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谢参法师戒法书 唐 · 贾敦颐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一
窃闻身非欲食。
如来受纯陀之供。
法无所求。
净名遂善德之请。
皆为显至理之常恒。
示凡圣之无二。
又是因机以接物。
假相而宏道
为之者表重法之诚。
受之者为行檀之福。
岂曰心缘于彼此。
情染于名利者哉。
仰惟宿植德本。
非于三四五佛。
深达法相。
善识十二部经。
独悟真宗。
远寻圣迹。
游崛山之净土。
浴恒水之清流。
入深法界。
求善知识。
收至文于百代之后。
探元旨于千载之前。
津梁庶品。
不皦不昧。
等施一切。
无先无后。
颐等识蔽二空。
业沦三界。
犹蚕丝之自缠。
如井轮之不息。
虽复顺教生信。
随缘悟解。
顶礼归依。
受持四句。
隐身而为宴坐。
厌苦而求常乐
而远滞无明。
近昏至理。
未能悟佛性之在身。
知境界之唯识。
心非去取。
义涉有无。
不能即八邪而入八正。
行非道而通佛道。
譬涉海而无津。
犹面墙而靡见。
昨因事隙。
遂得参奉
曲蒙接引。
授菩萨戒。
施以未曾有法。
发其无上道心。
一念破于无边。
四心尽于来际。
菩提之种。
起自尘劳。
火中生莲。
曷作为喻。
始知如来之性。
即是世间。
涅槃之际。
不殊生死。
行于般若。
便是不行。
得彼菩提。
翻为无得。
忽以小机。
预闻大教。
顶受寻思。
无量欢喜。
然夫檀义摄六。
法施为优。
尊位有三。
师居其一。
慈利物。
虽类日月之无心。
仰照怀恩。
窃同葵藿之知感。
大士闻法捐躯。
非所企及。
童子见佛奉土。
辄敢庶几。
谨送片物表心。
具如别疏。
所愿照其诚恳。
生其福田。
受兹微施。
随意所在。
使夫坠露添海。
将渤澥而俱深。
飞尘集岳。
与须弥而永固。
可久可大。
幸甚幸甚。
春寒尚重。
愿重止休宜。
谨遣白书。
诸无所具。
贾敦颐等和南。
洛州(初高宗时贾敦颐洛州刺史,有政绩,神龙中张仁愿洛州长史,皆一时之最,故时人语曰。) 唐 · 不详
 押阳韵
洛州有前贾后张,可敌京兆三王。
书唐史诸传 宋 · 倪朴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七、倪石陵书、《敬乡录》卷六、《金华文徵》卷一○
光弼侍御史崔众傲倨,不平之。
御史长揖宰相,未为无礼也。
因其不为礼,即付兵而斩天子御史光弼其无君哉?
曰: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此何理耶?
昔穰苴斩庄贾以明威者,权也,其于事也宜。
光弼之斩崔众,私恨也,非权也。
马燧汴州,解邢围,蹙田悦,斩李怀光,以奇制敌,功亦足尚矣。
至于以私忿而交恶于李抱真,暗于机会而许吐蕃之请,纵敌生患,而功以不立。
虽可嘉也,亦可贬也。
朱泚京师,帝西幸,李晟以孤兵当巨盗,提大兵坐太原,止分五千援奉天亦忍人哉!
予始读《颜真卿传》,见其弃平原事,尝窃怪之,以为宜守以挫贼,且以坚诸郡城守之心,弃之则失策也。
及观《穆宁传》,见鲁公以不用言为恨,始知鲁公之失实然。
肃宗以辞色折程名振,见其不屈而后奇之,遂用以为将,意其勇也。
人君以是取人,疏矣!
幸而中焉,不可为法。
城居谏官,数年不言事,韩退之作《诤臣论》以激之,城犹不屑也。
至贞元十年陆贽裴延龄事贬为太子宾客,时城居谏官已八年矣,则贞元三年谏官也。
按《德宗纪》,贞元六年,杀皇太子
吴通玄史法,书杀者,罪其君之滥刑也。
谏官,杀太子,皆非细事也,而城犹不以屑意。
使后无延龄事,则旷官尸禄,城何以辞?
虽然,城贤者也,在城则可,在他人则不可。
后之居是职者,欲效城所为,当如鲁男子之柳下惠,则善矣。
唐三百年,如贞观之致治,开元之升平,高蹑两汉,庶几三代。
州县循良之吏,当不减于汉。
然唐史传循吏者凡十五人,而附见于传者又数人。
贾敦颐韦丹之徒,虽时有一善之可纪,然其人皆碌碌不足道,无有一人如汉辈,声名磊落,脍炙人口者。
读唐史,吾得二人焉。
倪若水之治汴,以清正显;
陆象先之治蜀,以仁恕称。
二子文雅足以饰吏事,敦厚足以粹风俗,则又非汉数子比拟也。
然史臣不传之《循吏》者,以循吏不足以传二子也。
予于唐史独有取于二子,以为唐之循吏云。
崔隐甫不屈宰相牛仙客,信乎其刚可尚也。
然党李林甫而逐张说,何哉?
盖憎爱之情异也,刚则吾不知。
韩朝宗尝荐崔宗之严武于朝,当时士咸归重之,至言「不愿万户侯,但愿一韩荆州」。
今考其传,亦初无甚过人之事,唐人乃云尔者,盖以其喜识拔后进之一节也。
然则乐推挽士,宜其名重于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