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孚先”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吕氏乡约 宋 · 吕大忠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一
凡乡之约四,一曰德业相劝,二曰过失相规,三曰礼俗相交,四曰患难相恤。众推一人有齿德者为都约正,有学行者一人副之。约中月轮一人为直月(都副正不与焉。)。置三籍,凡愿入约者书于一籍,德业可观者书于一籍,过失可规者书于一籍。直月掌之,月终则以告于约正,而授于其次。
德业相劝: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治其身,能治其家,能事父兄,能教子弟,能御僮仆,能肃政教,能事长上,能睦亲故,能择交游,能守廉介,能广施惠,能受寄托,能救患难,能导人为善,能规人过失,能为人谋事,能为众集事,能解斗争,能决是非,能兴利除害,能居官举职。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朋友,教后生,御僮仆。至于读书治田,营家济物,畏法令,谨租赋,好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皆可为之。非此之类,皆为无益。右件德业,同约之人,各自进修,互相劝勉。会集之日,相与推举,其能者书于籍,以警其不能者。
过失相规:过失谓犯义之过六,犯约之过四,不修之过五。犯义之过,一曰酗博斗讼(酗谓纵酒喧竞,博谓赌博财物,斗谓斗殴骂詈,讼谓告人罪恶,意在害人,诬赖争诉,得已不已;若事干负累及为人侵损而诉之者非。),二曰行止逾违(逾礼违法,众恶皆是。),三曰行不恭逊(侮慢齿德者,持人短长者,恃强侵人者,知过不改,闻谏愈甚者。),四曰言不忠信(或为人谋事,陷人于恶:或与人要约,退即背之;或妄说事端,荧惑众听者。),五曰造言诬毁(诬人过恶,以无为有,以小为大,面是背非,或相嘲咏,匿名文书,及发扬人之私隐,无状可求,及喜谈人之旧过者。),六曰营私太甚(与人交,易伤于掊克者;专务进取,不恤馀事者;无故而好干求假贷者;受人寄托而有所欺者。)。犯约之过,一曰德业不相劝,二曰过失不相规,三曰礼俗不相成,四曰患难不相恤。不修之过,一曰交非其人(所交不限士庶,但凶恶及游惰无行,众所不齿者,而己朝夕与之游处,则为交非其人。若不得已而暂往还者非。),二曰游戏怠惰(游谓无故出入,及谒见人,止务闲适者。戏谓游笑无度,及意在侵侮,或驰马击鞠,而不赌财物者。怠惰谓不修事业,及家事不治,门庭不洁者。),三曰动作无仪(谓进退太疏野及不恭者;不当言而言,及当言而不言者;衣冠太华饰及全不完整者,不衣冠而入街市者。),四曰临事不恪(主事废忘,期会后时,临事怠慢者。),五曰用度不节(谓不计有无,过为多费者;不能安贫,非道营求者。),右件过失,同约之人,各自省察,互相规戒。小则密规之,大则众戒之,不听则会集之日,直月以告于约正,约正以义理诲谕之。谢过请改,则书于籍以俟;其争辩不服与终不能改者,皆听其出约。
礼俗相交:礼俗之交,一曰尊幼辈行,二曰造请拜揖,三曰请召送迎,四曰庆吊赠遗。尊幼辈行凡五等,曰尊者(谓长于己三十岁以上,在父行者。),曰长者(谓长于己十岁以上,在兄行者。),曰敌者(谓年上下不满十岁者,长者谓稍长,少者为稍少。),曰少者(谓少于己十岁以下者。),曰幼者(谓少于己二十岁以下者。)。造请拜揖凡三条:曰凡少者、幼者于尊者、长者,岁首、冬至、四孟月朔,辞见贺谢,皆为礼见(皆具门状。用幞头公服,腰带靴笏。无官具名纸,用幞头襕衫,腰带系鞋。惟四孟通用帽子、皂衫、腰带。凡当行礼而有恙故,皆先使人白之。或遇雨雪,则尊长先使人喻止来者。)。此外,候问起居,质疑白事及赴请召皆为燕见(深衣凉衫皆可,尊长令免即去之。)。尊者受谒不报(岁首、冬至,具己名榜子,令子弟报之,如其服。)。长者岁首、冬至具榜子报之,如其服。馀令子弟以己名榜子代行。凡敌者,岁首、冬至辞见贺谢相往还(门状名纸同上,惟止服帽子。)。凡尊者、长者无事而至,少者、幼者之家惟所服(深衣凉衫、道服背子可也,敌者燕见亦然。)。曰凡见尊者、长者门外下马,俟于外次,乃通名(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有他客否,有他干否。度无所妨,乃命展刺。有妨则少俟,或且退。后皆仿此。)。主人使将命者先出迎客,客趋入,至庑间,主人出降阶,客趋进,主人揖之,升堂礼见,四拜而后坐,燕见不拜(旅见则旅拜,少者、幼者自为一列,幼者拜则跪而扶之,少者拜则跪扶而答其半。若尊者、长者齿德殊绝,则少者、幼者坚请纳拜,尊者许则立而受之,长者许则跪而扶之。拜讫则揖而退,主人命之坐,则致谢讫,揖而坐。退,凡相见,主人语终,不更端则告退。或主人有倦色,或方干事而有所俟者,皆告退可也。后皆仿此。)。则主人送于庑下。若命之上马,则三辞,许则揖而退,出大门,乃上马;不许,则从其命。凡见敌者,门外下马。使人通名俟于庑下或厅侧。礼见,则再拜(稍少者先拜,旅见则特拜。)。退则主人请就阶上马(徒行则主人送于门外。)。凡少者以下,则先遣人通名主人,具衣冠以俟。客入门下马,则趋出迎揖升堂。来报礼,则再拜谢(客止之,则止。)。退则就阶上马(客徒行则迎于大门之外,送亦如之。仍随其行数步,揖之则止,望其行远乃入。),曰凡遇尊长于道,皆徒行则趋进,揖尊长。与之言则对,不则立于道侧,以俟尊长已过,乃揖而行。或皆乘马,于尊者则回避之,于长者则立马道侧,揖之俟过,乃揖而行。若己徒行,而尊长乘马,则回避之(凡徒行遇所识乘马皆仿此。)。若己乘马而尊长徒行,望见则下马前揖,己避亦然。过既远,乃上马。若尊长令上马,则固辞。遇敌者皆乘马,则分道相揖而过。彼徒行而不及避,则下马揖之,过则上马。遇少者以下皆乘马,彼不及避,则揖之而过。彼徒行不及避,则下马揖之(于幼者则不必下可也。)。请召迎送凡四条:曰凡请尊长饮食,亲往投书(礼薄则不必投书,召他客则不可兼召尊长。),既来赴,明日亲往谢之。召敌者以书简,明日交使相谢。召少者用客目,明日客亲往谢。曰凡聚会,皆乡人则坐以齿(非士类则不。),若有亲则别序。若有他客,有爵者则坐以爵(不相妨者犹以齿。),若有异爵者,虽乡人亦不以齿(异爵谓命士大夫以上,今升朝官是。)。若特请召或迎劳出饯,皆以专召者为上客。如昏礼,则姻家为上客,皆不以齿爵为序。曰凡燕集,初坐别设桌子于两楹间,置大杯于其上。主人降席,立于桌东,西向。上客亦降席,立于桌西,东向,主人取杯亲洗,上客辞。主人置杯桌子上,亲执酒斟之,以器授执事者,遂执杯以献上客。上客受之,复置桌子上。主人西向再拜,上客东向再拜。兴,取酒东向跪祭,遂饮,以杯授赞者,遂拜,主人答拜(若少者以下为客,饮毕而拜,则主人跪受如常。)。上客酢主人,如前仪。主人乃献众宾,如前仪,惟献酒不拜(若众宾中有齿爵者,则特献如上客之仪,不酢。)。若婚会,姻家为上客,则虽少亦答其拜。曰凡有远出远归者,则送迎之。少者、幼者不过五里,敌者不过三里。各期会于一处,拜揖如礼,有饮食则就饮食之。少者以下,俟其既归,又至其家省之。庆吊赠遗凡四条:曰凡同约有吉事则庆之(冠子、生子、预荐、登第、进官之属,皆可贺。婚礼虽曰不贺,然礼有曰贺娶妻者,盖但以物助其宾客之费而已。),有凶事则吊之(丧葬水火之类。)。每家只家长一人与同约者俱往,其书问亦如之。若家长有故,或与所庆吊者不相接,则其次者当之。曰凡庆礼如常仪,有赠物(用币帛、酒食、果实之属。众议量力定数,多不过三五千,少至一三百,如情分厚薄不同,则从其厚薄。)。或其家力有不足,则同约为之借助器用及为营干。曰凡庆礼,闻其初丧(闻丧同。),未易服,则率同约者深衣而往哭吊之(凡吊尊者,则为首者致辞而旅拜,敌以下则不拜。主人拜则答之,少者以下则扶之。不识生者则不吊,不识死者则不哭。),且助其凡百经营之事。主人既成服,则相率素幞头、素襕衫、素带(皆以白生纱绢为之。),具酒果食物而往奠之(死者是敌以上则拜而奠,以下则奠而不拜。主人不易服则亦不易服,主人不哭则亦不哭。情重则虽主人不变不哭,亦变而哭之。赙礼用钱帛,众议其数,如庆礼。)。及葬,又相率致赗。俟发引,则素服而送之(赗如赙礼,或以礼食犒其役夫及为之干事。)。及卒哭及小祥及大祥,皆常服吊之。曰凡丧家不可具酒食衣服以待吊客,吊客亦不可受。曰凡闻所知之丧,或远不能往,则遣使致奠,就外次衣吊服,再拜哭而送之(惟至亲笃友为然。)。过期年则不哭,情重则哭其墓。右礼俗相交之事,直月主之。有期日者为之期日,当纠集者,督其违慢。凡不如约者,以告于约正而诘之,且书于籍。
患难相恤:患难之事七,一曰水火(小则遣人救之,甚则亲往,多率人救且吊之。),二曰盗贼(近者同力追捕,有力者为告之官司,其家贫则为助出募赏。),三曰疾病(小则遣人问之,甚则为访医药,贫则助其养疾之费。),四曰死丧(阙人则助其干辨,乏财则赙赠借贷。),五曰孤弱(孤遗无依者,若能自赡,则为之区处,稽其出纳,或闻于官司,或择人教之及为求婚姻。贫者协力济之,无令失所。若有侵欺之者,众人力为之辨理。若稍长而放逸不检,亦防察约束之,无令陷之于不义。),六曰诬枉(有为人诬枉过恶,不能自伸者,势可以闻于官府则为言之,有方略可以救解则为解之。或其家因而失所者,众共以财济之。),七曰贫乏(有安贫守分而生计大不足者,众以财济之,或为之假贷置产,以岁月偿之。),右患难相恤之事,凡有当救恤者,其家告于约长,急则同约之近者为之告,约正命直月遍告之,且为之纠集而程督之。凡同约者,财物器用车马人仆皆有无相假。若不急之用及有所妨者,则不必借。可借而不借,及逾期不还,及损坏借物者,论如犯约之过,书于籍。邻里或有缓急,虽非同约而先闻知者,亦当救助。或不能救助,则为之告于同约而谋之。有能如此者则亦书其善于籍,以告约人。
凡预约者月朔皆会(朔日有故,则前期三日别定一日,直月报会者所。若远者,惟赴孟朔。又远者,岁一再至可也。),直月率钱具食(每人不过一二百,孟朔具果酒二行,面饭一会。馀月则去酒果,或直设饭可也。)。会日夙兴,约正、副正、直月本家行礼。若会族罢,皆深衣俟于乡校,设先圣先师之像于北壁下(无乡校则别择一宽闲处。),先以长少序拜于东序(凡拜,尊者跪而扶之,长者跪而答其半,稍长者俟其俯伏而答之。)。同约者如其服而至(有故则先一日使人告于直月、同约之家。子弟虽未能入籍,亦许随众序拜,未能序拜,亦许侍立观礼,但不与饮食之会,或别率钱略设点心于他处。俟于外。),次既集,以齿为序立于门外,东向北上。约正以下出门,西向南上(约正与齿最尊者正相向。),揖迎入门。至庭中,北面皆再拜,约正升堂上香,降,与在位者皆再拜(约正升降皆自阼阶。)。揖,分东西向立(如门外之立。),约正三揖,客三让。约正先升,客从之(约正以下升自阼阶,馀人升自西阶。),皆北面立(约正以下西上,馀人东上。)。约正少进,西向立,副正、直月次其右少退。直月引尊者东向南上,长者西向南上(皆以约正之年推之,后仿此。西向者,其位在约正之右少进,馀人如故。)。约正再拜,凡在位者皆再拜(此拜尊者。),尊者受礼如仪(惟以约正之年为受礼之节。),退北壁下,南向东上立。直月引长者东面如初礼,退则立于尊者之西,东上(此拜长者,拜时惟尊者不拜。)。直月又引稍长者东向南上。约正与在位者皆再拜,稍长者答拜,退立于西序,东向北上(此拜稍长者,拜时尊者长者不拜。)。直月又引稍少者东面北上拜约正,约正答之,稍少者退立于稍长者之南。直月以次引少者东北向西北上拜约正,约正受礼如仪,拜者复位。又引幼者亦如之。既毕,揖各就次(同列未讲礼者,拜于西序如初。),顷之,约正揖就坐(约正坐堂东南上,约中年最尊者坐堂西,南向。副正、直月次约正之东,南向西上。馀人以齿为序,东西相向,以北为上。若有异爵者,则坐于尊者之西,南向东上。),直月抗声读约一过,副正推说其意,未达者许其质问。于是约中有善者,众推之;有过者,直月纠之。约正询其实状于众,无异辞,乃命直月书之。直月遂读记善籍一过,命执事以记过籍遍呈在坐,各默观一过。既毕乃食,食毕少休,复会于堂上。或说书,或习射,讲论从容(讲论须有益之事,不得辄道神怪邪僻悖乱之言,及私议朝廷州县政事得失,及扬人过恶。违者直月纠而书之。),至晡乃退。
按:《说郛》卷八○,商务印书馆本。又见《文章辨体汇选》卷五一。
祈雨宿通度寺。遥寄白生受绘(在梁山) 明 · 许𥛚
押麌韵 出处:水色集卷之二(东冥金世濂批评)
清斋宿佛宇,晓祈晏得雨。
冥然息心机,鸟雀自入户。
苍苍树木深,红萼艳荒坞。
闲适若无事,攻诲对章甫。
此时忆夫君,卧幽呻吟苦。
会须勿药喜,胜赏来共取。
白生尚宾妻挽歌 明 · 许𥛚
押寘韵 出处:水色集卷之三
昔我丧我妻,我时行年二十二。
今君丧君室,闻君今年二十四。
才愚妍丑各言妇,以我揣知君心事。
青庐才入素轜出,琴瑟未谐含赠备。
芳槿开落不可言,少年哀恸情何比。
薤歌一曲助君悲,潸然还垂昔日泪。
送沈白生吏部北上 明 · 姚士磷
出处:槜李诗系卷十六
蓬勃秋风动船鼓,夹水芙蓉照行路。
贫病还怜一老生,强起高歌送铨部。
歌中历历何所言,太平枢机在典铨。
不道先朝道先代,丁亥巳后甲午前。
句馀当湖三太宰,朝宁因之颜色改。
神鼎诛魂死湿灰,鬼工折气生风采。
于时曹署谁最雄,惟顾掌选赵考功。
置身每当特立地,纵翮便可双摩空。
自兹倒置名实紊,用人言资怒言品。
计书堪作党人碑,野计应多辨奸论。
祗今当轴能改弦,公称今日山巨源。
伫看启书荐才贤,手揭名教悬中天。
大醉。戏赠白生 明 · 卢守慎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稣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老手持杯好,焦唇饮酒宜。
寻常嗔恶客,不使近吾篱。
泽畔醒何用,人间趣未知。
平生醉乡友,聊可与栖迟。
次赠白生(大鹏) 明 · 权文海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草涧先生文集卷之一
岭外路千里,孤踪寄旅亭。
胸襟比清水,声价重连城。
剔艳诗传雅,穷源语到精。
相逢今数月,临别若为情。
洪武十五年重定宴飨九奏乐章 其八 八奏芳醴之曲 明 · 明神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一(上)
夏王厌芳醴,商汤远色声。
圣人示深戒,千春垂令名。
惟皇登九五,玉食保尊荣。
日昃不遑餐,布德延群生。
天庖具丰膳,鼎鼐事调烹。
岂但资肥甘,亦足养遐龄。
达人悟兹理,恒令五气平。
随时知有节,昭哉天道行。
《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大宴仪。是日,尚宝司设御座于奉天殿。锦衣卫设黄麾于殿外之东西。金吾等卫设护卫官二十四员于殿东西。教坊司设九奏乐歌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立三舞杂队于殿下。光禄司官没酒亭于御座下之西,膳亭于御座下之东,珍羞醯醢亭于酒膳亭之东西。设御筵于御座之东西,设群臣四品以上位于殿内之东西,设群臣酒尊食卓于殿外,设五品以下位卓于东西两廊,司壶、尚食,各供乃事。引礼引群臣殴外东西相立。仪礼司跪奏,请升座。驾兴,大乐作。升座,鸣鞭,乐止。鸣赞引文武官四品以上由东西门入殿中,横班北向立,五品以下官列于殿外丹墀,北向立。乐作,赞四拜,乐止。光禄司官进御筵,大乐作。捧案至御前,乐止。进花,乐作。进讫,乐止。光禄司官开爵注酒,捧诣御前,造第一爵酒。教坊司跪奏,一奏《炎精开运之》曲。赞内外宫皆跪,教坊司跪奏进酒。饮毕,赞众内外官俯伏,兴,乐作。赞四拜平身,乐止。赞各就位,序班随进群臣卓,散花,乐作。散讫,乐止。序班即进群臣盏。第二爵酒,敦坊司跪奏,二奏《皇风之曲》。乐作,光禄司官斟酒御前,序班随斟群臣酒。教坊司跪奏进酒。侯皇帝举酒,群臣以次举,饮讫,乐止。光禄司官进汤,鼓吹响节前导,至殿外,鼓吹止。殿上乐作,群臣起立,光禄司官进汤御前,群臣复位。序班即供群臣汤,乐止。教坊司跪奏进汤,乐作。候皇帝举箸,群臣次举。皇帝进汤,讫。赞馔成,乐止。武舞入,敦坊司跪奏《平定天下之舞》。舞士三十二人皆左执干,干长三尺五寸,上阔一尺,下广六寸,朱质,上画雉羽,中画升龙云气;右秉戚,戚长二尺五寸,朱红漆柄,金妆戚斧。分为四行,每行八人,舞作发扬蹈厉,坐作击刺之状,皆冠黄金束发冠,紫纷缨,青罗生色画舞鹤花窄袖衫,白生绢衬衫,锦领,红罗销金大袖窄袍,红罗销金裙,皂生色画衣沿襈,白罗销金汗裤,蓝青罗销金沿,红绢拥项,红结子,红绢束腰,涂金束带,青丝大绦锦臂鞲,绿云头皂靴。舞师二人执旌以引之,旅长七尺五寸,朱红漆柄,金龙吞口悬五色羽九层,每层用涂金宝盖红丝绦穿,末垂丝结子。皆冠黄金束发冠,紫纷缨,青罗大袖衫,白绢衬衫,锦领,涂金束带,绿云头皂靴。舞毕出。第三爵酒,敦坊司跪奏,三奏《眷皇明之曲》。乐作,进酒如前仪。乐止,教圬司跪奏舞《安四夷之舞》。舞士十六人,东夷四人,推髻于后,系红销金头绳,红罗销金抹额,中缀涂金博山,两旁缀涂金环,明金耳环,青罗生色画衣大袖衫,红生色领袖,红罗销金裙,青销金裙缘,红生绢衬衫,锦领,涂金束带,乌皮鞋。西戎四人,闲道锦缠头,明金耳环,红𦆭丝细褶袄子,大红罗生色云肩,绿生色沿,蓝青罗销金汗裤,红销金沿系腰合钵,十字泥金数珠,五色销金罗香囊,红绢拥项,红结子,赤皮靴。南蛮四人,绾朝天髻,系红罗生色银绽,红销金抹额,明金耳环,红织金短袄子,绿织金细褶短裙,绒绵挎子,闾道绊丝手巾,泥金项牌,金珠缨络缀小金铃,锦行缠泥金狮蛮带,绿销金拥项,红结子,赤皮靴。北狄四人,戴翠于冠,貂鼠皮檐,双垂髻,红销金头绳,红罗销金抹额,诸色细褶袄子,蓝青生色云肩,红结子,红销金汗裤,系腰合钵,皂皮靴。四夷各为一行,舞作拜跪朝谒、喜跃俯伏之状。舞师二人执幢以引之,幢长七尺五寸,朱红漆柄,金龙吞口,悬五彩罗幢五层,每层缀五色销金吹带,末垂红粉结子,皆戴白卷檐毡帽,涂金帽顶,一撒红缨,紫罗帽襻,红绿金绣袄子,白销金汗裤,蓝青销金沿,涂金束带,绿拥项,红结子,赤皮靴。舞毕出。第四爵酒,教坊司跪奏,四奏《天道传之曲》。乐作,进汤如前仪。食毕,教坊司跪奏《车书会同之舞》。舞士三十二人,左执龠,龠长一尺五寸,朱红漆,笙竹为之,上开三窍;右秉翟,翟长三尺五寸,朱红漆柄,金龙吞口,上缀雉羽五层,每层用涂金宝盖红丝绦穿,末用红绿结子。分为四行,每行八人,舞坐作进退舒徐、揖让升降之状。皆冠黑光描金方山冠,青纷缨,衣素红罗大袖衫,红生绢衬衫,锦领,红罗拥项,红结子,涂金束带,白绢大口裤,白布袜,茶褐鞋。舞师二人执翿以引之,翿长七尺五寸,朱红漆柄,金龙吞口,悬白鹭羽九层,用涂金宝盖红丝绝穿,末垂红丝结子。冠服与舞士同,惟大袖衫用青,不用红罗项、红结子。舞毕出。第五爵酒,教坊司跪奏,五奏《振皇纲之曲》。进酒如前仪。饮毕,教坊司跪奏百戏承应,舞毕出。第六爵酒,教坊司跪奏,六奏《金陵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教坊司跪奏《八蛮献宝进呈》,舞毕出。第七爵酒,教坊司跪奏,七奏《长杨之曲》。进酒如前仪。教坊司跪奏《采莲队子》,承应毕出。第八爵酒,敦坊司跪奏,八奏《芳醴之曲》。造酒,进汤,如前仪。食毕,教坊司脆奏《鱼跃于渊》,承应毕出,第九爵酒,教坊司跪奏,九奏《驾六龙之曲》。进酒如前仪。饮讫,光禄司官收御前爵,序班随收群臣盏,光禄司官进汤,进大膳。大乐作。群臣起立,进讫,复坐。序班随供群臣饭。教坊司跪奏进膳。食讫,赞膳成,乐止。光禄司官收膳讫,教坊司跪奏《百花队舞》承应,舞毕出。鸣赞唱撤案,序班撤群臣卓讫,光禄司官即撤御案。贺宴成,群臣皆出席向北立。序班即撤群臣座,殿外官皆诣丹墀北向立。赞鞠躬,乐作。赞四拜,兴,平身,乐止。群臣分东西立,仪礼司跪奏礼毕。驾兴,大乐作,鸣鞭,百官以次出。
画沈白生扇(仿郭河阳晴原晚照) 明 · 李日华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三 山水类
复岭纡回处,人家烟树重。
径微樵子到,溪静鹿麋逢。
岁节占芳草,晨昏听远钟。
不须寻谷口,已遣白云封。
赠白生员尚宾(善鸣之子) 明末清初 · 李安讷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东岳先生集卷之十二江都录
匹马春江渡几津,海城相访别愁新。
乡闾归日翁如问,病起东风鬓似银。
重赠白生员尚宾 其一 明末清初 · 李安讷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东岳先生集卷之十二江都录
人情别久自相忘,何事乘春访海乡。
见面悤悤却分手,老怀无赖只增伤。
重赠白生员尚宾 其二 明末清初 · 李安讷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出处:东岳先生集卷之十二江都录
青山漠漠路迢迢,野雨新晴水没桥。
日落津亭人欲去,春风摇荡木兰桡。
赠白生 明末清初 · 李敏求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东州先生诗集卷之六铁城录
四壁风霜岁暮清,一窗灯火夜深明。
须知此日尊前话,总是他年别后情。
琵琶行 明末清初 · 吴伟业
出处:梅村集卷四
去梅村一里为王太常烟客南园今春梅花盛开予偶步到此忽闻琵琶声出于短垣丛竹间循墙侧听当其妙处不觉拊掌主人开门延客问向谁弹则通州白在湄子彧如父子善琵琶好为新声须臾花下置酒白生为予朗弹一曲乃先帝十七年以来事叙述乱离豪嘈凄切坐客有旧中常侍姚公避地流落江南因言先帝在玉熙宫中梨园子弟奏水嬉过锦诸戏内才人于暖阁赍镂金曲柄琵琶弹清商杂调自河南寇乱天颜常惨然不悦无复有此乐矣相与哽咽者久之于是作长句纪其事凡六百二言仍命之曰琵琶行
琵琶急响多秦声,对山慷慨称入神。
同时渼陂亦第一,两人失志遭迁谪。
绝调王康并盛名,昆崙摩诘无颜色。
百馀年来操南风,竹枝水调讴吴侬。
里人度曲魏良辅,高士填词梁伯龙。
北调犹存止弦索,朔管胡琴相间作。
尽失传头误后生,谁知却唱江南乐。
今春偶步城南斜,王家池馆弹琵琶。
悄听失声叫奇绝,主人招客同看花。
为问按歌人姓白,家住通州好寻觅。
裤褶新更回鹘装,虬须错认龟兹客。
偶因同坐话先皇,手把檀槽泪数行。
抱向人前诉遗事,其时月黑花茫茫。
初拨鹍弦秋雨滴,刀剑相磨毂相击。
惊沙拂面鼓沉沉,砉然一声飞霹雳。
南山石裂黄河倾,马蹄迸散车徒行。
铁凤铜盘柱摧塌,四条弦上烟尘生。
忽焉摧藏若枯木,寂寞空城乌啄肉。
辘轳夜半转咿哑,呜咽无声贵人哭。
碎佩丛铃断续风,冰泉冻壑泻淙淙。
明珠瑟瑟抛残尽,却在轻拢慢撚中。
斜抹轻挑中一摘,漻慄飕飗憯肌骨。
衔枚铁骑饮桑乾,白草黄沙夜吹笛。
可怜风雪满关山,乌鹊南飞行路难。
猿啸鼯啼山鬼语,瞿塘千尺响鸣滩。
坐中有客泪如霰,先朝旧直乾清殿。
穿宫近侍拜长秋,咬春燕九陪游燕。
先皇驾幸玉熙宫,凤纸佥名唤乐工。
苑内水嬉金傀儡,殿头过锦玉玲珑。
一自中原盛豺虎,煖阁才人撤歌舞。
插柳停搊素手筝,烧灯罢击花奴鼓。
我亦承明侍至尊,止闻鼓乐奏云门。
段师沦落延年死,不见君王赐予恩。
一人劳悴深宫里,贼骑西来趋易水。
万岁山前鼙鼓鸣,九龙池畔悲笳起。
换羽移宫总断肠,江村花落听霓裳。
龟年哽咽歌长恨,力士凄凉说上皇。
前辈风流最堪羡,明时迁客犹嗟怨。
即今相对苦南冠,升平乐事难重见。
白生尔尽一杯酒,繇来此伎推能手。
岐王席散少陵穷,五陵召客君知否。
独有风尘潦倒人,偶逢丝竹便沾巾。
江湖满地南乡子,铁笛哀歌何处寻。
念奴娇 秋夜携姬人稚子借宿椒峰东园追忆与白生让木叔氏虞掌读书此閒已十七年矣今二子已亡而余重复经此不胜今昔之感词以怆旧 清 · 陈维崧
押词韵第三部
枯荷败柳,恰书郎再过,画楼全圮。
十七年前蕉鹿梦,斜倚风廊重记。
白傅高人,竹林贤阮,诙笑饶名理。
飞觞觅句,琅玕刻尽空翠。
今日击筑筵空,绝缨会散,人去多年矣。
我作驴鸣黄叶下,沉痛忽焉尽致。
绣褓童乌,云蓝小妾,匿笑屏风地。
痴儿騃女,那能了乃公事。
摸鱼儿 清 · 陈维崧
押词韵第四部
家善百自崇川来,小饮冒巢民先生堂中,闻白生璧双亦在河下,喜甚,数使趣之。须臾,白生抱琵琶至,拨弦按拍,宛转作陈隋数弄,顿尔至致。余也悲从中来,并不自知其何以故也。别后寒灯孤馆,雨声萧槭,漫赋此词。时漏已下四鼓矣
是谁家、本师绝艺,檀槽搯得如许。
半弯逻逤无情物,惹我伤今吊古。
君何苦。
君不见、青衫已是人迟暮。
江东烟树。
纵不听琵琶,也应难觅,珠泪曾乾处。
凄然也,恰似秋宵掩泣。
灯前一对儿女。
忽然凉瓦飒然飞,千岁老狐人语。
浑无据。
君不见、澄心结绮皆尘土。
两家后主。
为一两三声,也曾听得,撇却家山去。
十月二十五日武殿试膞传门下士贾生廷诏白生钟骧皆赐一甲及第赋此志喜 清 · 杭世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十
彩仗晴烘书色明,班行亲听句传声。
弯弧已博人颜喜,擐甲能来御道行。
共说章沟添宿卫,益欣吾道得千城。
平生自诧诗坛将,对此惟应号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