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修魏周隋梁齐陈史诏 隋末唐初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
司典序言。
史官记事。
考论得失。
究尽变通。
所以裁成义类。
惩恶劝善。
多识前古。
贻鉴将来。
伏牺以降。
周秦斯及。
两汉传绪。
三国受命。
迄于晋宋。
载籍备焉。
自有魏南徙。
乘机抚运。
周隋禅代。
历世相仍。
梁氏称邦。
跨据淮海。
齐迁龟鼎。
陈建宗祊。
莫不自命正朔。
绵历岁祀。
各殊徽号。
删定礼仪。
至于发迹开基。
受终告代。
嘉谋善政。
名臣奇士。
立言著绩。
无乏于时。
然而牍未编。
纪传咸阙。
炎凉巳积。
谣俗迁讹。
馀烈遗风。
泯焉将坠。
朕握图驭宇。
长世字民。
方立典谟。
永垂宪则。
顾彼湮落。
用深轸悼。
有怀撰次。
实资良直。
中书令萧瑀
给事中敬业著作郎殷闻礼可修魏史。
侍中陈叔达秘书丞令狐德棻太史令庾俭可修周史
中书令封德彝中书舍人颜师古可修隋史。
大理卿崔善为中书舍人孔绍安太子洗马萧德言可修梁史。
太子詹事裴矩吏部郎中祖孝孙秘书丞魏徵可修齐史。
秘书监窦琎给事中欧阳询王文学姚思廉可修陈史。
务加详覈。
博采旧闻。
义在不刊。
书法无隐。
后周书序 北宋 · 王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六、《皇朝文鉴》卷九○、《文章辨体汇选》卷二八六、《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八、《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一三五
《周书》本纪八,列传四十二,合五十篇。
唐令狐德棻请撰次,而诏德棻陈叔达庾俭成之。
仁宗时出太清楼本,合史馆秘阁本,又募天下献书,而取夏竦李巽家本,下馆阁是正其文字。
今既镂板以传学官,而臣等始预其是正,又序其目录一篇曰:周之六帝,当四海分裂之时,形势劫束,毅然有志合天下于一,而材足以有为者,特文帝而已。
文帝苏绰于稠人之中,始知之未尽也,卧与之言,既当其意,遂起,并昼夜咨诹酬酢,知其果可以断安危治乱之谋,而诎己以听之。
考于书,唯府兵之设,敛千岁已散之民而系之于兵,庶几得三代之遗意,能不骇人视听以就其事,而效见于后世。
文帝尝患文章浮薄,使为大诰以劝,而卒能变一时士大夫之制作。
然则势在人上而欲鼓舞其下者,奚患不成?
虽然,非文帝之智内有以得于己,而苏绰之守外不诎于人,则未可必其能然也。
以彼君臣之相遭,非以先王之道,而犹且恳恳以诱之言,又况无所待之豪杰,可易以蓄哉?
夫以德力行仁,所以为王霸之异,而至于诎己任人,则未始不同。
然而君能蓄臣者,天下之至难。
传曰:「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盖道极于不可知之神,而人有其质,推之为天下国家之用者,以其粗尔。
然非致其精于己,则其粗亦不能以为人。
惟能自爱其身,则内不欺其心,外不蔽于物,然后好恶无所作,而尚何有己哉?
无己,始可以得己,而足以揆天下之理。
知人之言,而邪正无以廋其实,尚何患乎论之不一哉?
于是贤能任使之尽其方,而吾所省者以天下之耳目,而小人不能托忠以诬君子。
又从而为之劝禁,则小人忿欲之心已黜于冥冥之际,君子乐以其类进而摩厉其俗,凛然有耻。
君臣相与谋于上,因敝以新法度,而令驰骛于下者,有忠信之守而无傅会迁就之患,则法度有拂于民而下不以情赴上者乎?
盖虚然后能受天下之实,约然后能操天下之烦,垂缨摄衽,俯仰庙堂,无为以应万几者,致其思而已矣。
夫思之为王者事,君臣一也,势则异焉。
世独颂之无为,而安知夫人主自宜无为,而思则不可一日已也。
《书》曰「思曰睿」,扬雄曰:「于道则劳」,其不然欤!
盖夫法善矣,非以道作其人,则不能为之守。
而民之多寡、物之丰杀,法度有视时而革者,必待人而后谋,则是可不致其思乎?
苟未能此而徒欲法度之革者,是岂先王为治之序哉?
彼区区之周,何足以议,此徒取其能因一时君臣之致好,犹足以见其效,又况慨然行先王之道而得大有为之势乎!
是固不宜无论也。
旧本周书目录序 南宋 · 李焘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四、《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八六
《周书》本纪八,列传四十二,合五十篇。
唐令狐德棻请撰次,而诏德棻陈叔达庾俭成之。
仁宗时,出太清楼本,合史馆秘阁本,又募天下献书而取夏竦李巽家本,下馆阁是正其文字。
今既镂版以传学官,而臣等始预其是正,又序其目录一篇曰:周之六帝,当四海分裂之时,形势劫束。
毅然有志合天下于一,而材足以有为者,特文帝而已。
文帝苏绰于稠人之中,始知之未尽也,卧予之言,既当其意,遂起,并昼夜咨诹酬酢,知其果可以断安危治乱之谋,而诎己以听之。
考于书,唯府兵之设,歛千岁已散之民而系之兵,庶几得三代之遗意,能不骇人视听以就其事,而效见于后世。
文帝尝患文章浮薄,使为《大诰》以劝,而卒能变一时士大夫之制作。
然则势在人上而欲鼓舞其下者,奚患不成?
虽然,非文帝之智内有以得于己,而苏绰之守外不诎于人,则未可必其能然也。
以彼君臣之相遭,非以先王之道,而犹且恳恳以诱之言,又况无所待之豪杰,可易以畜哉?
夫以德力行仁,所以为王霸之异,而至于诎己任人,则未始不同。
然而君能畜臣者,天下之至难。
《传》曰:「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盖道极于不可知之神,而人有其质,推之为天下国家之用者,以其粗尔;
然非致其精于己,则其粗亦不能以为人。
惟能自爱其身,则内不欺其心,内不欺其心,则外不蔽于物,然后好恶无所作,而尚何有己哉?
能无己,始可以得己,而足以揆天下之理,知人之言,而邪正无以廋其实,尚何患乎论之不一哉?
于是贤能任使之尽其方,而吾所省者以天下之耳目,而小人不能托忠以诬君子,又从而为之劝禁,则小人忿欲之心已黜于冥冥之际,君子乐以其类进而摩厉其俗,凛然有耻。
君臣相与谋于上,因敝以新法度,而令能者驰骛于下,有忠信之守而无傅会迁就之患,则法度有怫于民而下不以情赴上者乎?
盖虚然后能受天下之实,约然后能操天下之烦。
垂缨摄衽,俯仰庙堂,无为以应万几者,致其思而已矣。
夫思之为王者事,君臣一也,而君之势则异焉。
世独颂之无为,而安知夫人主自宜无为,而思则不可一日已也。
《书》曰:「思曰睿」。
扬雄曰:「于道则劳」。
其不然欤?
盖夫法度善矣,非以道作其人,则不能为之守。
而民之多寡,物之丰杀,法度有视时而革者,必待人而后谋,则是可不致其思乎?
苟未能此而徒欲法度之革者,是岂先王为治之序哉?
彼区区之周,何足以议,徒取其能因一时君臣之致好,犹足以见其效,又况慨然行先王之道而得大有为之势乎!
是固不宜无论也。
臣焘、臣安国、臣希谨昧死上。
按:《周书》卷末,中华书局一九七一年校点本。
周良臣湖州知事 元 · 丁复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何颙青山碧苕上,庾俭绿水红莲中。
风景与人殊自称,公馀携客许谁同。
题诗醉归带夕鸟,篆字小作蟠秋虹。
他时自是冰雪掾,致身未愧水晶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