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吴越三王判牍帖赞 南宋 · 岳珂
 押阳韵
玉册之楼压吴杭,三川锦绣开故乡。
英姿飒飒熊虎相,红袍金印交炜煌。
百年霸府仪物庞,山(疑当作三)判近出功臣堂。
(原作风,据聚珍版改)宅画诺鹊抵章,五云八体严且庄。
流传世世民弗忘,鬼神呵护谨毖藏。
题染犹带猊炉香,卷端藻墨十二行。
紫橐曾是天台房,我宝此帖随缣缃。
匪徒嗜古思耿光,大谊犹可占尊王(同上书卷八《吴越三王判牍帖》)
留经略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八、《臞轩集》卷八、《臞轩先生四六》卷二、《翰苑新书》续集卷二四、《启隽类函》卷六七、《宋四六选》卷二一
西洛耆英,啸傲三台之府;
南宗冷宦,依栖数仞之墙。
先上日以通名,望下风而起敬。
窃以先达之于后进,世族之于素门,势分固殊,投合亦寡。
元城之在宋,问业有徒;
了翁之居淮,及门者众。
而况三朝元老之嫡嗣,一代人物之宗师,稍有知识,皆思归向。
恭惟某官文章奎璧,德望华嵩。
忠孝通于神明,出处关于世运。
故国谓有乔木,称到于今;
后人犹爱甘棠,何况其子。
方春秋之鼎盛,历中外以游扬。
郎省升华,风彩耀鸣珂之列;
金庭出使,笑谈护完璧之归。
持麾把节于湘中,易地建台于江右。
仁心抚字,山林野史之屡书;
阴德平反,道路口碑之交诵。
开十连之帅阃,屹百粤之长城。
惠行而龙户驩呼,威肃而鲸波恬静。
奈外地去天之远,而浮云蔽日之明,一壑来归,六丁莫挽。
盖韩、吕家传之清白,素所服膺;
而金、张势焰之薰蒸,耻于炙手。
劲草当疾风而不改,寒花于晚节以尤香。
种树山中,白傅倡风流于九老;
植槐庭下,晋公付事业于二郎。
傲睨轩裳,追随觞咏。
胜事园林,清时钟鼓,如许清闲;
上天将相,平地神仙,孰为轻重?
此固衣冠之羡慕,其如旒冕之简怀
欲副岩瞻,行膺枋用。
伏念某癖惟嗜古,样不入时。
对策广廷,徒有空臆尽言之直;
校文列陛,乃罹疾声大呼之谗。
比求宗邸之冷官,随得翘材之化笔。
未能适道,敢好为师?
幸大州本父母之邦,而年家忝子弟之列。
诱掖之以药其失,推挽之以玉于成,既有耆德以依归,庶免生徒之嘲讪。
薰和染教,期为王孙公子之范模;
举滞拔淹,全赖察父哲兄之提挈。
皇帝王伯策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三、《九华集》卷一○
圣人之道,宁无经而合于经,不可执经而乱大义。
非不知经,不知道也。
道者经之本,皇帝之经效,而伯则其浅也。
昔者圣人,其帝五帝也,其王三王也,未有五经之言,五经之效著矣,斯无经而合于经也。
秦汉而下则执经而乱大义也,其弊皆起于不知经,与知之而不深,或知而入于异端也。
汉四百年,可谓久矣。
可称者文帝也,而黄老乱之;
可称者宣帝也,而伯道杂之。
其后若元帝,虽通经而泥于经,汉氏衰矣。
此执经而乱大义也。
章帝、成元帝也,故汉无可称,帝王之效何有哉!
唐三百年,可谓久矣。
太宗可称也而惑辞章,元宗可称也而惑庄老。
文宗于唐犹元帝于汉也,肃宗、代宗犹文宗也,此执经而乱大义,帝王之效何有哉!
故二代之弊,皆起于不知经,知之不深,而流入于异端也。
呜呼,五帝三王虽无五经而有经之效,愚以此不为无经也。
两汉之君虽务通经而无经之效,于经无益也,皇帝三王之道何自至哉?
若夫晋、宋、隋、魏南北之君,一话一言,流入词章,两汉罪人也,惭德多矣。
传曰:六经之文积案盈箱,俱是风云,文衰如此,何暇经乎?
故宋明、梁武、宋文、周武、魏文、陈后帝、隋文帝,其名知经者,亦知章句也。
洁静精微之于《易》,温柔敦厚之于《诗》,疏通知远之于《书》,经纪治乱于《礼》、于《乐》、于《春秋》,可知而不知也。
皇帝王之道,求之于此,斯妄也矣。
呜呼,其父爱盗,其子必且行劫。
彼时君执经而乱大义,其臣为章句之儒,何怪乎!
虽然,公卿大夫则有矣,愚伤其不多,且伤其不用也。
汉有贾谊,唐有陆贽,其言六经之效,非执经而乱大义也。
陆贽辩于之术则王术也。
传曰:「贾生言尧舜陆贽言仁义」。
非帝王之道,何自出哉?
此相望孔孟,更驾合辙也。
或曰:「孔子所尽心《春秋》、《易》也,孟子所长则《诗》、《书》也」。
孔子千里问礼于周,学乐于弘,孔子于他经,岂容易哉?
如以孔子尽心于一经,则行在《孝经》者,二经又非《孝经》之行矣,如此其安乎?
之长则无所不长也,而止云《诗》、《书》。
长于譬喻,亦尽出于《诗》、《书》乎?
此诸儒之说,执经而乱大义也,故失之诬,失之愚,失之贼。
非圣人之经失也,解经者之失也。
愚断之曰:执经而乱大义也,不知经者也。
呜呼,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吴越三王 南宋 · 钱伯言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三、《宝真斋法书赞》卷八
建炎己酉八月伯言将适湖湘,自江涨挐小舟,携幼子成允,过耆仲元临安,出三王笔判以观。
中秋前四日伯言恭题。
三谏歌 唐 · 傅翕
 押阳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世荣,舍世荣华道理长。
努力殷勤学三谏,谏我身心还本乡。
谏意意根莫令起,谏口口根莫说彰。
谏手手根莫鞭杖,三谏三王王自香(此间似脱一句。)
虚空自得到仙堂。
仙堂不近亦不远,徘徊只是众中央。
若欲行住仙堂里,不用匍匐在他乡。
若欲求念弥陀佛,东西南北是西方。
西方弥陀触处是,面前背后七重行。
或黄或赤或红白,或大或小或短长。
天盖正是弥陀屋,木孔木穿弥陀房。
天上空中弥陀路,草木正是弥陀乡。
日夜前后嘈嘈闹,正是弥陀口放光。
若欲礼拜弥陀佛,不用思想强干忙。
若不诳人是礼拜,若不求人是道场。
努力自使三功作,殷勤肆力种衣粮。
山河是家无尽藏,草木是人常满仓。
泥水是人常满库,藤萝是人无底囊。
多作功夫自成就,自行手脚熟严装。
若欲往生安乐国,只是个物是西方(见《宗镜录》卷二九。)
留经略 南宋 · 王谦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四九
西洛耆英,啸傲三公之府;
南宗冷宦,依栖数仞之墙。
先上日以通名,望下风而起敬。
窃以先达之于后进,世族之于素门,势分固殊,投合亦寡。
元城之在宋,问业有徒;
了翁之居淮,及门者众。
而况三朝元老之适嗣,一代人物之宗师,稍有知识,皆知归向。
恭惟某官文章奎璧,德望华嵩,忠孝通乎神明,出处关于世运。
故国谓有乔木,称到于今;
后人犹爱甘棠,何况其子。
肆春秋之鼎盛,历中外以荐扬。
郎省升华,风采耀鸣珂之列;
边庭出使,笑谈获全璧之归。
持麾把节于湘中,易地建台于江右。
仁心抚字,山林野史之屡书;
阴德平反,道路口碑之交颂。
开十连之帅阃,屹百粤之长城。
惠行而龙户驩呼,威肃而鲸波恬静。
奈外地去天之远,而浮云蔽日之明,一壑来归,六丁莫挽。
盖韩李家传之清白,素所服膺;
而金张势焰之薰蒸,耻于炙手。
劲草当疾风而不改,寒花于晚节以尤香。
种树山中,白傅唱风流于九老;
植槐庭下,魏公传事业于三郎。
傲睨轩裳,追随觞咏,胜事园林,清时钟鼓。
如许清闲,上天将相
孰为轻重,平地神仙。
此固衣冠之美慕,其如冕旒之简怀
欲副岩瞻,行膺枋用。
伏念某癖惟视古,样不入时。
对策广庭,徒有空臆尽言之直;
校文列陛,乃罹疾声大呼之谗。
比求宗邸之冷官,随得翘林之化笔。
未能适道,敢为好事。
幸大州本父母之邦,而年家忝子弟之列。
诱掖之以药其失,推挽之以玉于成。
既有耆德以依归,庶免生徒之嘲讪。
熏和染教,期为王孙公子之范模;
举滞拔淹,全赖察父哲兄之提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