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昭成阁不得于从侄僧悟空院叹嗟813年 中唐 · 孟郊
 押词韵第六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道光坊昭成寺
欲上千级(一作尺)阁,问天三四言。
未尽数十登,心目风浪翻。
手手把惊魄,脚脚踏坠魂。
却流至旧手,傍掣犹欲奔。
老病但自悲,古蠹木万痕。
老力安可誇,秋海萍一根。
孤叟何所归,昼眼如黄昏。
常恐失好步,入彼市井门。
结僧为亲情,策竹为子孙。
此诚徒切切,此意空存存。
一寸地上语,高天何由闻。
武备论 其二 任将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二
臣闻驭将之道,置兵之机,系天下安危,为国之大事。
臣实陋儒,宁识其术?
窃按前代之载册,观英主之立制,较其轻重之势,考其得失之迹,最为得策,惟在汉、唐
汉定天下,置材官于郡国,京师有南北军之屯,后平百粤,更增七校。
其有四夷之事,旋授中府之甲。
入卿出将,无文武之常位;
因事立号,无名职之定称。
五营、六郡之旅,事毕解散,贰师、下濑之官,功成辄罢,而将军奉朝请矣。
是以终汉之世,无弄兵内侮之祸。
东都之后,四方分裂,重兵在边,骁将总戎,强臣执权,国从外理,故叛乱接踵,颠危相逐。
唐氏一统,乃因隋制,内设诸卫以处武臣,外布府兵以隶诸卫
四方有变,选将于,调兵于府,建牙而出;
凯歌而旋,将军就第矣。
郡县有守禦之备,朝廷无权重之臣。
不耗帑财,不费廪给,国力充实,民用家足。
本末相称,表里相托,诚天机神算,平康之道也。
至于景云之初,始立节度之号,以雄边镇,以宠勋臣,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得以军事专杀,而方面始大。
明皇天宝之末,昏惑不事,邀功竞进之将献谋于恢拓,当国执法之臣务专乎宠利,兼道开镇,地逾四履,锐卒歼于沙碛,邦财空乎上林。
盖中原无击柝之虞,而北兵排乎函谷矣。
由是愤兵悍将,连衡接势,东击西应,降暮叛,更相禽猎,或自篡逐,生民焦灼,剿绝耗毙。
肃、代之后,中官得政,行军始于辅国,军容自乎朝恩。
暨德宗之兴元,置中尉于神策,兵权国命尽在北司矣。
兰锜虎臣,皆其子蓄;
方岳戎帅,率自贿成。
至有市井贾贩之夫,台舆厮养之贱,折券而取千里,谄附而得通都。
至于蹈利干赏,坏法侵纪,姑息假借,养成骄孽,君位天禄,如从其贸赁以居焉。
故唐氏之基图,终为藩臣所倾。
且古之贤臣,在国则为相,在军则为将。
商则阿衡佐升陑之伐,周则尚父领渡盟之师。
姬旦东山之征,以尅淮奄;
孔子夹谷之会,以折齐莱。
汉高、文之,命相于诸将之列,武、宣之后,将军执政之官。
留侯汉祖之谋臣,未尝亲矢石;
高密光武之元勋,本则理俎豆。
孔明处士也,西据荆州,建蜀三分之势;
元凯,书生也,东平吴会,成晋一统之基。
江左五朝,兵官尤重,二卫、四军、五校、七帅,皆选朝廷清重之士,󲦤绅名望之流,介胄武人,非所预也。
唐初,大臣入为三公八座,出为行台总管
故自三代而至唐氏,莫不合兵农而议政,通文武以命官。
是故茍有制胜之术,何必击刺之伎乃为勇?
苟有经邦之道,何必章句之学乃为文?
若夫积恩泽以稍迁,阶奔走之勤旧,以敢死为武,以引强为材,裸股肱而决射御,程躯干而角健捷,此所谓匹夫之敌,一队之长,又岂将之云乎!
又若枢密之名,近由大历置于宫阃,不列朝位,凡中外臣庶上计议,事干军国,秘未宣行,则谓之枢密
兵乱之际,机务烦多,乃用中人,使专掌职。
五代后唐已来,始更崇重,与宰司分总文武,谓之两府焉。
噫!
夫欲论致理之要,讲太平之策,是必先在乎一政事,通文武,合兵农,而后天下之务可成矣。
如曰未能,则汉、唐之盛终不至,况曰三代之道欤!
臣策事迂鄙,众必诮其难用,然通识远虑,知治道之本者,必有是乎臣言者也。
附游阴那七言律一首清康熙《埔阳志》卷五题作“游阴那山胜概”。 ) 明 · 林大钦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潮有阴那,末唐法界也,时欲谒未遑。兹承恩归,乘便一览,大是岭东奇观。朝来僧请一字以为那记,予亦奚悭,书此以證。
遥看名胜起巃嵷,束膝徐徐谒镜空(束,清康熙《埔阳志》卷五作“悚”。 )
五玉峰前铺玉埒(埒,清康熙《埔阳志》卷五作“屑”。 ),二珠树里蕊珠宫
有因特叩关中偈,无尽谁传灯下红。
石上精魂今在否(在否,清康熙《埔阳志》卷五作“自在”。 (郭培忠整理)),令人惆怅有无中(以上《东莆先生文集》卷五)
先君忌饭僧悟空兴之侄有诗和韵 宋 · 葛胜仲
君不见毗耶居士人天英,化佛亿万文室盈。
清晨香积一盂食,厌足一切紧法力。
又不见手捉麈尾生公庐,说经妙蕴几无馀。
岂惟缁素日会面,粉碎虚空雨花片。
我生归命海潮音,况复劬劳讳日临。
三孤遗像涕沾臆,建斋达观趋禅阈。
悟空谁是悟真空,门前灌木吟悲风。
景山寺建大藏疏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一
如来筹量于成正觉之后,不得已而说二乘;
声闻结习于入泥洹之初,祈其言而为三藏。
虽留西域者数亿万,而翻南土者卷溢五千。
爰有阿逸化身,号曰双林大木,具严像教,肇创宝轮。
方广理證,则凡法界内而流通无穷;
言语道断,则于刹那间而诵诗已竟。
惟此景山之精舍,欲崇法海之真诠,既非小缘,实资臣力。
伏望诸大檀越,启慈仁愿,开方便门。
若见若闻,各起助成之诚意;
或多或寡,共增无量之福田。
按:《丹阳集》卷一○,孔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