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三贤论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或曰。吾读古人之书。而求古人之贤未获。嗟夫。遐叔谓曰。无世无贤人。其或世教不至沦于风波。虽贤不能自辩。况察者未之究乎。郑卫方奏。正声间发。极和无味。至文无彩。听者不达。反以为怪谲之音。太师乐工。亦皆失容而止。曼都之姿。杂于憔悴。被缊絮。蒙萧艾。美丑夷伦。以为陋。此二者既病不自明。又求者亦昏。将剖其善恶。在迁政化。端风俗。则贤不肖异贯。而后贤者自明。而察者不惑也。余兄事元鲁山而友刘萧二功曹。此三贤者。可谓之达矣。或曰。愿闻三子之略。遐叔曰。元之志行。当以道纪天下。刘之志行。当以六经谐人心。萧之志行。当以中古易今世。元齐愚智。刘感一物不得其正。萧呼吸折节而获重禄。不易一刻之安。元之道。刘之深。萧之志。及于夫子之门。则达者其流也。然各有病。元病酒。刘病赏物。萧病贬恶太亟。奖能太重。元奉亲孝。居丧哀。抚孤仁。徇朋友之急。莅职明于赏罚。终身贫。而乐天知命焉。以为王者作乐崇德。殷荐上帝。以配祖考。天人之极致也。而词章不称。是无乐也。于是作破阵乐词。是乐也。协商周之颂。推是而论。则见元之道矣。刘名儒史官之家。兄弟以学著称。乃述诗书礼乐春秋为五说。条贯源流。备今古之变。推是而论。则见刘之深矣。萧以史书为繁。尤罪子长不编年陈事。而为列传。后代因之。非典训也。将正其失。自春秋三家之后。非训齐生人不录。次序缵修。以迄于今。志未就而殁。推是而论。则见萧之志矣。元㨿师保之席。瞻其形容。不俟其言而见其仁。刘被卿佐之服。居宾友之地。言理乱根源。人伦隐明。参乎元精。而后见其妙。萧若百鍊之钢。不可屈折。当废兴去就之际。一生一死之间。而后见其大节。视听过速。欲人人如我。志与时多背。恒见诟于人。取其中节之举。是可以为人师矣。学广而不偏精。其贯穿甚于精者。又文方复雅商之至。当以律度百代为任。而古之能者。往往不至焉。超蹈孤厉。不可谓不知言也。茂挺父为莒丞得罪。清河张惟一时佐廉使。按成之。茂挺初登科。自洛至莒。道邀使车。发词哀乞。惟一涕下。即日舍之。且曰。萧赞府生一贤才。资天下风教。吾由是得罪亦无憾。夫如是。得不谓之孝乎。或曰。三子者各有所与游乎。遐叔曰。若太尉房公。可谓名公矣。每见鲁山。则终日叹息。谓予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尽矣。若司业苏公。可谓贤人矣。每谓当时名士曰。使仆不幸生于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广平程休士美端重寡言。河间邢宇绍宗深明操持不苟。宇弟宙次宗和而不流。南阳张茂之季丰守道而能断。赵郡李㟧伯高含大雅之素。㟧族子丹叔南诚庄而文。丹族子惟岳谟道沈邃廉静。梁国乔潭德源昂昂有古风。宏农杨拯士扶敏而安道。清河房垂翼明志而好古。河东柳识方明遐旷而才。是皆慕于元者也。刘在京下。尝寝疾。房公时临扶风。闻之。通夕不寐。顾谓宾从曰。挺卿(集本作柄卿英华亦作柄卿注云唐书作捷一作挺)若不起。无复有神道。尚书刘公每有胜理。必诣与谈。数日忘返。退而叹曰。闻刘公清言。见皇王之理矣。陈郡殷寅直清有识尚。恨言理少对。未与刘面。常想见其人。河东裴腾士举精朗迈直。弟霸士会峻清不杂。陇西李广敬仲坚明冲而粹。范阳卢虚舟幼直质方而清。颍川陈谠言士然淡而不厌。吴兴沈兴宗季长专静不渝。颍川陈兼不器行古之道。渤海高适达夫落落有奇节。是皆重于刘者也。工部侍郎韦述修国史。推萧同事。礼部侍郎杨浚掌贡举。问萧求人。海内以为德选。汝南邵轸纬卿词举标干。天水赵骅云卿才美行纯。陈郡殷寅直清达于名理。河南源衍季融粹微而周。会稽孔至惟微述而好古。河南陆据德邻恢恢善于事理。河东柳芳仲敷该练故事。长乐贾至幼邻名重当时。京兆韦收仲成远虑而深。南阳张有略维之履道体仁。有略族弟邈季遐温其如王。中山刘颖士端疏明简畅。颍川韩拯佐元行备而文。乐安孙益盈孺温良忠厚。京兆韦建士经中明外纯。颍川陈晋正卿深于诗书。天水尹徵之(集本英华作徽之英华又注云一作微)诚明贯百家之言。是皆厚于萧者也。尚书颜公。重名节。敦故旧。与茂挺少相知。颜与陆据柳芳最善。茂挺与赵骅邵轸洎华最善。天下谓之颜萧之交。殷寅源衍睦于二交之间。不幸元罢鲁山终于陆浑。刘避地逝于安康。萧归葬先人殁于汝南。今复求斯人。有之无之。是必有之。而察之未克也。三贤不登尊位。不享下寿。居易委顺。贤人之达也。不蒙其教。生人之病也。予知三贤也深。故言之不怍云。
对旱令沈巫判 中唐 · 王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二
邺县时炎。漳滨地旱。三农务切。百里情殷。方有正于山川。故无遗于祠祀。思月离之泽。南亩徒勤。咏云汉之诗。西郊不润。虽土龙矫首。不见朝隮。而石燕敛翼。无闻夜雨。刘感颇学师古。未达随时。巫人既不假神。河伯又非求妇。天则不雨。女也何辜。遂使睇彼江妃。莫反淩波之步。偶夫精卫。长齐衔石之悲。斯则抑人凭河。事乃非令。违法致罪。理在可疑。
黄小宋太守汴中故人也相遇京师感赠二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
馀生性命等鸿毛,回首金梁月正高。
春梦婆知苏内翰,秋坟鬼唱楚离骚。
杜逢崔九堂前李,刘感元都观里桃。
今日遇君惟有哭,却还收泪庆三刀。
题自庄严龛勘书图 其一 晚清 · 周达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今觉盦诗卷第四起癸酉讫己卯
三弟叔韬深于目录版本之学,廿年以来,收罗宋元明佳椠精钞甚富,筑自庄严龛贮之。顷以勘书图卷子属题,佳篇络绎,艰于嗣音。爰摭拾琐闻碎事,仿叶鞠裳《藏书记事诗》体例,成绝句八首应之。
皕宋琅函落贾胡,却凭隅录宝楹书。
不须远惜文姬嫁,犹胜东昌饱蠹鱼。
按:归安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其后人以六万金廉值售之日本岩崎氏,实则值十倍也。张文襄闻之,愿以倍价毁约,日人不许。一时好古家痛惜,形诸歌咏,至有文姬远落胡沙之喻。《楹书隅录》为聊城杨氏藏书记。刘铁云曾踵海源阁求观,其家深闭固拒,善本坚不示人。刘感叹而去,作诗曰:「沧苇遵王士礼居,萟芸精舍四家书。一齐归入东昌府,深锁琅嬛饱蠹鱼。」此诗亦见《老残游记》。今杨氏之书已半燬于冯阎战役,半流入海客航头,虽欲留饱蠹鱼,不可得矣。
浣溪沙·二阕,为缦庵同门兄作《猗兰图》并题 其一 现当代 · 喻蘅
押萧韵
己卯端阳,余获台北缦庵同门兄寄《伴兰百咏》诗册,记其四十年来与昔在苗栗中学时之女弟子刘女士一往深情。初曾相恋,因客家女忌与异族通婚而未谐连理。刘中年丧偶,缦庵扶植其创立企业,培养子女成材。而私下恋慕之心深藏久锢,发为吟咏,积至刘花甲之龄,竟逾百首。精装成帙作寿礼以赠。刘感恩师之忠厚,于寿诞之辰置酒与恩师合影留念。缦庵复属余绘《猗兰图》以纪事,图成,题《浣溪沙》词二阕。
沅芷湘兰久寂寥。
孤芳空谷抚灵苗。
香分九畹梦迢迢。
亘古兰操堪自守,而今缦叟树清标。
词心浩荡峡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