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普静禅林瞻礼有述乾隆乙酉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十三
禅林郁律凤城北,辛卯(顺治)创成甲戌康熙脩。
六十馀年事重葺,百千奕叶仰前猷。
无非保赤右扇念,有集衣黄偏袒流。
亲诣瓣香昭庆落,七言聊当(去声)志碑留。
普静同江二李叔中道 北宋 · 韩维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夜来飞雨濯残芳,绿遍童童佛树行。
把酒可劳悲暮节,振衣还自喜微凉。
清帘不下轻飏燕,别院时来暗霭香。
自是嵩阳欲归客,为公聊尽次公狂
湖州乌程县乌墩镇普静寺观音阁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四、《丹阳集》卷九
车溪佛刹普静最称巨丽,而西庑观音阁尤宏杰,实吴江道者元益创也。
道者姓杨氏,生十一年而出家,以寺僧惠清为师,又七年而落发,又二年而受具。
一日膜拜佛殿,归语其师曰:「应真不受弟子礼,起立云:汝当为众生作大缘事」。
师异之,自是不应斋供,不事澡沐,独诵经昕夕不懈。
俄发心造观音像一躯,且筑阁以栖之。
赀费未具,每赍恨太息,因以针刺左目,炷香然之,复烬五指求化,远近见闻,争委金币。
躬即钱塘访巧匠。
将斲旃檀,预斋七昼夜,祈圣相与天竺相,准像成,未惬志,复燬右目。
匠者夜梦菩萨见形,极了了,觉而改刻,遂成端严殊妙之相,光趺皆具。
迎寘其上,实元祐三年三月也。
既谐志愿,两目瞭然复明。
镇人每岁首辄迎像市区,大供七日,逢水旱祷雨旸立应。
道者尝分卫至济远桥,忽弃僧伽黎服弗御,自尔佯狂廛肆,饮啖斋俗,歌笑怒骂,人莫之测。
市人争醉以酒,杂致饷遗,桀黠者或探怀取之,醒辄造门求索,未尝一误。
尝过天隐楼,肆言:「今夕当慎火」。
夜漏三更,楼果煨烬。
大观末,忽结巾为黄冠之饰,人始不悟,后果诏改僧为道士
其前知预告,皆此类也。
政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以偈示众云:「说时不晓,晓时不说。
六月严寒,腊月盛热。
珍重去兮,清风明月」。
三日,无疾右胁吉祥而逝。
阇维之舌根不败,随烟烬所及,得舍利甚众。
得龄五十有九,僧夏四十有三。
世谓道者盖观音化身来此土。
予谓二十五无学中,观音圆通为最,由闻董闻休三昧无作妙力,成就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现比丘身,其一也。
彼悲愿无尽,故欲微尘界现身亦无尽,非演法度人,则为众植福,何独于杨道者而疑之?
法照大师仲珉请叙其事于石,乃叙而铭之。
铭曰:
招提杰阁危干云,刹西阿相妙绝伦。
规摹天竺巧乱真,鹿肩螺髻超凭尘。
伊昔创始经营人,补陀大士来化身。
连抉两目五指焚,咄嗟金绯来纷纶。
普化一切入普门,宝目八万由闻薰。
翳除声脱融六根,丧明复瞭何足云。
百尔祈祷应若神,郁攸横空岿独存。
永警流宕归旋闻。
高宗皇帝御书莲社记乾道二年 宋 · 张抡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三、《乐邦文类》卷三、《乌青文献》卷九、光绪《桐乡县志》卷二四
臣尝读天竺书,知出世间有所谓极乐国者,国有佛号阿弥陀,梵语也,此翻为无量。
以其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故,又曰无量寿,又曰无量光。
始享国履位,捐去弗居,超然独觉,悟心證圣,以大愿力普度一切。
其国悉以上妙众宝庄严,曲尽华好。
地皆黄金,无山川丘谷之险;
气序常,无阴阳寒暑之变。
无饥寒老病生死之苦,无五趣杂居之浊。
用是种种神通方便,现希有事,善导众生,忻乐起信。
于日用中,能发一念,念彼佛号,即此一念,清净纯熟,圆满具足,融会真如,同一法性
幻身尽时,此性不灭;
一刹那顷,佛土现前。
如持左契,以取寓物。
臣敬闻其说,刻励精进,无有间断,惟佛惟念,亦既有年。
阖门长少,靡不从化
乃辟弊庐,庐东偏凿池种莲,仿慧远结社之遗意,日率妻子,课佛万过。
而又岁以春秋之季月,涓良日,即乌戍普静之精舍,与信道者共之。
于是见闻随喜。
云集川至,倡佛之声,如潮汐之腾江也。
慧远创为兹社,距今阅数百祀,其间缁素,景慕馀风,祖述其高致者,代不乏人,率湮没无闻,卒与草木同腐。
臣独何幸,今乃蒙太上光尧寿圣皇帝亲洒宸毫,书「莲社」二大字为赐。
章奎画,自天而下,光气昭倬,焜耀万目。
欢喜踊跃,得未曾有。
臣既拜手登受,窃惟陛下临御三纪,兼爱南北,仁及草木,德及昆虫,则似佛之普度一切;
昭昭大明,如日之中,无所不照,则似佛之光明无量。
功成定治,付托圣子,夷睹大宝,褰裳去之,则又似佛之超然独觉、悟心證圣也。
至若春台寿域,亘八纮而无垠,鼓舞之神民,由之而不知,盖与极乐国土曾无间然。
以是管窥,圣心佛心,惟一非二。
岂阿弥陀佛他心道眼洞观无碍,知炎祚之中否,悯群生之失宁,故现帝王身,以应运济世乎?
不然,何与佛合契乃如此也?
是则佛寿无量,圣寿亦无有量,居然可知。
臣曩侍宠锡,又出非常,不独传示云林,以侈千一之遇,使天下后世,凡获瞻仰,普得念佛三昧,究竟成就无上菩提,其为饶益讵可量已!
谨刊诸金石,用对扬丕显之休命。
乾道二年月日,均州防禦使、充两浙西路副都总管秀州驻剳臣张抡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