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尚书故实序 唐 · 李绰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一
宾护尚书河东张公。三相盛门。
四朝雅望。博物自同于壮武
多闻远迈于胥臣避难圃田
寓居佛庙。秩有同于锥印
迹更甚于酒佣。叨遂迎尘
每容侍话。凡聆徵引。
必异寻常。足广后生。
可贻好事。遂纂集尤异者。
兼杂以诙谐十数节。作尚书故实云耳。
升仙庙兴功记 唐 · 李绰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一
夫人道阳教。
重元妙理。
考虚无之迹。
合慌惚之言。
则有□周灵王太子驾鹤冲天。
遗庙之所在也。
绵祀千百。
与世瞻依。
而榱栋倾颓。
涂塈摧剥。
肃恭奚展。
焚醮无归。
河阳行军怀州刺史仆射清河张公。
留守太保相君之令弟。
游心众妙。
秉志出尘。
省日费之资。
出星冠之侣。
鸠工合力。
易朽为坚。
扶曲槛于层峦。
正飞甍于绝巘。
睟容可久。
胜事一新。
云路重开。
庶睹宾天之驾。
风篁无废。
如闻夜月之笙。
观主苏尊师以克就厥功。
宜刊贞石。
执赵升之敬。
沐穰苴之仁。
猥命撰词。
不敢坚挹。
时乾宁四年正月三日记。
诸门生祭真大参西山先生(二)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臞轩集》卷一一
先生受清和之异禀,集理义之大醇。
气之塞乎天地者志为之帅,行之通乎神明者敬为之源。
凡出处之大节,为󲦤绅之所尊。
维先皇帝赏其忠勤,将大用而未竟,留以遗于后昆。
维明天子潜跃有闻,亟召还于长沙,趋入觐于紫宸
陈纲常以扶世教之坠,辩忠邪以烛时人之昏。
使其言之果行,可再造乎乾坤。
其如月偃林甫之堂,风起元规之尘。
守关而耽耽,犬吠雪而狺狺。
先生乃傲视乎轩冕,高蹈乎邱园,谓不见之行事,即斯文而策勋。
登堂而受业者诜诜之学子,趋庭而问礼者绳绳之子孙。
穷百圣位育之道,探千古理乱之原,著《大学》之《衍义》,可肩孟而跨荀。
曰如有用我者,吾将献之吾君。
天佑我宋,端平改元,权奸不诛而自毙,群憸鼠伏而兔奔。
先生乃辞粤山之泉石,整造阙之申辕。
温公起于洛,人谓之游龙行雨;
范公起于蜀,人谓之鸣凤出群。
去二公百馀载,人于先生亦云。
至则抱所著之一书,侍翠幄而讨论,动重瞳之注视,启玉齿之咨询。
位文昌之清华,司贡闱之选抡,疲神考校,废寝忘飧。
夜得一士,旦告苍旻,暨撤棘而造榜,愆调理于寒温。
下天使之拊问,示睿眷之频蕃,就登延于政府,欲旋畀之国均。
奈大数之有尽,莫竟展乎经纶。
上咨惜以辍朝,痛元老之不存。
敕季弟以护窆,加赙礼而异伦。
锡以易名之典,慰其如在之魂。
曰委质立朝,无如公之忠;
曰垂世立教,无如公之文。
合二者以为谥,播青史之遗芬。
呜呼哀哉!
先生之用舍,系吾道之泰屯;
先生之存亡,关吾民之戚欣。
嗟弊坏之已极,当污俗之胥沦。
进贤而莫行其志,去恶而不拔其根。
或化而为枳,莸终得而掩薰。
神龙去而群蚖肆,威凤逝而众鸟喧。
顾巨楫之已折,伤波流之沄沄。
呜呼哀哉!
先生所居,化熏瓯闽。
顷群盗之为梗,悉去晋而奔秦。
惨輀车之东归,哭道周之缟巾,焄蒿悽怆之戚,家如丧于所亲。
先生所治,易地同仁,泉民爱之尤深,如河内之爱恂。
邮传之讣告,恸于祠者兼旬。
秋菊寒泉之荐,岁弥久而弥新。
昔传仙峰之绝顶,有士修道而炼真。
丹甫成而倏化,为先生之前身。
仆尝于暇日以有问,先生答以不语怪神。
但言其使江东之日,梦班于紫微之垣。
又言天上之为神仙,皆人间之孝子忠臣。
今即斯言而深省,当去而为上界官府之星辰。
某也猥以狂斐,久游师门,受知获爱,诲语谆谆。
铸我以转砂之炉,斲我以运风之斤,为订顽而砭愚,为祛蔽而通堙。
曰英气多和气少者,愤启之训;
曰一生短千载长者,有味之言。
自师资之既往,怅莫报乎大恩,追遗教以佩服,誓九殒而弗谖。
比闰秋之奏对,吐肝胆之轮囷,内言欺君罔上之百辟,外言飞扬跋扈统军,近言宦寺有捷出之径,远言济邸有未雪之冤。
圣度之容纳,初不怒其逆鳞。
独骄帅之肆辩,结谗夫之摇唇,至班行之谄子,亦助之而澜翻。
果白简之见及,曾余舌之莫扪。
鹤山之夫子,独爱直而赏珍。
空船载乎明月,满袖惹乎香芸。
南浦之迤逦,眷西山之嶙峋。
思立门之夜雪,念侍坐之阳春。
恍昨游其如梦,洒涕泗之缤纷。
呜呼哀哉!
共极堂高兮夜不晨,招鹤亭深兮愁暮云。
六经无师兮,宇宙无人,惟有珠林之麓兮,长馀春木之芚。
生刍一束,心香三熏,先生如生,歆此一樽。
其必曰是为吾学而不吾叛者,宜登拜于斯坟。
五贤赞 其五 文公1054年 北宋 · 韩琦
四言诗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五、《安阳集》卷二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八七、《韩忠献公年谱》卷一 创作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有唐之隆,天下一宇。
滞焉以兴,弊焉以补。
独时之文,荡无所主。
不沦沈、谢,则入徐、庾。
其徒实繁,罔不自许。
独吾文公,惟圣是矩。
挺然一变,而至于古。
道古之道,语古之语。
学者靡然,始师而附。
朱、翟塞途,繄孟之禦。
去圣匪远,力则易举。
炽狂佛老,乱我中土。
驱彼世人,日陷邪蛊。
作蠹千󲁧,其孰敢侮。
独吾文公,既攻且拒。
以身捍之,帝亦云忤。
流离炎荒,道行躬苦。
否则诸夏,化为夷虏。
惟荀与扬,功实未伍。
肩孟其谁?不曰吾祖!
辜氏墓志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一、《华阳集》卷五七
著作佐郎、知司农寺丞俞充既丧其母,予往吊之,泣以谓予曰:「我家世四明人也,先妣姓辜氏,年十五以归我先人,能自承舅姑,不失其妇事。
先人举进士,志不就以没。
先妣日夜教诸子读书,使毋堕先人之志。
后十馀年,始行间得一第,归拜于堂上,而先妣无动色。
且谓曰:『学所以求仕,仕矣,必求名誉于其身,使人知汝父之有子,夫然后吾以为乐也』。
方先妣在乡里时,治家最为有法。
四明去朝廷远,其俗吉凶、祭祀、冠昏、聚会皆无法,先妣独为法不茍。
又其事皆躬亲之无有怠,子妇虽欲往助之,然亦不能有所为也。
皇祖蚤世,而祖妣陈氏再从人,及闻其丧,置几筵其家而哭之,为持丧三年。
其家嫁族人之孤女,不异己所出。
外家素有产,既绝无后,先妣以法当得之。
其后族人有欲分产者,以法不当得,先妣曰:『吾有子,禄足以为养矣,乃援法而弗予之乎』?
卒分予之。
人有素不足于己者,未尝蓄恚其心,见其贫且死,反左恤之,惟恐有不至。
以故数至不自赡,盖亦未尝为戚戚。
晚喜读释氏书,其于性命之理,颇自以为得。
若乃世俗之玩,皆非其所好也。
熙宁三年九月己亥,终于司农寺,享年五十四。
明年十月庚午,葬明之鄞县清道乡小江里。
子男四人,长即也,褒、□皆未仕,其一人早卒。
女三人,以适进士睦州青溪县任中孚、进士肩孟、张寀。
孙男四人,长稷、次契、次皋、次夔。
今葬既有日矣,生无以为养,没无以为礼,不求当世之能文以铭,以图长存,是重不孝,不足以见我乡之人。
敢告以先妣姓、寿、卒、葬,与夫平生之所为铭之」。
铭曰:
明海之漘,人则屡晦。
矧曰妇德,职自治内。
显矣夫人,有子之良。
名动朝廷,以大于乡。
晨昏奄违,予适往吊。
作诗同藏,是其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