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刘府君神道碑铭 中唐 · 裴度
押职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八
公讳太真。字仲适。族彭城。晋永嘉末。衣冠南渡。遂为金陵人。一代祖悱。隋伏波将军桂阳太守。高祖关。皇襄州别驾。曾祖轸。皇沂州刺史。祖际。皇洪州录事参军。考若筠。皇赠谏议大夫。蹈道轻世。为儒澡身。庆流后昆。追荣幽壤。公十有五而志于学。弱冠以行义修洁。词藻瑰异。名声藉甚于诸公间。当时文士兰陵萧茂挺。才高意广。诱接甚寡。一见公。便延之座右。以孔门高第。不在兹乎。天宝中。与伯氏太冲迭升太常第。议者荣之。属被虐虏包祸。中原俶扰。潜心坟素。退迹村庐。乐以忘贫。安乎终养。至广德二年。江淮宣慰使御史大夫李公季卿荐授左卫兵曹。永泰二年。河内副元帅太尉李公弼闻风加礼。致望参赞。除大理评事。辟书诏命。謺至里门。初感招弓之遇。犹怀捧檄之惠。及溯淮而北。稍远家庭。以干戈未弭。乱离斯瘼。倘贻忧于一夕。又焉用乎三牲。乃飞咫尺之书。布方寸之心。而理归棹。李公初甚迟之。迄用嗟悼。谏议府君尝被热疾而为疽。医者之言。手不可触。公乃自吮。至于良巳。则刘瓛之药渍指伤。胡可比也。后因与元兄营甘鲜之膳。自城邑而归。未至所舍。而遇曛黑。则有偷者。引弓遮道。公遽告之名居。且曰。身惟所取。无害吾兄。盗者乃愕然自失曰。不谓是刘家兄弟。乃惭而退。则赵孝之争死让生。不是过也。故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浙西观察使御史大夫李公栖筠闻之。表为常熟令。公以为入则安亲。出则养人。斯可矣。既到官。不逾岁而一邑自化。未几。再罹家祸。乌鸟之叹若此。齐斩之哀何极。除服。浙东观察使陈少游虚右职而勤请焉。公以陈之镇宣城也。实厚于谏议府君。岁时礼遗。不绝于道。乃从之。奏授监察御史。及陈之移镇扬州。又为节度判官。再迁至侍御史。正违理烦。不负知者。德宗皇帝即位。徵拜起居郎。载笔丹陛。休风蔼然。改尚书司勋员外郎。寻转吏部员外郎。综覈流品。练达程式。藏奸立见。析滞如流。名著南宫。望归西掖。迁驾部郎中知制诰。焕发人文。昭宣帝命。典谟载晖于紫闼。讽议独立于清朝。以称职赐绯鱼袋。建中四年夏正授中书舍人。是冬狂寇窃发。乘舆薄狩。奔走陪扈。遑恤其家。兴元反正。拜工部侍郎。属两河兵旱。徭费骚然。慎选名臣。往劳来之。乃召入内殿。亲承中旨。德宗嘉之。遂赐金紫。充河东泽潞恒冀易定等道赈给宣慰使。是行也。将之明之。阴雨膏之。与山甫召伯。同具歌诗矣。贞元元年转刑部侍郎。详刑议狱。无复烦累。改秘书监。遗编脱。有以刊正。三年拜礼部侍郎。天下宾王之士。尚实远名者窃相贺矣。秉公心而排偫议。履正道而杜私门。以为耸善兴能。试言考艺。若求虚誉。护小嫌。是全身之计。非取士之方也。乃贬抑浮伪。仍岁不回。适值时栋变更。朝柄夺移。怒不在公。而及于公矣。遂因嚣嚣之口。成是贝锦。出为信州刺史。求仁得仁。不以屑意。则下惠焉往而不黜。子文三巳而无愠者。于是信焉。亦既按部。风行化洽。劳罢者息。离散者来。易政成。剽轻俗革。官刑不用。阖境熙熙。呜呼。黄霸未徵于颍川。贾谊不闻于宣室。移疾去郡。以贞元八年三月八日。薨于馀干县之旅馆。春秋六十八。朝廷遂亡其宿重。士子俄失于津涂。故哭于寝丧于心者。寄声相吊。其恸也极。嗣子讽。祇服严训。可谓成人。衔哀致毁。几于越礼。以言归兆域。未叶蓍龟。权窆于丹阳县之别墅。至贞元十八年十月十九日。方从理命。克葬于宣城郡溧水县方墟之古原。夫人赵郡郡君李氏。皇许州刺史崇俭之孙。皇申州罗山县令遐之女。昔之嫔则。今也母仪。以讽从事于浙东连帅府。授试金吾卫仓曹参军。学由断织。禄可供赡。不幸又夭。谓之何哉。孤孙曰祐。仅毁齿矣。夫人抚视而哭无时。非不知短长之命也。其所哭者。公之谮愬。巳消于晛见。公之徽烈。将示于来裔。而高碑未刻。良允继没。于是门生之在朝廷者。谏议大夫杜羔。中书舍人裴度。起居舍人卢士玫。殿中侍御史李修。光禄少卿卢长卿。右司郎中韦乾度。工部员外郎李君何。在藩牧者。浙东观察都团练使御史中丞李逊。黔中观察经略使御史中丞李道古。泽州刺史御史中丞卢顼。嘉州刺史王良士。复州刺史郑偫。沔州刺史严公弼。慈州刺史刘元鼎。其在幕府者。侍御史田伯。殿中侍御史卢璠马逢。监察御史冯鲁杨巨源。其在畿者。栎阳令麻仲容。蓝田丞崔立之。盩厔尉曲澹等。咸怀赏鉴。自悼遗阙。以为沂川表德。鲁□生徒。岘首铭□荆州僚吏。况公忘家体国。正心诚意。历位崇显。而惟欲下人。应事该明。而未尝矜巳。虚和善守。廉俭好施。至于开诱后学。旌别偫才。时皆见其奖之之过也。而莫知其辨之之精也。故始异论。终共称。其为实乎。观于今可知矣。其为名乎。传于后可必矣。若不升台座。不及期颐。将时邪命邪。岂道至人不至邪。如羔辈。被蒙拔。附丽墙宇。树之贞石。贲此元扃。匪报也。永以为泣拜之所焉尔。铭曰。
行高世兮才经国。学以聚兮文以饰。奉丝纶兮诒楷则。宰宾贡兮宏鉴识。人丑正兮我好直。时风谬兮天听侧。隼为𣄣兮鹏对臆。不俾屏兮长太息。门下诸生愤何极。惟有修业为报德。德之馨兮间谗慝。石之贞兮垂万亿。
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太学博士顿邱李于。余兄孙女婿也。年四十八。长庆三年正月五日卒。其月二十六日。穿其妻墓而合葬之。在某县某地。子三人皆幼。初于以进士为鄂岳从事。遇方士柳泌。从授药法。服之。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其法以铅满一鼎。桉中为孔。实以水银。盖封四际。烧为丹砂云。余不知服食说自何世起。杀人不可计。而世慕尚之益至。此其惑也。在文书所记。及耳闻相传者不说。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以为世诫。工部尚书归登。殿中御史李虚中。刑部尚书李逊。逊弟刑部侍郎建。襄阳节度使工部尚书孟。东川节度御史大夫卢坦。金吾将军李道古。此其人皆有名位。世所共识。工部既食水银得病。自说若有烧铁杖自颠贯其下者。摧而为火。射窍节以出。狂痛呼号乞绝。其茵席常得水银。发且止。唾血数十升以毙。殿中疽发其背死。刑部且死。谓余曰。我为药误。其季建。一旦无病死。襄阳黜为吉州司马。余自袁州还京师。襄阳乘舸邀我于萧洲。屏人曰。我得秘药。不可独不死。今遗子一器。可用枣肉为丸服之。别一年而病。其家人至。讯之。曰。前所服药误。方且下之。下则平矣。病二岁竟卒。卢大夫死时。溺出血肉。痛不可忍。乞死乃死。金吾以柳泌得罪。食泌药。五十死海上。此可以为诫者也。蕲不死。乃速得死。谓之智。可不可也。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人相厚勉。必曰强食。今惑者皆曰。五谷令人夭。不能无食。当务减节。盐醯以济百味。豚鱼鸡三者。古以养老。反曰是皆杀人。不可食。一筵之馔。禁忌。十常不食二三。不信常道而务鬼怪。临死乃悔。后之好者又曰。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则不然。始病。曰药动故病。病去药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呜呼。可哀也已。可哀也已。
平淮西碑 中唐 · 段文昌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七
夫五兵之设。本以助文德而成教化。故圣人不专任之。其有桀骜暴邪。干纪作孽。道德不服。则兵以威之。文诰不谕。则兵以静之。在禁暴除害而已。自黄帝尧舜。不能无诛。至汤武受命。武功寖盛。其本之以仁义。行之以吊伐。惟帝与王。率由兹道。于戏。创业之君。劳而后定。守文之主。安而忘战。故三代之衰。功在五伯。未有中叶之后。再安生灵。前古所无。归于圣代。我唐运之兴也。高祖太宗以仁义之兵。除暴隋之乱。戎功祖武。百代丕承。玄宗尝亦内剪奸邪。外清夷狄。所以继文之代。协帝之明。既而祸起于微。乱生于理。由是髋髀之众。结固于两河。斤斧不用。绵历于五纪。肃宗代宗。亲剪大憝。且务生育。德宗顺宗。观于天象。察于人事。以理运未至。沴气犹凝。运启升平。以俟后圣。惟我后握枢出震。端扆向明。考上元之心。思祖宗之意。扫涤区宇。光启帝图。不以万乘为尊。四海为富。遵大禹栉风之志。有光武乙夜之勤。以为景擒七国而汉民安。成剪三监而周化洽。焉有患难未去。而德教可兴。日者李琳恃近狄之固。刘辟凭坤维之险。李锜保长江之冲。从史资太行之阻。四凶相挺。继为乱常。三数年间。尽膏鈇锧。太尉茂昭以中山之地。尽室来朝。司空宏正以全魏之邦。举宗向阙。义风所激。莫不归心。况彭城从折简之召。横海展执圭之觐。向之谈虞虢之存亡。议辅车之形势。莫不刳心断臂。继踵为忠。既而麟见于巴賨之间。河清于鄘卫之际。固本根之贶。昭圣祚之符。廓清寰海。兆于此矣。而长淮右地。连山四起。控扼吴楚。密迩轘辕。有上帝濯龙之池。同冀方多马之国。戈鋋雪照。驵骏云屯。二姓三凶。凭阻作孽。岁在甲午。吴少诚积祸而毙。馀殃聚于逆嗣。氛祲淮濆。我后方吊人省冤。垦灾除秽。犹命使者持节。往申宠赙。以昭柔服之义。示含宏之仁。元济劫众拒境。滔天肆逆。剽叶县。烧舞阳。侵襄城。伊洛之间。骚然震恐。乃询廷议。咸愿假以墨绖。授以兵符。天子渊默以思。霆驰以断。独发宸虑。不询众谋。汉宣从屯田之议。晋武决平吴之计。至圣不惑。偫疑自消。于是会凫藻之师。得鹰扬之帅。以忠武军帅李光颜。往者平朔边。静庸蜀。双矛电激。孤剑飙驰。亦犹冯异之总军锋。子颜之将突骑。才气雄武。可扫搀枪。总魏博河阳合阳凡三军。自临颖而前。以河阳军帅乌重允。当从史内訹邪谋。外阻兵势。精诚奋发。密应王师。故得虏魏豹于军中。缚吕布于麾下。识虑中正。可革枭音。益以汝海之地。总朔方义成陜虢剑南西川凤翔延州宁庆凡七军。由襄阳而进。宣武帅韩宏。请以子公武领精卒一万二千。时集洄曲。栾书作帅。针为戎右。充国讨虏。卬统支军。是能从帅之命。成父之志。又以寿春守李文通。夙精戎韬。累习军旅。明于守备。可保金汤。总宣武淮南宣歙浙西徐泗凡五军。扼固始之险。以鄂岳都团练使李道古。以先曹王皋有任城之武。昔征凶渠。尝取安陆。授以戎柄。嗣其家声。乘五关之隘。以唐邓随帅李愬。温敏能断。静深有谋。昔赵孟慕成季之勋。复能霸晋。亚夫绍绛侯之武。亦克擒吴。想其英徽。必有以似。山南东道荆南凡两军。自文成而东。乃命御史中丞裴度。布挟纩之恩。奉如丝之命。以谕偫帅。以抚舆师。且以古之会兵。必谋元帅。令归于一。势不欲分。命宣武军帅韩宏为诸道行营都统。假陆逊之钺。拜韩信之坛。指踪画奇正之机。发号申严凝之令。然后有司马之法。成节制之师。而寒暑再罹。贼巢未下。又命内掌枢密之臣梁守谦。肃将天威。尽护诸将。悬白日于千里。推赤心于万人。由是甘宁奋升城之勇。君文励击郾之志。焚上蔡以剪其翼。拔郾城以扼其吭。以轩后攻蚩尤之乱。殷宗伐鬼方之罪。周公诛淮夷之叛。虽以圣讨逆。皆三年后定。百辟之议。且谓久劳。将决其机。以安海内。复命丞相裴度。拥淮蔡之节。抚将帅之臣。分邓禹之麾旆。盛窦宪之幕府。四牡业业。于藩于宣。先是光颜重允公武。戎旅同心。垒垣齐列。常蛇之势。首尾相从。胡骑之雄。纷纭纵击。逐馀孽如鸟雀。猎残寇似狐狸。干矛如林。行次于洄曲。丞相之来也。偫帅之志气逾励。统制之号令益明。势如雷霆。功在漏刻。贼乃悉其精骑。以备洄曲之师。唐随帅李愬。新总伤痍之军。稍励奔北之气。城孤援绝。地逼势危。而能养貔虎之威。未尝矍视。屈鸷鸟之势。不使露形。是以收文城栅而降吴秀琳。下兴桥而擒李祐。祐果敢多略。众以留之。或谓蓄患。不利吾军。愬诚明在躬。秉信不挠。爰命释缚。授之亲兵。祐感慨之心。出于九死。纵横之计。果效六奇。粤十月既望。阴凝雪飞。天地尽闭。愬乃遣其将史旻仇良辅留镇文城。备其侵轶。命李祐领突骑三千以为乡导。自领中权三千。与监军使李诚义继进。又遣其将田进诚领马步三千以殿其后。郊云晦冥。寒可堕指。一夕卷旆。凌晨破关。铺敦淮濆。仍执丑虏。虽魏军得田畴为导。潜出卢龙。邓艾得田章先登。长驱绵竹。用奇制胜。与古为俦。四纪逋诛。一朝荡定。摅宗庙之宿愤。致黎庶之大安。周汉以还。莫斯为盛。帝命策勋。进宏为侍中。光颜重允并为司空。愬为左仆射。帅山南东道。公武加散骑常侍。节制鄜坊丹延。道古进御史大夫。文通加散骑常侍。王师获金爵之赏。环境蒙优复之恩。掩骼埋胔。除瑕宥罪。跻偫生于寿域。还比户于可封。东西南北。无思不服。丞相旋请来朝。后加金紫光禄大夫。封晋国公。乃眷淮濆。烝人生殖。俾择循吏。抚其疾伤。以宣慰副使刑部侍郎马总领淮蔡之任。天子议功云台。追美将帅。俾刻金石。以扬休勋。而百辟佥谋。偫帅克让。推义士之志。敢贪天功。徵贤臣之言。实在君德。于是搢绅之士。暨侯服之臣。上献鸿名。式昭徽册。然后光辉千古。声名百蛮。诏命掌文之臣文昌勒铭淮浦。庶乎阅周雅者。美宣王之中兴。观剑铭者。戒蜀川之恃险。铭曰。
天有肃杀。万物以成。雷风为令。霜霰为刑。君有武节。四海以宁。陈之原野。阻以甲兵。在昔圣主。格宁邦国。武以禁暴。刑以助德。牧除害马。农去蟊贼。苟非戎功。孰静偫慝。明明我后。神算精微。九重独运。千里不违。宵衣旰食。再安中宇。始剪朔漠。旋枭蜀虏。丹徒鏦濞。白门缚布。服兹四罪。岂劳一旅。淮夷怙乱。四十馀年。长蛇未剪。寰宇骚然。逮于孽童。逆志滔天。怀柔匪及。告谕罔悛。帝念生人。乃申薄伐。飞将鹰扬。前锋电发。斋坛命信。灵旗指越。我武惟扬。祅氛未灭。集于洄曲。决战摧凶。豹略临晋。维留沓中。桓桓襄帅。奇谋成功。浮罂暗渡。束马潜攻。合以长围。绝其飞走。布德灭妖。升城获丑。商不易肆。农安其亩。洄曲残兵。投戈束手。帝嘉偫帅。赏不踰时。画社启封。圭组陆离。洎于蛮貊。服我英威。刻之金石。作戒淮夷。
贬李道古循州司马诏 中唐 · 穆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五
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大夫李道古。幸以宗枝。早参名级。出分专面。入践通班。诚宜祗慎周行。恪居官次。而乃利于苟进。忘彼慎身。持左道以事君。将行险以侥倖。因缘药术。荐达妄庸。上惑先朝。俯招物议。迹其事状。合正刑章。朕以临御之初。务在宽大。特缓投荒之典。俾从佐郡之名。无谓优容。而忽宏贷。可守循州司马。
韩碑 唐 · 李商隐
押支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引用典故:大手笔 虎貔 圣相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原注:晏子春秋,仲尼,圣相也),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李愬、韩弘、李道古、李文通),仪曹外郎载笔随(李正封、冯宿、李宗闵皆从度出征)。
行军司马智且勇(度奏韩愈充行军司马),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一作二)丈字如斗(一作手),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碑辞多叙裴度事,时入蔡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唐安公主女也,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去愈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过,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