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高阳台 清末民国初 · 樊增祥
 押词韵第十一部
王岭梅者,署三原陈嫂婢也。令故兄买自归化城,长而秀慧。令有奴曰王喜,儇捷美姿仪。以许之,俾纳银币为聘。喜蜀人,假归告母而后娶。至,购一小婢偿主人。还经汉南,遇所识流妓,载与俱。小婢泄其事,令妻与嫂皆怒,还聘逐喜。私语所亲媪曰:人皆知吾字喜,奈何他适。媪以主妇方怒,勿敢言。仰药死,弥一日夜不殊。或呼喜临之,遂瞑。淇泉学使话其事,属登诸乐府以旌其烈。余曰:使喜籧篨戚施,则岭梅不死矣。因谱是词继吴县学使后,俾采风者考镜焉。
都尉台边,明妃冢畔,斛珠换得娉婷。
绣段银钗,渔僮合婿樵青。
劝郎莫向临邛去,惹杨花、在处多情。
甚琴堂、化作银河,隔断奴星。

郁金堂上伶仃燕,纵琅琊情死,身未分明。
寄语夫人,从今莫煮仓庚。
叮咛雁姐(一本作“姊”。)休为雁,怕断肠、不止今生(用集异志来雁事。)
只年年、东阁官,自发幽馨。
念奴娇 戏咏红袜,调淇泉学使 清末民国初 · 樊增祥
 押词韵第二部
绣罗襟底,衬绯霞一抹、烟般月样。
珠纽银镮金压缝,雪色柔肌轻障。
背姆偷裁,嫌郎暗解,软煞桃花浪。
那回初洗,合欢枝上曾晾。

比似钿盒香囊,绣缠弓履,都付檀奴掌。
想见瑶姬临欲睡,反搭红檀衣桁。
入月光阴,浣纱年纪,最忆兜兜巷。
明珰不寄,倚灯空自惆怅。
上江虹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樊增祥
越缦师词稿有《美人抹胸》一阕,定稿时乙去。余近得淇泉书,述同治间三山学使鄜州,其闺人手书促归,媵以红袜,学使遽以试事属州刺史,移病还闽偕老焉。因和此解,以寓本事,并附越缦词于后。
探手香怀,无奈是、红墙遮隔。
还偷觑、娇儿吮乳,绯霞界雪。
腰襻密围金缕带,领巾连缀鱼文缬。
罩淡罗、衫子越分明,桃花色。
花露洒,香球爇。
芳汗透,冰肌贴。
三山旧事,佩纕亲结。
书字一缄苏蕙锦,泪痕双寄鄜州月。
愿展为、绣被覆鸳鸯,通身热。
附:上江虹·美人抹胸,戏同珊士菽云刻烛阄韵 李慈铭 窄窄纤袿,恰掩映、兰襟深处。还惹得、丝丝香细,绣檀微炷。粉叶薄黏金凤翼,红椒对吐银莺咮。认一痕、珠络领巾斜,春心露。 衬背衱,侵腰素。欣熨贴,都如许。望红墙一抹,闲情能赋。香汗暖蒸重锦角,玉酥隐起纤罗缕。问檀郎、可解护温黁,痴情诉。
高阳台 其一 吴县中丞视陕学时,酷好毡蜡,艳一石工妻,以访碑故,再宿其家。偶与淇泉述此事,因赋是解 清末民国初 · 樊增祥
 押词韵第六部
陇上轺轩,江南裙屐,瘦骢闲访青珉。
堕策山邮,小家碧玉窥门。
流莺苦劝东风住,有莲花、玉盏酬春。
论轻柔、弱柳随风,飞鸟依人。

茅檐纸槅香泥笐,祇桃花曾见,崔护来频。
毕竟风流,毡槌亦解温存。
后来开府珠江上,甚兰舟、不载桃根。
到今朝,谁念师师,白发青裙。
洞仙歌 其一 淇泉姬人归自吴中,君适有北山之役,赋此调之 清末民国初 · 樊增祥
 押词韵第四部
茱萸绣幰,载青腰玉女,重返鹣巢最深处。
正薰炉烟润,一晌偎人,罗袖底、还带江南杏雨。

一年银浦隔,桃叶迎归,重咏白团扇中句。
无赖是星轺,北望金城,偏杨柳、青青如许。
但乞取、珂骖早归来,莫忘了云屏,翠眉长聚。
高阳台 其二 南海学使三原,内嬖如夫人者五,争妍负宠,终日喧啾,学使宛转避之。咏其事寄淇泉 清末民国初 · 樊增祥
 押词韵第十一部
东井移星,北扉占凤,后房多少娉娗。
文战阑时,风流阵里论兵。
蛾眉画了还重画,要容斋、笔下调停。
梅妃、生小同乡,惯妒华清。

五家队仗风车斗,纵持衡公道,雀燕难平。
夺婿瑶光,居然近在银屏
影钞小宋蓉城案,妒春寒、半臂争擎。
到今朝、妒妇津头,风浪犹惊。
高阳台 其三 再咏三山学使挂冠偕隐事,寄淇泉 清末民国初 · 樊增祥
 押尤韵
万古情天,钟情若此,文章官职都休。
桃李关中,忍忘杨柳楼头。
貂蝉不换鸳鸯枕,怕烟眉、两叶横秋。
巫山、一段云红,贵甚封侯。

冰衡玉尺关何事,把星轺谢遣,还我温柔。
天上银河,从今不隔牵牛。
头衔别署鸱夷子,载夷光、双泛莲舟。
便相携,归隐仙霞,著甚闲愁。
洞仙歌 其二 用前韵寄淇泉 清末民国初 · 樊增祥
 押词韵第四部
银州北指,是当年织女,示现仙軿彩云处。
愿萧郎贵寿,长好长圆,花月底、换了颦烟泪雨。

玉阶携手话,红药将离,莫咏南朝谢郎句。
花下数归期,抹丽开时,应博得、罗帷心许。
待乞取、龙涎作香材,把玉琢猊炉,紫烟长聚(龙涎能聚香。)
苏幕遮 其二 堆絮寄淇泉 清末民国初 · 樊增祥
 押词韵第四部
柳丝长,榴萼吐。
梁燕双双,梁燕双双乳。
润逼薰垆衣楚楚。
过了黄梅,过了黄梅雨。

掩纹窗,开月户。
花影移云,花影移云母。
红药未开人便去。
记得花无,记得花无主。
梅花引 其一 万俟雅言,寄淇泉学使 清末民国初 · 樊增祥
惜芳菲。
青梅
叠损画罗金缕衣
燕双飞。
燕双飞。
新睡觉来一緺云髻颓。

方空不障仙肌雪。
小颦懒画蛾眉月。
待郎归。
待郎归。
十里绿杨,一条京兆街。
雨人侍郎淇泉翰林招同韬庵樊山春榆沈珏生曼仙筱鹿燕赏牡丹樊山沈观有诗和作乙卯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石遗室诗集卷第七
鲁连身手沈东阳,如海王城坐此堂。
百种芳姿千里致,一春间醉二年强。
不知酒气还花气,但觉灯光胜月光。
输与黑头双楚老,早挥珠玉答飞觞。
八月二十四日李绂庭护抚沈淇泉学使樊云门方伯吴簃香廉访诸公至灞桥恭送回銮时余亦不日南归即事感怀赋成四律即以留别 其一 辛丑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二
青门从古唱阳关,况送銮舆去此间。
八骏已回王母国,六鳌长戴女娲山
忱炯炯同相向,柳色依依不忍攀。
万里沅湘未归客,也随鹓鹭列朝班。
八月二十四日李绂庭护抚沈淇泉学使樊云门方伯吴簃香廉访诸公至灞桥恭送回銮时余亦不日南归即事感怀赋成四律即以留别 其二 辛丑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二
翠华西幸一年留,去燕来鸿两值秋。
重睹威仪汉司隶,不殊风景晋神州。
三峰依旧迎仙仗,八水从今号御沟。
二圣不忘同在莒,小臣惟有泪双流。
八月二十四日李绂庭护抚沈淇泉学使樊云门方伯吴簃香廉访诸公至灞桥恭送回銮时余亦不日南归即事感怀赋成四律即以留别 其三 辛丑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二
两年无麦复无禾,今岁初闻五裤歌
依傍九重双日月,拊循一百二山河。
未央宫殿凌云榜,寅饯郊圻返日戈。
宵旰永纾西顾虑,为留贤俊召祥和。
八月二十四日李绂庭护抚沈淇泉学使樊云门方伯吴簃香廉访诸公至灞桥恭送回銮时余亦不日南归即事感怀赋成四律即以留别 其四 辛丑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二
棠阴桑下一年中,转粟曾无尺寸功。
箕口昌黎怨牛斗,壶头新息感鸢风。
天边岳碧钟初动,江上峰青瑟未终。
归向匡庐更回首,潼关四扇夕阳红。
西安之明日张子馥大令招同樊樊山观察沈淇泉学使甘少南枢部曾叔章比部胡砚生太守宴集樊山和余渭南道中奉怀诗因叠其韵并呈诸君(起庚子十月庚子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二
昔者杜陵老,避地东柯村。
去国尚千里,结邻惟一髡。
至今秦中诗,字字皆泪痕。
寂寥旷代后,何人主盘敦。
国家复多雏,我辈犹生仔。
饥寒敢自恤,吾意哀王孙。
天心渐悔祸,不复留花门。
故人满都邑,招我琴与尊。
夜深不忍别,屡见明灯昏。
更从饭颗间,呼起诗人魂。
十二和高斋韵为沈淇泉学使题其贤兄藻卿刺史遗绘文官果图同樊山亚蘧辛丑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二
几人玉树悲生埋。
几人凤翮伤摧筛。
吾侪毕生殉文字,正似此墨供磨挨。
沈侯少年掇高第,玉堂天上何崔嵬。
鲸鱼鼓鬣掣碧海,天马籋足超龙堆。
翠华西巡驻关陕,君亦乘传三秦来。
示我元方之遗墨,吉光片羽何佳哉。
怜君宝此有深意,泪落桃李春园杯。
君家兄弟似坡颍,时清不作埰与垓。
姜家大被世称诵,伯霜仲雪声如雷。
虽然三珠折其二,阶前兰玉森森排。
况君金銮撤莲烛,文光奎壁连三台
碧桃红杏倚云日,笑我江上芙蓉开。
忆昔与君初会合,朱颜绿鬓游苏台
人生能禁几悲涕,未死且要长欢咍。
因君更增友于重,愿示叔江与季淮(高斋集终此,以下仍为魂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