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中书令逍遥公志铭719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北京市
唐故中书令逍遥公韦氏
讳嗣立
字延构
京兆杜陵人也。
受浑元之正性。
挺生人之秀杰。
门为孝悌之府。
世处台衡之地。
盖士林之高标。
宗臣之首出者也。
生于秦之清水。
长于成皋
聪明先觉。
博古兼览。
蓬山之百氏。
阙里之六艺。
文而不华。
实而不滞。
原夫志在于易。
行在于礼。
守橐籥之冲虚。
播朱弦之恺悌。
事有则而言有度。
神无方而用无体。
其与人也。
温良善诱。
仁恕多容。
俾夫顽蔽开析
愎鸷扰从
君子进道。
小人革虑。
闻者愿来。
见者忘去。
若膏泽之浸。
阳和之感。
万物不知其化矣。
及夫覆篑登朝。
滥觞宰邑
圣朝知其周慎忠肃
易循良。
是以绸缪两禁。
重謺千里。
迄践宰衡。
终厥有成。
凡化二邑。
理七郡。
三入中书
再统兵部
选兵吏各两
枢密共五载。
光弼四主。
历政三十有馀。
其閒累有谤及。
官因左退
日月蚀而更明。
随和幽而不昧。
尔其为邦设教。
遵德闲邪。
身勤心苦。
诚感物化。
礼让兴于私室。
刑罚废于公家。
衡镜高悬。
文武矫首。
才无我失。
善若已有。
风流名教。
作法垂后。
吁谟皇极。
功格天地。
茫茫蠢蠢。
既生既遂。
四夷来王。
五灵皆至。
然而外荣中素。
迹迩心遐。
杳然朱户之若丧。
邈矣赤松之可接。
西宴骊山之谷。
东息龙池之野。
择逍遥而建号。
裂土宇而开社。
即明主封立帝之谋。
表高臣之志也。
公考侍中
为国元辅
公兄承庆。
当代齐名。
咸以令德。
继和金鼎。
扶阳二相。
陈氏三君
复追美矣。
侍中前夫人崔氏。
黄门而即世。
后夫人王氏。
生公而偏爱。
公克谐以孝。
因心则友。
启均养之德。
成无閒之言。
天下之人。
比之祥览
惟公德行言语。
文学政事。
四者实总而兼之。
事亲养志而能争。
居丧过哀而顾礼。
此又善中之善者也。
善人。
天之经也。
国之宝也。
道将兴废。
木铎之用有时。
命或推移。
苍生之望恒在。
春秋六十。
遘疾陈郡
还医洛师。
开元七年九月二日
薨于归德里。
有诏赠兵部尚书
谥曰孝
礼也。
明年某月。
葬于某地。
有子孚恒济夬。
儡然在疚。
靡所寘哀。
以某忝缙云之旧寮。
沐清风之馀论。
入难名之阃域。
窥妙德之形容。
见托铭志。
庶传精爽。
至于历官次序。
平居事业。
当见郡府遗爱之碑。
国史名臣之传。
故不存焉。
铭曰。
峨峨仁公。
抱孝含忠。
文献则足。
高明有融。
翻飞王佐。
穆我清风。
道济明时。
心乐幽地。
薛衣华衮。
坦然一致。
逍遥启封
带砺传祀。
生涯共尽。
振古其常。
人秉三德。
天归百祥。
臧孙有后。
公业不亡。
药师琉璃光如来画像赞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九
圣之道。无形无名。形以感著。名以功立。盖物有病于妄。我则喻其医。物有滞于闇。我则照其光。其形无方。有感必应。神哉仁哉。惟唐代宗孝武皇帝之甥。某邑长公主之子。曰兰陵萧位。禀灵天潢。承训家范。其性孝。其气醇。大历中。丁先人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卿汝州刺史府君之忧。自反哭至于大祥。哀敬之礼。动无违者。长公主戒之曰。欲报之德。岂止于斯乎。归诚上仁。可以徼福。尔其志之。位于是泣遵德命。爰用作绘。八十之物。十二之愿。赫然如见其全身。然如闻其音声。自外入者。或疑乱怖投体膜拜。而不知其粉绘也。嘻。昔人有一至之性。或通于神祗。以致福庆。矧夫孝子之哀思。大圣之元运。幽赞之力。可思量哉。安定梁肃。悦闻其风。乃为赞曰。
披圣籍兮览元功。赫神光兮被无穷。
勿用药兮医之王。感斯应兮万福彰。
系于梁兮出于唐。蓄纯孝兮思不忘。
绰大象兮景焜煌。洞冥冥兮福穰穰。
常程事委皇太子宰臣枢密以下资善堂会议施行诏天禧四年十一月庚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宋大诏令集》卷二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六
元昊之眷怀,承二圣之诒燕。
图宅于神州之隩,总制于环海之滨。
顺考大猷,以御群品,罔敢逸豫,驯致治平
维宗祏之发祥,诞元良之贰体。
日跻有裕,天质夙成。
备对寿街,迥达政经之要;
延询望苑,动遵德教之规。
固已博约乎六艺之言,佩服乎三司之训,习闻妙善,茂著温文。
然以军国之事机,刑治之得失,尤资肄习,用熟见闻。
伊乃宰司,暨于机轴,实惟同体,参掌万枢,宜竭吁谟,聿申裨赞。
已各降制命,并兼东宫职任。
眷言同德,兹谓老成,日接元子之游,慰于庶民之望。
自今中书枢密院诸司该取旨公事,仍旧进呈外,其常程事务,委皇太子宰臣枢密使已下,就资善堂会议施行讫奏。
噫!
周储三善,但循齿让之仪;
汉客四人,遂成调护之绩。
矧吾衡轴,佐此缉熙。
念固本之是图,实保邦而多庆。
咨尔中外,知朕意焉。
贺册皇太子 北宋 · 刘筠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皇朝文鉴》卷六三、《文翰类选大成》卷一四二、《渊鉴类函》卷一七六、《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卷七三
前曜开祥,东闱播宪
汉仪丕赫,天下之本既丰;
周制协敷,王者之基克固。
殊尤显会,中外祗欢。
恭以《十翼》垂言,黄离之象攸著;
四渎流润,重海之歌载扬。
于以示元吉之有孚,表善利之霈广,正人伦而张大纪,统天序而亨衢。
陪翼至仁,登闳昌祚,允钟圣嗣,克奉宗祧。
伏以皇太子器本夙成,智包妙用,挺温姿而玉裕,蔼淑度以金相。
至性迪乎天经,积粹发乎真系。
而自桂房毓秀,茅壤疏荣,有时敏之进修,有日跻之骏惠,固已悟乔枝而奉顺,询内卫以宣勤。
务近老成之人,历观盛德之事,宝忠信而由己,服礼乐以蹈中
造理惟微,振辞有典。
侍銮游而俨若,拱列钦瞻;
省台膳以肃如,慈宸敦眷。
四学总于上序,百行纪于司成
洽乃懿声,被乎罄县。
建储之论,繄先亲而是宜;
立爱之文,稽古道而斯顺。
肇膺徽册,有庆昌辰。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阐长世之善经,率保邦之大法,翕受秘祉,备举缛仪。
上帝是忱,克享于馨茂;
兆民咸赖,用致于辑宁。
惟震长之至贤,实乾刚之上体。
三善靡烦于在傅,重晖诚契于秉阳
陛下仰奉灵心,旁挹群吁,以为主器之重,有国莫先,矧锡羡于仙源,在守成于宗躅。
增崇巨业,厉我元良,龟献之告协从,神鉴之徵允格。
三让成魄,知天道之好谦;
明两作离,见皇图之可大。
式备弥文之礼,仍新遵德之称,涓以茂辰,膺兹鸿典。
班轮饬驾,奋五采以相宣;
碧镂题宫,配二仪而胥永。
臣以滥叨词职,窃守藩封,昭数在庭,莫觌鸾旌之美;
含和发咏,率同凫藻之诚。
范文正公祠堂 宋 · 家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七、《成都文类》卷三四、《全蜀艺文志》卷三七、嘉庆《四川通志》卷三四、嘉庆《华阳县志》卷三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七、民国《华阳县志》卷二九
公尝曰:「周汉之兴,天下为福为寿数百年,当时致君者功可知矣;
周汉之衰,天下为血为肉数百年,当时致君者罪可知矣」。
考公之时,朝廷致君之人,喜功畏罪者尤多。
惟公之望,节若南山,贵名之起,揭如日月,亘诸夏之广,尽九夷之陋,凡有舌者,皆耻不谈希文,何耶?
好善优于天下而已矣。
善人,天地之纪也,政教之本也。
其所以优于天下者,能思天下之所不思,能为天下之所不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然知为可忧,则先王之泽无不备于世矣;
知为可乐,则一夫之生无不获其所矣。
公之忧如是而竟无以解其忧,公之乐如是而竟不得享其乐,岂成功则天欤!
公疏上寿仪以正君,谏杨太妃不可称制以立母仪,述张华西晋以讽宰相,此天下所不能思也;
参大政,首请天下兴学,取士先德行,不专文词,减任子以除冗官,此天下所不能为也。
上百官图以任人材,举县令、择郡守以固邦本,保直臣、斥佞人以明国听,复游散、去冗僭以厚民力,此天下之忧而公先之也。
西民祸兵,公以龙图阁直学士延庆
横山灵武,势如腐槁,朝廷乃以邠州管内观察使授公。
公曰:「汉御史出案二千石
御史节度使以军礼见。
本朝学士丞、郎,出临戎阃,节度诸将,望风禀律,皆由朝廷之重也。
居内朝近侍之职,有弥缝阙失之道,若贪厚禄,换此外帅,体当承迎朝廷指纵,无复议论庙算得失矣。
西华之人,知有龙图老子,不知有太尉也」。
竟辞。
元昊以书窥伺朝廷,公恶其僭号,斥不为奏,自答其说,谕以逆顺祸福之理。
元昊卒伏公言,称臣请和。
此国强民息,天下知其乐也。
然则所谓优于天下者举是耶!
于事则显功也,于善则粗迹也。
上臣之善,莫大于礼乐,世有不得其门而入,虽房、杜之美,其如不能何!
庠序者,礼乐之门也。
得其门,知其文矣;
知其文,达其情矣。
情文备,则致君挈国之功,言不下带而礼化行如神矣。
吾宋圣治,迨庆历仅百年,太平之效,以文致实。
景德、祥符之风,不减三代,而功成治定,未暇制作,天下之人望礼乐之门,不得而入。
公辟其门,使天下由之。
雍泮之水,洗天下之心,后进之君子,先进之野人,参轨结辙,可以论述制作者,与时辈出。
然考积德之年,天实有所兴也。
成都学宫,西南观教之地,二汉以降,非善人之迹不存。
近世宏堂列像,迨逾百人,皆所遵德景行。
熙宁初公仲丞相纯仁漕蜀,西南之人始请公像图之经史阁西庑,诸生岁时谒欸于前。
以筵戺未称,积愧甚久。
元祐戊辰宝文阁直学士李公尹蜀,诚于应物,乐于为善,凡可以成法者皆欲举之。
客有告曰:「蜀有学自文公始,本朝郡邑有学自范文正公始。
天下之为烈者,先王之所不遗;
法施于民者,世主之所必报。
不遗之所以显仁,必报之所以立义,士有恻然之仁,孑然之义,一及于虫鱼草木,虽旷代异古且犹不忘,况赫赫耳目之前,明德辅世,及于士民乎?
正公祠,使天下为善者劝」。
李公乐其请,命工成之于礼殿之东,与石室对峙焉。
客喜而歌曰:「岷山之灵,会公之英。
千岁之声,非雷非霆。
道德之泽,以保我后生。
明哲之诚,礼义之经。
百世之庙,如日如星。
教化之功,地平而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