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昭顺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寒韵
五兵勿用,万国咸安
告功圆盖,受命云坛。
乐鸣凤律,礼备鸡竿。
神光欲降,众目遐观。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禋顺乐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庚韵
黄彝将献,特牲预迎。
既修昭事,潜达明诚。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福顺乐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灰韵
相承五运,取法三才。
大礼爰展,率土咸来。
卿云秘室,甘泉宝台。
象樽初酌,受福不回。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福顺乐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支韵
昊天成命,邦国盛仪。
多士齐列,六龙载驰。
坛升泰一,乐奏咸池。
高明祚德,永致昌期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昭顺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云门孤竹,苍璧黄琮。
既祀天地,克配祖宗。
虔修盛礼,仰荅玄功。
神归碧落,福降无穷。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治顺乐 唐 · 不详
 押寒韵
羽卫离丹阙,金轩赴泰坛。
珠旗明月色,玉佩晓霜寒。
黼黻龙衣备,琮璜宝器完。
百神将受职,宗社保长安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感顺乐 唐 · 不详
 押尤韵
明君陈大礼,展币祀圆丘。
雅乐声其发,祥云色正浮。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福顺乐 唐 · 不详
 押阳韵
上天垂景贶,哲后举鸾觞
明德今方祚,邦家万世昌。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忠顺乐 唐 · 不详
 押阳韵
木铎敷音文德昌,朱干成列武功彰。
雷鼗鹭羽今休用,玉戚相参正发扬。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武舞乐 唐 · 不详
 押东韵
圭瓒方陈礼,干旄乃象功。
成文非羽籥,猛势若罴熊。
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太弟景遂汪王景逖齐王景逵进士李建勋中书徐铉勤政殿学士张义方登楼赋949年 南唐 · 李璟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珠帘高卷莫轻遮,往往相逢隔岁华。
春气昨宵飘律管,东风今日放梅花
素姿好把芳姿掩,落势还同舞势斜。
坐有宾朋尊有酒,可怜清味属侬家。
保宁王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八、全宋文卷一五、《徐公文集》卷六、《全唐文》卷八七八
门下:昔先王聪明时宪,文质载周,亲亲之义,莫之或改。
乃知封建之重,宗社攸赖;
友爱之美,风教攸先。
寅奉旧章,敢忘循举!
二十弟某,禀质冲粹,慎德孝恭,出言有章,好学不倦,故我文考,慈训备隆。
而能践修嘉猷,惠迪前哲,卓尔令器,时惟老成。
粤予眇冲,肇当缵服,赖贻谋之启后,仰垂鉴之在天。
尚念多艰,惧弗克荷。
是用睦懿亲以佑凉德,班宗彝以怀万邦。
锡尔以山川,表尔以车服。
师长之任,申而宠之,敦叙之恩,于是乎在。
于戏!
苴茅侯社,礼莫缛焉;
连华棣萼,亲莫昵焉。
履信思顺,可以无悔;
尊师重道,事以多闻。
尽爱敬以奉亲颜,极惠和以厚宗室。
勿恌勿堕,有初有终,服我训词,永光懿烈
可。
保宁王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全宋文卷一八、《徐公文集》卷九、《全唐文》卷八八○
维保大元年八月丁未朔某日,皇帝若曰:稽古夷庚,祗叶皇极,建侯树屏,保乂王家,用能乘运会昌,历世重光,先哲所以启后,列辟所以时宪者也。
我思立爱,宜有加焉。
咨尔二十弟某,中和萃灵,宽裕成德,戏必俎豆之礼,学无城阙之游。
聪明仁智,仰遵前训;
孝友姻睦,率由生知。
昭此玉音,应于《麟趾》。
朕以不德,凛乎丕承,文武之功,期无独享,契龟胙土,抑为旧章。
今使使某官某,持节册尔为保宁王食邑二千户
敬之哉!
昔我文考,对越上帝,敷佑下民,克俭于家,无纵于逸,再造之业,与世无穷。
予以尔有邦,膺受繁祉。
今尔尚迪遗烈,保终令图,无从非彝,无狎非正,耇老是听,训典是师,绥宁乃封,以永元吉
广南转运使元绛南海洪圣广利王獠贼至广州城下官吏等屡祷有应乞加崇显之号奉圣旨特封昭顺王皇祐五年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四、《蔡忠惠集》卷九
敕:《易》载害盈益谦之旨,盖神道正直,必有辅于教也。
厥有阴相吾民,沮遏凶丑,应答明白,不列美称,曷以扬神之休?
南海洪圣广利王,惟王庙食尊爵,表于炎区,年既远矣。
唐韩愈记称神次最贵,且有福祸之验。
国家秩礼,祀等尤高。
康定中,朕尝增王徽名,牲币选数,罔不称是。
转运使绛言:乃者侬獠狂悖,暴集三水,中流飓起,舟留三日,逮至城闉,广已守备。
火攻甚急,大风还燄;
闭门渴饮,澍雨而足。
变怪屡见,贼惧西遁。
州人咸曰:王其恤我者耶?
朕念显灵佐顺,靡德不酬,其加王以昭顺之号。
神其歆兹显宠,万有千载,永庇南服。
宝严院新建佛殿记 宋 · 陆绛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二、《重修琴川志》卷一三、《吴都文粹》卷九、续集卷三四、《吴都法乘》卷一○下、《常昭合志》卷一六、道光《苏州府志》卷四三、《海虞文徵》卷八、光绪《苏州府志》卷四四
近代儒家流,以韩退之挤释老,贤与不贤皆欲随而去之,未熟思之甚矣。
夫受天命者莫大于君中国,其间哲后辟王,治乱兴亡之运,接迹而不可胜数。
至于治而兴者,则诸儒必曰:「非人事也,天之历数,辅治世而兴者也」。
乱而亡者,则诸儒亦曰:「非人事也,天之历数,厌乱德而亡者也」。
夫如是,则治乱兴亡之运,莫不推之于天。
韩退之有唐之钜儒也,以、文、武、之道不行于当世,而释氏之教独盛于中国,故力排而挤之。
若《原道篇》、《佛骨表》皆著辞深切,痛疾时君奉之太过者也。
其所以然者,诚欲抑之,救其寖盛,未始不为释氏福。
殆弗纳而黜之,彼得益其惑,遂有会昌之祸,岂非道隆则污,物盛则衰之效欤。
天意若曰蠹中国、害生民,则使大中履会昌之迹,如韩文公之比者,佐而辅之,固当拔本塞源矣。
会昌废之未数年,而大中复之,易如走丸,疾如反掌,得非天之未厌其教哉。
噫,大道丧而有仁义,仁义衰而尚权诈,故、文、武、之道塞于时、杂于霸,金仙氏之说,其有不兴乎?
由是源于汉、流于魏、波于晋、宋、齐、梁间,与吾儒老子之教鼎峙于中国。
若夫本空寂、破迷妄,以出生入死之说,为兴善灭恶之鉴,蚩蚩之氓,从而远罪,则如来真意,深于救世者也。
而时君奉之,或多立寺宇以徼福,或广度僧尼以崇教。
上焉者佞之,下焉者化之,如之何不为后世弊哉!
盖崇之者失于其道耳。
文中子曰:「斋戒修梁国亡,非释迦之罪」。
此诚得之。
我国家四圣御县,烛知化源,寺观沿旧而存,率禁其创置;
僧道限年而入,必试以行能。
故天下名山胜槩,或有所旌异者,非道存乎人,孰能与于此哉。
姑苏北走有邑曰常熟,邑之西偏有佛宇曰宝严,即梁天监中所建也。
倚山面湖,绣若屏障。
尝有希辩禅师者,心悟大乘,是焉栖处。
钱氏霸国时以名闻,召归馀杭普门寺,目为慧智禅师
及钱氏献土,随召请见,赐紫方袍,号曰慧明大师
继时厌居京国,归隐旧刹。
钱氏以师人境俱胜,复施金五百两,建七级浮图一所。
淳化中太宗皇帝召赐《急就章》、《逍遥咏》、《秘藏诠》、《太平圣惠方》凡一百四十三卷,奖高风,旌善地也。
院旧名延福,天禧中邑尹胡公顺之飞章上请,帝可其奏,改赐今额焉。
院有佛殿者,积其岁月,了无尺椽。
明道中武陵龚显始发信心,崇妙果。
次有东京禅慧院僧清鉴浮杯至止,苦行自修。
谋兹胜缘,有若符合
复有邑人诸葛頔、李仁寿、樊福佥悦所闻,赞成其事,且曰:「仁祠之兴为我福地,今绀宇不立,粹容无睹,则吾侪何所起信哉」。
由是捐厚施,贸良材,庀徒僝工,审曲面势,即其旧址,隆以新创,经始于景祐之丙子,落成于庆历之乙酉,凡数年而能事毕矣。
观其壮而不华,而不陋。
巍乎中者其宇一,所以纳高广之座而宅乎毫相也;
翼乎旁者其舍二,所以容仪卫之位而列乎宝供也。
远而望之,若太微之凝帝宇,耸在云端。
迫而察之,犹列汉之立仙宫,来从方外。
其为功德殊胜,可思议哉!
武陵公帑无多藏,屋无馀润,独以兴弊补废,皇皇于佛事,人所难能矣。
若夫辩师兴之前,鉴公继之后,事有冥契,岂诬也哉。
绛里人也,因熟于兹山之游,目击诸公之善,以文见托,得以直书。
时圣宋庆历六年,岁在阉茂王正月一日,将仕郎、守真州扬子县陆绛记。
南海庙程师孟祷雨记熙宁七年六月 宋 · 黄稹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九、《金石续编》卷一四、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同治《番禺县志》卷二九、光绪《广州府志》卷一○○
熙宁岁次癸丑十二月丙申,距甲寅六月辛未,府帅谏议程公凡四谒南海广利昭顺王,盖将天子之命求雨于神,而两祷两谢之,获应颇异。
太守有一至庙下,已二十馀年,而后寂寥无传,今公戾止,何其伟欤!
亦足为灵官一时之盛事,资邦人百年之美谈也。
时献官黄稹赵光弼、摄奉礼黎献臣、摄太祝富临辄记于退之之碑阴云。
公之子德叟、义叟陪位。
南海庙谢雨记 北宋 · 苏咸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七、《金石续编》卷一四、同沼《番禺县志》卷二九、光绪《广州府志》卷一○○
熙宁七年秋八月,上以久旱,精祷天下名山大川,诏右谏议大夫、知广州程公致祠南海洪圣广利昭顺王
已而休应云获,复命公行赛谢之礼。
黄稹、赵光弼为献官,黎献臣谭粹奉礼太祝陈端与公之子德叟、义叟陪位。
冬十月十八日苏咸记,李穜书。
按: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道光二年刻本。
南海庙程师孟祷雨记熙宁七年 北宋 · 富临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三、光绪《广州府志》卷一○○、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同治《番禺县志》卷二九
熙宁岁次癸丑十二月丙申甲寅六月辛未,府帅谏议程公凡四谒南海广利昭顺王,盖将天子之命,求雨于神,而两祷两谢之,获应颇异。
太守有一至庙下已二十馀年,而后寂寥无传,今公戾止,何其伟欤!
亦足为灵宫一时之盛事,资邦人百年之美谈也。
时献官黄稹、赵光弼奉礼黎献臣太祝富临辄记于退之之碑阴云。
公之子德叟、义叟陪位。
南海王 北宋 · 姜橐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二、民国《东莞县志》卷八九
南海神有丰功于国,有厚德及民。
唐天宝中崇以王爵,加广利之号,国朝赐称洪圣昭顺焉。
扶胥之口,实神正庙也。
濒海郡邑,靡不建祠。
熙宁初邑令公立祠宫于县之东郊,地势既僻,庙貌弗崇,邑民欲广而大之久矣。
余去领邑事,卜占胜地,因改创焉。
民乐事赴工,子来而成。
所谓示之以好,罔不率从也。
兹庙也,三门捍外,享殿峙中,廊序拱揖于其旁,堂奥崇隆乎其后,得其制也。
香山屹左,浮邱踞右,阻江四围,孤屿特立,倏忽万态,伟观无穷,得其地也。
无费于公,无劳于民,智者揆策,巧者献功,贫者效力,富者输财,得其和也。
舳舻交凑,神肃心驰,恳祷祈禳,严事日举,盲风熄灭,惊波不兴,得其宜也。
蠲辰之吉,率同僚奉神于祠,乡民慕善咸会,不约而齐。
是日也,旌旗耀日,金鼓掀天,雨师风伯,各率其职,瑞烟庆云,纷敷蔼布。
神之居此,岂不宁乎?
噫!
神依人而行者也。
神有丰功厚德,载之万世,极尊崇之制,凡以为国为民而已。
余分百里之寄,有民社之重,亦惟以为国为民为心。
凡有祷于神,神于赫厥灵,使兹庙之兴,传无穷而施罔极,不其韪欤!
重和二年己亥二月朔海陵姜橐记。
郊祀祭告南岳南海南渎祝文绍兴十三年八月八日壬辰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五三
维绍兴十三年岁次癸亥八月己酉朔八日壬辰,皇帝某伏为今年冬至日有事于南郊,谨遣某官姓名敢昭荐于南岳司天昭圣帝:伏以南极迎长,圆丘肇祀,将合祛于天地,并望秩于山川。
既戒前期,敢伸昭告。
尚飨(《中兴礼书》卷三○。)
南岳司天昭圣帝南海、南渎祝文分别改为「南海昭顺洪圣广利显王」、「南渎大江广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