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建昌民歌(何易于,会昌中摄令,有惠政,民歌之云。) 唐 · 不详
押鱼韵
我有父,何易于。
昔无储,今有馀。
与高锡望书 唐 · 孙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四
文章如面。史才最难。到司马子长之地。千载独闻得扬子云。唐朝以文索士。二百年间。作者数十辈。独高韩吏部。吏部修顺宗实录。尚不能当孟坚。其能与子长子云相上下乎。足下乃小史。尚宜世嗣史法。矧足下才力雄独。意语横阔。尝序义复冈及乐武事。其说要害。在樵宜一二百言者。足下能数十字辄尽情状。及意穷事际。反若有千百言在笔下。足下齿发未及壮。其所得如此。则不知子长子云当足下年齿时。文章果何如也。然足下所传史法。与樵所闻者异耶。古史有直事俚言者。有文饰者。乃特纪前人一时语。以为实录。非谓俚言奇健。能为史笔精魄。故其立言序事。及出没得失。皆字字典要。何尝以俚言汨其间哉。今世俚言文章。谓得史法。因牵韩吏部曰。如此如此。樵不知韩吏部以此欺后学耶。韩吏部亦未知史法耶。又史家纪职官山川地理礼乐衣服。亦宜直书一时制度。使后人知某时如此。某时如彼。不当以秃屑浅俗。别取前代名品。以就简绝。又史家条序人物。宜存警训。不当徒以官大宠浓。讲文张字。故大恶大善。虽贱必纪。尸位浪职。虽贵必黜。至如司马迁序周缪。班孟坚传蔡义。尚可用耶。为史官者。明不顾刑辟。幽不愧神怪。若梗避于其间。其书可烧也。古者国君不得视史。今朝廷以宰相监修。大丈夫当一时宠遇。皆欲齐政房杜。跻俗太平。孰能受恶于不隐乎。古者七十子不与笔削。今朝廷以史馆丛文士。儒家擅一时胸臆。皆欲各任憎爱。手出白黑。孰能专门立言乎。樵未知唐史诚何如也。樵虽承史法于师。又尝熟司马迁扬子云书。然才韵枯梗。文过乎质。尝序庐江何易于。首末千言。贵文则丧质。近质则太秃。刮垢磨痕。卒不能到史。独谓足下才力天出。最与史近。故以樵所受于师者致足下。
书何易于 唐 · 孙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五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筦。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绵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刺史绵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导从不过三人。其全易于廉约如此。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常(一作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某人由上下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反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谢副宪文思书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五、《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五
月日,具衔某西望再拜裁书,有献某官执事:某赋性驽怯,强就宦学,材无所长,不足器使。窃禄江濒,垂满二岁,冒执事庇育之造,故旷阙之迹不见芒□,其为幸不浅矣。比者又蒙执事不遗其短,以县令之官荐之。以某之阘茸无状,于门阑无一日之旧,□□□□不疑而与其进,于执事诱善之心为无负,□□□□贤锐于进人,不是过也。然而在某之情窃为之喜,亦窃为之忧也。何则?今之县令,亦古之县令耳。古县令多落落树奇节,班美治,不独为当时所称,至于震动后世耳目,显耀不绝,如不亡然。而神异之绩,不可格于后者,姑置而不言。而言其政实之略,则率己任德如鲁恭,原情逭法如卓茂,横身为民如何易于,去弊慑恶如西门豹。此数君子者,皆能施其所有以取无穷之光,兹可谓之令也。今之县令选益艰,人益励,然而不闻有赫赫之实如前之数君子者,岂时之使然邪?岂前人者将不足学邪?且执事以古贤□□□□则某异日不能以古之事以自效,是为□□□□。然则以蕴藉自度而求为前之数君子,此□□□□也,忧之何如勉焉而已矣。若其振穷迹于淟□□□用之萌渐,恩义甚大,则某安得而私报也。□□执事怜其志,不以其言为狂妄也。幸甚幸甚,不宣。某再拜。
送段屯田分得于字 北宋 · 苏轼
押虞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
劝农使者古大夫,不惜春衫践泥涂。
王事靡盬君甚劬,奉常客卿虬两须。
东武县令天马驹,泮宫先生非俗儒。
相与野饮四子俱,乐哉此乐城中无。
溪边策杖自携壶,腰笏不烦何易于。
胶西病守老且迂,空斋愁坐纷墨朱。
四十岂不知头颅,畏人不出何其愚。
读何易于传 北宋 · 谢薖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吏皆愁死自焚诏,农正勤耕身挽船。
墨绶纷纷满天下,不知谁拍此渠肩。
送骆(傅校作路)仲武 宋 · 王庭圭
押词韵第四部
渊明不喜折腰趋,宁作腰(原缺,据李本、傅校补)笏何易于。
劝农使者鄙丈夫,少年新进安识渠。
下马怒颊虬奋须,指挥星火飞文符。
詈辞愧语每不无,诸公止欲求荐书。
椎斲肌骨寻膏(原作高,据李本、傅校改)腴,公为一笑怜其愚。
熙朝成法字(李本、傅校作亦)已孚,坚如金石莫可无(四库本作渝)。
鞭且勿施安用蒲,三年竟亦无逃逋。
吏民遮道相欢呼,生立丛祠傍佛区。
想当逸气吞江湖,与人恢疏无怨吁。
临邛小子傲乡闾,方乘朱轮呵道衢。
公归西山结茅庐,丹崖绝壁巉空虚。
谁能负弩当道隅,终日与尔为前驱。
与张侍郎帖 其二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五、《内简尺牍》卷四
去冬江上纷然,人人具舟楫,而旱乾之馀,途穷无所向。今冬遂晏然,无疾呼急步之警,而岁饥又可忧者。赦文念挽舟之劳,许免科籴,而挽舟者率无田。皆不被赐。向来田氓之冒儒冠迎拜于西郊者,何不挽一繂,从何易于后?其或有补也。
诗一首 南宋 · 方翥
押词韵第四部
江山入眼昔无殊,只有人事堪嗟歔。
权门杂沓行苞苴,屠儿贩客纡青朱。
梵仪膜拜参浮屠,痴儿娇子不识书。
淫坊博塞为欢娱,金章下堂揖老胥,老胥分庭抗士儒。
身裹道衣臂佛珠,岁时入谒何易于。
羊肩斗酒清而腴,酬酢偃蹇以字呼。
官家赤子元何辜,一毫枉直凭青蚨。
十八年前此事无,作诗一笑君应呼(原注:此诗无题,末段数语如此,必当时有所愤激而作。今世亦然。)。
按:以上宋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藁续集》卷三○
新昌书座右屏一首 南宋 · 王阮
押虞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
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
退作陶渊明,进学何易于。
便愿列循吏,宁甘为鄙夫。
祸福置不问,吾民其少苏。
梁该降授奉议郎制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三○、《永乐大典》卷七三二四、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敕具官某:昔何易于为益昌令,而狱无系囚;蒋沇为高陵长,而军有供亿。唐史书之,以为良吏。尔亦子男之秩耳,邑有囚而疏放于外,非无系囚也。庾有储而占压不支,非无供亿也。其视易于沇,岂不腼面颜哉?姑镌一阶,以警二慢。可。
徐圭降授宣教郎赵与进降授朝奉郎制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三○、《永乐大典》卷七三二四、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敕具官某等:折逆旅匕箸而斩以徇,高崇文之所以行三军;恐妨民耕蚕而身引舟,何易于之所以宰百里。朕命遣枢臣视师江上,尔等身为邑宰,职在字民,不知军令有严,而乃因为民扰,其视易于岂不饮愧哉?姑镌一阶,以警群慝。可。
送崔公瑾倅湖南之长城县。十绝 其八 明 · 金正国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思斋集卷之一
末世人情厌阔迂,莫将非是较锱铢。
挽舟纵病农桑事,腰笏无如何易于。
汎嘉陵江至益昌(今昭化县)怀何易于 清 · 王士禛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四
益昌古利州,由来五达衢。
白水合嘉陵,山谷相盘纡。
我有汎舟役,万里经川涂。
望古怀清芬,所思何易于。
刺史乘春下,画鹢盛嬉娱。
前舟载宾客,后舟罗笙竽。
索民为挽舟,牵繂须百夫。
县令腰笏前,挽舟自先驱。
刺史惊问状,县令乃前趋。
方春耕且蚕,民力方勤劬。
令适暇无事,可以充卒徒。
刺史闻之惭,上马如亡逋。
仁人重一言,能使民力苏。
考献徵樵文,摭之载唐书。
累百守令中,尚有斯人无。
作诗告有位,磬石镵山隅。
前过常山玉山今过醴陵萍乡四县令同以一事去官偶纪之 清初 · 查慎行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粤游集下
朝廷惜民力,大事给邮符。
朱邸徵求急,皇华道里纡。
上官曾有檄,小吏似无辜。
获罪由腰笏,冤哉何易于。
序宝坻志寄怀洪明府 清 · 沈德潜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沈归愚诗补遗
白下分张天各区,渠阳几载绾铜符。
凿山省役卫子产,腰笏引舟何易于。
耕稼共欢今有母,讴谣转忆昔无襦。
闻君修乘希良史,直笔同商山泽臞。
引舟行船窗偶翻史策见唐书何易于引舟事涉沽誉诗以正之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七
引舟引舟益昌令,易于其人何其姓。
刺史崔朴常乘春,佳宾泛舟骋豪兴。
索民挽纤身自引,惊问乃始对以正。
百姓耕蚕且无暇,令可任劳夫岂病。
朴愧携宾疾驱去,以此贤名众称竞。
名固贤矣行(去声)实矫,令民父母荣一命。
岂有躬亲贱卒事,污朝廷爵乃不敬。
然则如何为得中,弗驱民亦弗身应。
即今御舟资纤牵,河兵供役迅且劲。
所司策马谨相随,亦岂徒步疲途径。
易于沽誉失正道,是用为刺因成咏。
五言一百韵送高槐堂别驾还武康 清 · 袁枚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十九
作吏非作儒,而道实相须。
读律非读书,而理实无殊。
平生牧民时,曾抱此区区。
从不向人道,虑人嗤我迂。
亦不求诸人,其人今恐无。
有贤者高公,玉貌何清臞。
初见在邗江,行安而节舒。
司马青衫破,伍伯赤棒粗。
拔豪如拔韭,用吏如用奴。
常宿辛公厅,劝栽郑公榆。
奇服怪民风,一旦多骚除。
止我而觞之,同席有唐衢(谓唐孝廉。)。
其时兴水政,史起治沟渠。
草物十二衰,公独穷根株。
未几来白下,朝夕亲轩朱。
精文与善法,耳闻且目濡。
宅心最醰粹,视听无陕输。
重典极萧楯,宽心抱王鈇。
苏公不留狱,讼者舞于途。
韩滉禁刑牛,五施土不芜。
小吏畏剔嬲,背面相揶揄。
太吏爱精勤,微微嫌其拘。
公乃莞尔笑,吾其病矣夫。
人生过六旬,岂不知头颅。
玉佩而长裾,原不利走趋。
投劾移病去,飘然赋遂初。
父老一闻信,戚戚相欷歔。
儿童及妇女,各各鼓咙胡。
道有此衙门,从无此大夫。
愿公车轚互,愿公马契需。
水归海荡荡,民归贤愉愉。
我乃向民言,公贤止此乎。
昔公在江右,循声达帝都。
初绾银城绶,后剖浔阳符。
所到士凫藻,所治民知姝。
司寤禁宵行,谁敢攘公输。
门匠稽黄籍,外繇无逃逋。
门内方喝卢,门外已呼驺。
前巷方盗驴,后巷已缚袪。
一士陷于狱,临死将公呼。
道公尚在兹,我岂陷于辜。
一孀为盗篡,公誓取萑苻。
不得竟不止,网密惊秋荼。
秀才闻公来,书声争咿唔。
各持其文章,启户迎双凫。
农贾闻公来,利器而持锄。
弟知敬其兄,妇加孝于姑。
宣尼大成殿,李渤甘棠湖。
岳王金陀祠,周子莲花居。
一一加脩浚,簇簇新榱栌。
前贤同揖让,后贤共相于。
岂非仕与学,融成一贯欤。
大府报治最,天子笑曰俞。
擢之佐松江,以彰循吏誉。
卓茂三公服,黄霸一丈车。
陆绩郁林石,崇龟荔支图。
雍容将去矣,合郡大踌躇。
曰岂惟民哉,邑乘未成书。
良吏与良史,惟公一身俱。
譬如妇持家,薪米牛羊猪。
岂可无文簿,约略存规模。
旧尹告新尹,交替毋模糊。
先生俯而诺,此事良由余。
敢不观厥成,中道而弃诸。
乃居西河馆,大招文学徒。
有笔大如椽,有墨珍如珠。
巨不漏山川,小不遗村墟。
厥田轻爨土,厥赋中下租。
圭撮无讹差,罗缕穷锱铢。
德化有邑乘,从公作权舆。
至今班史笔,照耀江一隅。
其时官廪薄,民供颇有馀。
老者争洒㳻,幼者抱籧篨。
前门担婫鸭,后门馈生鱼。
家家推鹤䣛,户户献犀渠。
借公又一年,公驾才驱驱。
江右既如此,江左当何如。
岁星原周天,岂常照里闾。
春风成功退,自然还太虚。
民虽无大厦,公自有蓬庐。
民虽爱保障,公亦思莼鲈。
劝民毋留公,公行于公娱。
善人必有后,天道良非诬。
不见公郎君,紫凤翔高梧。
谢家夸宝树,穆氏号醍醐。
顷刻翔青云,馀光照三吴。
今夕复何夕,秋风吹芙蕖。
我同民送公,千金买须臾。
愧无千里酒,为公倾百壶。
愧无四弦声,为公歌骊驹。
且题阳城驿,当书何易于。
蓝士贤刺史乞病归以画像四幅属题 清 · 袁枚
押尤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补遗卷一
碧落翔丹凤,天衢驰高辀。
道行得大适,风阻且小留。
贤哉蓝大夫,霜隼横孤秋。
刺符必赤紧,敷政先安鸠。
吾皇十六年,江南迎冕旒。
其时箕敛者,戢戢持牙筹。
舐糠多及米,枉道时鸣驺。
万目骙骙中,斯人独摇头。
请为何易于,腰笏自引舟。
请为元紫芝,于蔿陈清讴。
官办有时已,民颂无时休。
天子闻所闻,循良拔其尤。
锡汝一片金,畀汝斗大州。
三年待报最,一病生穷愁。
篮舆还白门,父老迎道周。
愿绘循吏像,四时罗珍羞。
公笑捋其须,丹青得肖不。
或坐而箕踞,或骑而兜鍪。
或绿水之坻,或白雪之丘。
春秋与冬夏,幅幅何夷犹。
图中存故我,图外无他求。
萧萧三月天,行李如轻鸥。
毋使我公归,颇闻苍生忧。
安得生黄金,铸像从公游。
不如留此本,传观当珙球。
袁子歌为诗,以送贤诸侯。
临川去思图送朱荆园大令归益都 其二 清 · 蒋士铨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二四
金柅园边暖律吹,春云来覆记年时。
横经负耒登堂认,何易于耶元紫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