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孙状元诉醵罚钱 唐 · 卢嗣业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北里志》云:「曲内妓之头角者为都知,分管诸妓,俾追召匀〔〕。曲中常价,一席四镮,见烛即倍,新郎君更倍其数,云复分钱。郑举举者,善令章,与绛真互为席纠,皆都知也。是年,孙偓状元,颇惑举举,与同年侯潜、杜彦殊、崔昭愿、赵光逢卢择李茂勋数人,多在其舍,他人不得预。嗣业与同年非旧知闻,多称力穷,不遵醵罚,故有此篇。」
未识都君面,频输复分钱
苦心事笔砚,得志助花钿。
徒步求秋赋,持杯给暮饘。
力微多谢病,非不奉同年。
授前右补阙孙偓长水县赐绯 唐 · 钱珝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十二
敕。具官某。
士大夫不能理其身。而能理于人。
未之有也。尔尝以文行。
进取科名。列在华资。
讵非素志。一旦身退。
朝实多之。所谓能理其身。
固可理于人矣。加之朱绶。
用表积中。宁无所操。
施为善政。可依前件。
王涣(一作孙偓诗) 晚唐 · 裴贽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谬持文柄得时贤,粉署清华次第迁。
昔岁策名皆健笔,今朝称职并同年。
各怀器业宁推让,俱上青霄肯后先。
何事老夫犹赋咏,欲将酬和永留传。
孙偓南州司马 晚唐 · 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
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安乐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孙偓
夙通朝籍。
累践华资。
窃顾多歧。
遽堕直道。
秉弼谐之大政。
附伎术之小人。
罔畏公言。
自为良策。
处嫌疑而不愧。
谓宠利之可安。
而属我艰危。
匪能匡救。
顷因丕变。
亦贷彝章。
虽罢万机。
尚分六职
是惟循省。
俾息沸腾。
观谏臣所上之章。
陈取戾不巳之状。
则正卿之位。
非尔宜居。
将儆后来。
遂投荒服。
行当罪己。
无或尤人。
可贬南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
仍令所在驰驿发遣。
孙偓判度支诸道盐铁使陆扆判户部 晚唐 · 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
门下。朕闻天所以运行不息。
维之者星辰。地所以载厚无疆。
纪之者海岳。故尹说相殷而帝道盛。
佐周而王业昌。时之替兴。
事系辅弼。朕励精理道。
梦卜披贤。继叶旁求。
并膺爰立。皆号人杰。
实为国华。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事上柱国安乐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孙偓
大昴分辉。维嵩孕秀。
直如金矢。洁若冰壶。
处谏诤之司。言无畏忌。
守驳正之任。道不依违。
当官而行。遇事必立。
自擢居台席。兼领地征。
蕴持危扶倾之心。负忧国忘家之志。
卓尔孤迈。超然不群。
稽于众多。佥曰名相。
银青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嘉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陆扆。清庙升歌。
朱干象舞。内健外顺。
动直静专。早践清华。
旁流休问。既登禁密。
润畅皇猷。言有准绳。
心无吝悔。爰从近侍。
委以化钧。目无全牛
刃有馀地。不斯须而离道。
不造次以违仁。考于群词。
咸称良辅。而皆道符夔益。
业冠。楷式一时。
仪刑四海。和磊落。
郁为大夏之材。赐琏晶莹。
宛是接神之器。今朕以运丁艰否。
时未洽平。贼臣尚恐其跳梁。
国计未臻于丰羡。煮海之利。
多失于旧规。量地之征。
未登于贡式。须分重务。
属我名臣。冀大振于颓纲。
俾渐昌于衰历。是用迁皇极紫微之位。
总书刊集之司。兼以利权。
尽付全德。尔宜振提百度。
荡定九围。勉服宠光。
以绥夷夏。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判度支诸道盐铁转运使
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事散官勋封如故。
孙偓判户部 晚唐 · 裴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一
门下。在天成象。
拱帝座者三台。在地称崇。
镇方隅者五岳。我有贤辅。
立乎大朝。叶三台照耀之功。
契五岳匡扶之力。既凝庶绩。
宜峻徽章。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孙偓
壁立孤峰。渭清一派。
早以闺门之行。闻于乡里之间。
张融高文。聚为玉海。
孙绰丽赋。掷作金声。
颇喧惊座之词华。遂整冲天之羽翰。
鹏张上国。颜渊首冠于诸科。
招小山穆生道优于置醴
厥后簪御史笔。讲博士书。
从容累践于南宫。谏诤俄升于左闼。
兰香见忌。玉冷多猜。
比骚人湘浦之行。继贾谊长沙之役。
朕自知直道。召归掖垣
于敷陈。必尽肺腑。
朱云折槛之对。张华王佐之才。
断自中宸。爰立作相。
弥缝不倦。匡益居先。
操心愿革于浇浮。进善必先于行赏。
搜抉沈滞。拔用隐沦。
致我时风。自尔而厚。
张说元宗之代。初启集贤。
窦参居德宗之朝。别分户部
一则宠九流之坟典。一则萃四海之赋舆。
式仗英规。遂兼兹领。
高建楚子之爵。贵升郑众之阶。
勉殄寇雠。以复朝社。
银青光禄大夫依前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事。仍封安乐县开国子
食邑五百户。馀如故。
临江军阁皂山崇真宫记庆元二年十二月十五日1196年12月15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五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古者名山大川在中国者多雄尊浩荡,颁于祠官,天子巡狩望秩,为民祈福而已。
荆之衡岳犹以为远,自有熊氏已祀灊、霍,况其他乎?
当是时,上既不求远略,下亦安其常居,虽有之言,何自而入?
深山穷谷稀奇绝特之观,谁实顾之?
周穆王车辙马迹驰骛乎八荒,中天之台,瑶池之宴,浸传于世。
秦皇汉武忻然慕之,由是有为之学者转而为方士之术,负策抵掌,顺风而至,羡门、安期之说兴,徐福少君之诈作。
当是时,上虽信之,其徒未盛于下也。
及乎土宇日广,生齿日众,遐方僻地列置郡县,王乔蓟子训左慈辈又争以神怪风动四方。
于此时也,岂特人主向之,所谓四民往往从之者众。
众必有所聚,既不能安处于市廛,则搜奇择胜,梯崖架险,设坛场,立室庐,茹芝鍊丹于人迹不至之地。
一嵓洞之幽,一川谷之秀,殆将无所遁其形。
宫观遂遍天下,而尤盛于东南。
此积习之势然,非今昔之理异也。
彼所谓清都帝居十洲三岛,既茫昧不可考,而洞天福地载之传记,有可□言者。
临江军四十里,山曰阁皂,盖福地之第三十三也。
汉末张道陵葛玄丁令威皆有坛井,故《寰宇记》以为神仙之馆。
旧隶吉州新淦县,逮临江析军,乃属清江。
山形如阁,山色如皂,以是得名。
初置灵山,煨于隋烬,至唐道士程信然掘地得玉石像尺馀,覆以铁钟,创草堂居之。
先天元年,孙道冲始为台殿,因山名观。
咸通大火,玉像仅存,杨荐父子次第葺之。
江南李氏改名玄都,本朝避圣祖讳又改景德。
天禧庚申熙宁丙辰,再焚再葺,政和八年赐号崇真宫
前对灵云峰,后倚东西两山,皆有坛。
其东也,其西张也。
水出宫后,名憩源,凡半里馀,声响潜行石间。
大抵葛仙遗迹为多,故崇宁间应真人,告命在焉。
北有令威观,基合而为一久矣。
入门即御书阁十一楹,藏颐赐书百一十八幅,章圣泰山芝草二本,《皇祐新乐图》一卷,绍兴宸翰十轴。
阁后设传箓坛,盖法许授箓者惟金陵茅山信州之龙虎,与此为三。
徽宗朝给「元始万神」铜印,至今用之。
次曰金阙寥阳殿,曰昊天殿,曰正一堂,曰靖应堂。
其东曰祖师殿,曰藏殿。
最后玉像阁五间,其崇五丈,雄杰冠于一宫。
凡殿宇皆翼以修廊,道士数百人环居其外,争占形胜、治厅馆。
总为屋千五百间,江湖宫观未有盛于斯者,士大夫川浮陆走,无不迂途而至。
乾道癸巳,予亦至焉,读广明元真咸平张贺熙宁双渐、阳申、元祐张商英诸碑,虽随事登载,辞颇异同。
如以铁钟为开皇旧物,视其款识则咸通十三年所铸也。
玉像有三,其一凭几而坐,二人跣足立侍,亦与所书不合。
于是主者李汉清、王永成、王次鼎俱以宫记为请,予诺之而未暇。
今管辖王自正、知宫邹时亿、副刘惟允、度师陈处和恳请益坚。
予谓易观为宫殆且百年,此而不记,阙孰甚焉,乃会萃众说,详考初终,使好事者知自昔道家者流凡三变而其教成,此宫因地之利历千年而其制备,庶几有考焉。
若夫叙胜概曰靖虚,则有前代孙偓李洞宋齐丘沈彬孟宾于徐铉陶弼之留题,近世道士张景先孟阳陈彦举黄常吉之诗集传于山中,此不复云(《平园续稿》卷四○。又见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五,道光清江县志》卷二三。)
中天:原倒,据傅校本乙。
按中天之台见《列子·周穆王》。
将移寓大司空汪夫子山舟冲泉招同诸公饮味初斋再叠前韵四首 其三 壬申 清 · 王又曾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丁辛老屋集卷十
生怜古道走邯郸孙龙光孝廉将之平阳。),算我羁栖得少安。
听雨喜连晨夕数,同心学到駏蛩难。
醯鸡梦只恬春瓮,冻雀生惟恋纥干。
去住当筵成小劫,朋笺犹拂壁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