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刘吉”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刘循理冬官公差之赣便道过家 明 · 罗钦顺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整庵存稿卷十七
官曹暂入身如客,省檄专承命自天。
驿路年华南雁尽,故园春色小桃鲜。
功名正属三场后,弩矢宁烦百步先。
何处诗怀应更好,郁孤台上俯晴川。
自然人诗 明末清初 · 李矩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活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谁知太极本无极,说到自然方是真。
真处不容些子力,自然天地自然人。
按:昔年缘或人戏问。初只以世俗所称自然人见答。因以推说略有云云。盖下学工夫。未易以自然论。困知勉行处。尤著此二字不得。须十分著意用力方可。然而天理合下自然。虽其间有无限节拍阶级。至其合做处。正好勿忘勿助涵养将去。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者此也。潜心积虑。优游厌饫。虽下学工夫。自然意思亦终不能无。生怕世之学者率多牵强矫揉。有若自为分外奇特底事。殊不知天下之事事物物。莫不各有必然之故当然之则。一定而不可易。从古圣贤许多事。只是尽其分。自洒扫应对以至位天地育万物。亦只么循理自然者耳。沂水舞雩鸢飞鱼跃。何者非这个意思。道体自是如此。多少快活。知者知此而已。行者行此而已。其不知不行者。便不得自然。其不得自然者。便不合理。知者非真知。行者非真行。如此见解。或者于道不远。顾其语多做作意。欠平稳。不成文字。恒自以为哂。近者洪君伯源见之。以为毕竟是禅味多了。此固然矣。然而禅与此学甚相似而绝不同。其分只争毫末。其归殆甚千里。禅则都没理会。此则尽有义理。禅则一向空荡。此则个个著实。禅则穿凿假借用意自私。此则顺天循理行其所无事。是其真个自然之妙。吾儒之所独得。而非复影响罔象之学所可髣髴也。若非精察而明辨。生死路头。打透不得。不若就朴实头做了。自然上达也。却宜刊去此说。姑且存之。以见吾得失之迹云尔。
题天云堂次懒叟韵 其四 清 · 李衡祥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一陋巷录
地僻窠专壑,林疏隙漏光。
蚁磨嫌坞窄,狗变觉池长。
已固重盟鹤,宁追百里羊。
还将娲补意,乘翠自相佯(右次天云咏瓶窝仲玉
跋:仲舒模心。道所以閒居状甚悉。语录序来也。诗句遣兴也。况其养浩之咏。解息之说。触境喷情。夷旷浓郁。真驱阳所谓学问中语也。非不粹然正也。抑其中有过于自评者。嗟夫。遗外名利。切切有卷中所得。不倚而秀。不杂而密者。此为吾仲舒菽粟。若其资禀则已清矣。淡而雅。劲而婉。初非质于鲁者。仲舒之引而谢客者。不亦强乎。然今之所谓学者。吾见多矣。或务外而遗内。或矫情而趍新。其所自矜而自勉者。非诡则华。仲舒有慨乎此者乎。以日用饮食为道。以庸言庸德为心。不立异以衒能。务循理以从俗。此世眼所以称野而吾党所以益贤也。且夫卜子当年。已知绘事之后素。其所亲炙。岂但为文学而止。惟其有抑扬之太过也。是以称其流之或弊。一传而为田子方。再传而为荀卿李斯宗圣门下。亦有是虑否。自是以降。渐益分裂。顿悟径约倡。而天下无朱学。纷纷波荡。以及于今。而王陈为巨擘。独我东不染焉。万一文运愈厄。北秽且渐。则滔天之决。岂丸泥可障乎。宜仲舒之深轸于此。必以质为期者。仆虑甚。乃又幸之。探其不窥高不助长。以奋励于其心者。而得之言语间。且质是录。则囊锥匣霜。虽不无利钝。路脉充广。亦自有可。姑以是相托。以观其所造之如何。黑龙乞巧日。(瓶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