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奏论二萧真伪 中唐 · 刘从谏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三
臣闻造伪以乱真者。匹夫知之尚不可。
况天下皆知乎。执疏以为亲者。
在匹夫之家尚不可。况处大国之朝乎。
臣受国恩深。奉公心切。
知有此色。安敢不言。
伏惟皇帝陛下仁及万方。孝敦九族。
而推心无党。惟理是求。
微臣所以不避直言。切论深事。
伏见金吾将军萧本。称是太后亲弟。
受此官荣。今喧然国都。
殆闻藩府。自上及下。
异口同音。皆言萧宏是真。
萧本是伪。臣傍听众论。
遍察偫情。咸思发明。
以正名分。今年二月
萧宏投臣当道。求臣上闻。
自言比者福建观察使唐扶监军刘行立具审根源。已曾论奏。
其时属萧本得为外戚。来自左军。
台司既不敢研穷圣意。遂勒还乡里。
自兹议论。转益沸腾。
臣亦令潜问左军。榷论大体。
而士良推至公之道。发不党之言。
萧本自度孤危。妄有凭恃。
伏以名居国舅。位列朝班。
而真伪不分。中外所耻。
切虑皇太后受此罔惑。已有恩情。
若含垢于一时。终取笑于千古。
伏乞追萧宏赴阙。与萧本对推。
细诘根源。必辨真伪。
萧本萧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三
恭惟皇太后族望。
远承齐梁之后。
侨寓流滞。
久在闽中
庆灵钟集。
早归椒掖
终鲜兄弟。
常所咨嗟。
朕自临御以来。
便遣寻访。
冀得诸舅。
以慰慈颜。
而奸滥之徒。
探我情抱。
因缘州里之近。
附会祖先之名。
觊幸我国恩。
假托我外族。
萧洪之恶迹未远。
萧本之覆辙相寻。
之本末。
尤更乖戾。
三司推鞫。
曾无似是之踪。
宰臣参验。
见其难容之状。
文款继入。
留中久之。
朕当视膳之时。
频有咨禀。
恭闻处分。
惟在真实。
丐沐堕
既无可验。
凿空作伪。
岂得更容。
据其罪状。
合当极法。
尚为含忍。
投之荒裔。
凡百庶士。
宜体朕怀。
萧本今宜除名。
长流爱州
萧宏配流儋州
萧孺人黄氏墓志铭庆元二年十二月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七、《昌谷集》卷一八
孺人江夏黄氏讳敏之孙,讳良弓之女,嫁河南萧氏,为朝散大夫讳固之介妇,郢州通判讳之美之配。
黄与萧本江州湖口著姓,地与南康军都昌之境接,其族大,遂为两郡之望。
黄氏代为文章家,教女四德。
孺人早失怙恃,犹能博览群书,番两藏经,手抄盈帙,往往多成诵。
通判公举进士南康,既锡太常第,与其兄祭酒公居湖口里中聚落,齐家以和,涖官以正,乡党无间言,子孙有义方,则孺人内助之。
孺人讳德方,初以淳熙己亥该恩受封,至癸卯通判公即世,后十四年,以庆元丙辰八月二十日卒,享年七十有一。
子男二人:颜、颇。
孙男五人:九龄、九思、九畴、九成、九仪。
通判公无恙时,颜以乡贡试礼部,今虽未遇,人多奇之。
颇与诸孙亦莫不博闻强识,骎骎乎达矣。
女二人:长适迪功郎澧州司法参军游逢;
次适进士黄滂
皆前卒。
孙女六人:长适进士曹士肃,五人尚幼。
其年十二月庚申,将祔于湖口小桂山通判公之墓,属某以铭。
某,黄所自出也,孺人为母行。
及某婿于萧氏,而女兄先执颜箕帚,故岁时得进,拜识通判公家法矣。
通判公与孺人既淹贯古今,履德蹈善,官满俸辄尽,不治生业。
子孙男女无长幼,一读书即解其义。
遇平居无事时,每使之次第而坐,举简册以为告戒。
嬉笑谈论,不出诸此。
其子孙男女虽襁褓龆龀,率皆应答如流,与其父祖同趣尚,以是为乐,更岁月如一日也。
理义昭彻于其心,富贵不动乎其外。
通判公与孺人皆上下七十岁,未尝有疾痛疴痒,召医问药。
奄然属遗诫而逝,视世俗役于利者,当何如哉!
铭曰:
也不可以耐久,玉也不可以世有。
读古人书,采摭其膏腴,得其平可以齐物而一死生,行其德可以自家而刑国。
既培而,以利其嗣人。
萧本 其一 明 · 杨士奇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爱尔清淳比玉琳,青春黄卷好留心。
林间石畔无尘事,一寸光阴直万金。
萧本 其二 明 · 杨士奇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尔家潇洒自天台,山绕溪楼石作台。
老我会扶苍玉杖,寻幽重度葛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