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浔阳渔父歌 唐 · 宋人著作中所载唐五代神仙鬼怪诗
四言诗 押尤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竹竿籊籊,河水悠悠。
相忘为乐,贪饵含钩。
非夷非惠,聊以忘忧(同前卷四引《五代逸史》,云浔阳太守孙愐见之。)
重修说文序雍熙三年十一月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徐公文集》卷二三、《说文解字》卷末、《皇朝文鉴》卷八五、《玉海》卷四四、《墨池编》卷一、《宋史》卷四四一《徐铉传》、《三续古文奇赏》卷一七、《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一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银青光禄大夫、守右散骑常侍上柱国东海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臣徐铉奉直郎、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句中正翰林书学臣湍、臣王惟恭等,奉诏校定许慎《说文》十四篇,并《序目》一篇,凡万六百馀字,圣人之旨盖云备矣。
稽夫八卦既画,万象既分,则文字为之大辂,载籍为之六辔,先王教化所以行于百代,及物之功,与造化均,不可忽也。
虽复五帝之后,改易殊体,六国之世,文字异形,然犹存篆籀之迹,不失形类之本。
及暴秦苛政,散隶聿兴,便于末俗,人竞师法,古文既绝,󸈠伪日滋。
至汉宣帝时,始命诸儒修仓颉之法,亦不能复。
光武时马援上疏,论文字之󸈠谬,其言详矣。
和帝时,申命贾逵修理旧文,于是许慎史籀李斯扬雄之书,博访通人,考之于贾逵,作《说文解字》,至安帝十五年始奏上之。
而隶书行之已久,习之益工,加以行草、八分,纷然间出,返以篆籀为奇怪之迹,不复经心。
至于六籍旧文,相承传写,多求便俗,渐失本原。
《尔雅》所载草木鱼鸟之名,肆意增益,不可观矣。
诸儒传释,亦非精究;
小学之徒,莫能矫正。
唐大历中李阳冰篆迹殊绝,独冠古今,自云「翁之后,直至小生」,此言为不妄矣。
于是刊定《说文》,修正笔法,学者师慕,篆籀中兴。
然颇排斥许氏,自为臆说。
夫以师心之见,破先儒之祖述,岂圣人之意乎?
今之为字学者,亦多从阳冰之新义,所谓贵耳贱目也。
自唐末丧乱,经籍道息。
皇宋膺运,二圣继明,人文国典,粲然光被,兴崇学校,登进群才。
以为文字者六艺之本,固当率由古法,乃诏取许慎《说文解字》,精加详校,垂宪百代。
臣等愚陋,敢竭所闻。
盖篆书堙替,为日已久,凡传写《说文》者皆非其人,故错乱遗脱不可尽究。
今以集书正副本及群臣家藏者,备加详考。
许慎注义、序例中所载而诸部不见者,审知漏落,悉从补录。
复有经典相承传写及时俗要用而《说文》不载者,承诏皆附益之,以广篆籀之路。
亦皆形声相从,不违六书之义者。
其间《说文》具有正体而时俗󸈠变者,则具于注中。
其有义理乖舛,违戾六书者,并序列于后,俾夫学者无或致疑。
大抵此书务古以正今,不徇今而违古。
若乃高文大册,则宜以篆籀著之金石;
至于常行简牍,则草隶足矣。
许慎注解,词简义奥,不可周知。
阳冰之后,诸儒笺述,有可取者,亦从附益。
犹有未尽,则臣等粗为训释,以成一家之书。
《说文》之时,未有反切,后人附益,互有异同,孙愐《唐韵》,行之已久,今并以孙愐音切为定,庶夫学者有所适从。
食时而成,既异淮南之敏;
县金于市,曾非吕氏之精。
尘渎圣明,若临冰谷。
谨上。
集韵韵例 北宋 · 丁度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
昔唐虞君臣,赓载作歌;
商周之代,《颂》、《雅》参列。
则声韵经见,此焉为始。
后世属文之士,比音择字,类别部居,乃有四声。
若周研、李登吕静、沈约之流,皆有编著,近世小学寖废,六书亡缺,临文用字,不给所求。
隋陆法言唐李舟孙愐各加裒撰,以裨其阙。
先帝时,令陈彭年丘雍法言旧说为刊益。
景祐四年太常博士直史馆宋祁太常丞直史馆郑戬建言:「彭年所定,多用旧文,繁略失当」。
因诏国子监直讲贾昌朝王洙,同加修定;
刑部郎中知制诰丁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李淑为之典领。
今所撰集,务从该广,经史诸子及小学书更相参定。
凡字训悉本许慎《说文》。
所不载,则引它书为解。
凡古文,见经史诸书可辨识者取之,不然则否。
凡经典字有数读,先儒传授,各欲名家,今并论著,以稡群说。
凡通用韵中同音再出者,既为冗长,止见一音。
凡经史用字,类多假借,今字各著义,则假借难同,故但言「通作某」。
凡旧韵字有别体,悉入子注,使奇文异画,湮晦难寻;
今先摽本字,馀皆并出,启卷求义,烂然易晓。
凡字有形义并同,转写或异,如坪𡊞、叴㕤、心忄、水氵之类,今但注曰「或书作某字」。
一字之左,旧注兼载它切,既不该尽,徒酿细文,况字各有训,不烦悉箸,凡姓望之出,旧皆广陈名系,既乖字训,复类谱牒;
今之所书,但曰「某姓」,惟不显者则略著其人。
凡字有成文,相因不释者,今但曰「阙」,以示传疑。
凡流俗用字,附意生文,既无可取,徒乱真伪,今于正文之左直释曰:「俗作某,非是」。
凡字之翻切,旧以武代某、以亡代茫,谓之类隔,今皆用本字。
述夫宫羽清重,篆籀后先,总括包并,种别汇联,列十二凡,著于篇端云。
字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新增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一字。),分十卷。
按:《集韵》卷首,述古堂影宋抄本。
张持义所藏吴彩鸾唐韵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六、《山谷全书·别集》卷七、《豫章先生遗文》卷一一
右,仙人吴彩鸾孙愐《唐韵》凡三十七叶,此唐人所谓叶子者也。
彩鸾隐居在钟陵西山下,所书《唐韵》,民间多有,余所见凡六本,此一本二十九叶彩鸾书,其八叶后人所补,气韵肥浊,不相入也。
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序 南宋 · 李焘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三、《经外杂钞》卷一、《小学考》卷一二、一三、《王文公年谱》附录一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太尉祭酒许叔重始为《说文解字》十四篇,凡五百四十部,其文九千三百五十三。
后二十一年,当安帝建光元年叔重子冲乃具以献。
东莱惤令吕忱继作《字林》五卷,以补叔重所阙遗者,于叔重部叙初无移徙。
忱书甚简,顾为它说揉乱,且传写讹脱,学者鲜通,今往往附见《说文》,盖莫知自谁氏始(古文、籀文疑是吕忱始增入,今或以附见《说文》,或在阳冰以前。若《说文》原自有此,则林罕不应谓忱补许氏遗阙也。戍字当是增入,上字则《说文》元自有矣。更详之。)
左将军顾野王更因《说文》造《玉篇》三十卷,梁武帝大同末献之
其部叙既有所升降损益,其文又增多于叔重
唐上元末处士孙强复修野王《玉篇》,愈增多其文。
今行于俗间者,所修也。
叔重专为篆学而野王杂于隶书,用世既久,故篆学愈微。
野王虽曰推本叔重,而追逐世好,非复叔重之旧。
自强以下,固无讥焉。
大历间李阳冰独以篆学得名,时称中兴,更刊定《说文》,仍祖叔重,然颇出私意,诋诃许氏,学者恨之。
南唐二徐兄弟实相与反正由旧,故锴所著书四十篇,总名《系传》,盖尊许氏若经也,惜其书未布而锴亡。
本朝雍熙三年,锴兄铉初承诏与句中正湍、王惟恭等详校《说文》,今三十卷内《系传》往往错见,岂其家学同源,果无异派欤!
锴亡恙时,铉苦许氏偏旁奥密,不可意知,因令锴以切韵谱其四声,庶几检阅力省功倍。
又为锴篆名曰《说文韵谱》,其书当与《系传》并传。
今《韵谱》或刻诸学官而《系传》迄莫光显,余蒐访岁久,仅得其七八,阙卷误字,无所是正,每用太息。
盖尝谓小学放绝久矣,欲崇起之,必以许氏为宗,而铉、锴兄弟最其亲近者,如阳冰林罕郭忠恕等辈,俱当收拾采掇,聚为一书,使学者复睹纯全,似非小补,顾力有所不及耳。
《韵谱》仍便于检阅,然局以四声则偏旁要未易见,乃因司马光所上《类篇》,依五音先后,悉取《说文》次第安排,使若鱼贯然,开编即可了也。
《说文》所无而《类编》新入者皆弗取,若有重音则但取其先而略其后,虽许氏本在上、去、入声而《类篇》在平声,亦移载平声,大抵皆以《类篇》为定。
《类篇》者,司马光治平末所上也。
先是景祐初宋祁郑戬建言,见行《广韵》乃陈彭年丘雍景德末重修,繁省失当,有误科试,乞别刊定。
即诏贾昌朝同修,而丁度李淑典领之。
宝元二年书成,赐名《集韵》。
等复奏《集韵》添字极多,与彭年等前所修《玉篇》不相参协,乞别为《类篇》,即以命洙。
洙寻卒,命胡宿代之,宿奏委掌禹锡张次立同加校雠。
宿迁,又命范镇代之,出而代之,乃上其书。
自《集韵》、《类篇》列于学官,而《广韵》、《玉篇》微矣。
小学放绝,讲习者寡,独幸其书具存耳。
所谓《广韵》则隋仁寿初陆法言等所共纂次,而唐仪凤后郭知玄等又附益之,时号《切韵》。
天宝末陈州司法孙愐者以《切韵》为谬略,复加刊正,别为《唐韵》之名。
在本朝太平兴国雍熙景德,皆尝命官讨论,大中祥符元年,改赐新名曰《广韵》。
今号《集韵》,则又宝元改赐也。
《切韵》、《广韵》皆不如《集韵》之最详,故司马光因以修《类篇》。
《集韵》部叙或与《广韵》不同,锴修《韵谱》尚因之。
今五音先后并改从《集韵》,盖《类篇》亦以《集韵》为定故也。
呜呼!
学无小而古则谓字书之学为小,何哉?
亦志乎学当由此始尔。
凡物虽微,必有理存,何况斯文幼而讲习磨砻,浸灌之久,逮其长也,于穷理乎何有!
不则躐等陵节,君子不贵也。
今学者以利禄之路初不假此,遂一切弃捐不省,喜字书者求其心尽端方已绝不可得,但肆笔趁姿媚耳,偏旁横竖且昏不知,矧其文之理邪?
先儒解经固未始不用此,匪独王安石也。
安石初是《说文》,覃思颇有所悟,故其解经合处亦不为少,独恨求之太凿,所失更多,不幸骤贵,附和者益众而凿愈甚。
盖字有六义而彼乃一之,虽欲不凿得乎?
科试竞用其说,元祐尝禁之,学官导谀,绍圣复用,嗜利禄者靡然风从,凿说横流,汩丧道真,此吾苏氏所以力攻王氏而不肯置也。
若一切置此弗道则又非是,今国家既不以此试士,为士者可以自学矣,乃未尝过而问焉,余窃哀之。
虽老矣,犹欲与后生共讲习此,故先为此《五音韵谱》,且叙其指意云。
进增修互注礼部韵略表 宋 · 毛晃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二二、《小学考》卷三一、《皕宋楼藏书志》卷一六
言:臣闻言出诸口,贯以清浊者谓之声;
声成诸文,第其轻重者谓之韵。
声韵之作,其来久矣。
自有天地,乃有人声;
自有书契,乃有文字。
世谓苍颉制字,孙炎作音,沈约撰韵,以为椎轮之始,而不知书契既造,字生其间,文字既生,音傅其内,声音既出,韵存其中,颉也、也、也,岂能外三才之理而自为也哉?
尝观「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之辞,则尧之时固有声韵也;
观「日月光华,洪于一人」之辞,则舜之时固有声韵也。
不然舜命夔典乐,何以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也邪?
古诗三千馀篇,孔子被之弦歌,定为三百十一篇,其不合乎弦歌者去之,则字音声韵未出之前,所以为声韵者固自若也。
擢本探先,始而终之,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不有作也,后何以述?
颉也、也、也,亦可谓有功于名教矣。
增而修之,理若有待。
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恭惟皇帝陛下以上圣之资,抚重熙之运。
出震接统,系天下之民心;
乘乾有为,主域中之大宝。
继宋之初,厉精图治,招徕俊乂,开纳谠言。
一日三朝,已极尊亲之至养;
继志述事,将成卒伐之大功,诚帝王之大有为也。
生陛下淳庬之俗三十有九年矣,自结发受在三之教,始学箕裘,沐浴膏泽,左右图史,力学不倦,穷而益坚,期于有成,以无负圣朝涵育之意。
目此光华盛旦,窃思孔伋之言,曰「至治之世,车同轨,书同文」,今陛下以圣继圣,方将混一区宇,海内喁喁,咸仰同文之治。
臣在草畎亩中,茍有涓尘以裨助同文之万一,则臣之志愿足矣。
故于萤窗雪案,博考载籍。
窃见方今国子监刊行《礼部韵略》,自元祐五年博士孙谔,陈乞添收,仅得一二。
至绍兴十一年进士黄启宗随韵补辑,所增不广,尚多阙遗,音切谬误,圈注脱略。
如群之为群,效之为效(《韵略》不收群、效二字。),三复三思(三音息暂反,又如字。),纯帛(《礼》纯音缁。),纯束(《诗》纯束音,徒本反。),无所收附。
以至𩟷饩之𩟷(于容反。),终辟之辟(频弥反。),采荠之(才资反。),唯几之(夷佳反。),脊令之令卢经反。)渠搜之搜(疏鸠反。),抠衣之抠(驱侯反。)总统之统(他总反。),鼓击之鼓(钟鼓之鼓从支,鼓击之鼓从攴。),迨及之迨(荡亥反,又徒耐反。),饼饵之饼(必反。),仁知之知(知义反。),会计之会(古外反。),寀地之寀(仓代反,又此宰反,《韵略》有上声,不收去声。),脍轩之轩(许建反。),孙顺之孙(苏困反。),美目之盻(匹裥反。),六凿之凿(在到反。),表貉之貉(莫驾反。),重穋之穋(力反。),催趋之趋(趋玉反。),鞸琫之鞸(补鼎反。),蔡放之蔡反。),撤去之撤(直列反。),足躩之躩(丘缚反,又驱碧反。),什佰之佰博白反,又莫白反。),血脉之脉(莫获反。),敕天之敕(耻力反。),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韵》既不收,人不敢用。
或此有而彼无,或此圈而彼否,或收一而遗二,或略要而泛存,或同出一韵而不圈者,若痿(儒佳切。)(于危切。)、杻(敕九切。)(女九切。)之类是也。
或各傅两韵而不圈者,若藣(班麋切。)(彼义切。)、祁(翘移切。)(渠希切。)之类是也。
或本有其字,弃此而收彼者,若铁(古铁字。)为嵎峓之峓,欹(于宜切。)为倾敧之敧,欧(乌侯切。欧,刀,又姓。于口切,吐也。)为击驱之驱,禬(黄外切。)为衣襘之襘(古外切。),执锐(徒外切。)之为执鈗是也,如此类亦不一而足。
重以言语有五方之异,呼吸有轻重之殊,吴楚伤于轻浮,燕冀失于重浊,秦陇去声为入,梁益平声似去,江东河北,取韵尤远,鲁鱼一惑,泾渭同流。
点画偏旁,尤多讹舛。
若乃釐𨤲、宜宜、仓𫝉、番畨、韱韱、富富、堇之差,俗所常用,其失未远。
至如支(章移切。)攴、(普卜切。)(微夫切。)(莫后切。)、殳(慵朱切。)𠬛(莫勃切。)、羙(与羔同。)(美恶之美。)、夲(他刀切。)本、(根本之本。)(宫商之商。)(都敌切。)(夷周切。)臽、(乎韽切。)(他达切)。(多少之少)、疋(山于切。)𤴓(僻吉切。)(巨九切。)(居六切。)、玊(须玉切。)(鱼欲切。)之异,阖户辟户之为酉(古酉字。)(古夘字。),左戾右戾之为丿(曳,又音瞥。),㇏(音弗,右戾。),󱌻(与丹同。)、⺼(与舟同。)、月(与肉同。)、月(日月之月。)之不同,戍(屯戍之戍。)(戊己之戊。)、戌(戌亥之戌。)、钺(斧钺之钺。)之不类,毫釐小误,其义遂殊。
《广韵》以武移反渺㳽之㳽,当民卑切。
以房脂反辅毗之毗,当频弥切。
以符羁反皮革之皮(当蒲麋切。)
陆德明以武巾反旻天之旻(当弥邻切。),以丁丈反长幼之长(当展两切。),以布内反悖礼之悖(当蒲昧切。),以丁角反朴斲之斲(当侧角切。)
至于音训差误,未易槩举。
士不精考,雷同从之,或迁就傅会,易以佗字。
礼部贡院所差试官员数较多,尚可讨论。
方州小郡,秋举试官不过三四人,员既不多,书亦罕备,至有文理优长,援引深邃者,或以疑似暗行黜落,以谓与其取之有疑,宁若黜之无罪。
臣每观此,为之太息。
故以十年之力,增修四声之谱,䌷其端绪,贯穿经传,贰以古今字书,诸儒音释,互加考證。
凡九经子史,《苍》、《雅》、《方言》中遗漏要字,定其可否,参入逐韵。
凡增入二千六百五十五字,圈一千六百九十一字,正四百八十五字,笔画有害于义者悉正之(所正字画,惟传写经史,镌刻金石,不可不正。若官府文书及科举场屋,寸晷之下,难以遽行釐改。如俗书东为东,俞为俞,宜为宜,为州,为羽,󲮋为履,𭻌为留之类,皆从其便,庶使官吏士子不至疑惑。诸韵内逐字下俗作某,并同。),反切有碍于音者悉易之。
一字数音,傍韵失收者,亦皆增入,元不圈者悉圈之。
有字同义同,同在通用之内,其音虽异而不可双押者,或举其重(谓两音各自有出处,虽不可双押,亦不可去其一者,皆两存之。),或存其一(谓同一出处,不可双押,故去其一,仍注二音于其下。),有同音互用字异而元有圈者去之(谓音义虽同而字不同,不在当圈之例,如肢与肢、跗与趺之类,皆去旧圈。)
仍于字下互注音切及诸义训,辩释疑似,订正是非,庶令新学士子开卷晓然,不至误用,主司考校,亦更无有所疑云。
更有圣祖名、庙讳、旧讳、御名字同音异,准式不为碍者,随韵收入,陈乞许用,伏取进止。
臣之精力,尽在此书,剖析毫釐,分别黍累。
鲁鱼晋豕,敢祛学者之疑;
周鼓秦山,不失古人之意。
孙愐陈州司法,尚能勒成一书,名曰《唐韵》;
吴鈗为馀杭进士,亦能重定《切韵》,亲献临轩。
以今观之,随珠多颣,虹玉仍瑕,杂以吴音,加之俗字,其抵捂可知也。
曾谓黎明盛旦,无其人邪!
臣所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平上去入四声,共计五卷,谨缮写新本,装成五册,随表昧死诣登闻检院投进以闻。
如蒙可采,乞颁下国子监雕印施行。
冒渎邦刑,仰干天听。
奏篇称善,傥垂乙夜之观;
教学为先,庶共九州之贯。
臣黩犯宸严,无任惶惧战汗激切屏营之至。
臣晃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日,衢州免解进士臣毛晃上表。
按:《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会里宗谱序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
程得姓以国,休父则其始著者也。
《诗》曰:「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
程,国也;
伯,爵也。
休父食采于程,其爵伯也。
《国语》曰:「重黎氏世叙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父
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官守而为司马氏」。
然则司马氏者,程之别也。
而程者,重黎之别也。
司马以官氏,而程以国姓,古制然也。
由汉以后,应劭始曰:「休父封于程国」。
孙愐亦曰:「休父封程,后遂为氏」。
信如二子之言,则启封于程者,休父也。
程之地在长安北三十五里,于汉为安陵,盖隶右扶风也。
帝王世纪》曰:「文王居程,徙都丰」。
子云:「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
说者谓即程也。
后汉郡国志》:「河南有上程聚」。
刘昭曰:「古程国也。
关中更有程地,故加此为上程。
比如已有新郑,又有南郑,已有内黄,又有外黄也」。
后世姓各望郡,则以其时所寓之郡为定,故程姓既望广平,又望安定,则非所封之地矣。
广平也者,于战国,在今为洺州也。
赵有社稷臣曰婴,尝冒必死,立奇节,以存君孤。
本朝元丰间,追录其忠,而访得其墓在绛州太平县之赵村,遂封诚信侯,列祀典而庙享之。
绛与洺近,则吾姓之望广平者,其殆诚信侯之族派与?
晋有侍御史卫,不以人主意挠其法守,是为广平曲周人
曲周地也。
名振父子相继有功于隋、唐间,亦洺州平恩人也。
此自可明程姓之为婴族也已。
自馀程姓著史者,如邈,如不识,皆无邑里。
如郑、曾、昱、秉、骏、异、知节、务挺、千里、日华,皆未尝逾江而南。
则吾宗之来此者,其东晋元谭公乎?
梁有开府仪同三司灵洗,效节于梁而著功于陈,谥忠壮公,传在《南史》,曰新安海宁人也。
海宁即今邑,东南偏可五十里,有溪潭号相公湖,湖之漘有村曰黄墩,墩有故屋址曰相公宅,亦曰相公庙。
址之旁有墓,墓有石柱,出地可高尺许,其围七八寸,有刻饰,无款识,土人名其地为相公墓也。
相公云者,谓忠壮也,以其尝为仪同三司也。
黄墩今隶歙县海宁与歙屡分屡合,史谓忠壮海宁人也者,殆其时黄墩版籍正隶海宁也。
大昌海宁之会里,东距黄墩不满一舍。
凡程姓自黄墩而他徙者,皆扳忠壮公以名其所自出。
大昌祖居最迩,世传以为忠壮之族,则不敢不据矣。
而其传云忠壮之裔者,初无的證,不敢主信也。
且以一事验之,黄墩惟其尝有显者如忠壮父子也,则程其姓而曰出于黄墩,尚有依并。
至江、浙士大夫非程氏族姓,而自言系出黄墩者甚多,大抵州州有之。
由其族派四出者而想其未徙之初,必也居舍井邑略可敌一壮县,乃与前所闻相当。
大昌自少及长,因尝往来其地,以所见揆所闻,乃大不然。
路旁居室仅可一二十家,稍北有草市,甍栋差多,亦不能与之兼倍。
馀尽稻田蔬圃,而又两山夹亘,不至恢广。
若谓尝有数十百家居之,则其地决不能容也。
古今虽殊,而度土论居,其方广可算也。
且铜雀台之废,距今已近千载,而魏世陶瓦尚未为土。
若此地诚尝居数十百家,其瓴甓之类,何以全无一存也?
是故大昌疑旧传之溢于实也。
夫惟尝有此疑,凡遇人辄以举问,积久有老人言曰:「黄巢乱天下,所过杀戮无噍类,宣、歙十五州亦残破焉。
独以黄者己姓也,故凡姓氏州里山川,但尝系黄为名,辄敛兵不犯。
此时衣冠有避地于此而得全其族者,乱定他徙,不敢忘本,则曰吾之系实出黄墩也」。
以是知他姓之望黄墩者,皆其暂寓,而非土著也。
予得此说,而质诸史,知其可据可信也。
素尊谶,当其入关,凡人自名为孺者,党皆不杀。
又尝离合广明字画,谓去丑口著黄者,实为代唐之谶。
其信谶可以类推矣。
所谓讳黄不犯者,其说不为无本矣。
是知之为乱,上距梁、陈且四百年;
则他族之自黄墩而徙者,皆其暂寓,而不得命为黄墩人也。
忠壮世居其地,远在梁、陈之前,而程姓之著海宁为最久,故大昌之于世系,信其所出之为黄墩也。
夫自疑其疑,乃所以信其信也。
先君正议尝叹世系至重而纪录不具,因广求宗谱,命大䌷之。
大昌试加考阅,见其叙载官名世次,全然谬戾。
如仕在周世,而有侯于广平者;
官乎三代以前,遂有职为刺史者。
此岂可信也邪?
大昌因此立为之说曰:姓有谱,为奠世系,辩昭穆,使人知祖姓之所自来耳,非以夸衒阀阅也。
魏、晋而下,用人门取士,士志于得,不耻不韪,凡古昔同姓而尝有闻者,皆叙载以为己祖。
匹夫贽颂行券,无以效佞,则又取所佞之人与古同姓者,借以为辞,而受此之语者,亦自忻惬慰满。
呜呼!
举世习焉而不察,则已矣。
世系,至重也;
引他人为祖,至逆也。
张汤之与留侯,皆生而都,冯商尝谓二人同祖。
班固亲在汉世,亦自无据以诘其误,特曰司马迁不言,故缺而不著焉耳。
古人于他人世系尚审重如此,今人乃从千百世后,辄用无所考承之同姓,安然命之曰是真吾祖也,其陋恶可胜讳邪
用是以权轻重,大昌宁缺其疑,而不敢从信也。
虽然,世系不可以无载,今日以前失载者缺也,已缺无如之何也。
若从其信者而载之,往者不可补,而来者尚可稽也。
大昌著谱,近自五世祖始,上此辄不敢书,以明今谱之可信也。
凡子若孙,尚其毋忘所欲传著者,勉之哉!
按:《程典》卷三○,明刊本。
汪季路家藏吴彩鸾唐韵后 南宋 · 楼钥
旧说仙人吴彩鸾,日书切韵归毫端。
不应神速有如此,令人至今疑稗官。
相传此事三百载,谁知真迹俨然在。
笔精墨妙信入神,间以朱丹倍晶彩。
法言初为此韵时,剩裒文字觉后知。
宁知遂经谪仙手,讳字曾阙民与基。
经生矻矻尽精力,摩以岁月或可得。
动翰如飞犹恐迟,一日一挥出心画。
神仙之说云渺茫,仙凡配耦尤荒唐。
萧史弄玉乘凤去蓝田空说容裴航
文箫之遇真是否,岂比虚名传不朽。
五篇历历为全书,始信传闻是真有。
当时所直才五缗,于今千金价未均。
十年盖有数百本,未知几本传今人。
惜哉字画太纤细,后日传之知几岁。
祇今已有字不全,欲镌翠珉固非易。
我踰七十方见之,暂借一观聊自怡。
平生愿见心便足,何必更谋身后为(自注:隋开皇初陆法言刘仪同等八人论具音韵,烛下握笔,略记纲纪。至仁寿元年,始成《切韵》五卷,比之前人《韵集》、《韵略》、《音谱》等书,已不群矣。后有郭知立等九人各有增加,惟天宝十载孙愐《唐韵》最著。今世所行《广韵》,则皇朝景德、祥符重修,遂至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言,而《集韵》又在其后也。今以《广韵》较彩鸾所书,东有十七,而此本止三字;同有四十五,而此止十九;公有十三,而此止于八;蒙有二十七,而此止于十二;注文亦多不全。况法言二序,今该立于《唐韵》之前,彩鸾所书既名曰《切韵》,又首书法言之序,则其为法言之《切韵》明矣。传记已误曰孙愐《唐韵》,今亦多以三书为一,或至谓《广韵》为《唐韵》,而彩鸾能书之,是皆非也。且五篇其四皆于其首书凡若干韵,而于上声独阙,序中辛得源偶言旁有阙文,后人遽以东字足之为谏议,非也,盖咨议云。)
遂宁李侍郎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一、《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三四
巽岩先生初作《五音谱》,以许叔重部叙为之。
后在遂宁出视虞仲房仲房乃改用徐楚金《韵谱》。
老先生虽勉从之,终弗惬也。
故后序及跋语既云要自别行,又云要须各行,大抵始一终亥其形也,始东终法其声也。
许氏元无反切,后人渐加附益,至徐鼎臣始以孙愐《唐韵》音切为定。
自音切行,人以为便于检阅,而不知字之本乎偏旁。
故老先生谓偏旁一切都置,则字之有形无声者,岂不愈难检阅
盖不以《韵谱》为然也。
闻《韵谱》今已不存,或使府别为刊元本《五音谱(贾端修定者。)》,置之学中,以广其传,亦是一事,不知台意以为如何?
吴彩鸾唐韵后序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二、《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六、《小学考》卷二九
《韵略》之得名,盖谓音韵各有畛略也。
韵字从音从员,略字从田从各,皆一形一声,兹其大端矣。
是书号《唐韵》,与今世所谓《韵略》,皆后人不知而作者也。
然其部叙于一东下注云:「德红反,浊,满口声」。
自此至三十四乏皆然。
于二十八删、二十九山之后,继之以三十先、三十一仙,上声去声亦然。
则其声音之道,区分之方,隐然见于述作之表也。
今之为韵者既不载声调之清浊,而平声辄分上下,自以一先二仙为下平之首,不知先字盖自真字而来,学者由之不知而随声雷同,古人造端立意之本失矣。
此书别出移臡二字为一部,注云:「陆与齐同,今别」。
然则今韵从陆本,疑此本为是。
今韵降覃谈于侵后,升蒸登于青后,以古语三字叶今,男字叶音,徵字叶桢,冰字兵,疑今书为是。
今书又升药铎于陌昔之前,置职德于锡缉之间,古语白为薄,宅为度,舄焉鹊,石为勺,锡缉与职德声为最近。
盖创始者多阔疏而因仍者易精密,此皆为学者之所当知,而举世不之问也。
余得此本于巴州使君清父,相传以为吴彩鸾所书,虽无明据,然结字茂美,编帙用叶子样,此为唐人所书无疑
其音韵虽与《易》《书》《诗》《左氏传》及二汉以前不尽合,然世俗承用既久,姑就其间而详其是否焉。
若夫孙愐叔文较之今本,亦有增加书字处,要皆以此本为正。
字通跋宝祐二年八月 南宋 · 虞兟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四、《小学考》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九四
绍定庚寅,兟亲迎于靖,先师鹤山魏先生讲席之暇,授以李君肩吾所类《字通》一编,其义则见于先生叙所以作矣。
末学后进,敢复赘词?
因惟先生尝谓字书始一终亥,其形也;
始东终法,其声也。
许叔重元无反切,后人渐加附益,至徐鼎臣,始以孙愐《唐韵》切为定。
自音切行,人以为便于检阅,而不知字之本乎偏旁。
李巽岩初作《五音谱》,以许叔重部叙为之。
后以示虞仲房仲房乃攴用徐楚金《韵谱》。
巽岩谓若偏旁一切都置,则字之有形无声者,岂不愈难检阅
从仲房,而巽岩实不以《韵谱》为然,故后叙要自别行,其《五音韵谱》乃贾端修所定。
前辈巽岩留意字学不茍若此,兟虽不敏,常事斯语而愿学焉。
幸宝藏此编,得逃劫烬,用锓诸梓,以寿其传。
并记所闻,将与承学之士共之。
宝祐甲寅秋八月丁丑雍国虞兟谨识。
按:《字通》卷末,知不足斋丛书本。
感寓景泰乙亥秋八月予家居无聊乃稽往事述旧闻因而勉赋五言古诗六十八首谩录于此云) 其六十八 明 · 童轩
 押东韵
杀青示鉴戒,善恶存始终。
孰知马迁笔,益长浇漓风。
论道敝,叙事尊奸雄。
深讥贫贱耻,虚美货利崇。
厉阶由此始,历世将无同
安得起孙盛,笔削昭至公。
注:予既作感寓诗览者率以出韵为言余惟孙愐唐韵大抵为近体而作非所以施于古诗者也古诗如十九首及汉魏诸名家之作或二三韵或上下韵俱不嫌于并押是有考于三百篇之体也近代吴才老作韵补亦以江阳真庚诸韵相通岂不以古今之诗不同而古今之韵亦不同与且唐之诗人杜甫最号大家律诗中玉山草堂一首亦用真文二韵其古诗三四韵者如童关吏彭衙舂陵义鹘行之类尚多有之余故不可以不辩也时景泰乙亥冬十月上浣日轩识
读五代史记赋十国词一百首 其四十一 庚申 清 · 钱载
七言绝句 押覃韵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三
宫体南朝意不堪,官箴自作子云参。
韵编且与增孙愐,经刻端须仿郑覃
全韵诗上平声十五首 其一 长白山发祥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四言诗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七
四声切韵之书始自周颙成于沈约其书虽不传而拈韵者必以是为准则然韵非自二人创之击壤卿云何一非韵句乎不啻此也羲经尚书多有韵语则尤古于三百风人之咏但以宜于时齐于一不得不以现行约之定本为准耳他如广韵(唐孙愐增修祥符陈彭年更定)集韵(宋景祐初宋祁等重加刊修)正韵(明洪武宋濂等刊修)收字取音或失于贪多务得而分韵既多反觉窒隘要之今通用之一百六韵已足供道性情鉴今古格物类之为无事其务该广而伤繁冗也一百有六之全韵历代曾无按次排咏者适以宅忧读礼简行幸疏吟咏且既阅小祥几政之暇无所消遣因以摛词或一日一章或一日两章阅三月而成上下平声书我朝发祥东土及列圣创业垂统继志述事之宏规上去入三声则举唐虞以迄胜朝历代帝王之得失炯鉴据事直书不以私意为美刺而终于敬天命守神器三致意焉是诗也历代兴废之大端略见于此而我皇朝之良法美政载在实录外人所不能见者亦毕述梗概较之通鉴辑览更为而详简而该读者不可以花雅扬风吟风弄月之作目之也四声五部中凡一部首尾必用四言从其朔也古诗虽通用叶韵于每章之首尾句必用本韵别其限也韵即甚艰而每韵首字必用于诗中定其准也非曰因难见巧亦惟摅志愓躬后之览者或不以犯言不文为訾愆其庶几乎
天造皇清,发祥大东。
山曰长白,江曰混同
峻极襟带,福萃灵钟。
山顶有潭,闼门名扬(叶亘长白山高二百馀里绵千馀里雄观峻极扶舆灵气所钟山之上有潭曰闼门周八焉十里源深流广鸭绿混同爱滹三江出)
三天女者,降而浴躬。
神鹊含果,吞以娠中。
锡之姓名,母遂凌空(山之东有布库哩山其下有池曰布勒瑚里相传有三天女曰恩古伦次正古伦次佛库伦浴于池有神鹊含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含口中忽已入腹遂有身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母告以吞朱果之故因锡之姓为爱新觉罗名之曰布库哩雍顺与小舠乘之母遂凌空去)
有取水人,见讶异徵(叶)
交手舁归,推为主国(叶)
三姓定乱,鄂多城崇。
号建满洲,开基肇宗(天男乘舠顺流下至河步登岸折柳及蒿为坐具端坐其上其地有三姓争为雄长日搆兵仇杀有取水河步者见而异之归语人曰汝等勿争吾取水河步见一男子察其貌非常人也天必不虚生此人众往观皆以为异因诘所由来答曰我天女所生天男生我以定汝等之乱者且告其姓名众曰此天生圣人也不可使之徒行乃交手为舁迎至家三姓者议推为国主以女百里妻之奉为贝勒其乱乃定遂居长白山东鄂多理城国号满洲是为东故开基之始按满洲清字本作满珠我国家肇基于西藏每岁献丹书皆称曼珠师利大皇帝至今汉字作满洲者盖因洲字义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从俗云)
元鸟商室,帝武周(叶)
圣必有启,异揆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