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王武俊 北宋 · 吕陶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巨盗盘根岁月深,交流战血竞浮沈。
一言便解苍生祸,何事君恩薄贾林。
唐藩镇论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二、《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三
唐之治,由藩镇之未专地也;
唐之弱,由藩镇之彊盛也;
唐之亡,由藩镇之削灭也。
何以言之?
唐自安史之乱,天下之人耗减太半。
大历以后,干戈粗定,事贵姑息,权柄倒置,彊臣骄将,气焰赫然,而于是李正己有青、淄、齐、海、登、莱、沂、密、德、曹、濮、徐、兖、郓十五州之地,养兵十万;
李宝臣有常、易、深、赵、沧、冀、定九州之地,养兵五万;
田承嗣有魏、博、相、卫、洛、贝、澶七州之地,养兵五万;
梁崇义有襄、邓、均、房、复、郢六州之地,养兵二万。
诏增一城,必飞语怨刺。
二十年间,国家不敢兴拳石撮土。
代宗宽柔,一切容之。
德宗明察,先诛刘文喜,次欲尽除群盗,遂诏起关西兵以临关东,而泾兵倒戈,朱泚乘人心之离,遂肆不轨。
然而欲与李怀光合势,怀光不伏臣之,故李晟之徒得以乘而灭之。
李宝臣信妖人之言,谓有天分,而田承嗣玩以谶文,不与同恶,卒自暴死。
朱滔稔凶,欲臣山东诸侯,而王武俊曰:「我岂能舍九叶天子,而臣田舍汉」!
于是起兵攻
李希烈已僭大号,而诸侯异谋,刘稹坚据上党,而三镇离心。
以此观之,则唐之藩镇,各萌问鼎之心者多矣,然而卒不能遂其逆谋者,盖彼同则此异,左逆则右顺,轻重相制,大小相维,忽恭王命以效顺,忽矜兵势以相临,所以然也。
至于朱全忠遂墟唐祚者,非其才智过于安、史、朱之徒也,盖是时藩镇诸侯各已灭矣,时溥、朱瑄、秦宗权、罗绍威、王镕之徒各已亡矣,全忠视天下之大,不复有牵制之党,乃平揖神器,若固有之。
设使当全忠之时朱滔在冀,田悦在魏,王武俊李纳在齐,则全忠虽有曹、马之谋,亦安能披大裘而称制哉!
故曰:唐之亡,由藩镇之削灭也。
岂非治乱兴亡之鉴哉!
刘枣强859年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
歌诗之风。
荡来久矣。
大抵丧于南朝
坏于陈叔宝
然今之业是者。
苟不能求古建安
江左矣。
苟不能求丽于江左
南朝矣。
或过为艳伤丽病者。
南朝之罪人也。
吾唐来有是业者。
言出天地外。
思出鬼神表。
读之则神驰八极。
测之则心怀四溟。
磊磊落落。
直非世间语者。
李太白
百岁有是业者。
彫金篆玉。
牢奇笼怪。
百锻为字。
千练成句。
虽不追躅太白
亦后来之佳作也。
有与李贺同时。
刘枣强焉。
先生姓刘氏名言。
史不详其乡里。
所有歌诗千首。
其美丽恢赡。
外世莫得比。
王武俊之节制镇冀也。
先生造之。
武俊性雄健。
颇好词艺。
一见先生
遂见异敬。
将署之宾位。
先生辞免。
武俊善骑射
先生贰乘
逞其艺如野。
武俊先骑惊双鸭起于蒲稗间。
武俊控弦不再发。
双鸭联毙于地。
武俊欢甚。
先生曰。
某之伎如是。
先生之词如是。
可谓文武之会矣。
何不出一言以赞邪。
先生由是马上草射鸭歌以示武俊
议者以为祢正平鹦鹉赋之类也。
武俊益重先生
由是奏请官先生
诏授枣强县
先生辞疾不就。
世重之曰刘枣强
亦如范莱芜之类焉。
故相国陇西公夷简之节度汉南也。
少与先生游。
且思相见。
命列将以襄之髹器千事赂武俊
以请先生
武俊许之。
先生由是为汉南相府宾冠。
陇西公日与之为笔宴。
其献酬之歌诗。
大播于当时。
陇西公从事或曰。
以某下走之才。
诚不足污辱重地。
刘枣强至重。
必以公宾刘于幕吏之上。
何抑之如是。
公曰。
愚非惜幕间一足地不容刘也。
然视其状有不足称者。
诸公视某与刘分岂有间然哉。
反为之惜其寿尔。
后不得已问先生所欲为。
先生曰。
司功椽甚閒。
或可承阙。
相国由是椽之。
虽居官曹。
宴见与从事仪埒。
从事又曰。
刘枣强纵不容在宾署。
承乏于掾曹
诎矣。
奚不疏整其秩。
相国不得已而表奏焉。
诏下之日。
先生不恙而卒。
国哀之恸曰。
果然止椽曹。
然吾爱客。
葬之有加等。
坟去襄阳郭五里。
曰柳子关。
后先生数十岁。
日休始以鄙文称于襄阳
襄阳邑刘永
高士也。
尝述先生之道业。
常咏先生之歌诗。
且叹曰。
襄之人只知有孟浩然墓
不知有先生墓。
恐百岁之后。
埋灭而不闻。
与荆棘凡骨溷。
吾子之文。
吾当刊焉。
日休曰。
存既摭实。
录之何愧。
呜呼。
先生之官卑不称其德。
宜加私谥。
枣强之号。
世已美矣。
故不加焉。
是为刘枣强碑。
铭曰。
巳夫先生
禄不厚矣。
彼苍不诚。
位既过于赵壹兮。
才又逾于祢衡
既当时之有道兮。
非殁世而无名。
呜呼。
襄阳之西。
坟高三尺而不树者。
先生之故茔。
请复李克用官爵表 唐末 · 韦昭度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
赏功罚否。前圣之令猷。
含垢匿瑕。百王之垂训。
是以雷解而羲文象德。网开而汤化归仁
用彼怀柔。式存彝范。
上自轩农之代。下臻文武之朝。
罔不允洽宽宏。以流霈泽。
况国家当德祖守成之日。宪宗致理之时。
车轨一同。桑麻万里。
烛龙外野。悉在梯航。
火鼠穷郊。咸归正朔。
然犹王承宗拥兵镇冀。诏范希朝讨之。
仍岁无功。卒行赦宥。
而又朱滔幽州之众。结田悦李纳王武俊之强。
马燧等征之不克。旋又宽之。
以累圣之典谟睿哲。大朝之纪律文明。
非不欲厉彼风驱。快其电扫。
然且考春秋之义。稽楚郑之文。
或退而许平。或服而更舍。
存于旧史。载彼新书。
李克用代漠强宗。阴山贵允。
呼吸而风云作气。指挥而草木成形。
仰天指心。誓献秩訾之首。
伏韬殴血。屡亲都护之营。
所谓勇多上人。自匪穷来归我。
及陛下圣考懿宗皇帝之朝。彭门失守。
亲驱锐卒。首建殊功。
而先帝即位之初。渚宫大扰。
复提义旅。克静妖氛。
其后封豕长蛇。荐食上国。
继以子朝之乱。皆因重耳之盟。
保大朝之宗祧。垂中兴于简册。
盖圣主之御天下也。有勋可书。
有绩可载。宥过不忘于十代。
念功岂止于一时。天高听卑
请事斯语。且四海之内。
创痏犹殷。九贡之邦。
纲条未理。昨者遽起邠岐之众。
寻已退还。又徵燕蓟之师。
倏闻内变。出于饟馈失职。
资屝绝供。致此投戈。
是乖借箸。盖下计之未熟。
非圣谋之不臧。傥宸断重新。
天机间出。录兹诚款。
散彼师徒。虚其旧念之怀。
待以如初之礼。臣等所议。
实在于斯。抑又闻往者汉将赵充国
欲因边境衰弱。出兵击之。
是时魏相上书。尽陈利害。
且曰。恃国家之大。
矜人物之众。欲见威于敌者。
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非但人事。乃天道也。
又曰。臣不知此兵何名者也。
兵出无名。事乃不成。
汉宣纳之。竟罢其伐。
伏惟皇帝陛下鉴往古用师之难。采列圣迁善之美。
恩加区宇。信及豚鱼。
则臣等不胜恳愿。况今汴魏犹难。
幽定方困。纵遣之调发。
岂能集事。虚行号令。
徒召寇雠。将以剿人。
非惟辱国。且黠戛斯举勤王之众。
推效命之诚。未能虏骑独攻。
所望汉兵同力。令兹数镇。
奔命不遑。难致济师。
恐又生事。谕其渐当暑热。
非利戎旃。悉力颁沾。
遣还蕃部。重荣陈五郡之卒。
益谨关防。王珙振两河之雄。
更严旗鼓。然后奖其上表。
哀以自陈。录彼前劳。
责之后效。徵神爵之往典。
还日逐之故封。谕其已斥王恭
不使更疑晋。凡百臣子。
实切乃诚。其克用在身官爵。
并请却还。仍依前编入属籍。
元英先生诗集序 唐末 · 王赞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五
风雅不主于今之诗。
而其流涉赋。
今之诗盖起于汉魏南齐五代
文愈深。
诗愈丽。
陈隋之际。
其君自好之。
而浮靡惉懘。
流于淫乐。
故曰音能亡国。
信哉。
唐兴
其音复振。
陈子昂始以骨气为主。
而寖拘四声五七字律。
建中之后。
其诗弥善。
钱起为最。
杜甫雄鸣于至德大历间
而诗人或不尚之。
呜呼。
子美之诗。
可谓无声无臭者矣。
吴越故多诗人。
未有新定方干擅名于杭越。
流声于京洛
夫干之为诗。
锓肌涤骨。
冰莹霞绚。
嘉肴自将。
不吮馀隽。
丽不葩纷。
苦不棘癯。
当其得志。
倏与神会。
词若未至。
意已独往。
予为儿时。
得生诗数十篇。
心独好之。
生时尚存。
地远莫克相见。
其后生名愈藉。
为诗者多能讽之。
而生殁矣。
今年遇乐安孙邰于荆。
早与生善。
出示所作元英先生传。
且曰。
与其甥杨弇洎门僧居远收掇其遗诗。
得三百七十馀篇。
析为十卷。
欲予为之序。
冀偕之不朽。
先是丹阳南阳张祐
差前于生。
其诗发言横肆。
吴越之遗逸。
予尝较之。
张祐杜甫之堂。
方干钱起之室矣。
干之出处行事。
邰传实备之。
不复互出。
直嘉邰能怀人之遇。
成人之不泯。
而又爱我之厚。
故集诗之之废兴。
题于集之首。
李晟司徒中书令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一
云雷构屯。宇县兴难。
非山岳降神。不生良弼。
非股肱叶契。不集大勋。
高宗傅说。中兴殷邦。
宣王吉甫。重光周道。
天宝之季。寇陷二京。
时则先臣子仪。翼戴肃宗
戡定祸乱。再造区夏。
于今赖之。肆予小子。
获缵丕构。不克负荷。
失守宗祧。天祚我唐。
降生忠烈。有社稷之臣曰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左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充神策军节度鄜坊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京畿渭南渭北商华等州兵马副元帅上柱国合川郡王李晟
沈肃有勇。坚明能断。
闻难感愤。誓军徂征。
诚激于衷。义形于色。
自河之右。万里济师。
殷然雷奔。大盗慑骇。
属皇家不造。戎帅诱奸
重兹播迁。郊甸震荡。
蓄锐养士。深垒固军。
以谋吞元凶。以义纠偫帅。
躬擐甲冑。率先启行。
布忠信为军声。持义烈为战器。
廓清氛沴。宁复皇都
宗庙载安。宇宙斯泰。
佐予兴运。时乃茂功。
德厚者任崇。业盛者报重。
升以元辅。建于上公
熙庶绩而翼宣九歌。扰兆人而敬敷五教。
用畴井赋。贻厥子孙。
与国咸休。永播丕烈。
司徒中书令。仍赐实封一千户
馀并如故。俟还京后。
所司择日。备礼册拜。
宣示中外。以彰元勋。
慰问四镇北庭将吏敕书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四
四镇北庭士官吏僧道耆寿百姓。自禄山首乱。
中夏不安。蕃戎乘舋。
侵败封略。道路梗绝。
往来不通。哀我士庶。
忽如异域。控告无所。
归还莫从。朕未尝一夕忘怀。
而事势不及相恤。兴言轸念。
忽以涕流。卿等咸蕴忠诚。
誓死不屈。或早从征镇。
白首军中。或生在戎行。
长身塞外。克奉正朔。
坚保封疆。援绝势孤。
以寡敌众。昼夜劳苦。
不得休息。岁时捍禦。
不解甲冑。勋高百战。
义叶一心。介然孤城。
独守臣节。日来月往。
三十馀年。奉国之诚。
久而弥励。求诸今古。
忠烈莫俦。义激人伦。
名光史册。蠢动知感。
况于朕怀。朕嗣守洪业。
君临宇内。思安兆庶。
以绝战争。遂与赞普
约定好和。集蕃汉士庶。
告天地神祗。设坛会盟。
永息边患。疆埸罢警。
于今六年。近以贼臣朱泚背恩。
惊犯宫阙。赞普又遣师旅。
助讨奸凶。两国交欢。
事同一体。北庭去此遥远。
信使难通。于西蕃既非便宜。
在国家又绝来往。永念士庶。
隔在殊方。归路无因。
亲戚永诀。为人父母。
实所感伤。已共西蕃定议。
兼立誓约。应在彼将士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
并放归汉界。仍累路置顿。
供拟发遣。待卿等进发。
然后以土地隶属西蕃。今故遣太常少卿御史大夫沈房中使韩朝彩等往彼宣谕。
仍便与西蕃交割。卿等宜递相慰勉。
叶力同心。互相提携。
速图进路。复归乡井。
重见宗亲。生人之情。
莫重于此。一劳永逸。
固不合辞。卿等诚节昭宣
勋阀茂著。到此之后。
当特甄升。仍给田园。
以赡生业。必令优厚。
用答忠劳。如有资产已成。
不愿归此。亦任便住。
各遂所安。宜勉良图。
副我勤想。夏热。
卿等各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李纳王武俊等铁券文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四
维兴元元年岁次甲子正月癸酉朔二日甲戌
皇帝咨尔具官某。
呜呼。
君者所以抚人。
失于所抚则叛。
下者所以奉上。
失于所奉则刑。
各当其理。
德用不扰。
各违其分。
乱于是生。
朕德薄化浅。
昧于君道。
罔知省已。
姑务责人。
是以徵师徂征。
连岁靡息。
惟尔以诚志之不达。
反仄于厥衷。
阻众兴戎。
结党拒命。
岂非上失于所抚。
而下失于所奉与。
书曰。
万方有罪。
罪在朕躬。
我实不德。
兆人何咎。
俾废其生业。
离于室家。
陷于困穷。
死于战阵。
老疾废养。
孤茕靡依。
怨结苍生。
感伤和气。
朕为人父母。
得不愧于心哉。
晨兴以思。
夕惕以悼。
自嗣位。
迄今六载。
天将悔祸。
朕方觉悟。
尔亦知众心之厌乱。
思所以保安
叶于朕怀。
若应符契。
非天地合德。
人神合谋。
将茂育偫生。
则何以臻此。
朕是用上顺天意。
俯从人心。
涤尔疵瑕。
复尔爵位。
坦然靡阻。
君臣如初。
功载鼎彝。
名藏王府。
子孙代代。
为国勋臣。
河山带砺
传祚无绝。
朕方布大信。
承天子人。
若食其言。
何以享国。
呜呼。
其祗若明命。
用保无疆之休。
奉天改元大赦制(平朱泚后改建中五年兴元元年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
门下。致理兴化
必在推诚。忘已济人。
不吝改过。朕嗣守丕构。
君临万方。失守宗祧
越在草莽。不念率德。
诚莫追于既往。永言思咎。
期有复于将来。明徵厥初。
以示天下。惟我烈祖
迈德庇人。致俗化于和平。
拯生灵于涂炭。重熙积庆。
垂二百年。伊尔卿尹庶官。
洎亿兆之众。代受亭育。
以迄于今。功存于人。
泽垂于后。肆予小子。
获缵鸿业。惧德不嗣。
罔敢怠荒。然以长于深宫之中。
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
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
不察征戍之劳苦。泽靡下究。
情不上通。事既壅隔。
人怀疑阻。犹昧省已。
遂用兴戎。徵师四方。
转饷千里。赋车籍马。
远近骚然。行赍居送。
众庶劳止。或一日屡交锋刃。
或连年不解甲冑。祀奠乏主。
室家靡依。生死流离。
怨气凝结。力役不息。
田莱多荒。暴命峻于诛求。
疲氓空于杼轴。转死沟壑。
离去乡闾。邑里邱墟。
人烟断绝。天谴于上。
而朕不悟。人怨于下。
而朕不知。驯致乱阶。
变兴都邑。贼臣乘衅。
肆逆滔天。曾莫愧畏。
敢行凌逼。万品失序。
九庙震惊。上辱于祖宗。
下负于黎庶。痛心腼貌
罪实在予。永言愧悼。
若坠深谷。赖天地降佑。
神人叶谋。将相竭诚。
爪牙宣力。屏逐大盗。
载张皇维。将宏永图。
必布新令。朕晨兴夕惕。
惟念前非。乃者公卿百寮。
累抗章疏。猥以徽号。
加于朕躬。固辞不获。
俯遂舆议。昨因内省
良用矍然。体阴阳不测之谓神。
与天地合德之谓圣。顾惟浅昧。
非所宜当。文者所以成化。
武者所以定乱。今化之不被。
乱是用兴。岂可更徇偫情。
苟膺虚美。重余不德。
祇益怀惭。自今以后。
中外所上书奏。不得更称圣神文武之号。
夫人情不常。系于时化。
大道既隐。乱狱滋丰。
朕既不能宏德导人。又不能一法齐众。
苟设密网。以罗非辜。
为之父母。实增愧悼。
今上元统历。献岁发生。
宜革纪年之号。式敷在宥之泽。
与人更始。以答天休。
可大赦天下。改建中五年兴元元年
正月一日昧爽以前。大辟罪已下。
罪无轻重。已发觉未发觉。
已结正未结正。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原者。
咸赦除之。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
有以忠劳。任膺将相
有以勋旧。继守藩维。
朕抚驭乖方。信诚靡著。
致令疑惧。不自保安
兵兴累年。海内骚扰。
皆由上失其道。下罹其灾。
朕实不君。人则何罪。
屈已宏物。予何爱焉。
庶怀引慝之诚。以洽好生之德。
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及所管将士官吏等。一切并与洗涤。
各复爵位。待之如初。
仍即遣使。分道宣谕。
朱滔虽与贼泚连坐。路远未必同谋。
朕方推以至诚。务欲宏贷。
如能效顺。亦与维新。
河南河北诸军兵马。并宜各于本道自固封疆。
勿相侵轶。朱泚大为不道。
弃义蔑恩。反易天常。
盗窃名器。暴犯陵寝。
所不忍言。获罪祖宗。
朕不敢赦。其应被朱泚胁从将士官吏百姓及诸色人等。
有遭其扇诱。有迫以凶威。
苟能自新。理可矜宥。
但官军未到京城以前。能去逆效顺。
及散归本军本道者。并从赦例原免。
一切不问。天下左降官。
即与量移近处。已量移者更与量移。
流人配隶。及藩镇效力。
并缘罪犯与诸使驱使官。兼别敕诸州县安置。
及得罪人家口未得归者。一切放还。
应先有痕累禁锢。及反逆缘坐。
承前恩赦所不该者。并宜洗雪。
亡官失爵放归勿齿者。量加收叙。
未复资者更与进叙。人之行业。
或未必兼。构大厦者方集于偫材。
建奇功者不限于常检。苟在适用。
则无弃人。况黜免之徒。
沉郁既久。朝过夕改。
仁何远哉。流移降黜。
亡官失爵。配隶人等。
有材能著闻者。特加录用。
勿拘常例。诸军使诸道赴奉天及进收京城将士等。
或百战摧敌。或万里勤王。
捍固全城。驱除大憝。
济危难者其节著。复社稷者其业崇。
我图尔功。特加彝典。
锡名畴赋。永永无穷。
宜并赐名奉天定难功臣。身有过犯。
递减罪三等。子孙有过犯。
递减罪二等。当户应有差科使役。
一切蠲免。其功臣已后虽衰老疾患。
不任军旅。当分粮赐。
并宜全给。身死之后。
十年内仍回给家口。其有食实封者。
子孙相继。代代无绝。
其馀叙录。及功赏条件
待收京日。并准去年十月十七日十一月十四日敕处分。
诸道诸军将士等。久勤捍禦。
累著功勋。方镇克宁。
惟尔之力。其应在行营者。
并超三资与官。仍赐勋五转。
不离镇者。依资与官。
赐勋三转。其累加勋爵。
仍许回授周亲。内外文武官。
三品已上赐爵一级。四品已下各加一阶。
仍并赐勋两转。见危致命。
先哲攸贵。掩骼薶胔。
礼典所先。虽效用而或殊。
在恻隐而何间。诸道兵士有死王事者。
各委所在州县给递送归。本管官为葬祭。
其有因战阵杀戮。及擒获伏辜。
暴骨原野者。亦委所在逐近便收葬。
应缘流贬及犯罪未葬者。并许其家各据本官品以礼收葬。
自顷军旅所给。赋役繁兴。
吏因为奸。人不堪命。
咨嗟怨苦。道路无聊。
汔可小康。与之休息。
其垫陌及税间架竹木茶漆榷铁等诸色名目。悉宜停罢。
京畿之内。属此寇戎。
攻劫焚烧。靡有宁室。
王师仰给。人以重劳。
特宜减放今年夏税之半。朕以凶丑犯阙。
遽用于征。爰度近郊。
息驾兹邑。军储克办。
师旅攸宁。式当褒旌。
以志吾过。其奉天宜升为赤县。
百姓并给复五年。尚德者。
教化之所先。求贤者。
邦家之大本。永言兹道。
梦想劳怀。而浇薄之风。
趋竞不息。幽栖之士。
寂寞无闻。盖诚所未孚。
故求之不至。天下有隐居行义。
才德高远。晦迹丘园。
不求闻达者。委所在长吏具姓名闻奏。
当备礼邀致。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及博通坟典。
达于教化。并洞识韬钤。
堪任将帅者。委常参官及所在长吏闻荐。
天下孤老。𩻴寡茕独。
不能自活者。并委州县长吏量事优恤。
其有年九十已上者。刺史县令就门存问。
义夫节妇。孝子顺孙。
旌表门闾。终身勿事。
大兵之后。内外耗竭。
贬食省用。宜自朕躬。
当节乘舆之服御。绝宫室之华饰。
率已师俭。为天下先。
诸道贡献。自非供宗庙军国之用。
一切并停。应内外官有冗员。
及百司有不急之费。委中书门下即商量条件
停减闻奏。布泽行赏。
仰惟旧章。今以馀孽未平。
帑藏空竭。有乖庆赐。
深愧于怀。赦书有所未该者。
委所司类例条件闻奏。敢以赦前事相言告者。
以其罪罪之。亡命山泽。
挟藏军器。百日不首。
复罪如初。赦书日行五百里。
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收复京师遣使宣慰将吏百姓诏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朕获承先顾。
付以大器。
惧德不类。
贻列圣羞。
虔恭惕厉。
罔敢暇逸。
将欲立法齐一。
致俗和平。
小信未孚。
众心遂阻。
事理乖当。
百度失中。
君臣之间。
郁堙不达。
致寇虽深于罪已。
兴戎犹昧于省躬。
期靖乱以济人。
反劳师而黩武。
行者被杀伤之苦。
居者重赍送之劳。
四海骚然。
靡有宁处。
京辇之下。
杼轴亦空。
环列之中。
遣戍殆尽。
略内以勤远。
居安而忘危。
贼臣诱奸。
乘间窃发。
豺狼秽于宫阙。
士庶陷于涂炭。
作威肆戮。
仇视我人。
万姓嗷嗷。
呼天罔告。
有殒踣以抗节。
有胁从以假命。
且一夫不获。
辜实在予。
朕君临万邦。
作人父母。
既不克覆育。
又从而咎之。
其心愧耻。
一食三叹。
退舍内讼。
介于梁岷。
庶乎有瘳。
以答谴戒。
皇天悔祸。
宗社降灵。
腹心爪牙。
奋谋宣力。
元恶稔慝。
脱身逃遁。
馀党归诚
率众款附。
埽氛沴而辟阊阖。
剪鲸鲵以清郊原。
函夏载宁。
室家相庆。
非将士夹辅王室。
非卿士交修予违。
军旅叶心。
毕命尽敌。
岂伊寡昧。
克复兴运。
戡定大难。
载感予怀。
宜令吏部侍郎班宏上都宣慰使
劳问将士。
抚绥烝黎。
招辑流亡。
慰安反侧。
朕续整饬法驾。
择日还京。
告谢于祖宗。
请罪于天地。
策勋行赏。
大报忠烈
铭功永代。
与国同休。
明宣朕怀。
咸使知悉。
王武俊李抱真官封并招谕朱滔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三公之职。论道经邦。
序五行之和。任百事之理。
历代崇重。不常厥官。
天祚皇家。茂生才杰。
比义齐列。同寅协恭。
以德允台阶之望。以勋当井赋之赐。
聿应并命。式副具瞻。
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恒州诸军事恒州剌史充成德军恒冀深赵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琅邪郡王武俊。秉志沉密。
临事能断。忠而致力。
勇且有仁。奋发之初。
渠魁即戮。危疑之际。
大节首彰。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军泽潞磁邢等州节度观察处置度支营田等使上柱国符阳郡李抱真
质重气和。内精外朗。
智穷变化。守必以常。
学本明诚。动有攸利。
谋猷屡告。规益孔多。
皆戮力尽瘁。志匡王室。
陈师鞠旅。同讨不庭。
仗大义而万众叶心。体至公而千里同契。
合军于呼吸之际。决策于指挥之间。
并辔载驰。执桴亲鼓。
凶徒殄殪。河右廓清。
国家无北顾之虞。奸慝阻南侵之计。
时乃同德。厥功茂焉。
敷五教而阜人。均九土以居众。
俾尔更践。备扬洪休。
乃加真实。以贻后嗣。
武俊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抱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赐实封五百户。呜呼。
古人有言曰。惟理乱。
在庶官。矧惟辅臣。
与国同体。明朕德命。
尔其钦承。朕嗣位不明。
轻费尚力。谓武可以靖暴慢。
谓刑可以惩奸邪。德之不修。
乱是用长。士马疲耗。
烝庶流离。罪非朕躬。
谁任其咎。自去岁遭变。
再经播迁。历山川之险艰。
知军旅之劳苦。惟省前过。
悔恨盈怀。追远事而不及。
庶后图之可补。以九庙为重。
而不惮屈身。以百姓为心
而不专私欲。苟可以保安社稷。
休息甲兵。宏济苍生。
蠲省徭赋。含垢忍耻。
予无难焉。朱滔受任蓟门
累著诚绩。委遇既重。
封秩亦崇。臣节中亏。
自贻伊阻。洎贼泚僭窃上京
兄弟之亲。在法无赦。
朕以罪不相及。情有可原
待以如初之诚。广其自新之路。
执迷不复。固败是求。
蹙丧而归。既困方悟。
累献款疏。深陈恳诚。
省之恻然。良用悯叹。
将相嫉恶之志。固所难容。
君上怀柔之情。未忍拒绝。
且善莫大于改过。德莫盛于好生。
叛而伐之。服而舍之。
销难爱人。实惟朕志。
宜委武俊抱真开示大信。明加晓谕。
若诚心益固。善迹克彰。
朕当掩舋录勋。与之昭雪。
宣告众庶。咸使闻知。
请释赵贵先罪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一
右。
钦溆奉宣圣旨。
前者共卿商量赵贵先。
欲恕其罪。
朕朝来更问诸将。
皆云贵先顺从朱泚
则是逆人。
合依常刑。
不可宽舍。
众人意既如此。
应难释放。
卿宜知悉者。
臣愚以为先从逆之罪。
法当不容。
贵先陷身之由。
情则可恕。
陛下所议矜宥。
原其情也。
诸将所请诛戮。
据于法也。
据法而除君之恶者。
人臣之常志。
原情而安众之危者。
人主之大权。
臣主之道既殊。
通执之方亦异。
言各有当。
体各有宜。
事或相驳而无伤。
此之谓也。
往以襄城告急。
诏命陇右发兵。
齐映率众东行。
贵先即其部将
于时军至昭应
适遇驾幸奉天
齐映驰归凤翔
贵先独主营幕。
进无总帅
退阂乱兵。
遂为贼所招。
绐以同迎銮驾。
既反状未露。
先安得勿从。
已受邀留。
遂遭劫制。
身縻伪职。
兵隶凶徒。
虽居贼中。
亦不见任。
首末事迹。
在天心。
臣亦亲承德音。
非独闻于传说。
其于情状。
颇有足矜。
所可受责之辜。
唯在不能守节而死耳。
贵先傥能守节
即是忠烈之徒。
固获褒旌。
岂资宽舍。
凡所议谳。
盖缘狱疑。
罪疑惟轻。
实编令典。
胁从罔理。
亦载圣谟。
况复怀光未歼。
希烈犹炽。
遭罹诱陷。
其类实繁。
京邑初平。
皇猷更始。
乃是污俗观化之日。
圣王布德之时。
所用刑章。
尤宜审慎。
一轻一重。
理乱攸生。
宥之以恩。
则自新者咸思归命。
断之以法。
则怀惧者姑务偷生。
众心既偷。
贼势愈固。
不忍一朝之忿。
而贻累岁之忧。
苟循匹夫之谈。
以兴亿众之役。
为计若此。
夫何利之有焉。
曩者羯胡乱华。
染污士吏。
肃宗兴复。
累降赦书。
罪止渠魁。
馀所不问。
河朔遗孽。
既闻德泽之宏被。
且幸胁污之见原。
人人皆自怨尤。
各悔归国之晚。
及乎三司按罪。
继用严科。
未降之流。
复喜得计。
庆绪将消而再结。
思明已附而重携。
浸长厉阶。
至今为梗。
岂不以任法吏而亏权道。
小不忍而乱大谋者乎。
汉高帝既定四方。
见诸将往往偶语谋反。
乃问张良曰。
为之奈何。
曰。
陛下所最恨者为谁。
曰。
雍齿与我有旧。
而数窘我。
曰。
今急封雍齿
则人人自坚矣。
用良计。
诸将果安。
皆云雍齿且侯。
吾属何患。
盖以图霸王者。
不牵于常制。
安反侧者。
罔念于宿瑕
今陛下有汉高之英。
贵先无雍齿之●93C6。
加戮不足威暴逆。
矜全可以定危疑。
明恕而行。
盛德斯在。
何所为虑。
尚劳依违。
微臣区区上言。
盖为将来张本。
凡非首恶。
皆愿从宽。
庶使负累之徒。
莫不闻风而化。
消奸凶诱惑之计。
开叛乱降附之门。
此其大机。
不可失也。
陛下前意。
固为善矣。
伏惟不为浮议所移。
谨奏。
中书门下恒州华州嘉禾合穗表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四
臣某等言。伏见王武俊所奏。
恒州鼓城县嘉禾一本合穗。又卢徵奏。
华州郑太平乡三交里获嘉禾一穗者。谨按孙氏瑞应图曰。
嘉禾者五谷之长。王者德茂则生。
伏惟陛下德叶元功。仁育生类。
同㯋擢秀。殊祥并时。
昔周道既昌。唐叔以献。
表天下和平之兆。为阴阳䜣合之符。
今五谷登成。百嘉储祉。
发于厚载。集是休徵。
况岳镇之方。表章继至。
感通昭晰。莫甚于斯。
臣等忝列台司。喜倍恒品。
无任欣抃踊跃之至。谨奉表陈贺以闻。
臣某等诚欢诚喜顿首顿首。谨言。
山东行营事宜状810年3月27日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一。
去年十月兴师讨罪。
今已半岁。
未见成功。
时渐入夏
水潦疾病。
众心不一。
主客相悬。
若更因循。
必虑溃挠。
窃闻自出师以来。
已费用五百馀万贯。
物力既屈。
人心则摇。
不可不深以此为念。
一。
山东诸侯未朝觐者。
各有息男为副大使
其心不相远。
孰肯为陛下尽力者耶。
以陛下神武睿图。
埽定吴蜀。
凡劝陛下讨王承宗者。
虽迹似忠荩。
其意在于必不成功。
朝廷惩创。
遂不问山东之事。
此其计也。
一。
凡举众行师。
须因众心喜怒。
王武俊实有破朱滔之劳。
而地广兵劲。
若更淹延。
挫损转甚。
今日中朝公卿大夫之论。
莫若爱人息众。
含垢忍耻。
沛然下哀痛之诏。
宥其罪辜。
若更败伤。
则无所及也。
一。
若以直赦承宗
诚人心所便。
而师出半岁。
无功而旋。
则不若因有制置
使众情有所观听。
卢从史者。
诱设陈璀
每事逗遛。
贵出草
贱收缣帛。
倚寇为援。
以邀宠利。
其间情伪。
非止一途。
比于承宗
其过实甚。
今若于在近命行营节度
令其倍道兼程。
度其行至半途。
授以泽潞。
然后别命从史京西已来一镇。
既离本处巢穴。
即奸计不行。
新授朝命宠荣。
必不虑不至。
况闻其贪虐。
人心厌苦。
有所改更。
必求悦随。
从史除官及除替。
并恩宥承宗
三道制书。
同时涣发。
则众情感浃成命。
伏惟试以此为念。
一。
军储国计。
仰给江淮
江淮旱歉。
人心日急。
若连兵不解。
则忧患非细。
顷者众情以淮西三州之地。
四面劳师费财。
谓必命帅于朝。
以正王度
昨者已除吴少阳充留后使。
伏计圣慈。
必以爱人为心。
含宏覆育。
淮西既犹如是。
承宗理固不疑。
但在速耳。
以前臣自去年四月十五日上奏。
以欲变山东之俗。
先在择昭义帅。
从史煽结为患。
贻朝廷忧。
去年十月十七日上奏。
以禁军多市井屠沽。
未经战阵。
倘淹时月。
则损威重。
令物情忧骇。
思竭肺肝。
以陛下圣德圣姿。
虚受宏纳。
敢以疏贱。
上干聪明。
无任惶惧恳悃迫切之至。
谨录奏闻。
元和五年三月二十七日
通议大夫太常卿权德舆奏状。
王武俊 中唐 · 冯宿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四
张公与君为兄弟。
欲同力驱两河归天子。
众所知也。
今张公没。
幼子为乱兵所胁。
内则诚款隔绝于朝廷。
外则境土侵逼于强寇。
孤危若此。
公安得坐视哉。
诚能奏天子。
念先仆射之忠勋。
舍其子之迫胁。
使得束身归阙。
则公于朝廷有靖乱之功。
于张氏有继绝之德矣。
唐说 北宋 · 尹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六、《宋史》卷四四二《尹源传》、《皇朝文鉴》卷一○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经济类编》卷六、《文章辨体汇选》卷四二八、《四续古文奇赏》卷四一、《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八七、卷二三五
世言唐所以亡,由诸侯之彊,此未极于理。
夫弱唐者,诸侯也;
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燕、赵、魏首乱唐制,专地而治,若古之建国,此诸侯之雄者,然皆恃唐为轻重。
何则?
假王命以相制则易而顺,唐虽病之,亦不得而外焉。
河北顺而听命,则天下为乱者不能遂其乱;
河北不顺而变,则奸雄或附而起。
德宗世,朱泚、李希烈始遂其僭而终败亡者,田悦叛于前,武俊顺于后也。
宪宗讨蜀、平夏、诛蔡、夷郓,兵连四方而乱不生,卒成中兴之功者,田氏禀命、王承宗归国也。
武宗将讨刘稹之叛,先正三镇,绝其连衡之计,而王诛以成。
如是二百年,奸臣逆子专国命者有之,夷将相者有之,而不敢窥神器,非力不足,畏诸侯之势也。
广明之后,关东无复唐有,方镇相侵伐者,犹以王室为名。
及梁祖举河南刘仁恭轻战而败,罗氏内附,王镕请盟,于时河北之事去矣。
梁人一举而代唐有国,诸侯莫能与之争,其势然也。
向使以僖、昭之弱,乘巢、蔡之乱,而田承嗣守魏,王武俊、朱滔据燕、赵,彊相均,地相属,其势宜莫敢先动,况非义举乎?
如此虽梁祖之暴,不过取霸于一方耳,安能彊禅天下?
故唐之弱者,以河北之彊也;
唐之亡者,以河北之弱也。
或曰:「诸侯彊则分天子之势,子何议之过乎」?
曰:「秦、隋之势无分于诸侯,而亡速于唐,何如哉」?
或曰:「唐之亡其由君失道乎」?
曰:「君非失道,而才不至焉尔,其亡也,臣实主之。
请极其说:唐太宗起艰难有天下,其用臣也,听其言而尽其才,故君臣相亲而至治安。
以及后世,视太宗由兹而兴,虽其圣不及,而任臣纳谏之心一也。
君有太宗之心,臣非太宗之臣,上听其下,或不能辨其奸,下惑其上,无所不至,所以败也。
何哉?
夫君一而臣众,大圣之君不相继而出,大奸之臣则世有之。
大圣在上,则奸无所容,其臣莫不贤;
茍君之才不能胜臣之奸,则虽有贤者不能进矣。
如是,然未至于失道,犹失道也。
明皇非不欲天下如贞观之治,而驭臣之才不能胜林甫之奸,于是有禄山之祸。
德宗非不欲平暴乱、安四方,而君人之术不能胜卢杞之邪,于是有朱泚之变。
以至于僖、昭,其心皆欲去乱而即治也,而才不逮于明皇、德宗,辅臣之奸邪或过于林甫、卢求国不亡,安可得已!
然迹其事,君岂有失道乎?
于时天下非无贤,由君不能主听也。
至贤之主与夫失道之主,其兴其亡,皆自取之,此系乎君者也;
中才之主,其臣正胜邪则治而安,邪胜正则乱而亡,此系乎臣者也。
然则唐之亡非君之为,臣之为也」。
杜相公王太尉薨表801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臣某言。
伏承成德军节度使太尉中书令王武俊今月某日薨没。
伏以武俊生逢昌时
天授忠节。
奋扬义勇。
茂建勋庸。
秩冠朝端。
参燮和于台铉。
姻连戚里。
承嘉庆于云霄。
荣掩华夷。
事高今昔。
方膺作翰之寄。
遽迫归泉之期。
鼎臣云亡。
梁木斯坏。
伏惟陛下君臣义
存没感深。
临册禭以兴怀。
听鼓鼙而轸念。
臣恪居官守。
奉慰无阶。
悲恸之诚。
有加常品。
谨遣某官某乙奉表陈慰以闻。
谢恩存问表827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言。王敬仁至。
奉口敕。存问微臣。
悯其疏远之悲。慰其违离之思。
臣某中谢。臣自今春分司入洛。
即属陛下受命承天。企揖让之盛仪。
隔肃雍之大礼。元英匝岁。
日夜怀归。白云在天。
阙庭难见。岂期廷瑰为宝。
尚忆他山之石。贞明溥临。
远及容光之地。仁深行苇。
眷甚遗簪。草木之诚。
何酬造化。无任感恩慕恋之至。
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王中丞武俊也) 中唐 · 刘言史
石国胡儿人见少,蹲舞尊前急如鸟。
织成蕃帽虚顶尖,细氎胡衫双袖小。
手中抛下蒲萄盏,西顾忽思乡路远。
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
四座无言皆瞪目,横笛琵琶遍头促。
乱腾新毯雪朱毛,傍拂轻花下红烛。
酒阑舞罢丝管绝,木槿花西见残月。
正议大夫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韩公行状824年12月2日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曾祖泰。皇任曹州司马
祖浚素。皇任桂州长史
仲卿。皇任秘书郎
尚书左仆射。公讳愈。
字退之昌黎人
生三岁父殁。养于兄会舍。
及长读书。能记他生之所习。
年二十五上进士第汴州乱。
诏以旧相东都留守董晋平章事宣武军节度使。以平汴州
辟公以行。遂入汴州
试秘书省校书郎。为观察推官
卒。公从丧以出。
四日汴州乱。凡从事之居者皆杀死。
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奏为节度推官。得试太常寺协律郎
选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
为幸臣所恶。出守连州阳山
政有惠于下。及公去。
百姓多以公之姓以命其子。改江陵府法曹参军
入为权知国子博士宰相有爱公文者。
将以文学职处公。有争先者。
搆公语以非之。公恐及难。
遂求分司东都。权知三年。
改真博士。入省为分司都官员外郎
河南县。日以职分辨于留守及尹。
故军士莫敢犯禁。入为职方员外郎
华州刺史华阴县柳涧有罪。遂将贬之。
公上疏请发御史辩曲直。方可处以罪。
则下不受屈。既柳涧有犯。
公由是复为国子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考功郎中。修撰如故。
数月以考功知制诰上将蔡州
先命御史中丞裴公度使诸军以视兵。及还。
奏兵可用。贼势可以灭。
颇与宰相意忤。既数月。
盗杀宰相。又害中丞不克。
中丞微伤。马逸以免。
遂为宰相。以主东兵。
安禄山起范阳。陷两京。
河南北七镇节度使。身死则立其子。
作军士表以请。朝廷因而与之。
及贞元季年。虽顺地节将死。
多即军中取行军副使将校以授之节。习以成故矣。
朝廷之贤。恬然于所安。
以苟不用兵为贵。议多与裴丞相异。
唯公以为盗杀宰相。而遂息兵。
其为懦甚大。兵不可以息。
以天下力取三州。尚何不可。
裴丞相议合。故兵遂用。
宰相有不便之者。月满迁中书舍人
赐绯鱼袋。后竟以他事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三年秋。以兵老久屯。
贼未灭。上命裴丞相淮西节度使招讨之。
丞相请公以行。于是以公因本官兼御史中丞
赐三品服及鱼。为行军司马
丞相居于郾城。公知蔡州精卒悉聚界上。
以拒官军。守城者率老弱。
且不过千人。亟白丞相
请以兵三千人间道以入。必擒吴元济
丞相未及行。而李愬唐州文城垒提其卒以夜入蔡州
果得元济蔡州既平。
布衣柏耆以计谒公。公与语奇之。
白丞相曰。淮西灭。
王承宗胆破。可不劳用众。
宜使辩士奉相公书。明祸福以招之。
彼必服。丞相然之。
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明祸福。
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
承宗果大恐。上表请割德棣二州以献。
丞相京师。公迁刑部侍郎
岁馀。佛骨自凤翔至。
京师诸寺。时百姓有烧指与顶以祈福者。
公奏疏言。自伏羲至周文武时。
皆未有佛。而年多至百岁。
有过之者。自佛法入中国。
帝王事之。寿不能长。
梁武帝事之最谨。而国大乱。
请烧弃佛骨。疏入。
潮州刺史。移袁州刺史
百姓以男女为人隶者。公皆计佣以偿其直而出归之。
入迁国子祭酒。有直讲
能说礼而陋于容。学官多豪族子。
摈之不得共食。公命吏曰。
直讲来。与祭酒共食。
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奏儒生为学官
日使会讲。生徒奔走听闻。
皆相喜曰。韩公来为祭酒
国子监不寂寞矣。改兵部侍郎
镇州乱。杀其帅田宏正
征之不克。遂以王庭凑节度使
诏公往宣抚。既行。
众皆危之。元稹奏曰。
韩愈可惜。穆宗亦悔。
有诏令至境观事势。无必于入。
公曰。安有受君命而滞留自顾。
遂疾驱入。庭凑严兵拔刃。
弦弓矢以逆。及馆。
甲士罗于庭。公与庭凑监军使三人就位。
既坐。庭凑言曰。
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所为。
本非庭凑心。公大声曰。
天子以为尚书将帅材。故赐之以节。
实不知公共健儿语。未尝及大错。
甲士前奋言曰。先太史为国打朱滔
遂败走。血衣皆在。
此军何负朝廷。乃以为贼乎。
公告曰。儿郎等且勿语。
言。将为儿郎已不记先太史之功与忠矣。
若犹记得。乃大好。
且为逆与顺。利与病。
不能远引古事。但以天宝来祸福为儿郎等明之。
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梁崇义朱滔朱泚吴元济李师道。复有若子若孙在乎。
亦有居官者乎。众皆曰无。
又曰。令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
节度使。后至中书令
父子皆授旌节。子与孙虽在童幼者亦为好官。
穷富极贵。宠荣耀天下。
刘悟李祐皆居大镇。王承元年始十七亦仗节。
此皆三军耳所闻也。众乃曰。
田宏正刻此军。故军不安。
公曰。然汝三军亦害田令公身。
又残其家矣。复何道。
众乃欢曰。侍郎语是。
庭凑恐众心动。遽麾众散出。
因泣谓公曰。侍郎来。
欲令庭凑何所为。公曰。
神策六军之将。如牛元翼比者不少。
但朝廷顾大体。不可以弃之耳。
尚书久围之何也。庭凑曰。
即出之。公曰。
若真耳。则无事矣。
因与之宴而归。而元翼果出。
乃还。于上前尽奏与庭凑言及三军语。
上大悦曰。卿直向伊如此道。
由是有意欲大用之。王武俊太师
太史者。燕赵人语也。
吏部侍郎。凡令史皆不锁厅出入。
或问公。公曰。
人所以畏鬼者。以其不能见也。
鬼如可见。则人不畏矣。
选人不得见令史。故令史势重。
听其出入。则势轻。
京兆尹御史大夫。特诏不就御史台谒。
后不得引为例。六军将士皆不敢犯。
私相告曰。是尚欲烧佛骨者。
安可忤。故贼盗止。
遇旱。米价不敢上。
李绅御史中丞。械囚送府。
使以尹杖杖之。公曰。
安有此。使归其囚。
是时方幸。宰相欲去之。
故以台与府不协为请。出江西观察使
以公为兵部侍郎既复留。
公入谢。上曰。
卿与李绅争何事。公因自辩。
数日复为吏部侍郎长庆四年得病。
满百日假。既罢。
十二月二日卒于靖安里第。公气厚性通。
论议多大体。与人交始终不易。
凡嫁内外及交友之女无主者十人。幼养于嫂郑氏。
及嫂殁。为之服期以报之。
深于文章。每以为自扬雄之后。
作者不出。其为文未尝效前人之言。
而固与之并。自贞元末以至于兹。
后进之士。其有志于古文者。
莫不视公以为法。有集四十卷。
小集十卷。及病。
遂请告以罢。每与交友言既。
终以处妻子之语。且曰。
某伯兄德行高。晓方药。
食必视本草。年止于四十二。
某疏愚。食不择禁忌
位为侍郎。年出伯兄十五岁矣。
如又不足。于何而足。
且获终于牖下。幸不至失大节。
以下见先人。可谓荣矣。
享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
谨具任官事迹如前。请牒考功太常定谥。
并牒史馆。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