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稚存宁国时曾约同游黄山迟余不到归以负约相嘲和韵报之壬戌 清 · 赵翼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四
孤居足不出乡土,那得一豁尘襟腐。
自君前岁塞外归,劲敌相逢互客主。
过从不觉步屧频,治具宁嫌盘格粗。
有花必酒酒必诗,正是酒龙遇诗虎。
意珠不畏骊颔探,思缕直倾蚕腹吐。
始知草圣运腕神,端仗剑娘斗眉妩。
朋簪乐事此焉最,冠盖西园何足数。
无端飘风吹萍散,聘币到门君出户。
为增山路攓云篇,抛却乡园行药圃。
临分约我黄山行,览胜归来过端午。
老夫已办宿舂粮,败兴忽停发船鼓。
遂招诺责暗讥嘲,摩垒致师将覆楚。
淋漓大篇五百字,咄嗟立办一炊
公然欺我老无力,谓此衰孱勇难贾。
凭凌直欲以气吞,三寸笔锋当刀斧。
岂知我昔亦壮游,历险探奇不知苦。
从戎曾到日南天,亲领羌浑狎犷卤。
高黎贡山一万丈,五十三参等堂庑。
仰瞻星斗手欲扪,平视华嵩首宁俯。
三休三上拚膂腰,一掩一重为肺腑。
比似天鄣六六峰,各有玲珑碧虚府。
回鞭更踏五管东,罗浮秀发亦罕伍。
蓬莱左股夜失却,风雨漂来止其所。
天鸡一声海日红,不拗扶桑惭不武。
飞云终岁不见顶(飞云峰为罗浮最高处,终岁云封,故不见顶),并陋黄海铺绵补。
凡兹绝境悉亲历,眼界奚止小东鲁。
兴来不禁啸苏门,狂甚那肯喑河渚。
是时君才课童律,一穗寒灯瞰饥鼠。
如今才名虽盖代,何得便将老成侮。
劝驾偶发王猷兴,停车亦岂臧仓阻。
倘因负约辄见讥,势必尾生死水浒。
已拚头地让君出,那把降旗强我竖。
君子不欲多上人,有才安得独千古。
南昌军幕感怀 其六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故人燕颔早封侯,王粲春来思远游。
百里功名非我愿,十年涕泪为人流。
嗣宗见客多青眼,江总还家尚黑头
自古书生宁自薄,偶然书札动荆州
按:庚申岁暮,陈督逐客军张宗昌,战于袁州,歼之。士民流离数郡,获军辎无算。辛酉正月,为阵亡军士开会追悼,余有挽联曰:「公等都游侠儿,我也得幽燕气,可怜北去滞兰成,听鼙鼓一声,怆然出涕;醉后摩挲长剑,閒来收拾残棋,惭愧西来刘表,看江万里,别有伤心。」明日见诸报章,又载《军幕感怀》诗。是夕元夜,张乐纵饮,官吏宾客满坐。有臧仓者,行鄙,素嫉余,席间出余诗联,指「别有伤心」语及「白骨」一联示陈督,谓意袒宗昌,有心刺讽,且怂萧安国司令杨秘书欺我侪不识字,至敢以刘表拟公,谓公终如让成都耳。陈督不知刘表何人,盛怒,拂衣起曰:「我不薄云史,何辱我命?」罢剧,宾客皆愕然,为余危,群言:「让成都是璋,非官江右,为汉末八俊。」终不解。最后某君愤取本传,趋入,掷案上曰:「谈何容易刘表!」陈督阅竟,则翻然喜曰:「我过矣。」命弗使余知,且责臧仓宾客亦语侵臧仓,谓不复令子孙识字矣,臧仓大惭遁去。时早春梅发,闺人来书,明日以忆思妇辞职,道其实也。陈督命某公留,某公谓:「云史重去就,留无益,不如厚赆之。」督弟鸿轩旅长于是数诣余所,卑礼固留,不可,则厚俸约游赣州,情词恳挚,知余好游览,为绳大庾山川之美,固辞竟不获,乃期暂归两月,杨韶九省长證之而后许行。次日赆千金至,余诡言渡江矣,殊可感也。自军幕发生诗谮,洪都人士群相告语,盖愤余之受谗,而惜余之必去也,余则笑而谢之。然此诗实秋末所作,无与战事。幕赣不及半载,欲去,盖已三月,而余诗朝暮之间,传写万遍,诵满春城矣。姜、万诸君连日饯饮于百花洲,意殊惓惓,非有素识也,迨归江南,赣报又载风流绝世辞呈一则,于是清狂之名,不可复掩矣。熊九长歌见赠,盖指此事耳。壬戌秋日,编诗附记。
大贤拟圣论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八、《净德集》卷一七
圣贤之心一也,其道亦一也,其穷达出处亦一也,而天下国家之治乱、生民之幸不幸系焉。
圣人之心欲有为以康世也,大贤之心亦然也;
圣人之道欲巨用以泽物也,大贤之道亦然也。
茍不为不用,则卷而藏之,以利于千万世之后,此圣贤之不得已也,天下国家之未治也,生民之不幸也。
然则六经之作,非仲尼之本意矣;
七篇之言,非孟轲之始心矣。
仲尼之意,复衰周之治于二帝而已也;
孟轲之心,跻战国之政于三代而已也。
然二人者卒不为不用〔一〕,而徒能载之于六经,发之于七篇,则吾道之穷甚矣。
后之释《孟子》者,又能推明其始终之迹而言之,以为孔子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删《诗》定《书》,系《易象》,作《春秋》;
孟子退自齐、梁,然后论著其书,盖大贤拟圣而作焉。
是故卫灵公问陈,则答以俎豆;
梁惠王问利,则对以仁义。
桓魋之厄,则谓之莫如予德;
臧仓之谮,则谓之不遇者天。
此其为心为道之相拟,如符节之相合,埙篪之相应,而无一毫之戾矣。
此赵氏之言当也,敢从而又广之,以显圣贤之功焉。
昔者洪水之怀襄,民多死于垫溺,则禹决九川,陂九泽,而天下平;
飞廉、恶来之害及于中国,则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赏罚失柄而王道不存,则孔子修《春秋》,而臣子知惧。
此前圣后圣之为,虽世之相去甚远,而成功则一,皆务以康世而泽民也。
战国之衰,杨、墨放荡,君父之义将绝,而祸乱之流,浸淫以及于后世,非有禹、周公、孔子之心,安能禦哉?
孟子之好辨者,所以距诐行、放淫辞、息邪说而承于三圣也。
韩愈氏深明其功,谓之不在禹下。
信哉,拟圣之作,抑可见于斯矣!
拟古二十七首 其十二 明 · 孙承恩
 押阳韵
知人良不易,毁誉多诪张。
人心殊爱憎,众口异雌黄。
叔孙仲尼,轲谤由臧仓
欧朱若人言,君子为豺狼。
皎皎明月珠,污泥閟其光。
兰蕙岂不馥,斩刈焉得芳。
世事每错乱,颠倒迷四方。
弃置莫重陈,重陈人心伤。
送玉面狸与月湖 宋 · 叶寘
迎阳舐掌餐朝霜,虎额分白狐裘黄。
野人供之未敢尝,聊比涧沚溪毛将。
方其潜遁嵌空去,塞向固然知墐户。
藏身为地抑何拙,令人开户知其处。
贵重荣称玉面郎,尾以牛后誇奇章。
世间丑好谁争强,贤否一语由臧仓
谂季狸兮美南国,范我驰驱非诡获。
衣褐褐见脱脱兮,雪绰通身妙藏白。
人言可以贡金门,美犹云欲献君。
倘幸珍称供玉食,全胜肥遁老丘园。
侑以诗篇烦笔削,诗欠活眼觅一著(以上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八一引《截江网》)
上黄苏侍郎 北宋 · 彭俊民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四
古之圣贤自任以天下之重,虽功名富贵时有不同,至于进退行藏,不过一道,曰正而已矣。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徇身;
天下无道,以身徇道」。
夫惟时之必有治乱,道之必有兴废,而圣贤之有遇不遇也。
是以古之人用则以正进其身,不用则以正明其道。
昔者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汤使人以币聘之,伊尹曰:「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也」。
又曰:「我何以汤之币聘为哉」!
伊尹非不知汤之必可与有为而欲亟售其身也,盖以为不能自重而轻以自徇人,则物重而己轻,物重而己轻,则人君亦将易之而莫之尊,惮道未及行而己先屈矣。
故曰:「非其义也,非其道也,虽禄之以天下,弗受也」。
夫惟处畎亩之中,以天下禄之而有所弗受,使一朝得君而信其说,则知其心不挟天下以自利也。
故能以匹夫之贱,屈万乘之贵,举天下之大以听其所为,而不以为泰者,其道出于正故也。
孟子曰:「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又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非不知时之不可为也,而每汲汲于求进,盖当时士大夫握腕而游说者,术有馀而道不足,苟可以邀利而求名者,率攘臂争先。
杨、墨之徒又倡为邪说,以乱先圣之教,孟子以为不直其道,厉其言,则不足以决天下之聋瞽而反于见闻,恐先圣之道遂至于委靡而不复振也。
故倾侧齐、梁之间,据礼以折右师之汰,抗词以伐臧仓之毁,其言峻发严厉,足以激末俗而振颓风。
若得志,其功岂减伊尹哉!
伊尹处时之可进,而每事于退;
孟子处时之可退,而每事于进。
二人迹不同而同归于正,何则?
伊尹先正其身而后行其道者也,故将进而先之以退;
孟轲耻身退而道不明于天下者也,故处退而示之以进。
将进而先之以退,不诎身以伸道也,故身益尊;
处退而示之以进,不屈道以身也,故道益明。
今夫功名富贵,人之所必争,而圣贤之所不能免者也。
唯不以物累己者,贵身而贱功名,大我而小富贵。
功名富贵一付之傥来,而不轻以身与之较,故己重而物轻。
己重而物轻,则可富可贫,可贵可贱。
富贵而身益尊,贫贱而道益明,此伊尹、孟轲之所以同归于正,无意于世而世归之也。
后之君子则不然,其待物也重,而其所以待己也轻,道不足以胜己,己不足以胜物,己与物相战于荣辱利害之途,而卒为物所胜,则挟数任术以事攘夺,背师毁友以奉权势。
如汉之平津、安昌侯辈,身为名儒,经术、爵位居当代之冠,观汉帝所亲款与时流所归重,必有大过人者,宜其正色慷慨,发明六经之蕴,足以救末学之弊而折奸雄之谋。
然位至鼎辅,而身不免于阿私;
口谈先王,而行有甚于垄断。
唐之柳宗元、刘禹锡数子,才名擅天下,其议论文采固足以自立于世,然不能厚自溅拂,而见得忘义,附丽匪人,一跌而不复,发言怨刺,亦足以明浮议,是岂功名富贵误使之然哉?
平津、安昌有其位,而不能以正守之,故志在持禄,而卒死于阿谀;
宗元、禹锡有其才,而不知以正用之,故轻以其身为人用,而终亦见弃于世。
是数者,皆负能为之才,乘可为之势,惜乎不知以正行之也。
某生长村野,未尝获见天下伟人,自顾愚陋,何足以造古人之阃阈!
然自少稍知读书,尝闻父师之教曰:「吾乡有老先生苏公者,其为人也,好学乐道,有伊尹、孟轲之风」。
今虽不及见,其子东坡先生黄门公,皆能以老先生之志行于天下,高气直节,凛乎在上。
巨山乔岳,虽不见其运动,而丰功厚利,赡足天下多矣。
是以朅来京师,愿一望见之。
而二公适在朝廷,幸今天子即位之始,稍欲收还故老大臣,尊礼而用之。
二公德望在天下,凡忠臣义士举手相贺者,莫不以二苏为称首,庶几伊尹、孟子之志复申于今矣。
惜乎未及用,而东坡先生遽厌世,公亦栖迟在外。
夫公之遇不遇,四夷八蛮视之以为天下重轻。
公岂求于世者?
而天下望之如此。
今虽不用公,如用之,亦未易浼而前也。
彼用不用,于公何有哉!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配义与道,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夫守正行义,持之以不动心,而刚大之气遂至于塞乎天地,则举天下之大,孰为有重于我者?
天下之大,莫有重于我,则公之处世岂不绰绰然有馀,而其志岂浅哉?
观公正色立朝,而使奸人佞子屏气侧迹,知有畏惮,及一旦解绶去职,遗富贵如鸿毛,天下知与不知,莫不想闻其风槩。
争自澡雪,唯恐有污于己者,可谓特立独行而无累于正矣。
沅长沙屈原、贾谊之所以辛酸愁苦而卒殒其生者也。
而公涉岭万里,触冒瘴疠,困折百端,无一毫少挫,竟完节而归,翛然独居,释王公大人之尊,就颜回、原宪之乐,刚明之操,过乎屈、贾之上,岂非道足以驭气,气足以胜物,而所守独出于正者耶?
宋广平南海,开元召而相之,使六阍人逆之。
比至,不交一言。
广平惜一言之出,而天下之仕者,不敢不以正事其君。
张曲江劝人主重名器,且云「羞与牛仙客辈等列」,虽以此疏外,而终唐之世,天下称曲江公而不名。
仁贤之遇不遇,天也,岂一嬖人所能毁誉?
二公亦知天命之在我而无与乎人言也,故能以正出处而不污其身。
今公之进也以礼,而退也以义,进退行止一本于正,而不以贫富贵贱累其天真,上期合于伊尹、孟子,而下得遂广平曲江之志,则公之处事,亦可以无憾矣。
故某不自揆,辄举伊尹、孟轲与夫宋广平、张曲江以折公孙、张禹、柳宗元之徒,而试陈于执事,卒然不知其身之贱而言之僭也。
伏惟执事才全而德不形,道大而不遗微细,感钟离之操,听越人之音,而怜其志在于父母之邦也,少加优容。
他日使得问道于下风,不胜万幸。
显志赋(又自论) 东汉 · 冯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
冯子以为大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风兴云蒸,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进退无主,屈伸无常。故曰:「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与物趣舍。」常务道德之实,而不求当世之名,阔略杪小之礼,荡佚人间之事。正身直行,恬然肆志。顾尝好俶傥之策,时莫能听用其谋,喟然长叹,自伤不遭。久栖迟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抑心折节,意凄情悲。夫伐冰之家,不利鸡豚之息;委积之臣,不操市井之利。况历位食禄二十余年,而财产益狭,居处益贫。惟夫君子之仕,行其道也。虑时务者不能兴其德,为身求者不能成其功。去而归家,复羁旅于州郡,身愈据职,家弥穷困,卒离饥寒之灾,有丧元子之祸。先将军葬渭陵,哀帝之崩也,营之以园。于是以新丰之东,鸿门之上,寿安之中,地势高敞,四通广大,南望郦山,北属泾、渭,东瞰河华、龙门之阳,三晋之路,西顾酆、鄗周、秦之丘,宫观之,通视千里,览见旧都,遂定茔焉。退而幽居。盖忠臣过故墟而歔欷,孝子入旧室而哀叹。每念祖考著盛德于前,垂鸿烈于后,遭时之祸,坟墓芜秽,春秋烝尝,昭穆无列。年衰岁暮,悼无成功,将西田牧肥饶之野,殖生产,修孝道,营宗庙,广祭祀。然后阖门讲习道德,观览乎孔、老之论,庶几乎、乔之福。上陇阪,陟高冈,游精宇宙,流目八纮。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悯道陵迟,伤德分崩。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疆里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显志者,言光明风化之情,昭章玄妙之思也。其辞曰:
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甲子之朝兮,汨吾西征。
发轫新丰兮,裴回镐京
飞廉而太息兮,登平阳而怀伤。
悲时俗之险厄兮,哀好恶之无常。
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纷纶流于权利兮,亲雷同而妒异;
独耿介而慕古兮,岂时人之所喜?
沮先圣之成论兮,邈名贤之高风;
忽道德之珍丽兮,务富贵之乐耽。
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
固众夫之所眩兮,孰能观于无形?
行劲直以离尤兮,羌前人之所有;
内自省而不惭兮,遂定志而弗改。
欣吾党之唐、虞兮,悯吾生之愁勤;
聊发愤而扬情兮,将以荡夫忧心。
往者不可攀援兮,来者不可与期;
病没世之不称兮,愿横逝而无由。
陟雍畤而消摇兮,超略阳而不反。
念生人之不再兮,悲六亲之日远。
陟九嵏而临㟞薛兮,听泾、渭之波声。
鸿门而歔欷兮,哀吾孤之早零。
何天命之不纯兮,信吾罪之所生;
伤诚善之无辜兮,赍此恨而入冥。
嗟我思之不远兮,岂败事之可悔?
虽九死而不瞑兮,恐余殃之有再。
泪泛澜而雨集兮,气滂浡而云披;
心怫郁而纡结兮,意沈抑而内悲。
瞰太行之嵯峨兮,观壶口之峥嵘;
悼丘墓之芜秽兮,恨昭穆之不荣。
岁忽忽而日迈兮,寿冉冉其不与;
耻功业之无成兮,赴原野而穷处。
伊尹之干汤兮,七十说而乃信;
皋陶钓于雷泽兮,赖虞舜而后亲。
无二士之遭遇兮,抱忠贞而莫达;
率妻子而耕耘兮,委厥美而不伐。
韩卢抑而不纵兮,骐骥绊而不试;
独慷慨而远览兮,非庸庸之所识。
卑卫赐之阜货兮,高颜回之所慕;
重祖考之洪烈兮,故收功于此路。
循四时之代谢兮,分五土之刑德;
相林麓之所产兮,尝水泉之所殖。
修神农之本业兮,采轩辕之奇策;
追周度之遗教兮,轶范蠡之绝迹。
陇山以隃望兮,眇然览于八荒;
风波飘其并兴兮,情惆怅而增伤。
览河、华之泱漭兮,望秦、晋之故国。
冯亭之不遂兮,愠知之遭惑。
流山岳而周览兮,徇碣石与洞庭
浮江、河而入海兮,溯淮、济而上征。
瞻燕、齐之旧居兮,历宋、楚之名都;
哀群后之不祀兮,痛列国这为墟。
中夏而升降兮,路纡轸而多艰;
讲圣哲之通论兮,心愊忆而纷纭。
惟天路之同轨兮,或帝王之异政;
尧、舜焕其荡荡兮,禹承平而革命。
并日夜而幽思兮,终悇憛而洞疑;
高阳邈其超远兮,世孰可以论兹?
夏启于甘泽兮,伤帝典之始倾;
颂成、康之载德兮,咏《南风》之高声。
思唐、虞之晏晏兮,揖稷、契以为朋;
昔裔纷其条畅兮,至汤、武而勃兴。
昔三后之纯粹兮,每季世而穷祸;
夏桀于南巢兮,哭殷纣于牧野。
伊尹于亳郊兮,享吕望于酆州;
功与日月齐光兮,名与三王争流。
杨朱号乎衢路兮,墨子泣乎白丝
渐染之易性兮,怨造作之弗思。
美《关雎》之识微兮,悯王道之将崩;
拔周、唐之盛德兮,捃桓、文之谲功。
忿战国之遘祸兮,憎权臣之擅强;
黜楚子于南郢兮,执赵武于溴梁。
善忠信之救时兮,恶诈谋之妄作;
聘申叔于陈蔡兮,禽荀息于虞、虢。
诛犁锄之介圣兮,讨臧仓之愬知;
𡢀子反于彭城兮,爵管仲于夷仪。
疾兵革之浸滋兮,苦攻伐之萌生;
孙武于五湖兮,斩白起于长平。
恶丛巧之乱世兮,毒纵横之败俗;
流苏秦于洹水兮,幽张仪于鬼谷。
德化之陵迟兮,烈列罚之峭峻;
商鞅之法术兮,烧韩非之说论。
始皇之跋扈兮,投李斯于四裔;
灭先王之法则兮,祸浸淫而弘大。
援前圣以制中兮,矫二主之骄奢;
馌女齐于绛台兮,飨椒举章华
摛道德之光耀兮,匡衰世之眇风;
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延陵
摭仁智之英华兮,激乱国之末流;
郑侨于溱、洧兮,访晏婴于营丘。
日曀曀其将暮兮,独于邑而烦惑;
夫何九州之博大兮,迷不知路之南北。
驷素虬而驰骋兮,乘翠云上佯;
伯夷而折中兮,得务光而愈明。
子高于中野兮,遇伯成而定虑;
钦真人之德美兮,淹踌躇而弗去。
意斟愖而不澹兮,俟回风而容与;
善卷之所存兮,遇许由于负
轫吾车于箕阳兮,秣吾马于颍浒;
闻至言而晓领兮,还吾反乎故宇。
览天地之幽奥兮,统万物之维纲;
究阴阳之变化兮,昭五德之精光。
跃青龙于沧海兮,豢白虎于金山
凿岩石而为室兮,托高阳以养仙。
神雀翔于鸿崖兮,玄武潜于婴冥;
伏朱楼而四望兮,采三秀之华英(《文选·登楼赋》注,谢朓《鼓吹曲》注)
纂前修之夸节兮,曜往昔之光勋;
披绮季之丽服兮,扬屈原之灵芬。
高吾冠之,岌岌兮,长吾佩之洋洋;
饮六醴之清液兮,食五芝之茂英。
揵六枳而为篱兮(《文选·天台赋》注、《闲居赋》注),筑若而为室;
播兰芷于中庭兮,列杜衡于外术。
攒射干杂蘼芜兮,构木新夷
光扈扈而断耀兮,纷郁郁而畅美;
华芳晔其发越兮,时恍惚而莫贵;
莫惜身之坎轲兮,怜众美之憔悴。
游精神于长兮,抗玄妙之常操;
处清静以养志兮,实吾心之所乐。
山峨峨而造天兮,林冥冥而畅茂;
鸾回翔索其群兮,鹿哀鸣而求其友。
诵古今以散思兮,览圣贤以自镇;
孔丘之知命兮,大老聃之贵玄;
德与道其孰宝兮?
名与身其孰亲?
陂山谷而闲处兮,守寂寞而存神夫庄周之钓鱼兮,辞卿相之显位;
于陵子之灌园兮,似至人之仿佛。
盖除约而得道兮,羌穷悟而入术;
离尘垢之窈冥兮,配乔、松之妙节。
惟吾志之所庶兮,固与俗之不同;
既俶傥而高引兮,愿观其从容(《后汉·冯衍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六)
孟子题辞 东汉 · 赵岐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二
《孟子题辞》者,所以题号孟子之书。
本末指义文辞之表也。
孟,姓也。
子者,男子之通称也。
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其篇目则各自有名。
孟子,邹人也。
名轲,字则未闻也。
邹本春秋邾子之国,至孟子时改日邹矣。
国近鲁,后为鲁所并。
又言邾为楚所并,非也。
邹县是也。
或曰:「孟子,鲁公孟孙之后故,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
三桓子孙,既以衰微,分适他国」。
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术之道,通《五经》,尤长于《诗》、《书》。
周衰之末,战国纵横,用兵争强,以相侵夺。
当世取士,务先权谋,以为上贤,先王大道陵迟隳废。
异端并起,若杨朱、墨翟放荡之言,以干时惑众者非一。
孟子闵悼尧舜、舜、汤、文、周、孔之业将遂湮微,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
于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于诸侯,思济斯民。
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于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孟子亦自知遭苍姬之讫录,值炎齐之未奋,进不得佐兴唐、虞雍熙之和,退不能信三代之馀风,耻没世而无闻焉,是故垂宪言以诒后人。
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
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粲然靡所不载。
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
卿大夫士蹈之,则可以尊君父,立忠信;
守志厉操者仪之,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
有风人之托物,《风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恶圣之大才者也。
孔子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乃删《诗》定《书》,系《周易》,作《春秋》。
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
《论语》者,《五经》之馆𩝛,《六艺》之喉衿也。
孟子之书,则而象之。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答以俎豆;
梁惠王利国孟子对以仁义。
宋桓魁欲害孔子孔子称「天生德于予」;
臧仓毁鬲孟子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
其文不能弘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托之者也。
孟子既没之后,大道遂绌,逮至亡秦,焚灭经术,坑戮儒生,孟子徒党尽矣。
其书号为诸子,故篇籍得不泯绝。
汉兴除秦虐禁,开延道德,孝文皇帝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
后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而已。
讫今诸经通义,得引《孟子以明事,谓之博文
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其言曰:「说《词》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为得之矣」。
斯言殆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于说《诗》也。
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文多乖翼不同。
孟子以来五百馀载,传之者亦已众多。
余生西京,世寻丕祚,有自来矣,少蒙义方,训涉典文,知命之际,婴戚于天,构屯离蹇,诡姓遁身,经营八纮之内,十有馀年,心剿形瘵,何勤如焉!
尝息肩弛担于济、岱之间,或有温故知新,雅德君子,矜我劬瘁,眷我皓首,访论稽古,慰以大道。
困吝之中,精神遐漂,靡所济集,聊欲仔志于翰墨,得以乱思遗老。
惟六籍之学,先觉之士,释而辩之者既已详矣。
儒家惟有《孟子》,闳远微妙,缊奥难见,宜在条理之科。
于是乃述已所闻,证以经传,为之章句,具载本文别其指,分为上下,凡十四卷。
究而言之,不敢以当达者;
施于新学,可以寤疑辩惑;
愚亦未能审于是非,后之明者,见春违阙,傥改而正诸,不亦宜乎(《孟子》赵《注》宋本)
弃砚答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八、《山房集》卷四
有物于此,寒暑激射,背面剥蚀。
仲夏之月,拂乌几,启藏室,舒蚕茧之楮,握鸡距之笔,将以续《广骚》于未晡,了百函于一日。
既而墨跂跂而如距,翰欲濡而旋啬。
周子乃呼仆夫涤外胶,荡幽默,拟阴鉴,导灵液,终朴厚而古丑,蔑呵嘘之滴沥。
乃喟然而叹曰:「物壮则老,理久则息。
囿于形者皆然,而况乎石之泐」。
于是毡包席裹,将弃旧而规新,期易钝而为利。
午夜见梦,曰陶泓氏,应答条理,一一可纪。
曰:「若憎予之迟缓而不及事乎?
我虽漫漶,饱阅世态。
形刳心存,不磨在子,何底凝之尤,而索我于形骸之内?
我与子居,今四十年。
子学点染,于我磨研。
馀波所及,文字生焉。
学浅学涩,短章大篇;
予取予求,不汝瑕殄。
我质颛愚,不利走趋。
中间太学,辱在泥涂。
黄尘满面,墨突无烟。
载饥载渴,不饮盗泉。
我心匪石,知白守黑,穷年矻矻。
昔子在莒,有褐之父,善治文字,发未种种。
弁髦同弃,桐门鱼里。
得子之始,胶漆自比。
功成干尽,俯仰谁记?
今其存者,独余在尔。
子何不思故旧之不遗,而忍于狧糠而及米」?
余应之曰:「物庶新奇,适用者宜。
今有支机捣练,为物之卑,靡濡靡润,犹莫之为,况乎词翰于是乎出,而淹速随之。
子如椎鲁,发藻者谁?
今将告子弘农之谱,子未可轻为主人疵。
夫砚品数十,故有错精铜、裁水玉、傅偃漆、截筠谷,采美蚌之壳、浮查之木。
彼铁中之铮铮,亦馀子之碌碌。
又有屑石末出,陶穴发瘗,土斲瓦铸。
虽埏埴以为器,然非我之族类。
乃若青州之砥,绛丝黄里;
维淄之坑,有闻无声。
驼基罗君,绣织五纹;
洮河腝玉,价侔结绿。
虽未足为天下之宝,皆尝狎主黑壤之盟。
今将与子订楚产,穷越砥,访南唐良工之子孙,验西岩绝顶之脉理,定七里之优劣,续五绝之款识。
子其志之。
夫斧柯之山,青花如秋,紫云炫目,绀润夺玉,尚其色也。
苌弘洒泪,黳精绚内,九晕微心,有间有正,贵其目也。
浮轻沤,飘麝末,圆毫促点,薄重乾腻,声之隐也。
黝眉黄眼,玉乳金沙,蒸云含星,旋转如涡,体之异也。
黼形縠理,有茫索索,若烟非烟,若缕非缕,文之细也。
暮天如水,秋雨新霁,表里澄洁,无间奴隶,莹之至也。
凡此数者,寸有所长,与人莫逆。
或静而敏,或顺而泽,满唇抱水,喷墨成纸,低心承润,无趾自至,故能发微文,涌泉思,侔德于万石君之家,索价不啻二万钱之贵。
今子欿然孔穿,褊陋黯浅;
有度而迟,符采不眩。
乏刮眼之相视,渐老色之上面。
投閒置散,乃分之宜。
挟故而问,则吾不知」。
乃莞尔而笑曰:「凡子所称,皆研之靡。
有物于此,天地储精,日星耀芒;
凝以雨露,结以阴阳。
其形则长短大小,或圆或方;
难终难穷,不主故常。
文则轻清重浊,能玄能黄,一经一纬,迭为文章。
其嘘则触石而致千里之润,其翕则涸阴而冻七泽之温。
默则收声于厚壤,语则出响于玄渊。
是为无名之璞,造化之甄。
陶唐氏得之而为纯懿,夏禹氏得之而广疏凿。
孔子得之而修坠地之文,孟子得之而距摩顶之墨。
若夫帝鸿之玉纽,太公之金匮,河东之故刻,鲁庙之穿札,虽模范之尚存,而不知道术已为天下裂矣。
于是灭于坑焚,散于屋壁,愚黔首,尚刀笔,进大滑。
虽斯文之未亡,足为砚之一阨。
厥后,马迁发名山之藏,班固霤之秘,相如招徕乌有之徒,子云作为墨客之对。
又数百年,韩愈氏回狂澜,汲古绠。
作传以附,见其出处;
修文以瘗,藏其破碎。
然皆不过宝为文字之祥,而资笔墨之戏。
今我不惜漏泄于言语,盖欲子略识真才与大体。
而乃专持匠石氏之说,宜吾以秃翁而见弃也。
且夫尤物移人,慢藏诲盗。
彼平生之长物,充耳目之玩好。
然木石之怪,圣贤弗宝。
偃王为之以玉璞,而讫于贻石室之辱;
晋怀写之以铜镠,而无以禦陆沈之扰。
方其宝之也,自谓可以润生民,泽世教,然迄于争夺瓦解,原壤如燎,乌睹夫终身之与俱而贮水之不耗哉!
矧夫一气变化,万类氤氲;
空花结习,是身非身。
故丑好沿于所见,而高下生于相形。
澹台无貌,墨臀无名。
或饿死于纵理,或始生而有文。
高黑子而成帝,莽紫色而馀分。
虽八彩之至贵,亦重瞳而自焚。
彼人肖天地之形而犹若是,况乎一拳石之无情?
彼其著星,压赘丑点。
黄中通理,或罗缕而自陈。
剡芒奇诡,触浊经清。
譬如木伤雨而奸黣,础欲润而晕生。
尔乃生差别之想,分利钝之根。
拟形容于厥,指瑕颣以为真。
是何异指波心之炯而索月,见空中之肆而为人耶?
居,吾语汝
九韶不奏,孰嚅凤咮;
一勺之水,岂容龙尾?
鸲鹆来巢,《春秋》所以纪异;
不食马肝,食肉未为不知味。
若认赘以为嫡,以有眼为最佳,剸持黜朱之论,几何而不见笑于大方之家?
矧夫端石无铓,歙材少腻。
譬如柔曼之乏风骨,亦犹通敏之多粗粝。
彼未能以免俗,必反常而为贵。
然求百于千万,尝无十之一二。
非沾沾而自喜,则消耎于精锐。
况邺台屋上之乌,尚欠淳灰之洗;
而距野澄泥之字,未免下同于群碎。
其他渴则乞索,饱则滞淫,无之靡阙,有不为珍。
今子岂尝学书而得败箧者哉?
不然,何至以下驷而骄人?
且吾尝有大造于子,其知也耶」?
曰:「何如」?
对曰:「子之为人,廉而近刿。
其色焦然,微有刚利。
欲投胶而变浊,常蒿目以忧世。
恶毁方而瓦合,几转喉而触讳。
伤中心之坦直,贻四面之污痏。
向及其锋而用之,则劓汝于是非久矣。
顾方为子收卷而小靳,何乃责我以未能汪洋而大肆?
然则子为蹈火不热,入水不濡乎?
故为纳之罟擭坑阱之而不知避已」?
余乃内热震悸,三揖而进之曰:「余闻石不能言,今子无须眉而甚口,乃过于童乌之言《玄》。
岂天将怜之,假神以启其衷乎?
吾今知子矣」。
曰:「若知我谓何」?
曰:「子见素而抱朴者也。
学黄老之道,伤墨氏之兼爱,而隐于漆园之下者也。
昔吾见蔑之面,今吾见蔑之心矣。
挫其外而不割也,刳其中虚而为盈也,摧屈其锋锐不斗其捷也,肌色昏然毋以气骄人也。
其以虚玄为之骨,黝默为之体者乎?
子殆有道者也」。
曰:「斯言过矣。
我虽于淡泊相遭,而形为心之累。
少共绢素之用,长识淄渑之味。
上之岂不愿学为文雅以镇俗?
之岂不知发为波澜而饰治?
下岂无几案之材而规升合之水?
我岂石之人哉?
我惟涉笔其间,有见必识。
蒸亥豕之涉波,见出昼之濡滞。
闻或行而或尼,非臧仓之沮毁。
吾既不能削而为员兮,信有失流行而坎止。
幸托好于金石兮,逐浮沉于下里。
子以我为不能斲而小之则固宜,若曰进于道矣则恐未。
子言过矣,毋重吾罪」。
余恶其荒唐而无端崖,复从而扣之曰:「天生万民,必授之职。
始吾期子之道为沈浊,今子乃言有命之通塞,果且有知乎哉?
请子一决其用舍行藏,庶几不忧夫玄之尚白」。
于是辞穷吻索,自知不能究诘,请以太卜之瓦兆,参诸《连山》之宓《易》。
乃命史苏端蓍策,视墨拆,遇董先生下帷之兆,曰:「余不堪也」。
又筮之,遇䷕贲之䷳艮。
贲之贞,火也。
其悔,山也。
文明以止,晦其明也。
其繇曰:「他山之石,有文在脉。
时止则止,幽人贞吉」。
龟筮既袭,东方将白。
主人就席,举手揖客。
陶泓父笑言哑哑,早知翰林主人之设客难,万言不如一默。
江南书情二十韵寄秘阁韦校书贻之商洛宋先辈垂文二同年870年 唐 · 皮日休
五言排律 押咸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引用典故:三缄 五羖 臧仓
四载加前字,今来未改衔。
君批凤尾诏,我住虎头岩。
季氏唯谋逐,臧仓只拟谗。
时讹轻五羖,俗浅重三缄
瘦去形如鹤,忧来态似獑。
才非师赵壹,直欲效陈咸
孤竹宁收笛,黄琮未作瑊。
作羊宁免狠,为兔即须毚。
枕户从亚,侵阶草懒芟。
壅泉教咽咽,垒石放巉巉。
掣钓随心动,抽书任意杴。
教弩父摘,酒遣僰童监。
默坐看山困,清斋饮水严。
藓生天竺屐,烟外(一作坏)洞庭帆。
病久新乌帽,闲多著白衫
药苞陈雨匼,诗草蠹云函。
遣客呼林狖,辞人寄海𧍧
室唯搜古器,钱只买秋杉
寡合无深契,相期有至諴。
他年如访问,烟茑暗髟髟。
奉和鲁望读阴符经见寄870年 唐 · 皮日休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引用典故:臧仓
三百八十言,出自伊祁氏
上以生神仙,次云立仁义。
玄机一以发,五贼纷然起。
结为日月精,融作天地髓。
不测似阴阳,难名若神鬼。
得之升高天,失之沈厚地。
具茨云木老,大块烟霞委。
自颛顼以降,贼为圣人轨。
尧乃一庶人,得之贼帝挚
挚见其德尊,脱身授其位。
舜唯一鳏民,冗冗作什器。
得之贼帝尧,白丁作天子。
禹本刑人后,以功继其嗣。
得之贼帝舜,用以平洚水。
自禹及文武,天机𢟉然弛。
姬公树其纲,贼之为圣智。
声诗川竞大,礼乐山争峙。
爰从幽厉馀,宸极若孩稚。
九伯真犬彘,诸侯实虎兕。
五星合其耀,白日下阙里。
由是圣人生(一作生圣人),于焉当乱纪。
黄帝之五贼,拾之若青紫。
高挥春秋笔,不可刊一字。
贼子虐甚斨,奸臣痛于箠。
至今千馀年,蚩蚩受其赐。
时代更复改,刑政崩且陊。
予将贼其道,所动多訾毁。
叔孙臧仓,贤圣多如此。
如何黄帝机,吾得多坎踬。
纵失生前禄,亦多身后利。
我欲贼其名,垂之千万祀。
古意 南宋 · 李吕
 押尤韵
鸱鸮嘲凤凰,飞鸣竞啾啾。
凤兮问彼鸮,见憎何因由。
我居在丹穴,下瑞暂来游。
梧桐与竹实,食息无外求。
尔本挟妖怪,隐身向阴幽。
所至兴祸事,觜爪藏戈矛。
昼伏作鼠态,白日照可羞。
臭腐适其愿,恶类自与俦。
志尚素不同,何殊风马牛
嗟予月旦评,岂论汝劣优。
汝道自取薄,安得妄怨尤。
自古盗憎主,何异鸱辈流。
有如夫子圣,武叔非宿仇。
臧仓沮孟氏,岂为鲁君谋
但当砺风节,汝自曲如钩
宋故左迪功郎许府君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四、《鸿庆居士文集》卷三八
无锡许氏有通直郎、赠朝请大夫讳希道者,以耆儒宿学、忠信朴茂,名一乡善士。
生四子,共传一经世其家,皆中进士选。
而长子德之最知名,少年策上第,所涖以材能称,太上皇召见,擢尚书郎太常少卿直显谟阁为州刺史
既没,崇庆军节度使叶梦得铭其葬。
曰倜,左承议郎
曰衍之,左奉议郎
迪功府君,其季也。
讳伸字懿叔,中绍兴十二年进士第
于是父子兄弟五人,皆以儒学占仕籍,文行彬彬,贤临一时,而无锡许氏于今为望族。
君生十岁丧母,哭泣思慕已如成人;
好书嗜学,亦不类童子。
文词敏赡,操笔书纸立就,退视它生,方属稿作嗫嚅状,君从旁口占授人,人如其意所出。
年十七,偕举子数千百人群至于有司,遂占殊等;
进升礼部,试不合。
乡州推行三舍法,君居间,袖然角出其上。
参知政事沈与求教官,特喜公文,选寘前列,为诸生领袖,且曰:「文如许君,乃可望此」。
靖康建炎之乱,转徙兵间,至绍兴中,始解进士褐,授左迪功郎临安府盐官县尉
久之,部使者檄君权主秀州华亭县簿
华亭秋苗米在上供经数中,积岁侵盗,率移用常平米代输,而敛来岁之入偿之,相踵为故常。
一日,主管官林衡按视仓庾,县令赵伯琥悉推所受秋苗补还常平之贷。
衡尝为华亭而知其故,尽扃鐍缄封付掌吏者;
转运使遣吏卒连百馀船起发上供,漕之钱塘
已次境内,伯琥穷不知所出,即日檄主簿摄县事,脱身诣府,饬群胥持漕檄视君,当贷常平如故事;
又嗾纲兵持梃驱迫掌吏,群噪庾中不可耐,遂相与破钥发廪,授之,已去而后告。
君始矍然悟代庖之误。
伯琥还,上书告君擅发仓廪之罪。
衡得其情,并劾伯琥,与君俱罢。
转运使材伯琥之为,援之复留,故君独以罪免。
众怒不平,勉君讼于朝,君曰:「忍穷耐老自吾分,臧仓何预焉」?
卒不辩。
衡闻伯琥之复也,檄追贷益急,无几何,尚书免符下,凡常平前贷勿追。
君笑曰:「吾得罪宜也」。
嗟夫!
小官待远次,摄尺寸之柄,以纾旦暮之急,而同寮嫁祸,遂与盐官并失之,世路如此,可畏哉!
君既罢归,杜门屏处,益取旧书读之,至会心处,则欣对移日,虽万钟之禄、千金之富,不能绝也。
间从常所往来赋诗饮酒,佐一欢之适。
再调婺州浦江,非其好也。
以二十二年十一月甲午被疾卒于家,享年六十一。
曾祖至,不仕;
祖旦,赠承事郎
父,大夫公也。
母尤氏,继母施氏,并封宜人
妻尤氏。
四男子:铸、铎、镃、铉。
铸,累荐礼部,亦以文学知名。
四女:进士周纲、尤褒,其婿也;
一学佛,为比丘尼
一在室。
孙男女、曾孙男女各二人。
诸孤卜以其年十二月癸未葬县之扬名乡谢塾原上。
君少时以材气自负,慨然欲一奋以自表见于世;
晚得一官,坐席未煖,遂陷不测。
因叹曰:「古人不肯为五斗米见乡里小儿,殆谓此耶」。
自是浮沈里闾间,不复有进取意。
政和中,余与少常同台省,知君而未识也。
君没后,其子铸惠然过余,以文为贽,词义卓然,三读叹惊;
已乃出君之内弟右朝请大夫通判镇江军府施垓之状,来请铭。
余曰:「君虽不遇以死,而有子嗣守家学,追取故物,以大君之门者,其在铸矣」。
遂不辞而与为铭。
铭曰:
生林林兮万形空,中如鸿毛兮遇风。
上高飞兮百雉之墉,下漂坠兮环堵之宫。
繄所托之固然兮,□山苗与涧松。
洴澼或以封兮,系其逢。
呜呼懿叔兮,铭之诏无穷。
董鋆招同董攽阮训张培基饮城北寓馆醉后论诗并议续枕湖旧社诗以代约 清 · 姚燮
 押阳韵 出处:复庄诗问卷二十九
江云渟作寒水光,渟渟照我衣袂凉。
市门初火接残日,城闉落木吹微霜。
董君置酒集佳客,客皆诗者吾与将。
绿萝吹幕烛华短,西风老矣方夜长。
近吾以病眤诗酒,薄醉差可吟亦强(叶羌)
袒衣弄影飐须发,影在素壁同霓翔。
时十万户各梦息,不息惟饮惟斯堂。
斯堂斯人有斯夕,亦含露来媚芳。
边柳疏烟漠漠,隔烟山迥天苍苍。
苍然天色接湖气,雁声递过芙蓉塘。
座有老董辞忽狂,气可吞虎髯戟张。
几于斗室置六合,未睹门外皆浑茫。
嗣宗谐笑抵悲哭,摘缨舞槊骄排当。
主人羞默等处女,特以柔冶摧劲刚。
茂先袖手踞筵角,心则了了神故佯。
鲰生未敢厕旁议,就所伸屈聊抑扬。
大抵胸次各有郁,必不得已为慨慷。
安知爱恋一寸翼,集琐而沸皆蜩螗。
颇思湖上昔时社,列舆迭霸桓文庄。
雕戈犀甲十四队,格战谁惜头颅创?
王周一替众侯解,魏韩割裂齐楚亡。
及今寖微不可复,转令感旧吁乎伤。
美人籥翟空西方,禾麦既偃馀苞稂。
宜哉泗上牧牛子,多思赤手摩芒砀。
我虽邾莒最孱国,犹愿执戟驱前行。
奈何按骑不踊跃,徒悬大鼓相击镗。
出门仰睹中霄潢,驱来乱翳如群羊。
文星失照十年屋,沧海已有千尺
今宵良会足遥继,毋谓乌合思隼飏。
倘遵约法等萧相,讵愁阻驾来臧仓
明朝十月春小阳,乾坤递入梅花香。
好吹温煦补凄洌,子有琴筑吾瑟簧。
和平导使乖戾忘,致尔福寿增无量。
不然止蹶行踉跄,暮随归鸟朝随旸。
枉张大口恣餔啜,彼博奕者犹足强。
谈兵吓鬼鬼未怕,已先笑杀邻妪盲。
七月三十日大雨连宵 其二 宋 · 虞俦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乘槎有客泛仙潢,咋指泥涂悔我狂。
此去不烦推谢令,向来宁是尼臧仓
愁惊过雁乡心碎,喜溢浮蛆瓮面香。
金井老梧秋色重,时翻危叶堕银床。
君子以仁礼存心论 南宋 · 曾晞颜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七、《论学绳尺》卷六
论曰:君子之所以自处者,天而已矣。
夫苟天而已矣,则人固无与也。
人无与于天,而纷纷者若将累之。
天不可累也。
可累则非天也。
君子人欤,爱人者天也,敬人者亦天也。
天者,我固有之也。
我固有之,则人固不能使之无爱无敬也。
吾爱人敬人,而人不吾爱吾敬,吾心之爱敬自若也。
此之谓天也。
是故仁也礼也,君子之存乎吾心者也。
存乎吾心者天也,拂乎吾心者人也。
彼固拂之,吾固存之,人固不得以累吾天也。
吾之所以自处者,天而已矣。
孟子曰:「君子以仁礼存心」。
请以天论。
尝谓君子之所能者天也,而其所不能者人也。
人之不知天者,其心与君子异,一语之慢,贻憾终身,睚眦之报,孜孜然惟恐不及。
问之,则曰:「恶声必反,贤者不免。
以德报怨,圣人非之。
势迫情动,凡其捍格龃龉者,责固不专在我也」。
嗟呼!
不以薄待人,则望其待己也甚厚。
至于遭无故之变,人情皆有所不堪。
觖甚厚之望而乘之以不堪之情,则其所以相与屑屑者无怪也。
吁!
是非之相形,彼此之相厉,盖亦深于责人而不知天之在我者,固已浅矣。
君子不然也。
惟天之天,可以明君子之天。
何以言之?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天之仁也,品物流形,各正性命,礼斯行焉。
而宇宙之间,参差不齐,忿怨嫚亵,凡以帝力为何有者,天亦听之而已。
百物之生,四时之行,天之天盖自如也。
君子之天,亦天之天也。
且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君子以恻隐自处,而刻薄之私一毫不敢萌焉,惧有以𢦤其天也。
辞逊之心,礼之端也,君子以辞逊自处,而慢傲之习顷刻不敢生焉,惧有以亵其天也。
仁于人,无不爱;
礼于人,无不敬。
使君子而不爱人不敬人,非也。
然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君子而爱人敬人,人亦宜爱敬君子。
而靡靡纷纷,犹有撞搪叫号、忿触而怒抗者,岂君子有以致之耶?
君子无以致之而其至于此也,则安得不究夫人?
而君子之于斯也,有哀矜而无忿懥,有顺受而无捍拒,有雍容暇豫而无躁切急迫。
被意外之患而居之以宽,挟可以傲人之资而退然若不敢较者,何也?
盖其涵养之熟,持循之定,所以自处者天也。
我之于人无不爱,尽我之仁而已,人不我爱,我不知也,我于人无不敬,尽我之礼而已,人不我敬,我不知也。
其意亦曰:「自然者谓之天,使然者非天也」。
出于我者谓之天,出于人者非天也。
仁义根于吾心,我固有之也,非由外铄我也。
今人不我爱我敬,我亦不爱不敬,是我之爱敬出于人而非出于己,出于使然而非出于自然,仁礼皆吾心外物矣,其得谓之天乎?
周公之于管蔡,夫子之于叔孙武叔子路之于伯寮,皆是心也。
古今论天德者必曰舜,舜何人也?
温恭允塞人也,其仁礼非有所愧。
慢虐小丑,崛强弗率,赫然以兵歼之,夫岂不可?
舞干羽,敷文德,舜之心泊如也。
君子之待横逆,如舜之待夷狄,则天矣。
嗟夫!
人同此心,心同此天,天非君子之所私有也。
人自不能有之,乃悻悻焉,与君子角,暴焉而莫之怒,慢焉而莫之抗,未必不谓君子之为吾屈也,抑孰知暴之慢之而未尝怒且抗者,固所以见君子之天也。
孟子之言,吾于此验之,抑孟子亦能蹈其言者欤?
臧仓之毁,大非常情之所堪,而行使止尼,一归之天,平日仁礼之心,不少易也。
吁!
孟子之天而所遇之人犹有臧氏子焉,世变亦可叹矣!
谨论。
隆州李签判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八四、《嵩山集》卷二三
立其监,设其参,本为陪辅;
显诸仁,藏诸用,要善弥缝。
想贤者之既来,必欢然而相得。
某官居官持重,临事好谋。
昔尝为一邑之长,而已洞悉于事宜;
今所临百里之吏,其孰能欺于视听?
况复刺史心知之久,自无近时位偪之嫌。
鲁平公岂惑于臧仓,天宁舍我?
孙伯符能用于子布,名实在孤。
不待踰年,俱当论最。
因报来笺之辱,益增欣咏之深。
诚斋晦庵帖伤刘子澄死于贬所 南宋 · 释居简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宋司马后鲁臧仓,贤圣虽穷道不伤。
老子看棋高一著,噬脐空自忆刘郎。
送樊琯司业归朝881年 晚唐 · 唐彦谦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钓璜 啖鏊讥尔雅 泥函谷 卖饼诉公羊 青袍过寿阳
近者苏司业,文雄道最光。
夫君居太学,妙誉继中行。
汲郡陵初发,汾阴箧久亡。
寂寥方倚席,容易忽升堂。
去日应悬榻,来时定裂裳。
惬心频拾芥,应手屡穿杨。
辩急如无敌,飞腾固自强。
论心期舌在,问事畏头长。
驷马终题柱,诸生面墙
啖螯讥尔雅,卖饼诉公羊(《三国志注》:“魏严干善《春秋公羊》,钟繇好《左氏》,谓公羊为卖饼家。”)
未见函谷,俄惊火建章。
烟尘昏象魏,行在隔巴梁。
红粟填郿坞,青袍过寿阳
剪茅行殿湿,伐柏旧陵香。
黉室青衿尽,渠门火旆扬。
云飞同去国,星散各殊方。
贱子悲穷辙,当年亦擅场。
齑辛寻幼妇,醴酒忆先王。
圣域探姬孔,皇风乐禹汤。
畏诛轻李喜,言命小臧仓
折树休盘槊,沈钩且钓璜
鸿都问词客,他日莫相忘。
命解 南宋 · 度正
七言绝句 押歌韵
世谓臧仓解谮轲,岂知天意在干戈。
如天便欲平天下,纵百臧仓不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