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朱明道等九人和前韵见贻各答一首并自述一首 其八 答崔彦麟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龟巢稿卷三
老夫衰懒惭无学,年少才华羡李舟
好觅灵槎天上去,莫攀仙桂月中游。
踞床我欲来吹笛,换酒君当为解裘。
最喜今年秋至早,凉生六月火西流。
韵谱后序987年1月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徐公文集》卷二三、说文解字篆韵谱、《小学考》卷一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初,《韵谱》既成,广求馀本,孜孜雠校,颇有刊正。
今复承诏,校定《说文》,更与诸儒,精加研核,又得李舟所著《切韵》,殊有补益。
其间有《说文》不载,而见于序例、注义者,知必脱漏,并从编录;
疑者,则以李氏《切韵》为正,殆无遗矣。
前序犹谓学者殊寡,而今之学者益多,家蓄数本,不足以供其求借。
颍川陈君文颢,任当守土,宠列侍祠,习武好文,怜才乐善,见人为学,如己之诲子弟焉。
因取此书,刊于尺牍,使摸印流行,比之缮写,省功百倍矣。
噫!
仁人之用心也。
因躬自篆籀,庶祗来命,序之于后,以记其由。
雍熙四年正月序。
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一作同王昌龄崔国辅李舟郴州 其一 744年 盛唐 · 李白
 押元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沧洲
秦地见碧草,楚谣对清樽。
把酒尔何思,鹧鸪啼南园。
余欲罗浮隐,犹怀明主恩。
踌躇紫宫恋,孤负沧洲言。
终然无心云,海上同飞翻。
相期乃不浅,幽桂有芳根。
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一作同王昌龄崔国辅李舟郴州 其二 744年 盛唐 · 李白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尔家何在潇湘川,青莎白石长沙边。
昨梦江花照江日(一作月),几枝正发东窗前。
觉来欲往心悠然,魂随越鸟飞南天。
秦云连山海相接,桂水横烟不可涉。
送君此去令人愁,风帆茫茫隔河洲。
春潭琼草绿可折,西寄长安明月楼
李校书二十六韵李舟陇西人,后封陇西县男。父岑,水部郎中眉州刺史。)758年 唐 · 杜甫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白华 䌽衣 前席 倚门 虎脊 渥洼种
代北有豪鹰,生子毛尽赤。
渥洼骐骥儿(一作种),尤异是龙(一作虎)脊。
李舟名父子,清峻(一作时)辈伯。
人间好(一作妙)少年,不必须白皙。
十五文史,十八足宾客
十九授校书,二十声辉(一作燀,一作烜,一作烨)赫。
众中每一见,使我潜动魄
自恐二男儿,辛勤养无益
乾元元(一作二)年春,万姓始安宅
舟也衣䌽衣,告我欲远适。
倚门固有望,敛衽就行役。
南登白华,已见楚山碧。
蔼蔼咸阳都,冠盖日(一作已如)
何时太夫人,堂上会亲戚。
汝翁草明光,天子正前席
归期岂烂漫(一作熳),别意终感激。
顾我蓬屋姿,谬通金闺(一作门)
小来习性懒,晚节(一作岁)慵转剧。
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
羡君齿发新,行己能夕惕。
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
回身视绿野,惨澹如荒泽。
老雁(一作忍饥,哀号待枯麦
时哉高飞燕,绚练新羽翮。
长云湿褒斜,汉水饶巨石。
无令轩车迟,衰疾悲夙昔。
送归中丞使新罗吊祭册立序768年1月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儒家者流。
鲜肯冠獬豸冠者。
盖抗节刚奋。
以排击为气使故也。
今天子以公身衣儒服。
力儒行。
行之修可移于官。
学之精可专对四方。
是故公任执法之位。
且使操节以济大海。
颁我王度于大荒之外。
夫新罗嗣王以丧讣。
且请命于我矣。
我则归赗继好。
以策命命之。
实怀远示德。
礼之大者。
夫亦将宏宣王风。
诞敷微言。
使鸡林塞外。
一变可至齐鲁
不然。
归公何以不陋九夷之行也。
盖行于忠信者无险易。
拘于王程者无远近。
公受诏之日。
则遗其身。
视涉海如蹈陆。
谓穷发犹跬步。
岂鲸怒鳌抃。
足戒行李。
凡以诗贶别。
姑美遣使臣之盛云尔。
唐故朝议大夫高平郡别驾权公神道碑铭769年2月 唐 · 独孤及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
开元天宝之际。元宗始以八柄付三公。由是台司得专其废置。其中或凭宠固位。惧天下有异已者。诸附离之者皆出入三台。若公才令名。以望见惮。则稍稍优其俸而黜其职。故天水权公幼明新安县绛郡司马高平郡别驾而殁。同于道者皆窃叹之。是岁天宝六载秋八月也。殁后廿有二载。岁次巳未春二月。返葬洛阳故茔。夫人新郑县荥阳郑氏祔焉。县君某县某官某之孙某之子。以仁俭好礼。辅佐懿德。柔明之风。训齐闺门。寿六十五。大历二年十月某日。终于丹阳。初公娶于博陵崔氏。生子曰骅而终。新郑以继室。生四子。曰轶。曰申。曰器。曰舒。舒不幸短命。骅轶申器。悉忠信好学。善属文。位未显而令名归之。庆之垂训之流也。至是既卜宅兆。骅等惧日月逾远。后裔不知其先人之德善。谓及忝乡举之旧。故使录而铭之云。公讳彻。字幼明陇西天水人也。权氏之先。出于颛顼。其远相殷武丁之小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权。因以权受封。且命氏焉。至周为楚武王所灭。国除。其后有仕陇西者。遂家于天水。历汉魏晋宋间。子孙世都尉郡守。至裔孙翼。与王景略同佐苻坚。官至仆射。后仆射数世至景宣景宣生士玢。并知名于时。士玢生万春。历华州刺史封千金县公华州右领军将军曰文奖。领军嗣永兴曰怀育。公永兴之嗣也。奕叶之明德粹气。丛于其躬。故融而为仁行。播而为文学。童子时。舅氏崔湜奇其文。尝谓有何无忌之似。其乡举也。考功郎中苏颋拔诸偫萃之中。连尉湖城汾阴新繁渭南河南五县。开元二十三年监察御史。会监祭太庙。先时同事者约相与偕赴。及将赴祭。约者有故不至。遽不暇告。公曰。人约我矣。可先已而后信乎。遂不赴。坐是降为河南府法曹。君子义之。初选部旧制。每岁孟冬以书判选多士。至开元十八年。乃择公廉无私工于文者。考校甲乙丙丁科。以辨论其品。是岁。公受诏与徐安贞王敬从吴巩裴朏李宙张烜等十学士参焉。凡所升奖。皆当时才彦。考判之目。由此始也。于是天下无兵百二十馀载。搢绅之徒。用文章为耕耘。登高不能赋者。童子大笑。公攘臂其间。以仁义为已任。片言只字。动为学者所法。时辈荣之。而居家清方。惟德礼是仗。润身饬吏。不过经术。不矫持操以游媚贵倖。行威作福者忌之。由是官徙而阶不迁。从法曹数岁而后有新安之拜。及至历绛郡高平。任愈疏远。安贞中立。未尝易方。虚舟其心。与位升降。春秋六十四而终。盖道之行止。与时不并。论者以汉梁叔敬桓君山为比。公所著文二十卷。其立言之宗。赵郡李华编而序之。若世系事业。则书诸斯文。其文曰。
咺兮权公,有德有言。
忠恕廉清,道直而温。
行有馀力,言足成文。
居官釐绩,勤约是守。
与明以信,宁黜不苟。
迹屈志伸,义彰身后。
冉政游学,左诗潘诔。
风流遗烈,足以遗子。
九原与归,末由也已。
唐故大理寺少卿侍御史河南独孤府君墓志铭774年6月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府君讳玙
河南洛阳人
汉世祖光武皇帝第二子沛献王辅之昭也。
临川郡河阳道行台仆射洛州刺史永业府君五代孙。
国朝明威将军惠府君第二子。
越州都督浙江东道节度观察处置使御史中丞右金吾大将军府君之季弟也。
聪明仁恕
专直宽信。
扰而毅。
温而厉。
弱冠筮仕。
以艺即戎。
藏器安卑。
非其志也。
天宝十四年
安禄山反。
朝廷以淮淝海沂三吴咽喉。
宜择良佐以贰藩镇。
府君泗州长史
无何。
换滁濠二州。
倅戎备。
参吏职。
忠敏肃给。
所涖繄赖。
御史中丞崔公昭之尹河南也。
盛选僚佐
府君太常丞殿中侍御史营田判官
使罢。
湖州别驾
大历五年
公受持节牧宣歙池三州。
府君复为从事
太子右谕德殿中侍御史大理少卿侍御史
方谓宜民宜人
禄与寿俱。
遭命不淑。
春秋五十五而殁。
是岁大历九年春三月二十四日也。
夫人陇西李氏。
以柏舟之誓。
提携诸孤某等。
府君之丧。
言归洛阳
某月日。
窆于某原。
礼也。
府君少孤。
事兄嫂以友悌称。
在邦在家。
言信行果。
居官祗事。
强志能力。
及其冠法冠。
太府
上以勤恪周爰成务。
下以明诚劳谦应物。
和礼正家。
敦睦族姻。
自疏及亲。
必慈必爱。
而命不我与。
年未下寿。
天天其椓。
呜呼哀哉。
府君金吾伯兄拥旄浙东也。
拔崔公于郡吏之中。
升为军司马
推诚委政之分。
犹晋得韩厥
宋得子罕
中丞开府辟掾。
府君为首。
既而府君之丧也。
中丞哭之恸。
赠赙赒给。
加于人一等。
由是稚子孀妻。
得奉丧而西。
三月而葬。
礼无违者。
赙布之馀。
足备祭器。
君子谓金吾之明哲。
诒厥兄弟。
宣州之交情。
见于死生。
知已之道。
斯其行者鲜矣。
及敢不以直词书仲父之美于墓石。
其辞曰。
叔父懿德。
承家令仪。
惠迪哲兄。
践脩靡违。
移治于官。
发迹淮沂。
皇华。
亦绣其衣。
天子命我。
参军机。
骆马啴啴。
所从其谁。
显允君子。
为诸侯师。
府君委质。
咨诹载驰。
式壮其猷。
耄未及之。
阴阳为寇。
子鵩洽期。
昔也陟冈。
哀哀永思。
今也反真。
匪公曷依。
伯兮叔兮。
今乎已而。
他年九原。
公谁与归。
平蛮颂 唐 · 韩云卿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一
大历十二年桂林象郡之外。
西原贼率潘长安。伪称安南王
诱胁夷蛮。连跨州邑
鼠伏蚁聚。贼害平人。
南距雕题交趾。西控昆明夜郎
北洎黔巫衡湘。弥亘万里。
人不解甲。天子命陇西县昌巙领桂州都督御史中丞
持节招讨。斩首二百馀级。
擒获元恶并其下将率八十四人。生献阙下。
其馀逼逐俘虏二十馀万。并给耕牛种粮。
令还旧居。统外一十八州牧守。
羁縻反覆。历代不宾。
皆受首请罪。愿为臣妾。
嘉其自新。俾守厥旧。
商农渔樵。各复其业。
悼耋鳏寡。各安其宅。
变氛沴为阳煦。化险阻为夷途。
五岭之人。若出元泉而观白日。
如蹈烈火而蒙寒冰。书上闻。
优诏嘉焉。公卿百辟。
将校耆艾。咸愿歌颂勋烈。
以铭于石。其辞曰。
皇帝嗣位。十有五载
淳风横流。声教无外。
蠢兹蛮陬。肆其蜂虿。
恃远怙险。为人蟊贼。
爰命陇西。授节讨绥
训我师徒。如熊如罴。
捲旗释甲。先喻德泽。
稔恶弗惩。含虿弗息。
矫矫陇西。砺尔矛鋋。
鼓奋重泉。兵扬九天。
出其不意。亿万踣颠。
来者面缚。亡者染锷。
搜洞索穴。覆其巢宅。
若鼓洪炉。燎彼毛毳。
若振飘风。摧乎朽脆。
海峤濛濛。再开天光。
俾祲作和。化戎为农。
三军卧鼓。四鄙罢柝。
原野萧条。万里澄廓。
明主是嘉。罢人是康。
铭之岭门。用垂无疆。
虞帝庙碑铭 唐 · 韩云卿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一
帝舜有虞氏。姚姓讳重华
帝颛(阙八字)瞽叟之子。□以孝闻。
卅尧□□□□受尧之禅。丁酉法尧禅禹。
在位五十年。南巡狩崩(阙八字)
一百一十有二算圣德□□□□灵魄游于无方。南人怀思。
立祠祷祭。历夏殷周秦。
距乎有国。凡更十姓。
享奠不替。大历十一年(阙八字)
皇族陇西县御史中丞昌巙。领桂林象郡之地。
虔祇统命。肃龚神祀。
以祠宇隳圯。狭隘朽陋。
不足延降圣灵。迎致恭恪。
斋服祭器不(阙八字)邀福慢礼有里巷蛮夷□□□□于□□县尹曰上有阳崖阴窦。下有迥潭伏滔
风云(阙八字)之□处□□□驾(阙十四字)因以俸钱增新易故。崇垣峻宇。
萧屏牖户。有伦有度。
垩缮既成。以时昭享。
瞻觌门屏。践履阶闼。
兢业恂惧。肃然莫不加敬。
牲牷既设。巫祝斯列。
斋庄蠲洁。悫然如享其诚。
箫鼓既阕。俎豆斯彻。
神人和悦。僾然如受其福。
是岁寇贼歼平。年谷丰稔。
五岭之人。阴受帝祉。
官属长老。愿刊石琢表识。
以彰懿烈。其辞曰。
惟虞禅。夏德斯沦。
更殷历周。以及嬴秦。
帝号再尊。帝道莫宣。
祀典空存。祀礼无闻。
于穆皇家。踵美于唐。
独主淳俭。后嗣其昌。
明明大君。俾祐尔躬。
穆穆宗臣。祇慎肃龚。
广厦增饰。展礼竭忠。
人神胥会。风雨晦蒙。
三千年閒。礼币贽通。
西原寇平。南亩有年。
祀事报功。皇灵降臻。
仡仡武夫。我战自克。
畟畟农耜。我勤乃获。
日用游焉。恶知帝力
天人同休。心存影会。
诚感昭通。屑易窒碍。
刊石播美。垂亿千载。
云门寺诗序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八
上德与汗漫为友。
无江海而閒。
其次则仁智相从。
有山水为乐。
故合志同方。
贤者有柴桑之隐。
游道同趣。
吾徒为云门之会。
其造适一也。
先会一日。
沙门释去諠命我友。
相与探玉笥。
会稽
然后溯若耶。
凤林而南。
意欲脱人世之羁鞅。
穷林泉之遐奥。
于是舍舟清澜。
反策閒原。
递杳霭而历岖嵚。
入深翠以泛回环。
遂至于云门。
观其偫山謺翠。
秦望拔起。
五峰巉巉。
列壑沈沈。
上摩碧落。
旁涌金界。
其下则百泉会流。
蓄为澄潭。
涵虚镜彻。
激濑玉漱。
泠泠之声。
与地籁唱和。
不待笙磬。
而五音迭作。
眺听不足。
则凝思宴息。
恍焉疑诸天楼观。
列在咫尺。
庭衢之中。
别有日月。
既而动步真境。
静聆法音。
合漆园一指之喻(一作论)
诣净名无住之本。
万累(一作虑)如洗。
百骸坐空。
视松乔为弱丧。
轻世界于枣叶
盖道由境深。
理自外奖故也。
昔之远公庐山
谢客石门
道流胜赏。
今古一贯。
曷可不赋。
贻云山羞。
乃各为诗。
以志斯会。
同乎道者
陇西李公受高阳齐霞举。
约会未至。
亦请同赋此篇。
用广夫游衍之致云。
处州刺史李公墓志铭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一
公姓李氏。讳某
陇西成纪人也。字曰公受
其先在晋霸西凉。在魏侯姑臧
长发有光。乃炽而昌。
五代秦王府户曹太子舍人某。以恭德垂裕。
实公之大父。水部郎中眉州刺史某。
以宏材广化。实公之烈考。
礼部尚书襄阳席豫。以大名谥文
实公之外祖。公生而聪迈。
十六以黄老学一举登第。十八典校宏文。
二十馀以金吾掾假法冠为孟侯湖南从事给事中贺若察宣慰南方。
请公为寮佐。其后宰东阳宣城二县。
辟宣歙浙东二府。府主崔侯昭。
咨以小大之政。由监察转殿中侍御史
建中初。朝廷釐饬百度。
高选尚书诸曹。即拜公金部员外郎
吏部张镐节制大梁
请公为介。授检校吏部郎中侍御史
使辍。遂退耕洛之閒。
起家除陜州刺史。换处州刺史
累升至朝请大夫。爵陇西县
既授代。家于鄱阳
享年四十有八。以某年月日遘疾捐馆。
夫人武城县清河崔氏。生一女未龀。
公母弟曰丹。有季方之贤。
茹哀问卜。以某年月日。
奉輤车归葬于洛阳某乡原。礼也。
呜呼。当汉道之盛。
贾谊桓谭冯衍。皆以高才钜名。
或位沦下国。或废落田里。
夫岂不遭明时。不识明主哉。
盖运有通踬。事有离合。
不可以一理言也。惟公有孝友仁谦之德。
文学政事之美。卓立不羁之才。
竟委迟半涂。僻典荒服。
且乏邓攸之嗣。而终管辂之年。
时欤命欤。可为恸哭者已。
始公之孤。丧过乎哀。
丁内艰也。东阳之人。
饮公惠。悯公荼毒。
行泣赗祭。既除而止。
奉归宗之姑。惟敬与爱(下阙)
奉天袁高等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九
袁高
杨顼(已上二人并曾任御史中丞
裴谞(曾任金吾将军
孙咸(曾任京兆少尹
周皓(曾任丹延都团练观察使
裴冑(曾任宣州刺史
崔造
殷亮
李舟(以上并任郎官何士干
姚南仲
陆淳
沈既济(已上曾任补阙拾遗)
右。
臣近因奏对。
言及任人。
陛下累叹乏才。
惘然忧见于色。
臣退而思省。
且喜且惭。
所喜者乐陛下急于求贤。
明君致理之资也。
所惭者耻近侍不能荐士。
微臣窃位之罪也。
辄自揣择。
思举所知。
犹惧鉴识不明。
品藻非当。
反覆参校。
未果上闻。
昨蒙宣示。
中书进拟量移官。
令臣审看可否者。
因悟贬降之辈。
其中甚有可称。
臣以素所谙知。
兼闻公议。
此状之内。
仅得十人。
状所不该。
又有三四。
或因连累左黜。
或遭谗忌外迁。
互有行能。
咸著名迹。
寘之清列。
皆谓良材。
若但准例量移。
及令仍旧出守。
固非陛下爱贤之意。
亦乖海内望理之心。
傥蒙特恩
追赴行在。
试垂访接。
必有可观。
录用弃瑕。
既符德号。
振淹求旧。
亦阐大猷。
谨录荐陈。
庶备采择。
其馀差序远近。
并具别状以闻。
谨奏。
唐故使持节歙州诸军事歙州刺史赐绯鱼袋陆君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
君讳傪。字公佐吴郡人。曾祖某。某官。考某。某官。君早孤。与兄隐居于越。有佳山水。率子弟耕汲于其中。日修桑门之法。摈落人事。贞元初。兄既殁。始为宗姻士友所强。慨然有应知己之心。繇试左环卫。历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里行黔中。又以殿中侍御史内供奉佐浙东。凡四居宪职。介二方伯。皆有直声休利。邦人宜之。十二年。所从既罢。继之者再至。率以重礼礼君。终不能屈。非所乐而不苟合故也。朝廷宗公贤大夫多悦其风。十六年徵拜祠部员外郎。居二年。执事者上言其才。请为剧曹。会东方守臣二千石之缺。天子方加恩元元。循责吏理。面命执事曰。诚如是。姑使为郡。须其报政。縻以好爵。遂拜歙州刺史。在途发疡。夏四月二十日。卒于洛师。享年五十五。夫人河东柳氏。殿中侍御史并之息女。才淑有贤行。长子某。年在羁贯。嗣子某。未离褓抱。夫人既得卜吉。且以孤藐之词。请表墓于父友。故鄙夫泣书于寝门之外而不让云。君峻而通。直而和。偫而不党。至若流俗之龌龊。细人之姑息。屑屑汲汲之态。不萌于胸中。器度夷远。英华发外。居常无怵迫。临事有风节。同心定交。造次以文。评议鉴裁。精明不惑。从善亲仁。发于肺肝。文章宏朗。有作者风格。学不为人。与古为徒。向使登其年。充其量。束带公朝。其骨鲠魁垒之士欤。常与故虔州刺史陇西李公受右补阙安定梁宽中礼部郎中京兆德符右补阙广平刘茂秘书郎赵郡李叔翰方外士右谕德博陵崔公颖暨予友善。嚱夫。相视莫逆。行二十年。洪范之攸好德。儒行之远相致。今则已矣。可胜恸也耶。时贞元十八年岁直鹑首秋七月甲子。镂坚石而铭曰。
皦皦陆生。
中和粹清。
直如朱弦。
洁如白珩。
或默或语。
不将不迎。
如何斯人。
晻忽冥冥。
蚩蚩下辈。
戬谷或丁。
煜煜芳兰。
严霜飘零。
命不可问。
死不可作。
呜呼陆生。
魏合虚进士 明 · 黄应举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相闻相忆限相从,同听长安晚寺钟。
陈榻久知迟孺子李舟谁许并林宗
望来彩翮青云远,弹罢朱弦碧水溶。
蓬岛瀛洲看缥缈,可能携手最高峰(以上清黄登岭南五朝诗选》卷四)
按:钟东整理
集韵韵例 北宋 · 丁度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
昔唐虞君臣,赓载作歌;
商周之代,《颂》、《雅》参列。
则声韵经见,此焉为始。
后世属文之士,比音择字,类别部居,乃有四声。
若周研、李登、吕静、沈约之流,皆有编著,近世小学寖废,六书亡缺,临文用字,不给所求。
隋陆法言唐李舟、孙愐各加裒撰,以裨其阙。
先帝时,令陈彭年、丘雍因法言旧说为刊益。
景祐四年太常博士直史馆宋祁太常丞、直史馆郑戬建言:「彭年、雍所定,多用旧文,繁略失当」。
因诏、戬与国子监直讲贾昌朝、王洙,同加修定;
刑部郎中、知制诰丁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李淑为之典领。
今所撰集,务从该广,经史诸子及小学书更相参定。
凡字训悉本许慎《说文》。
慎所不载,则引它书为解。
凡古文,见经史诸书可辨识者取之,不然则否。
凡经典字有数读,先儒传授,各欲名家,今并论著,以稡群说。
凡通用韵中同音再出者,既为冗长,止见一音。
凡经史用字,类多假借,今字各著义,则假借难同,故但言「通作某」。
凡旧韵字有别体,悉入子注,使奇文异画,湮晦难寻;
今先摽本字,馀皆并出,启卷求义,烂然易晓。
凡字有形义并同,转写或异,如坪𡊞、叴㕤、心忄、水氵之类,今但注曰「或书作某字」。
一字之左,旧注兼载它切,既不该尽,徒酿细文,况字各有训,不烦悉箸,凡姓望之出,旧皆广陈名系,既乖字训,复类谱牒;
今之所书,但曰「某姓」,惟不显者则略著其人。
凡字有成文,相因不释者,今但曰「阙」,以示传疑。
凡流俗用字,附意生文,既无可取,徒乱真伪,今于正文之左直释曰:「俗作某,非是」。
凡字之翻切,旧以武代某、以亡代茫,谓之类隔,今皆用本字。
述夫宫羽清重,篆籀后先,总括包并,种别汇联,列十二凡,著于篇端云。
字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新增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一字。),分十卷。
按:《集韵》卷首,述古堂影宋抄本。
先君石表阴先友记807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袁高
河南人
给事中敢谏争。
贞直忠蹇。
举无与比。
能使所居官大。
再赠至礼部尚书
姜公辅
内学士
以奇策取相位。
好谏诤免。
后以罪贬为复州刺史卒。
齐映
南阳人
为相。
以文敏显用。
严郢
河南人
刚厉好杀。
号忠能
京兆河南尹御史大夫
善举职。
为邪险构扇。
以贬死。
元全柔
河南人
气象甚伟。
好以德报怨。
恢然者也。
大官
有土地。
入为太子宾客
杜黄裳
京兆人
宏大人也。
善言体要。
为相。
有墙仞不佞。
谋克蜀。
司空
出为河中节度
刘公济
河间人
厚宽硕大。
与物无忤。
为渭北节度
入为工部尚书卒。
杨氏兄弟者。
宏农人。
皆孝友有文章。
凭由江南西道入为散骑常侍
凝以兵部郎中卒。
凌以大理评事卒。
最善文。
穆氏兄弟者。
河南人
皆强毅仁孝。
赞为御史中丞
捍佞倖得贬。
后至宣池歙处置使卒。
质为尚书郎
侍御史内供奉卒。
最善文。
皇甫政
河南人
有威仪。
由浙东廉使太子宾客
裴枢。
同郡人。
御史
天子以隐罪诛吏。
枢顿首愿白其状。
以故贬。
后为尚书郎
李舟
陇西人
文学俊辨。
高志气。
尚书郎使危疑反侧者再。
不辱命。
其道大显。
被谗妒。
出为刺史
癈痼卒。
李鄘
江夏人
果检自负嶷然。
善为官。
御史中丞京兆尹凤翔节度
梁肃
安定人
最能为文。
补阙修史
皇太子
卒赠礼部郎中
陈京
泗上人。
始为谏官
数谏诤。
内行
文多诂训。
给事中
上方以为相。
会惑疾自刃。
癈痼卒。
韩会
昌黎人
善清言。
有文章。
名最高
然以故多谤。
起居郎
贬官卒。
弟愈。
文益奇。
许孟容
吴人
读书为文口辩。
给事中
尝论事。
太常少卿刑部侍郎
李觌
陇西人
行义甚修。
刑部郎中卒。
故与先君为三司者也。
大理者曰杨瑀。
瑀无可言。
犹以狱直为御史
宇文邈
河南人
有文。
谨悫人也。
御史中丞
龊龊自守。
然以直免官。
复为刺史卒。
袁滋
陈郡人
善篆书。
文敏不竞。
为相。
出使辱命。
刺史
复为义成军节度卒。
卢偫。
范阳人
杂博多所许与。
使反侧之地。
天子以为任事。
义成军节度卒。
崔损
清河人
畏慎为相。
无所发明。
然不害物。
天子独爱幸。
为长者。
郑馀庆
荥阳人
再为相。
始天下皆以为长者。
及为大官
名益少
今为尚书河南尹
无恙。
郑利用。
馀庆从父兄也。
真长者。
大理少卿御史中丞
复由中丞大理少卿
李益
陇西姑臧人
风流有文词。
少有僻疾。
以故不得用。
年老。
常望仕。
非其志。
复为尚书郎
王纾。
其弟绍。
太原人
绍得幸德宗为尚书
宰相之右。
今为徐泗节度
纾有学术。
鲁直。
尚书郎
路泌
河南人
尚书郎使西戎
留戎中。
度今已年八十馀。
既和戎。
十五年不得归。
无为言者。
虞当。
会稽人
郭尚父从事
沔州刺史
以信闻。
贾弇
长乐人
善士也。
校书郎卒。
弟全。
御史中丞
赵需
天水人
哻哻儒士也。
有名。
兵部郎中卒。
张式
南阳人
张莒
常山人
张惟俭
宣城当涂人
皆善言谑。
式至河南尹
邓州刺史
惟俭和州刺史
奚陟
江都人
柔敏至吏部侍郎
世谓善宦。
然其智足以自处也。
卢景亮
涿人。
有志义。
多所激发。
谏官
奏书如水赴壑。
坐贬废弃甚久。
至顺宗时尚书郎
中书舍人卒。
杨于陵
宏农人。
善吏敏秀者也。
中书舍人京兆尹
张因。
某人。
举诏策为长安
愿去官为道士
甚有名。
以其弟回降封州
曰。
吾老矣。
必死回也。
哭而行。
遂死封州
高郢
渤海人
有文章规矩自立者。
不干贵幸。
太常为相。
罢居尚书
唐次
北海人
有文章学行义甚高。
尚书郎出为刺史屏弃。
永贞中
召以为中书舍人
道病。
长安七十里。
死传舍。
苗拯
上党人
有学术。
峭直。
谏议大夫漏泄省中语。
万州卒。
柳氏兄弟者。
先君族兄弟也。
最大并。
字百存
文学
御史
病瞽遂废。
次中庸中行
皆名有文。
咸为官早死。
柳登柳冕者。
族子也。
自其父芳善文史。
并居集贤书府。
文学益健。
颇躁。
吏部郎中出为刺史
福建廉使卒。
晚仕至尚书郎秘书少监
薛丹。
同郡人。
尚书郎
吕牧
东平人
尚书郎泽州卒。
崔祯。
清河人
检校郎官
子偫。
右补阙
给事中
房启
河南人
善清言。
由万年令为容州经略
于申。
河南人
尚书郎
常仲孺
河南人
今为谏议大夫
苏弁
武功人
好聚书。
三万卷
与先君通书。
户部侍郎贬。
复为刺史
崔芃
博陵人
善言名理。
为御史尚书郎
郑元均。
荥阳人
强抗少所推让。
然以此多怨。
困不得位。
辛恽。
陇西人
有史学。
韩衡。
昌黎人
善士。
陈众甫。
梓潼人
高志气。
薛伯高。
同郡人。
好读书。
号为长者
后至尚书卒。
张宣力。
清河人
儒善。
后表其名去力但为宣。
自元均至宣力。
皆没没无显仕者。
宗元曰。
先君之所与友。
凡天下善士举集焉。
信让而大显。
道博而无杂。
今之世言交者以为端。
敢悉书所尤厚者。
附兹石以铭于背如右。
奉差问事侍郎松筠奏至卫辉办彼处被水情形诗以志事乾隆甲寅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九十一
奉差(九佳韵)所问原他事,遇沴勤民是足嘉(松筠奉差往湖北查办事件经过地方民事原不应干预然或仓猝遇有灾沴而该省大吏又相隔遥远若奉差之人亦诿为事非己任不即督办是与胶柱何异兹据松筠奏行抵卫辉目击该处被水即督饬地方官拯救情形甚得奉使之义)
可惜逢年多被旱,忽闻浸水实堪嗟(豫省近年大河以南屡报丰收惟河北卫辉怀庆彰德三府多有被旱之年今岁五月间方据该抚穆和蔺奏河北三府之安阳等二十二县春雨未沾麦收歉薄乞请缓征新旧钱粮幸而六月间雨泽普沾秋禾均已布种不意此时又以雨水过多转被淹浸深堪悯恻)
觅船编筏勤救渡,查户赈民慎漏差(据松筠奏六月廿一日行抵安阳夜间大雨倾注廿二三两日连绵不止沿途察看所有安阳汤阴淇县汲县等处路旁低田已有被淹处所廿六日卫辉府城见各城门皆因水大堵闭维时该府朱绂先因查雨水公出适有经过之南阳府同知李舟并因公在府之滑县知县正达禀称连日以雨大卫河水长数丈致将西关店舍及附郭村庄多被水浸居民有漂溺者随即觅船编筏捞救五六千人设法安顿捐资周给次日汲县知县董肇彤设法出城亦即令协同该同知等将被水三十馀村庄查明户口一律照例散给口食其城内居民房屋坍塌者均令照例抚绥毋致遗漏又据称现在水势虽已消落而民田庐舍尚未涸出贫民口食亟须筹办抚臣远在省城未能即至闻藩司吴璥因查办河北秋禾情形不日可到现拟暂住数日督率查办俟吴璥到后再行启程等语松筠所办俱属周妥可嘉)
传谕抚臣急赒恤(穆和蔺闻信自必星夜前至卫辉因即驰谕令其迅速详细查勘并督饬所属加意赈恤勿令一夫失所以副轸念),恻然南望又愁加。
永阳别章 其一 明 · 徐福庆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聋岩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曾闻骨鲠臣,今作股肱州。
借寇挽朱绂,徵黄尚黑头。
畏书移负虎,投刃欠全牛。
安得烦陈榻,南州李舟
东都神主议 唐 · 顾德章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五
夫礼虽缘情将命。
厥要实在得中。
必过礼而求多。
则反亏于诚敬。
伏以神龙之际。
天命有归。
移武氏庙于长安
即其地而置太庙。
以至天宝初复。
不为建都而设。
议曰。
中宗立庙于东都
无乖旧典。
徵其意不亦谬乎。
又曰。
东都太庙。
至于睿宗元宗犹奉而不易者。
盖缘尝所尊奉。
不敢辄废也。
今则废已多时。
犹循莫举之典也。
又曰。
虽贞观之始。
草创未暇。
岂可谓此事非开元之法者。
谨按定开元六典敕曰。
听政之暇。
错综古今。
法以周官。
作为唐典。
览其本末。
千载一朝。
春秋谓考古之法也。
行之可久。
不曰然欤。
此时东都太庙见在。
六典序两都宫阙。
西都具太庙之位。
东都则存而不论。
足明事出一时。
又安得曰开元之法也。
又三代礼乐。
莫盛于周。
昨者论议之时。
便宜细大取法。
于周迁而立庙。
今立庙不因迁。
何美之而不能师之也。
又曰。
建国神位。
右社稷而左宗庙。
君子将营宫室。
宗庙为先者。
谨按六典。
永昌中。
则天以东都为神都。
迩后渐加搆宫室。
百官于是备矣。
今之宫室百司。
乃武氏改命所备也。
上都巳建国立宗庙。
不合引言。
又曰。
东都洛阳孝宣等五帝。
长安祭孝成平三帝。
以此为置庙之例。
则大非也。
当汉两处有庙。
所祭之帝各别。
今东都建庙作主。
上都同。
概而论之。
失之甚者。
又曰。
今或东洛复太庙。
有司同日侍祭。
以此为数。
实所未解者。
谨按天宝三载诏曰。
顷四时有事于太庙。
两京同日。
自今已后。
两京各宜别择日。
载在祀典。
可得而详。
且立庙造主。
所以祭神。
而曰存而勿祀。
出自何经。
当七庙五庙无虚主。
而欲立虚庙。
法于何典。
前称庙貌如故者。
即指建中之中
就有而言。
以为国之先也。
前以非时不造主者。
谓见有神主。
不得以非时而造也。
江左至德之际。
主并散亡。
不可拘以例也。
或曰。
废主之瘗。
请在太微宫者
谨按天宝二年敕曰。
古之制礼。
祭用质明。
义兼取于尚幽。
情实缘于既没。
我圣祖澹然常在。
为道之宗。
既殊有尽之期。
宜展事生之礼。
自今已后。
每至圣祖宫有昭告。
宜改用卯时者。
今欲以主瘗于宫所。
即与此敕全乖。
又曰。
主不合瘗。
请藏夹室者。
谨按前代藏主
颇有异同。
至如夹室仪用。
以序昭穆也。
今庙主俱不中礼。
则无禘祫之文。
又曰。
君子将营宫室。
以宗庙为先。
则建国营宫室。
而宗庙必设。
东都既有宫室。
而太庙不合不营。
凡以论之。
其义斯胜。
西周东汉
并曰两都。
其各有宗庙之證。
经史昭然。
又得以极思于扬搉。
诗曰。
其绳则直。
缩版以载。
作庙翼翼。
大雅瓜瓞言丰庙之作也。
又曰。
于穆清庙。
肃雍显相。
洛邑既成。
以率文王之祀。
此诗言洛之庙也。
书曰。
成王既至
烝岁祭。
文王骍牛一。
武王骍牛一。
又曰。
裸于太室。
康王又居丰。
毕公保东郊。
岂有无庙而可蒸祭。
非都而设保。
则书东西之庙也。
逮于后汉卜洛。
西京之庙亦存。
建武二年
洛阳立庙。
而成哀平三帝祭于西京
一十八年。
亲幸长安行禘礼。
当时五室列于洛都
三帝留于京庙。
行幸之岁。
与合食之期相会。
不奉斋车。
又安可以成此礼。
则知两庙。
周人成法。
载主以行。
汉家通制。
或以当虚一都之庙为不可。
而引七庙无虚主之文。
礼言一都之庙。
室不虚主。
非为两都各庙。
而不可虚也。
联出征之辞。
更明载主之意。
因事而言。
理实相统。
非如诗人更可断章以取义也。
古人求神之所非一。
奉神之意无二。
故废桑主。
重作栗主。
既事埋之。
已明其一也。
或又引左氏传筑郿凡例。
谓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
而立建主之论。
鲁庄公二十八年冬筑郿。
左传为筑凡例。
谷梁讥因薮泽之例。
公羊称避凶年造邑之嫌。
三传异同。
左氏为短。
何则。
当春秋二百年间。
鲁凡城二十四邑。
唯郿一邑称筑。
城其二十二邑。
岂皆宗庙先君之主乎。
执此为建主之端。
又非通论。
或又曰。
废主之瘗。
何以在于太微宫所。
藏之所宜。
舍故依新。
前已列矣。
按瘗主之位有三。
或于北牖之下。
或在西阶之间。
庙之事也。
其不当立之主。
但随其所以瘗之。
夫主瘗乎当立之庙。
斯不然矣。
以在所而言。
则太微宫所藏之所。
与汉之寝园无异。
历代以降。
建一都者多。
两都者少。
今国家崇东西之宅。
极严奉之典。
而以各庙为疑。
合以建都故事。
以相质正。
即周汉是也。
今详议所徵。
究其年代。
率皆一都之时。
岂可以拟议。
亦孰敢献酬于其间。
详考经旨。
古人谋寝。
必极于庙。
未有设寝而不立庙者。
国家承隋氏之弊。
草创未暇。
后虽建于垂拱。
而事有所合。
其后当干戈宁戢之岁。
文物大备之朝。
于十一圣。
不议废之。
岂不以事虽出于一时。
庙有合立之理。
而不可一一革也。
洛都之制。
上自宫殿楼观。
下及百辟之司。
西京无异。
銮舆之至也。
虽厮役之贱。
必归其所理也。
岂先帝之主。
独无其所安乎。
时也虞主尚瘗。
废主宜然。
或以马融李舟二人称。
寝无伤于偕立。
庙不妨于暂虚。
则是马融李舟可法于宣尼矣。
以此拟议。
乖当则深。
或称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
无曰邑。
邑曰筑。
都曰城者。
谨按春秋二百四十年间。
惟郿一邑称筑。
如城郎费之类。
各有所因。
或以他防。
或以自固。
谓之尽有宗庙。
理则极非。
或称圣主有复古之功。
简册有考文之美。
五帝不同乐。
三王不同礼。
遭时为法。
因事制宜。
此则改作有为。
非有司之事也。
如有司之职。
但合一一据经。
变礼从时。
则须俟明诏也。
凡不修之證。
略有七条。
庙主应迁。
一也。
巳废不举。
二也。
庙不可虚。
三也。
非时不造主。
四也。
合载迁主行。
五也。
尊无二上。
六也。
六典不书。
七也。
谨按文王迁酆立庙。
武王迁镐立庙。
成王迁洛立庙。
东都不因迁而欲立庙。
是违因迁立庙也。
谨按礼记曰。
凡祭。
有其废之。
莫敢举也。
有其举之。
莫敢废也。
今东都太庙。
废已八朝。
莫果立之。
是违已废不举也。
谨按礼记曰。
当七庙五庙无虚主。
今欲立虚庙。
是违庙不可虚也。
谨按左传。
丁丑作僖公主
书不时也。
记又曰。
过时不祭。
礼也。
合礼之祭。
过时犹废。
非礼之主。
可以作乎。
今欲非时作主。
是违非时不作主也。
谨按曾子问。
古者师行以迁庙主行乎。
孔子曰。
天子巡狩。
必以迁庙主行。
载于斋车。
言必有尊也。
今也取七庙之主以行。
则失之矣。
皇氏云。
迁庙主者。
载迁一室之主也。
今欲载偫庙之主以行。
是违载迁之主也。
谨按礼记曰。
天无二日。
土无二王。
尝禘郊社。
尊无二上也。
今欲两都建庙作主。
是违尊无二上也。
谨按六典序两都宫阙及庙宇。
此时东都有庙不载。
是违六典不书也。
遍考书传。
并不合修。
寖以武德贞观之中
作法垂范之日。
文物大备。
儒彦毕臻。
若可修营。
不应议不及矣。
记曰。
乐由天作。
礼以地制。
天之体动也。
地之体止也。
此明乐可作。
礼难变也。
伏惟陛下诚明载物。
庄敬御天。
孝方切于祖宗。
事乃求于根本。
再令集议。
俾定所长。
臣实职司
敢不条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