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上书理宋建平王景素 南齐 · 刘琎
出处:全齐文卷十八
臣闻曾子孝于其亲而沈乎水,介生忠于其主而焚于火,何则?仁也不必可依,信也不必可恃。昔者墨翟议云梯于荆台之下,宋人逐之;夷叔为卫军隐难于晋,公子殪之;李牧北逝强胡之旗,南拒全秦之卒,赵王不图其功,赐以利剑;陈蕃白首固义,忘生事主,汉灵不明其忠,卒被刑戮。彼数子者,皆身栖青云之上,而困于泥尘之里,诚以危行不容于衰世,孤立聚尤于众人,加谗谄蛆蛊其中,谤隙蜂飞而至故也。臣闻浸润之行,骨肉离绝,疑似一至,君臣易心,此中山所以歔欷奏乐,孟博所以慷慨囊头者也。臣每惟故举将宋建平王之祸,悲彻骨髓,气凝霜霰。今璇鼎启运,人神改物,生罪尚宥,死冤必申。臣诚不忍王之负谤而不雪,故敢明言其理。
臣闻孝悌为志者,不以犯上,曾子不逆薪而爨,知其不为暴也;秦仁获麑,知其可为傅也。臣闻王之事献太妃也。朝夕不违养,甘苦不见色。帐下进珍馔,太妃未食,王投箸辍饭。太妃起居有不安,王旁行蓬发。臣闻求忠臣者于孝子之门,安有孝如王而不忠者乎?其可明一也。
当泰始、元徽中,王公贵人无谒景宁陵者,王独抗情而行,不以趋时舍义,出镇入朝,必俛拜陵所。王尚不弃先君,岂背今君乎?其可明二也。
王博闻而容众,与谏而爱士,与人言呴呴若有伤。闻人之善,誉而进之,见人之恶,掩而诲之。李蔚之,蓬庐之寒素也,王枉驾而讯之;何季穆等,宣简王之旧也。王提挈以升之,王虚己以厚天下之士,尚不欲伤一人之心,何乃亲戚图相菹脍乎?其可明三也。
臣昔以法曹参军,奉讯于听朝之末。王每断狱,降声辞,和颜色,以待士女之讼。时见夏伯以童子缧絷,王怆然改貌,用不加刑。徐州尝岁饥,王散秩粟俸帛,以继民之乏。蠲理冤疑,咸息繇务,所在皆有爱于民。臣闻善人,国之纪也。安有仁于民庶,而虐其宗国者乎?其可明四也。
王脩身洁行,言无近杂,内去声酌之娱,外无田弋之好。每所临践,不加穿筑,直卫不繁,第宅无改。荆州高斋,刻楹柏构,王废而不处。昔朝廷欲赐王东陵甲第,又辞而不当。两宫所遗珍玩,尘于笥箧。无他嬖私,不耽内宠,姬嫱数人,皆诏令所赐。王身食不逾一肉,器用瓦素,时有献镂玉器,王顾谓何昌寓曰:「我持此安所用哉」?乃谢而反之。王恭己蹈义若此。其可明五也。
王之在荆州也,时献太妃初薨,宋明帝新弃天下。京畿诸王,又相继非命,王乃征入为太常,楚下人士并劝勿下,王谓:「为臣而距先皇之命,不忠;为子不奉亲之窀穸,不孝」。于是弃西州之重,而匍伏北阙。王若志欲倔强,便应高枕江汉,何为屈折而受制于人乎?其可明六也。
王名高海内,义重太山,耆幼怀仁,士庶慕德。故从昏者忌明,同枉者毁正,搦弦为钩,张一作百,行坐咳嚏,皆生风尘。会王季符负罪流谤,事会谗人之心,权丑相扇,鸱枭奋翼。王虽遘悯离凶,而诚分弥款,散情中孚,挥斥满素。虞玩之衔使归旋,世子入质京邑,续解徐州,请身东第,后求会稽,降阶外抚。虞玩、殷焕实为诠译,诚心殷勤,备留圣听。王若侜张跋扈,何事若斯?其可明七也。
自是以后,日同殊论,苍梧之衰德既彰,群小之奸慝弥广,下盈其毒,上不可依。时长王并见诛锄,公卿如蹈虎尾,众人翕翕,莫不注仰于王。厢阁诸人,同谋异志,王心不从利,忠不背本,执周天锡而斩之,以距王宜与等,遣司马孙谦归款朝廷。王若欲拟非觊,宁当如此乎?其可明八也。
又是年五月以后,道路皆谓阮佃夫等欲潜图宫禁,因兵北袭,而黄回、高道庆等傅构其事,武人奖乱,更相恐胁。至六月而京师征赋车徒,将讲众北垒,都鄙疑骇,佥言衅作。垣祗祖因民情嚣荡,扬声北奔,绐辞惑众,穷乱极祸。会州人自都还,说:「掖门已闭,殊不知台中安不」?王既素籍异论,谓为信然,收率疲弱,志在投散,冰炭在怀,但恐迟后。何图兵以顺出,翻为逆动乎?夫往来之人,喧哗幻惑,皆出辇毂,非从徐州起也。且台以六月晦夜无何呼北兵已至,皆登陴抽刃,而朱方七月朔犹缓带从容,其晚闻京都变乱,始乃鸠兵简甲耳,王岂先造祸哉!其可明九也。
王闻京室有难,坐不安,食不甘,言及太后,未尝不交巾掩泣。又临危之际,抚槛而叹曰:「吾恐三才于斯绝矣」。兹岂不诚在本朝,以天下为忧乎。自非深忠远概,孰能身灭之不恤,独眷眷国家安危哉?其可明十也。
夫王起兵之日,止在匡救昏难,放殛奸盗,非它故也。请较言之。当时君臣之道,治乱云何?杨运长、阮佃夫,为有罪耶?无罪耶?若其无罪,何故为戮?若其有罪,讨之何辜?王岂不知君亲之无将乎?顾以救火之家,岂遑先白丈人,非不恭也。徒以运属陵丧,智力无所用之,蹉跌倾覆,此乃时也,岂谓反乎?果然今日王亡,明日宋亡,王何负于社稷,何愧于天下哉!
臣闻武王克商,未及下车,而封王子之墓,汉高定天下,过大梁,蹑燕、代,脩信陵之祀,存望诸之裔;晋世受命,亦追王凌之冤,而诏其孙为郎。夫比干,殷辛之罪人也;无忌,魏之疑臣也;乐毅,燕之逃将也;彦云;齐之贼而晋害也。适逢圣明之君,革运创制,昭功诚,荡嫌怨,清议以天下之善也。或殊世而相明,故四贤咸济其令问,三后驰光于万叶,君子荣其辉,小人服其义。今陛下尊英雄之高轨,振逸世之奇声,何至仍衰世之异议,以掩贤人之名哉。若王之中外不明,终始慆德,臣惧方今之人,不复为善矣。且世之兴衰,何代无有,今齐苗裔万世之后,其能无污隆乎。苟前良可废,何以劝后之能者。伏愿上同周、汉、西晋之如彼,下为来胤垂范之如此。傥能隆明诏,笺枉道,使往王得洗谤议,拯冥魂,赐以王礼反葬,则民之从义,犹若回风之卷草也。臣闻鹳鸣皋垤,则降阴吐雨;腾蛇耸跃,而沈云郁冥。但伤臣言轻落毛,身如横芥,神高听邈,终焉莫省,直欲内不负心,庶将来知王之意耳(《宋书·建平王宏传》)。
时人为胡母颢语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药韵
南史曰:宋明帝时。阮佃夫、杨运长、王道隆皆擅威权。言为诏敕。君守令长。一缺十除。内外混然。官以贿命。王阮家富于公室。中书舍人胡母颢专权。奏无不可。时人语云云。禾绢谓上也。
禾绢闭眼诺。胡母大张橐(○南史宋明帝纪。《诗纪》五十五作禾绢谣。)。
与顾记室书 陈朝 · 徐陵
出处:全陈文卷九
吾伏事天朝,本非旧隶,殿下殊恩,远垂荐拔,故常战战栗栗,甘心痛谨,庶其愚老,无负明据。近者既居台辖,唯务奉公,去年正月十五日,尚书官大朝,元凯既集,丞郎肃然,忽有陈庆之儿陈暄者,帽簪钉额,条布裹头,虏袍通踝,胡靴至膝,直来郎座,遍相排抱,或坐或立,且歌且咏,吾即呼舍吏责列,不答而走,反为憾恚,妄相陷辱。至六月初,遂作盲书,便见诬谤,圣朝明鉴,悉知虚罔,唯云吾取徐枢为台郎,南司检问,了不穷推,承训劾为信言,致成隳免,此事冤枉,天下所无。吾市徐枢宅,为钱四万,任人市估,文券历然,不蒙申理,见枉虚巧。二者,枢是故少府卿鳞之子,鳞殒身侯景之役,又为西台所赠兖州左卫,官位甚高,未知其子何忝郎署?魏晋之前,如为久远,宋齐以降,其例甚多,如徐爱阮佃夫之子,可不得郎官邪?纪文卿公向琎皆为列棘,岂冗杂曹郎乎?三者,枢入身梁朝,解褐岳阳王少府墨曹,承圣时为故敬帝晋安王讽席,文墨具存;陕西官爵,乃多浮滥,更补台郎,不为胜擢,未知何忽推宅货官?四者,徐领军节度自启枢为郎,敕付选序,吾既不启据,又不为选职,所可相关,止是得中侯相闻为呈启而已,以此见罪,一何冤滥?吾昔在承华,是弟所悉,行年六十,无复侪俦,非意馀生,忽此诬谤,尧有惊于谗说,孔将惑于拾尘,虽复圣主机明,不能悉照,殿下德高两献,风美二南,亿兆归心,衣冠有托,久愿通启,披诉圣明。伏见军戎多务,所以不敢祈冒,弟与吾游眷,亟回星纪,故人如此,宁不矜叹邪?侍言有便云何,且为启闻,一蒙神鉴,照其枉直,方殁幽泉,无恨灰壤。伏觐谒帝承明,绪言多次,服矜遗老,曲赐湔濯,则殿下前时泽泽,匪复偏私,遂吴良延荐之恩,无王丹所举之谬,吾得方辞武骑,永附梁宾,虽愧家丞,庶呈秋实,缘弟深眷,故此敬凭,干谒非宜,益怀悚慨。徐陵白。
得符速走之官 南宋 · 薛季宣
押词韵第三部
我本乐闲人,自得安闲志。
鄙性习疏散,谁识荣华意。
朅来复旧庐,喜获平生志。
稼穑任佃夫,家室归中馈。
中外若非我,卒岁无他事。
饱饭读诗书,瞢腾时困睡。
嘲啁燕雀欢,鸿鹄心应异。
三皇竟何物,况复今官寺。
寒馁噪妻孥,先春输典质。
兹乃不可常,为贫求禄仕。
版籍一书名,野情那得遂。
官来促我装,去作尘埃吏。
无复有消摇,真为口腹累。
把板从此行,短褐随弃寘。
素餐良不堪,邑有民人寄。
众心险山川,道微非所暨。
上恐负朝家,终念家声坠。
吾民政焦嗷,为此不能寐。
格物可为邦,旧说今难试。
泥古诚腐儒,惟此知为治。
仁义舍不为,又敢图与利。
上官如我容,刑章得就易。
庶以遂其生,将久苏疲瘁。
此意尚茫然,思之或狂悖。
第三度风潮 南宋 · 释居简
风颠雨横田为陂,没头禾颖靡孑遗。
佃夫睨我谓我语,不德致此繄谁为。
肉食标吾稼螟蟘,旧章僭乱民蝥蠈。
民不畏虎宁畏官,汝遑恤我输官难。
节毛诗句题稼亭 元 · 王士点
出处:稼亭杂录
我家杨广道,释耒仕王京。
挟策西游去,久住凤皇城。
大君怀远臣,令臣官玉署。
内省聊淹留,还思故乡去。
鸡林分省治,拜诏作新郎。
田园应不远,乘暇日旁皇。
青山环馆舍,渌水界沟塍。
我宇多邻并,耕耘殊未能。
牵牛耕麦陇,穫刈敢妨功。
佃夫勤已久,登场我稼同。
束发读经史,入仕习华言。
耕凿思帝力,新亭立高原。
兰省多花卉,丛丛香色殊。
那知新亭下,饮食多所需。
播种效古书,閒田日以垦。
鸣珂趋省府,从容敢忘本。
是时久旱。风雨忽作。仆夫有怨行役之苦。诗以解之 明 · 苏世让
出处:阳谷先生集卷之四
天旱佃夫怨,天雨行人嗟。
雨旱各有忧,天公知柰何。
不如任所遇,浩浩发长歌。
题阙 其六十 明 · 王世贞
押侵韵
武陵怙酒德,法兴寄腹心。
湘东肆豪猜,佃夫当喉襟。
名轻行既劣,俾制嗣君淫。
幸门既四辟,八座皆聋瘖。
片纸夕下来,晨即委刀砧。
物情虽云快,隐忧良亦深。
读史杂感 其四 明末清初 · 吴伟业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梅村集卷八
御刀周奉叔,应敕阮佃夫。
列戟当关怒,高轩哄道呼。
监奴右卫率,小吏执金吾。
匍匐车尘下,腰间玉鹿卢。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并引) 其一 明末清初 · 吴伟业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梅村集卷十八
夫笛步丽人出卖珠之女弟雉皋公子类侧帽之参军名士倾城相逢未嫁人谐嬿婉时遇漂摇则有白下权家芜城乱帅阮佃夫刊章置狱高无赖争地称兵奔迸流离缠绵疾苦支持药裹慰劳羁愁苟君家免乎勿复相顾宁吾身死耳遑恤其劳已矣夙心终焉薄命名留琬琰迹寄丹青呜呼针神绣罢写春蚓于乌丝茶癖香来滴秋花之红露在轶事之流传若此奈馀哀之恻怆如何镜掩鸾空弦催雁冷因君长恨发我短歌诒以八章聊当一嘅尔
射雉山头一笑年,相思千里草芊芊。
偷将乐府窥名姓,亲击云璈第几仙。
南昌杂诗八首 其四 翻车径(许真君佃人事) 清 · 赵执信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鼓枻集
揽辔埋轮非我徒,酒樽诗卷世何须。
从今便觅锄犁去,准拟仙山学佃夫。
和尚太守谣 清 · 舒位
出处:瓶水斋诗集卷十七
王树勋者,不知何许人。始在扬州木兰院为道者,后入京师广惠寺薙发为僧,称明心和尚。寻以事发,惩逐之,遂潜自蓄发,变姓名,援例为湖北同知,擢守襄阳。会疆吏请改襄阳为繁郡,树勋才不能胜,例应别调。吏部驳议,而树勋则当解任,至都,御史湘潭石公(承藻)首发其奸。诘罪既实,编管黑龙江,并先于刑部衙门荷校两月,然后发遣云。(嘉庆二十年六月邸报。)
弃民为僧如秃鹙,弃僧为官如沐猴。
宦成黄鹤楼中住,事败黑龙江上去。
南来初寂寞,骑上扬州鹤。
北去尤萧条,冻杀纥干雀。
无端忽慕竺法深,有时化为支道林。
碧纱笼边钟悄悄,青莲钵底花沈沈。
石塔寺,无一缝。
金轮会,有万众。
吴国铜瓶五色坚,赵州布衫七斤重。
借得如意影,放下苕帚柄。
或现宰官身,或佩国公印。
两眼看天隽不疑,五体投地霍去病。
岂知襄阳节度,乃有叙勋僧正。
聚处禅师之斗场,佳处仕宦之捷径。
君不见南州传法唐慧能,又不见西蜀入资汉长卿。
料得清贫馋太守,俨然天竺古先生。
恒星不见官星见,不看僧面看佛面。
悤悤一曲雉朝飞,哑哑三更乌夜啼。
州亦不可添,诗亦不可改。
白铜鞮上春如梦,黄金台畔人如海。
珊珊者骨,种种者发。
不须笑整冠,且与翻著袜。
卿在雁门关来,师言石头路滑。
铃音云何劬秃当,禅味如是乾屎橛。
赠君以绕朝之马挝,李斯之狗枷。
峨峨御史府,堂堂司寇衙。
五百劫,恒河沙。
二千石,优昙花。
纡青拖紫波斯匿,偎红倚翠摩登伽。
于是乎始墨,于是乎始髽。
汝受诸苦恼,何不出了家。
吁嗟乎,天下虽大,难容其身。
地狱之设,正为此人。
今我故我,无臣有臣。
束之高阁,问诸水滨。
初不若刘孝标,典校秘阁上(峻本名法武,宋泰始初年八岁,为人所略,与母并出家为尼僧,既而还俗。梁天监初典校秘阁。)。
又不若杨法持,战胜边庭壮(刘宋道人杨法持与齐高帝有旧,建元初为宁朔将军。)。
爰有薛怀义,行军总管彼一将(怀义为行军大总管,击突厥。)。
复逮李罕之,中书门下此一相(罕之即所谓李摩云者也。初为浮屠,后李克用表为中书门下平章事。)。
韦渠既工古乐府(渠从李白授古乐府,更为浮屠,韩滉表试校书,进至四门博士,再擢太常卿。),贾岛亦登进士榜(岛初为僧,名无本。韩愈教以为文,遂弃浮屠,举进士第。)。
国子祭酒理又玄(徐陵弟孝克有口辨,能谈玄理。侯景之乱,剃发为沙门,改名法整。后还俗,为国子祭酒。),閤门祗候言非诳(宋青涧僧王守信趫勇善骑射,种世衡为帅,奏改三班借职,更名嵩。后诱元昊通和,进閤门祗候。)。
冯延鲁去空遁逃(南唐冯延鲁留守扬州,周师至,髡发僧服而逃。识者擒送周师,世宗释还,终中书侍郎。),孙景元来曾供养(刘宋时有法略道人,先为义康所供养,与孔熙先往来,使法略罢道。本姓孙,改名景元,以为臧质宁远参军。)。
而况徐湛之爱汤惠休(释惠休善属文,徐湛之与之厚。宋孝武命使还俗。本姓汤,官至扬州从事。),阮佃夫荐茹法亮(法亮于宋孝武末年出家为道人,明帝初罢道,结事阮佃夫,累官齐高帝府冠军参军。)。
青史十七部,白发三千丈。
既已追度牒,何又进治状。
独不见襄阳太守明和尚。
菰亭纪事诗五十二首 其四十 刈芦行 清 · 李学逵
押梗韵 出处:洛下生集册五因树屋集
江沧(江沧。府南村名。)巨海境,芦田一万顷。
邑人置佃夫,护惜如禾秉。
今年戒刍牧,竦擢皆垂颖。
阴深地并泥,侧塞水无影。
清晨悄磨镰,芟伐雾露并。
霜梢乱郊坰,雪花迷闾井。
湖中少析薪,织此当藩屏。
坤池事䰞盐,岁输千舴艋。
邻家买一束,为此重帘静。
老夫苦病𤸎,自忆青簟冷。
荧荧浦中灯,矗矗云间岭。
今日刈芦看,仍知湖外景。
杨四留宿 清 · 汪士铎
押屋韵
春山三两家,新笋已成竹。
门前老佃夫,缚笔编茅屋。
虚堂移匡床,中厨馈斋粥。
自云田家贫,伏蜡治食肉。
绕宅多树杉,废圃偶蓺菊。
时艰需将才,棨戟遍宗族。
自愧筋力衰,畎亩伴黄犊。
三河覆全师,又为塞翁福。
去年风雨和,储米七十斛。
盐豉幸知酿,差不负吾腹。
语久月出斗,拂草止予宿。
瓦瓶留榻前,椒姜点茶熟。
猎鹿 清 · 李裕元
押屋韵 出处:嘉梧藁略册四
我园深在嘉梧谷,年年六月事即鹿。
赳赳佃夫不招至,何处溪壑曾攸伏。
一隅才过一坂越,所见丛杂皆林木。
朱鬒鬖髽袒禓驱,伎伎兟兟迸群族。
走东走西乘风走,一场空虚馀踏蹴。
齐诉狼狈今日事,愿言他时更献卜。
主人倚杖笑而答,山兽何尝为若畜。
山兽亦具一点明,常性其耐受众戮。
春秋战国管氏子,愿得其血不愿肉。
百金不惜一头来,而热而瀹充肚腹。
管氏之子何太痴,可使灵药延寿福。
兽不为人杀身者,肯出腔血使之服。
何事取血自昔然,医诧软角不翅复。
人皆贵角不贵血,今我青囊秘方读。
朝来忽得血一盆,包之白茅赤漉漉。
鸿门切啖何其壮,粤宫卧尝何其黩。
长吸不羡青莲酒,流歠还同安石粥。
神气酣醺通九窍,颜色滋润明双目。
从此病躯快苏健,五岳可挟超四渎。
天降白鹿畀于我,麟髓凤膏不足掬。
赤城阆苑咫尺在,两腋风生遗世独。
荒唐蕉隍慎勿信,似梦非梦堪愧忸。
高芦山谒明兵部侍郎詹兆恒墓二首 其一 民国 · 萧梦霞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侍郎奋起握兵权,难复先皇旧版图。
南海旌旗空半壁,西江父老念中都。
闲情未抵吴三桂,艳曲争传阮佃夫。
时乱独怜朝士尽,大明社稷仗谁扶。