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团扇铭 南梁 · 庾肩吾
四言诗 押先韵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六
武王玄览,造扇于前。
班生赡博,白绮仍传。
裁筠比雾,裂素轻蝉
片月内掩,重规外圆。
炎隆火正,石铄沙煎。
清逾苹末,莹等寒泉。
恩深难恃,爱极则迁。
秋风飒至,箧笥长捐。
勒铭华扇,敢荐夏筵(《艺文类聚》六十九)
陈宣帝哀策文 陈朝 · 江总
 出处:全隋文卷十一
望蜃綍而攀摽,拜龙菆而恸绝。
变五统而凄凉,回三辰而惨切。
感川岳而地维倾,号穹苍而天柱折
千秋茂德,万世鸿名,爰诏掌礼,式序英声。
其辞曰:
妫水枢宿,姚墟大虹。
讴歌承历,揖让受终。
重规帝绪,踵武王风。
名山纪迹,清庙传功。
我后丕承,思弘祖业。
莅政恭己,临朝凝默。
焕烂九功,葳蕤七德。
宪章昭著,威灵允塞。
爰兹发迹,天步艰难。
连华滕卫,比誉应韩。
羽仪戚右,轩冕朝端。
祈膺当璧,繇显大横。
延喜授玉,告善飞旌。
神器有奉,性道无名。
诗颂唐年,乐舞姬日。
仁声汪濊,武义洋溢。
理讼总街,凝情衢室。
巡望如礼,幽只咸秩。
疆垂叛援,关徼虔刘。
治兵丹浦,获丑青丘
屠钓且拔,管库方搜。
如龙驾鼓,献雉焚裘
天必呈祥,地宁爱宝。
神禽奇兽,嘉谷灵草。
屈轶抽阶,飞黄伏皂。
绮云舒庆,珠星照老。
广敷丘素,弘启胶庠。
书林吐馥,文囿含锵。
南洽侯卫,北畅遐荒。
殷罗自解,周圄无伤。
金英掩色,玉床弗豫。
天驷摧镳,王良失御。
铸鼎奚益,缀衣何处。
漫漫幽夜,冥冥上仙。
长违拜日,天意祈年。
宁神卜兆,晏驾回天。
铜驎感泣,银海埋田。
德阳之广殿,动繁笳之哀啭。
洛水之浮桥,望偃师之近县。
背紫陌而未远,隐黄山而不见。
铎启挽而依依,马嘶风而恋恋。
平原欲晦,落照将垂。
凤盖飘而水暗,鸾跸耸而山危。
曳蛇旗之舒卷,间翠野之参差。
鸟哀哀而惊曙,瑟瑟而吟枝。
异故乡之丝竹,非旧宅之埙篪。
扫秋叶而无尽,荐春樱而愿知。
北邙已谢,西陵何有。
远宿苍梧,便乖仁寿。
声合韶濩,道宣户牖。
共瀛海而恒流,并嵩华而莫朽(《艺文类聚》十四)
文帝安边诏 南北朝末隋初 · 李德林
 出处:全隋文卷十七
门下:有陈氏昔在江表,劫剥生灵,事等怨雠,何以堪命。
岭南之地,涂路悬远。
如闻凶魁赋敛,贪若豺狼。
贼署官人,情均溪壑。
租调之外,徵责无已。
一丁年科甲一具,皮毛铁炭,船乘人功,殊方异物,千端万绪,晨召暮行,夕求旦集。
身充苦役,至死不归。
物有借公,永不还主。
与人共市,百倍求利。
诣官申屈,一代无期。
各不聊生,无能自保。
昼悲宵恨,行号坐泣。
微畜资产,殃祸立至。
诬以贼盗,系以囹圄。
货财不尽,性命不存。
彼土之人,性多纯直,弗堪州郡渔猎之苦,或避山薮,规免旦夕,即称□□白于伪台。
岁岁起兵,西南征讨,多缚良善,以充贼隶。
圆首方足,同禀性灵。
故以上感玄天,有伤和气。
南海诸国,欲向金陵,常为官非法盘检,远人嗟怨,致绝往还。
陈氏云微,厥途非一。
粗陈闻见,其兹实甚。
今皇师宣扬朝化,凡此诸事,已为百姓除之。
重加存恤之理,别申爱养之义。
军行所及,一豪勿犯。
外国使人,欲来京邑,所有船舶,沿溯江河,任其载运,有司不得搜检
岭外土宇,置州立县,既令擢彼人物,随便为官,省迎送之烦。
知风俗之事,训人道德,正身率下。
必当悉改前弊,以副朕怀(《文馆词林》。案:《初学记》十三有李德林隋文帝修定五礼诏,据《隋书·文帝纪》载有全文,在仁寿二年闰十月,而德林卒于开皇十九年。见《唐书·李百药传》,必非德林作也。今编入文帝诏敕中。)
修定五礼诏仁寿二年闰十月己丑 南北朝末隋初 · 杨坚
 出处:全隋文卷二
礼之为用,时义大矣。
黄琮苍璧,降天地之神,粢盛牲食,展宗庙之敬,正父子君臣之序,明婚姻丧纪之节。
故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安上治人,莫善于礼。
自区宇乱离,绵历年代,王道衰而变风作,微言绝而大义乖,与代推移,其弊日甚。
至于四时郊祀之节文,五服麻葛之隆杀,是非异说,舛驳殊涂,致使圣教凋讹,轻重无准。
朕祗承天命,抚临生人,当洗涤之时,属干戈之代。
克定祸乱,先运武功,删正彝典,日不暇给。
今四海乂安,五戎勿用,理宜弘风训俗,导德齐礼,缀往圣之旧章,兴先王之茂则。
尚书左仆射、越国公杨素尚书右仆射邳国公苏威吏部尚书、奇章公牛弘内史侍郎薛道衡秘书丞许善心内史舍人虞世基著作郎王劭,或任居端揆,博达古今,或器推令望,学综经史。
委以裁缉,实允佥议。
可并修定五礼(《隋书·文帝纪下》,案:《初学记》十三以此诏为李德林作,恐误,德林死于开皇十九年。见《唐书·李百药传》。)
讲武赋 隋 · 虞世基
 出处:全隋文卷十四
夫玩居常者,未可论匡济之功,应变通者,然后见帝王之略。何则?化有文质,进让殊风,世或浇淳,解张累务。虽复顺纪合符之后,望云就日之君,且修战于阪泉,亦治兵于丹浦。是知文德武功,盖因时而并用,经邦创制,固与俗而推移。所以树鸿名,垂大训,拱揖百灵,包举六合,其唯圣人乎!鹑火之岁,皇上御宇之四年也。万物交泰,九有乂安,俗跻仁寿,民资日用。然而足食足兵,犹载怀于履薄,可久可大,尚懔乎于御朽。至如昆吾远赆,肃慎奇琛,史不绝书,府无虚月。贝胄雍弧之用,犀渠阙巩之殷,铸名剑于尚方,积雕戈于武库。熊罴百万,貔豹千群,利尽五材,威加四海。爰于农隙,有事春搜,舍爵策勋,观使臣之以礼,沮劝赏罚,乃示民以知禁。盛矣哉,信百王之不易,千载之一时也!昔上林从幸,相如于是颂德,长杨校猎,子云退而为赋。虽则体物缘情,不同年而语矣,英声茂实,盖可得而言焉。其辞曰:
惟则天以稽古,统资始于群分。
膺箓图而出震,树司牧以为君。
既济宽而济猛,亦乃武而乃文。
北怨劳乎殷履,南伐盛于唐勋。
彼周干与夏戚,粤可得而前闻。
我大陈之创业,乃拨乱而为武。
戡定艰难,平壹区宇。
从喋喋之乐推,爰苍苍而再补。
故累仁以积德,谅重规而袭矩。
惟皇帝之休烈,体徇齐之睿哲。
敷九畴而咸叙,奄四海而有截。
既搜扬于帝难,又文思之安安
幽明请吏,俊乂在官。
御璇玑而七政辨,朝玉帛而万国欢。
昧旦丕显,未明思治
道藏往而知来,功参天而两地。
运圣人之上德,尽生民之能事。
于是礼畅乐和,刑清政肃。
西暨析支,东渐蟠木。
罄图谍而效祉,漏川泉而禔福。
在灵贶而必臻,亦何思而不服。
虽至治之隆平,犹戒国而强兵。
选羽林于六郡,诏蹶张于五营
兼折冲而馀勇,咸重义而轻生。
遂乃因农隙以教民,在春搜而习战。
命司马以示法,帅掌固而清甸。
导旬始以前驱,伏钩陈而后殿。
抗鸟旌于析羽,饰鱼文于被练。
尔乃革轩案辔,玉虬齐鞅。
屯左矩以启行,击右钟而传响。
交云罕之掩映,纷剑骑而来往。
指摄提于南极,洞阊阖之弘敞。
玄武而东临,款黄山而北上。
隐圆阙之迢遰,届方泽之垲爽。
于斯时也,青春晚候,朝阳明岫。
日月光华,烟云吐秀。
澄波澜于江海,静氛埃于宇宙。
乘舆乃御太乙之玉堂,授军令于紫房。
蕴龙韬之妙算,誓武旅于戎场。
锐金颜于庸、蜀,躏铁骑于渔阳
彀神弩而持满,彏天弧而并张。
曳虹旗之正正,振夔鼓之镗镗
八陈肃而并列,六军俨以相望。
拒飞梯于萦带,耸楼车于武冈
或掉鞅而直指,乍交绥而弗伤。
裁应变而蛇击,俄蹈厉以鹰扬
中小枝于戟刃,彻蹲札于甲裳。
聊七纵于孟获,乃两禽于卞庄。
始轩轩而鹤举,遂离离以雁行。
振川谷而横八表,荡海岳而耀三光。
谅窈冥之不测,羌进退而难常。
亦有投石扛鼎,超乘挟辀
冲冠耸剑,铁楯铜头。
熊渠殪兕,武勇操牛。
任鄙,故无得而为仇。
九攻既决,三略已周。
鸣镯振响,风卷电收。
于是勇爵班,金奏设,登元、凯而陪位,命方、邵而就列。
三献式序,八音未阕。
舞干戚而有豫,听鼓鞞而载悦。
俾挟纩与投醪,咸忘躯而殉节。
方席卷而横行,见王师之有征。
登燕山而戮封豕,临瀚海而斩长鲸。
望云亭而载跸,礼升中而告成。
实皇王之神武,信荡荡而难名者也(《隋书·虞世基传》,陈主尝于莫府山校猎,令世基作《讲武赋》,于座奏之。陈主嘉之,赐马一匹。)
谭公府中为裴镜民 隋 · 无名氏
 押真韵
李百药隋故益州总管府司马裴君碑铭曰:君讳镜民字君倩河东闻喜人也。晋荡公为其诸子精选府寮。辟为谭公大将军记室。府中为其语曰:
令德日新裴镜民(○全唐文百四十三。)
和谒孔子(一作李百药诗) 隋末唐初 · 刘斌
五言排律 押尤韵
性与虽天纵,主世乃无由。
何言泰山毁,空惊逝水流。
及门思往烈,入室想前修。
寂寞荒阶暮,摧残古木秋。
遗风暧如此,聊以慰蒸求。
杨玄感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五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剑有万人敌,文为一代英。
除昏志不遂,僭乱道难平(《太平御览》五五八《礼仪部》。)
《唐书》曰:天后西幸京师,路经杨玄感,上诵李百药《过玄感诗》云云,叹曰:「百药唯解缀文,不识大义。」○今按:两《唐书则天纪》、《百药传》均不载。
笙歌 其二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押尤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为相雍门叹,当思执烛游
不惜妾身难再得,方期君寿度千秋(见中华书局影印本《文苑英华》卷七一李百药《笙赋》。)
鹦鹉赋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二
嘉灵禽之擢秀。资品物以呈祥。
含金精于兑域。体耀质于炎方。
风海而作贡。备黼黻以成章。
绣领绮翼。红衿翠裳。
饰以朱紫。间以元黄。
碧鸡仰而寝色。金鹅对以韬光。
亘万里之重阻。随四夷而来王。
既逾岭以自致。亦凌江而溯翔。
开神情之聪辨。发枢机而抑扬。
粤惟上圣。先天成命。
在万物而毕睹。举四海而咸镜
仁沾草木。信暨翔泳。
咨此鸟之来仪。亦摄生而遂性。
辨方物于图象。具灵表于言咏。
酬对清敏。发吐祥正。
实靡靡而可悦。虽喋喋而无竞。
徘徊阿阁。容与堂皇。
背风云之遐路。承日月之休光。
听箫韶之逸响。味椒掖之馀芳。
更无叹于罗罻。终怀恩于稻粱。
齐鹏鴳于一指。属鹓雏而两忘。
翠融孔质。鸿鶱鹗跱。
应舞节以鸾回。慕知来而鹊起。
先假道于朱咮。方徐行于绀趾。
配六象以表德。参四灵而效祉。
庭开雾夕。景净霞空。
乍褰珠网。始出金笼。
游万年于木末。玩四照于花丛。
仙盘而饮露。登井干以承风。
怀故乡之远思。恋羁雌之旧侣。
望天衢以寄声。托归飞而延伫。
不假物以自卫。必任真于出处。
以薄伎而见知。亦无忧于鼎俎。
不违道以饰智。故忘情于所语。
岂止往来丹陛。周旋玉除。
悦芝英之𧆑靡。爱蓂荚之扶疏。
将以整六翮而遐逝。望一举而冲虚。
希九成之兆吉。觊七日以传书。
时光华而始旦。岁蹉跎而遽晚。
彼候雁与宾鸿。违风霜而未返。
嗟衔芦以避缴。恨日暮而途远。
羡嘤嘤之好音。独迁乔于上苑。
仰上林之爽垲。袭昆阆之重规
实神秘之栖息。萃偫飞之羽仪。
翔灵囿。游天池。
翳丛薄。汎涟漪。
况能言之擅美。冠同类以称奇。
奉皇恩之亭育。将谢生而莫施。
惟一人之有庆。愿千载其若斯。
大乘庄严经论序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二
臣闻天帝受无上之法。景福会昌
轮王致正真之道。神祇合德。
是则圣人执契。元化潜通。
至诚所感。冥功斯应。
皇情西顾。法海东流。
如开洪范之图。似得圆光之梦。
持线妙典。发金口而秘纶言。
书叶旧章。自龙宫而升麟阁。
昔迦维驭世。大启法门。
悬明镜于无象。运虚舟于彼岸。
空有兼谢。生灭俱忘。
绝智希夷之表。遗形动寂之外。
然随缘利见。应迹生知。
震大地而萃人天。放神光而掩日月。
百亿须弥。俱沾声教。
三千世界。尽入提封。
悯三毒之缰锁。矜五阴之缠盖。
惜飞电于浮生。叹悬逝水
八关云辟。开慧识于幽途。
三乘方轨。运慈心于朽宅。
龙兴雾集。神动天随。
大道为心。望法云而遐举。
闻声悟道。渐初地而依仁。
迁柰苑之乔枝。入祇园之奥室。
智水之馀润。承慧日之末光。
既而税驾连河。归真双树。
圣灵逾远。像教浸微。
大义或乖。斯文将坠。
穿凿异端。分析多绪。
是末非古。殊涂别派。
天亲初学之辈。尚致西河之疑。
龙树究竟之俦。弥深东鲁之叹。
仰惟法宝。尽谛无为。
故经文云。佛以法为师。
佛从法生。佛依法住。
岂止研几尽性。妙物穷神。
出入无间。包含元气而已。
若夫惟天为大。寒暑运其功。
谓地盖厚。山泽通其气。
是以姬文以大圣之姿。幽赞易道。
邱明怀同耻之德。祖述微言。
诸经著论。俯同斯旨。
大乘庄严论者。无著菩萨篹焉。
菩萨以如来灭度之后。含章秀发。
三十二相。具体而微。
八千亿结。承风俱解。
宏通正法。庄饰经王
真如功德之宗。显大士位行之地。
破小乘执著。成大乘纲纪。
其菩提一品。最为微妙。
转八识以成四智。束四智以具三身。
详诸经论。所未曾有。
可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圣上受飞行之宝命。总步骤于前王。
屈天师之尊。智周万物。
应人皇之运。道照三明。
慈慧外宣。神机内湛。
端扆而役百灵。垂拱而朝万国。
弥纶造化之初。含吐阴阳之际。
功成作乐。既章韶舞。
治定制礼。言动翠华。
金轮所王。封疆之固惟远。
芥城虽满。龟鼎之祚无穷。
光阐大猷。开导偫品。
凡诸内典。尽令翻译。
摩伽陀国三藏法师波罗颇伽罗蜜多罗。唐言明友。
即中天竺刹利王之种姓也。以得大唐贞观元年十二月入京。
法师戒行精勤。才识明敏。
至德邻于初果。多能亚夫将圣。
继澄什之清尘。来仪上国。
摽生远之逸气。高步宏门。
帝心简在。皇储礼敬。
其博闻强记。探幽洞微。
京城大德。莫不推许。
粤以贞观四年。恭承明诏。
又敕尚书左仆射邢国公房玄龄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杜正伦诠定义学。法师慧乘慧朗法常智解昙藏智首道岳僧辨僧珍法琳灵佳慧赜慧净元谟僧伽等于胜光寺共成胜业。
又敕太府卿兰陵萧璟监掌修缉。三藏法师云。
外国凡大小学。悉以此论为本。
若于此不通。未可宏法。
是以覃思专精。特加研究。
慧净法师聪敏博识。受旨缀元。
元谟法师善达方言。又兼义解。
至心译语。一无纰缪。
七年献春之始。撰定斯毕。
勒成十有三卷二十四品。敕太子右庶子安平男李百药序之云尔。
唐故都督徐州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临淄定公房公碑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三
易称易之为书也。有天道焉。
有人道焉。故君子居则观其象。
动则观其变。智以藏往。
感而遂通。是以进退之数有方。
存亡之几可□昔贾生董相。怀王佐之才。
□□□□□命世之□□屯邅于世故摈□□当年轶风电以长鸣。绝云霓而锻翮。
乐天知命。顺时守道。
体忠信而夷险阻。凭清静以安悔吝。
虽□川寂其浸远。而盛德久而愈新。
昔之玉质金相。求益友于千载。
□桂馥。想同气于九原
则有□□□怀庶几之道。详观出处之迹。
可以追踪胜业。继踵清尘者。
其惟都督临淄定公焉。公讳彦谦。
字孝冲清河人也。
七世祖谌。燕太尉掾
慕容氏□度寓于齐土。宋元嘉中
分□郡之西部置东冀州东清□□绎幕县仍为此郡县人。至于蕳侯。
又于东广川郡别立武强县。令子孙居之。
丹陵诞圣。祥发庆灵。
虞舜受□光启侯服。导原注壑。
若泻河汉之流。竦构干云。
如仰嵩华之峻。□□□植公之十三世祖也。
积德固其宗祊。纯嘏贻其长世。
公侯之门必复。繁衍之祚攸归。
高祖法寿宋大明中主簿武贲中郎魏郡太守
立功归魏。封庄武侯使持节龙骧将军东冀州刺史
薨赠□□□青州刺史谥蕳侯
魏书有列传。重价香名。
驰声南北。宏材秘略。
兼姿文武。曾祖伯祖州主簿
袭爵庄武侯齐郡内史幽州长史行州事衣□训俗露冕怀戎。累仁义而成基。
处脂膏而不润。祖翼。
年十六。郡辟功曹
州辟主簿。袭爵庄武宋安太守
居继母忧。庐于墓次。
世承冢嫡之重。门贻旌表之贶。
乡闾之敬。有过知耻。
宗族所尊。不□而肃。
□伯熊年拱辟开府行参军。仍行□州清河广川郡太守□□神英迈。
器量沈远。寝门之内。
捧檄以慰晨昏。山泽之间。
单车以清寇乱。公禀元精之和气。
体惇粹之淑灵。心运天机。
性与道合。温良恭俭。
应言行之□神采风尚。出仪形之表。
博极图书。□综遗逸。
正经义□时所留怀。绝简研几。
下帷覃思。尽探隅隩。
毕诣精微。或致元白之讥。
非止春秋之僻。吉凶礼制。
今古异同。莫不穷覈根原。
详悉指要。内□亲表达之学徒负笈拥帚。
质疑去惑。公凝神□□函丈无倦。
声□□□山谷对盈自迁定齐土。家已重世。
班懿十纪。旌旗之盛未多。
陈完八叶。鸣凤之祥斯在。
况复里称冠盖。庭茂芝兰
行则结□连骑。居则撞钟列鼎。
范蠡货财本□卿相阴家仆□旧比封君□之□□公闭心闲馆。以风素自居。
清虚味道。沈冥寡欲。
恭敬以撙节。退让以明礼。
潜隐之操。始擅于州闾。
高亮之风。日闻于海内。
于是偫公仰德。邦君致礼。
物□斯辩旌□盈涂郡三辟功曹。州□辟主簿
其后□□□而从命。公明天人之际。
之道。其处也。
将委质众妙之门。栖神不死之地。
其出也。将宏奖名教。
博利生民。舟楫可期。
英灵有属。州郡□职□其志焉。
然公以周隋禅代之交。纪纲弛紊。
亦既从政。便以治乱为怀。
眷言州壤。在情弥切。
乃整齐风俗。申明狱讼。
进善黜恶。导德齐礼。
虽在乡国。若处王朝。
政教严明。吏□悦伏。
见危拯难。临财洁已。
利物之□不自为德。不贪之宝。
必畏人知。开皇初
频诏搜扬人物。□王出□京洛致书辟召。
州县并苦相敦逼。公辞以痼疾。
且得遂情偃仰。其后隋文帝忌惮英俊。
不许晦迹丘园。公且□维絷方应荐举。
七年始入京省。授吏部承奉郎
是时齐朝资荫。不复称叙。
鼎贵高门。俱从九品释褐。
朝廷以公望实之重。才艺之优。
故别有此授。以明则哲之举。
俄迁监察御史。每杖节巡省。
纠逖奸慝。心存□□□□□□转授秦州总管录事参军事
汉阳重镇。京辅户门。
管辖一方。允斯盛选。
寻以朝集入京。与左仆射齐公总论考课之法。
黜陟之方。齐公对岳牧以下。
大相叹服。其后具以公言敷奏。
仍有十擢之□□非知□□主竟不能见用□迁许州长葛县令。公镇之以清静。
文之以礼乐。讼以道息。
灾因德弭。百姓感悦。
不忍欺。爱之如慈亲焉。
敬之如神明焉。襁负知归。
颂声载路。解代之后。
吏民追思惠政。树碑颂德。
长葛秩未满。以考绩□异。
鄀州司马。此州荆邓之郊。
华夷舛杂。□俗残犷□情憸诐。
公化之以仁爱。敦之以淳厚。
期月之间。咸知迁革。
寻以州废。解任言归。
夜观星象。昼察人事。
天地之将闭。望箕颍以载怀。
乃于□山之阴。结搆岩穴。
非唯在乎避世。固亦潜以相时。
大业之初。始班新令。
妙选贤良为司隶刺史。公首膺斯举。
有诏追赴京洛。公以朝纲浸以颓坏。
此职亦是宏济之一方。便起而就徵。
揽辔登车。即有澄清天下之志。
于是激浊扬清。风驰草偃。
行能之类。望景以听升迁
苛暴之徒。承风而解印绶。
进擢者縻爵不致谢言。绳糺者受刑而无怨色。
自非道在至公。信以被物。
其孰能与于此焉。既而□政陵夷。
小人道长。忠言靡用。
正士无施。大业十一年出为泾阳县
未几而遘疾。粤以其年岁次乙亥五月壬辰朔十五日景午
终于官舍。春秋六十有九。
降生一子。光辅帝唐。
叶赞璇玑。参调玉烛。
皇上情深遗烈。□□想于夷门
眷言才子。便有怀于袁焕。
贞观三年十有二月。乃下诏曰。
纪功褒德。列代通典。
崇礼饰终。著在方策。
隋故司隶刺史房彦谦。世袭簪缨。
圭璋特秀。温恭好古。
明闲治术。爰在隋季。
时属卷怀。未遂通涂。
奄从运往。以忠训子。
义□过庭。佐命朝端。
业隆功茂。宜锡以连率。
光被九原。可赠使持节都督徐泗仁谯沂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
四年十一月。又发诏追封临淄公
食邑一千户谥曰定公
礼也。五年岁次辛卯三月庚申朔越二日辛酉
安措于本乡齐州亭山县赵山之阳。惟公风格凝整。
神理沈邃。内怀温润。
外照光景。追思仪范。
暧似文戌之图。邈想风□懔若相如之气。
时逢战争。术益从横。
或耻问仁。用安嘉遁。
收文武之将坠。殊山林而忘反。
是故销声贵里。隐异迷邦。
戢曜高门。处非绝俗。
优柔六艺。纷纶百氏。
采绝代之阙文。总前修之博物。
虽昔□明实□□□识疏属之神辩□鼠于汉朝。彰委蛇于霸业。
无以尚也。彫虫小技。
曾未□怀。时有制述。
将符作者。致极宏远。
词穷典丽。足以克谐声律。
感召风云。岂唯白雪阳春
郢中寡和而巳。永唯书契之□□□□□□迹草隶之妙。
冠绝当时。□□幼年孝友惇至。
未离襁褓。便遭极罚。
裁有所识。□访家人发言号绝。
不自胜处。年十有五。
出后傍宗。深惟鞠养之慈。
将阙晨昏之礼。辞违之辰。
感切行路。及就养□□不异所生。
两门丧纪。并逾制度。
哀毁之至。声被朝野。
□以期功之戚。甘旨未尝。
朋友之丧。远近毕赴。
人伦之纪。礼法之隆。
近古以来。未之有也。
且复留连宴赏。提携臭味
登山临水。必动咏言。
清风朗月。□□□□□□满席且得□□之孙门□□通时许慈□之御指囷无倦。
解□未已仁义□厚资产屡空。以斯器望。
穷兹至道。谓宜俯拾青紫。
增曜台阶。而止类太邱。
宏道下邑。遽同子产
空闻遗爱。报施之理。
何其爽欤。若夫死生者形骸之劳息。
夭寿者大化之自然。固知命之不忧。
岂居常而为累也。然行周于物。
寒暑不能易其心。智周于身。
变通不能穷其数。而灵祇多忍。
幽明永隔。散精气于风烟。
委容质于泉壤。可不哀哉。
于是四方同志之士。百里怀音之客。
式遵盛烈。共勒丰碑。
百药爰以畴昔。妄游兰芷。
宁谓正始之音。一朝长谢。
师资之德。百舍无从。
义绝宾阶。哀缠宿草。
思效薄技。觊申万一。
仰惟治身之术。立德之基。
固系辞可以尽言。岂言之而无愧也。
乃为铭粤。遐观方册。
历选人伦。名固难假。
德必有邻。遗迹。
曾史芳尘。同声比义。
允属通人。于铄通人。
□□膺庆司空规矩。民胥攸训。
地灵贻福。天齐分命。
世祚有徵。重光无竞。
显允君子。丕承宠光。
灵河擢秀。日观含章。
元门味道。幽谷迷方。
陆沈通德。朝隐康庄。
仪凤潜灵。彫龙振藻。
宏之在人。一变至道。
昭章□训寂寥元草。文质彬彬
波澜浩浩。齐物无待。
随时吐曜。导俗澄原。
训民居要。州将贻喜。
邦君长啸。乃眷韬钤。
还归渔钓。三径虽阻。
八纮方密。僶俛末班。
逶迤下秩。司宪邑宰
循名责实。御众以宽。
在刑惟恤。履斯异行。
乘□丕基。才高位下。
有志无时。和光偶俗。
诞命膺期。□扬投贾唯兹在兹。
树德不已。蹈仁无斁。
遗构有凭。高门以辟。
眷言上寿。方期永锡。
载伫太阶。翻归厚夕。
义高表墓。道贵扬名。
式昭文物。用纪哀荣。
抽簪故吏。制服诸生
一刊圜石。□□飞声。
隋末唐初 · 崔信明
 押梗韵
枫落吴江冷(《新唐书》云:“信明蹇傲自伐,尝谓过李百药,议者不许。郑世翼亦傲倨,数佻轻忤物,遇信明江中,谓之曰:‘闻公有枫落吴江冷,愿见其馀。’信明欣然,多出众篇。世翼览未终,曰:‘所见不逮所闻。’投诸水,引舟去。”)
李百药 隋末唐初 · 李世民
五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项弃范增善,比干才。
嗟此二贤没,馀喜得卿来(《册府元龟》卷九七《帝王礼贤》。此首承陶敏先生录示。)
皇太子生三日贺表 初唐 · 僧玄奘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六
沙门言。
闻易嘉日新之义。
诗美无疆子孙。
所以周祚过期。
汉历遐绪者。
应斯道也。
又闻龙门洄激。
资源长而流远。
桂树丛生。
藉根深而芳蔼。
伏惟皇运。
累圣相承。
重规謺矩。
积植仁义。
浸润黎元。
其来久也。
由是二后光膺大宝。
为子孙基
可谓根深源长矣。
逮陛下受图。
功业逾盛。
还淳反素。
迈三五之踪。
制礼作乐。
逸殷周之轨。
不持黄屋为贵。
以济兆庶为心。
未明求衣。
日昃忘食。
一人端拱。
万里廓清。
之隆。
未至于此。
是故卿云纷郁。
江海无波。
日域遵风。
龙乡沐化。
荡荡乎。
巍巍乎。
难得而备言矣。
既而道格穹苍。
明神降福。
今月嘉辰。
皇子载诞。
天枝广茂。
琼萼增敷。
率土怀生。
莫不庆赖。
在于元
特迫恒情。
岂直喜圣后之平安。
实亦欣如来之有嗣。
伏愿不违前敕。
即听出家。
移人王之允。
法王之子。
予披著法服。
制立法名。
授以三皈。
列于僧数。
绍隆像化。
阐播元风。
再秀禅林。
重晖觉苑。
追净眼之茂迹。
践月盖之高踪。
断二种缠。
成无等觉。
色身微妙。
譬彼山王。
燄网庄严。
过于日月。
然后荫慈云于大千之境。
扬惠炬于百亿之洲。
振法鼓而挫天魔。
麾胜幡而摧外道。
接沈流于倒海。
扑燎火于邪山。
竭烦恼之深河
碎无明之巨壳。
天人师
作调御士。
惟愿先庙先灵。
籍孙祉而升彼岸。
皇帝皇后
因子福而享万春。
永握灵图。
常临九域。
子能如此。
方名大孝。
始曰荣亲。
所以释迦弃国而务菩提。
盖为此也。
岂得以东平璅璅之善。
陈思庸庸之才。
并日而论优劣。
同年而议深浅矣。
谨即严衣捧钵。
以望善来之宾。
拂座清涂。
用𨀉踰城之驾。
不胜庆慰喁喁之至。
谨奉表以闻。
轻触宸威。
追深战越。
齐州张司马665年 初唐 · 骆宾王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八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某启。
昔者薛邑闻歌。
冯驩弹铗
夷门命驾。
侯嬴抱关
何则。
志合风云。
戴笠均乎乘马。
情谐道术。
忘筌贵乎得鱼
是以挹兰言于断金。
交蓬心于匪石
庶清音动听。
流水
妙思通神。
成风郢匠
伏惟公疏源白水。
浸地轴以轮波。
纂庆黄轩。
感星精而诞命。
缀珠华于七曜。
联玉叶于五云。
至夫神石摛祥。
灵钩表贶。
千年驭鹤。
振仙驾于帝乡
七叶珥貂
袭荣光于戚里。
固以纷纶国牒。
昭晰家声。
洎乎鹿走周原
辅秦图而兴霸
蛇分沛泽
翌唐运以开基。
常山王之玉润金声。
博望侯兰薰桂馥
羽仪百代。
掩梁窦以霞搴。
钟鼎一时。
罩袁杨而岳立。
故得重规远镜。
湛月路以流清。
茂祉遐铺。
架云门而擢秀。
英飞凤穴
藻五色以凝华。
跃龙泉
涵九重而毓润。
风情疏朗。
霜明月湛之资。
气骨端严。
雪白冰清之概。
若乃性符神授。
道擅生知。
挫三端于情峰。
九流于学海。
博闻强识。
晋国之黄熊。
将圣多能。
吴门之白马。
言泉漱迥。
惊瀑布以飞澜。
文江澹清。
含濯锦而翻浪。
槐市而增茂。
穆兰室以流芳。
于是翔鳣应符。
观光上国。
飞龙成卦。
利见大人。
羊角垂天
展骥足而腾景。
化贰藩邸。
敬祖之清廉。
光赞外台
陈君回之亮直。
推公平而折狱。
磔鼠谢其严明。
拥端悫而字人。
化蛇惭其智勇。
加以清规日举。
湛虚照于冰壶。
元鉴露凝。
朗机心于水镜。
谦光自牧。
恭巳爱人。
片善必甄。
虞翻于东箭。
一言可纪。
顾荣以南金。
某疾抱支离。
材均拥肿。
进不能握兰分竹。
银黄于云台。
退不能绝粒茹芝。
炼金丹于地胏。
而出没风尘之内。
沦漂名利之间。
游无毛薛之交。
仕乏之援。
块然独处者。
一纪于兹矣。
然而日夜相代。
恐沟壑之非遥。
贫病交侵。
薜萝之可托。
常愿处幽控寂。
追夏黄于商山
乐道栖真。
鲁连于沧海。
岂图语默易爽。
心迹难并。
题桥之恨愈深。
攀桂之情徒结。
是用绝深乾没。
耽阅邱坟。
子将南荆
访康成北海
西游梁益。
司马王扬之风。
东入临淄
慕淳于管晏之智。
瞻言前古。
徒欲思齐。
俯惟当今。
空劳怀刺。
不意云浮础润。
霜落钟鸣。
郭泰仙舟
有道斯在。
鬷明于樽俎。
盛德犹存。
虽雅调清歌。
寡和郢路
而庸音滥吹。
窃混奏于齐竽。
轻撮课囊。
揄扬盛德。
庶金波离毕。
零陵之石自飞。
瑶光建寅
萧邱之火渐爇。
学惭麟角。
德类鸿毛。
愧汗如浆。
忧心若厉。
谨启。
梁明府665年 初唐 · 骆宾王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八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
窃闻薛邑闻琴。揖冯谖弹铗
夷门伫驾。顾侯嬴抱关
何则。志合风云。
戴笠均乎乘马。情谐道术。
忘筌贵乎得鱼。是用挹兰言于断金。
效蓬心于匪石。庶清音动听。
流水。妙思通神。
叶薰风于郢匠。伏惟某公仪天峙构。
层基控射牛之峰。浸地开源。
惊涛疏钓鳌之浦。至夫封侯庙食。
以骞翥。三主七公。
罩袁扬而岳立。故得重规远镜。
湛月露以流清。茂趾霞铺。
驾云门而擢秀。若乃博闻强记。
晋国之黄熊。将圣多能。
吴门之白马。言泉漱迥。
惊瀑布以飞澜。文江澹虚。
涵濯锦而翻浪。于是功超食蹠
位典烹鲜。水镜澄澜
孤鸾之舞影。鸣琴动操。
叶驯翚之雅音。既而盛德有邻
佐皇华而省俗。居偫不器。
扈輶轩而观风。某疾抱支离。
材均臃肿。自弱龄植操。
本谢声名。中年誓心。
不祈闻达。始则执鞭为仕。
帝里希干禄之荣。次则捧檄入官。
私庭庶代耕之乐。然而忠不闻于十室。
学无专于一经。退异善交。
进殊巧宦。抟羊角而遐翥。
浩矣无津。附骥尾以上驰。
邈焉难托。实欲垂竿投饵。
晦名迹于渭滨抱瓮灌园
绝机心于汉渚。幸属乾坤贞观。
乌兔光华。嵩山万岁之声。
德水应千年之色。虽无为光宅。
忻预比屋之封。而有道贱贫。
耻作归田之赋。明公顾盼成饰。
咳唾为恩。漏微润于江波。
流末光于邻烛。幽禽迁木。
丹山于帝梧。鸣石浮川。
应黄钟于仙管。敢布心也。
讵能望焉。谨启(谨桉此据永乐大典本采入与今传本详略互异附载其后灵隐集上梁明府启云昔者闻歌薛邑赏弹铗于冯驩伫驾夷门揖抱关于侯子岂惟成风之斲妙思通神流水之弦清音入听况夫志合者蓬心可采情谐者兰味宁忘伏惟公仪天耸搆层基控射牛之峰浸地开源惊涛疏钓鳌之浦至夫封侯庙食掩金许以霞搴三主八公罩袁杨而岳立于是功超振鹭位典烹鲜水镜澄澜照翔鸾之舞影吟琴动操叶驯雉之雅音既而盛德有邻皇华而抚俗君子不器扈輶轩以观风某蒲石声乡蓬转不叶十室无专一经攀骥逸而无由仰鹏飞而自失公顾盼成饰咳唾为恩庶微润于江波冀末光于邻烛使幽禽迁木侣丹山于帝梧鸣石在川应黄钟于仙管敢布心也讵能望焉谨启)
授武重规司属卿制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鸾台
百工惟时。
必在推择。
九族既睦。
仍资敦叙。
右千牛卫大将军上柱国高平郡王重规
宗室仪表。
衣冠领袖
姬旦之艺。
刘苍之善。
出居连帅
功名著于两河。
入奉钩陈。
诚款申于八校。
本枝望重。
河海职隆。
宜辍掌于鱼钤。
俾专司于麟族。
可司属卿。
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为武重规让司礼卿表689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重规言。伏奉今月十五日制书。
加臣中大夫兼司礼卿。宠命光临。
心灵陨越。臣重规中谢
臣闻量能而官。往圣垂范。
无德而禄。昔贤有诫。
陛下施物之平。不私毫发。
知人之鉴。独谬庸虚。
但礼秩之职。历选所难。
苟非得贤。于何求化。
西京置一十二列。首贯金吾
东汉有三十九人。多迁玉铉。
妙择时望。将以洽神祇。
博采列侯。所谓重宗庙。
桓荣之经学。始展今恩。
孙通之礼仪。方膺此命。
在臣无取。远谢古人。
将何以载元冕之七旒。驱素车之十乘。
臣之慊慊。非欲自保其身。
臣之慺慺。深虑上尘于国。
伏乞圣恩容纳。皇泽沾濡。
深惟得人。傍授能者。
天官无旷。庶绩其凝。
谨封所让人状如前。不任惭惧屏营之至。
雍州崔录事司马录事676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月日。
三原县赵国李峤谨再拜致书于崔录事司马录事执事
闻彩异彰施。
不足以遇离娄之目。
声殊操畅。
未可以接延陵之耳。
况乎元黄莫主。
宫徵舛节。
将何以移于好事。
藉赏知音者乎。
伏惟公等思侔天假。
道合神契。
清襟与秋水俱映。
缛藻共春葩竞发。
风云感其声律。
墙仞深其阃奥。
羽陵缃。
遥开博综之门。
洞庭金石。
近入铿锵之韵。
固以重规坐右。
连华史笔。
深思匠之真筌。
毕文心之能事。
学术芜浅。
才艺寡薄。
弓冶遗业。
独事斯文。
而衣冠后进。
多惭接武。
顷以三馀暇景。
四时风月。
斗酒娱乐。
嘤鸣感召。
春还江北。
时兴楚客之谣。
木落淮南
乍动潘生之思。
有同狂简。
无近雅什。
不意频降德音。
猥垂访逮。
恭承嘉惠。
揣摩虚寡。
淄水而惭容。
寿陵恧步
但以萤烛光耀。
尚增辉于旸谷。
畎浍微流。
且朝宗于水府。
敢缘斯义。
上呈如别。
大夫摅思。
空拟于登高。
小子裁章。
顾羞于调下。
某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