寝疾。
房公时临扶风
闻之。
通夕不寐。
顾谓宾从曰。
挺卿(集本作柄卿英华亦作柄卿注云唐书作捷一作挺)若不起。
无复有神道。
尚书刘公每有胜理。
必诣与谈。
数日忘返。
退而叹曰。
闻刘公清言。
见皇王之理矣。
陈郡殷寅直清有识尚。
恨言理少对。
未与刘面。
常想见其人。
河东裴腾士举精朗迈直。
弟霸士会峻清不杂。
陇西李广敬仲坚明冲而粹。
范阳卢虚舟幼直质方而清。
颍川陈谠言士然淡而不厌。
吴兴沈兴宗季长专静不渝。
颍川陈兼不器行古之道。
渤海高适达夫落落有奇节。
是皆重于刘者也。
工部侍郎韦述修国史
推萧同事。
礼部侍郎杨浚掌贡举
问萧求人。
海内以为德选。
汝南邵轸纬卿词举标干。
天水赵骅云卿才美行纯。
陈郡殷寅直清达于名理。
河南衍季融粹微而周。
会稽孔至惟微而好古。
河南陆据德邻恢恢善于事理。
河东柳芳仲敷该练故事。
长乐贾至幼邻名重当时。
京兆韦收仲成远虑而深。
南阳张有略维之履道体仁
有略族弟邈季遐温其如王。
中山颖士端疏明简畅。
颍川韩拯佐元行备而文。
乐安孙益盈孺温良忠厚。
京兆韦建士经中明外纯。
颍川陈晋正卿深于诗书。
天水尹徵之(集本英华作徽之英华又注云一作微)诚明贯百家之言。
是皆厚于萧者也。
尚书颜公。
重名节。
敦故旧。
茂挺少相知。
颜与陆据柳芳最善。
茂挺赵骅邵轸最善。
天下谓之颜萧之交。
殷寅衍睦于二交之间。
不幸元罢鲁山终于陆浑
刘避地逝于安康
萧归葬先人殁于汝南
今复求斯人。
有之无之。
是必有之。
而察之未克也。
三贤不登尊位。
不享下寿。
居易委顺。
贤人之达也。
不蒙其教。
生人之病也。
予知三贤也深。
故言之不怍云。
杨骑曹集序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五
开元天宝之间。海内和平君子。
得从容于学。以是词人材硕者众。
将相屡非其人。化流于苟进成俗。
故体道者寡矣。夫子门人。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者无人兼之。
虽德尊于艺。亦难乎备也。
后之学者。希慕先贤。
其著也。亦名高天下。
行修言道以文。吾见其人矣。
宏农杨君。讳极
字齐物隋观德王之后。
祖正基。鲁王府咨议
父珣。永平
进士举。邦族高之。
君幼孤。事继母以孝闻。
读书务尽其义。为文务申其志。
义尽则君子之道宏矣。志申则君子之言信矣。
进士时。刑部侍郎乐安孙公逖。
以文章之冠为考功员外郎。精试偫材。
君以南阳茂之京兆杜鸿渐琅邪颜真卿兰陵萧颖士河东芳天水赵骅顿邱李琚赵郡李㟧李欣南阳张阶常山阎防范阳张南容高平郗昂等连年高第。华亦与焉。
既而丁艰。礼足哀馀。
名教称之。外调补太子正字
右骁卫骑曹参军。求道于宏正禅师
百千人中。独受心要。
清河茂之房安禹钜鹿幼卿为禅慧之交。河南元德秀陆据崔器范阳卢治为道义之交。
大官荐贤。使臣请介。
莫不推君为首。以方外为意。
不之受也。识者谠议。
以论道许之。质纯气和。
动必由道。谈笑中雅。
名理入元。所著文章。
多入元中雅之才者也。不幸婴风疾。
逝于京洛。享年五十八。
向道之流。闻之涕洟。
君及张房既没。而狂胡起逆。
残虐天下。神祐善人。
安静其终始乎。终始之理至矣。
游方之内为哀。游方之外为道。
或固然欤。永泰二年
余旅疾延陵。故人之孤。
更来候余。君孤子年十馀。
一身奉亲。孝敬和敏。
有先人风。与余邻居。
炊汲相望。候余小间。
捧君之集十卷。诗赋赞序颂记策凡一百七十五篇。
咨余为序。视之怆然。
且名之曰德元。字之曰长宗
许卫尉徐孝穆友善。卫尉孤善心。
年在童孺。奉孝穆笺。
曲尽情理。孝穆怜之。
延誉当时。况德元在羁旅之中。
集先人文。拜乎床下。
求宣往烈。余于孝穆之感。
不其倍乎。乃如其篇第。
因举其行事。以德元幼孤。
不知先父之执。故为备陈之。
赵晔夫降授修职郎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三二、《永乐大典》卷七三二五、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敕具官某:邻有丧,舂不相;
里有殡,不巷歌。
矧国之有大戚乎?
尔为宗英,方恭圣颁遗告之日,既不能致哀以尽臣子之敬,而乃于游于观,闻酣歌常舞,又从而赏之,尚安得以逃吏议哉?
其镌一秩,以警三风。
可。
八友语赵骅少与殷寅颜真卿芳、萧颖士李华邵轸友,时为语云云,谓能全其交也。) 唐 · 不详
 押筱韵
殷颜柳陆,李萧邵赵。
隐德诗 南宋 · 喻汝砺
 押词韵第三部
太虚八境初无二,中有道人常洞视。
借问道人何等公,从志其名聂其氏。
华亭春酣战桃李,香气入帘人破睡。
凌波微步度劳尘,栀子同心传密意。
道人不动如澄水,看破新装小年纪。
回身向郎郎忍弃,愁眺月华空掩涕。
含羞转态春百媚,而我定心初不起。
世人悠悠初未知,故有冥籍还见记。
仪州判官临颍生,良原甲夜黄衣吏。
手提淡墨但仓黄,门列阴兵更奇佹。
昧爽堂皇势呀豁,玉带神君气高厉。
靖国再拜呼使前,案头吏抱百叶纸。
数行具书一善事,聂君夜却淫奔
由来胸中无浊见,前尘百暗心常止。
一室超然方隐几,入眼狂花乱飘坠。
定情岂复顾条脱,合欢未许同阳燧。
坐令密行动幽祇,棘使华年增一纪。
出门仍问紫衣翁,阴诛与世无差异。
百叶部中分次第,忠孝弃捐神所劓。
杀生之报定何如,朝生暮死蜉蝣尔。
踏翠裁红可怜妓,濯足琼浆被鞭箠。
房公湖边秋色里,阿孙图南前拜跪。
扣头授我如上事,愿谒英篇书所以。
我闻南曹北曹尺有咫,天知地知元密迩。
岂惟妙药彻五藏,况复宝鉴悬千里。
幽中谅有鬼能言,密处须防墙有耳。
诸生举止虽细微,动念观心实幽邃。
端知天上戊申录,记尽人间不平地。
东邻西舍总不知,却有鬼神知子细。
障碍为壁通为空,只有此心难掩蔽。
云何是中有明暗,至行通神裁一理。
道人两眼无赤眚,揩定人间几真伪。
赵骅已矣马元死,郡有隐德如君子。
嗟我诸生苦流转,奔色奔声复奔味。
其间贪魃尤阴诡,收索携提入馋喙。
都儿阿对共揶揄,笑杀官人常梦秽。
虽云幽暗巧规避,僮仆羞之那不愧。
哀哉诡谲王冀公,未省胡颜向祁睿。
我爱昔人尤简贵,寡欲清真有高气。
旷然澹处但真独,胸中岂复留尘累。
生死幽明了不期,是心默与神明契。
王忱绣被下庭堂,李约宝珠存含禭。
九原可作吾与归,敛膝容之想幽致宋洪迈夷坚两志》卷二 《夷坚丙志》:仪州华亭人聂从志,良医也,见好色而不动心,人称善士。其孙曰图南,绍兴中汉州雒县丞,嘱仙井喻迪孺汝砺作隐德诗数百言,以发潜德,其词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