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魏澹敬字议 隋 · 潘徽
 出处:全隋文卷十四
向所论敬字,本不全以为轻,但施用处殊,义成通别。
《礼》主于敬,此是通言,犹如男子「冠而字之」,注云「成人敬其名也」。
《春秋》有冀缺,夫妻亦云「相敬」。
既于子则有敬名之义,在夫亦有敬妻之说,此可复并谓极重乎?
至若「〔敬〕谢诸公」,固非尊地,「公子敬爱」,止施宾友,「敬问」、「敬报」,弥见雷同,「敬听」、「敬酬」,何关贵隔!
当知敬之为义,虽是不轻,但敬之于语,则有时混漫。
今云「敬奉」,所以成疑。
聊举一隅,未为深据(《隋书·潘徽传》,隋遣魏澹聘陈,为启于陈主曰:「敬奉弘慈,曲垂饯送。」以「伏奉」为重,「敬奉」为轻,却其启而不奏。立议,难之云云。不能对,遂从而改焉。)
寿春郡王成器太子左赞善大夫698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鸾台
相王男寿春郡王成器
毓彩桂山
承规椒掖
韶容霞举。
美志月将。
望苑翘才。
瑶山伫俊。
宜参多士之选。
俾从正人之列。
中大夫太子左赞善大夫
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奉和圣制过宁王宅应制726年11月15日 唐 · 张说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王季友兄
进酒忘忧观,箫韶喜降临。
帝尧敦族(一作睦)礼,王季友兄心。
竹院龙鸣笛,梧宫凤绕林。
大风将小雅,一字千金
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730年3月 唐 · 张说
 押微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宁王山池
今日清明宴,佳境惜芳菲。
摇扬花杂下,娇啭莺乱飞。
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旂。
和风偏应律,细雨不沾衣。
承恩如改火,春去春来归。
上党旧宫述圣颂723年3月 唐 · 张说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一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上党旧宫
惟开元十有一祀正月。皇帝展义于河东。挟右太行。留宴上党。整兵耀武。入于太原。设都建颂。以崇王业。南辕汾脽。祈谷后土。天清日朗。神歆如荅。三月庚午。饮至长安。六军解严。四方和会。迩观法象。遐咏德泽。大虞巡之典修。美汉祠之礼举。人心翕而一变。神物效而无方。于是邠王臣守礼宁王臣宪申王臣撝岐王臣范薛王臣业献书于内。开府仪同三司臣璟尚书臣晙臣象先臣颋御史大夫臣漼抗疏于外。佥曰陛下受天历数。稽圣典谟。道贯三灵。仁育万类。扫阴沴而睹日。开辟之功也。尊文考而御天。帝王之孝也。天以陛下为子。人奉陛下为君。万殊之福。斯应毕臻。三代之风。颂声咸作。今潞人怀代邸。咏泗亭。采圣崖。延元石。将表潜龙之馆。勒启圣之图。勤亦至矣。陛下推而不报。其何以下塞众望。上对神庥哉。臣闻天之所启。人之所戴。必凭睿圣元懿之德。元命贞符之纪。功业见乎变。德施加乎时。德厚者施溥。功元者应速。或阶晦以彰。或由难而昌。盖生其德之谓天。授其时之谓命。天有成命。其可没乎。陛下昔居是州也。紫云在天。神光照室。白鹿来扰。黄龙上升。陇出仙洞而神鱼跃。山开禅穴而灵钟韵。谣言合谶。巨迹引途。嘉李傍连。神蓍自起。当此时也。金石豫变。狱颂先归。政殷六府。人重五教。陶无窳器。渔有让泉。神而化之。人不知力。昔龙负图而大舜登。狼衔钩而后殷昌。元圭锡于夏禹。赤伏归于汉光。应运协符。希代称宝。未有穷祥极瑞。俶傥瑰异。如今之至者矣。若元贶集而不彰。则神心不悦。鸿业成而不赞。则祝告无闻。是掩天庥而盖圣德也。臣子之罪。将何解焉。愿听潞人。以扬丕烈。帝曰。往者中宗违代。国步维艰。天祚我唐。大命集于睿宗大圣真皇帝。朕畏天将命。不敢怠遑。其乾符坤珍。皆先圣之馀福。朕何力之有焉。然重违昆弟公卿之请。抑心敬从。无为虚美。重朕不德也。偫臣游圣。荡莫能名。约乎旧史。敢颂成绩。辞曰。
帝德广运,乃圣乃神。
天祚圣兮,唐虽旧邦。
其命维新,再受命兮。
帝初正人,降居上党
天下往兮,黄龙昼见。
攀天而上,九五象兮。
帝适于野,紫云之下。
求必在兮,帝寝于堂。
变龙有光,观者骇兮。
天迹星谣,木连立。
总神异兮,灵钟化穴。
缟鹿赤鱼,何诡异兮。
上天无声,托类附形。
觉悟人兮,圣皇斋栗。
在得戒失,昭事神兮。
皤皤潞老,乐我王道。
爱旧宫兮,赫赫颂功。
与天比崇,摅无穷兮。
授嗣郑王言右卫大将军709年12月12日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银青光禄大夫太仆卿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郑王希言
才推近属。行禀中和。
用沈毅以为谋。体直方而成器
频升列之位。尝践执金之秩。
历官斯久。更事逾深。
必在亲贤。用膺心膂。
宜领右军之寄。仍直大将之任。
云麾将军右卫大将军。勋封如故。
宋王成器太子太师710年6月25日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孟侯之礼。
虽归于冢允。太伯之风。
实尚于高节。左卫大将军宋王成器
幼而聪敏。长则温仁。
礼乐同归。质文相半。
孝以为政。每用因亲。
忠而立诚。所期尊主。
故能乐于为善。好在服儒。
占蚁穴以探微。登雀台而成赋。
自奄有梁宋。作藩邦家。
其仪孔臧。其德可大。
朕之元子。当践副君。
隆基有社稷大功。神祇佥属。
由是朕前恳让。言在必行。
天下至公。诚不可夺。
爰符立季之典。庶叶从人之愿。
况别为九州。必资于牧伯。
贞夫万国。先伫于师傅。
式副佥谐之求。仍光不拜之宠。
雍州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别加实封二千户
赐物五千段。细马二千匹。
奴婢十房。金银器皿二百事。
甲第一区。良田三十顷。
馀如故。主者施行。
南郊赦书723年11月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
朕获主三灵。
于今一纪。
听政中昃。
每不敢康。
观书乙夜。
将求诸道。
顷年已来。
每思至理。
或远人不率。
或嗣岁不登。
淳朴未还。
惕厉斯在。
为人上而惭德。
奉天明以畏威。
祝史正辞。
必期于陈信。
郊丘备礼。
将俟于升平。
今正宗庙降灵。
克开厥后。
乾坤交泰。
保合太和。
麟凤龟龙。
元符黄瑞之祉。
蛮夷戎狄。
梯山航海之琛。
莫不日月以闻。
道路相属。
顾惟不德。
当兹休运。
钦若昭报。
畴咨故实。
所以今年献春
恭祠后土。
季秋吉日
追崇九庙。
采必先于鲁经。
稽肆类于虞典。
爰因长至
钦谒上元
告受命之元符。
昭严配之成绩。
大典云备。
至诚克展。
诸侯骏奔。
来于穆之相。
百神受职。
率咸秩之文。
六变已陈。
三献斯毕。
盖春秋之大事莫先乎祀。
王者之盛礼莫重于郊。
柴燎克终。
感庆罔极。
岂予一人之福。
亦尔万邦之赖。
宜因咸和之际。
俾承厚下之泽。
可大赦天下。
开元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昧爽已前。
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
已结正禾结正。
系囚见徒。
大辟罪已下。
咸赦除之。
其十恶死罪造伪头首劫贼杀财主。
在不赦例。
就中仍虑有冤滥者。
所司具状送中书门下
尽理详覆奏闻。
朕将亲览。
其有亡命山泽。
挟藏军器
百日不首。
复罪如初。
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
以其罪罪之。
升坛行事官及供奉官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以下加一阶。
诸县并准此。
升坛例内外文武官及致仕并前资陪位者。
赐勋一转。
缘大礼有职掌并押当者。
更加一阶。
斋郎并放出身。
皇亲诸亲陪位未出身者并放选。
已出身者赐勋一转。
亲王公主各与一子官。
三品卫监门黄衣长上飞骑万骑。
并仗内杂色人在斋宫宿卫
及诸色人有资劳人
缘大礼有职掌。
并流外行署预见大礼者。
亦赐勋一转。
其充香炉执扇及礼生祝史赞者。
赐勋外日选优与处分。
兵士宿卫斋宫。
并诸色无资劳缘大礼职掌。
京兆府百姓缘南郊祗应者。
各免其家一年杂科差。
南北卫将军中郎将宿卫宫者
并同升坛例。
其诸军节度大使三都留守
虽不陪位。
委寄既重。
特宜同升坛官例。
百岁老人赐棉帛五段。
五石。
县令至其家存问给付。
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
旌表门闾。
终身勿事。
已旌表者。
量加优恤。
诸州百姓。
或因逢水旱流寓未安者。
宜令所司与朝集使即作赈恤安辑法奏闻。
其单贫卫士
番镇久次。
令州长官择灼然者放免番役。
征行人家。
州县检校
勿使侵欺。
碛西镇人。
途路悬邈。
特宜赐勋一转。
𩻴寡茕独。
令州县倍加矜恤。
使得存济。
元置义仓。
救人不足。
承前贷百姓粮及种子未纳者。
并放免。
不得却徵。
自古圣帝明王。
忠臣烈士。
名山大川。
并令所管致祭
其已得替官人。
并轻累未得处分。
非老弱疾病。
犹堪处事者。
量加收叙。
使免失职。
其左贬官。
非逆人五服内亲。
及犯赃贿名教者。
所司责勘奏闻。
量移近处。
其官人有清白政术。
堪任刺史县令
及抱器怀才。
不求闻达者。
州长官其以名荐。
宗室中有孝悌才术。
为众所知。
仍在卑任者。
宗正具以名奏。
君臣一体。
休戚共焉。
朕钦承天命。
恭传大宝。
盖凭累祖馀业得一之符。
亦由偫公旧勋不二之力。
永言繄赖。
其敢忘之。
武德已来实封功臣
知政宰辅。
有身无大故。
而亡官失爵。
子孙沦屈者。
所由勘实。
具以状闻。
存者可畴其官荣。
逝者当录其允嗣。
使幽明同庆
知有今辰。
亚献邠王守礼终献宁王宪各赐物一千匹。
捧俎申王撝夹侍岐王范薛王业各赐物七百匹。
侍中源乾曜中书令张说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王晙各赐物五百匹。
正衣驸马都尉王守一王繇温曦宗正少卿崔澄各赐物三百匹。
二王后赐物一百五十匹。
坛场使京兆尹孟温礼赐物二百匹。
修造羽仪使赐物一百匹。
修撰仪注官五品已上赐物一百匹。
六品已下赐物七十段。
自馀陪位预宴官。
一品赐物一百匹。
二品三品八十匹。
四品五品六十匹。
六品七品四十匹。
八品九品三十匹。
鸿胪诸蕃使与见大礼及在本蕃王侯大酋长。
并同宴会例给赐。
郡主县主各赐物八十匹。
缘大礼数处有职掌者。
任于一头从高叙。
天下州府赐酺三日
京城五日
任所在百姓村坊宴乐。
不得科率聚敛。
其有处分未该者。
令所司及本使比类奏闻。
赦书日行五百里。
主者施行。
东封赦书725年10月13日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山东省泰安市泰山
门下。朕闻天监惟后。
后克奉天。既合德以受命。
亦推恩而复始。厥初作者。
七十二君。道洽迹著。
时至符出。皆用事于介邱。
升中于上帝。人神之望。
盖有以塞之。皇王之序。
固可得而言也。朕接统千岁。
承光五叶。惟祖宗之德在人。
惟天地之灵作主。往有内难。
幽赞而集大勋。闻无外虞。
守成而缵旧服。未尝不乾乾终日。
思与公卿大夫上下叶心。聿求至理。
以宏我列圣。其庶几乎馨香。
今九有大宁。偫氓乐业。
时必敬授而不夺。物亦顺成而无夭。
懋建皇极。幸致太和。
洎乃幽遐。率由感被。
戎狄不轨。唯文告而来庭。
麟凤已臻。将觉悟而在薮。
以故凡百执事。亟言大封。
顾惟不德。初欲勿议。
伏以先圣储祉。与天同功。
传符以在今。敢侑神而无报。
大节斯在。朕何让焉。
遂奉遵高祖太宗之业。宪章乾封之典。
时迈东土。柴告岱宗
精意上达。肸蚃来应。
信宿行事。云物呈祥
登降之礼斯毕。严配之诚获展。
百神偫望。莫不怀柔。
四方诸侯。莫不来庆。
斯事天道之介福。邦家之耿光也。
无穷之休祉。岂独在予。
非常之惠泽。宜其逮下。
可大赦天下。自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昧爽已前。
大辟罪巳下。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咸赦除之。
惟十恶死罪。不在此限。
流人未达前所者放还。其有挟藏军器
亡命山泽。百日不首。
复罪如初。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
以其罪罪之。内外文武官。
三品已上赐爵一等四品已下加一阶。
邠王守礼宁王宪岐王范薛王业各与一子三品官。公主嗣王郡主县主各与一子官。
其应文武行从官。加阶之外。
并赐勋两转。三卫引驾细引黄衣长上飞骑彍骑。
先有武散官者加两阶。未给武散官者各赐勋两转。
卫士马主戎车主幕士掌闲供膳太常。及仗内音声人。
行署及蕃官□□并别敕杂色定名行从人。亦赐勋两转。
缘大礼登山□□□从行事舆脚等官。三品已上特赐一阶。
仍与一子□□□已下特赐一阶。仍赐勋两转。
量与进改。其四军别□□山宿卫
诸司上山执当官。三品己上赐爵一等
仍与一子出身。四品已下加一阶。
赐勋两转。亦量与进改。
其白身人及行署蕃官放蕃选。其山下升坛行事官。
三品已上加爵一等。赐勋一转。
四品已下加一阶。赐勋一转。
选日稍优。诸献官及宿卫斋宫将军中郎郎将
并两京留守诸军节度使。并同升坛例。
诸有职守押当非升坛例诸有职人加一阶。选日优量。
其加阶应入三品五品人非特赐者。并依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敕节限。
斋郎礼生见任官前资官已上人。并依资量材与处分。
未出身者放出身。皇亲别敕承恩陪位者亦准此。
诸州岳牧。四府长史
朝觐陪位者。泛阶之外。
各赐勋一转。诸方使人及诸州父老宗姓。
并从家子孙至岳不得陪位者。并赐勋一转。
赐物五段。诸州及兖州道僧至岳见大礼者。
并赐物五段。孔子后褎圣侯量才与处分。
天下致仕官。各依本品赐一季禄并束帛。
其陪位者。仍赐勋一转。
诸蕃侯王酋长来会礼者。各加一官。
至都节级并与赐物。其入朝留在边军人亦准此。
其蕃中祗候衙官刺史县令。并赐物及袍带。
突厥可汗小杀等诸国王。守护塞垣。
岁月朝贡。并宜赐物。
副使将往。侍老年百岁已上者版授下州刺史
妇人版授郡君。年九十巳上者版授上州司马
妇人版授县君。年七十巳上者版授县令
并妇人版级。量赐粟帛。
其预见大礼侍老。各别加侍丁一人。
孝子顺孙。义夫节妇。
旌表门闾。终身勿事。
行人之家。及𩻴寡茕独。
并疾病不能自存者。委州县长官倍加存恤。
诸军行有文武散官已上者加一阶。白身者赐散勋一转。
欠负官物逋悬租调。并宜放免。
其行过州县。供顿劬劳。
并贴顿百姓。有杂差科。
并车马夫役者。并免一年租赋。
兖州免二年租赋。当顿官人始末不绝者。
与中上考。仍赐勋一转。
朕永惟王业。繄赖旧勋。
元首股肱。其犹一体。
武德已来功臣宰辅。或名存王府
遣嗣沈沦。或身无大故。
衔屈泉壤。宜令所司访择申理。
(此处隆字避玄宗讳)元年六月二十六日立功官人。往属艰难。
能尽忠义。今成大礼。
何日忘之。宜各与一子出身。
无子者任回与周亲之人。有司试策三道。
等第收奖。朕躬陟天门
宿斋日观。时属严冬雪后。
初夜风寒。朕因露立祈恩。
誓欲代人当咎。俯仰之际。
顿息霜飙。奠献之晨。
变同韶景。诚上天垂祐。
亦赖灵山吐祥。诗云。
无德不报。宜封太山神为天齐王。
礼秩加三公一等。宜令所管崇饰祠庙。
环山十里。禁其樵采。
给近山二十户复。以奉神祠。
率土之内。赐酺(英华作五)
任于村坊内宴乐。不得聚敛烦劳。
其节文有未沾及者。所司比类奏闻。
其封祠有数处行事者。从一处叙。
赦书日行五百里。主者施行。
后土赦书732年11月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门下。
昔者巡狩所至。
柴瘗斯行。
盖取诚享。
以遵告类。
朕恭承祖宗之烈。
获主神祗之祀。
夙夜祗畏。
不敢荒宁。
故勒兵朔陲。
先展义于汾社。
回旆脽上。
遂有事于郊坛。
王者父事天。
母事地。
汉氏祈谷。
未始正名。
周礼降神。
乃为徼福而巳。
朕以天命之重。
子道为先。
惟兹精诚。
在乎敦孝。
庶蒙福于四海。
永康于兆人。
是以率由旧章。
敬恭明祀。
严配之诚既展。
奠献之礼又终。
且春秋之义。
大事在祀。
斋祭之福。
庶品维祺。
岂独在予。
而有斯庆。
可大赦天下。
开元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昧爽已前。
大辟罪已下。
罪无轻重。
已发觉未发觉。
已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免者。
咸赦除之。
官人犯赃及有罪被推者。
本罪虽原。
不得更令却上。
仍别与处分。
自先天已来。
有杂犯流移人等。
并配隶人等。
各量移近处。
左降官未经量移。
及经量移未复本资者。
奏听进止。
天下遭损免州。
应损户成(诏令作减)一分已上者。
及供顿州。
无出今年地税。
如已徵纳。
听折来年地税。
逋租悬调。
贷粮种子。
欠负官物在百姓腹内者。
并宜放免。
其不损(一作免)
开元十七年巳前。
所有贷粮种子。
负欠官物在百姓腹内者。
亦宜准此。
诸州缘供顿所差贴助夫。
亦放其家今年地税。
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
旌表门闾。
终身勿事。
诸州侍老。
百岁已上赐七石。
九十已上赐五石。
八十已上赐三石。
所由速付。
勿淹旬日。
太原潞州府侍老等。
先已加恩。
不在此例。
亚献皇太子鸿赐物二千匹。
终献庆王泽赐物一千匹。
邠王守礼宁王宪辥王业各赐物一千匹。
王浚已下各赐物三百匹。
侍正衣进圭捧圭汝阳郡王淳等各赐物三百匹。
皇太子侍正衣各赐物一百五十匹。
裴光庭萧嵩
弼亮朕躬。
宏益斯远。
本有优异。
何殊等夷。
加阶赐爵之外。
各与一子官。
无子者任与周亲。
仍各赐物三百匹。
二王后各赐物二百匹。
长公主各赐物三百匹。
嗣王郡主县主赐物二百匹。
行从文武官。
三品已上赐物八十匹。
四品五品赐物六十匹。
六品七品赐物四十匹。
八品九品赐物二十段。
升坛官三品已上特赐一阶。
四品已下各加一阶。
应入三品五品官阶相当。
不限考数听得入。
知顿使及判官修礼仪官撰玉册文官知顿御史加一阶。
修坛场州刺史及书册官各赐物一百匹。
其已有升坛职掌。
从头处分。
缘大礼有职掌官赐勋三转。
行从官首末不绝及陪位官各赐勋两转。
内外文武官。
三品以上赐爵一等
四品己下各加一阶。
致仕官三品已上赐物七十匹。
四品五品各五十匹。
行从蕃客鸿胪安置陪位见大礼者。
宜赐物五十匹。
节级分付。
南北衙应宿卫宫官
左右厢知兵马虞候总管已下。
判官别奏孔目官等。
更加勋一转。
前资官选日稍优与处分。
白身人有资劳者。
简选之日优与处分。
无资荫者赐勋两转。
南北衙行从三卫飞骑万骑引驾细引及监门直长主帅黄衣长上
各赐勋两转。
仍各赐物五段。
两营弩(一作弓)手六番并行。
宜各赐勋两转。
物五段。
仍量折番役。
诸卫彍骑及兵角弓手官马主掌闲幕士驾士供膳士供膳主习驭工人乐人杂户官户白身有职掌人合行从人等。
各赐勋一转。
物三段。
斋郎既是见任官。
准坛上坛下有职掌官例处分。
执弹三卫礼生赞者。
各减二年劳。
无劳可减者。
选日稍优与处分。
流外行署从者各赐勋一转。
有职掌者各赐勋两转。
供顿州刺史同陪位官例。
始末专知顿。
官各与一中上考。
蒲州刺史宝鼎县官同升坛官处分。
管坛一乡百姓给复二年。
蒲州侍老等。
太原潞州例降一等处分。
武德初功臣
每有大庆。
必存追远。
业参运始。
义合赏延。
其子孙沈翳无在朝者。
宜令勘实。
即与一子官。
(此处隆字避玄宗讳)元年立功官等。
艰难之际。
诚效亦深。
言念其初。
岂忘终始。
其三品已上各赐一品官。
五品已上各赐紫金鱼袋
有亡没者优赠一官。
仍与一子官。
一子先得官者。
选日优与处分。
两京留守京兆河南尹大都督府长史诸军节度副大使
准行从官例处分。
诸方通表疏使人预见大礼。
准陪位官处分。
诸道战亡人家。
仰州县存恤。
不周济者。
量事赈给。
诸军健儿。
别敕行人。
各赐勋一转。
仍令所司速勘会团奏。
官写告身。
送付诸道行人。
或有身死被逃。
犹徵课役。
累及亲邻。
即宜审勘。
为其除削。
皇亲中有文武才用堪任使者
宗正具荐。
当与奖擢。
五岳四渎。
名山大川。
自古圣帝明王。
忠臣烈士辅相。
各令致祭
务尽诚洁。
赦书有所不该者。
所司比类奏闻。
亡命山泽。
挟藏军器
百日不首。
复罪如初。
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
以其罪罪之。
率土之内。
赐酺三日
赦书日行五百里。
布告天下。
咸使闻知。
主者施行。
上为宁王写一切经请宣付史馆736年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臣奉敕。
今日于安国观行香。伏见天恩为宁王及故惠宣代国金仙公主共写一切道经四本。
伏以睿恩友爱。情深天属。
生成之德。无隔存亡。
利益之资。方宏道要。
诸经毕缮。景福云集。
称赞兹日。功用有成。
教义是先。诚所感庆。
臣无任欣戴之至。望宣付史馆
奉状以闻。谨奏。
请减宁王圹内食味奏 唐 · 裴耀卿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七
尚食所料水陆等味一千馀种。每色瓶盛。
安于藏内。皆是非时瓜果。
及马牛驴犊獐鹿等肉。并诸药酒三十馀色。
仪注礼料。皆无所凭。
臣据礼司所科。奠祭相次。
事无不备。典制分明。
天恩每申让帝之志。俭约。
礼外加数。窃恐不安。
又非时之物马驴犊等。并野味鱼雁鹅鸭之属。
所用铢两。动皆宰杀。
盛夏胎养。圣情所禁。
又需造作什物。动馀千计。
求徵市井。实谓烦劳。
千味不供。礼无所阙。
伏望依礼减省。以取折衷。
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排律 押微韵
万物莫不气兆乎上,而形视乎下。铁石异品,云蒸并湿,草木无心,春来咸喜,故圣人弘道,先王法天,酒星主献酬之义,需卦陈饮食之象。近命群官(近命群臣),欣时乐宴,尽九春之丽景,匝三旬之暇日。畅饮桂山,棹歌沁水,醇以养德,味以平心。本将导达阳和,助成长育,亦朝廷多庆,军国馀閒者也。前月之晦,细风飘雨,繁弦中止,列席半醉,佳辰易失,绝兴难追,良可惋也。今年带闰,节候全晚,景气犹清,芳草未歇,申布雅意,复叙初筵。披乐善之虞邸,坐忘忧之观。东郊跬步,南山在目,足以缔夏首之新赏,补春馀之坠欢。朕登览上宫,俯临长陌,畅众心之怡,欢归骑之逶迤。鼓之以琴瑟,侑之以筐篚。衢尊意洽,场藿思苗。赋我有嘉宾之诗,奏君臣相悦之乐。踟蹰西日,吟玩乘风,不知衷情之发于翰墨也。
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
楼下风光(一作花)(一作媚),城隅宴赏归。
九歌扬政要,六舞(一作征)
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
礼中推意厚,乐处感心微。
别赏阳台乐,前旬暮雨飞。
大赦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
朕承累圣之洪休。重光之积庆。
昔因多难。时属遘屯。
宝位深坠地之忧。神器有缀旒之惧。
事殷家国。义感神祇。
吟啸风云。龚行雷电。
致君亲于。济黔首于休和。
遂以孟秋。允升储贰
旋承内禅。继体宸居。
拜手之请空勤。让立之诚莫展。
恭临亿兆。二载于兹。
上禀圣谟。下凝庶绩。
八荒同轨。瀛海无波
不谓奸慝潜谋。萧墙窃发。
逆贼窦怀贞等。并以庸妄。
擢在朝廷。毫发之效未申。
邱山之衅仍积。共成枭獍。
将肆奸回。太上皇圣断宏通。
英谋独运。命朕率岐王范薛王业等。
躬事诛锄。齐斧一麾。
凶渠尽殪。太阳朗耀。
澄氛霭于天衢。高风顺时。
厉肃杀于秋序。神灵叶赞。
夷夏相欢。四族之慝既清。
七百之祚方永。爰承后命。
载阐休期。总军国之大猷。
施云雨之鸿泽。承乾之道。
既光被于无垠。作解之恩。
思式覃于品物。当与亿兆。
同此维新。可大赦天下。
大辟罪巳下。咸赦除之。
邠王守礼加实封三百户。宋王成器申王成义各加实封一千户
岐王范薛王业各加实封七百户。文武官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各加一阶。内外官人被诸道按察使御史所通恶状。
咸宜洗涤。选日依资叙用。
宋王成器三公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
门下。古有知道于通。
精辨于物。可以调阴阳。
节风雨者。委之三事。
以康万人。鼎铉之谓也。
司空扬州大都督上柱国宋王成器益州大都督右卫大将军申王成义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邠王守礼等。并明德茂亲。
崇儒乐善。为国翰屏。
当朝羽仪。岂其朱茀之诗。
美则缁衣之咏。宁止爱均花萼。
礼锡苴茅而巳哉。必能论道经邦。
佐朕为政。俾允升台之望。
宜膺补衮之阙。成器太尉扬州大都督
成义可司徒并州大都督守礼司空
勋如故。主者施行。
宋王成器开府仪同三司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
宋王成器。温良恭俭。
明允笃诚。朕之元昆。
人之师表。閒者鼎席虚位。
台陛俟能。坚守辞让。
愿移成命。宜联华于补职。
参议于论道。可开府仪同三司
宋王成器等上表以兴庆旧里宅为宫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一
朕昔与弟兄。联居藩邸。
虔奉圣训。遂膺昌期。
尝思鄠杜之游。颇有芒砀之气。
王等固陈符瑞。取则不远。
拟备巡幸。推而弗居。
虽府在京师。亦同于谯沛。
式遵故事。宜依今请。
宋王成器长女安吉县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一
黄门。宋王长女。
流芳桂邸。禀训梧宫。
体自閒和。成其婉娩。
玉笄始茂。金燧方严。
爰宠锡于脂粉。俾开荣于汤沐。
封安吉县主。主者施行。
改封宋王宪宁王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二
爰分宝玉。载锡绥章。
必在亲贤。致之侯甸。
开府仪同三司泾州刺史上柱国王宪。仪表硕望。
忠肃令名。艺总经书。
才推礼乐。列上公之位。
兼大藩之宠。瞻彼行围。
旧称茅邑。孰如北地。
今迩西都。宜考良日之封。
用宏景风之命。可改封宁王
食邑三千户。馀如故。
祠后土获符瑞行庆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二
自古受天之命。
作神之主。
崇德祀地。
尽孝配亲。
存乎礼经。
不可阙也。
朕承累圣之绪。
卿士之力。
方隅清谧。
宇宙乂安。
北狩并都。
南辕汾上。
览汉武故事。
修葺旧祠。
时惟仲春
地气萌动。
将先政本。
为农祈谷。
斋戒惟寅。
粢盛惟洁。
仲尼曰。
吾不与祭。
如不祭。
岂非躬尽孝敬。
以致神祇乎。
而经始壝坛。
宝鼎出地。
奠兹玉帛。
荣光塞河。
将何以幽答神心。
上膺灵贶。
朕又惧焉。
今大典克举。
美祥允洽。
自天之祐。
岂予一人。
思与百辟。
同兹嘉庆。
亚献邠王守礼终献宁王宪各赐物七百匹。
申王岐王范薛王业各赐物五百匹。
馀升坛官。
三品巳上赐爵一等
四品巳下各加一阶。
应入三品五品。
现任四品上官先授三品四品巳上阶经三十考者。
六品巳上官先授五品六品巳上阶经十六考者。
令所司勘责。
奏听进止。
诸缘大礼有职掌官赐勋两转。
馀陪位官赐勋一转。
中书门下三品六尚书御史大夫食实封三品以上功臣
与各一子官。
其立功万骑身亡殁者。
虽预创业。
不见盛时。
念功思旧。
情有感恻。
并令所司检勘。
亦各与一子官。
汾阴县宝鼎县
官同升坛官例赐一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