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郭子仪诸道兵马都统 盛唐 · 肃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三
朕闻昆夷作患。
周王授钺于方叔
大宛不庭。
汉主委兵于广利
则知昏迷之党。
舞干不足以怀柔。
圣哲之谋。
伐叛必资于用武。
事将禁暴。
盖非获巳。
司徒中书令朔方鄜坊邠宁等节度使代国公子仪
庆钟五百。
运符鱼水。
挺文武之宏才。
蕴韬钤之远略。
苍生之重望。
有命代之元勋。
负鼎和羹。
巳申于启沃。
登坛制胜。
实伫于谋猷。
万里长城
倚赖攸属。
今残祆未殄。
戎事犹殷。
爰资一举之功。
以靖四方之难。
宜令子仪都统诸道兵马使
管崇嗣副使
取邠庆朔方路过往。
收大同横野清夷。
便收范阳河北
仍遣射生衙前六军英武长兴宁国左右威远骁骑左厢一万人。
马军三千。
步军七千人。
开府李光进都知兵马使
特进乌崇福充都虞。
右厢一万人。
马军三千人。
步军七千人。
开府仪同三司李鼎都知兵马使
特进王兟充都虞。
渭北官健一万人。
马军三千人。
步军八千人。
开府辛京杲充使。
朔方留后蕃汉官健八千人。
马军八百人。
步军七千二百人。
以兼御史中丞任敷浑释之同充使。
蕃汉部落一万人。
马军五千人。
步军五千人。
以兼御史中丞慕容兆与新投降首领奴赖同统押充使。
鄜坊等州官健一万人。
马军一千人。
步军九千人。
以摄御史中丞杜冕充使。
宁州官健一万人。
马军一千人。
步军九千人。
以摄御史中丞桑如圭充使。
泾原防禦官健二千人。
马军五百人。
步军一千五百人。
大将军阎英奇充使。
蒐乘练卒。
籍马赋车。
合四海以齐心。
率九夷而同力。
金鼓作气。
铁骑争雄。
欱野喷山。
殷天动地。
以服顺之师旅。
讨从逆之凶徒。
人事天时。
指期可定。
今将略高阙。
出云中。
驱蚊蚋于幽燕。
扫欃枪于巩雒
削平天下。
混一车书
然后献凯清庙。
策勋盟府。
剋宁区夏。
岂不盛欤。
兵马既众。
恐路次难为供应。
仍备六十程粮驮遣发。
马畜草料。
所在量事支供。
不得妄有烦扰百姓。
仍委子仪即差人先于诸道计会。
分般次进发。
仍与回纥兵马犄角相应。
逐便讨除。
关军务
应须处置。
并委子仪续具状闻奏。
收复两京大赦文 盛唐 · 肃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四
轩辕有版泉之战。尧帝丹水之师。
汤有葛伯不祀。周有猃狁孔炽。
古之王者。奉若天命。
违道不敢不正。干纪不得不诛。
日者逆胡猖狂。敢行称乱。
朕嗣守鸿业。钦承睿图。
枕戈尝胆。抚剑泣血。
罔不夙夜。若涉春冰。
赖天地疾威。社稷凭怒。
上皇丕烈。万国永怀。
因时致讨。为人请命。
由是义夫奋发。回纥籍兵。
邦圻关辅之士。汧陇河湟之众。
沙朔羌戎之骑。微卢蛮貊之人。
万里云趋。四方雾合。
既张我伐。咸乃一心。
蠢兹虿之馀。尚负螳螂之力。
自京南合战。雒北追奔。
百万摧锋。一戎而定。
昔夏以有穷之乱。克之者四十年。
汉以新莽之篡。复之者六千日。
今环周未载。氛祲廓清。
风振海而波荡。雷破山而石裂。
区宇重辟。日月增辉。
此皆三灵叶赞。累圣垂祉。
岂予小子。能集大勋。
顷以先扫宫室。奉迎銮驾。
紫宸初正。黄屋未归。
耆老之望则深。庭闱之恋犹积。
所以自天之泽。必奉于承颜。
作解之恩。尚稽于命。
今六飞届止。万姓昭苏
义奉君亲。庆深家国。
不失旧物。与俗惟新。
宜宏肆眚之典。共喜以康之福。
可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免者。
咸赦除之。其逆人能自投降。
率众款附。及杀获逆人。
以所部郡县军城降者。并加超赏。
应与安禄山同谋反逆支党。及李林甫王鉷杨国忠等一房。
并不在免限。武德开元蜀郡灵武元从功臣
有先巳殁死王事者。并加优赠。
各与子孙一人官。乘舆幸蜀。
天步多难。人心且摇。
臣节斯见。太子太师豳国公韦见素开府仪同三司内侍监齐国公高力士开府仪同三司龙武大将军颍川郡元礼开府仪同三司龙武大将军田长文开府仪同三司龙武大将军张崇俊右龙武大将军特进杜休祥等。
勇不顾死。危能致命。
或竭诚羽翼。仰北辰而环拱。
或叶契心膂。聚东井以全归。
畴兹锡社之封。永以誓河之义。
见素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三百户
力士加实封三百户元礼进封蔡国公
封三百户长文进封雁门郡公
崇俊进封南阳郡公。休祥进封冯翊郡公
各实封二百户。朕龚行天罚。
誓兵朔野。幸以一旅之众。
遂成九有之师。言念经纶。
岂忘缔搆。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裴冕
识宇冲深。体局贞固
输忠佐命。肇启兴王。
开府仪同三司封冀国公
食实封三百户光禄大夫殿中监同正员判行军事李辅国
志除奸恶。忠诚济危。
开府仪同三司殿中监。依前判行军事。
封成国公。实封五百户
银青光禄大夫宗正卿工部侍郎李遵。义切维城。
勋参定国。加特进
封郑国公。实封二百户
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同正中军都知马副大使管崇嗣。能训戎律。
以佐兵权。进封钜鹿郡公
封二百户中军都虞侯特进鸿胪卿同正李鼎
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保定郡公
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左羽林军宿卫内供养王兟。加特进太原县
仍各实封一百户。自寇贼奸宄。
王师未振。瞻言京国。
尚聚犬羊。广平王俶
循学好古。令德孝恭。
志存邦家。誓雪雠耻。
爰鞠其旅。元戎启行。
封为楚王。实封二千户
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灵武大都督府长史单于安北副都护持节充朔方节度使关内支度营田盐池押诸番部落副大使知节度事六城水运朔方管内采访处置使郭子仪。才光三杰。
功格十臣。克焯皇威。
载昌大业。加司徒尚书左仆射
进封代国公食实封二千户
平章事巳下并如故。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同正方左厢兵马使节度副使姑臧县仆固怀恩
进封丰国公。实封二百户
开府仪同三司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充四镇伊西北庭行军兵马使李嗣业。履险忘躯。
破敌定难。可兼卫尉卿同正
封虢国公食实封二千户
银青光禄大夫司徒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御史大夫鸿胪卿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副大使蓟国公李光弼。全德挺生。
英才閒出。干城禦侮。
坐甲安边。可司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进封魏国公食实封八百户
开府仪同三司御史大夫工部尚书持节招讨西京定武威武兴平等军兼关内节度河西陇右伊西四郡行营兵马使王思礼。养锐先鸣。
蓄奇后殿。可开府仪同三司工部尚书御史大夫
封霍国公。实封六百户
光禄大夫太常卿同正御史大夫淮南西道节度采访使颍川太守来瑱。可开府仪同三司御史大夫
封颍国公。馀如故。
特进太仆卿南阳太守御史大夫权知襄阳金乡县鲁炅。蕴是韬略。
副兹节制。可开府仪同三司御史大夫
封岐国公。仍各食实封二百户
京兆尹持节京畿采访计会招讨宣慰处置事崔光远。毁家成国
致命前茅。可特进礼部尚书
封邺国公食实封三百户
开府仪同三司李光进。慎固封守。
克献殊勋。封范阳郡公
食实封三百户。贤非后不享。
后非贤罔乂。社稷之固。
必在良臣。左相苗晋卿
忠不忘君。才惟济代。
弼成大业。保乂王家。
特进侍中封韩国公
食实封五百户宪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麟
蕴德成务。含贞轨物。
发挥帝业。润色皇猷。
金紫光禄大夫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褒国公
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圆。允釐庶绩。
康济多难。一正天下。
大庇生人。可特进中书令
封赵国公食实封五百户
朝散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南节度采访处置使赐紫金鱼袋张镐。谋猷惟允。
纲纪立程。总兹戎律。
懿是谋府。封南阳县公
馀并如故。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师房琯
尝以经术。辅导朕躬。
金紫光禄大夫少保虢王巨。
顷以宗枝。居守京邑
光禄大夫御史大夫越国公峘。
总兼元戎。克宁全蜀。
金紫光禄大夫户部尚书郇国公韦陟
持衡流品。式序百工。
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李岘
馈运周给。开物成务。
光禄大夫御史大夫京兆尹封梁国公
太中大夫吏部侍郎赐紫金鱼袋苏震。供亿烝徒。
临事益办。可银青光禄大夫吏部侍郎
其赴蜀郡灵武元从官。及在路扈从官。
三品巳上与一子官。四品巳下与一子出身。
六品巳下量与进改。功臣将士勋业高者。
别有处分。应见任五品巳上。
当别与一品阶。其阵亡人。
令所在郡县。收骸骨瘗埋。
具酒食致祭。各与追赠。
其家给复二载。诸郡县牧。
或隔绝贼境。则困于幽残。
或犒宴官军。则弊于赋敛。
其来载租庸。三分放一。
其天下百姓。应诸色人勾徵。
及欠负官物。一切放免。
宜令中书门下使。即分道宣慰。
所至郡县。审问百姓閒利害。
有须釐革处置者。一一闻奏。
其园苑内有闲厩使总监。各据所管地界。
耕种所牧草。以备国马。
其宫女及狗豽鸡鹰鹞之类。宜即停减。
屋宇车舆。衣服器用。
并宜准式。珠玉宝钿平脱金泥织成刺绣之类。
一切禁断。学官即宜精选。
讲习。择郎官
有堪任太守县令者。委京清资五品巳上及郎官御史闻荐。
其郡县官。有灼然清白。
理行尤异。百姓中孝悌力田。
不求闻达者。委采访使闻奏。
其有文经邦国。学究天人。
博于经史。工于词赋。
善于著述。精于法理。
军谋制胜。武艺绝伦。
并任于所在自举。委郡守铨择奏闻。
不限人数。其律令格式未折中者。
中书门下通明识事官两三人并法官两三人删定。近日所改百司额。
及郡名官名。一切依故事。
顷以上皇在蜀。朕亦居岐。
蜀郡宜改为南京。凤翔宜改为西京
西京中京蜀郡改为成都府
凤翔府以下官寮。并依三京名号。
吴山为吴岳。其祠享官属
并准五岳故事。天柱山老君庙改为启圣宫。
五品巳上清资官。及三品巳上官
上郡太守。父见在无官及官卑。
并与五品官。父母先亡殁者。
赠一人官。祖母亡殁。
亦赐邑号。忠臣事君。
有死无二。烈士徇义。
虽灭犹存。其李憕卢奕颜杲卿袁履谦许远张巡张介然蒋清庞坚等。
即与追赠。访其子孙。
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赏。
其内外文武官。有枉遭逆贼杀害。
及身赴朝廷。并逃难山谷。
其父子兄弟伯叔等。为贼捕捉损害。
及谋反城人言语泄漏。因遭杀戮。
并勘实闻奏。当以追赠。
天下侍老。八十巳上。
版授有差。并赠绯鱼袋。
太原久遭逼围。给复三载。
上党三度被攻。给复五载。
南阳颍州灵昌雎阳雍邱等郡县。坚壁多时。
力穷方下。绝食尚守。
情亦可矜。各给复三载。
好畤奉仙两县。进退禦寇。
徵求复多。各给复三载。
蜀郡上皇亲幸。万乘久居
明年租赋。宜依常式。
起后载给复三载。良娣张氏。
既望气知归。亦当熊见节。
可册为淑妃。进封南阳王系赵王
新城王仅为彭王颍川王僩为兖
东阳王侹为泾王。第九男僙为襄王
第十男倕为王。第十一男偲为邵王
第十二男佋为兴王。第十三男侗为定王
淑妃以下。所司择日。
即行册命。虽知人之明。
惭于则哲。而睦亲之义。
盖所随时。持盈尊师
仪王巳下。各赐五百匹。
长公主各与一子官。嗣王及郡县主各与一子六品官。
皇五等巳下及九庙子孙。及亲等人见在者。
并与转改。内外文武官。
三品巳下各加一阶。应叙三品五品量加。
减两考。蜀郡凤翔扈从从官。
九品巳上赐勋两转。溥天下赐酺五日。
唐故福建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福州刺史御史中丞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838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薛在三代为侯国。介于邹鲁间。
传世三十有一。为齐所并。
其公子奔楚。锡土田于沛。
汉末避仇之成都曹魏平蜀
徙家汾阴。遂为河东临晋人
奚仲为夏车服大夫。距今数千年。
乘轩服冕。舄奕冠世。
言氏族者。署为关内甲姓。
天意若曰。始有功于车服。
锡尔子孙。世世有之。
公讳謇。字某
曾祖宝允。以名家子且有学行。
尚书郎雍州司马邠州刺史。王父绘。
有隽材。刺三郡金密绵。
皆以治闻。累绩至银青光禄大夫
封龙门侯。烈考承矩。
以文亡害仕至大理丞。公幼承前人之覆露
补崇文生。岁满。
调主簿书于亳之谯苦二邑。又尉于东畿之河清。
贞元中。上方与丞相调兵食。
思得通吏治而习边事者。计相以公为对。
乃授监察御史里行。充京兆水运使
局居雁门。主谷籴。
具舟楫。募勇壮且便弓矢者为榜夫千有馀人。
隶尺籍伍符。制如舟师。
诏以中贵人护之。声震塞上。
每发河北行。涉戎落。
以馈缘边诸军及乘障者。虽河塞迥远。
必尅期如合符。一岁中省费万计。
累加侍御史内供奉。赐绯鱼袋。
有司条白其劳。入拜殿中内史
未几。淮海节将以戎倅缺闻。
事下丞相御史择可者。佥曰。
公政事已试。遂授检校户部员外郎御史淮南军司马
寻转驾部郎中。锡以金紫。
遇府迁。申命真相赵国公中书侍郎代之。
公主行台留务赵公文茵及境。
视置邮供帐。及郊。
视将迎部伍。下车。
视帘帏器备。乃曰。
信奇才也。此不足以展骥。
朝廷知之。擢为泗滨守。
既报政。就加御史中丞
俄迁福建都团练观察使。闽有负海之饶。
其民悍而俗鬼。居洞砦家桴筏者。
与华言不通。公兼戎索以治之。
五州民咸悦。元和十年某日。
薨于位。年六十七。
右散骑常侍。夫人赵郡李氏。
无儿早世。继夫人陇西李氏。
检校礼部尚书河东节度使说之女。生子凝为嗣。
季子茂宏以诸侯礼仪返葬故里蛾眉原。从周也。
后二十有三年。元曰开成
凝为平卢从事。谨桉令甲。
砻碑石来乞辞。以垂于悠久。
初公治粟于朔陲。愚方冠惠文冠
察行马外事。聆风相厚。
谓可妻也。以元女归之。
明年。愚入尚书为郎。
职隶计司。因白计相
公召来会府。行有日矣。
遇内禅惟新。愚以缘坐左贬。
间关外役。竟不克面。
然而公之为德善。灌注心耳。
孝悌为根柢。诚明枝叶之。
直方为天质。礼让缘饰之。
所至蔼然。繇此道也。
公初下世。故人丞相李太师志其墓。
略曰。宏深庄重。
干敏绝人。此与游者传信之词也。
岂诬也哉。故作铭曰。
河汾奫沦。鼎气歊云。
散为昌光。凝为贤人。
常侍之生。其宗孔硕。
从祖昆弟。诜诜三百。
文馆入仕。幽龙未光。
尺木为阶。俄然欲翔。
司会知材。绩宣朔方。
边师万喉。俟我赢粮。
溯于黄河。路出戎疆。
募乃勇士。皂衣挽航。
膺索臂弧。穹庐在旁。
虏闻公名。惮不敢𣀮。
安北已南。列城相望。
率有储偫。皆成金汤。
入居殿中。分巡辇下。
淮海军大。往为司马。
军中之治。可移诸民。
乃牧于泗。乃廉于闽。
闽悍而嚣。夷风脆急。
恩信绥之。委然如蛰。
闽方不淑。天夺其福。
公薨于寝。元赪以复。
天王废朝。赠之金貂。
莓莓晋原。郁郁中条。
大墓旧阡。萧萧。
笳鼓以归。德音孔昭
广州十贤赞 其七 岭南节度使检校司徒平章事太子太师太傅谥曰贞简李勉 北宋 · 蒋之奇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三四
李勉玄卿惠王之孙。
沈雅清整,好学有闻。
调开封尉,俗厖难治。
摧奸抉隐,已为能吏。
扈从灵武,乃擢御史
笑语哗纵,维时崇嗣大将管崇嗣
勉劾不恭,帝叹以云:「自吾有勉,朝廷乃尊」。
关东献俘,百人且死。
中有叹者,过问所以。
「被胁而官,非敢辄反」。
入言寇污,天下且半。
虽欲澡心,厥路无繇
驱以助贼,殆非良谋。
愿勿尽杀,帝嘉其意。
驰骑完宥,归者日至。
连擢少卿,欲柄用之。
辅国之骄李辅国,讽使下己。
勉终不肯,宁为刺史
江西部人,父病为蛊。
埋书勉名,掘验不诬。
是孝于父,纵释不诛。
尹京兆,不谄军容鱼朝恩
前尹黎干治饷,我独不供。
节度岭南,盗贼负险番禺贼马崇道叛将朱济时负阴为乱。)
残十馀州,至皆讨斩(遣将李观容州刺史王竑斩之。)
西南夷舶,岁四五至。
谁为苛谨,困此讥视。
勉既絜廉,又征不暴。
明年共来,四十馀柁。
居官之久,清静自敕。
器用车服,未尝抆饰。
迨其召归,至于石门
尽搜其家,所畜犀珍。
投之江中,囊笥一贫。
时谓清节,可辈三人宋璟卢奂李朝隐。)
部人叩阙,请为立碑,以颂其德,代宗许之。
徙节滑亳,不威而治。
诸帅暴桀,皆所尊畏。
灵耀之奔李灵耀),勉缚以献。
忠臣李忠臣之逐,诏移治汴。
襄城失守,援兵莫至。
溃围东出,未足为愧。
帝尝问勉:「卢杞奸邪,朕顾不知,其故谓何」?
勉曰:「杞奸,闻于天下。
独帝不知,是奸邪也」。
对则甚韪,然益见疏。
为相二岁,辞位以居。
勉之少贫,尝在逆旅。
诸生且死,出金以与。
「为我葬馀,君可自取」。
勉诺既葬,置金棺下。
其家来谒,启墓付之。
将相奉赐,亲党是遗,没无赢藏,其清若兹。
礼贤下士,善终如始。
幕府有卒,宴必沃馈。
每遣戍兵,存问家室。
视其资粮,人得死力。
鲠亮廉介,在廷所少。
七十二终,为宗臣表。
轮对劄子(二)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七
臣闻「惟辟作福,惟辟作威」者,人主揽权之术;
得之于此,失之于彼者,又人主揽权之弊。
臣请借唐以论。
唐自高宗中宗以来,权移房闼。
明皇亲平内难,惩孽后骄主之祸,挈大柄而掌握之,可谓能收之于此矣。
承平既久,怠于听断,内则移于奸臣,外则移于藩将,是又失之于彼也。
肃宗再造王室,代宗平乱守文,而权稍归朝廷,亦可谓能收之于此矣。
然君臣苟安,瓜分土壤以授叛将,继以德宗之姑息,自是而后,权归藩镇矣。
是又失之于彼也。
宪宗刚明果断,削平僭叛,而权复归朝廷,可谓能收之于此矣。
晚节任用非人,祸生所忽,自是而后,权归阉寺矣。
是又失之于彼也。
陛下比惩大臣之盗权,收还威福之柄,朝廷清明,皆谓陛下为不世出之英主。
迩者众口籍籍,谓权虽归于陛下,政复出于多门。
是一秦桧死,百秦桧生也。
其间最甚者,如三衙管军辈与北司深文固结,盗陛下之大权,养成跋扈之势,不可制遏。
昔汉之祸起于、王氏之相为终始,唐之祸起于北军、藩镇之相为表里。
今祸胎于内而乱形于外,臣窃为陛下忧之。
夫权之大者莫如名器与财与兵,今以管军而位居三公,是盗名器之极矣,古之时无有也,祖宗之时无有也。
又天下之利源财路皆入其门,掊克聚歛不知纪极,国用日蹙而私室愈富。
三家擅鲁,田氏擅齐,殆不过此。
且身总禁旅,久而不代,阴结诸将以为之党,深忌元功宿将之功名者,不容其进。
自恃兵柄在手,有轻视朝廷心。
枢密者号本兵之地,号令节制天下之诸将者也。
今殿廷立班,管军傲然居前,枢密甘心其后,而不自以为耻,事势倒置如此,不奉行其意旨者几希,其能节制号令之耶?
又其子弟亲戚咸盗清要之职,台谏有论列之者,朝廷必委曲庇护,俾其言卒不得行。
唐大将管崇嗣背阙语笑,李勉劾其不恭,肃宗谓:「吾有,乃知朝廷之尊」。
李祐有入蔡缚吴元济之功,违诏进马温造正衙抨劾,自谓胆落于温御史
今台谏言及侍从大臣,随即罢斥,而风宪独不行于管军之门,其何以为国耶?
不独此也。
至若清资横加于哙伍,高爵滥及于医门,诸军置承受,福威自恣,甚于唐之监军皇城逻卒,旁午察事,甚于周之监谤
内外将帅剥下赂上,结怨于三军,道路之间捕人为卒,结怨于百姓,皆非治世事也。
陛下自总揽以来,圣政不可胜纪,如前日窜逐猾阉,天下尤服陛下之英断。
惟此数事,臣所谓得于此而失于彼者,可不深惩而痛革之耶?
臣愿陛下慨然发愤,断自宸衷,杜邪枉之门,塞侥倖之路,鉴汉唐之祸而斥近习,惩齐鲁之患而抑强臣。
不惟尊严朝廷,亦所以保全此类。
不然,臣恐太阿倒持,日甚一日,天下之忧不特在夷狄而已。
此臣所以不避斧钺之诛,为陛下痛哭流涕言之也(《梅溪先生奏议》卷二。又见《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一二,《宋史》卷三八七《王十朋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八,嘉靖《温州府志》卷八,《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卷一三五。)
:原无,据雍正本、四库本、光绪本补。
鲁公乞米诸帖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陵阳先生集》卷一六
太保李大夫,即劾大将管崇嗣背阙坐者,盖李勉也。
鲁公以名节相期,时有所须,不自嫌外。
然必数月食粥,乃乞米,妻病乃乞鹿脯。
于李公尤不苟求如此,清介之风,可以槩见。
世称鲁公王右军笔法,岂不信然?
后有杜祁公、富郑公及蔡君谟孙之翰宋次道诸名贤所题,尤可宝。
《乞米》、《鹿脯》二帖,旧刻在忠烈庙庑下,今不知其尚存否。
有能摹此本,刻补遗轶,亦一奇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