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韦玢司农少卿713年12月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黄门正议大夫太常少卿上柱国薛县开国男韦玢
励精正己。力行徇公。
从务表其清白。干时允其文采。
故以台阁褎称。缙绅甄奖。
盛礼兴乐。望虽重于执圭。
八政一农。事尤殷于理
洛京转漕。淮海通波。
宜任牟融之能。迁改郑庄之弊。
可兼司农少卿散官勋封如旧。
分司东都。主者施行。
仆射 唐 · 杜佑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七
仆射秦官。
其名则微。
其职甚细。
东汉以后。
虽委任渐重。
职司会府
而非百僚师长之职也。
又按丞相亦秦官。
秦氏每偫臣上表。
皆云丞相臣某为首。
汉之宗臣。
萧何丞相
汉仪。
丞相进。
天子御座为起。
在舆为下。
有疾。
法驾至第问。
得戮二千石
申屠嘉欲斩内史晁错是也。
霍光受顾托之重。
之地。
昌邑王
上表太后
丞相臣敞为首。
大司马大将军臣光次之。
其尊崇如此。
中间尝置左右丞相
亦尝改为相国
亦为大司徒
大抵汉之丞相
是为三公
于天下无所不统。
后汉亦以三公宰相
司徒西汉丞相也。
其后或为丞相
或为相国
或为大丞相
虽互为之名。
其实一也。
曹公司马师赵王伦王敦王导刘义宣齐高帝梁武帝尔朱荣陈武帝侯景齐献武隋文帝皆为之。
历代多非寻常人臣之职。
亦多为赠官。
然自秦以降。
实居百僚之长。
尚书令统领众务。
提举纲目。
仆射贰之。
诚为崇重。
且非统国政宰天下之任。
侍中中书令
如直以尊崇则太师
不然。
上公太尉始可长命百僚也。
龙朔中天宝初
尝改侍中中书令左右相
远协伊尹仲虺左右相
周公召公成王为左右之义。
斯诚允当。
或谓尚书令仆射录尚书之职。
是官之师长
按前代录尚书
霍光张安世王凤赵喜牟融邓彪张禹李固王导褚彦回齐明帝之徒。
或是三师
或是三公
或是大将军大司马兼之。
皆秉朝政。
古冢宰
百官总已。
实宰辅也。
其时别自有令仆。
仆射虽尝改为丞相
名同而职异。
品秩又未崇极。
上有三司三公尚书令
岂比前代丞相受任也。
其袭旧名无实者。
若今刺史皆云使持节
按前代使持节
得戮二千石
其王公已下封国
皆南面臣人。
分茅建社。
开府仪同三司
则礼数班秩。
皆如三公
置府辟吏。
今并岂有其实乎。
此例甚不能遍举。
安有仆射因改丞相之名。
都无丞相之实。
而为百僚之师长也。
又与丞郎绝礼。
若隔品致敬。
诸司长官
与隔品僚属。
其可绝礼乎。
斯不然矣。
谨议。
唐故太中大夫太子宾客上柱国襄阳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罗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押有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
公讳珦。其先会稽人广汉太守西鄂节侯给事中龚。皆以茂绩焯于前载。曾祖彦荣。皇同州长史祖思崇。韶睦常三州刺史。父怀操。桂州兴安县。赠华州刺史。实有清行。藏于家牒。公早孤贫。笃志好学。舅氏徐吏部浩。器以远大。以其兄之子妻之。宝应初上书言事。廷命太祝。由吏资转长水河南县尉万年主簿。分董计司湘中之赋。授大理司直。嗣曹王宗室吏师。节制洪荆襄三府。公皆赞其师律。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祠部员外郎。府除。徵为奉天。刺庐寿二州。就加御史中丞。入为司农卿京兆尹。移疾乞告。改太子宾客。凡莅十六官。考绩四十四年。宏厚有局度。辩论通史事。敏而文。忠而能力。缘饰桢干。所居可纪。初结绶。满岁调于有司。会舅氏居选部。上其名于宰府。试言二篇。比兴菁华。及宾曹邸。兼管书奏。下安陆应山露布于朝。矢口雨下。含章迅发。介汉南也。武人因府丧以劫军实。诪张无状。公立斩首恶十馀曹。且命环棘于庭。俾投所取以贳罪。閒一日而金币皆复。微公之才。则一方几乱。其宰陵邑。内官旁午。吏有因缘横猾以犯禁者。榜笞至死。人用知惧。凡田里之辟。庸亡之徕。皆倍于始至。而不书于籍。庐江剧部。号为难理。强家占田。而窭人无告。乡校废落。而冗吏猥多。被病者舍医事求淫祀。公皆去其弊而图其利。人人得尽四支之敏。而务十全之术。修起经师弟子以理庠塾。每岁以廉茂计偕者。倍于他邦。化条易。和气浃洽。灵芝产。白雀至。连率今司徒岐公上其理状。诏赐紫金命服。寿阳与蔡人接壤。有州师万数。天子命中贵人监理。视方任焉。训武备。饬文事。严重廉清。理行第一。入以材能为九卿。典司金谷。由朱邑之课第。循牟融之事任。其尹京毂。不施钩距。尝请减县内平籴之半。且以尝赋输于公上者充焉。精力惠养。人蒙其利。前史称吏不廉平。则理道衰。旋观夫人之所涖。有以见朝廷理道之所繇也。年耆疹痗。乃喟然叹曰。吾以泽国书生。累至二千石。居大农内史。止足休老。其在兹乎。拜章数上。虽处以储宾优秩。而不得谢。以元和四年冬十一月。启手足于宣平里之私第。逾悬车者四岁。夫人东海徐氏同州司马参军浚之息女。妇道柔正。不跻偕老。嗣子让。乡举进士博学宏词能直言极谏。三登甲科。为校书郎咸阳县。毁瘠孺慕。如不欲生。号奉輤车。以某月日归祔于会稽之兆域。以德舆与公同服大僚。顷岁奉行中执法之诏。又尝读亡友杨懋功刻金石遗爱之说。公之率履。固为周知。识诸窀穸。不敢辞也。铭曰。
懿彼君子兮。有猷有守。
其心不回兮。其进不苟。
中外赋政兮。人之父母。
金艾被体兮。华缨耀首。
月在子兮岁居丑。复东荣兮寝北牖。
火黻列兮纁元纽。归鲜原兮巾广柳。
邱夷谷变兮何不有。追琢贞坚兮天地久。
王涯中书侍郎平章事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门下。
上宰参职。
所以法三台之耀。
中枢议政。
在乎遂万邦之宜。
朕获承鸿休。
思建皇极。
冀沃心而纳诲。
恒注意以求贤。
通议大夫尚书工部侍郎知制诰翰林学士上柱国清源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王涯
动直静专。
践方居易。
挺岁寒之劲质。
抱夙夜之端诚。
言唯守中。
虑每经远。
属者禁垣挥翰。
五字日宣。
选部持衡。
九流风动。
荐居肘腋之地。
历试股肱之才。
进尝伏于青蒲
出不泄其温树。
牟融得大臣之节。
毛玠有古人之风。
询庙算于生知。
兵钤而暗合。
方今戎车尚驾。
郊垒犹多。
必俟清明
以消氛沴。
是用付以机密
陟于崇高
尔惟发号令以端其四方。
陈便宜以宽于百姓。
行台阁之故事。
宏朝廷之大体。
秉德以立。
徇公不回。
俾予一人。
垂拱而理。
敬听朕命。
懋哉懋哉。
可守中书侍郎平章事
裴武司农卿821年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农天下之本也。
故国有九列。而司农氏居其一焉。
前代非牟融之循理。康成儒学
不在兹选。今海内无事。
思与公卿等树立根柢。以制四方。
是用外选方伯之善职者。入补兹任。
谓之恩荣。具官裴武
予闻其先始以孝友。书其国籍。
其后累有丞相。为唐名臣
贤彦因仍。代济不绝。
亦嗣其忠孝。益炽家声。
郁为元僚。所至称理。
尝居内史。屡入正卿。
自华至荆。无非剧地。
钤辖豪右。衣食茕嫠。
严而不残。仁而有制。
镇定南服。予方赖之。
而亟请来朝。因求内任。
嘉其恋我。难夺乃诚。
假以秩宗之荣。用制国泉之重。
费而不屈。尔其勉之。
检校礼部尚书司农卿。馀如故。
论古堂政和四年四月 北宋 · 刘杲卿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三五、《平津馆金石萃编》卷一九、《齐乘》卷四、乾隆《莱州府志》卷一三、民国《潍县志稿》卷三九
羿之于射、造父之于御、伶伦之于律、之于弈,各名一艺,卓立前古,后世有作者,必来取法,斯可以尽艺之善。
古之君子,高名不磨,昭如日月,直节不回,坚如金石。
出而辅世则其君,退而穷处则其身,表表乎百世之上,闻者莫不兴起,岂特羿之射、造父之御、伶伦之律、之弈卓立于前古哉!
业其艺者犹知有所取法,士大夫修身见于世,一出一处,一默一语,曷尝不以往哲为龟鉴?
然则,古人之所行,后人之所师,安可一日废自警也。
北海为郡尚矣,自汉迄于五季,搢绅先生世不乏贤。
天下之士闻其风而悦之,读其书,摭其实,资之以立身扬名,推之以致君泽民,斟酌饱满,皆足所欲。
况乡里之所向慕,耆旧之所诵道,情亲而意密,人人所自私淑耶!
惜乎去古辽邈,欲亲炙其人而不可得,独可考其衣冠,想其风采于绘画间,以慰舆衡之思,而有所未能也。
太守安阳韩公、通守汶阳慕容公,博学好古,器识宏远,思北海之多贤,□斯人之慕义。
于是披阅载籍,扬其□□。
学术如逢纷庸、谭郎宗郑康成甄宇徐房徐干,孝友如淳于恭王褒、王闾、吕元简,节义如禽庆王脩杜松赟,正直如牟融周泽王仪是仪韩熙载,操尚如公沙穆邴原王昕,隐德如逢萌管宁,知人如郎顗高构,高义如孙嵩刘敏元,政事如滕抚张允济,皆足以振扬英声,扶持风教,接邦人于道。
裒其像而绘之,名其堂曰「论古」。
孟子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乡为未足,则及一国,一国为未足,则及天下,天下为未足,则又论古之人。
堂之所绘者,不出乎一乡一国,景行其贤德,则进乎论古之人。
登其堂,俨然而望之,其严如秋霜烈日,其高如泰山北斗,可以兴好义之心,可以消鄙吝之情,如之薰染,与俱化而罔觉。
于此见二公之意,所以待北海者为不薄矣。
愚请迹古之循吏,有以惠爱元元称者,不过出入阡陌,劝课农桑;
有以奖厉风化称者,不过□□学校,延见诸生
未尝有参订图史,驰骋上下千馀载,索先贤而绘像,示一郡之仪形如我二公者。
风义廪然,度越古之循吏远甚。
此邦之人从公之化,莫不父令其子,兄诫其弟,在朝廷则厉臣节,在闺门则竭子职,居乡党则以仁待,交友则以信。
毋俾先贤专美于前,毋俾二公有憾于后,戒之戒之,毋怠于斯言。
异时才杰间出,焜耀青史,犹今之视昔,无乏才之叹,盖有椎轮于始者云。
杲卿,郡人也,获观盛事,岂可喑无揄扬之辞?
顾惟才力卑弱,不足以起其文,兹以为愧。
登仕郎、前莱州掖县簿刘杲卿记。
将仕郎潍州司刑曹事冯若德书。
将仕郎潍州工曹事宋材篆。
政和四年四月十五日建。
刘彭年刊。
蕲春陈怡女史三首 其一 晚清 · 费墨娟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奉读1阳春调2,闻名怅隔天。
三生空有梦3,一面竟无缘。
纸短情难尽,书成雁代传。
迢迢江水阔,目断楚云边4。
注:(1) 奉读:犹拜读。奉,捧着。按:奉读,张氏藏本作“自读”,今从黄本。 (2) 阳春:见第118首注。 (3) 三生:佛教语。指前生、今生、来生。唐牟融《送僧》:“三生尘梦醒,一锡衲衣轻。” (4) 楚云:楚天之云。
游士曹君原韵(1)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从来磨炼出英雄,世事炎凉迥不同。
萍水有谁怜季子2,穷途那个饭韩公3?
吟成白雪思何妙4,和到阳春句未功5。
几度挑灯频拂纸,漏声催滴响壶铜6。
注:(1) 游士:系当时社会上拿自己所作的诗文或字画,送请当地名人品评,以换得一些金钱做游历用的读书人,一般称为“游学先生”。这与古代从事游说活动的游士有别。 (2) 季子:指战国时洛阳苏秦。秦早年外出游说,黄金耗尽,穷困而归,家人皆耻笑之。后佩六国相印,又经洛阳,兄弟妻嫂不敢仰视。秦问其嫂:“何前倨而后恭也?”嫂答:“见季子位高金多也。”后以“季子”借指穷困者先穷后通者。唐牟融《赠欧阳詹》:“为客囊无季子,半生踪迹任浮沉。” (3) 韩公:指韩信。《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竟漂数十日。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楚王,都下邳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4) 白雪:古琴曲名。传为春秋晋师旷所作。《淮南子览冥训》:“昔者师旷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 (5) 阳春:一种高雅的古曲。唐白居易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因题卷后》:“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见第118首注。 (6) 壶铜:即铜壶。见第166首“铜壶”注。
集句题武义县坛头湿地公园 当代 · 贾雪梅
对联 出处:中国对联甘棠奖第二届联作选粹
颇得湖山趣,醉踏香泥,流水断桥芳草路;
无令鸥鹭惊,缓移兰棹,黄昏烟雨乱蛙声。
注:集唐刘长卿宋吴文英唐牟融唐皎然宋蔡伸唐韦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