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批百寮严绶等贺御撰屏风表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朕烈祖太宗。以古为镜。用辅明圣。实臻理平。垂作孙谋。每惧乎失坠。取为殷鉴。遂饰之丹青。至若明君直臣。前言往事。森然在目。如见其人。论列是非。既庶几为座隅之诫。发挥献纳。亦足以开臣下之心。况卿等职在仪刑。政当补察。各勤所任。共副兹怀。所贺知。
授皇甫镈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制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六符成象。所以平太阶。九赋克均。所以阜群物。爰资宰执。宏赞谟猷。达其富庶之源。以致雍熙之化。用辅台德。其允具瞻。朝请大夫守尚书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判度支上护军赐紫金鱼袋皇甫镈。行惟孤贞。性本坚直。秉仁履义。守正持方。才适变通。辞去枝叶。蕴冲用于灵府。表公器于士林。夙怀经济之谋。早在贤良之选。累践华贯。服于大僚。端肃有常。发挥事任。自总邦计。贰领地官。属以徵戎车。讨平淮冠。发軵调食。制外自中。法无过差。动有成绩。山甫彰勤恪之效。志在奉公。夷吾识轻重之权。诚宜佐国。是用命尔。俾升台司。望以拔心。劳乎注意。尚兴师旅。方殄妖氛。翼亮是参。经费仍属。尔其悉乃心力。副予求。物有未遂其宜。望有未洽于道。罔或安位。必思匪躬。酌下土之盛虚。□中枢之政令。光昭厥辟。时乃之休。可守尚书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前判度支。
授李光颜同平章事制 中唐 · 穆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四
寰宇巳清。而兵不可失。干戈载戢。而功不可忘。爰升经武之材。用辅同文之理。具瞻此允。注意尤深。盖以奖旧劳而申赏典也。李光颜禀忠厚仁信之资。服礼乐诗书之训。沈勇而决。刚严不残。挺长剑之锋棱。蓄殷雷之气象。以忘身徇节为任。以约己率众为心。属先帝抚运勤人。垦菑除害。能展七擒之略。以成四克之功。方夏甫宁。凯旋未几。驱仍岁陷坚之士。为盛秋乘障之师。果逐奔戎。载完危壁。西绝夷落。威名赫然。念兹勋庸。当极寄任。是以徵自堡塞。接于明庭。亟闻宏远之规。复挹冲深之度。固可以内参钧轴。外总麾旗。宪彼万邦。叶予一德。可不勉欤。可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前邠州节度等使。
颍川陈先生集序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唐设进士科垂三百年。有司之取士也。喻之明镜。喻之平衡。未尝不以至公为之主。而得丧之际。或失于明镜。或差于平衡。何哉。俾其负不羁之才。蕴出人之行。殁身末路。抱恨泉台者多矣。呜呼。岂天之否其至公之道邪。抑人之自坎其命邪。颍川陈先生。实斯人之谓与。先生讳黯。字希孺。父讳贽。通经及第。娶江夏黄夫人。贤而生先生。无昆弟姊妹。十岁能诗。十三袖诗一通谒清源牧。其首篇咏歌河阳花。向时豆新愈(疮之如豆)。牧戏之曰。藻才而花貌。胡不咏歌。先生应声曰。玳瑁应难比。斑犀定不加。天嫌未端正。满面与装花。由是声名大振于州里。十七为词赋。作苏武谒汉武帝陵庙赋。便为作者推伏。二十为文。先生松姿柳态。山屹陂注。语默有程。进退可法。早孤。事太夫人弥孝。熙熙愉愉。承颜侍膳。虽隆云路之望。终确䌽衣之恋。既而及其子蔚冠。太夫人勉之曰。付蔚于潘岳之筵。俟尔于郤诜之桂。方起于乡荐。求试贡闱。己过不惑之年矣。乃会昌乙丑逮咸通乙酉。其间以宁家兼在疚之日。断绝往来。吴楚之江山辛勤。秦雍之槐蝉叹嗟。知已之许。与同郡(指泉州)王肱萧枢同邑林颢漳浦赫连韬福州陈蔇陈发詹雄同时。而名价相上下。呜呼。斯八贤皆以不羁之才。出人之行。恳恳乎进趋。恂恂乎乡党。而无所成。岂天之竟否其至公邪。抑人之自坎其命邪。俾有司失其明镜。差其平衡之如是。结冤气于名路之中。衔汞恨于泉台之下。岂不甚与。先生之文。词不尚奇。切于理也。意不偶立。重师古也。其诗篇词赋檄。皆精而切。故于官试尤工。滔即先生之内侄也。自丱趋隅。洎随计之岁。先生下世后二十年。而忝登甲第。东归之日。求遗藁。其季子蘧泣曰。兵火也。少得其文三十一首。赋若干首。他处得诗若干首。敬俟增而后述。天复元年(辛酉)。滔叨闵相之辟。旋使钱塘。与罗郎中隐遇。隐曰。咸通初。与先生定交于蒲津秋赋之场。赋则五老化为流星。诗则汉武横汾。先生之作也。为试官严郎中下都之吟讽。秋场五十人之降仰。今遗藁可丛。愿为之序。既还。不及求增。谨以所得之文赋诗笺檄。分为五卷。收泪搦管。为之前序。将寓正郎为之后序。正郎负宇内之雄名。用释泉台之永恨。时天复二年秋七月十日也。
赐陕西宣抚使韩绛汤药诏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二一、《华阳集》卷一八
敕:敌祲兴祅,重我边陲之扰;戎车饬驾,蒙于霜露之劳。维经制之有方,固旋归之匪日,特颁灵剂,用辅冲襟。
赐大辽皇帝吊慰大使茶药诏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二五、《华阳集》卷二一
敕某:使传兼途,适宁郡舍,慰函敦好,靡后邻哀。顾驰边驿之长,言涉暑威之炽,特颁灵剂,用辅冲襟。
赐贺正旦副使茶药诏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二五、《华阳集》卷二一
敕:卿参驰使传,荐讲邻欢。属冬籥之正严,顾征途之多勚,宜申嘉惠,用辅至和。
赐判许州贾昌朝赴阙茶药口宣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五、《华阳集》卷三一
有敕:卿爰趋召节,甫次神圻。维大旆之遵涂,属晚冬之届候,宜推珍锡,用辅冲绥。
姚崇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栾城后集》卷一一、《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六
唐史官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斯言固二人之所长也。然应变者要不失正而后可。孟子有言:「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唐玄宗,豪俊之君也,而崇复以豪俊事之。方其君臣遇合,天下事迎刃而解,若无足为者。虽然,以水济水,后将有不可食者。开元四年,天下大蝗,民祭且拜之,坐视食苗,而不敢捕。崇奏遣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群臣多不以为然,帝亦疑之,而崇行之愈力,蝗亦为息。捕蝗,虽古之遗法,然遇灾而惧,修德以答天变,古之正道也。崇置之不言,而专以捕为事,已可疑矣。既而崇所亲吏赵诲以赇死,崇惧还政。时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屋坏。宰相宋璟、苏颋皆言三年丧未终,不可巡幸,坏压之变,天戒也,请罢东巡,修德以答至谴。帝以问崇,崇曰:「此苻坚故殿也。山有朽壤而崩,木蠹而折,理无足怪,但坏与行会,非缘行而坏也。今关中无年,馈饷劳弊,出幸东都,所以为人,非为己也。百司已戒,供拟已具,请车驾即东。而迁神主太极殿,更作新庙,此大孝也」。帝用其言。崇由此复相。开元末,帝在东都,欲还长安,裴耀卿等皆言:「农人场圃未毕,须冬可还」。李林甫独曰:「二都本东西宫耳,车驾往来,何用待时?假令妨农,独赦所过租赋可也」。帝大悦,即驾而西。崇建东幸之计,林甫献西还之议,其意同耳,孰谓崇独贤乎?从崇之议,使人君上不畏天戒,中不敬宗庙,下不恤人言。三者皆忠臣之所讳,而崇居之不疑。何哉?其后崇、璟既没,玄宗愈老愈轻蔑群臣。方任张九龄而废太子瑛,用牛仙客则听李林甫,方嬖杨国忠而纵安禄山,则用辅璆琳,专以适己为悦,类崇有以启之也。故吾谓开元之治,虽出于崇,而天宝之乱,亦崇之所自致。此人臣之至戒也。
南山律师撰集录后序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三、《芝苑遗编》卷下
佛教流及此土,自后汉至曹魏,仅二百载,从其化者但剪落殊俗而已,归戒则未尝禀焉。至嘉平中,昙摩迦罗者至自西梵,阐化京洛,始依法正学宗,立《十僧受戒》,仍出《僧祗戒心》,用辅随行。祖师所谓东夏戒律之先者是也。逮至姚秦,首译《十诵》。以夫真教滥觞,源流未辨,摄修之侣,于即承用。是则纳体从乎《四分》,戒本诵彼《僧祗》,随行宗于《十诵》。宗部之乱,由兹始矣。尔后《四分》、《僧祗》、《五分》、《三律》继翻,有以先出戒本诠相允符,故《僧祗》一部独盛当世。降及元魏,聪师探源究本,尅体辨行,遂辍旧所习,首讲《四分》。道覆而下,章疏出焉已来,传习之英,递代不乏。然犹群部乖竞,假实争驱,化制两宗,混而未判。首师披释,宗绪虽分,而行事谋猷,亦未甚详备。逮于南山律师出于隋唐间,博究群宗,独权戒学。稽极圣之洪范,追法密之遗踪,顾眄乎旧章,哀矜乎后学,由是著撰兴焉。大抵得意在乎行事,故首述《事钞》,统四藏,括两乘,区别异部,搜駮众说,实维持之宏纲,发趣之夷经也。其次《拾义钞》者,拾毗尼之秘要;《戒业疏》者,展止作之毛目。故得受随体相,持犯重轻,众别仪轨,治心理身,日用之行尽矣。故凡预吾门者,其所习虽异,而日蒙其赐,无得而称。岂非数仞之墙,得其门者寡矣;天时之雨,物无谢于天乎?自是九代诸师之作,蔑如无闻。殁后数百年间,霈然莫御,非四依大士,垂示像季者,其孰能至于此哉!自外钞注、传录、仪集、图纪,或发明己宗,或赞述经论,卷帙繁富,不可遽数。但地之相远,岁之相后,况经会昌之孽,五代之乱,诸宗典籍率为煨烬,故祖师之训亡逸过半矣。且夫教者所以辨其道,文者所以持其教,文或坠则教不存,教不存则道不明,故文之于世,是可废耶?是以在昔尊道辅教之士,患斯文之将丧,尝揽诸名题,集为别录,使来者得其名而获其本,其所列亦已博矣。但搜括未详,时代差误,布厝紊杂,不足披捡。今以《内典》、《开元》等录,及戒疏、后序、诸文批志看详对会,重纂一本,各从其类,节为五科。以其远恶清身、行根道本者莫大乎戒律,故有初也;穷神荡累,莫深乎经论,故有次也;持危御侮,必在乎弘护,故有三也;克勤自进,必假乎軏度,故有四也;胜迹光远,必藉乎传录,故有五也。至于卷数之开合,年历之前后,若见行,若遗逸,或编入《大藏》,或标题不同,悉备见于注。仍不愧蹇陋,辄系序于后,庶览者识吾宗之大略焉。时皇宋元丰改号之岁后安居日,馀杭郡沙门释元照重录。
赐参知政事翟汝文乞除在外一宫观差遣不允诏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六、《北海集》卷一四
敕汝文:省所上劄子奏,乞除在外一宫观差遣,事具悉。朕履兹艰运,忧畏靡宁,所赖二三大臣合诚交修,用辅不逮。矧卿以先达宿望,同升庙堂,久怀嘉谋,庶克有济。中外攸属,曾亡间言,何嫌何疑,而弗安厥位?乞骸之语,匪朕欲闻。勉协乃心,以永终誉。所请宜不允。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赐福建路安抚使张浚夏药敕书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一○、《盘洲文集》卷一六
卿甫离揆路,借重价藩。当炎赫之御辰,恐驱驰而失叙,乃分良剂,用辅生经。
赐吴拱敕书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三、《玉堂类稿》卷一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敕吴拱:言从行阙,往戍别都。风飙凛然,征驭劳止。随颁药石,用辅节宣。其广朕恩,以绥尔众。
金国使人回程赐龙茶凤茶并金镀银合口宣 南宋 · 崔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四、《玉堂类稿》卷一四
卿等并驰使节,祗及都邮,爰颁贡茗之英,用辅冲襟之适。是为嘉赉,宜体深怀。
镇江府赐银合茶药口宣 南宋 · 崔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六、《玉堂类稿》卷一五
卿等持礼正朝,经途会府,爰锡灵芽之贵,仍颁上剂之良。用辅至和,庶昭殊遇。
赐湖北路安抚使沈夏银合腊药敕书 南宋 · 崔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七、《玉堂类稿》卷一六
夙参枢画,久布藩条,兴言绥御之勤,适履凝严之节。爰推赐式,用辅珍调。
用辅之送晋之诗韵 元初 · 耶律铸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执手溪边酒一杯,羡君归路过金台。
因风寄语能诗客,囊里新诗早寄来。
拟作贾生适长沙诗(世传贾生赋,而无诗,其适长沙也,可无作乎?漫用五言补之。) 明末清初 · 陈子升
押阳韵
南赴长沙路,侧身思雒阳。
我岂黄发人,用辅长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