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遗琼法师书 北周 · 释宗猷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二
庄公学业优奥,诚如宏选,理副诸望,用光于后。然其头大足小,终无后成,恐其徙辙余宗耳(《续高僧传》十一道庄)。
唐杭州灵隐山天竺寺故大和尚塔铭 唐 · 僧清昼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八
水之性不动而鉴。得非夫实相之体耶。虽积为洪溟而未尝变。亦真我自在之妙致也。如来大师独秉至教。偫圣拱手。俾寘冥到识。破坚冰之惑。岂逾一念之中哉。灵隐大师虽外精律仪。而第一义谛。素所长也。故小子志之。大师生缘钱塘范氏。讳守真。字坚道。齐信安太守瑝之八叶。礼既冠众。君子器之。夙有丘园之期。不顾元纁之锡。遂诣苏州支硎寺圆大师受具足戒。是夜眼中光现。长一丈馀。久而方没。盖得戒之祯也。后至荆府依真公。三年苦行。寻礼天下二百馀郡。圣教所至。无不至焉。无畏三藏受菩萨戒香。普寂大师传楞伽心印。讲起信宗论三千馀遍。南山律钞四十遍。平等一两。小大双机。在我圆音。未尝异也。乃发殊愿。诵持华严。遂于中宵梦神人施珠一颗。及觉惘然。如珠在握。是岁入五台山。转华严经三百遍。追宿心也。又转大藏经三遍。广正见也。至开元二十六年。有制举高行。道俗请正名。隶大林寺。后移籍天竺。住灵隐峰。时大历二年也。至五年三月。寓于龙兴净土院。谓左右曰。夫至人乘如而来。亦乘如而去。亦其必然也。而愚夫欲以长绳。系彼白日。安可得乎。吾非至人。岂逃其尽。以此月二十九日告终于兹地。春秋七十一。僧腊四十五。其间临坛既多。度人无数。今不复纪也。显明弟子苏州辨秀。湖州惠普道庄。越州清江清源。杭州择邻神偃。常州道进。如彼鸑鷟之彩。共集旃檀之枝。江淮名僧。难出其右。昼之身戒。亦忝门人。幸参四子之科。独许一时之学。斯文在我。何敢让焉。词曰。
房星在天,降为应真。
好爵縻我,视如埃尘。
既投其簪,亦壤其服。
戒日才佩,禅秀乃沐。
四十馀夏,振振盛名。
大江东南,为法长城。
宣尼既没,微言乃绝。
我师云亡,真乘亦辍。
灵隐峰上,春日秋天。
风生松柏,如师在焉。
持教门人,楚英吴杰。
儒方荀孟,道比文列。
宿习未尽,妄涕犹雪。
宿己忘真,如水如月。
古之君子,名书彝器。
大师不书,将坠于地。
纪功者铭,传心者灯。
藏诸名山,不骞不崩。
禅教五派宗源述 北宋 · 释惟白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三
夫出家作沙门者,须悟佛心宗,明见本性,解佛教旨,通畅精义,则禅定戒慧了然圆證,如说而行,乃真佛子也。若滞之一隅,则偏而不通;或二俱未习,则名字比丘,良可伤哉!且佛心者祖祖密传,直指悟心證性,乃云门、临济、曹洞、法眼诸禅门宗师之所提唱也。佛语者则师师演说,以论净戒定惠,乃贤首、慈恩、天台、南山诸教门法师之所阐扬也。然诸宗门下接踵传持,各代有其人,不可备论矣。子传佛心外穷佛语旨,常阅《大藏经》,以其字号随函卷轴,考束部类,品题撮义,摭而录之,庶几五千馀卷纲目,顿现定境。抑亦俾乎来者于此先明大旨,然后披其经文,则皎如镜像。其或踏著透脱一路,无俟斯矣。然传道传教,宗源因而述之,俾不滞偏局而通弘法道庄严圣世也。且如来在多子塔前,分半座而授手金色头陀,便传正法眼,令教外别行付上根辈。而天竺继之者二十七世,达磨入于中国传乎可祖,至于六代曹溪门下,分枝列派。以之今日诸宗师共所提唱者,谓之直指悟心见性宗,乃曰禅门也。如来在菩提场,文殊、普贤二大士当机启悟,而后马鸣、龙树二祖师,青目、清辩二尊者,洎智光法师次第传演。中国则帝心禅师、智俨尊者,贤首、清凉二国师,洎圭峰定惠广而序述。以之今日诸法师共所阐扬者,谓之一念圆融具德宗,乃曰贤首教也。如来在鹫峰山,慈氏菩萨启蒙识智,而后无著、天亲二大士,护法、难陀二尊者,洎戒贤法师续明斯旨。中国则三藏奘师、慈恩基师大为嗣述,以之今日诸论师共所传讲者,谓之三乘法相显理宗,乃曰慈恩教也。如来在给孤独园,优波离躬行性相戒法,而后分诸部类。鸡头寺耶舍尊者,以至诸派嗣续弘持。中国则僧护、惠猷、僧业、僧祐诸高僧,洎澄照宣师恢弘细行,以之今日诸律师共所持守者,谓之行事防非止恶宗,乃曰南山教也。如来灭后五百年,龙树祖师传正法眼,外述中论颂,而后青目尊者分别明菩萨条畅妙义。中国则惠文禅师、思大和尚、智者国师,洎灌顶、左溪朗、荆溪然三尊者,续大玄旨,以之今日诸讲师共所发挥者,谓之四教法性观行宗,乃曰天台教也。然教分五宗,实枢机如来所说经律,论靡不该罗,其道本一贯也。窃尝以塑佛者为喻。喻之何谓也?若慈恩教者,如立佛骨上筋泥也;南山教者,如裹佛细泥致密也;天台教者,如安佛五脏,内备也;贤首教者,如装佛金彩色泽也;禅门宗者,如著佛眼珠开光明也。如是则阙一而不可也。在乎智者,以譬喻得解耳。在大悟性者,各宗本具。
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昭和法宝总目第二卷。
赠李生谈星序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三、《须溪集》卷六
颇有言近年樵谷星术者,问谁氏,曰:「永丰李仁卿子也,家故儒,识今古」。其来也,因问之曰:「天不变,道亦不变,信然耶?东都庄遵一夕为客星帝座间。暮年党锢中,荀、陈相聚,五百里内见谓真人东行。其一时将相贵人何限,天之于隐者独常目在之如此。故吴中高士恐不得死,而戴洋一仰首即知其为我。盖天意重在此不在彼也。何代无隐者,隐亦有无姓名者,其皆可见耶?其亦有不见耶?九州之外,千年之久,其皆不见于星象者有之耶,无之耶?天不见耶,其隐者变,天亦遂无意隐者耶」?生无以对。因重谓之曰:「固有妄人得至天上,问何地,俾就蜀严问之。彼成都卜知天上,则尝候之矣,乃天上亦知有严君平耶?今天上复有何人?其至不至,生未必不知。会有寄声问生,生奈何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