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送心上人 其一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四十五○第二十一
师将还双林故隐。到弊庐留别。又赠以诗。即席步韵。奉酬雅意。仍书永川诗后。以为诸君子追和张本云。
一筇行色淡于秋,南北东西自在游。
诗好合居灵澈后,道高还与惠能俦。
无尘拂拭非台镜,何物虚空不系舟
只眼江湖双足茧,胸中如许藏九州。
江上望新山书院 其二 清 · 权万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四
山门寂寂海门深,像想先生旷朗襟。
灵澈轻论天下士,那知世有此山林。
高旻如长老退院戏赠二绝 其二 清 · 王文治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二十
马蹄日踏软红尘,鸟语空山又一春。
那得不教灵彻笑,古来林下几归人。
神剑歌 唐 · 元安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异哉神剑实摽奇,自古求人得者稀。
在匣谓(伯作「为」)言无照耀,用来方觉转(伯作「见腾」)光辉。
破犹(伯作「由」)预,除狐疑,壮心胆兮定神姿。
六贼既因斯剪拂,八万尘劳尽乃(伯作「犹自」)挥。
斩邪徒,荡妖孽,生死荣枯(伯作「魔云」)齐了决。
三尺灵蛇覆(伯作「赴」)碧潭,一片晴光莹(伯作「映」)寒月。
愚人忘(伯作「望」)剑克舟求,奔驰(伯作「他」)浊浪徒悠悠(伯作「游游」)
抛弃(伯作「尘」)逐浑派,岂知神剑不随流。
他人剑兮(伯无「兮」字)带血腥,我之剑兮含灵鸣(伯作「明」)
他人(伯作「之」)有剑伤物命,我之有剑救生灵。
君子得时(伯作「之」)离彼此(伯作「我」),小人得处自轻(伯作「之倾其」)生。
他家不用我家剑,世上(伯作「时向」)高低早晚平。
须知神剑功(伯作「弘」)难纪,慑魔威(伯作「怨」)兮定生死。
未得之者易成难,得剑之人难却易(伯无此二句。)
展则(伯作「耶」)周遍(伯作「游」)法界中,收乃还归一尘里(伯此下有「不逢斯剑异成难,得剑之人难成异」二句。)
若将此剑镇乾坤,四塞终无战云起(见《祖堂集》卷九、伯三五九一卷。)
送根上人还五台山 明 · 徐居正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四十六○第二十二
吾闻五台之上高穹隆,银河倒蘸青芙蓉。
文殊住处天下知,瑶花琪树纷葱茏。
名蓝多少山东西,高僧绝粒多幽栖。
昔闻上人居山中,高风邈邈难攀跻。
问师何日出山中,浮云柳絮本来空。
只眼江湖游遍了,又来京华踏软红。
软红尘土高百尺,公侯第宅多似织。
师胡先访四佳老,喜一得见真面目。
道骨棱棱秋山癯,双瞳炯炯如绀珠。
引之小坐供软谈,金篦刮膜开我愚。
师幻技能又工诗,挥毫落纸腾蟠螭。
灵澈已逝皎然非,无乃上人今得之。
袖出花笺雪色轴,诸贤杰句尽珠玉。
求我诗文复何用,老我文章转粗俗。
我无锦里惊人句,肯为己公赋茅屋。
我无昌黎放胆文,肯为文畅序相别。
庐岳三笑倘可得,白莲一社如复结。
诗酒往还无休时,师为远公靖节
师闻此语拜低头,书以赠之记相忆。
师又拂袖还旧隐,石径苍苔滑复滑。
五台山中半间云,五台山下千江月。
石亭唐韦丹江西,与寺僧灵彻善。彻报诗云「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即此处。)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二十七
彻公飞锡处,系艇数经过。
岁久石亭废,秋深江水波。
香台驯鸟雀,清磬静鼋鼍。
谁使高僧诮,归心此夜多。
张季文偶过虎丘次壁间韵 明 · 杨慎
五言排律 押寒韵
梵钟百偈集,客枕千念攒。
同人理舟楫,寻僧陟林峦。
远公元亮灵彻韦丹
且听柔软音,稍蔚婆娑寒。
命酒对嵇阮,言诗偕卜端。
山阿藏鹿苑,江汜临鸿干。
篁竹坐可啸,英菊饥当餐。
作茧乃自缚,将心与谁安。
胥任传说靡,一笑许历王粲许历为完十二言犹敝秦)
狂思叫北阙,幸免尸东桓。
讵期豺虎籍,复登鸡马坛。
从公洒语雪,俾余回情澜(汉书尹赏传何所求死于桓东少年场
题云岫半閒堂用李涉 其一 宋末元初 · 赵必𤩪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一坞白云数间,归与钓水采于山。
寄声灵彻休相笑,未必僧閒似我閒。
金湖 其一 清 · 赵显命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归鹿集
醉来吾欲典朝衣,暂使移舟傍钓矶。
蚕麓已过天阔大,龙山回眺树依微。
江湖日月真忘老,文武功名只欠归。
千载思邀灵澈语,岂应林下见人稀。
跋恩上人诗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一、《陵阳先生集》卷一七
予多病,不出户限,又颇嗜睡,人或与诗,辄置枕间,意殊愦愦,莫晓何故,苦事苦事。
四明恩上人忽自姑苏来访,不觉惊起。
固是我辈人,何相见之晚也!
闻此上人有诗千百首,自号「断江」,声价喧传远近。
予以寡陋,今方识之。
年来诗人总向僧中去,而僧中亦罕见如此者。
予所见乃游庐山百馀首,游洞庭二十四首,杂诗四十馀首,不适千百首中之一二,已为奇特。
大率不蔬笋,不葛藤,又老辣,又精采,而用字新,用字活,所谓诗中有句,句中有眼,直是透出畦径,能道人所不到处。
想当来必从悟入,非区区效苦吟生,鉥心陷胃,作为如此诗也。
或谓禅家每以诗为外学,上古德多有言句,不知是诗是禅、是习是悟、是外是内耶?
上人受业云门,口口灵澈,若是到处,亦复何异,但恨世无梦得、子厚诸人知之。
然正亦何用人知,其为莫逆,畅游天目,曰「下方雷作婴儿叫」,非常语也。
予因题云:「把断风光不许通,坐天目顶月明中。
下方雷作婴儿叫,莫是山僧耳太聪」?
旁一人笑曰:「何不道『惊倒人间八十翁』」?
予亦大笑曰:「然。
且还诗卷去也」!
东林寺经藏碑铭 五代 · 李肇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一
释迦者流有十二部经。由儒之诗书易礼乐春秋。皆立言垂教之本。儒无文字。则天下久已大坏。三藏之说不行。西方圣人之教几乎息矣。若声闻乘之四谛门。缘觉乘之十二因缘门。菩萨乘之六波罗蜜门。以至佛乘之一切种智。生而知之则已。学而知之者。向微斯文。是必懵然不自知其术也。人主擅万乘之权。富有四海。至于生死报应之际。常必瞿然。有生之徒奔走之不暇。实由斯言之烜赫而致化。夫塔庙庄严之为像教。其用大矣。佛有天龙大会。未尝不以契经为事。佛灭后。大迦叶召千罗汉。结集法藏。阿难传焉。西土以胡文纪之。谓之梵书。科斗文字之类也。著以贝叶。谓之梵夹。杀青为简之类也。后汉天竺人摩腾。始至中国。出其文二十四章。翻为隶书。其后稍稍不绝。至沙门法护。遍游西国。达言语之不通者。究三十六书之体而还。梵书之诂训音义。然后大备。虽为道滋广。而难能亦甚。盖以事生六合之外。教出五常之后。时人无能知者。小则误于文句。大则失其宗旨。道安尝叹释经有五失本三不易。故信奉之代。亦以名臣佐而成之。自汉永平唐开元。祖述之士凡一百七十六人。有桑门之重译。有居士之覃思。有长老之辨论。有才人之撰集。校其经律论传记文集删改之。惣五千四十八卷。号为实录。其中贞观法师元奘作居多。五分其数有其一。其为该博。首出前辈。而历代精舍。能者藏之。方之兰台秘阁。而不系之官府也。五都之市。十室之邑。必设书写之肆。惟王公达于众庶。靡不求之。以至徼福祐。防患难。严之堂室。载之舟车。此其所以浩瀚于九流也。庐山山岳之神秀。而东西林为海内名刹。有惠远道安之遗风。四百馀年。钟磬之音不绝。然而三藏经论。阙而无补。元和四年云门灵澈。流窜而归。栖泊此山。将去。言于廉问武阳韦公。公应之如响。往年公夫人兰陵萧氏终。有钗梳佩服之资。而于荆州买良田数顷。收其租入。以奉檀施。至是取之。增以清白之俸。而经营焉。爰即洪州诸寺。杂理其事。雕函饰轴。渍檗磨墨。僧谋而吏职。暑兆而寒就。先命度地之宜。以图建置。默设规制。悬成剞劂。乃结搆而浮于江。以至于东林。施为殿堂。用尊秘。得浮槎大德义彤为之主。受持洒扫者七人。以备名山之阙。而资学者之求。公之素志尔。初彤公受具于庐山浮槎寺。尝讨大藏。恶其部帙繁乱。将理之不可。遂发私誓。四十馀。果得志焉。于是搜远近之逸函坠卷。目在辞亡者得之。互文合部者兼之。断品独行者类之。本同名异者存之。以伪乱真者标之。又病前贤编次。不以注疏入。非尊师之意。并开元庚午之后。洎德宗神武孝文皇帝之季年。相继新译。大凡七目四千九百馀卷。立为别。著杂录七卷以条贯之。命开元崇福旧录。惣一万卷。举以志函。随函以命轴。微尘句偈。如在常中。然后金口之说流于娑婆者。尽在于兹山也。五年。韦公薨。七年博陵崔公以仁和政成。悯默旧绩。由是东林以遗功得请篆刻之盛。其成公志。故家府从事李肇为之文曰。
多罗之教,神道不测。
迦叶承之,布西域兮。
毗尼之用,其法翼翼。
优波受之,垂作则兮。
昙之文,演畅宗极。
苾刍龙象,甚奇特兮。
三者之藏,倾如轥墨。
王公大人,为之饰兮。
韦公之绩,崔公之德。
及兹宝藏,何崱屴兮。
崇崇彤公,合发愿力。
传之历劫,千百亿兮。
炉峰之北,灵坛之侧。
系之迦陁,金石刻兮。
南归寄乡旧 其九 明 · 陈献章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有分付,将非人所能。
君看飞鸟辈,谁不顾高腾。
放意三杯酒,留情半夜灯。
韦丹非俗吏,灵澈高僧
日观墨蒲萄为东山泰上人赋 元末明初 · 刘崧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巨然山水校毫毛,灵彻诗歌费炼陶。
何似老禅三昧手,云飞风卷幻蒲萄。
少宗伯东渚杨公还朝 明 · 冯惟健
五言排律 押蒸韵
舟楫怀明主,笙歌慰远徵。
蒲轮晖泰岱,龙节照淄渑。
日月丹霄迥,蓬莱绛阙层。
上台旋斗极,东海运鹍鹏。
虞室夔龙重,周廷礼乐兴。
银台閒玉匦,天阁秘金縢。
九庙旗常集,诸陵剑舄登。
鲋隅祥雾隐,丰沛瑞源澄
金粟双峰并,瑶池八骏乘。
臣邻瞻赫赫,宾从尽兢兢。
献纳当朝望,都俞气象增。
殊仪须景伯,正色待长升
缇扇随车转,朱明丽盖升
松亭馀舞鹤,石巘按垂
地迥云光莹,天齐雨气蒸。
歌随林鸟变,思共暮烟凝。
牛角悲歌宁,龙门喜御膺。
十年还戴鹖,千里共担簦。
勋业宁金马,身名岂玉绳。
尘锋频自拭,铩翮尚堪腾。
敢谓吟《梁甫》,谁能著茂陵
云门读书处,日暮倚崚嶒。
近日见此德之所以不进者只是此心原不洁静故欲来染之是以未得清明潇洒之乐因思程子云凡有意向皆是欲欲心甚惕然每念平时作诗文著述欲自见之于世周理人事欲得而不失者皆是欲也方欲打点搜出一洗而空之而伦樾溪适柬至云昨梦有司为子起牌坊先拟行道二字为扁仆不可乃以无欲扁之噫岂天意有造于予乎哉夫无欲之义周子为以学圣之要而程子又发明之可谓尽矣吾人循此自立乃圣贤之正脉路也因作诗以答于樾溪复以自警云 明 · 王渐逵
 押词韵第三部
神明自灵彻,邪欲乃玷之。
上圣本不染,晶晶著先几。
中贤一以涅,先濯乃其宜。
须臾岂容间,其功在缉熙
寡之以又寡,无欲成镃基。
无无复无无,至一以为期。
天地得此一,贞观陶化机。
圣人合其德,位育夫何疑。
托梦有深造,上帝岂吾欺。
所欲不在多,二三已云岐。
所同即是欲,程氏真吾师。
感君敦夙好,功磋及其时。
作诗以自佩,顾諟常在兹。
赐闲为韩方伯大经乃尊题 明 · 祁顺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诏许归田宠最优,此身于世复何求。
清风明月双吟鬓,秋水芦花一钓舟。
勇决不教灵澈笑,逍遥真伴赤松
回看世上贪荣者,多少龙钟雪满头。
孟子 格非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纠缪绳愆皆末务,徒劳事事与之争。
非心格尽常于道,本正源澄万派清。
皇太子临安尹乾道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三、《玉堂类稿》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门下:正万邦者系乎世子,任盖重于元良
本诸夏者由乎京师,治兼资于首善。
朕绍休列圣,驻跸三吴。
惠我无疆,方毓少阳之德;
施于有政,俾临象日之封。
皇太子某秀禀五行,生知三善。
勉勉义方之训,孜孜仁孝之端。
惟通乎古者,必有以验于今;
惟深道者,必有以形于事。
肆考南衙之故实,一新大尹之多仪。
视膳问安,进则展事亲之敬;
牧人驭众,退而观率下之能。
谅赤县之均欢,徯斑轮之布政
岂特澄源端本,示郡国之枢机;
庶几自迩及遐,流邦畿之风化。
若时成宪,匪朕私恩。
宜令皇太子某领临安尹,主者施行。
贬萧执圭卢季恂崔憬等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八
先王制法度。立师长
将以为理也。夫刺史者。
受方岳之寄。为吏人之表。
以宣法则。以树风教。
故得人则河润九里京师蒙其福。
非材则虐流百城。黎庶受其害。
所以汉宣云。与我共理者。
其惟良二千石欤。中大夫前守岚州刺史萧执圭通议大夫前守复州刺史卢季恂中散大夫前守银州刺史崔憬等。
各藉阶资。谬居藩牧。
不率法度。情匪在公。
凭此尸素。黩其货贿。
岂有奉条察之委。居道化之先。
颛利无厌。贪以败类。
固上行而下效。岂澄源以正本。
有腼面目。实亏风宪
虽罪无所漏。巳置刑章。
而情颇难容。宜从远谪。
执圭宜除名。配隶营府。
差使所在驰驿领送至彼。不得东西。
季恂可恩州司马施州司马
员外置同正员。即发遣赴任。
仍颁于郡国。以励在官。
与政书记平叔手简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九、《姑溪居士文集》卷三四
秋渐凉,伏惟起居清胜。
中间专人至,蒙惠书,并见寄与少冯佳篇,感激厚意,无任愧服。
适以失一二十馀岁孙子,追念不能已,正在哀荒中,不能为答。
其后疾病相寻,饮食顿减,加之遂涉暑候,奄奄如泉下人。
亟欲牵强裁叙,终不能如意。
但引睇倾怀,惭负不暂释尔,计亦有以亮之。
与世相忘久矣,独得于世外诸人不能舍去。
然信众佛事,因而体究归宿,乃是素计,亦觉境界颇熟。
非一世所习,而业报缠绕,堕此机阱,竟至不复出头。
然不出头间,辄时自忏悔,作来世解脱之念。
其于妄言绮语,游戏所得,姑用以排遣,岂足为文,又何名诗?
不图流落,为作者之所收采。
如高明即叩作者之域,何啻所额望不及,端如刘梦得灵彻诗,而录其「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及「青蝇为吊客,黄犬附家书」之句也。
未与元白相见时,得吾友已详,元白来即加详,滋恨未即周旋也。
要之,我辈相投固不待见,见亦有其时,得一念常在,足以为慰。
资福日来愈盛,来者无不赞叹。
修建渐完备,此亦世间事,无足低昂,惟不易得者。
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想像斯语,今建斯地,苟病少间,拿舟一诣,便在目前。
但不使作谢灵运,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